用于电动手持工具的把手部件

申请号 CN200980162096.9 申请日 2009-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2574291B 公开(公告)日 2015-09-23
申请人 胡斯华纳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佩尔·马丁松; 拉金德尔·梅赫拉; 霍坎·弗朗松;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电动 手持工具 (10)的把手部件(20),具有供操作者携带和操作工具(10)的至少一个把手(21、22),所述把手部件(20)还具有以这样的方式邻近所述至少一个把手(21、22)布置的至少一个底座部(23),即,使得当将工具(10)放置在地面上时,操作者的靴子等的脚趾部可保持靠在底座部(23)上。所述把手部件(20)还具有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 底板 (23)与所述至少一个把手(21、22)的连接处的至少一个后部(24),即,使得当操作工具(10)时,操作者的大腿可保持靠在后部(23)上。底座部(23)和后部(24)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个 支撑 装置(231、241),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工具(10)的操纵,即,使得操作者能更容易地操作工具(10),并且当例如起动或调节工具(10)时能更容易地将工具(10)在地面上保持在位。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动手持工具(10)的把手部件,具有供操作者携带和操作所述工具(10)的至少一个把手(21、22),所述把手部件(20)还具有:
至少一个底座部(23),所述底座部以这样的方式邻近所述至少一个把手(21、22)布置,即,使得当将所述工具(10)放置在地面上时,操作者(30)的靴子的脚趾部(32)能保持靠在所述底座部(23)上,以及
至少一个后部(24),所述后部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底座部(23)与所述至少一个把手(21、22)的连接处,即,当操作所述工具(10)时,操作者(30)的大腿(31)能保持靠在所述后部(24)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23)和所述后部(24)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装置(231、241),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所述工具(10)的操纵,即,使得操作者能更容易地操作所述工具(10),并且当起动或调节所述工具(10)时能更容易地将所述工具(10)在地面上保持在位,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231)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部(23)处的第一摩擦装置,以增大所述底座部(23)与操作者的靴子的脚趾部之间的摩擦量,并且所述底座部(23)进一步设置有位于所述底座部(23)的底面上的第二摩擦装置(251),以增大所述底座部(2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其中,所述第二摩擦装置(251)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252),所述突出部从周围表面突出至少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241)设置在所述后部(24)处,并且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41)是至少一个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以这样的方式邻近所述至少一个把手(21、22)布置,即,使得在通过所述把手部件(21、22)操作所述工具(10)的同时,操作者能将大腿抵靠在所述支撑表面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把手部件(21、22)包括至少一个前把手(21)和至少一个后把手(22),并且其中,所述后部(24)和具有底面(25)的所述底座部(23)以这样的方式邻近所述后把手(22)布置,即,使得所述底座部(23)和所述后部(24)与所述后把手(22)形成一个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232),所述支撑装置(231)的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底座部(23)的周围表面突出至少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的所述突出部(232)包括至少一个肋(2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的所述突出部(232)包括至少一个钉状件(2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装置包括抓握带(2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第二摩擦装置(251)的突出部(252)是至少一个肋(253)。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后部(24)具有基本为平面的表面,所述表面限定一平面,所述表面具有在30mm到100mm之间的宽度(W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后部(24)的所述表面的所述宽度(W1)在45mm到85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后部(24)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使得在所述后部(24)的所述平面与所述底座部(23)的底面(25)的平面之间形成一个(α)。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角(α)在20°到7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角(α)在30°到6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角(α)在40°到5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后部(24)的所述支撑装置(241)布置有至少一个细长凹槽(242)。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后部(24)的所述支撑表面布置有至少一个细长凹槽(242)。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表面布置有凸出接触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241)由柔性材料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41)通过焊接布置于所述后部(24)。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41)通过铸造布置于所述后部(24)。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41)布置成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以这样的方式可拆卸地布置于所述后部(24),即,使得所述支撑板能去除和替换。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表面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一枢转轴可调地布置于所述后部(24),即,使得将所述支撑表面的表面支撑在操作者的大腿上,并且当操作所述工具(10)时,当所述操作者将大腿推靠在所述支撑表面时,所述表面遵循所述操作者的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电动手持工具(10)是链锯
2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的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底座部(23)的周围表面突出至少2mm。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的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底座部(23)的周围表面突出至少3mm。
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的所述突出部(232)包括两个或三个肋(233)。
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的所述突出部(232)包括两个或三个钉状件(234)。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突出部从周围表面突出至少2mm。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突出部从周围表面突出至少3mm。
3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后部(24)的所述表面的所述宽度(W1)在50mm到70mm之间。
3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角(α)为45°。
3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把手部件,其中,所述支撑装置(231、241)由橡胶材料制成。

说明书全文

用于电动手持工具的把手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手持工具(例如链锯)的把手部件,所述把手部件具有供操作者携带和操作工具的至少一个把手。
[0002] 把手部件还具有以这样的方式邻近所述把手布置的至少一个底座部,即,使得当将工具放置在地面上时,操作者的靴子等的脚趾部可保持住底座部。
[0003] 把手部件还具有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底板与把手的连接处的至少一个后部,即,当操作工具时,操作者的大腿可保持住后部。

背景技术

[0004] 用于电动手持工具(例如链锯)的把手部件通常通过以两个分离的部件进行的喷射模塑来制造,这两个部件不必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部件旨在沿着一周向线接合在一起。连接把手部件的这两个部件的方法通常是振动焊接振动焊接包括一系列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得到沿着该周向线的接缝。
[0005] 因为两个工件的振动焊接要求待焊接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厚度,所以把手部件在几个位置中的壁比在接缝的区域中具有更大的厚度。这又将意味着几个位置中的焊缝将位于从周围表面延伸一段距离的周向突起处。特别是在把手部件的底面上,这意味着沿着把手部件的底面,也就是在工具的底面上,具有突出脊,焊缝。
[0006] 对于操作者来说,具有两种安全的起动例如链锯的方式,在地面上或将锯子保持在两腿之间。当在地面上起动链锯时,该突出脊会使得起动过程变得困难,因为当将工具放置在地面上时,链锯往往倒向一边,并且这常常导致工具不能保持在稳定的位置中。当调节链锯时,其还可用于将链锯稳固地放置在地面上。
[0007] 当通过拉拔起动起动把手时,对于操作者来说,可将一只脚或靴子的脚趾部放置在后把手中,并用左手保持前把手稳定。但是,通常后把手中的空间没有大到足以将操作者的靴子放置在其中。
[0008] 突出脊可能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操作者使用底切(undercut)从下方切割圆木时,操作者于是不得不朝着圆木向上举起/抬起链锯,以控制/调节进刀压。这是非常累人的,并且操作者因此需要用身体支撑锯子以减轻背部、肩部和手臂上的压力。
[0009] 对于操作者来说,可使用例如右腿在油箱的后部中推动链锯。但是,对于现今可获得的油箱,一个问题在于,油箱的后部在焊缝的区域中由所述突起构成。该突起增大了链锯可能从操作者的大腿上滑落的险,并且该突起还可能在大腿上造成不舒适的压力。
[0010]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用于电动手持工具的把手部件,即,该把手部件以简单且舒适的方式使得可在地面上起动或调节工具,并且该把手部件还使得可以简单且舒适的方式使用底切进行操作。发明内容
[0011]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把手部件,并且其特征在于:
[0012] 底座部和后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操纵该工具,即,使得操作者能更容易地操作该工具,并且当例如起动或调节该手持工具时能更容易地将该工具在地面上保持在位。通过使底板和/或后部布置有支撑装置,操作者能以稳定的方式操纵该工具而不会滑动。
[0013] 通过使底座部的支撑装置布置有第一摩擦装置,以便以这样的方式增大底座部与操作者的靴子的脚趾部之间的摩擦量,即,当例如起动或调节该工具时操作者能更容易地将该手持工具在地面上保持在位,对于操作者来说,可稳固地保持住前把手且同时稳固地保持住后把手并将靴子的脚趾部放置在底座部上,以防止工具滑动,并且对于操作者来说,可在地面上起动和调节工具而不会滑动。
[0014] 通过使后部的支撑装置布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操作者能以舒适的方式用大腿挤压支撑板,并且因此减轻背部、肩部和手臂上的压力,且不会从大腿上滑落,所述支撑板以这样的方式邻近所述至少一个把手布置,即,使得在通过把手部件操作链锯的同时,操作者能用大腿抵靠着支撑板。
[001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把手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前把手和至少一个后把手,以使得对操作者来说能更容易地操作该工具。具有底面的底座部和后部以这样的方式邻近后把手布置,即,使得底座部和后部与后把手形成一个单元。
[0016] 通过使底座部和/或后部布置有支撑装置,并由于它们靠近后把手而布置,因此获得了一种操作起来平稳且容易的用于工具的把手部件。该支撑装置防止操作者在用大腿推动后部时从大腿上滑落,并防止当将子的脚趾部放置在底座部上时从底座部上滑落。
[0017] 通过提供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的支撑装置,实现了安全且有效的防滑保护,所述突出部从底座部的周围表面突出至少1mm且优选地为至少2mm或3mm。
[0018] 通过将突出部布置为包括至少一个肋且优选地为两个或三个肋,该装置覆盖较大的区域并因此非常有效。
[0019] 在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包括至少一个钉状件(spike)且优选地为两个或三个钉状件,这是实现有效的防滑保护的另一种方式。
[00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摩擦装置包括抓握带(grip tape),这能提供有效的防滑保护。
[0021] 通过提供布置在底座部的底面上的第二摩擦装置,增大了底座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并且因此当将该工具放在地面上时该工具更稳定。
[002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摩擦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周围表面突出至少1mm且优选地为至少2mm或3mm。
[0023] 第二摩擦装置的突出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布置成至少一个肋,以覆盖尽可能大的区域,并且因此增大了地面与底面之间的摩擦。
[0024] 通过为后部提供限定一平面的基本为平面的表面,提供了当用大腿保持或挤压把手部件的后部时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的成型良好且非常宽大的表面,以减轻背部、肩部和手臂上的压力,所述表面具有大致在30mm到100mm之间的宽度。通过以这样的方式邻近所述把手来布置支撑装置,在进行底切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更舒适的工作方式,即,在通过把手部件操作链锯的同时,操作者能用大腿抵靠着支撑装置。
[002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后部的表面的宽度大致在45mm到85mm之间,优选地在50mm到70mm之间。
[002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后部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使得在后部的平面与底座部的底面的平面之间形成一个,以为操作者找到一个舒适的工作位置。
[0027]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角在20°到70°之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角在30°到60°之间。在再一个实施例中,该角在40°到50°之间,优选地为45°。
[0028] 通过使后部的支撑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细长凹槽,防止了工具从操作者的大腿上滑落。同时需要较少的材料而避免了厚的塑性材料。
[0029]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是支撑表面,并且该细长凹槽设置在该表面中,获得了和上述的相同的优点。
[0030] 支撑表面布置有凸出接触表面,以使得对于操作者来说更舒适,因为凸出表面没有锋利的边缘。
[0031]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由柔性(flexible)材料(诸如橡胶类的材料)制成,通过用橡胶材料制成或使支撑装置涂覆有橡胶材料,获得了非常好的防滑特性。
[0032]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通过焊接布置于后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通过铸造布置于后部。可使用不同类型的技术来获得持久的布置。
[0033] 通过将支撑装置布置为支撑板,例如当支撑装置用旧或用坏时,能更换该支撑装置,该板以这样的方式可拆卸地布置于后部,即,使得该板能去除和替换。
[0034]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表面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一枢转轴可调地布置于后部,即,使得将支撑表面的表面支撑在操作者的大腿上,并且当操作该工具时,当操作者用大腿推动支撑表面时,该表面遵循操作者的移动,这将使得支撑表面更具柔性并且因此对于操作者来说更舒适。
[0035] 本发明的具有支撑装置的把手部件能有利地布置在链锯上。附图说明
[0036] 在下文中,将参照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0037]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带有摩擦装置的把手部件的链锯的透视图。
[0038]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来自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第一摩擦装置的把手部件上方的透视图。
[0039] 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摩擦装置的图2所示的把手部件的一部分。
[0040] 图3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摩擦装置的把手部件的一部分。
[0041] 图3c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摩擦装置的把手部件的一部分。
[0042] 图3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摩擦装置的把手部件的一部分。
[0043]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来自这样的链锯下方的视图,即,该链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设置有第二摩擦装置的把手部件。
[0044]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这样的链锯的正视图,即,该链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有摩擦装置的把手部件。
[0045]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这样的链锯的侧视图,即,该链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把手部件,其示出了把手部件的底面与把手部件的后部之间的角α。
[0046]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操作者将链锯的后部抵靠着大腿。
[0047]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从地面上起动链锯时操作者将靴子的脚趾部放置在链锯的底座部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地描述,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不应被解释成限于在此所阐明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透彻且完整的,并且将本发明的范围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0049] 在图1中示出了电动手持工具10,在本例中是链锯。在图2中示出了用于链锯10的把手部件20。链锯10适于布置有包括发动机、链锯导板(saw bar)和链条(未示出)的驱动单元。许多手持工具,例如链锯,采用两部分原则,其中把手部件20和油箱与发动机分离开。链锯10布置有离合器侧S2和飞轮侧S1。发动机底座包括具有其可移动部件的发动机、用于链条的离心离合器、链闸(chain brake)和反冲防护装置(kickback guard)。把手部件20包括前把手21。把手部件20包括后把手22。后把手22通常与油箱一体形成,以操作优选地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把手部件20中的流体,例如燃料或油。词语“前(front)”和“后(rear)”用来指明沿着手持电动工具(例如链锯)的纵向轴线的相对位置,例如,在链锯中,链锯导板位于锯子的前端处,而相对端是锯子的后端。
[0050] 把手部件20通过以两个分离的部件进行的喷射模塑来制造,这两个部件不必是相同的,但是这两个部件旨在沿着周向线S接合在一起,参见图1。图1中的D1示出了来自模塑工具的把手部件20的分离部件的分开方向。
[0051] 把手部件20还具有至少一个底座部23。底座部23优选地邻近后把手22布置。底座部23有利地布置在飞轮侧S1上。底座部23可对应地布置在离合侧S2上。底座部23在这样的方式邻近后把手22布置,即,使得当将链锯10放置在地面上时,操作者的靴子等的脚趾部可保持住底座部23。
[0052] 把手部件20还包括至少一个后部24。后部24布置在底板23与后把手22连接处。后部24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即,当操作链锯10时,操作者的大腿可保持住后部24。底座部23具有底面25。后部24和底座部23与后把手22形成一个单元。
[005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部23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装置231,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操纵工具10,即,使得操作者能更容易地操作工具10,并且当例如起动或调节工具10时能更容易地将工具10在地面上保持在位。
[0054]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后部24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装置241,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操纵工具10,即,使得操作者能更容易地操作工具。
[0055]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底座部23和后部24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装置231和241,以便以这样的方式来操纵工具10,即,使得操作者能更容易地操作工具10并且当例如起动或调节工具10时能更容易地将工具10在地面上保持在位。
[0056] 布置成设置在底座部23处的支撑装置231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232,所述突出部从底座部23的周围表面突出至少1mm且优选地至少2mm或3mm。支撑装置231布置成使得其在底座部的相当大的部分上延伸。支撑装置23根据D2延伸,参见图1。图1还示出了图1中的突出部231的延伸方向D2基本垂直于分开方向D1。支撑装置231的突出部232可由与底座部23的周围表面相同的材料(也就是一些种类的塑性材料)制成。支撑装置231的突出部232还可由不同的材料(例如橡胶等或出于适当的目的有利地具有防滑特性的其他材料)制成。
[0057] 在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232包括至少一个肋233且优选地为两个或三个肋233,参见图3a。突出部232还可具有其他形状,例如波浪形,参见图3b。
[0058] 突出部323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钉状件(spike)234且优选地为两个或三个钉状件234,参见图3c。
[0059]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摩擦装置231可包括抓握带(grip tape)235,参见图3d。
[0060] 底座部23的底面25设置有第二摩擦装置251,以增大底座部2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0061] 第二摩擦装置251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252,所述突出部从周围表面突出至少1mm且优选地为至少2mm或3mm,参见图3c、图3d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摩擦装置251的突出部252为至少一个肋253,但出于适当的目的它还可具有其他形式。第二摩擦装置251的突出部252可由与底面25的周围表面相同的材料(也就是一些种类的塑性材料)制成。突出部252还可由不同的材料(例如橡胶或出于适当的目的的其他材料)制成。
[0062] 后部24具有限定一平面的基本为平面的表面。该表面具有大致在30mm与100mm之间的宽度W1,参见图5。宽度W1限定后部24的最宽部分。优选地后部24的表面的宽度W1在45mm与85mm之间,更优选地在50mm与70mm之间,且最优选地在60mm与65mm之间。
[0063] 后部24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使得在后部的平面与底座部23的底面25的平面之间形成角α,参见图6。
[0064] 角α在20°与70°之间,优选地在30°与60°之间,更优选地在40°与50°之间,且最优选地为45°。在20°与70°之间的角α使得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支撑表面241,即,对于使用者来说,用大腿抵靠着支撑表面时更舒适。后部24的支撑装置241布置有至少一个细长凹槽242。支撑表面241还布置有凸出接触表面,所述凸出接触表面同样提供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支撑表面241,即,对于使用者来说,用大腿抵靠着支撑表面时更舒适。
[0065] 支撑装置231、241可由与把手部件20的其余部分一样的塑性材料制成,或者例如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出于适当的目的的其他材料)制成。
[0066] 支撑装置241可通过焊接或铸造或使用出于适当的目的的其他技术布置于后部24。
[0067]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表面241布置成支撑板,该板以这样的方式可拆卸地布置于后部24,即,使得该板能去除和替换。支撑表面241可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一枢转轴可调地布置于后部24,即,使得将支撑表面241的表面支撑在操作者的大腿上,并且当操作工具10时,当操作者用大腿推动支撑表面241时,该表面遵循操作者的移动。
[0068] 图7示出了操作者30使用底切,朝着圆木40抬起锯子10。操作者推动锯子10的后部24,以在操作者30的大腿31与后部的支撑装置241之间获得一接触表面。当开始底切时,角α限定后部24与底座部23的底面25之间的关系,这个角此后可随着底切的进行而改变。对应地角α在图6中示出,示出了由于后部24的倾斜表面而获得大致为45°的角α,使得工具10操作起来更舒适。将这与后部的宽度W1在其最宽部分大致在60mm与65mm之间相结合获得了朝着操作者30的大腿31的非常舒适的接触表面。
[0069] 图8示出了操作者30将靴子32的脚趾部放置在底座部23上而在地面上起动链锯10,以在靴子32的脚趾部与底座部23的支撑装置之间获得一接触表面。
[0070] 支撑装置可布置在其他类型的手持工具(例如电力切割机、修剪机、绿篱修剪机和枝锯)上。该工具可以是电池供电的、电动的或汽油驱动的或出于适当的目的通过其他类型燃料驱动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