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申请号 CN201080032516.4 申请日 2010-04-06 公开(公告)号 CN102458776B 公开(公告)日 2014-08-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发明人 大河内克己;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动 力 工具。 链锯 包括 润滑油 箱(100)和润滑油箱盖(42)。润滑油箱盖(42)包括盖主体(43)和 阀 芯(75)。盖主体(43)具有连通润滑油箱(100)的内外的连通路(67)。阀芯(75)安装在盖主体(43)中且 覆盖 连通路(67)。阀芯(75)是由弹性体形成的片状构件。阀芯(75)包括鼓出部(75a)和突出部(75b)。鼓出部(75a)弯曲成圆顶状。突出部(75b)自鼓出部(75a)突出,在突出部(75b)的顶部具有狭缝(75c)。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该动力工具包括:
容器,其用于贮存润滑油
盖,其安装在上述容器的开口处,
上述盖包括:
盖主体,其具有连通容器的内外的连通路;
芯,其安装在上述盖主体中且覆盖上述连通路,
上述阀芯是由弹性体形成的片状构件,该阀芯包括:
弹性部,其中央部分能够向上述容器内的压力所作用的内表面侧和上述容器外的压力所作用的外表面侧这两侧相对于其周缘部分进行弹性变形
突出部,其自上述弹性部突出,并且在其顶部具有狭缝,
上述弹性部和上述突出部在上述容器外的气压高于上述容器内的气压、上述容器外的气压和上述容器内的气压的差大于预先设定的值时,朝向上述内表面侧变形,从而使上述狭缝开口,在上述容器内的气压高于上述容器外的气压时,朝向上述外表面侧变形,从而使上述狭缝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具有朝向上述内表面侧弯曲成圆顶状的形状;
上述突出部具有向上述内表面侧突出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具有在与上述狭缝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平板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芯上一体地形成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与上述容器的开口缘抵接而密封上述容器与上述盖主体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芯能摆动地保持于上述盖主体,
在上述盖主体与上述阀芯之间设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向上述容器的开口缘对上述阀芯施力。

说明书全文

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动力工具。详细而言,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对设在动力工具中的用于贮存润滑油的容器内的气压进行调整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一种通过在用于贮存润滑油的容器的盖(cap)中形成连通路,并且设置构件,从而调整容器内的气压的技术。例如在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H9-14475号中公开了一种燃料箱用的盖。设在该盖上的阀构件形成有:大气导入阀,其用于将大气自外部导入到燃料箱内;排气阀,其用于将燃料箱内的气体排放到外部。由此,将燃料箱内的气压维持在规定范围内。发明内容
[0003]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4] 在上述阀构件中,分别独立地形成大气导入阀和排气阀。因此,阀构件的构造变得复杂。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简化阀构件的结构。
[000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6]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体现为具有用于贮存润滑油的容器的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具有安装在容器的开口处的盖。该盖包括盖主体和阀芯。盖主体具有连通容器内外的连通路。阀芯安装在盖主体上且覆盖连通路。阀芯是由弹性体形成的片状构件。阀芯包括弹性部和突出部。弹性部的中央部分能够向容器内的压力所作用的内表面侧和容器外的压力所作用的外表面侧这两侧相对于周缘部分进行弹性变形。突出部自弹性部突出,并且突出部在其顶部具有狭缝。
[0007] 在该阀芯中,突出部、弹性部在容器内外的气压差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使设在突出部的狭缝开口。由此,在容器内的气压高于容器外的气压的情况下,能够将容器内的气体排出到容器外。另外,在容器内的气压低于容器外的气压的情况下,也能将容器外的气体导入到容器内。即,该阀芯起到向容器内导入气体的气体导入阀和将容器内的气体排出到容器外的排气阀这两种阀的作用。根据该结构,无需单独地构成大气导入阀和排气阀。
[0008] 优选阀芯的弹性部具有向内表面侧鼓出的形状。优选阀芯的突出部具有向内表面侧突出的形状。
[0009] 在该结构中,在容器外的气压高于容器内的气压的情况下,突出部变形,从而突出部的狭缝开口。由此,能够向容器内导入气体。另一方面,在容器内的气压高于容器外的气压的情况下,仅依靠突出部的变形不能使突出部的狭缝开口。但是,在容器内的气压高于容器外的气压的情况下,弹性部大幅变形,与此相伴,突出部发生变形,从而突出部的狭缝开口。由此,能够顺利地排出容器内的气体,并且能够将容器外的气体顺利地导入到容器内。
[0010] 阀芯的突出部也可以具有在与狭缝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平板部分。
[0011] 优选在该阀芯上一体地形成有密封构件。优选密封构件与容器的开口缘抵接而密封容器与盖主体之间的间隙。在该结构中,用于防止容器内的流体漏出的密封构件与阀芯一体地形成。由此,盖的装配变得容易。
[0012] 优选该阀芯能摆动地保持于盖主体。优选在盖主体与阀芯之间,设有向容器的开口缘对阀芯施力的施力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在密封构件与开口缘抵接时因阀芯摆动导致密封构件与开口缘仅局部抵接而在密封构件与开口缘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
[0013] 发明的效果
[0014] 采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能够简化阀芯的结构。结果,能够使阀芯小型化。附图说明
[0015] 图1表示链锯(chain saw)的外观图。
[0016] 图2表示链锯的局部外观图。
[0017] 图3表示润滑油箱盖的放大图。
[0018] 图4表示润滑油箱盖的分解立体图。
[0019] 图5表示图3的V-V截面的剖视图。
[0020] 图6表示阀芯的剖视图。
[0021] 图7是表示润滑油箱内的气压下降了的情况下的阀芯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2] 图8是表示润滑油箱内的气压上升了的情况下的阀芯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3] 图9表示润滑油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列举以下说明的实施例的主要特征。
[0025] (1)上述盖较佳地用作链锯的润滑油箱盖。链锯包括链锯主体、导杆、锯链、润滑油箱和润滑油箱盖。导杆能够相对于链锯主体进退地安装在链锯主体上。在润滑油箱中贮存有用于向锯链、导杆供给的润滑油。润滑油箱盖能旋转地设在润滑油箱上,用于封闭润滑油箱的开口部。在润滑油箱盖上形成有用于连通润滑油箱内和大气的连通孔。阀芯以覆盖连通孔的方式安装在润滑油箱盖上。
[0026] (2)上述阀芯的弹性部向容器的内压所作用的那一侧的面侧弯曲成圆顶状,具有相当于球面的一部分的形状。阀芯的突出部朝向弯曲成球面状的弹性部的外侧突出。
[0027] 实施例1
[0028]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实施例。图1表示链锯10的外观图。图2表示在链锯10的自后述的主体12卸下了罩24和锯链32的状态下的外观图。链锯10包括主体12、锯链32和安装在主体12上的导杆30。
[0029]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2包括电动机16、第1把手14、第2把手18和链轮38。在第2把手18上设有用于起动链锯10的触发开关20。链轮38设在主体12的侧面上,且能旋转地支承于主体12。链轮38与电动机16相连接,被电动机16驱动旋转。电动机16与向触发开关20进行的操作相联动而由电池22供电。蓄电池22能装卸地安装在主体
12上。
[0030] 在主体12中设有润滑油箱100(参照图9)。图9表示润滑油箱100的立体图。在润滑油箱100中贮存有用于向锯链32、链轮38等供给的润滑油。润滑油箱100内的润滑油自润滑油箱100的排出部100a排出而供给到锯链32、链轮38等中。润滑油箱100的开口部12a(参照图5)由后面详细说明的润滑油箱盖42封闭。润滑油箱盖42能旋转地安装在主体12上。通过使后述的环状构件74的内螺纹部74b与润滑油箱100的外螺纹部12c卡合,将润滑油箱盖42安装在润滑油箱100上。
[0031] 在主体12上安装有导杆30。导杆30与链轮38相邻地配置。导杆30利用支承螺栓34和支承销36支承于主体12。支承螺栓34和支承销36固定在主体12上,将导杆3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12进退。即,导杆30设置为能够自链轮38离开或靠近链轮38。
在图2中省略图示的锯链32横跨链轮38和导杆30地张紧设置在该链轮38和导杆30上。
当操作人员操作轮26时,与导杆30卡合的调节销40沿省略图示的旋转轴移动。由此,操作人员能够使导杆30自链轮38离开或靠近链轮38,从而能够调整锯链32的张紧力。
[0032] 在主体12的侧面设有覆盖链轮38的罩24,和用于固定导杆30的固定操作旋钮28。固定操作旋钮28能旋转地安装在主体12上。固定操作旋钮28与自主体12的侧面突出的支承螺栓34螺纹配合,在将固定操作旋钮28紧固在支承螺栓34上时,导杆30被固定在主体12上,在相对于支承螺栓34松动固定操作旋钮28时,导杆30能够相对于主体12进退。罩24被固定操作旋钮28固定,在自支承螺栓34卸下固定操作旋钮28时,也能自主体12卸下罩24。
[0033] 接着,说明链锯10的动作。当由操作人员接通触发开关20时,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16旋转。利用电动机16的旋转,驱动链轮38相对于主体12旋转。由此,作为工具的锯链32沿链轮38和导杆30旋转。
[0034] 接下来,说明润滑油箱盖42的结构。图3表示润滑油箱盖42的放大图。图4表示润滑油箱盖42的分解立体图。图5表示图3的V-V截面的剖视图。润滑油箱盖42包括盖主体43和阀构件72等。盖主体43包括旋钮主体66、捏手50和定构件58等。图3和图5表示捏手50位于收容位置的状态。旋钮主体66能够相对于主体12旋转地安装在主体12上。
[0035] 在旋钮主体66中形成有贯穿旋钮主体66的连通路67。连通路67连通大气和润滑油箱100。在旋钮主体66上借助摆动轴54能摆动地安装有捏手50。摆动轴54配置在与润滑油箱盖42的旋转的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位置上。摆动轴54贯通在扭转弹簧52中。扭转弹簧52对捏手50从收容位置向操作位置施力。捏手50利用锁定构件58锁定在收容位置。锁定构件58能滑动地安装在旋钮主体66上。锁定构件58能够在图3和图5所示的那样的锁定位置与非锁定位置之间相对于旋钮主体66滑动,锁定构件58在该锁定位置将捏手50锁定在收容位置,锁定构件58在该非锁定位置解除捏手50的锁定。利用弹簧64向锁定位置对锁定构件58施力。锁定构件58沿固定于旋钮主体66的引导构件56滑动。
[0036] 捏手50通过与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构件58的卡合部60卡合,被锁定在收容位置。在操作人员使锁定构件58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非锁定位置时,捏手50在扭转弹簧52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向操作位置摆动。捏手50在位于操作位置的状态下,自旋钮主体66突出。由此,操作人员能够握住捏手50而使润滑油箱盖42相对于主体12转动。
[0037] 在旋钮主体66的靠润滑油箱的开口部12a侧安装有阀构件72。阀构件72包括阀芯75和支承板73。支承板73是环状的平板。以形成在支承板73的中心的开口73a与旋钮主体66的连通路67同心的方式配置支承板73。支承板73配置在旋钮主体66与环状构件74之间。环状构件74的卡定部74a与形成在旋钮主体66上的卡定孔66a卡合。由此,环状构件74固定在旋钮主体66上。支承板73的外缘部位于旋钮主体66与环状构件74之间的间隙69处。由此,支承板73能相对于旋钮主体66摆动。另外,阀构件72能够相对于旋钮主体66沿支承板73的周向旋转地支承于旋钮主体66。利用波形垫圈(wave washer)70向环状构件74对支承板73施力。
[0038] 阀芯75固定在支承板73的靠润滑油箱100一侧的表面上。阀芯75是片状(薄壁)的构件,由例如橡胶等作为具有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弹性体形成。图6是阀芯75的剖视图。图6表示与图5的截面垂直的截面。阀芯75包括鼓出部75a、突出部75b和密封部77。密封部77形成在阀芯75的外周缘上。密封部77具有与润滑油箱的开口部12a大致相同的外径。在将润滑油箱盖42安装在润滑油箱100上的状态下,密封部77与开口部12a的开口缘12b抵接。由此,密封部77密封润滑油箱100与润滑油箱盖42之间的间隙。
[0039] 鼓出部75a形成在阀芯75的中央部。鼓出部75a具有中央部分相对于周缘部分鼓出的形状,该中央部分向润滑油箱100的内侧鼓出。即,鼓出部75a向阀芯75中的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所作用的内表面75e侧鼓出。更详细而言,鼓出部75a弯曲成圆顶状,具有相当于球面的一部分的形状。在鼓出部75a的顶部、即图5和图6所示的鼓出部75a的下端部形成有突出部75b。突出部75b自鼓出部75a的顶部向润滑油箱100的内侧、即向阀芯75的一侧的表面75e侧突出。突出部75b呈袋状突出。突出部75b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平板部分75d。平板部分75d向突出部75b的顶部逐渐接近。在突出部75b的顶部形成有狭缝75c。狭缝75c与平板部分75d彼此相对的方向垂直地延伸。
[0040] 接下来,说明阀芯75的动作。如图6所示,在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与大气压、即与阀芯75内的气压平衡的情况下,突出部75b的狭缝75c闭合。当润滑油箱100内的油排放到外部时,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下降。
[0041] 图7表示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下降了的状态。当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下降,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差大于规定值时,鼓出部75a和突出部75b以膨胀的方式变形。在鼓出部75a,向阀芯75的内表面75e侧发生弹性变形。特别是在突出部75b处,一对平板部分75d以彼此分开的方式大幅变形。结果,设在突出部75b的顶部的狭缝75c开口。由此,大气被导入到润滑油箱100内,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上升。
[0042] 另一方面,图8表示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上升了的状态。当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高于大气压时,阀芯75的鼓出部75a在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的作用下,以凹陷的方式大幅变形。即,在鼓出部75a,向阀芯75的外表面75f侧发生弹性变形。当鼓出部75a以凹陷的方式变形时,一体地形成的突出部75b也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形,从而使狭缝75c开口。结果,润滑油箱100内的气体被排出到润滑油箱外。由此,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下降。
[0043] 在本实施例的润滑油箱盖42中,为了调整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而安装有阀芯75。无论在将大气导入到润滑油箱100内的情况下,还是在将润滑油箱100内的气体排出到润滑油箱100外的情况下,阀芯75的狭缝75c均在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差的作用下开口。即,阀芯75起到将大气导入到润滑油箱100内的大气导入阀,和将润滑油箱100内的气体排出到润滑油箱100外的排气阀这两种阀的作用。采用该结构,无需单独地设置大气导入阀和排气阀,能够简化阀构件72的结构。另外,通过设置在润滑油箱
100内外的气压差的作用下大幅变形的鼓出部75a,特别是在润滑油箱100内的气压高于大气压的情况下,能够使狭缝75c大幅开口。另外,鼓出部75a向润滑油箱100内鼓出,突出部75b向润滑油箱100内突出。因此,能够减小用于配置润滑油箱盖42的阀芯75的空间。
[0044] 另外,在阀芯75上一体地形成有密封部77。因此,润滑油箱盖42的装配变得容易。
[0045] 另外,阀构件72能摆动地支承于旋钮主体66。在该结构中,通过使密封部77与开口缘12b抵接,定位阀构件72。能够防止因阀构件72的摆动而导致仅密封部77的一部分与开口缘12b抵接而在密封部77与开口缘12b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因此,无需以高精度形成润滑油箱100的开口缘12b和阀构件72。
[0046] 润滑油箱盖42能够相对于润滑油箱100转动,从而能够安装在润滑油箱100上或自润滑油箱100卸下。密封部77与润滑油箱100的开口缘12b抵接。阀构件7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旋钮主体66沿支承板73的周向旋转。另外,波形垫圈70与支承板73间的摩擦系数比密封部77与开口缘12b间的摩擦系数小。根据该关系,在润滑油箱盖42转动的期间内,由于密封部77与开口缘12b的摩擦力,阀构件72的相对于开口缘12b的旋转受到限制,维持阀构件72的位置。另一方面,旋钮主体66利用波形垫圈70与支承板73的滑动而相对于阀构件72转动。由此,能够防止因密封部77在开口缘12b上滑动而磨损密封部77。
[0047] 变形例
[0048] 在上述实施例中,阀芯75的鼓出部75a具有沿球面的一部分延伸的形状。但是,鼓出部75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圆锥台形状、凌锥台形状。另外,阀芯75的中央部分也可以不鼓出。
[0049]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阀芯75上一体地形成有密封部77。但是,阀芯75和密封部77也可以分别单独地形成。
[0050]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链锯10。但是,例如也可以是绿篱、草坪用的推子、绿篱机、园圃割草机、割草机和割灌机等动力工具。另外,阀构件72设在润滑油箱100的润滑油箱盖42中。但是,阀构件72也可以用在发动机等的贮存燃料的燃料箱用的盖等中,可以用在为了调整容器内的气压的各种各样的构件中。
[0051]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但这只是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中,包含将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后得到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说明的技术特征可以单独或通过各种组合来发挥其实用性,其并不限定为申请时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组合。本说明书或附图中例举的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在仅实现其中一个目的时的技术本身也具有实用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