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机械

申请号 CN200810109570.9 申请日 2008-06-02 公开(公告)号 CN101314220B 公开(公告)日 2013-02-27
申请人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发明人 J·斯坦豪瑟;
摘要 一种工作机械,具有一个起动装置(10),该起动装置被安置在工作机械的 外壳 (2)中。起动装置(10)包含一个起动 手柄 (27,37,47,57,67,87,97,117,137,147,157,177)用于操作起动装置(10),该起动手柄与一起动绳索(11,71,91,151,161)相连。为起动手柄(7,27,37,47,57,67,87,97,117,137,147,157,177)配置了一个安全保险装置。
权利要求

1.工作机械,配有起动装置(10)用于起动驱动达(6),其中,起动装置(10)被安置在该工作机械的外壳(2)中,并且包含起动手柄(7,27,37,47,57,67,87,97,117,137,147,
157,177)用于操作起动装置(10),该起动手柄与起动绳索(11,71,91,151,161)相连,为起动手柄(7,27,37,47,57,67,87,97,117,137,147,157,177)配置了安全保险装置,
所述外壳(2)具有容纳部(18,28,38,48,58,68,108,118,138,148,158)用于起动手柄(7,27,37,47,57,67,87,97,117,137,147,157,177)并且所述起动手柄(37,47)具有柄段(39,49)和杆部(25,35,40,50,60,100,120,149,16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的容纳部(38,48)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起动手柄(37,47)的柄段(39,
49)。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容纳部(38)用于完全容纳柄段(39)和杆部(4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保险装置确保起动手柄(7,27,37,47,57,117,137,177)相对于外壳(2)固定而防止无意操作起动手柄(7,27,37,47,57,117,137,177)。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设计和布置所述外壳(2)的容纳部(18,28,38,48,58,68,108,118,138,148,158),使得起动手柄(7,27,37,47,57,67,87,97,117,137,147,157,177)在拉入起动绳索(11,71,
91,151,161)时由起动绳索(11,71,91,151,161)拉入到外壳(2)的容纳部(18,28,38,48,
58,68,108,118,138,148,158)中。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手柄(7,27,37,47,57,67,87,97,117,137,147,157,177)具有杆部(25,35,
40,50,60,100,120,149,160);并且所述外壳(2)的容纳部(18,28,38,48,58,68,108,118,
138,148,158)容纳着杆部(25,35,40,50,60,100,120,149,160)的至少一段。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保险装置包含安全机构,安全机构防止拉出起动手柄(7,27,47,57,117,137,
177)而起动驱动马达(6)。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机构包含至少一个止动机构;止动机构是朝着起动手柄(7,27,117,177)的止动位置的方向有弹性地加以支承的;并且配置了操作机构用于释放止动机构。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机构横向于起动手柄(47)的操作方向(24)保持起动手柄(47)。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机构平行于起动手柄(7,27,57,117,177)的操作方向(24)保持起动手柄(7,
27,57,117,177)。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机构包含用于将起动手柄(57,117)在外壳(2)上形状配合连接地固定的机构。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手柄(57,117)具有至少一个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为了将起动手柄(57,
117)形状配合连接地固定而与外壳(2)的容纳部(58,118)中的锁定机构配合作用;并且一个锁定机构是作为凹处设计的,另一个锁定机构则是作为与凹处相配合作用的凸处设计的,其中,该凹处具有入口(62,132),并至少部分地沿周向延伸。
12.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手柄(177)与绳索滚筒(12)相连;并且所述安全机构锁定着绳索滚筒(12)。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手柄(67,87,97,147,157)通过固定装置可松开地与起动绳索(71,91,151,
161)相连。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为固定装置配置了操作装置;在操作该操作装置时,固定装置将起动手柄(87)与起动绳索(71)连接起来。
1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耦合元件(7,94,154)和用于该耦合元件的容纳部(75,85,105)。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元件(74,94,154,164)被安置在起动绳索(71,91,151,161)上,并且用于耦合元件(74,94,154,164)的容纳部(75,85,105)被布置在起动手柄(67,87,97,147,157)上;并且用于耦合元件(74,94,154,164)的容纳部(75,85,105)的一段是设计得可活动的,并由操作装置进行运动。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元件(94)通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98)保持在用于耦合元件(94)的容纳部
(105)中,并且所述操作装置作用于该弹簧元件(98)。
18.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用于耦合元件(94)的容纳部(105)的至少一个段和耦合元件(94)的一个相应的段具有彼此匹配的横断面,其中,所述容纳部(15)紧密地包围耦合元件(94)的段。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用于耦合元件(94)的容纳部(105)的所述至少一个段和耦合元件(94)的所述相应的段具有不规则的横断面。
20.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配置了定位安全机构(162)用于确定耦合元件(164)相对于工作机械的外壳(2)的旋转位置。
21.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用于耦合元件(154,164)的容纳部包含至少一个沿周向延伸的凹处;所述耦合元件(154,164)包含至少一个耦合栓(155,165),该耦合栓在作为导槽(150,168,169)设计的凹处中被导引;导槽(150,168,169)具有用于耦合栓(155,165)的入口(153,173)。
22.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配有用于在将起动绳索(161)拉入到工作机械的外壳(2)中时使起动手柄(157)从起动绳索(161)松开的机构。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动手柄(157)和外壳(2)具有配合作用的导引机构,这些导引机构在拉入起动手柄(157)时促使起动手柄(157)相对于起动绳索(161)进行相对运动。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运动是一种旋转运动。
25.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元件(164)的耦合栓(165)在导槽(168,169)中做旋转运动时被移动向导槽(168,169)的入口(173)。
26.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配置了弹簧元件(170),该弹簧元件沿相对运动的方向作用并支持相对运动。
2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机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马达(6)是内燃机

说明书全文

工作机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机械,特别是一种可携带的手工操作工作机械,如一种达锯、一种切割机等。

背景技术

[0002] DE 297 20 866 U1中公开了一种手工操作的工作机械,即一种马达锯,该马达锯具有一个配备有一起动手柄的起动装置。该起动手柄与一条卷绕在一绳索牵引滚筒上的起动绳索相连。
[0003] 该起动手柄未加保护地从外壳中伸出。这样,该工作机械就可由任何一个熟悉操作和起动该工作机械的人来进行起动。但无意地起动该工作机械的现象也是不能排除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这样一种工作机械,其中可避免未经准许的和/或无意的起动该工作机械的驱动马达的现象。
[0005] 上述任务是通过一种工作机械加以解决的。该工作机械配有起动装置用于起动驱动马达,起动装置被安置在该工作机械的外壳中,并且包含起动手柄用于操作起动装置,该起动手柄与起动绳索相连,为起动手柄配置了安全保险装置。
[0006] 安全保险装置可防止起动手柄被无意地或未经准许地操作。不操作该手柄是不可能起动该工作机械的。从而就以简单的方式避免了对该工作机械的未经准许的或无意的起动。
[0007] 安全保险装置有利地相对于外壳固定起动手柄以防止起动手柄被无意地操作。外壳有利地具有一个用于起动手柄的容纳部。外壳的该容纳部有利地加以布置和设计,使得起动手柄在拉入起动绳索时能被起动绳索拉到外壳的容纳部中。这样就可确保起动手柄在工作机械起动之后再被置于该容纳部之中。特别之处还在于起动手柄具有一个手柄区段,而且外壳的容纳部是为了至少部分地容纳起动手柄的手柄区段而设计的。最好是将起动手柄的该手柄区段大体地或完全地安置在外壳的容纳部中。这样就可使得起动手柄不会或者只有稍微地超出工作机械的外壳。从而可避免对起动手柄的无意操作。为了起动该工作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有意识地将起动手柄从容纳部中拉出。可做如下设定:起动手柄具有这样一个杆部,而外壳的容纳部则至少容纳该杆部的一个区段。手柄区段和起动手柄的杆部最好是大体地特别是完全地被布置在该容纳部中。
[0008] 安全保险装置最好包含这样一些安全机构,借以避免为起动驱动马达而将起动手柄拉出。安全机构最好将起动手柄保持在该容纳部中。这样还可避免起动手柄无意地从该容纳部中松脱出来的现象。当然也可以避免起动手柄从其它的与起动手柄相连的结构部分上被拉出来的现象。例如,安全机构可以住一个与起动手柄相连的绳索滚筒。安全机构有利地包含至少一个止动机构。这样,起动手柄便可简单地被保持在容纳部中。该止动机构特别是依照朝向起动手柄的被卡定的位置的方向有弹性地加以支承的。可以做如下设定:配置一个操作机构以用于松开该止动机构。有利的是,安全机构为此保持着起动手柄横向于起动手柄的操作方向,亦即垂直于操作方向,或与之成一定的。当然,也可以做如下设定:安全机构保持着起动手柄平行于起动手柄的操作方向。
[0009] 安全机构有利地包含用于将起动手柄形状配合地固定在外壳上的机构。在一种形状配合的固定条件下,起动手柄被安全可靠地保持在外壳上。有利的是,起动手柄具有至少一个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为了实现起动手柄的形状配合固定而与外壳的容纳部中的锁紧机构相互配合。这样就可简单地达到使起动手柄形状配合连接地固定在外壳上的目的。特别是,一个锁紧机构是作为凹处加以设计的,而另一个锁紧机构则是作为与该凹处相配合的凸部加以设计的,于此,该凹处具有一个入口,而且至少部分地依周向延伸。拉绳起动器的复位弹簧的通常作用于起动绳索的是依起动绳索的纵向作用的,也就是通常亦依容纳部的纵向作用。通过一个沿着容纳部的周向延伸的凹处,起动手柄可以简单地针对复位弹簧的力和针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力加以安全保险。于此,该凹处可以如此特别地加以设计,使得复位弹簧的力将锁紧机构保持在凹处中。
[0010] 若起动手柄同绳索滚筒相连,安全机构锁定绳索滚筒,则起动手柄便简单地安全地保持在外壳的容纳部中。下述做法可能是有利的:为了固定起动手柄,可配置另一个与起动手柄作用相连的结构部件的锁定机构。也可特别地在起动绳索上配置一个锁定机构。
[0011] 为了避免无意地或未经准许地起动该工作机械,也可做如下规定:起动手柄经过一个固定装置可松开地与起动绳索相连。这样,当工作机械不运转时,便可将起动手柄卸下。如此还可达到防止盗用的目的,因为当工作机械不能被起动时,它是不能被使用的。最好为固定装置配置一个操作装置。特别在操作装置被操作的情况下,固定装置将起动手柄同起动绳索连接起来。一当操作人员松开操作装置,起动手柄便与起动绳索脱开。从而可以确保起动手柄除了在起动过程中外总是与起动绳索相分离的。
[0012] 若固定装置具有一个耦合元件和一个用于该耦合元件的容纳部,便能获得一种简单的结构。于此,耦合元件最好布置在起动绳索上,用于耦合元件的容纳部则最好布置在起动手柄上。有利的是,用于耦合元件的容纳部的一个区段是设计得可以活动的,而且可以由操作装置带动。这样,可在起动手柄和起动绳索之间简单地实现可松开的连接。有利的是,耦合元件是经过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而被保持在用于耦合元件的容纳部中,操作装置作用于弹簧元件。为了将起动手柄固定在起动绳索上,特别不需要操作,因为这种固定可相对于弹簧元件的力实现。为了释放,弹簧元件必须特别经过操作装置才能加以松开。
[0013] 为了保证一台工作机械只能利用所配属的一种起动手柄来进行起动,从而为了实现良好地防止盗用的目的,如下设定:用于耦合元件的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区段和耦合元件的所配置的一个区段具有一个相互匹配的、特别不规则的横断面,容纳部紧紧地包围着耦合元件的该区段。容纳部和耦合元件的该区段有利地配合作用,如同钥匙和锁合一样。只有适配于该工作机械的起动手柄才能固定在起动绳索上,这是因为在其它起动手柄的情况下,容纳部和耦合元件都不能相互匹配,因而也就不可能实现固定。因此,起动手柄对该工作机械而言起着钥匙的作用。
[0014] 为了能使起动手柄简单地固定在起动绳索上,配置了一个定位安全机构,用以确定耦合元件相对于工作机械的外壳的旋转位置。若用于耦合元件的容纳部包含至少一个依周向延伸的凹入处,便可在容纳部和耦合元件之间达到简单连接的目的。耦合元件最好包含至少一个耦合栓,该耦合栓可以在优选作为导槽设计的凹入处中加以引导。这样就可简单地达到耦合的目的。导槽最好具有一个入口,用于耦合栓,从而使得耦合栓可以简单地被安置在导槽中。特别的是,通过结构部件的推入和彼此相对的旋转,便可实现连接。也可做如下设定:耦合元件包含至少一个依周向延伸的凹入处;用于耦合元件的容纳部包含至少一个耦合栓,该耦合栓在该凹入处中被引导。
[0015] 为了保证使起动手柄在起动之后能从起动绳索松开,配置了机构,以便在将起动绳索拉入到工作机械的外壳之中时,用于起动手柄从起动绳索松开,特别是用于起动手柄自动地从起动绳索松开。于此,可特别根据起动手柄和外壳的相对运动,实现起动手柄从起动绳索松开。有利的是,起动手柄和外壳都具有协同动作的导引机构,这些导引机构在拉入起动手柄时可以促成起动手柄相对于起动绳索的一种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可以利用来使起动手柄和起动绳索实现退耦。这种相对运动最好是一种旋转运动。当然也可设定其它种相对运动,例如起动手柄或起动绳索的一种侧向运动。有利的是,耦合元件的耦合栓在导引槽中旋转运动时能运行向导槽的入口。这样,相对运动就能促使起动绳索和起动手柄松开。为了实现安全可靠的松开,配置了一个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沿着相对运动的方向发生作用并支持相对运动。也可以做如下设定:弹簧元件释放相对运动。
[0016] 有利的是,工作机械的驱动马达是一台内燃机附图说明
[0017]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做说明。附图表示:
[0018] 图1马达锯的透视图;
[0019] 图2图1所示马达锯的起动装置的示意图;
[0020] 图3图1所示马达锯的起动手柄的截面图;
[0021] 图4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2] 图5图1所示马达锯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起动手柄加以安全保险;
[0023] 图6图5所示的马达锯,起动手柄已被松开;
[0024] 图7图1所示的马达锯的一个实施例,起动手柄加以安全保险;
[0025] 图8图7所示的马达锯,起动手柄已被松开;
[0026] 图9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27] 图10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处于与起动绳索松开的位置上;
[0028] 图11图10所示的起动手柄,处于固定在起动绳索上的位置上;
[0029] 图12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处于固定在起动绳索上的位置上;
[0030] 图13图12所示的起动手柄,处于与起动绳索松开的位置上;
[0031] 图14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处于固定在起动绳索上的位置上;
[0032] 图15图14所示的起动手柄,在松开起动手柄时的情况下;
[0033] 图16图14所示的起动手柄,处于已被松开的位置上;
[0034] 图17图14所示的起动手柄的截面图,处于图14中的XVII-XVII线的高度;
[0035] 图18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在牵拉起动手柄情况下;
[0036] 图19图18所示的起动手柄,在固定在外壳上的情况下;
[0037] 图20图18所示的起动手柄,处于已被固定的位置上;
[0038] 图21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处于被拉出的位置;
[0039] 图22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处于与起动绳索脱耦的位置;
[0040] 图23一种起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截面图,处于与起动绳索松开的位置;
[0041] 图24图23所示起动手柄的局部截面图;
[0042] 图25图23所示的起动手柄的截面图,在其固定于起动绳索上的情况下;
[0043] 图26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变型方案的截面图;
[0044] 图27一种起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图1中所示手工操作的以马达驱动的工作机械是作为马达锯1加以设计的。马达锯1具有一个外壳2,在此外壳上固定着一个后手柄3和一个手柄管4用于导引马达锯1。在外壳2上还固定着一个导轨8,一条锯链9围绕该导轨循环地被驱动。锯链9由一个安置在外壳2中的驱动马达6加以驱动。
[0046] 邻近于手柄管4,在外壳2上,在手柄管4的朝向锯链9的一边,安置了一个手保护装置5。驱动马达6是作为内燃机设计的,特别是作为单缸-二冲程内燃机或作为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最好作为混合润滑式四冲程内燃机加以设计的。为起动驱动马达6,配置了一个起动装置,该起动装置包含一个从外壳2中伸出的起动手柄7。
[0047] 在图2中示意地绘示出起动装置10的结构。起动手柄7与起动绳索11相连,该起动绳索被卷绕在一个绳索滚筒12上。绳索滚筒12可围绕一旋转轴线17旋转地加以支承。一个复位弹簧23作用于绳索滚筒12,该复位弹簧被保持在马达锯1的在图2中未示出的外壳2中。绳索滚筒12经过一个减震装置13而与一个耦合装置14相连。耦合装置14例如可以包含一个止锁机构,并可用来将减震装置13同一个抗扭转地安置在驱动马达6的曲轴16上的叶轮15连接起来。耦合装置14也可以直接与驱动马达6的曲轴16相连。起动装置10也可以包含一个起动弹簧,以代替减震装置13,该起动弹簧经过起动绳索
11的多个行程而被拉起,然后便起动驱动马达6。
[0048] 图3示出安全保险装置,利用此安全保险装置,起动手柄7可相对于外壳2得到保险以防止意外操作。该安全保险装置是作为制动装置19加以设计的。起动手柄7具有一个杆部25,该杆部的下段伸入到一个成形在外壳2上的容纳部18中。在杆部25上配有一个环绕的边缘26,该边缘为外壳2形成一个止挡,并限制起动手柄7插入到外壳2中的深度。杆部25在伸入到容纳部18中的区段上具有一个环绕的槽20。在外壳2上有一个止动机构即一个球体21被支承在槽20的高度上,该球体由一个压力弹簧32压入到槽20中。这样,起动手柄7就垂直于其操作方向24地由球体21加以保险。
[0049] 图4示出一个起动手柄27,该手柄具有一个杆部35。杆部35的一个下区段被安置在一种工作机械的外壳例如马达锯1的外壳2的一个容纳部28中。为了起动手柄27的安全保险,配置了一个制动装置29,该制动装置包含一个滑动件31。滑动件31具有一个止动凸起34,该止动凸起伸入到杆部35上的一个环绕的槽30中,从而将起动手柄27固定在容纳部28中。滑动件31由一个压力弹簧32向滑动件的止动位置加荷。为了滑动件31的操作,滑动件31具有一个操作元件33,该操作元件伸向外壳2的外侧,并可由操作者进行操作以释放制动装置29。
[0050] 图5和6示出一种安全保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利用此安全保险装置将一个起动手柄37固定处于马达锯1的外壳2上。在外壳2上配置了一个附属部件41,该附属部件形成一个用于起动手柄37的容纳部38。起动手柄37具有一个柄段39,操作者可以抓住起动手柄37的该柄段,还具有一个杆部40。杆部40和柄段39都可以完全安置在容纳部38中。容纳部38被布置和设计,使得起动手柄37在松放起动绳索时就由起动装置10的复位弹簧23拉回到容纳部38中。这样就可保证起动手柄37自动地布置在容纳部38中。在邻近手柄段39处,在容纳部38上配置了一个操作凹处42以用于操作者的大拇指43。见图6中所示。为了将起动手柄37从容纳部38中压出来,操作者将大拇指43摁入到凹处42中,并将起动手柄37从容纳部38中撤出。由于起动手柄37完全地被安置在容纳部38中,而且不超越马达锯1的轮廓,所以可防止对起动手柄37的意外操作。
[0051] 在图7和8中示出一种起动手柄47的另一个实施例。起动手柄47具有一个柄段49和一个杆部50。在外壳2上成形了一个容纳部48,柄段49和杆部50都基本上安置在该容纳部中。只有柄段49的一个伸出的端头51从容纳部48中伸出。容纳部48是整合在外壳2上的。容纳部48及容纳部38都被设计,使得起动手柄47在拉入起动绳索时能自动地被拉入到容纳部48中。为了起动手柄47安全保险地处于容纳部48中,配置了图7中所示的止动机构53,这些止动机构垂直于起动手柄47的操作方向24发生作用,并将起动手柄
47固定在容纳部48中。止动机构53例如可以是弹动的球。止动机构53例如当然也可以作为塑料部件同马达锯1的外壳2整体地加以制造。
[0052] 为了起动马达锯1,如图8中所示,摁压起动手柄47的伸出的端头51,将之从容纳部48中压出。为此,操作者可用大拇指40作用该伸出的端头51。在从容纳部48中松脱开之后,可以沿操作方向24(图7)拉起动手柄47,从而可起动工作机械。
[0053] 图9中示出一个起动手柄57,该起动手柄57相对于外壳2利用一种形状配合连接加以安全保险。起动手柄57具有一个杆部60,其下端形成一个接头59。在该接头59上配置了依径向朝外伸出的锁定凸起61。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彼此依径向对峙的锁定凸起61。当然也可以配置另一数量的锁定凸起61。在外壳2上为接头59配置了一个容纳部58。容纳部58为每个锁定凸起61而具有凹处。该凹处是作为环绕槽63加以设计的。每个环绕槽63与容纳部58的端面上的入口62相连。起动手柄57可利用其锁定凸起61经过入口62而嵌入到环绕槽63中。为此将起动手柄57插入到容纳部58中,并围绕其纵轴线加以旋转,直到锁定凸起61在后面被置于处在环绕槽63中的止动凸起64后。这样,起动手柄57便形状配合连接地加以安全保险了。
[0054] 为了防止起动手柄意外地和未经准许地操作,依图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做了如下设定,即起动手柄67可以从起动绳索71上松开。为此,配置了一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以由操作者以一个操作装置进行操作。如图10所示,在起动绳索71上配置了一个耦合元件74以用于同起动手柄67实现连接。为了保证耦合元件74不会被复位弹簧23拉入到外壳2中,而是保留在起动手柄67所用的一个容纳部68中的一个确定位置上,在起动绳索71上安置一个保持板72,该保持板支撑在外壳2上的一个止挡73上。在起动手柄67上设计了一个容纳部75,用于耦合元件74,该容纳部处在一个包含一固定止挡78的固定区段和一个活动的锁定机构76之间。锁定机构76被固定在一个栓77上,该栓活动地和由一压力弹簧70有弹性地支承在起动手柄67上。在栓77上配置了一个操作按钮69,该按钮从起动手柄67中伸出。压力弹簧70将锁定机构76预紧到容纳部75的封闭的位置上。为了使起动手柄67同起动绳索71相连,将操作按钮69沿箭头方向80压到图10中所示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容纳部75被推移经过耦合元件74。然后将操作按钮69释放,压力弹簧70将锁定机构76压到容纳部75的在图11中所示的封闭位置上。如图11所示,在锁定机构76上安置了一个止动钩79,该止动钩将耦合元件74安全地保持在容纳部75中。
[0055] 在图12和13中示出一种起动手柄87的一个实施例,该起动手柄也具有一个固定装置,以用于同起动绳索71相连。不过,在图12和13中所示的用于固定装置的操作装置是如此设计的,使得用于耦合元件74的容纳部85只有当操作按钮89依箭头90的方向被操作时,才被关闭。为此,在容纳部74的朝向操作按钮89的一边安置了一个锁定机构86,而如图10和11所示的锁定机构76则被安置在容纳部75的背向操作按钮69的一边。起动手柄87的另一种结构基本上相应于图10和11所示起动手柄67的结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部分。为了将耦合元件74保持在容纳部85中,将一个止动钩88安置在锁定机构86上。
[0056] 图13中示出在释放了操作按钮89情况下的起动手柄87。借助压力弹簧70的力,锁定机构86被推移,容纳部85被打开,从而使得耦合元件74可以从容纳部85中出来,起动手柄87不固定地与起动绳索71相连。
[0057] 图14至17示出起动手柄97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起动手柄可与一起动绳索91相连,也可从该起动绳索脱开。起动手柄97的下段被安置在外壳2的一个容纳部108中。起动手柄97具有一个容纳部105以用于耦合元件94。容纳部105被成形在一个套筒状的支座103的内部及支座103的端头上,并由弹簧元件98加以限制。弹簧元件98都是向内弹的,在图14中所示容纳部105关闭的状态下伸入到耦合元件94的槽104中并将耦合元件94保持在容纳部105中的支座103的端头上。支座103是整体地与起动手柄97的杆部100加以成形的,或者是固定地与之相连的。这样,弹簧元件98对于支座103的相对位置总是一样的。为了松脱起动手柄97,须依图15中所示箭头110的方向摁压起动手柄97的操作按钮99。操作按钮99与一个操作套筒101相连,该操作套筒依径向被安置在支座103的外面并操作弹簧元件98并依径向将弹簧元件朝外偏移。这样,弹簧元件98便被从耦合元件
94的槽104压出来。于是,如图16中所示,起动手柄97便可从耦合元件94拉下。为了将操作按钮99调到其初始位置,配置了一个压力弹簧102,该压力弹簧支撑在支座103上,并将操作按钮99压到它未操作的位置上。
[0058] 耦合元件94具有一个头106,该榫头伸入到支座103的内部。图17中示意地示出榫头106和支座103的横断面。榫头106的外轮廓是与支座103的内轮廓相匹配的。支座103严密地包住榫头106。它们的轮廓是不规则地设计成形的。在本实施例中,榫头106具有一种不规则的四角横断面。当然也可以设计出弧形或曲线形的区段,或者设计其它不规则构形。由于榫头106伸入到支座103中,所以其横断面必须相互匹配。这样就能保证:只有一个与榫头106相匹配的起动手柄97才能被固定在起动绳索91上。榫头106和支座
103依照钥匙-锁-原理相互配合作用。因此,起动手柄97的拉下便会促使实现下述目的:
只有当合适的起动手柄97被套合时,马达锯1才能被起动。
[0059] 按图18至20所示的实施例,配置了两个彼此独立的安全保险装置,以用于起动手柄117相对于外壳2的固定。第一个安全保险装置是作为止动装置设计的,并包含一个滑动件122,经过该滑动件可以操作一个锁定元件124。滑动件122由一个压力弹簧123压入到闭合的即加以安全保险的位置上。起动手柄117具有一个杆部120,该杆部具有一个锁定边缘121。起动手柄117的带有锁定边缘121的下段可以安置在一个容纳部118中。为了推入起动手柄117,可按箭头130的方向操作滑动件122。当然也可做如下设定:锁定边缘121和锁定元件124被加以设计,使得起动手柄117可以被压入到容纳部118中,例如通过相应的倾斜结构予以实现。
[0060] 此外,杆部120在其下面的、被安置于容纳部118中的区段上,具有两个锁定栓119,在本实施例中,这两个锁定栓依径向朝外伸出。两个锁定栓119可以经过一个配置在容纳部118上的入口132而被推入到一个环绕槽126。环绕槽126是作为在容纳部118中的凹处设计的。朝向外壳外侧,环绕槽126由一个边缘125加以限制。边缘125为每个锁定栓119分别有一个凹处133。
[0061] 在图19中示出处于容纳部118中的起动手柄117。起动手柄117由锁定元件124加以安全保险。锁定栓119还可通过凹处133拉出来。为了起动手柄117的固定,起动手柄117得围绕其在图20中所示的纵轴线127加以旋转。这样,锁定栓119便可进入环绕槽126中,并可靠地形状配合连接在环绕槽中。
[0062] 按图21中所示实施例的一种起动手柄137,配置了一种安全保险装置,用于起动手柄137相对于外壳2的固定,该安全保险装置包含安置在起动手柄137上的锁定栓139。外壳2具有一个容纳部138,其上配有一个设计为导槽140的凹处。导槽140呈螺旋形延伸,亦即沿容纳部138的周向延伸,并具有一个入口142,该入口在容纳部138的端侧汇入。
在导槽140的内端配有一个定位凹处141,该定位凹处既延伸到外壳内部,也向着外壳外侧延伸。为了将起动手柄137固定在容纳部138中,将起动手柄137推入到容纳部138中,使得锁定栓139在导槽140中被导引。于此,起动手柄137围绕其纵轴线143加以旋转。在定位凹处141中,起动手柄137由复位弹簧23拉入到外壳2的内部。为了操作起动手柄,必须旋转起动手柄137。要不然就将锁定栓139保持在保持凹处141的朝向外壳外侧2伸出的区段中。
[0063] 按图22中所示一种起动手柄147的实施例,起动手柄147在设计成空心的杆部149的端头和内部上具有一个导槽150,该导槽呈弧形地依纵向和周向延伸,它以一个入口
153在杆部149的端侧汇入。外壳2具有一个容纳部148,起动手柄147的杆部149可以插入此容纳部中直到一个凸缘152。在起动绳索151上固定着一个耦合元件154,该耦合元件具有向外伸出的耦合栓155。有利的是配置两个彼此对置的耦合栓155。起动绳索151是经过未示出的机构而被固定在图22中所示的位置上,所以起动绳索151不会进一步被拉入到外壳2中。为了固定起动手柄147,将起动手柄147套置到耦合元件154上并加以旋转,以使耦合栓155沿着导槽150滑入。导槽150在其端部都是封闭的,并在端头再次朝外壳
2延伸,使得操作力即复位弹簧23的力将起动手柄147保持在起动绳索151上。
[0064] 在图23至25中示出一种起动手柄157的另一个实施例。起动手柄157具有一个杆部160,在杆部下端上有两个朝外伸出的导引凸起163。杆部160是设计成空心的,在其内部有两个平行于纵轴线174设计的第一导槽168及沿周向延伸的、与第一导槽168相连的第二导槽169。第二导槽169终止在一个扩展的端区171,该端区略微地朝向杆部160的端侧延伸。在端区171的范围内安置了一个弹簧元件170。
[0065] 如图23所示,在起动绳索161上配置了一个耦合元件164,该耦合元件具有两个彼此对置地布置的、依径向朝外伸出的耦合栓165,这两个耦合栓可以安置在导槽168和169中。配置了一个座159,它固定地与外壳2相连。在图23至25中未示出外壳2。座159也可以同外壳成整体地构成。在座159中设计了一个容纳部158,以用于起动手柄157的杆部160的下段。耦合元件164具有一个定位安全保险机构162,该机构可确定耦合元件164相对于座159的旋转位置。
[0066] 容纳部158具有平行于在图24中所示纵轴线174延伸的第一导槽166和倾斜地在圆周上延伸的第二导槽167。第一导槽166以入口172在容纳部158的端侧上汇入。第二导槽167以出口175在容纳部158的端侧上汇合。第二导槽167略呈螺旋形地朝向容纳部158的端侧延伸。
[0067] 为了将起动手柄157固定在起动绳索161上,将起动手柄157插入到容纳部158中,使导引凸起163能顺着第一导槽166滑入,第一导槽是作为容纳部158的凹处加以设计成形的。于此,耦合栓156也滑入杆部160的第一导槽168中。第一导槽168以入口173在杆部160的端侧汇入,耦合栓165经过该入口进入到第一导槽168中。这一终端位置见图25中所示。然后将起动手柄157加以旋转,使得导引凸起163在第二导槽167中滑移。于此,耦合栓165滑入杆部160内部中的第二导槽169中,直到它们进入到端区171。依此,耦合栓165操纵着两个弹簧元件170,并将之张紧。在拉起动手柄157时,可将起动手柄157如此地从容纳部158中拉出来,使得导引凸起163通过出口175离开第二导槽167。
[0068] 在拉入起动绳索161时,导引凸起163便通过出口157进入到第二导槽167中。借助复位弹簧23,耦合元件164以及起动手柄157又被拉到容纳部158中,直到耦合元件164贴靠在容纳部158的底部上。由于第二导槽167的倾斜位置,将起动手柄157加以旋转。于是,耦合栓165向第一导槽168滑入第二导槽169中。这由弹簧元件170促其实现。耦合元件164可以借助定位保险机构162而不随同旋转,从而实现起动手柄157相对于耦合元件164的一种相对旋转,这种旋转导致如下结果,使耦合元件165进入到第一导槽168的区域内。在这个位置上可将起动手柄157拉下。起动手柄157不再被保持在外壳2上。
[0069] 图26示出图4中所示的止动装置29的一个实施变型方案。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部分。在按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制动凸起34与起动绳索11的一个绳结36相配合,并将该绳结36保持在容纳部28的区域中。这样就可防止起动手柄27从外壳2中被拉出。绳结36也可以安置在起动绳索11的另一个点上。代替绳结36,也可用采取其它方式来实现在起动绳索11上的固定。例如可以在起动绳索11上喷注横栓、套管等。
[0070] 图27表示在图2中所示的起动装置10的一个实施例。于此,相同的附图标记也表示相同的结构部分。起动装置10具有一个起动手柄177,该起动手柄经过一条起动绳索11而与一个绳索滚筒12相连。起动绳索11的朝向绳索滚筒12的一端被固定在绳索滚筒
12上。起动装置10具有一个止动装置179,该止动装置将绳索滚筒12锁定在图27中所示的位置上。止动装置179邻近于绳索滚筒12被固定在外壳2上,并包含一个榫头180,该榫头在图27中所示的制动位置上伸入到绳索滚筒12的一个凹处181中。榫头180被一个压力弹簧182朝向绳索滚筒12的被锁定位置的方向施加负荷。为了操作即为了松开制动装置179,配置了一个操作钮183。为了释放绳索滚筒12,须将操作钮183从外壳2中拉出来。然后可以将起动手柄177从外壳2中拉出来,将绳索滚筒12经过起动绳索11加以旋转。按图27中所示的实施例,操作钮183在起动过程中必须加以保持。当然也可以配置这样一个装置,该装置在起动过程中操作按钮183保持在绳索滚筒12的已释放的位置上。
[0071] 也可以设定其它设计结构的安全保险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