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个可换刀片的小刀

申请号 CN97102224.0 申请日 1997-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98143C 公开(公告)日 2003-01-08
申请人 米夏埃尔·施利普科特; 发明人 哈拉尔德·伯恩斯;
摘要 具有一个带把手(12)的可更换刀片(11)的 刀子 (10),具有一个基体(13)和一个相对于基体可以在其纵向(X)移动的 盖子 (14)。盖子(14)在它的开启 位置 可以用它的前加压面(20)克服弹性复位作用 力 向刀片(11)方向向内压。其中盖子(14)在它的闭合位置借助于一个夹紧平面(30)向外压向支承体(17)。盖子(14)在其闭合位置的防松是通过盖子(14)的后端部位(22)和基体(13)的后支承座(18)之间的力 锁 合和/或通过一个形锁合的卡锁或插接连接实现的。
权利要求

1.带可更换刀片(11)和把手(12)的刀子(10),具有一个基体(13) 和一个相对于基体可在其纵向(L;X)移动的盖子(14),盖子可以从它 的开启位置移入它的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盖子以它的前加压面(20)将 刀片(11)从宽侧压向基体(13)的刀片支承贴合面(16),同时盖子(14) 在它的闭合位置用至少一个中间的夹紧面(30)从下面夹住基体(13)的 各一个支承体(17),此外可用它的背向前面刀尖(15)的后端部位(22) 在后支承座(18)上移动,并在闭合位置可拆卸地、可止地装在基体(13) 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14)与所述基体(13)的连接采用以弹性复 位自夹紧的结构,所述可更换的刀片(11)被夹紧固定在闭合连接的盖 子(14)与基体(13)之间,其中,盖子(14)在它的开启位置可以用它 的前加压面(20)克服弹性复位作用力(FR)向刀片(11)的方向向内压, 盖子(14)在它的闭合位置它的从下面夹住支承体(17)的夹紧面(30) 以弹性复位作用力(FR)向外压向支承体(17),盖子(14)在它的闭合 位置的防松通过盖子(14)后端部位(22)和后支承座(18)之间的力锁 合和/或形锁合的卡锁或插接连接实现。
2.按权利要求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弹性复位作用力(FR)通过由 具有回弹性的材料做成的盖子(14)沿它的纵轴(L、LN、LB)的弯曲产生。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在盖子(14)的前加压面 (20)和刀片(11)之间,和/或后端部位和后支承座(18)之间装有一个 使盖子(14)向外回弹的弹性元件。
4.按权利要求3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刀片支承贴合面(16)制成两 个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用来支承刀片(11)下主平面(55)的支承垫 (58、59),由盖子(14)的前加压面(20)加压的刀片形成一个将前加 压面(20)向外压的压力弹性元件。
5.按权利要求3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在后支承座(18)和后端部位 (22)之间装有一个压力弹性元件。
6.按权利要求3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盖子(14)制成一个沿它的纵 轴(L、LN)用人力无法弯曲的刚性体。
7.按权利要求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后端部位(22)制成一个可以 在后支承座(18)上移动的滑动面(23,35)。
8.按权利要求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给后端部位(22)和后支承座 (18)附设一个卡锁元件(41,44),在盖子(14)的闭合位置它们可拆 卸地相互咬合。
9.按权利要求7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后端部位(22)和后支承座(18) 制成相互平行的滑动平面(23;19)。
10.按权利要求9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后端部位(22)和后支承座 (18)各制成一个滑动平面(23;19),这两个滑动平面(23;19)平行 于盖子(14)的移动方向(X)延伸。
11.按权利要求10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后端部位(22)和后支承座 (18)各制成一个倾斜的滑动平面(35;36),这两个倾斜的滑动平面(35; 36)沿闭合方向(S)升高(α)。
12.按权利要求10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后支承座(18)在相对于闭 合方向而言的紧接着它的倾斜的滑动平面(36)的前面具有一个与后者形 成钝(β)的倾斜的、支承座上的卡锁面(37),同时后端部位(22)在 相对于闭合方向而言它的倾斜的滑动平面(35)的后面形成一个与支承座 的卡锁面(37)平行的卡锁面单元(38),在它上面连接着一个在相对于 闭合方向(S)的后面连接一个与支承座的倾斜的滑动平面(36)平行的止 挡平面(39)。
13.按权利要求12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后端部位(22)和/或后支 承座(18)的滑动或卡锁面(35,38;36,37)由一个镶装物(69)构成。
14.按权利要求13的刀子,其特征在于:镶装物(69)可以更换。
15.按权利要求5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在后端部位(22)和后支承 座(18)之间设置一个弓形弹簧(40),该弓形弹簧同时构成卡锁元件(41)。
16.按权利要求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盖子(14)在它的前加压面 (20)和它的后端部位(22)之间两边纵侧面各具有一个夹紧面(30), 它分别配有一个在基体侧的支承体(17)。
17.按权利要求16的刀子,其特征在于:两个夹紧面(30)相对于盖 子(14)的纵轴(L)相互对称地面对面设置。
18.按权利要求16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各个夹紧面(30)由一个在 盖子侧的夹紧凸肩(29)构成。
19.按权利要求18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盖子(14)可以以每个夹紧 凸肩(29)大致垂直于它的移动方向通过基体上的凹槽(33)进入它的开 启位置嵌入基体(13),并在克服弹性复位作用力(FR)以后可以从开启 位置移入它的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各个夹紧凸肩(29)以它的夹紧面(30) 从下面夹住基体上的支承体(17)。
20.按权利要求16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各个夹紧面(30)是平面。
21.按权利要求16的刀子,其特征在于:支承体(17)制成一个与夹 紧面(30)平行的对应夹紧面(31)。
22.按权利要求2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夹紧面(30)和对应夹紧面 (31)是倾斜的,并沿盖子(14)的闭合方向(S)升高。
23.按权利要求2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夹紧面(30)和对应夹紧面 (31)在盖子(14)的闭合位置允许它相对于垂直盖子(14)的纵轴(L) 延伸的转轴作有限旋转的可能性。
24.按权利要求18的刀子,其特征在于:每个夹紧凸肩(29)设在一 个从盖子纵侧出发,成直角地弯成钩状的、从侧面夹住基体(13)的夹紧 臂(34)的端侧。
25.按权利要求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盖子(14)朝向外的上主平 面(21)设有两个垂直于盖子(14)纵轴(L)延伸的、相互背对背的移动 操作面(71,72)。
26.按权利要求25的刀子,其特征在于:两个移动操作面(71,72) 由把手凹坑(54,67)制成。
27.按权利要求26的刀子,其特征在于:把手凹坑(54,67)相对于 盖子(14)的纵轴(L)相互在轴向相隔一定的距离处设置。
28.按权利要求27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盖子(14)在把手凹坑(54, 67)之间的轴向间隔区制成一个在两个对称地面对面分布的夹紧面(30) 或夹紧凸肩(29)之间的未经削弱的肋(68)。
29.按权利要求28的刀子,其特征在于:两个夹紧凸肩(29)中的一 个制成一个其铰接轴线(A)平行于盖子(14)的纵轴(L)延伸的、盖子 (14)和基体(13)之间的铰链连接(46)的铰接元件(45),其中铰链 连接(46)在盖子(14)的开启位置允许它向闭合方向(S)移动。
30.按权利要求29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基体(13)具有一个铰接 头(47),其轴向长度比构成铰接元件(45)的夹紧凸肩(29)的轴向宽 度大一个沿移动方向(X)的移动行程(W)。
31.按权利要求30的刀子,其特征在于:铰接榫头(47)材料相配地 做在基体(13)上。
32.按权利要求30的刀子,其特征在于:构成铰接元件(45)的夹紧 凸肩(29)钩形地包围铰接榫头(47)或者用一个支承轴瓦(48)和一个 附属于它的具有固有弹性的夹紧臂(49)卡锁紧固地包围铰接榫头(47)。
33.按权利要求30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刀片(11)借助于至少一个 从刀片贴合面(16)上自由伸出的、超出刀片厚度直至盖子(14)的夹紧 凸台(62,63)固定在基体(13)上,同时盖子(14)的内表面(64)具 有一个与夹紧凸台(62,63)对准的、平行于移动方向(X)延伸的、考虑 了盖子(14)的移动行程(W)的轴向槽(65,66)。
34.按权利要求1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盖子(14)可以在背离刀尖 (15)的方向向后移入它的闭合位置。
35.按权利要求4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刀片贴合面(16)制成两个 平行于移动方向(X)直线形延伸的、从基体(13)的内表面垂直于刀片(11) 的下主平面(55)突起直到刀片的轴向凸台(56,57),它们构成两个大 致上直线形支承(58,59)。
36.按权利要求35的刀子,其特征在于:盖子(14)的前加压面(20) 制成一个对刀片(11)的上主平面(21)大致上直线形加压的加压肋(60), 它平行于两个直线形支承(58,59)延伸。
37.按权利要求36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加压肋(60)大致在两个支 承(58,59)之间的中心延伸。
38.按权利要求36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加压肋(60)两个支承(58, 59)之间朝向刀片(11)的切削刃(61)偏心地延伸。
39.按权利要求5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在后支承座(18)和后端部位 (22)之间装有一个弓形弹簧(40)。
40.按权利要求5的刀子,其特征在于:在后支承座(18)和后端部位 (22)之间装有一个橡胶弹簧。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带可更换刀片和把手的刀子,具有一个基体和一个相对 于基体可在其纵向移动的盖子,盖子可以从它的开启位置移入它的闭合位 置,在闭合位置盖子以它的前加压面将刀片从宽侧压向基体的刀片支承贴 合面,同时盖子在它的闭合位置用至少一个中间的夹紧面从下面夹住基体 的各一个支承体,此外可用它的背向前面刀尖的后端部位在后支承座上移 动,并在闭合位置可拆卸地、可止地装在基体上。由DE 2839067A1已知 一种这样的刀子。

背景技术

由DE 2839067A1已知的刀子具有一个下半片把手外壳,基体和一个上 半片刀把外壳、盖子。基体和盖子在它们朝向刀尖的、向后运动的区域通 过一个铰链相互连接。当应该更换可沿纵向移动的、崩裂了的刀片时,盖 子可以绕铰链转离基体。
为了达到盖子的闭合位置,盖子可以重新转回到基体上,转上后沿刀 尖方向向前推,从而达到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盖子和基体用两个装在两 者纵侧面上的、做成阶梯形的、以楔形结尾的平面对相互咬合。通过一个 装在刀把后部区域的、可以用螺纹带动的贯头螺钉将盖子压到它前面的闭 合位置,使它在闭合位置固定下来。前面所提的楔形结尾的一对平面使盖 子的前加压面将刀片在宽度方向压向基体上的刀片贴合面。其中盖子在它 的闭合位置以两个设在两侧的楔形分布的夹紧面从下面抓住基体的各个支 承体的相应的对应面。盖子可以用它的背向前面刀尖的后端区域借助于前 面所说的可用螺纹带动的贯头螺钉移动,并在它的闭合位置可拆卸、可防 松地装在基体的后支承座上。
由DE 2839067A1已知的刀子具有优点,因为可更换刀片前面部分可靠 地锁合固定,也就是说通过夹紧连接固定,从而保证把比较高的切削力 传递到切削物上,例如对于专用的地毯刀来说这是重要的。另一方面这种 已知刀子的操作和结构被认为太复杂。

发明内容

从由DE 2839067A1得知的刀子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造一种带 一个定位夹紧的可更换刀片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刀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可更换刀片和把手的刀子,具有 一个基体和一个相对于基体可在其纵向移动的盖子,盖子可以从它的开启 位置移入它的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盖子以它的前加压面将刀片从宽侧压 向基体的刀片支承贴合面,同时盖子在它的闭合位置用至少一个中间的夹 紧面从下面夹住基体的各一个支承体,此外可用它的背向前面刀尖的后端 部位在后支承座上移动,并在闭合位置可拆卸地、可锁止地装在基体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与所述基体的连接采用以弹性复位力自夹紧的结构, 所述可更换的刀片被夹紧固定在闭合连接的盖子与基体之间,其中,盖子 在它的开启位置可以用它的前加压面克服弹性复位作用力向刀片的方向向 内压,盖子在它的闭合位置它的从下面夹住支承体的夹紧面以弹性复位作 用力向外压向支承体,盖子在它的闭合位置的防松通过盖子后端部位和后 支承座之间的力锁合和/或形锁合的卡锁或插接连接实现。
按本发明的刀子在更换刀片时的操作和已知刀子(DE2839067A1)相比 非常简单:盖子以它的加压面放在刀片的上主平面上,然后用它的前加压 面克服弹簧的复位作用力向刀片方向向下,也就是向内压。其中弹簧的复 位作用力可以连接在盖子轴向的任何一个区域内,例如直接装在加压面的 前面,直接装在中间的夹紧面和支承体之间或者例如装在盖子后端部位和 基体后支承座之间。
通过前面的加压面向可换刀片的上主平面向下压,刀片用它的下主平 面压向基体上的刀片贴合面,从而加压面和刀片贴合面之间夹紧在一起。
然后这样来达到盖子的闭合位置:将它沿它的纵向轴线相对于基体移 动,使盖子的每个夹紧面从下面夹紧支承体。这种从下面夹紧可以力锁合 地或形锁合地实现。这里盖子在它的闭合位置的防松通过盖子后端部位和 后面的支承座之间的力锁合或形锁合的卡锁或接插连接实现。结合以后还 要叙述的优选采用的实施例这意味着,关于操作方法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 盖子放在放着可换刀片的基体上,克服弹簧复位作用力向下压,在保持向 下压缩运动的同时向后推,以便使盖子固定在它的闭合位置。
随着上述更换可换刀片时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来的是非常简单的结构形 式,尤其是与由DE 2839067A1得知的刀子相比可以取消盖子后端部位上的 螺纹带动的贯头螺钉。
除前面提到的弹簧复位作用力可以装在盖子轴向的不同部位以外,弹 簧复位作用力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产生。
按照一种按本发明的优先采用的方案弹簧复位作用力是通过由复位弹 性材料制成的盖子沿它的纵轴的弯曲形成的。例如POM或PA、包括纤维加 强材料可以用来作为复位弹性材料。这种盖子可以做成塑料的注塑件,而 基体可以做成塑料注塑件或者金属压铸件。
对于由复位弹性材料制成的盖子的补充或选择方案可以在盖子的前加 压面和刀片之间和/或后端部位和后支承座之间装有一个使盖子向外回弹 的弹性元件。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案这种向外回弹的弹性元件可以这样来 做,使刀片贴合面做成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用于刀片下主平面的支承,它 可以由盖子的前加压面加压,形成一个将前加压面向外压的压力弹性元件。 因此由弹簧带制成的可换刀片(其侧边位于基体两个侧支承面上)可以 用盖子的前加压面向下压并弯曲变形,使弹性弯曲变形的刀片的(弹性) 势能足以使将支承体从下面夹紧的夹紧面以足够的弹簧回弹作用力向外压 向支承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中后支承座和后端部位之间装有一个压力弹性 元件,如弓形弹簧,橡胶弹簧等等。这种压力弹性元件的弹性复位作用力 强烈地压迫后端部位,使盖子的前加压面,像一个双臂杠杆一样,在一定 程度上以将支承体从下面夹紧的夹紧面作为旋转支点向下压向刀片的上主 平面。
对于一个单独的回弹弹性元件压缩在一起时具有足够弹性势能的情 况,也可以将盖子做成刚性体,也就是说盖子做成沿纵轴无法用人力弯曲 的刚性体。
本发明对于盖子在闭合位置的防松作用的形成也有各种不同的可能 性。本发明的一个这种可能性在于:后端部位做成一个可以在基体后支承 座上移动的滑动面。这个可移动的滑动面用一个弹性复位作用力、也就是 用一个法向力,压向基体上相应的支承面,使得在适当的摩擦副时两个表 面之间的夹紧摩擦力足以使盖子保持在它的闭合位置上。
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形式是给后端部位和后支承面附设卡锁元件,它 们在盖子的闭合位置可松脱地相互咬合。这种卡锁元件可以形锁合或力锁 合地相互咬合。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后端部位和后支承面做成相互平行的滑动平 面。它们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结构中可以在平行于移动的方向延伸。
对于后端部位和后支承座各做成一个倾斜的滑动平面(其中在闭合方 向两个倾斜的滑动面向上升)的情况,弹性复位作用力得到加强。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型式,后支承座相对于闭合方向在与它的倾 斜滑动平面连接部位的前面具有一个与滑动平面构成钝的支承体上的卡 锁面,同时后端部位相对于闭合方向而言在它的倾斜滑动平面的后面形成 一个与支承体上的卡槽平面平行的卡锁面单元,在这个面上相对于闭合方 向而言后面连接着一个与支承体上倾斜的滑动平面平行的止挡平面。用上 述结构沿着上升的滑动面的闭合方向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弹性复位作用 力,它在盖子的闭合位置与后端部位和后支承座之间的卡锁装置形成双重 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形式设想,后端部位和/或后支承座的滑动面或卡 锁面由在必要时可更换的镶装件制成。采用这种结构本发明可以使,例如 在基体由金属压铸件构成时后部支承在做成一个由另一种材料、例如合适 的塑料制成的镶装件上。
按本发明的另一种优先采用的结构形式在于:装在后支承座和后端部 位之间的弓形弹簧,特别是钢制弓形弹簧同时做成卡锁元件,它用弹性复 位作用力向外压迫后端部位,这里包括将支承体从下面夹住的夹紧面在内 前加压面向内被压向刀片,同时弓形弹簧和盖子后端部位之间达到卡接, 它固定盖子的闭合位置。
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可以是,在盖子的前加压面和它的后端部位之间在 它纵向的两个侧面各自具有一个夹紧表面,分别给它配置一个基体上的支 承体。这里两个夹紧面有意设置在相对于盖子纵轴相互对应的位置上。
其次本发明设想,各个夹紧面由盖子侧面的夹紧凸肩构成。盖子用它 的凸肩差不多在它移动方向的横向通过基体上的一个导向槽可以嵌入基体 进入它的开启位置,并可以在克服弹性复位作用力后从开启位置移到它的 闭合位置。在这个闭合位置各个夹紧凸肩用它的夹紧面从后面夹住基体上 的支承体。
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方案在于:每个夹紧面做成平面,其中支承体可 以制作一个与夹紧面平行的对应夹紧面。按照这个关系,本发明的一种特 别的结构在于:夹紧面和对应夹紧面是倾斜的,并且向盖子的闭合方向升 高。当盖子从它的开启位置移入它的闭合位置时,夹紧面和对应夹紧面相 互锁紧。用这种方法可以和前面提到的盖子后端部位和基体后支承座之间 的结构一起或者两者选择一种同样达到盖子在它的闭合位置的防松作用。
特别是对于盖子做成前述刚性体的情况,按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形式是 合适的,按照这种结构夹紧面和对应夹紧面在盖子的闭合位置允许相对于 垂直于盖子纵轴伸展的旋转轴有限旋转的可能性。
按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在于:每个夹紧凸肩设在从盖子纵轴出发 的,直角地弯曲成钩状的、从侧面夹住基体的夹紧臂的端部。
为了盖子的移动操作本发明设想,盖子的朝向外的上主平面设置两个 垂直于盖子纵轴伸展的、相互对称分布的移动操作面。后者可以适当地做 成捏手凹坑,它们设置在相互相对于盖子纵轴轴向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这种结构形式允许盖子在捏手凹坑之间的轴向间隔部位形成一个没有受到 削弱的、在两个相对地面对面分布的夹紧面或对应夹紧面之间的,以此保 证传递足够大的弹性复位作用力。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特别优先采用的结构形式其特征在于:两个夹紧凸 肩之一制成一个以它的铰接轴线平行于盖子的纵轴伸展的盖子和基体之间 的铰链连接的铰接元件,其中在盖子的开启位置铰链连接允许盖子在它闭 合方向移动。
由DE 4421351 C1已知,可更换刀片通过一个可旋转的罩子可闭锁地 夹住,其中罩子在它的闭合位置由一个与刀片刀背相邻的旋转固定销防松。 与按照DE4421351C1存在一个单独的旋转固定销相反,按本发明的盖子做 成这样,它不必用附加的构件,而在一个侧面用一个固件向内旋转,然 后这个紧固件可以移入它的防松位置。因此本发明也以特别优良的方法做 成一种旋转固定销。
其次本发明设想,使基体具有一个铰接头,其轴向长度比构成铰接 元件的夹紧凸肩的轴向宽度大一个沿移动方向的移动行程。
本发明也规定将铰接榫头材料相配地做在基体上。
本发明另一种合适的形式在于:构成链接元件的夹紧凸肩成钩形围住 铰接榫头或者用一个支承轴瓦和一个附属于它的具有固有弹性的夹紧臂卡 锁紧固地围住它。因此本发明或者是用一个钩形铰链,或者是一个这样的 铰链,用这种铰链时盖子可以用两个具有固有弹性的夹紧臂径向卡锁在铰 接榫头上。
虽然本发明可以用于带由在轴线方向顺序连接的,通过预定中断线相 互断开的中断刀片段组成的中断刀片的刀子,本发明首先研究可更换的单 个刀片,例如梯形刀片,钩形刀片等……。对于这种单个刀片的应用本发 明规定将刀片借助于至少一个自由伸出于刀片贴合面的、突出于刀片厚度 直到盖子的夹紧凸台紧固在基体上,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同时本发明特别 规定,盖子内表面具有一个与夹紧凸台对齐的、容纳它的自由端的、平行 于移动方向延伸的、考虑了盖子移动行程的轴向凹坑或者轴向槽。
这种夹紧凸台做成这样是合适的,它基本上可以完全传递在切削工作 时产生的平行于刀子纵轴的切削反作用力。其中按本发明的盖子主要用来 将刀片固定在夹紧凸台上,并防止刀片侧向运动。
尽管按照一种可选择的结构形式盖子可以要不从后向前或者从前向后 移入它的闭合位置,本发明优先采用的结构形式是盖子从背离刀尖向后移 入它的闭合位置。当工作手拉着握住刀把体时,盖子通过握住它的操作手 自动地拉入它的闭合位置,从而最大程度上排除了误操作。
前面已经提到,刀片贴合面做成两个相互离开一定距离设置的刀片下 主平面的垫板面,刀片被盖子的前加压面加压,形成一个如前加压面向外 压的压缩弹性元件。
因此本发明利用了带钢刀片的弹簧弹性,以便将盖子、同时还有刀片 可靠地固定在它的闭合位置上。
与这个优良的结构密切相关的另一种外观以按本发明的特别的方法在 于:刀片贴合面形成两个平行与移动方向直线形延伸的、从基体的内表面 出发垂直于刀片主平面突起直至刀片的轴向凸台,它制成两个几乎是直线 形的垫板面。
这里盖子的前加压面做成对刀片上主平面几乎直线形加压的加压肋, 它平行于两个直线形垫板面延伸,使得在盖子的闭合位置刀片沿它的纵轴 近似于外壳那样弹性弯曲。通过本发明的这个措施,刀片抵抗侧向力的抗 弯截面矩(系数)明显增大,切削导向的精度,例如在切圆弧或曲线形的 时候大大提高。这里加压肋可以在两个垫板面之间的中间延伸。刀片在它 的切削刃区域可以这样适当地加以加固,朝向刀片切削刃的加压肋在两个 支承面之间偏心地延伸。
附图说明
在图中表示了按照本发明的优选采用的实施例,它们是:
图1  一个带用虚线表示的可更换刀片的刀子的示意立体图,它的把手 由一个基体和一个盖子组成;
图2  按图1的基体的单独视图;
图3  按图1的盖子的单独视图;
图4  按图3的带用于传递弹性复位作用力的主平面的盖子;
图5  按图4的盖子的示意图;
图6  未变形的以及弹性弯曲变形的盖子各自纵轴的示意图;
图7-9  关于盖子后端部和基体后支承座的结构的三种方案。
图10、11和11A按本发明的刀子的三种方案的示意图;
图12  带在闭合位置的可旋转盖子的具体结构形式;
图13  按图12的刀子,但是在盖子的开启位置;
图14  按图12和13的刀子,带旋转到侧面的盖子;
图15  图12中沿剖分线XV-XV的横截面;
图16  图13中沿剖分线XV1-XVI的纵截面;
图17  图12中沿剖分线XVII-XVII的刀子的横截面;
图18和19  按照图15横截面图的两种不同结构形式。
实施例说明
在图中一个用来夹持可更换刀片11的刀子与各自的结构形式无关地用 标号10表示。
刀子10具有一个由一个基体13和一个盖子14组成的手把12。
基体13在前面,也就是靠近刀尖15的地方形成一个用来夹持带近似 于梯形的基本形状的刀片11(一种所谓的梯形刀片)的刀片贴合面16。在 再靠后的地方基体13形成两个各带一个对应夹紧面31的支承体17,它平 行于移动方向相应于盖子14的双箭头X方向延伸。
此外基体13具有一个带支承平面19的后支承座18。
相应于刀片贴合面16盖子14在它的前面部位具有一个朝向刀片贴合 面16的前加压面20,它压向刀片11的上主平面21。
盖子14背向前面刀尖15的后端部位22具有一个朝向带支承平面19 的基体后支座18的滑动平面23。
支承体17在前面转入过渡到导向体24,它的轴向导向面25与相应的、 盖子14前面部位的轴向导向面26相互配合作用。此外基体13在它的后面 部位具有轴向导向面27,它和盖子上的轴向导向面28配合作用。
盖子14在每个纵侧面上做成一个直角形地弯成钩状的、将基体13侧 面向下夹住的夹紧臂34,它各自在端头带一个夹紧凸肩29。夹紧凸肩各自 设有一个朝向上的,也就是向外的夹紧面30,它从下面夹住各个支承体17 朝向下的对应夹紧面31。
在两个后侧夹板32和两个支承体17之间基体13分别形成一个凹槽 33。盖子14用它的多个带夹紧凸肩29的夹紧臂34大致垂直于它的移动方 向X通过基体上的导向凹槽33可以在它的开启位置嵌入基体13。
通过用操作手以向内的压力P对盖子14加载的方法,按照图6,盖子 14从它的以点划线表示的纵向中心线LN出发弯曲变形,使形成弯曲线LB。 因此由复位弹性材料,例如由玻璃纤维加强的PA或POM制成的盖子14得 到势能。现在起当盖子14沿移动方向X移向闭合位置S时,最后夹紧面30 从下面夹住支承体17的对应夹紧面31。
根据图4和5对这个过程说明为如下:图5示意地表示盖子14的开启 位置,但是它已经被由工作手施加的压力P向下压,使盖子14的纵轴变成 弯曲线LB。沿移动方向X向S方向的移动还没有进行,就如特别由夹紧面 30和对应夹紧面31以及支承座18和后端部位22之间的轴向距离所示。盖 子14的前加压面20还处于刀片11的后端部位,如图5所示。
在S方向移入它的闭合位置的盖子14示意地表示在图4上。预紧的盖 子14由手的压力P加载。在它的防松的、弹性预紧的位置盖子14用它的 夹紧面30以弹性复位作用力FR在它的两个纵侧面从下向上压向对应夹紧 面31。另一方面预紧的盖子14以弹性复位作用力FR通过它的前加压面20 压在可更换刀片11的上主平面21上,刀片又以它的下主平面55紧贴在刀 片支承贴合面16上。盖子14的后端22以弹性复位作用力FR以其滑动平 面23从上方压在后支承座18上(即那里它做成支承平面19)。在表面23 和19之间弹性复位作用力FR是一个法向力,由于表面23和19之间相应 的摩擦副它保证盖子14固定在它的闭合位置上。
图7中表示了图5中已经表示的后支承座18和盖子14后端部位22之 间的相对位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8表示后端部位22和后支承座18各具有一个倾斜的滑动平面35、 36。在闭合方向S两个滑动面35、36的角度α升高。通过这个结构可以实 现盖子14挠度的增强,从而加大弹性复位作用力。升角α选得刚好使表面 35、36之间产生自锁为宜。
图9表示一种相对于图8略有改变的结构,按照这种结构后支承座18 在相对于闭合方向S而言的前部紧接着它的倾斜的滑动平面36具有一个与 后者形成一个钝角β的倾斜的支承座上的卡锁面37。盖子14的后端部位22 在它相对于闭合方向S而言在它的倾斜的滑动平面35的后面形成一个与支 承座上的卡锁面37平行的卡锁面单元38。在卡锁面单元38上连接一个在 相对于闭合方向S的后面与支承座上的倾斜的滑动平面36平行的止挡平面 39。可以设想,当卡锁面单元38靠在卡锁面37上,以及止挡平面39靠在 倾斜的滑动平面36上时盖子14达到了它的闭合位置。
图10表示夹紧面30和对应夹紧面3 1是倾斜的并在闭合方向S升高。 可以想象,在盖子14向左向闭合方向S移动以前首先必须施加一个压力P, 从而可以使倾斜的夹紧面30从下面夹住以同样的角度倾斜的对应夹紧面 31。两个相互贴合的倾斜表面31、30使盖子14难以向与闭合方向S相反 的方向移动。
图11中后支承座18带一个弓形弹簧40,它构成一个卡锁41,并 具有一个自由悬伸的滑动臂42,并用43固定在支承座18上。
按照图11夹紧面30和对应夹紧面31做成平面。为了能够将盖子14 从它的在图11中表示的开启位置按箭头S的方向移到它的闭合位置,盖子 14只需要向S方向运动就行,使得一旦它的后端部位22滑到卡锁凸块41 之上,并且后者位于卡锁凹槽44之内时,盖子14就自动地张紧弓形弹簧 40。
在按图11A的实施例时与此相反卡锁装置向前挪到了表面30、31的区 域内。其中夹紧面30做成中凸、而对应夹紧面31做成相应的中凹形。相 反弓形弹簧40的自由臂42做成平的。当在图11A中的情况下做成拱形的 夹紧面30要从下面夹住做成中凹形的对应夹紧面时,在盖子向左向它的闭 合位置运动前,首先必须对它从上面施加一个压力P。这时弓形弹簧40的 自由悬伸滑动臂42被压低,从而张紧。
可以设想,在按图11A的实施例时作为一种选择方案盖子14也可以制 成在较前面说明过的刚性体。当中凸形拱起的夹紧面30从下面夹住对应夹 紧面31时,形成一个垂直于盖子14纵轴L伸展的、没有画出来的旋转轴 线,它允许盖子14作有限旋转的可能性。
由图12~15可以看出,两个夹紧凸肩29中的一个形成一个其铰接轴 线A平行于盖子14纵轴伸展的,盖子14和基体13之间的铰链连接46的 铰接元件45。构成铰接元件45的夹紧凸肩29用一个支承轴瓦48和一个附 属于它的具有固有弹性的夹紧臂49卡锁紧固地围住铰接榫头47。支承轴瓦 48做成大致半个碗形、就像单边打开的轴承一样。
铰接榫头47的轴向长度比构成铰接元件45的夹紧凸肩29的轴向宽度 大一个沿移动方向X的移动行程W。
由图12~17所示的刀子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4中盖子14转到了旁边。 其中它以其上主表面50靠在基体侧用于回转限位上挡面51上。然后盖子 14转到基体13上,在这里背向铰链连接46的夹紧凸肩29首先以一个夹头 52嵌入基体上支承体17的一个槽53中,同时夹头52形成一个槽73,用 它夹住支承体17。从而达到盖子14的开启位置。
然后盖子14在垂直于它的上主表面50的方向大致在一个把手凹坑54 的部位用由图5和6可以看到的压力P加压,并向后向闭合方向S移动, 使得到由图12以及15-17可以看到的闭合位置,在这个位置盖子14以它 的夹紧面30从下面夹住基体上支承体17的对应夹紧面31。
此外由图13至15可以看出的一个在铰接榫头47旁边局部围绕地设置 的插入物76防止处于转到旁边位置的盖子14(图14)可能向闭合方向S 移动。
由图17得知,刀片支承贴合面16做成两个平行于移动方向X直线地 延伸的、从基体13的内表面垂直于刀片11的下主平面55突出来的直到刀 片的轴向凸台56、57或者凸条,它是两个大致成直线形的支承58、59。盖 子14的前加压面20具有一个小面积或者直线形给上主平面加压的加压肋 60,它大致平行于两个直线形支承58、59并平行于刀片11的纵轴y(见 图4)延伸,而且加压肋60朝向刀片11的切削刃在两个支承58,59之间 偏心地分布。通过加压肋60的非对称布置刀片11特别是靠近切削刃61的 地方平行于刀片11的纵轴y拱起,使它得到一个抵抗侧向力的较大的抗扭 截面矩以及惯性矩,在较困难的切削工作,例如在敷设地毯需要曲线形切 割线时,出现这种侧向力。
根据图14可以设想,刀片11借助于突出的、超过刀片11的厚度直到 盖子14的夹紧凸台62、63固定在基体13上,同时盖子14的内表面64各 自具有一个对准夹紧凸台62、63的、在移动方向x延伸的、考虑了盖子14 移动行程W的轴向凹坑65或者轴向槽66,它可以容纳夹紧凸台62、63的 各个自由端。除了用作盖子向闭合方向S移动的操作把手凹坑54以外,盖 子14的上主表面50带有第二个把手凹坑67,操作它以便将盖子14向沿与 闭合方向S相反的方向推入按图13的它的开启位置。把手凹坑54、67具 有两个相互相对而置的,基本上沿垂直于盖子14的纵轴L延伸的操作面71、 72。
两个把手凹坑54、67相互分布在沿轴向相隔一定的间隔处。盖子14 在轴向设置的两个把手凹坑54、67的间隔区域内,在两个对称地面对面设 置的带夹紧凸肩29的夹紧臂34之间做成一个没有削弱的肋68。因此这个 部位特别适合于传递弹性复位作用力FR。
按图16的视图表示盖子14的后端部22在它的闭合位置时的情况,此 外这个视图最大限度地符合按图9的示意图,由此相同的表面采用同样的 标号。卡锁面37和滑动面36由一个镶装件69构成,它通过一个螺纹销70 可更换地紧固在基体13上。镶装件69可以由一种特别合适的(例如具有 高摩擦系数的)塑料制成,而基体13例如由质压铸件加工而成。
与按图1至3的实施例不同后轴向导向面27、28仅仅局限在后面的支 承座18的部位,可由图14和16看到的。
图18和19中表示有关盖子14锁紧在基体13上的不同示意图。按照 图18支承体17从下面、从里夹住夹紧面30,而图19表示几何上完全相反 的结构,按这个图支承体17从外围住夹紧面30。
把手12的后部74是空心的,可以用来作为刀片11的贮藏室。按图14 被把手后部74包围的空腔可以通过一个开口75操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