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及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

申请号 CN201090001106.9 申请日 2010-06-03 公开(公告)号 CN202781222U 公开(公告)日 2013-03-13
申请人 万代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尾典弘;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模型零件从流道中简单地分离而不会使 手指 疲劳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从模型用 树脂 成形零件中分离模型零件(105),该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是将流道、模型零件(105)、及连接该流道与该模型零件(105)的连接构件(106)成形为一体而成,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包含夹具本体部(11)、及具有大于连接构件(105)外径宽的宽度且从夹具本体部(11)的一端向外侧平行地延设的一对爪部(12、12),并且使该一对爪部(12、12)的长度成为如下长度,即,当该一对爪部(12、12)夹住连接构件(106)而从模型零件(105)的表面(105a)侧向另一面(105b)侧插入时,该爪部(12、12)的爪前端部(12a、12a)可紧固卡合于模型零件(105)的另一面(105b)侧。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特征在于:从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中分离所述模型零件,所述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是将框构件、所述模型零件、及连接该框构件与该模型零件的连接构件成形为一体而成;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包含:
夹具本体部;及
一对爪部,其具有大于所述连接构件外径宽的宽度,且从该夹具本体部的一端向外侧平行地延设;
使该一对爪部的长度成为如下长度,即,当该一对爪部彼此夹住所述连接构件而从所述模型零件的表面侧向另一面侧插入时,该爪部的爪前端部可紧固卡合于所述模型零件的另一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本体部的另一端部,形成着从该另一端部向外侧延设的剖面为楔状的修正用刮刀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本体部与所述爪部的外周侧部,一体形成着从该夹具本体部与该爪部的外周侧部向上下方向直延伸的加强用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本体部与所述爪部的外周侧部,一体形成着从该夹具本体部与该爪部的外周侧部向上下方向直角延伸的加强用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本体部与所述爪部的正背面的至少一面,呈格子状形成着肋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本体部形成着握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具本体部形成着握柄。
8.一种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是将框构件、模型零件、及连接该框构件与该模型零件的连接构件成形为一体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与该连接构件大致直角交叉的分枝部,且该分枝部能够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爪部抵接。

说明书全文

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及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及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组装以塑料为材料的模型零件来完成汽车机器人等玩具的塑料模型(plastic model)(以下,称为“塑料模型(plamodel)”(注册商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一般而言,该塑料模型的模型零件是将模型零件、框构件(以下,称为“流道”)、及连接该框构件与该模型零件的连接构件成为一体,作为板状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以下,称为“模型零件装配板”)而成形,并将该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一片或多片集中在一起提供给使用者。
[0004]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方面,根据塑料模型随附的组装说明书的记载,用手指将必要的模型零件在连接构件的部分折弯而切离,或者使用钳子等工具从模型零件装配板中卸下而进行组装。而且,如果塑料模型也变得复杂,则一般而言使用多个模型零件,因此为了在连接构件的部分将模型零件切离,在完成塑料模型之前,需要很多次的切离操作。
[0005] 背景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62944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8]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0009] 然而,在使用多个模型零件完成的塑料模型的情况下,用手指捏住模型零件而在连接构件的部分切离会很费事,而且存在手指也会疲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在不持有钳子等工具的情况下,必须新购入,而且有使用钳子等工具会因使用者的年龄而存在危险这一方面的问题。
[0010] 对此,本实用新型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模型零件从流道中简单地分离而不会使手指疲劳的精简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此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用模型零件分离夹具而将模型零件从流道中更简单地分离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
[0011]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特征在于:从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中分离模型零件,该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是将所述模型零件、流道、及连接该流道与该模型零件的连接构件成形为一体而成,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包含夹具本体部、及具有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外径宽的宽度且从该夹具本体部的一端向外侧平行地延设的一对爪部,并且使该一对爪部的长度成为如下长度,即,当该一对爪部夹住所述连接构件而从所述模型零件的表面侧向另一面侧插入时,该爪部的爪前端部可紧固卡合于所述模型零件的另一面侧。
[0013] 根据此构成,如果以将连接构件插入至爪部之间的方式,将一对爪部从模型零件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插入,并使该爪部的爪前端部紧固于模型零件的另一面侧,然后,将夹具本体部的另一端向下压,那么夹具本体部与爪部一起,以夹具本体部与连接构件相互抵接的部分为支点进行旋转,此时,爪部将模型零件的另一面向一面侧上推。该上推通过杠杆作用而在连接构件与模型零件之间成为较大的力发挥作用,从而利用该较大的上推力将模型零件从连接构件容易地切离。也就是,即便以较小的力对模型零件分离夹具进行转动操作,也可对连接构件与模型零件之间施加较大的力,从而将模型零件从连接构件容易地切离。而且,可作为精简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而构成。
[0014] 所述构成中,可采用在所述夹具本体部的另一端部形成着从该另一端部向外侧延设的剖面为楔状的修正用刮刀形部的构成。
[0015] 根据此构成,在组装操作的中途,当发现弄错模型零件而组装时,可使用修正用刮刀形部将弄错的零件卸下等。
[0016] 所述构成中,可采用在所述夹具本体部与所述爪部的外周侧部一体形成着从该夹具本体部与该爪部的外周侧部向上下方向直延伸的加强用侧壁的构成。
[0017] 根据此构成,通过设置加强用侧壁,使分离夹具的上下旋转方向上的强度提高。因此,从能够以较小的力进行切离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到需要较大的力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均可使用相同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
[0018] 所述构成中,可采用在所述夹具本体部与所述爪部的正背面的至少一面呈格子状形成着肋条的构成。
[0019] 根据此构成,通过设置格子状的肋条,使分离夹具的上下旋转方向上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因此,从能够以较小的力进行切离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到需要更大的力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均可使用相同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
[0020] 所述构成中,可采用在所述夹具本体部形成着握柄的构成。
[0021] 根据此构成,可用手抓住握柄而简单地操纵分离夹具,以将模型零件从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容易地切离。
[0022]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是将模型零件、流道、及连接该流道与该摸型零件的连接构件成形为一体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与该连接构件大致直角交叉的分枝部。
[0023] 此构成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成为适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将模型零件从连接构件容易地切离的构造。也就是,如果以将连接构件插入至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爪部之间的方式,将一对爪部从模型零件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插入,并使该爪部的爪前端部紧固于模型零件的另一面侧,然后,将夹具本体部的另一端向下压,那么夹具本体与分枝部相互抵接。然后,如果将夹具本体部的另一端向下压,夹具本体部便会与爪部一起,以该分枝部与夹具本体部相互抵接的部分为支点进行旋转,此时,爪部将模型零件的另一面向一面侧上推。该上推力通过杠杆作用而在连接构件与模型零件之间成为较大的力发挥作用,从而利用该较大的上推力将模型零件从连接构件容易地切离。
[0024]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即便不对手指施加较大的力,也可使用该模型零件分离夹具而将模型零件从连接构件容易地切离。因此,可减轻手指的疲劳。
[0026]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将模型零件从连接构件容易地切离。附图说明
[0027]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且是其立体图。
[0028] 图2是从上表面侧所看到的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平面图。
[0029] 图3是图2的A-A线剖面图。
[0030] 图4是图2的B-B线剖面图。
[0031] 图5是表示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中使用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的一例的平面图。
[0032] 图6是说明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使用例的图,(a)表示设置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中途的状态,(b)表示已设置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状态。
[0033] 图7是以设置在图5及图6所示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的状态表示的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平面图。
[0034] 图8是以图7的状态表示的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侧视图。
[0035]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且是其平面图。
[0036] 图10是在图9所示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中使用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时的说明图,(a)表示设置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中途的状态,(b)表示已设置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状态。
[0037] 图11是以设置在图9及图10所示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的状态表示的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平面图。
[0038] 图12是以图11的状态表示的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侧视图。
[0039] [符号的说明]
[0040] 10 模型零件分离夹具
[0041] 11 夹具本体部
[0042] 11a 左右侧面的一部分
[0043] 12 爪部
[0044] 12a 爪前端部
[0045] 13 刮刀形部
[0046] 14 加强用侧壁
[0047] 15 握柄
[0048] 16 肋条
[0049] 17 狭槽
[0050] L 爪部的长度
[0051] 100 模型零件装配板(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
[0052] 101 主流道
[0053] 102 次流道
[0054] 103 外周流道
[0055] 104 支流道
[0056] 105 模型零件
[0057] 105a 表面
[0058] 105b 另一面
[0059] 106 连接构件
[0060] 107 保持部
[0061] 200 模型零件装配板(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
[0062] 201 分枝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64] (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的一例)[0065] 首先,使用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中使用的模型零件装配板100的一例进行说明。该图中,作为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的模型零件装配板100通过将如下各构件一体成形而形成为呈板状的模型零件装配板:供熔融树脂材料从注射成型机最先流入的半圆形的主流道101,继此之后的次流道102及外周流道103,分别从次流道102或外周流道103起分支的支流道104,模型零件105,及连接各支流道104与模型零件105的连接构件106。
[0066] 而且,在连接构件106与模型零件105之间,为了容易从连接构件106切离模型零件105而设置着以小于连接构件106的其他部分的外径(较细地)形成的保持部107。而且,该模型零件装配板100中,如果将模型零件105相对于连接构件106而向上下方向上推,那么保持部107的部位会折损,通过此折损而可将模型零件105从连接构件106分离。此外,形成这种构造的模型零件装配板100是以往所熟知的模型零件装配板。
[0067] (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一实施例)
[0068] 接下来,使用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图1是该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表面侧所看到的该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A-A线剖面图,图4是图2的B-B线剖面图。而且,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的上下方向上侧设为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一端侧,将下侧设为另一端侧,此外,将左右方向设为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左右,将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模型零件分离夹具的上下,来分别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实施例的整个说明中,对相同要素附以相同编号。
[0069] 上述图中,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由树脂性材料形成,且一体地包含夹具本体部11、从该夹具本体部11的一端向外侧平行地延设的左右一对爪部12、12、以及从该夹具本体部11的另一端向外侧延设的修正用刮刀形部13。
[0070] 如图2所示,所述一对爪部12、12在其间设置具有比所述连接构件106的外径宽稍大的宽度的狭槽17,从所述夹具本体部11的一端向外侧平行地延设而形成为叉状。而且,如图1及图3所示,各爪部12、12从作为狭槽17的里侧端的基部12b向爪前端部12a,厚度逐渐变薄,而且朝向爪前端部12a向斜上方稍倾斜地形成。
[0071] 此外,所述爪部12、12的基部12b到爪前端部12a为止的长度L(参照图2)设定为如下长度,即,如图6(a)所示,以将所述连接构件106插入到狭槽17内的方式,使夹具本体部11面向模型零件装配板100,进而使该夹具本体部11从所述模型零件105的表面(上表面)105a侧朝向另一面(下表面)105b侧地插入左右的爪部12、12时,如图6(b)、图7、图8所示,各爪前端部12a、12a可紧固卡合于模型零件105的另一面105的一部分。
[0072] 所述修正用刮刀形部13以从夹具本体部11的另一端朝向前端侧而壁厚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为剖面楔状。该修正用刮刀形部13可用于在组装操作的中途当发现弄错模型零件105而组装时,通过将该修正用刮刀形部13插入到已组装的模型零件的间隙,而将弄错的零件卸下、或者进行修正。
[0073] 而且,在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的爪部12的整个周围及夹具本体部11的左右两侧,以将这些爪部12的整个周围及夹具本体部11的左右两侧成为连续的状态而包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着加强用侧壁14。该加强用侧壁14分别向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的上下表面侧呈直角突出,因此,夹具本体部11与加强用侧壁14的剖面及爪部12与加强用侧壁14的剖面如图3及图4所示般,分别作为呈大致T字状的剖面而形成。此外,该加强用侧壁14具有提高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的上下旋转方向上的强度的功能。
[0074] 而且,在夹具本体部11设置着握柄15,该握柄15用来使该夹具本体部11的左右侧面的一部分11a、11a分别向内侧凹进,并且使该夹具本体部11的另一端侧向左右方向凸起,从而容易用手抓住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
[0075] 此外,在所述夹具本体部11与所述爪部12、12的正面(上表面)侧,加强用肋条16呈格子形状地一体形成。该加强用肋条16与所述加强用侧壁14同样具有提高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的上下旋转方向上的强度的功能。此外,该加强用肋条16不论设置在背面(下表面)侧或设置在正背两面均可。
[0076] 接下来,使用图6至图8,对使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从图5所示的模型零件装配板100中分离模型零件105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a)所示,使狭槽17与保持着要分离并卸下的模型零件105的连接构件106对应,使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从模型零件105的上侧面向模型零件装配板100。而且,进而将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向模型零件装配板200插入,如图6(b)及图7、图8所示,使爪部12、12的各爪前端部12a、12a紧固于模型零件105的另一面105b侧。
[0077] 接着,如果将夹具本体部11的另一端向下压,那么夹具本体部11便会与爪部12、12一起,以与连接构件106抵接的夹具本体部11的部位(本实施例中,为基部12b的背面)为支点进行旋转,此时,爪部12、12的爪前端部12a、12a将模型零件105的另一面105b向一面105a侧上推。该上推力通过杠杆作用而在连接构件106与模型零件105之间成为较大的力发挥作用,使模型零件105从连接构件106的保持部107折损并容易地分离。
[0078] 因此,如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来进行模型零件105的分离操作,那么即便以较小的力对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进行转动操作,也可对连接构件106的保持部107与模型零件105之间施加较大的上推力,从而将模型零件105从连接构件
106容易地切离。由此,可进行操作而不会让人感觉到手指疲劳。而且,由于是由树脂性材料形成的,故可实现小型轻量化,而且成本也小,可廉价地提供。
[0079] (本实用新型的模型用树脂成形零件的一实施例)
[0080] 图9表示适合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而将模型零件105从连接构件106容易地切离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装配板的一实施例。该图中,本实施例的模型零件装配板200在与夹具本体部11的背面对应的连接构件106的左右侧面,将分别从该连接构件106向外侧大致直角延设的分枝部201、201与连接构件106一体形成而设置,其他构成与图5~图8所示的模型零件装配板100相同。
[0081] 接下来,使用图10至图12,对使用所述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从该模型零件装配板200中分离模型零件105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a)所示,使狭槽17与保持着要卸下的模型零件105的连接构件106对应,使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从模型零件105的上侧面向模型零件装配板200。而且,进而将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向模型零件装配板200插入,如图10(b)及图11、图12所示,使爪部12、12的各爪前端部12a、12a紧固于模型零件105的另一面105b侧。
[0082] 接着,如果将夹具本体部11的另一端向下压,那么爪部12、12的背面与连接构件106及形成于该连接构件106的左右的分枝部201、201分别抵接,夹具本体部11与爪部12、
12一起,以与该连接构件106及左右的分枝部201、201接触的夹具本体部11的部位为支点进行旋转,此时,爪部12、12的爪前端部12a、12a将模型零件105的另一面105b向一面
105a侧上推。这个上推力也是通过杠杆作用而在连接构件106与模型零件105之间成为较大的力发挥作用,使模型零件105从连接构件106的保持部107折损并容易地分离。
[0083] 因此,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模型零件装配板200般,与爪部12、12的背面对应地在连接构件106的左右侧面一体形成分枝部201、201的模型零件装配板中,当使用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使模型零件105分离时,爪部12、12可在连接构件106的左右两侧分别抵接于模型零件105的下表面,因此,该模型零件分离夹具10的左右晃动消失,而且,上推力朝上方向准确地施加,从而容易地进行折损。
[0084] 此外,本实施例的模型零件装配板200中,在连接构件106的左右两侧设置着分枝部201、201,但也可设为在左右其中一侧设置分枝部201、201的构造。
[0085]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模型零件分离夹具及模型零件装配板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可在实用新型登记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