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叠刀

申请号 CN201380052710.2 申请日 2013-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4703764B 公开(公告)日 2017-04-12
申请人 班奇梅德刀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斯·杜埃伊;
摘要 一种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叠刀。在第一模态中,该刀被手动地开启和闭合。在第二模态中,该刀是完全自动的。用户能够通过操纵处于刀柄半部之间的空间内的滑杆来在模态之间转换。仅当刀片处于开启 位置 时,用户能够从自动模式转换为手动模式,以及反之。围绕枢 转轴 的扭 力 弹簧 将刀片连接至刀柄。该弹簧在自动操作模式下驱动刀片开启,并且转换机构被用以交替地使弹簧与刀片接合以及将弹簧与刀片脱离。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刀,包括:
刀柄,所述刀柄由第一和第二刀柄半部限定,所述第一和第二刀柄半部被保持为间隔开关系以在两者间限定刀片凹槽;
刀片,所述刀片用枢转轴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刀柄半部之间,其中所述枢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刀片的柄根部中的孔,使得所述刀片能够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沿旋转路径移动,所述刀片的一侧上具有背离所述孔沿径向延伸的凹槽;
围绕所述枢转轴的弹簧,所述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刀柄固定;
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能够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转换机构具有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接合的表面,以使所述弹簧与所述刀片脱离,并且其中当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表面与所述弹簧脱离,并且所述弹簧的第二端处于所述刀片的所述凹槽内,并且所述弹簧对所述刀片施加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刀,所述折叠刀包括用于将所述刀片定在所述开启位置和所述闭合位置中的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刀,其中当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刀片仅能够被手动地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刀,其中当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刀片仅能够自动地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刀,其中通过解锁所述锁,所述刀片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刀,其中所述转换机构仅能够在所述刀片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刀,其中所述转换机构进一步由臂部构件限定,并且所述转换机构与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接合的表面由在所述臂部构件上形成的脊限定,并且其中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中形成有槽口,并且当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脊接合所述槽口以使所述弹簧的第二端移动而脱离与所述刀片的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刀,其中所述臂部构件限定纵轴线,并且所述脊相对于所述纵轴线成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刀,其中所述转换机构还限定被可滑动地固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刀柄半部之间的构件。
10.一种折叠刀,具有:刀柄,所述刀柄带有被保持为间隔开关系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和刀片,所述刀片用枢转轴被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刀柄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壁之间,其中所述枢转轴延伸穿过通过所述刀片的柄根部延伸的孔,使得所述刀片能够绕所述枢转轴在闭合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改进包括:
背离所述孔延伸的径向凹槽;
围绕所述枢转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具有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所述第一腿部被固定至第一或第二侧壁;
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能够在第一和第二转换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转换机构限定在所述第一转换位置接合所述第二腿部的表面,使得所述扭力弹簧从所述刀片脱开并且不对所述刀片施加压力,并且其中当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转换位置时,所述表面脱离所述第二腿部,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腿部处于所述径向凹槽中并且对所述刀片施加压力,其中所述转换机构还限定脊,所述脊在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转换位置时接合形成在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腿部中的槽口,并且所述脊使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第二腿部侧向位移以使所述扭力弹簧脱开所述刀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刀,其中所述转换机构限定轴线,并且所述脊在所述转换机构上相对于所述轴线成角度地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刀,其中仅当所述刀片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转换机构能够从所述第一转换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转换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刀,其中仅当所述刀片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转换机构能够从所述第二转换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转换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刀,其中当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一转换位置时,所述刀片仅能够被手动地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并且其中当所述转换机构处于所述第二转换位置时,所述刀片仅能够自动地从所述闭合位置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
15.一种折叠刀,包括:
刀柄,所述刀柄由保持为间隔开关系的第一和第二刀柄半部限定;
刀片,所述刀片用枢转轴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刀柄半部之间,其中所述枢转轴延伸穿过在所述刀片的柄根部中的孔,使得所述刀片能够在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沿旋转路径移动,
凹槽,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刀片的柄根中,并且背离所述孔沿径向延伸;
围绕所述枢转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被相对于所述刀柄固定;
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用于选择性地使所述扭力弹簧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凹槽接合或者从所述凹槽脱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刀,其中所述转换装置能够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转换装置接合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端,使得所述扭力弹簧脱开所述刀片,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转换装置脱离所述扭力弹簧,并且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端接合所述刀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刀,其中所述转换装置还包括臂部,该臂部被构造成使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刀片侧向位移,以使所述扭力弹簧脱离所述刀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刀,其中仅当所述刀片处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转换装置能够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刀,所述折叠刀包括用于将所述刀片锁定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开启位置的锁定装置。

说明书全文

具有双操作模式的折叠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刀,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在双操作模式下操作的折叠刀,第一模式为手动模式,并且第二模式为自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下,通过手动操纵能够使刀片从收起或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以及从开启位置移动至收起或闭合位置,在自动模式下,刀片在弹簧作用下被自动地从闭合位置驱动至开启位置。该刀包括允许操作者在两种操作模式之间转换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折叠刀是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使用的非常宝贵的工具,并且存在许多类型和样式的折叠刀。“手动”折叠刀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工具,其中刀片可由用户手动地在闭合或收起位置以及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或收起位置中,刀片的锋利刀刃被安全地保持在刀柄内,在开启位置中,刀片在可操作位置中伸展。大多数现代版本的手动操作折叠刀都包括将刀片定在开启位置中的锁定机构,这种锁的安全益处显而易见。在这些基本主题上存在无数变体。
[0003] 自动折叠刀基本与手动折叠器一样普遍存在。这些刀包括一些类型的机构(几乎总是弹簧驱动机构),在用户通常通过按下按钮或类似的激活机构而激活自动触发机构时,弹簧驱动机构将刀片从闭合位置朝着开启位置驱动。一般而言,在具有自动开启机构的刀中,刀片被闭锁触发机构保持在闭合位置中。当刀片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刀片处于来自弹簧机构的恒定“预负荷”压力下。当释放触发时,刀片被弹簧机构自动驱动到开启位置。与大多数现代版本的手动刀一样,大多数自动折叠刀都包括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的锁。当用户对刀片“解锁”,从而将其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时,刀片随着其枢转至闭合位置的旋转再次加载弹簧机构,使得刀片做好在需要时再次弹出的准备。
[0004] 大多数折叠刀,无论使手动或自动的,都包括一些类型的机构,该机构将刀片或工作器具保持在闭合位置中,其中刀片的锋利刀刃被安全地保持在刀柄内。存在用于将刀片固位在闭合位置中的许多已知机构,并且存在为何使用这些机构的明显理由。在其它原因中,刀片固位机构防止刀无意开启,并且因而提高安全性。如上所述,大多数折叠刀也包括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的锁定机构,同样其主要作为安全措施。
[0005] 手动和自动刀具有许多用途,并且能够在许多不同背景下使用,并且已经带来了由许多刀的使用者表达的需求,即对于能够以双模式,即自动模式和手动两者操作的刀的需求。具有双操作模式的刀具有益处,并且存在许多已知的双模式刀。例如,在美国专利No.7,603,778和8,046,923中描述了双模式刀。这些刀结合了手动和自动刀两者的功能性,并且因而非常通用。
[0006] 然而,存在一种对改进机构的持续需求,该改进机构使折叠刀能够具有手动和自动双操作模式。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包括一种折叠刀,该折叠刀具有便于在双操作模式下使用刀的机构。在第一模态中,手动开启和闭合刀。在第二模态中,刀是完全自动的。用户能够通过操纵刀柄半部之间的空间内的滑杆而在两种模态之间转换。在优选实施例中,仅在刀片处于开启位置时,刀才可从自动模式变为手动模式,以及从手动模式变为自动模式。这是重要的安全措施,并且从操作度看非常有用,因为当刀片处于开启位置时,其处于持续将刀片朝着开启位置推动的弹簧压力下;用户必须有意识地决定刀片处于开启位置,从而以手动或自动模式操作刀。
[0008] 该刀采用围绕枢转轴的扭力弹簧,该枢转轴将刀片连接至刀柄。在自动操作模式下,弹簧将刀片从闭合位置驱动至开启位置,并且转换机构用于交替地使弹簧接合刀片以及使弹簧与刀片脱离。当转换机构处于自动位置时,弹簧的一端被固定至刀柄,并且弹簧的另一端与在刀片的柄根中的特别形成的凹槽部相互作用。作为转换机构一部分的杆具有可操作地接合弹簧的表面,使得当转换机构处于手动位置时,弹簧被从刀片的柄根中的凹槽部提起。附图说明
[0009]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文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将明白其各种目的和优点。
[0010]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折叠刀的顶透视分解图,该折叠刀包括促进双操作模式(一方面是自动模式并且另一方面是手动模式)的机构,并且示出刀的“左”侧。
[0011] 图1A是刀片的一侧(这里是右侧)的顶透视图,示出刀片的柄根和其中的凹槽表面。
[0012]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刀的上透视分解图,示出刀的右侧。
[0013]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折叠刀的侧立面图,其中移除部分近侧刀柄以暴露刀片、右刀柄半部的内侧、部分转换机构以及刀的其它内部结构。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处于闭合位置的刀片的位置。
[0014]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刀的侧立面图,其中刀片处于闭合位置,并且移除近侧刀柄半部,以暴露刀片和其它内部结构。
[0015] 图4A是在本发明的刀中使用的制动销的局部视图,其示出刀片处于开启位置。这里使用的制动销为美国专利No.7,278,213中所述的类型,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0016] 图4B是包含在本发明的刀内的释放按钮的透视图,当刀处于自动模式时,释放销可操作以自动开启刀片并且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中。
[0017] 图5A是本发明的刀的柄根部的横截面图,其示出处于开启位置的刀片,以及处于自动位置的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用于使刀片在自动和手动模式之间移动。
[0018] 图5B是类似于图5A的横截面图,但是示出转换机构处于手动位置。
[0019] 图6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用于驱动刀片的弹簧的透视图,示出被固定至刀柄的第一腿部,以及第二腿部,该第二腿部选择性地接合刀片并且具有与转换机构相互作用的槽口
[0020] 图7是示出毗邻弹簧的、本发明中使用的滑杆的透视图,以示出滑杆的前端上的表面以及弹簧的第二腿部中的槽口,以及这两个结构如何相互作用。
[0021] 图8是示出滑杆的可操作顶端的近视图,示出其与弹簧的第二腿部中的槽口相互作用的带角度坡道。
[0022] 图9是刀片、弹簧、滑杆和间隔器杆的上透视图—间隔器杆是用户操纵以在两种操作模式之间转换的“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在图1至9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刀100的第一例示实施例,其包含允许刀选择性地以手动或自动模式操作的机构。在详细描述转换机构10之前,将描述刀100的基本结构特征。
[0024] 折叠刀100包括由分开的刀柄半部106和108限定的细长刀柄102,以及可枢转地在刀柄的一端(这里称为刀柄102的“前”端110)处附接在刀柄半部之间的刀片104。本文使用的其它相关方向性术语对应于这种惯例:刀柄112的“后”或柄端与前端110相反;刀片114的“上”部分是钝的、非工作部,并且刀片116的“下”部分是锋利的、工作部;“内”或“向内”指刀的结构中心,等等。图1和2示出具有处于开启位置的刀片104的刀100及其组件的分解图。应明白,当将组件组装成完整的刀100时,刀柄半部106和108以常规方式(诸如借助多个螺钉116)彼此附接,刀片通过刀片枢轴销118可枢转地附接至刀柄半部106和108,刀片枢轴销
118由圆柱形、内部带螺纹套管120限定,套管120穿过刀柄半部106中的孔122、刀片104的柄根中的枢轴孔124以及刀柄半部108中的埋头孔126延伸。螺钉128拧入套管120的内部螺纹中,以固定刀片104,使其可枢转地附接至刀柄102。在所装配的刀100中,刀柄半部106和
108通过间隔器,诸如后间隔器130保持间隔开关系,以限定刀柄半部106、108之间的刀片接收凹槽132。可枢转地安装刀片104,使得刀片可像传统的刀一样,绕刀片枢轴销118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
[0025] 在图1中示出X-Y-Z轴坐标。X-Y平面被定义为与刀柄102和刀片104限定的平面平行的一个平面,随着刀片在闭合和开启位置之间旋转,其在X-Y平面中行进。Z平面是垂直于X-Y的平面,刀片枢轴销118在Z平面中纵向延伸。
[0026] 除了后间隔器130之外,多个螺钉116拧入刀柄半部106的内部表面132上的螺柱132中,螺柱132是具有带螺纹内孔的圆柱形构件,螺钉116拧入带螺纹内孔中。螺钉116和螺柱132将后间隔器130固定在刀柄半部106和108之间,以将刀柄102保持为与半部之间的刀片接收凹槽132处于固定关系。
[0027] 刀柄半部106和108可由任何适当的材料制成,诸如加强合成塑料;其它适当的材料包括金属、其它塑料、木头等等。刀柄半部可被制成单件或多件。如图1中所示,视需要可包括可选的口袋夹134,口袋夹附接至刀柄半部106的外表面。
[0028] 刀片104在刀柄的前端110附近可枢转地附接至刀柄102。与刀100一起使用的刀片可为任何已知的类型。图中所示的刀片104包括整体以34示出的细长工作部,和整体以36示出的柄根部。可在刀片104上包括扁凸134,以帮助开启和闭合刀片,尤其是如下文详述的,在刀100处于手动操作模式时帮助开启刀片。
[0029] 刀片104附接至刀柄102,使得当刀片104处于其开启位置时,刀片的工作部34背离刀柄102延伸,并且当刀片处于开启或闭合位置时,柄根部36均位于成对刀柄半部106和108之间的刀片接收凹槽132中。也就是说,柄根部36始终位于刀柄102的刀柄半部106和108之间。
[0030] 刀片止挡销136使其相反端被锚固在形成于刀柄半部106和108中的埋头孔136(在图1中仅示出其中一个)中,并且通过螺钉141保持在适当位置。刀片止挡销136起这样的作用,即当刀片处于如图1中所示的完全开启位置时,使刀片104停止旋转。在该位置中,刀片104上的肩台142接触刀片止挡销。如下文详述的,当肩台142抵靠刀片止挡销136时,刀100的锁定机构将刀片104锁定在开启位置中。
[0031] 如下文详述的,刀100可以自动模式操作,并且促进以该模式操作,该组合包括弹簧22,该弹簧22与刀片接合,以将刀片从闭合位置驱动至开启位置。下面详细描述自动和手动模式下的刀100的结构和操作。刀100还包括锁定机构,以将刀片锁定在开启位置。锁定机构由刀片释放按钮40限定,刀片释放按钮40还限定触发机构(整体以140示出),以在刀100处于自动模式时释放刀片104,从而驱动刀片104从闭合至开启。
[0032] 触发机构140包括刀片释放按钮40(也称为“螺栓40”),其经弹簧加载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在刀柄半部106和108之间与刀柄枢轴销118(即,平行于Z轴)平行地延伸。在图4B中单独示出释放按钮40,并且是用于自动刀的非常常规的释放按钮。释放按钮40包括三个单独的可识别结构部件,该三个部件一起限定按钮:按钮端,锁定端和连接两端的螺栓杆。如本文所述的,释放按钮起双重功能。因而,其用于释放刀片,使得刀片可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其次,其用于将刀片锁定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两者中。因此,释放按钮40可被适当地称为释放/锁定螺栓。
[0033] 释放按钮49的第一结构部件为按钮端142,其为螺栓的近端,并且在装配好的刀中暴露出刀柄半部108,并且可由用户操作—将按钮端142按入刀柄102内以开启刀。具有比按钮端142的直径更大直径的凸缘144绕释放按钮40的按钮端142的底部径向延伸,并且当释放按钮被容纳在装配好的刀中时起到保持释放按钮的作用。凸缘144具有扁平部146,如下文所述,扁平部146保持螺栓40相对于刀柄102的位置,并且防止螺栓相对于刀柄旋转。
[0034] 螺栓40的第二结构部件是与末端142相对的螺栓一端,其处于螺栓的远端上,限定锁定本体148。锁定本体148具有大直径部150。渐缩侧壁部152与大直径部直接相邻。渐缩侧壁部152的直径从远端从相对更大直径朝着近端逐渐减小至第二渐缩部155。锁定本体148具有整体以154示出的中空底座,其容纳弹簧(未示出)。本文中所述并且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释放按钮40与美国专利申请No.2013-0125403 A1(美国专利申请No.13/347,042)中详细描述的释放按钮相同,其由本发明的受让人所有,并且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0035] 螺栓40的第三结构部件是偏心螺栓杆156,其将近端142与锁定本体148互连。偏心螺栓杆156由部分绕螺栓40的周界延伸的圆柱形外壁部158,以及垂直地穿过螺栓的纵轴地横跨螺栓延伸的扁平中心部160限定。圆柱形外壁部158延续与按钮端40的外周界壁相同的外周界,并且渐缩侧壁部152的外周界尺寸也划定渐缩侧壁部,也就是在边缘部处的“上”限。如图4B中所示,组成螺栓杆156的材料不超过穿过螺栓40延伸的轴中心线。因而,在螺栓40某位置处横切(形成)扁平中心部160,使得螺栓杆156占小于螺栓40从边缘162处测量的直径的50%,其中渐缩侧壁部152在边缘162处终止并且螺栓杆156在边缘162处开始。因而,偏心螺栓杆156限定穿过螺栓156的通道161,随着刀片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刀片104的柄根36部分穿过该通道161行进。
[0036] 优选地,螺栓40由坚固金属制成,使得其能够抵御重复使用的严苛环境,并且优选为整体式。螺栓可以任何适当的形式成型,例如通过机加工、模制或铸造
[0037] 如图1中最佳示出的,在装配好的刀100中,螺栓40的较大直径部150被接收在刀柄半部106中形成的圆柱形、死端腔体162中,压缩弹簧(未示出)被接收在较大直径部150中的中空底座152内。腔体162的直径稍微大于较大直径部150的直径。如下文所述,这允许螺栓40以上下方式在腔体内移动(沿Z轴前后)。螺栓40的相反端,即按钮142穿过刀柄半部108中的孔164延伸,使得按钮暴露于刀100的外部。在图1中不可见,但是刀柄半部108中的内孔部在孔164内并且与孔164轴向连通。该内孔的直径稍微大于凸缘144的直径。孔164的直径小于内孔的直径,限定唇部。唇部处的内孔的直径小于凸缘144的直径。因而,螺栓40被固位在刀柄102中,凸缘144位于孔164内部,并且因此螺栓40被固位在刀柄内,并且由于凸缘144而不能从刀柄移除。位于腔体162中并且位于较大直径部150的中空底座152中的弹簧始终迫使螺栓40背离刀柄半部106。如上所述,凸缘144包括扁平部146。孔164的相应部分类似地扁平。因而,当如上文所述并且如图1中所示将螺栓40与刀柄半部106和108装配在一起时,凸缘144的扁平部146匹配孔164的扁平部,并且与其对齐。凸缘144和孔164的匹配扁平部之间的这种面对面取向限定了用于防止螺栓40相对于刀柄102以及绕穿过螺栓延伸的纵轴的旋转的装置。
[0038] 应明白,扁平部144以及孔164的相应扁平部的位置类似地保持了螺栓杆156的扁平中心部160的位置。这种布置始终将螺栓40保持在相对于刀柄102的正确轴向旋转位置中,这允许触发机构140正确操作。在操作中,螺栓40的作用是将刀片104锁定在开启位置中,并且也起触发按钮的作用。如下文所述,这通过螺栓的与刀片104的槽口166接合的渐缩部148实现,由此防止在不按下螺栓40的情况下,刀片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
[0039] 参考图1A,现在将详细描述刀片14的柄根36。柄根36的描述将从刀片104的锋利刀刃116开始,并且将以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描绘柄根36的边缘。刀片104的锋利刀刃116止于半圆形槽口166,半圆形槽口166具有将锋利刀刃116与槽口分开的肩台167。紧贴肩台167向前是沟槽169。与槽口166相邻并且向后,柄根36的边缘限定止于肩台170的弯曲路径168,在该点处,柄根36的边缘在朝着枢轴孔124的大致方向上、以约90度的角向内弯曲,由此限定大体与槽口166相对定位的第二半圆形槽口172。在同一顺时针方向上继续,柄根36的边缘大致在朝着刀片顶端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扁平肩台142相遇,扁平肩台142大致垂直于刀片顶部,并且如上文所述,当刀片处于图3中最佳示出的开启位置时,扁平肩台142抵靠制动销136。继续参考图1A,完全绕穿过刀片104的柄根36的孔124形成凹进架174—凹进架凹入柄根36的其余外表面的平之下。槽口32从凹进架径向向外延伸。
[0040] 此时,将详细描述限定双模式开启系统的机构的结构。
[0041] 转换机构10,也就是允许用户从自动开启刀转换为手动开启刀以及反之的机构,该机构包括连接至滑杆14的间隔器杆12。间隔器杆起双重作用:其在刀柄半部之间起传统间隔器的作用,并且还起到操作刀以在自动和手动模式之间转换的用户操纵按钮的作用。滑杆14具有向前端16,其包括与扭力弹簧22的第二腿部20相互作用的带坡道或带角度表面
18,第二腿部20具有槽口24,其在自动模式中与带角度表面18脱离,并且在手动模式中接合带角度表面18。
[0042] 将从图6开始详细地描述这些组件中的每个组件。在图6中独立地示出扭力弹簧22。在刀100处于自动模式时,该弹簧是向刀片104施加压力以将刀片从闭合位置推动至开启位置的驱动力。如图1中最佳示出的,当装配好刀100的组件时,刀片枢轴销118的圆柱形套管120穿过弹簧22的敞开中心延伸,并且弹簧被接收在盲孔51中,该盲孔绕孔122在刀柄半部106的面向内的表面131中形成,刀片枢轴销118穿过孔122延伸。槽口28在盲孔51的壁体中形成并且从圆开口向外,径向凹槽50绕开口部分延伸,与盲孔51向外间隔开。如图1中所示,径向凹槽50仅部分地绕开口,绕圆形开口约270度地环绕开口51。当弹簧20被接收在开口51中时,弹簧的第一腿部26被始终接收和固定在槽口28中,该第一腿部向由弹簧的绕组限定的线圈外延伸。
[0043] 弹簧22的第二腿部20被构造成当刀处于自动模式时接合刀片104,并且当刀处于手动模式时与刀片脱离。更具体地,参考图6,第二腿部20由臂部21延伸,臂部21从线圈绕组的中心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在23处弯曲而止于短延伸体25。槽口24在延伸体25中形成。可操作地,如下文详述的,通过滑杆24的向前和向后运动,第二腿部20的臂部21可移入和移出在刀片104的柄根36中形成的槽口32,以选择性地接合刀片或者与其脱离。
[0044] 在图7、8和9中示出转换机构10的选择组件和它们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从图7开始,滑杆14具有向前或第一端16,其被定位为与弹簧22的第二腿部20相互作用。滑杆可被描述为从第一端16向后延伸,并且继续延伸至相对于第一端带向上角度的带角度部30,并且然后是从带角度部30向后的连接部32。一对孔34、36穿过连接部32形成,并且一对棘爪60、62在连接部32的下侧64中形成。如图1和7中最佳示出的,板式弹簧52具有第一端54和第二端58,该第一端54固定在刀柄半部106中的腔体56内,第二端58随着间隔器杆相对于刀柄向前和向后移动(图7中的箭头A和B)与间隔器杆12的下侧64中的棘爪60和62相互作用,所以当间隔器杆相对于刀柄102移动时,存在对间隔器杆的“主动”制动。
[0045] 滑杆14的向前端16被加工成限定带坡道或带角度表面18,随着滑杆相对于刀柄移动,表面18与弹簧22的第二腿部20的槽口24相互作用并且与其接合。滑杆限定沿其长度的纵轴。带角度表面18由在向前端16上的机加工出的部分限定,其在滑杆14的上表面68中形成脊66。如图8中最佳示出的,脊66相对于滑杆的纵轴横跨上表面68成角度地位移,并且在向前方向上从弯曲底座部70延伸至向前端16,其中脊66在上表面68的中间附近终止。
[0046] 参考图9,能够看出间隔器杆12通过一对螺钉72附接至滑杆14的连接部32,该对螺钉72穿过在间隔器杆中形成的孔延伸,并且拧入滑杆中的孔34、36中。一对大致卵形孔76穿过间隔器杆12,分别靠近其前端和后端形成。凸角78在间隔器杆12的向前端的面向下表面上形成。如下文所述的,凸角78起闭合止挡的作用,当刀片104旋转至闭合位置时,凸角78使刀片104的旋转停止。并且也详述了存在凸角78提供的双位置闭合止挡功能。
[0047] 可在图1中看出,上述转换机构10的组件被接收在刀柄106的面向内表面中形成的腔体74内,腔体74协同成型以接收转换机构的组件,并且允许移动组件相对于刀柄移动。在装配好的刀100中,滑杆14被接收在腔体74中,并且板簧52的第一端54被接收在腔体56中,腔体56连接至腔体74,使得板簧的主体被接收在刀柄中。如上所述,弹簧52的第二端58接合滑杆14的连接部32的下侧64,使得当滑杆相对于刀柄102向前和向后移动时,第二端58与棘爪60和62相互作用。刀柄半部106的内表面131上的螺柱132穿过装配好的刀中的间隔器杆12的前和后端处的卵形孔76延伸,并且螺钉116将该组件连接在一起。
[0048] 应明白,在装配好的刀中,间隔器杆12被保持在刀柄半部106、108之间的刀片接收凹槽132中,并且在刀柄的上边缘附近暴露,使得用户能够操纵间隔器杆,其上部暴露表面是粗糙的或有刻痕。卵形开口76允许间隔器杆可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在向前位置和向后位置之间移动,并且间隔器杆14直接随着间隔器杆的运动而移动,因为两者互联。
[0049] 现在将具体参考图5A和5B解释使刀100在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之间转换的转换机构10的操作。
[0050] 在图5A和5B两者中,都示出刀片104处于开启、伸展位置。在图5A中,弹簧22的第二腿部20的臂部21被接收在刀片104的柄根36的槽口32中。这是以箭头B示出的弹簧22的原位置—其中当滑杆14和弹簧22之间无接合时,第二腿部20处于该位置。如图5A中的箭头A所示,滑杆14(并且因此也为间隔器杆12)位于它们相对于刀柄的向后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滑杆14的向前端16与弹簧22的第二腿部20间隔开,并且不接合弹簧。这是刀100的自动模式。随着间隔器杆12处于该向后和自动位置,借助于第二腿部20在槽口32中的接合,弹簧22在刀片104上持续地施加旋转力,朝着开启位置推动刀片。当刀片处于开启位置时,弹簧在刀片104上施加压力,以保持其处于开启位置,并且锁定螺栓40将刀片锁定为开启。在这一点上,当刀片处于伸展、开启位置,并且不存在用户向锁定螺栓40施加的压力时,侧壁的渐缩侧壁部152接合刀片104的柄根36中形成的槽口172。换句话说,侧壁部152处于刀片接收凹槽132内的刀片的旋转路径中,并且因而防止刀片从开启旋转为闭合。在图3中示出锁定杆
40和槽口172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
[0051] 在自动模式中并且在刀片处于开启位置时,可通过对锁解锁以及旋转刀片,将刀片旋转至闭合位置。由与间隔器杆12上的凸角78抵靠的刀片104上的沟槽169来限定闭合位置,并且在图3A中最佳示出。由于间隔器杆12处于向后位置,所以随着刀片从开启位置朝着闭合位置旋转,肩台167越过并且跳过凸角78,并且如图3A中所示,当凸角78抵靠沟槽69的侧面时,刀片停止旋转。在该刀片位置中,锁定螺栓40在弹簧压力下移动到槽口166中,并且因而将刀片与完全接合槽口166的锁定螺栓的渐缩部152稳固紧密地锁定。在如图3A中所示地锁定刀片的情况下,刀片不能移出闭合位置,除非通过按下释放按钮40而对刀片解锁。
[0052] 随着刀片从开启旋转至闭合,刀片的柄根穿过通道161旋转,通道161穿过螺栓40。同时,第二腿部20的臂部21保持在槽口32中,并且弹簧22因而随着刀片的旋转而缠绕。这增加了被施加至刀片的弹簧压力,使得当刀片达到闭合位置时并且保持在该位置时(通过锁定螺栓40),存在被施加给刀片的预加载弹簧压力。因而,刀片准备在自动模式中弹出。
[0053] 当在刀片104处于闭合位置并且滑杆14处于自动位置的情况下,将锁定杆40向内压入刀柄102中时,刀片被松开的弹簧22的力快速驱动为完全开启位置。随着刀片在闭合和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弹簧的延伸体25穿过在刀柄半部106中形成的径向凹槽50移动。借助于与滑杆上的棘爪60接合的弹簧52的第二端58,滑杆14保持在自动位置中。
[0054] 在图5B中,刀100处于手动模式—通过在图5B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推动滑杆,间隔器杆12并且因而滑杆14已经移动至向前或手动位置。随着滑杆14在该方向上向前移动(刀片104处于开启位置),脊66进入弹簧22的第二腿部20的延伸体25上的槽口24,并且与其接合,该脊66限定滑杆的向前端16的带坡道部18。由于脊66相对于滑杆14的纵轴成一定角度,所以随着滑杆向前移动(箭头B),脊66和槽口24之间的接合导致整个第二腿部20都被提出刀片104的槽口32。换句话说,并且如图5B中所示,弹簧相对于刀片侧向位移(在图5B中的视图中向右的方向上),使得弹簧不接触刀片。在图5B中以箭头C示出弹簧22的第二腿部的这种“提升”或侧向位移。因而,当滑杆14处于图5B中所示的向前位置时,刀100处于手动模式,这是因为弹簧22与刀片104完全脱离,并且不与其接触;仅向滑杆14而不向刀片施加弹簧力。在这种手动模式中,刀片可仅手动地从开启移动至闭合,以及从闭合移动至开启,不通过弹簧22向刀片施加压力。当然,锁定螺栓40限定的锁定机构在刀100处于手动模式并且刀片处于开启位置时是完全操作的,且因此必须由用户操纵以将刀片从开启旋转至闭合。
[0055] 如上所述,在刀片104处于开启位置时,转换机构10可仅从自动模式移动至手动模式,并且从手动模式移动至自动模式。通过附图显见该原因:当刀片104处于闭合位置时,弹簧22的第二端20不能被提出槽口32,这是因为不存在位于刀片中的弹簧的末端上的相应槽口。这提供了一种实际上的安全机构:当刀片开启时,用户必须决定选择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作为替换,第二槽口能够在刀口104的柄根36中形成,与槽口32以180度相对。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当刀片处于闭合位置时,用户就必须在自动或手动模式之间选择。
[0056] 本文所述的刀100允许通过锁定杆40将刀片104保持在闭合位置中。然而,取决于转换机构10的位置,将刀片固位在闭合位置的方式不同。因而,在第一转换位置中,借助于棘爪机构将刀片固位在闭合位置中;在第二转换位置中,通过锁将刀片固位在闭合位置中。锁定杆40提供起棘爪和锁两种作用的结构性机构。如文详述的,当转换机构10处于向后、自动位置,并且刀片处于闭合位置时,刀片被锁定杆40锁定在闭合位置中。这在锁定杆完全延伸到刀片的槽口166中时发生,渐缩侧壁部152接合槽口。然而,当转换机构10处于向前、手动位置,并且刀片处于闭合位置时,不允许刀片旋转至闭合位置,因为与当转换机构处于自动位置时发生的停止相比,刀片上的肩台167在刀片旋转路径中的较早点处抵靠在间隔器杆12上的凸角78上,并且与转换机构处于自动位置时相比,较早地停止刀片朝着闭合位置的旋转。在这种手动位置/操作模式中,释放按钮40的第二渐缩部155仅稍微接合刀片的槽口166,并且仅足以锁定闭合的刀片。在该位置中,刀片未被“锁定”,并且用户可通过在扁凸耳134上推动而克服在刀片和释放按钮之间的接合,以将刀片移动至开启位置。因而,转换机构19起用于保持刀片闭合的棘爪而非锁的作用。
[0057] 提供两种单独的闭锁功能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其允许刀100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充分起作用,一方面是手动的,另一方面是自动的。因而,当转换机构10处于手动模式时,可仅通过用户操纵刀片,使刀片从开启移动至闭合,或者从闭合移动至开启。刀片被锁定为开启,但是由棘爪保持闭合,用户对刀片的手动操作可克服棘爪。
[0058] 相反,当转换机构10处于自动模式时,可仅通过用户推动锁定杆40限定的触发器而将刀片从闭合移动至开启;通过对锁解锁并且将刀片旋转至完全闭合位置而将刀片从开启移动至闭合,其中刀片由锁固位为闭合,这很关键,因为刀片“已加载”,并且准备弹出,并且其中可仅通过操作触发器(即,释放按钮40)克服锁定闭合位置。因而,转换机构10限定了这样的机构,该机构使刀100在双开启模态之间转换,并且也使刀100在双闭合-锁定/闭合-制动模态之间转换。
[0059] 虽然已经在优选和例示实施例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那些实施例,而是延伸至各种变型以及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等效物。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