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

申请号 CN201610488826.6 申请日 2016-06-28 公开(公告)号 CN106108072A 公开(公告)日 2016-11-16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郑志安; 张平; 张卫鹏; 江庆伍; 王姣;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农产品技术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该装置包括外 箱体 (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 水 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 门 ;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 侧壁 和 底板 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本发明效率高、使用方便,且节水、节能、环保,自动化控制,经预处理后的茯苓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易于后期的物料存储运输。
权利要求

1.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单元和控制单元;
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
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侧壁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
所述气流循环单元包括进气管道(8)和排气机(9);多个进气管道(8)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进气管道(8)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10);所述排气风机(9)安装在外箱体(1)顶部;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管(13);至少一个排水管(13)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排水管(13)上部管口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排水管(13)上设置有电磁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4)和温湿度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2)位于外箱体(1)内部;控制箱(4)设置于外箱体(1)外部;控制箱(4)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12)、排气风扇(9)、电加热丝(10)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高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上方设置有弧形保护罩(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风机(9)的外部设有保护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4)底部设有电池(14)。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置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将内箱体(2)从外箱体(1)中取出;
茯苓(7)采摘后,去除表面泥沙,放置于内箱体(2)中;内箱体(2)装满茯苓(7)后,将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
b、将装满茯苓(7)的内箱体(2)装入外箱体(1)中,关闭外箱体(1)侧面箱体门;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放置于田间,或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家;通过控制箱(4)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为20RH~90RH,温度为20℃~45℃,维持3~4天,待茯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后,将预处理后的茯苓进行常温保藏或后续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方法为:
当温度高于45℃时,电加热丝(10)关闭,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冷空气经进气管道(8)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降温;
当温度低于20℃时,电加热丝(10)启动,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空气经进气管道(8)的电热丝(10)加热后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升温;
当环境湿度超过80RH时,启动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使外箱体(1)内得湿气和冷凝水分别从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排出,降低外箱体(1)内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茯苓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每隔2h~5h,控制箱(4)控制排水管(13)的电磁阀开启1~3min,排除底部积水,使积水高度不超过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

说明书全文

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技术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及预处理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茯苓为多孔菌类植物的菌核,常见于松树的根部,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中药组方配伍率达70%以上。《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古人称为“四时神药”,《诗经》中亦有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药食两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中药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茯苓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也进一步为人们所认同。现代医学表明,茯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消炎、抗过敏等生物活性。
[0003] 茯苓“药食两用”的特性使其需求量非常大。由于社会对茯苓药材需求量逐年递增,很多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已大面积开展人工栽培。《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茯苓入药前必须经过“发汗”、“干燥”两个处理过程。目前,规模化生产多采用热干燥工艺,且针对干燥环节,部分厂家和农户对普通热风干燥工艺进行改良,形成了“间歇式热风干燥工艺”,即“热风干燥2~4小时——回潮4~6小时”,循环往复3~4次。“间歇式热风干燥工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品品质和外观品相,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而对于茯苓而言,尽管发汗后的茯苓剥皮较易,且有效成分含量明显升高、药效明显增强,但由于“发汗”预处理环节的工艺不明确,且缺乏必要的预处理装置及工艺参数,许多厂家在生产中以“蒸汽”预处理代替传统的“发汗”预处理,甚至直接省略发汗环节,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茯苓的药效和品质。
[0004] 采摘后的茯苓表面为暗黑色或褐色,茯苓在脱离母体后仍保持有一定的生物活性,需立即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发汗”预处理,需要恒定且适宜的温度、湿度。待表面长出白色菌丝后,发汗完成。然后方可进行剥皮、切制、干燥。传统发汗过程多为人工堆垛于密闭的空间内,用稻草覆盖。由于茯苓采摘多在10~11月份,夜间温度较低,影响茯苓发汗环境温度。因此,整个发汗时间大约需要5~7天左右。目前,规模化生产中,茯苓人工采摘后多运输到生产厂家进行预处理加工,但由于茯苓多生长在山区,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加之茯苓采收时间集中,工作量较大,产地气候湿润多雨,采摘后的茯苓多先露天堆垛,待装袋完毕后再进行长距离运输。整个过程无适宜“发汗”预处理环境。极端天气下,易发生霉变,产生异味,给农户造成严重损失。甚至严重影响茯苓的品质和药效,降低茯苓的商品价值和药用价值。
[0005] 针对茯苓的加工,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萃取应用、切制、干燥方面。涉及“发汗”预处理环节的装备较少。因此,亟需一种有效的茯苓预处理加工装置和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使用方便,能有效调控茯苓预处理环境的温度、湿度,易于后期的物料存储运输,且节水、节能、环保,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茯苓预处理的加工装置。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工艺。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水单元和控制单元;
[0010] 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
[0011] 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侧壁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
[0012] 所述气流循环单元包括进气管道8和排气风机9;多个进气管道8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进气管道8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10;所述排气风机9安装在外箱体1顶部;
[0013]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管13;至少一个排水管13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排水管13上部管口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排水管13上设置有电磁
[0014]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4和温湿度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2位于外箱体1内部;控制箱4设置于外箱体1外部;控制箱4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12、排气风扇9、电加热丝10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连接。
[0015] 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
[0016] 所述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
[0017] 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高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
[0018] 所述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上方设置有弧形保护罩11。
[0019] 所述排气风机9的外部设有保护罩。
[0020] 所述控制箱4底部设有电池14。
[0021]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预处理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 a、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置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将内箱体2从外箱体1中取出;茯苓7采摘后,去除表面泥沙,放置于内箱体2中;内箱体2装满茯苓7后,将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
[0023] b、将装满茯苓7的内箱体2装入外箱体1中,关闭外箱体1侧面箱体门;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放置于田间,或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家;通过控制箱4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为20RH~90RH,温度为20℃~45℃,维持3~4天,待茯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后,将预处理后的茯苓进行常温保藏或后续加工
[0024] 所述步骤b中,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方法为:
[0025] 当温度高于45℃时,电加热丝10关闭,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冷空气经进气管道8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降温;
[0026] 当温度低于20℃时,电加热丝10启动,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空气经进气管道8的电热丝10加热后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升温;
[0027] 当环境湿度超过80RH时,启动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使外箱体1内得湿气和冷凝水分别从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排出,降低外箱体1内湿度。
[0028] 每隔2h~5h,控制箱4控制排水管13的电磁阀开启1~3min,排除底部积水,使积水高度不超过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0] 本发明的茯苓预处理的加工装置以及工艺效率高、使用方便,且节水、节能、环保,自动化控制,经预处理后的茯苓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易于后期的物料存储运输。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33]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0034] 1   外箱体      2  内箱体
[0035] 3   吸湿毛毡    4  控制箱
[0036] 5   万向轮      6  支脚
[0037] 7   茯苓        8  进气管道
[0038] 9   排气风机    10 电加热丝
[0039] 11  弧形保护罩  12 温湿度传感器
[0040] 13  排水管      14 蓄电池
[0041] 15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3]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2、气流循环单元、排水单元和控制单元。
[0044] 所述外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便于拖车拖动或人工移动。外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箱体门。优选地,所述箱体门设置在外箱体1的一个侧面,箱体门可左右打开,便于叉车装卸内箱体2。箱体门上设置有把手15。
[0045] 所述内箱体2放置于外箱体1内部,且内箱体2的外表面与外箱体1的内表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内箱体2呈上开口状,其侧壁和底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孔隙,便于湿气和冷凝水排出。内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脚6,便于叉车装卸。在内箱体2内均匀地铺设有吸湿毛毡3。当内箱体2内装填茯苓7后,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以便有效吸收茯苓预处理过程中水蒸气。
[0046] 所述气流循环单元包括进气管道8和排气风机9。多个进气管道8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使外箱体1内外连通。进气管道8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10,用于加热进入外箱体1的空气。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高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防止箱体底部积水漫过进气管道口。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上方设置有弧形保护罩11,防止异物及水滴落入进气管道8。所述排气风机9安装在外箱体1顶部。排气风机9的外部设有保护罩。
[0047] 所述排水单元包括排水管13。至少一个排水管13设置在外箱体1的底板上,排水管13上部管口与外箱体1底板内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排水管13上设置有电磁阀。
[0048]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4和温湿度传感器12。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2位于外箱体1内部,用于感知外箱体1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所述控制箱4设置于外箱体1外部。控制箱4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12、排气风机9、电加热丝10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连接。
[0049] 控制箱4底部设有蓄电池14,当无外接电源供电时,作为备用电源供电。
[0050] 该装置适用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对茯苓进行预处理加工。
[0051]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前述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的预处理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0052] a、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置于田间种植区附近;将内箱体2从外箱体1中取出;茯苓7采摘后,去除表面泥沙,放置于内箱体2中;内箱体2装满茯苓7后,将吸湿毛毡3覆盖在茯苓7上;
[0053] b、将装满茯苓7的内箱体2装入外箱体1中,关闭外箱体1侧面箱体门;将茯苓的预处理加工装置放置于田间,或直接运输至加工厂家;通过控制箱4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为20RH~90RH,温度为20℃~45℃,维持3~4天,待茯苓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后,将预处理后的茯苓进行常温保藏或后续加工。
[0054] 所述步骤b中,控制外箱体1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的方法为:
[0055] 当温度高于45℃时,电加热丝10关闭,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冷空气经进气管道8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降温;
[0056] 当温度低于20℃时,电加热丝10启动,排气风机9启动,外部空气经进气管道8的电加热丝10加热后进入外箱体1内部,使外箱体1内部环境升温;
[0057] 当环境湿度超过80RH时,启动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的电磁阀,使外箱体1内的湿气和冷凝水分别从排气风机9和排水管13排出,降低外箱体1内湿度。
[0058] 每隔2h~5h,控制箱4控制排水管13的电磁阀开启1~3min,排除底部积水,使积水高度不超过进气管道8上部管口高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