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

申请号 CN201710548328.0 申请日 2017-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7307230A 公开(公告)日 2017-11-03
申请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广州飞禧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黄燕华; 孙育平; 魏东; 王国霞; 黄文庆; 胡俊茹;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 饲料 。按 质量 份数计,鱼粉18~25份, 豆粕 18~25份, 棉 粕8~12份,菜粕8~12份, 氨 基酸1.5~3.0份,高筋面粉20~26份,大豆卵磷脂1.5~2.5份,鱼油1.5~3.5份,豆油1.46~3.5份,沸石粉0~2.0份, 磷酸 氢 钙 1.5~2.0份,维生素预混料0.1~0.25份,矿物质预混料0.3~0.55份,氯化胆 碱 0.3~0.8份,维生素C酯0.1~0.5份,甜菜碱0~0.5份,食盐0~0.3份和小球藻醇提取物0.5~2.5份或破壁小球藻粉2~6份;所述的氨基酸选自L-赖氨酸、L-蛋氨酸、精氨酸 盐酸 盐和L- 色氨酸 中的一种以上。使用本发明的配合饲料饲养黄颡鱼,对成活率无不良影响,可达到改善鱼体体色,提高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由下列组分组成:鱼粉18~25份,豆粕18~25份,粕8~12份,菜粕8~12份,基酸1.5~3.0份,高筋面粉20~
26份,大豆卵磷脂1.5~2.5份,鱼油1.5~3.5份,豆油1.46~3.5份,沸石粉0~2.0份,磷酸1.5~2.0份,维生素预混料0.1~0.25份,矿物质预混料0.3~0.55份,氯化胆0.3~
0.8份,维生素C酯0.1~0.5份,甜菜碱0~0.5份,食盐0~0.3份和小球藻醇提取物0.5~2.5份或破壁小球藻粉2~6份;所述的氨基酸选自L-赖氨酸、L-蛋氨酸、精氨酸盐酸盐和L-色氨酸中的一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包括鱼粉24份、豆粕20份、棉粕10份、菜粕10份、L-赖氨酸1份、L-蛋氨酸
0.7份、L-色氨酸0.05份、高筋面粉23.73~25.27份、大豆卵磷脂1份、鱼油2.5份、豆油1.46~1.89份、磷酸氢钙1.5份、维生素预混料0.2份、矿物质预混料0.3份、氯化胆碱0.5份、维生素C酯0.1份、甜菜碱0.5份和小球藻醇提取物0.5~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包括鱼粉24份、豆粕18份、棉粕10份、菜粕10份、L-赖氨酸1份、L-蛋氨酸
0.7份、L-色氨酸0.05份、高筋面粉23.15份、大豆卵磷脂1份、鱼油2.5份、豆油1.5份、磷酸氢钙1.5份、维生素预混料0.2份、矿物质预混料0.3份、氯化胆碱0.5份、维生素C酯0.1份、甜菜碱0.5份和破壁小球藻粉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包括鱼粉20份、豆粕24份、棉粕10份、菜粕10份、L-蛋氨酸0.33份、L-赖氨酸1.58份、精氨酸盐酸盐0.46份、高筋面粉21.73份、大豆卵磷脂1份、鱼油2.5份、豆油2.5份、磷酸氢钙1.8份、沸石粉1.5份、维生素预混料0.1份、矿物质预混料0.5份、氯化胆碱0.5份、维生素C酯0.3份、食盐0.2份和小球藻醇提取物1份。

说明书全文

一种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产养殖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背景技术:
[0002] 一些水生动物种类,如虾、蟹、三文鱼、鲤鱼、黄颡鱼等,在野生生长条件下,由于受到天然饵料的影响,可在特定组织中沉积色素。这些沉积的色素对这些水生动物的健康状况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Halver et al,2002;冷向军等,2006)。然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一些水产养殖动物种类体色异常、品质下降等现象普遍,导致养殖品价值降低,养殖者经济效益受损。研究认为,人工养殖条件下体色改变的原因主要与其所摄食饵料(饲料)有关。因此,饲料中添加含天然或人工合成增色剂以改善养殖动物体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0003] 研究发现,微藻或一些植物如万寿菊、苜蓿草等能够大量合成色素,具改善鱼、虾体色的功能。在饲料中添加微藻或万寿菊源的β-胡萝卜素(β-carotenoid)、虾青素(astaxanthin)、黄素(canthaxanthin)具有改善鱼体体色的效果(Foss,Storebakken,Austreng&Liaaenjensen1987;No&Storebakken 1992;Nickell&Bromage 1998;Bjerkeng,Hamre,Hatlen&Wathne1999;Choubert,Mendes-Pinto&Morais 2006;Shpigel,Schlosser,Ben-Amotz,Lawrence&Lawrence2006;Yanar, Yanar& 2007;王斐等,2014)。
[0004] 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主要水系,是近年来我国广泛养殖的一种小型本土经济鱼类。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的体色特征多呈金黄、土黄、褐黄色等不同程度黄色。但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投喂人工饲料养殖的黄颡鱼体色一般呈灰、黑色,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与消费市场认可(王武,2000)。黄颡鱼体变色问题如今已成为饲料营养界的焦点问题。研究认为,黄颡鱼黄体色的形成依赖于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在皮肤的含量和分布,但黄颡鱼自身不能自行合成类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必须依赖于从饲料或食物中吸收并沉积。因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只有选择适宜、适量的色素源,并通过饲料提供给黄颡鱼,才能保障其正常体色。
[0005]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对高品质养殖品量的需求,采用一些天然色素源改善鱼体色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然而,目前关于在饲料中添加适宜天然色素源改善人工养殖黄颡鱼体色较少。因此,研究开发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已非常迫切。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天然色素源、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且使用该饲料可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可以保障养殖黄颡鱼品质安全,提高养殖效益;同时降低饲料系数,减轻饲料过多投喂对环境污染,有助于黄颡鱼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由下列组分组成:鱼粉18~25份,豆粕18~25份,粕8~12份,菜粕8~12份,基酸1.5~3.0份,高筋面粉20~26份,大豆卵磷脂1.5~2.5份,鱼油1.5~3.5份,豆油1.46~3.5份,沸石粉0~2.0份,磷酸1.5~2.0份,维生素预混料0.1~0.25份,矿物质预混料0.3~0.55份,氯化胆0.3~0.8份,维生素C酯0.1~0.5份,甜菜碱0~0.5份,食盐0~0.3份和小球藻醇提取物0.5~2.5份或破壁小球藻粉2~6份;所述的氨基酸选自L-赖氨酸、L-蛋氨酸、精氨酸盐酸盐和L-色氨酸中的一种以上。上述所使用的原料均为饲料级。鱼粉,豆粕,棉粕和菜粕组成该配合饲料的蛋白原料。
[0008] 优选,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包括鱼粉24份、豆粕20份、棉粕10份、菜粕10份、L-赖氨酸1份、L-蛋氨酸0.7份、L-色氨酸0.05份、高筋面粉23.73~25.27份、大豆卵磷脂1份、鱼油2.5份、豆油1.46~1.89份、磷酸氢钙1.5份、维生素预混料0.2份、矿物质预混料0.3份、氯化胆碱0.5份、维生素C酯0.1份、甜菜碱0.5份和小球藻醇提取物0.5~2.5份。
[0009] 优选,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包括鱼粉24份、豆粕18份、棉粕10份、菜粕10份、L-赖氨酸1份、L-蛋氨酸0.7份、L-色氨酸0.05份、高筋面粉23.15份、大豆卵磷脂1份、鱼油2.5份、豆油1.5份、磷酸氢钙1.5份、维生素预混料0.2份、矿物质预混料0.3份、氯化胆碱0.5份、维生素C酯0.1份、甜菜碱0.5份和破壁小球藻粉5份。
[0010] 优选,所述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包括鱼粉20份、豆粕24份、棉粕10份、菜粕10份、L-蛋氨酸0.33份、L-赖氨酸1.58份、精氨酸盐酸盐0.46份、高筋面粉21.73份、大豆卵磷脂1份、鱼油2.5份、豆油2.5份、磷酸氢钙1.8份、沸石粉1.5份、维生素预混料0.1份、矿物质预混料0.5份、氯化胆碱0.5份、维生素C酯0.3份、食盐0.2份和小球藻醇提取物1份。
[0011] 本发明可为黄颡鱼体色稳定性改善和品质提高提供一种新途径,对保证养殖黄颡鱼的健康和品质、提高消费市场认同度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0012] 在本发明中,小球藻醇提物为棕色油膏状物质,以1kg小球藻醇提物干物质来计,其包括:叶绿素≥50.0g、总类胡萝卜素≥10.0g、总脂肪酸≥250g。
[0013] 小球藻醇提物使用JYT-10LC聚能式声波逆流循环提取设备来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14] 取1Kg小球藻粉,加入料液比(藻粉:无水乙醇,g/mL)为1:6的无水乙醇6L,开动隔膜让溶液在超声逆流提取罐中循环流动,待料液混合均匀后开启超声波发生装置,在超声逆流提取罐中进行三次色素提取。每次醇提温度均为40℃,提取时间30min,同时打开超声波发生器连续超声30min。醇提结束后,料液经过压滤在板框压滤器中得到滤饼(藻渣),收集滤饼进行下一步水提,醇提液进入分离罐进行收集;合并所得醇提液,用旋转蒸发仪在40℃下进行浓缩,所得粗油通过旋蒸瓶收集,所得乙醇可回收利用作为醇提溶剂
[0015] 小球藻醇提物总脂肪酸,以1kg小球藻醇提物干物质来计,其包括:棕榈酸C16:0≥60.0g、十六一烯酸C16:1≥8.0g、十六碳二烯酸C16:2≥25.0g、十六碳三烯酸C16:3≥
25.0g、硬脂酸C18:0≥4.5g、油酸C18:1≥5.0g、亚油酸C18:2≥60.0g、α-亚麻酸C18:3≥
65.0g。
[0016] 破壁小球藻粉为绿色粉末状物质,以1kg破壁小球藻粉干物质来计,其包括:叶绿素≥20g、总类胡萝卜素≥3.0g、总脂肪酸≥15g、总蛋白质≥32g。
[0017] 破壁小球藻粉使用超高压细胞破碎机UH-12来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18] 配置小球藻悬液,料液比(藻粉:无水乙醇,g/mL)为1:5,在80MPa压、循环冷水控制温度在6℃,流速为50-400mL/min下通过超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细胞破碎率达95%以上,所得细胞破碎悬液经真空干燥得破壁小球藻粉。
[0019] 破壁小球藻粉总脂肪酸,以1kg破壁小球藻粉干物质来计,其包括:棕榈酸C16:0≥40.0g、十六碳一烯酸C16:1≥3.0g、十六碳三烯酸C16:3≥15.0g、硬脂酸C18:0≥2.8g、油酸C18:1≥2.5g、亚油酸C18:2≥45.0g、α-亚麻酸C18:3≥45.0g。
[0020] 在本发明中,氯化胆碱的有效含量为50%,维生素C酯为多聚磷酸酯形式,有效含量为35%,氨基酸选自L-赖氨酸(包膜50%,广州飞禧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产品,Lot No 20150312),L-蛋氨酸(包膜50%,广州飞禧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产品,Lot No 20150507),精氨酸盐酸盐(晶体,≥98%,上海斐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Lot No 20150413)和L-色氨酸(晶体,≥98%,日本味之素产品,购自广州市毅盈贸易有限公司,Lot No 150320)中的一种以上。上述氨基酸均为市售饲料级。本发明通过添加氨基酸来维持饲料中的氨基酸水平。
[0021] 维生素预混料,以1kg维生素预混料计,包括:维生素A≥3000000IU、维生素D3≥1200000IU、维生素E≥15g、维生素K3≥10g、维生素B1≥10g、维生素B2≥15g、维生素B6≥
15g、维生素B12≥6mg、烟酸≥40g、肌醇≥70g、泛酸钙≥40g、生物素≥100mg、叶酸≥1.8g、水分≤100g。
[0022] 矿物质预混料,以1kg矿物质预混料计,包括:≥6g、≥1.5g、锌≥15g、锰≥2g、镁≥28g、钴≥100mg、硒≥40mg、碘≥320mg、水分≤100g。
[0023] 本发明提出的改善体色的黄颡鱼配合饲料营养配比均衡,氨基酸种类齐全,小球藻物质功能尤为突出,对改善黄颡鱼体色,促进生长,提高养殖生产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不会对动物安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无耐药性和有害残留问题;采用本发明的配合饲料饲养黄颡鱼,对成活率无不良影响,但可达到改善鱼体体色,提高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减少生产成本的效果。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实施例1中饲料A、B配方中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对比图;
[0025] 图2为实施例2中小球藻醇提物和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 除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市购产品。
[0028] 对实施例1~2的方法饲养的黄颡鱼进行指标测定,测定方案如下:
[0029] 特定生长率SGR(%/d)=100×(ln终末均重-ln初始均重)/试验天数
[0030] 增重率WG(%)=100×(终末均重-初始均重)/初均重
[0031] 摄食量FI(g/尾)=总干物质摄食量×2/[(初始鱼尾数+终末鱼尾数)]
[0032] 成活率SR(%)=100×试验结束时剩鱼尾数/试验开始时放鱼尾数
[0033] 饲料系数(FCR)=饲料投喂量/(终末体重-初始体重)
[0034] 脏体比VSI(%)=100×内脏重(g)/鱼体质量(g)
[0035] 肝体比HSI(%)=100×肝脏重(g)/鱼体质量(g)
[0036] 肠体比II(%)=100×肠重(g)/全鱼体重(g)
[0037] 肥满度CF(g/cm3)=100×全鱼体重(g)/体长(cm)3
[0038] 实施例1:
[0039] 小球藻醇提物饲料配方
[0040] 以表1所示配方A、B配制饲料,混合均匀。随机选取初始体均重为5.0g的规格一致、活泼、健康黄颡鱼24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放养于350L(或者300L水)的圆形玻璃纤维缸组成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饱食投喂,每天3次。养殖时间持续
56d。养殖期间pH为7.2-7.8,水温25-31℃。表1为实施例1的A、B饲料配方及营养成份分析(干物质基础,%)。
[0041] 表1
[0042]
[0043]
[0044] 试验结果如图1、表2-5所示。图1为饲料A、B配方中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对比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饲料A饲养的黄颡鱼呈灰、黑色,而饲料B饲养的黄颡鱼体色呈金黄、土黄、褐黄色等不同程度黄色,由此可以看出,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能够改善黄颡鱼的体色,使其呈自然色。表2为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对比表,从表2可以看出,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能够稍微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表3为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体成分的影响对比表,表4为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表5为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肠消化酶活的影响对比表。从表3、4、5可以看出,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的安全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0045] 用饲料D、E、F、G按照饲料A和B相同的方法饲养,饲养的黄颡鱼体色呈金黄、土黄、褐黄色等不同程度黄色,呈自然色。
[0046] 表2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0047]
[0048]
[0049] 表3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体成分的影响(干物质基础,%)
[0050]
[0051] 表4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0052]
[0053] 表5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肠消化酶活的影响
[0054]
[0055]
[0056] 实施例2
[0057] 小球藻醇提物和破壁小球藻粉饲料配方
[0058] 以表6所示配方T0、T1、T2、T3、T4、T5、T6配制饲料,然后将各成分混合搅拌均匀。随机选取初始体均重为1.85g的规格一致、活泼、健康黄颡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放养于350L(或者300L水)的圆形玻璃纤维缸组成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饱食投喂,每天3次。养殖时间持续60d。养殖期间pH为7.2-7.8,水温22-27℃。表6为实施例2的饲料配方及营养成份分析。
[0059] 表6实施例2饲料配方及营养成份分析(干物质基础,%)
[0060]
[0061]
[0062] 试验结果如图2、表7-11所示。图2为小球藻醇提物和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对比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饲料T0、T1饲养的黄颡鱼呈灰、黑色,而饲料T2、T3、T4、T5和T6饲养的黄颡鱼体色呈金黄、土黄、褐黄色等不同程度黄色,由此可以看出,在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5~2.5%的小球藻醇提物或质量分数为5%的破壁小球藻粉能够改善黄颡鱼的体色,使其呈自然色。
[0063] 表7为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对比表,表8为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形体指标的影响对比表,表9为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体组成的影响对比表,表10为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比表,表11为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消化酶活的影响对比表。从表8-11可以看出,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对黄颡鱼的安全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0064] 表7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0065]
[0066] 表8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0067]
[0068] 表9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体组成的影响(干物质基础,%)[0069]
[0070] 表10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0071]
[0072]
[0073] 表11小球藻醇提物、破壁小球藻粉对黄颡鱼消化酶活的影响
[0074]
[0075] 由以上可以得出,在黄颡鱼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或破壁小球藻粉,可改善黄颡鱼体色,提高养殖黄颡鱼商品价值。此外,可提高黄颡鱼的终末体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并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体脂肪含量,而对黄颡鱼成活率不产生不良影响。此饲料配方可达到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调控并改善黄颡鱼体色的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