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芬顿和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污染土壤的方法和系统

申请号 CN201710917281.0 申请日 2017-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7470339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5
申请人 青岛农业大学; 发明人 张小梅; 吴娟; 马东; 柴超; 郑永权; 柳修楚;
摘要 一种类芬顿和 微 生物 联用修复多环芳 烃 污染 土壤 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炭包覆多孔 泡沫 铁 微细颗粒与过 硼 酸钠或过 氧 化尿素和 柠檬酸 盐的混合物撒入受污染土壤;(2)将双氧 水 溶液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富集并去除多环芳烃污染物,回收泡沫铁微细颗粒;(3)将混合菌悬液喷入受污染土壤。所述系统包括撒料装置和回收装置;撒料装置包括撒料 履带 输送机 和撒料固定架,撒料固定架上设置有混合物料斗、双氧水溶液储槽和喷头;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履带输送机和回收固定架,回收固定架上设置有磁回收装置、回收槽、混合菌悬液储槽和喷头。本 发明 过程简单,成本低, 可持续性 强,避免了对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的破坏,无二次污染的 风 险。
权利要求

1.一种类芬顿和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将炭包覆多孔泡沫微细颗粒与过酸钠或过化尿素和柠檬酸盐粉体按质量比为70-90:5-15:5-15的比例混合均匀,配成混合物,将混合物均匀撒入受污染土壤,每千克污染土壤撒入混合物20-60g;
(2)将质量浓度为0.05%的双氧溶液按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40-100mL的比例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通过吸附、微电解及氧化还原作用,将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物富集并去除;土壤中污染物被充分降解5-8天后,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
(3)将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1-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并按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20-60mL的比例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将仍残留于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通过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的制备方法,是:
按照1-2.5g葡萄糖、5-15g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与40mL水的比例,先将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制成葡萄糖溶液,再向葡萄糖溶液中投入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配成混合液;将上述混合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120-180℃加热2-6小时,反应后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即制得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的粒径为200-50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氧化微杆菌吉2或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的制备方法,是:
对氧化微杆菌或红球菌进行发酵培养至对数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再次离心后弃上清液,收集菌体并将其分别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至每毫升缓冲液中含活菌105~106个,获得氧化微杆菌吉2菌悬液或红球菌lxb-6菌悬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当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混合菌悬液20-40mL;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混合菌悬液
40-6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当污染土壤中≥4环的高环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2-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当污染土壤中<4环的低环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1-1:2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
7.一种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撒料装置和回收装置;撒料装置包括撒料履带输送机和撒料固定架,撒料固定架设置在撒料履带输送机的上方,撒料固定架上设置有混合物料斗和双氧水溶液储槽,双氧水溶液储槽上设置有双氧水溶液喷头;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履带输送机和回收固定架,回收固定架设置在回收履带输送机的上方,回收固定架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磁回收装置、回收槽和混合菌悬液储槽,混合菌悬液储槽上设置有混合菌悬液喷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撒料履带输送机和回收履带输送机为一套履带输送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混合物料斗的底部设置有闸

说明书全文

类芬顿和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污染土壤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复遭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的方法,属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疏性强且极难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广泛存在,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占其所有环境总储量的九成以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多环芳烃的大量使用和排放,使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不断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
[0003]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常见的物理法有气相抽提、热解吸等,这类方法对高挥发性的低环多环芳烃修复处理效率较高,但会破坏土壤结构,且能耗和成本较高,实用性不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化学、生物修复方法使用较为广泛,常见的化学修复法有化学淋洗、化学化等,具有成本低、处理量大、见效快等优点,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且可能对土壤结构和成分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生物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具有修复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势,但修复周期较长。
[0004] 近年来,芬顿(或类芬顿)氧化法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成为土壤化学修复领域的一个热点。芬顿(或类芬顿)氧化法的原理是基于二价与双氧水的反应形成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的原理来快速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但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由于土壤组成的复杂性、低传质性,该方法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瓶颈。一是二价铁源,氧化反应需要稳定、持续的二价铁来源以保证其可持续性;二是双氧水的浓度与稳定性问题,双氧水浓度过高会对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过低则氧化能变弱,且双氧水自身很容易发生无效分解生产氧气和水;三是土壤修复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0005] 目前,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技术有多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55943公开的《用于原位连续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套种方法》、CN101947542A公开的《利用灵芝和玉米套种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CN10129140140公开的《一种用于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农艺方法》、CN103691734A公开的《一种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强化黑麦草、根际微生物来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方法》以及CN1017975141A公开的《一种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生态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种植农作物来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农田土壤,虽不产生二次污染,但修复周期长、修复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在修复遭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农田土壤时,具有一定局限性。
[0006] 可见,开发一种清洁、高效、低成本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极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二次污染、效率低、成本高等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修复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不会二次污染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同时提供一种实现该方法的系统。
[0008] 本发明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1)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与过酸钠或过氧化尿素和柠檬酸盐(柠檬酸钠或柠檬酸)粉体按质量比为70-90:5-15:5-15的比例混合均匀,配成混合物,将混合物均匀撒入受污染土壤,每千克污染土壤撒入混合物20-60g;
[0010] (2)将质量浓度为0.05%的双氧水溶液按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40-100mL的比例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通过吸附、微电解及氧化还原作用,将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物富集并去除;土壤中污染物被充分降解5-8天后,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
[0011] (3)将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吉2和红球菌(Rhodococcus sp.)lxb-6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1-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并按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20-60mL的比例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将仍残留于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通过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去除。
[0012] 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均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9072和CGMCC No.3715。
[0013] 所述步骤(1)中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的制备方法,是:
[0014] 按照1-2.5g葡萄糖、5-15g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与40mL水的比例,先将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制成葡萄糖溶液,再向葡萄糖溶液中投入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配成混合液;将上述混合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在120-180℃加热2-6小时,反应后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即制得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
[0015] 所述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的粒径为200-500微米。
[0016] 所述步骤(3)中,氧化微杆菌吉2或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的制备方法,是:
[0017] 对氧化微杆菌或红球菌进行发酵培养至对数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再次离心后弃上清液,收集菌体并将其分别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至每毫升缓冲液中含活菌105~106个,获得氧化微杆菌吉2菌悬液或红球菌lxb-6菌悬液。
[0018] 所述步骤(3)中,当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混合菌悬液20-40mL;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混合菌悬液40-60mL。
[0019] 所述步骤(3)中,当污染土壤中≥4环的高环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2-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当污染土壤中<4环的低环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1-1:2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
[0020]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对污染土壤处理的原理为:
[0021] 以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作为铁源,由于多孔泡沫铁外层包覆的炭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当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投入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之后,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在土壤电解质溶液中可以大量吸附富集疏水性的多环芳烃污染物,将其与土壤电解质溶液分离;同时在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表面的铁与炭之间形成大量微型原电池,在微电解反应过程中铁作为原电池阳极被不断地氧化成二价铁离子缓慢释放出来,与施入土壤的双氧水形成芬顿氧化体系,将吸附于多孔泡沫铁表面的多环芳烃污染物氧化分解而去除;仍残留于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进一步通过多环芳烃降解菌进行降解;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分别对低环和高环多环芳烃具有高效降解作用,针对土壤中低环和高环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调节两种降解菌在混悬液中的复配比例,将多环芳烃彻底去除。
[0022] 实现上述方法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3] 该系统,包括撒料装置和回收装置;撒料装置包括撒料履带输送机和撒料固定架,撒料固定架设置在撒料履带输送机的上方,撒料固定架上设置有混合物料斗和双氧水溶液储槽,双氧水溶液储槽上设置有双氧水溶液喷头;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履带输送机和回收固定架,回收固定架设置在回收履带输送机的上方,回收固定架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磁回收装置、回收槽和混合菌悬液储槽,混合菌悬液储槽上设置有混合菌悬液喷头。
[0024] 所述撒料履带输送机和回收履带输送机可为一套履带输送机。
[0025] 所述混合物料斗的底部设置有闸,以控制物料落下。
[0026] 混合物料斗用于盛放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过硼酸钠或过氧化尿素和柠檬酸盐的混合物。双氧水溶液储槽用于盛放并喷洒双氧水溶液。磁回收装置用于通过磁力吸引回收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槽用于盛放回收的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混合菌悬液储槽用于盛放并喷洒复配的多环芳烃混合菌悬液。
[0027] 撒料履带输送机带动污染土壤移动,依次通过混合物料斗和双氧水溶液喷头,按顺序先将混合物首先撒落在污染土壤上,再将双氧水溶液喷洒在撒入混合物的污染土壤上。待土壤中污染物被充分降解后,启动回收履带输送机,使充分降解后的污染土壤依次经过磁回收装置和混合菌悬液喷头,通过磁力吸引回收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并盛放于回收槽中,然后将混合菌悬液储槽中的混合菌悬液喷入充分降解的污染土壤。
[0028] 本发明利用“微电解+类芬顿+磁回收+微生物降解”模式,过程简单,成本低;具有以下特点:
[0029] (1)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为氧化反应提供了稳定、持续的二价铁来源以保证其可持续性;
[0030] (2)过硼酸钠(或过氧化尿素)在芬顿氧化反应过程中起到氧化和活化作用,有效降低了双氧水的浓度和施用量,避免了对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的破坏;
[0031] (3)柠檬酸盐(柠檬酸钠或柠檬酸钾)在芬顿反应过程中可作为双氧水稳定剂,有效延缓双氧水自身的无效分解,提高了双氧水的持续有效性和利用效率;
[0032] (4)通过磁回收装置将反应后的铁源(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解决了土壤的二次污染问题,无二次污染的险,且铁源可以被重复利用;
[0033] (5)通过不同功能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复配,进一步强化残留多环芳烃的去除,可将污染土壤彻底修复。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本发明中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35] 图中:1.污染土壤;2.撒料履带输送机;3.混合物料斗;4.双氧水溶液储槽;5.双氧水溶液喷头;6.撒料固定架;7.磁回收装置;8.回收槽;9.混合菌悬液储槽;10.混合菌悬液喷头;11.回收固定架;12.回收履带输送机;13.充分降解污染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本发明中的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撒料装置和回收装置,撒料装置和回收装置一前一后设置。撒料装置包括撒料履带输送机2和撒料固定架6,撒料固定架6设置在撒料履带输送机2的上方,撒料固定架6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混合物料斗3和双氧水溶液储槽4,双氧水溶液储槽的底部分布有双氧水溶液喷头5。混合物料斗3的底部设置有闸阀,以控制物料落下。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履带输送机12和回收固定架11,回收固定架11设置在回收履带输送机12的上方,回收固定架11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磁回收装置7、回收槽8和混合菌悬液储槽9,混合菌悬液储槽的底部分布有混合菌悬液喷头10。撒料装置和回收装置也可共用一套履带输送机。
[0037] 混合物料斗3用于盛放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硼酸钠或过氧化尿素和柠檬酸盐粉体的混合物。双氧水溶液储槽4用于盛放并喷洒质量浓度0.05%的双氧水溶液。磁回收装置7用于通过磁力吸引回收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槽8用于盛放回收的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混合菌悬液储槽9用于盛放复配的多环芳烃混合菌悬液,并通过混合菌悬液喷头10将降解菌喷入土壤。
[0038] 磁回收装置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倾斜放置的传送带上分布磁铁,由磁铁吸引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随传送带上升,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回收槽8。如CN106904701A公开的《一种磁回收及污水处理方法》中的磁回收装置,在一个背面设置有磁场区域的皮带坡面上,利用坡顶底部下方设置的磁种回收区域将因重力而从皮带上脱落的磁种回收。
[0039] 将污染土壤1盛放在履带输送机2的皮带上,并在撒料履带输送机2带动下向后传送。混合物料斗3中的混合物首先撒落在污染土壤1上,控制皮带行进速度,结合混合物的落料量,使每千克污染土壤撒入的混合物为20-60g。随后,双氧水溶液储槽4中的双氧水溶液通过双氧水溶液喷头5喷洒在撒入混合物的污染土壤上。待土壤中污染物被充分降解后,再次启动回收履带输送机12,使充分降解后的污染土壤13在回收履带输送机12输送下依次经过磁回收装置7和混合菌悬液喷头10,磁回收装置7通过磁力吸引回收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并盛放于回收槽8中,同时混合菌悬液喷头10将混合菌悬液储槽9中的混合菌悬液喷入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上,控制履带输送机12的皮带行进速度,结合降解菌的复配比例和喷施量,使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混合菌悬液为20-60mL。
[0040] 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9072和CGMCC No.3715的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可按CN101974445A公开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株及其混合菌系》中的操作方法制备两种菌悬液,分别将活化后的菌株接种至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20mL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次,再次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收获菌体,并用磷酸盐缓冲液重悬菌体至每毫升菌液含活菌105~106个,分别获得氧化微杆菌吉2的菌悬液和红球菌lxb-6的菌悬液;然后将菌株吉2和菌株lxb-6的菌悬液按体积比1:1-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具体体积比可按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以及污染土壤中高环多环芳烃或低环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确定。具体是当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混合菌悬液20-40mL;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混合菌悬液40-60mL;当污染土壤中高环多环芳烃(≥4环)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按体积比1:2-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污染土壤中低环多环芳烃(<4环)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按体积比1:1-1:2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
[0041]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吉2请参见中国专利文献CN104342392A公开的《一种降解多环芳烃的氧化微杆菌及其应用》,保藏编号为CGMCC No.9072。红球菌(Rhodococcus sp.)lxb-6请参见CN101974445A公开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株及其混合菌系》,保藏编号为CGMCC No.3715。
[0042] 实施例1
[0043] 按1g葡萄糖、10g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与40mL水的比例,先将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制成葡萄糖溶液,再向葡萄糖溶液中投入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配成混合液;将上述混合液置于高压水热反应釜中,在120℃加热6小时(水热反应釜中压力为1.0~2.0MPa),反应后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即制得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
[0044] 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过硼酸钠和柠檬酸钠粉体按质量比为70:15:15的比例混合均匀,配成混合物。
[0045] 将制得的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过硼酸钠和柠檬酸钠混合物装入混合物料斗3中。将质量浓度为0.05%的双氧水溶液装入双氧水溶液储槽4中。将混合物按每千克污染土壤撒入40g的比例均匀撒入受污染土壤,再将双氧水溶液按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70mL的比例通过雾化喷洒装置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
[0046] 土壤中污染物被充分降解5天后,启动回收装置,将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通过磁回收装置7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盛放于回收装置回收槽8中。
[0047] 检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和各环的质量分数。首先根据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各环的质量分数配置混合菌悬液,具体是:高环多环芳烃(≥4环)的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按体积比1:2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低环多环芳烃(<4环)的质量分数>50%时,按体积比1:1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
[0048] 然后根据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含量喷洒混合菌悬液,具体是: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将混合菌悬液储槽5中的混合菌悬液按每千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喷施混合菌悬液30mL;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按每千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喷施混合菌悬液40mL。
[0049] 实施例2
[0050] 按照2.5g葡萄糖、5g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与40mL水的比例,先将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制成葡萄糖溶液,再向葡萄糖溶液中投入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配成混合液;将上述混合液置于高压水热反应釜中,在160℃加热4小时(水热反应釜中压力为1.0~2.0MPa),反应后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即制得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
[0051] 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过氧化尿素和柠檬酸钾粉体按质量比为80:10:10的比例混合均匀,配成混合物。
[0052] 将混合物装入混合物料斗3中。将质量浓度为0.05%的双氧水溶液装入双氧水溶液储槽4中。先将混合物按每千克污染土壤撒入60g的比例均匀撒入受污染土壤,再将双氧水溶液按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100mL的比例通过雾化喷洒装置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
[0053] 土壤中污染物被充分降解8天后,启动回收装置,将充分降解污染土壤通过磁回收装置7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盛放于回收槽8中。
[0054] 检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和各环的质量分数。首先根据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各环的质量分数配置混合菌悬液,具体是: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高环多环芳烃(≥4环)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按体积比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低环多环芳烃(<4环)质量分数>50%时,按体积比1:2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
[0055] 然后根据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含量喷洒混合菌悬液,具体是: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将混合菌悬液储槽5中的混合菌悬液按每千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喷施混合菌悬液20mL;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按每千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喷施混合菌悬液60mL。
[0056] 实施例3
[0057] 按照2g葡萄糖、15g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与40mL水的比例,先将葡萄糖溶解于水中,制成葡萄糖溶液,再向葡萄糖溶液中投入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配成混合液;将上述混合液置于高压水热反应釜中,在180℃加热2小时(水热反应釜中压力为1.0~2.0MPa),反应后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即制得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
[0058] 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过硼酸钠和柠檬酸钠粉体按质量比为90:5:5的比例混合均匀,配成混合物。
[0059] 将混合物装入混合物料斗3中。将质量浓度为0.05%的双氧水溶液装入双氧水溶液储槽4中。先将混合物按每千克污染土壤撒入20g的比例均匀撒入受污染土壤,再将双氧水溶液按每千克污染土壤喷施40mL的比例通过雾化喷洒装置均匀喷入受污染土壤。
[0060] 土壤中污染物被充分降解7天后,启动回收装置,将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通过磁回收装置7将炭包覆多孔泡沫铁微细颗粒回收盛放于回收装置回收槽8中。
[0061] 检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和各环的质量分数。首先根据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各环的质量分数配置混合菌悬液,具体是: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高环多环芳烃(≥4环)质量分数≥50%时,氧化微杆菌吉2和红球菌lxb-6按体积比1:3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低环多环芳烃(<4环)质量分数>50%时,按体积比1:1的复配比例制成混合菌悬液。
[0062] 然后根据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含量喷洒混合菌悬液,具体是: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将混合菌悬液储槽5中的混合菌悬液按每千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喷施混合菌悬液40mL;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0.6mg/kg时,按每千克充分降解污染土壤13喷施混合菌悬液50mL。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