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710603705.6 | 申请日 | 201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申请人 | 芜湖市三山区绿色食品产业协会; | 发明人 | 周瑞保; 汪和平;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属于 食品加工 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选料→清洗→制柸→灰漂硬化→ 水 漂→撩柸→三次煨糖→收锅→蜜制→上糖衣→ 包装 为加工工艺流程。有益效果:本发明产品表面干燥有糖衣,肉质脆嫩,口感酸甜,微带苦味,具有甘草特有的 风 味;本产品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及多种糖类,还具有清 热解 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功效,是一种利于滋补养生、强身健体的保健食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用选料→清洗→制柸→灰漂硬化→水漂→撩柸→三次煨糖→收锅→蜜制→上糖衣→包装的加工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为: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蜜饯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 。 背景技术[0002]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当然有利就有弊,每天的服用量不能超过20克,且连续使用。 [0003]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用甘草制备药材,多用于临床,然其甘,苦,凉又限制了它在其它方面的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将甘草开发成保健食品,提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将甘草加工成一种果味甘草蜜饯,为甘草的深加工和产品增值开辟了新途径。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经制柸、灰漂硬化、水漂、撩柸、三次煨糖、蜜制、上糖衣等多道工序加工制成,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逐血痹、填骨髓、降血糖的功效,为甘草的深加工和产品增值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用选料→清洗→制柸→灰漂硬化→水漂→撩柸→三次煨糖→收锅→蜜制→上糖衣→包装为加工工艺流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料:选择块根粗壮、形态比较整齐、无腐烂变质和未受冻害的鲜甘草作原料; (2)制柸:将甘草放入洗涤机中洗净,去皮机去皮,挖去生长点,刮去残皮和剔除不宜加工的部分,再用不锈钢刀将其切成4-6mm的长椭圆形薄片; (3)灰漂硬化:配制浓度为6%的石灰水,将甘草浸入石灰水内,并用蔑席覆于水面,上面加压重物,浸泡2-3小时,待甘草削面略呈黄色,手捏略有硬度时,捞出,倒入清水中清漂; (4)水漂:清漂时,每隔45分钟换水1次,时间为4-6小时,直至石灰渍漂净为止; (5)撩柸:将漂洗后的甘草柸倒入沸水锅内,加热煮沸,捞出,再置于清水中浸漂,每隔 60分钟换水1次,重复步骤3-5次; (6)煨糖:分3次进行煨糖,第一次,将果糖、清水入锅,加热溶化后配制成浓度为35%的糖液,煮沸后加入甘草柸,浸渍12小时;第二次,将甘草柸捞出,补足糖液,将糖液加热煮沸,再浸入甘草柸,浸渍18小时;第三次操作方法同上,待甘草吸糖充足,外形饱满即可; (7)收锅:将煨糖后的甘草柸连同糖液舀入锅内,煮制45分钟,待糖液浓度浓缩至60%时,起锅入缸进行静置蜜制; (8)蜜制:将甘草柸蜜制8-10天,然后加入浓缩的林檎汁,搅拌均匀,用中火煮制,待糖液浓度达到68%时,捞出甘草柸,沥去多余糖液; (9)上糖衣:待甘草柸冷却至不烫手,上糖衣,即为成品; (10)包装:用食品塑料袋将上过糖衣的甘草称重,密封包装。 [0006] 有益效果:本发明产品表面干燥有糖衣,肉质脆嫩,口感酸甜,微带苦味,具有甘草特有的风味;本产品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A及多种糖类,还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功效,是一种利于滋补养生、强身健体的保健食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0007] 实施例1: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1)选料:选择块根粗壮、形态比较整齐、无腐烂变质和未受冻害的鲜甘草、牛蒡根作原料; (2)制柸:将甘草、牛蒡根放入洗涤机中洗净,去皮机去皮,挖去生长点,刮去残皮和剔除不宜加工的部分,再用不锈钢刀将其切成4-6mm的长椭圆形薄片; (3)灰漂硬化:配制浓度为8%的石灰水,将甘草浸入石灰水内,并用蔑席覆于水面,上面加压重物,浸泡2-3小时,待甘草削面略呈黄色,手捏略有硬度时,捞出,倒入清水中清漂; (4)水漂:清漂时,每隔50分钟换水1次,时间为4-6小时,直至石灰渍漂净为止; (5)撩柸:将漂洗后的甘草、牛蒡根柸倒入沸水锅内,加热煮沸,捞出,再置于清水中浸漂,每隔60分钟换水1次,重复步骤3-5次; (6)煨糖:分3次进行煨糖,第一次,将果糖、清水入锅,加热溶化后配制成浓度为35%的糖液,煮沸后加入甘草柸,浸渍12小时;第二次,将甘草、牛蒡根柸捞出,补足糖液,将糖液加热煮沸,再浸入甘草柸,浸渍18小时;第三次操作方法同上,待甘草、牛蒡根吸糖充足,外形饱满即可; (7)收锅:将煨糖后的甘草、牛蒡根柸连同糖液舀入锅内,煮制45分钟,待糖液浓度浓缩至60%时,起锅入缸进行静置蜜制; (8)蜜制:将甘草、牛蒡根柸蜜制8-10天,然后加入浓缩的林檎汁,搅拌均匀,用中火煮制,待糖液浓度达到70%时,捞出甘草柸,沥去多余糖液; (9)上糖衣:待甘草柸冷却至不烫手,上糖衣,即为成品; (10)包装:用食品塑料袋将上过糖衣的甘草、牛蒡根称重,密封包装。 [0008] 实施例2:一种果味甘草蜜饯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为: (1)选料:选择块根粗壮、形态比较整齐、无腐烂变质和未受冻害的鲜甘草、地黄作原料; (2)制柸:将甘草、地黄放入洗涤机中洗净,去皮机去皮,挖去生长点,刮去残皮和剔除不宜加工的部分,再用不锈钢刀将其切成4-6mm的长椭圆形薄片; (3)灰漂硬化:配制浓度为6%的石灰水,将甘草、地黄浸入石灰水内,并用蔑席覆于水面,上面加压重物,浸泡2-3小时,待甘草削面略呈黄色,手捏略有硬度时,捞出,倒入清水中清漂; (4)水漂:清漂时,每隔45分钟换水1次,时间为4-6小时,直至石灰渍漂净为止; (5)撩柸:将漂洗后的甘草柸倒入沸水锅内,加热煮沸,捞出,再置于清水中浸漂,每隔 60分钟换水1次,重复步骤3-5次; (6)煨糖:分3次进行煨糖,第一次,将果糖、清水入锅,加热溶化后配制成浓度为35%的糖液,煮沸后加入甘草、地黄柸,浸渍12小时;第二次,将甘草柸、地黄捞出,补足糖液,将糖液加热煮沸,再浸入甘草柸,浸渍18小时;第三次操作方法同上,待甘草、地黄吸糖充足,外形饱满即可; (7)收锅:将煨糖后的甘草、地黄柸连同糖液舀入锅内,煮制45分钟,待糖液浓度浓缩至 60%时,起锅入缸进行静置蜜制; (8)蜜制:将甘草、地黄柸蜜制8-10天,然后加入浓缩的林檎汁,搅拌均匀,用中火煮制,待糖液浓度达到68%时,捞出甘草、地黄柸,沥去多余糖液; (9)上糖衣:待甘草柸冷却至不烫手,上糖衣,即为成品; (10)包装:用食品塑料袋将上过糖衣的甘草称重,密封包装。 [0009]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