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713149.8 申请日 2017-08-18 公开(公告)号 CN107446128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申请人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乔长晟; 桑娜; 孙雨; 李雪; 张卫;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利用 超滤 技术对不同分子量的聚谷 氨 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聚谷氨酸 发酵 液经除菌和脱色后,得到聚谷氨 酸溶液 ;调整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用10kDa超滤膜进行超滤,操作压 力 为0.4-0.5MPa,加 水 洗脱次数为4-7次,将截留液A 冷冻干燥 ,得到γ-PGA-1;将透过液A稀释1-3倍,用5kDa超滤膜对透过液A进行超滤,操作压力为0.5-0.6MPa,加水洗脱次数为6-8次,将截留液B冷冻干燥,得到γ-PGA-2;将透过液冷冻干燥,得到γ-PGA-3。本发明利用超滤技术,通过控制超滤膜、超滤压力和洗脱次数对不同分子量的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避免了 有机 溶剂 的使用,提高提取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聚谷氨酸发酵液经除菌和脱色后,得到聚谷氨酸溶液
调整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15 g/L,用10kDa超滤膜进行超滤,操作压为0.4-
0.5MPa,加洗脱次数为4-7次,分别保存截留液A和透过液A,将截留液A冷冻干燥,得到白色γ-PGA-1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2×103kDa;
将透过液A稀释1-3倍,继续用5kDa超滤膜对透过液A进行超滤,操作压力为0.5-
0.6MPa,加水洗脱次数为6-8次,分别保存截留液B和透过液B,将截留液B冷冻干燥,得到白色γ-PGA-2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00-120kDa;将透过液冷冻干燥,得到白色γ-PGA-3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30-40kD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谷氨酸溶液、透过液A进行超滤时的溶液温度为2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液A、截留液B和透过液B进行冷冻干燥时,所用的冷冻干燥时间均为1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谷氨酸发酵液为对编号CGMCC3336的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得到的发酵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方法为:
将发酵液pH调至3.0,粘度降低至原来的1/6,加入发酵液体积2%-3%的藻土,上述为质量体积百分比;然后用800目滤布,板框过滤除菌体,0.22MPa压力,流速30~50m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谷氨酸发酵液的脱色方法为:加入1%~2%活性炭,进行常温慢速搅拌,脱色
90~120min,抽滤,至液体基本澄清无色;按照上述脱色条件再进行一次脱色,得到澄清杂质较少的聚谷氨酸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洗脱时采用水的为去离子水。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 γ-PGA)是一种生物高分子载体材料,以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发酵技术制备而成,其成品为一种白色无嗅味粉末状固体。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增多,既要‘金山山’又要‘绿青山’已经是人们普遍的共识,因此各领域更倾向于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型材料。而γ-聚谷氨酸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绿色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其有卓越的吸水特性,并且无论在人体内部,还是在外界环境中其最终的分解代谢产物均为谷氨酸,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因此γ-聚谷氨酸在许多领域都展现出优越性。它的分子链中有活性很强的-COOH基团,被发现有很多可利用的功能,如吸水性、保湿性及吸附重金属等,同时单体谷氨酸属于氨基酸,降解后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是环境友好型材料。聚谷氨酸由于含有较多的羧基和活性基团,故其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和缓释性,这两方面的性质使其在农业上能够较好的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低分子的聚谷氨酸在农业应用上效果更为显著。
[0003] 膜分离技术是指包含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样品在通过半透膜时,不同大小的粒径分子实现选择性的分离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压、浓度、电位差等将要分离的液体进行选择性透过膜孔径,达到分离的目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无结构性变、低能耗及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如用于处理工业用水,食品、饮料用水净化、精制、纺织、制药、发酵等各个领域。
[0004] γ-聚谷氨酸由D-型谷氨酸单体和L-型谷氨酸单体缩合而成(单体之间以酰胺键连接),是一种线性分子。由于谷氨酸单体的聚合度不同,形成的γ-聚谷氨酸相对分子质量低至10万,高能达到200万,跨度非常大,其相对平均分子质量约为1.23×10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与γ-聚谷氨酸的用途密切相关,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小的(2万以下)最适合应用到农业中,而用在其他领域则效果不佳。而与之相反的是,用作污水处理方面的γ-聚谷氨酸要求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150万以上),否则絮凝杂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离开了相对分子质量讨论γ-聚谷氨酸的性质,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如何有效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γ-聚谷氨酸,控制其相对分子质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本发明利用超滤技术,通过控制不同的超滤膜以及不同的超滤压力和洗脱次数,完全采用去离子水对不同分子量的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提高提取效果,节能降耗,利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实现。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谷氨酸发酵液经除菌和脱色后,得到聚谷氨酸溶液
(2)调整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15 g/L,用10kDa超滤膜进行超滤,操作压力为0.4-
0.5MPa,加水洗脱次数为4-7次,能够将大分子聚谷氨酸和游离谷氨酸、色素等进行有效分离,分别保存截留液A和透过液A,将截留液A冷冻干燥,得到白色γ-PGA-1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2×103kDa;
(3)将透过液A稀释1-3倍,继续用5kDa超滤膜对透过液A进行超滤,操作压力为0.5-
0.6MPa,加水洗脱次数为6-8次,能够对不同分子量级的聚谷氨酸和游离谷氨酸进行有效分离,分别保存截留液B和透过液B,将截留液B冷冻干燥,得到白色γ-PGA-2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00-120kDa;将透过液冷冻干燥,得到白色γ-PGA-3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30-40kDa。
[0007] 在进行超滤时,料液温度和操作压力均会对超滤膜的工作效率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加,一些大分子进入膜孔,加重膜的污染,膜通量降低。温度的升高可以使膜孔径增大,降低透过膜的阻力,但温度过高,会对膜有损坏。
[0008] 加水洗脱次数对聚谷氨酸纯度有较大影响,经多次加水洗脱才能够除去小分子杂质、糖和游离谷氨酸,经6次以上加水洗脱次数超滤后,洗出的色素、离子和总糖的检测指标变化不大,趋于稳定,说明超滤除杂已经完成。本实验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分离提纯聚谷氨酸,除去小分子杂质、糖和游离谷氨酸,同时保证聚谷氨酸透过率。
[0009] 在不同分子量的聚谷氨酸分离分级的过程中,没有使用有机溶剂,利用膜分离法去除杂质,对聚谷氨酸进行截留,此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得到的产品纯度可达90%以上,且对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极小,有利于拓宽聚谷氨酸的应用范围,保证聚谷氨酸在化妆品、食品、农业应用等领域的安全和绿色使用。
[0010]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等化学法脱色吸附色素和去除杂质,此方法适用于用量少,体系的粘度小且色素含量低的样品脱色,若样品粘度较大且色素含量较多,容易造成树脂污染,再生处理困难,且对聚谷氨酸的结构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超滤膜技术利用筛分原理,是指当样品流过膜表面时,由于压力的作用,溶液中粒径大于膜孔径的物质就会被截留,颗粒大小小于膜孔径时则会透过膜组件,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透过去的液体是透过液,被截留的成为浓缩液。
[001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的聚谷氨酸溶液、透过液A进行超滤时的溶液温度为20-30℃。
[0012] 优选的,所述截留液A、截留液B和透过液B进行冷冻干燥时,所用的冷冻干燥时间均为18h。
[0013] 优选的,所述聚谷氨酸发酵液为对编号CGMCC3336的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得到的发酵液。
[0014] 优选的,所述聚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方法为:(1)除菌体
将发酵液pH调至3.0,粘度降低至原来的1/6,加入发酵液体积2%-3%的藻土,上述
2%-3%是指质量体积百分比;然后用800目滤布,板框过滤除菌体,0.22MPa压力,流速30~
50mL/min;
优选的,所述聚谷氨酸发酵液的脱色方法为:加入1%~2%活性炭,进行常温慢速搅拌,脱色90~120min,抽滤,至液体基本澄清无色;按照上述脱色条件再进行一次脱色,得到澄清杂质较少的聚谷氨酸溶液。
[0015] 优选的,所述加水洗脱时采用水的为去离子水。
[0016]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一、菌种活化:
将编号CGMCC3336的菌种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于37℃培养16个小时,制备成熟的斜面种子
[0017] 二、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斜面种子接入一环装有50ml液体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瓶中,37℃,
220rpm,培养16个小时到对数生长期。
[0018] 三、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液中,接种量为10%,220rpm下培养72h,发酵罐为10L,装液量为60%,当残糖降至5g/L时补加流加培养基至发酵结束前4小时,流加速度为1ml/min。下罐γ-PGA产量为30g/L~45g/L。
[0019]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中所采用的培养基配制:(1)斜面培养基:酵母粉5.0,胰蛋白胨10,NaCl 5.0,琼脂 20,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20] (2)种子培养基:酵母膏7.0,胰蛋白胨10,葡萄糖30,K2HPO4·H2O 0.5,MgSO4·6H2O 0.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21] (3)发酵培养基:葡萄糖 80、味精 80、酵母膏20、NH4NO3 4.1、NaCl 10、MgSO4·6H2O 0.5、CaCl2·6H2O 1.0、FeCl3·6H2O 0.01,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
[0022] 流加培养基成分:葡萄糖900、NH4NO3 60、CaCl2·6H2O 20、FeCl3·7H2O 0.1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 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23]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膜分离技术采用去离子水对不同分子量的γ-聚谷氨酸进行有效分离,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提高提取效果,节能降耗,利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5] 实施例1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聚谷氨酸发酵液经除菌和脱色后,得到聚谷氨酸溶液;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
①菌种活化:
将编号CGMCC3336的菌种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于37℃培养16个小时,制备成熟的斜面种子。
[0026] ②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斜面种子接入一环装有50ml液体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7℃,
220rpm,培养16个小时到对数生长期。
[0027] ③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液中,接种量为10%,220rpm下培养72h,发酵罐为10L,装液量为60%,当残糖降至5g/L时补加流加培养基至发酵结束前4小时,流加速度为1ml/min。下罐γ-PGA产量为40g/L。
[0028]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中所采用的培养基配制:斜面培养基:酵母粉5.0,胰蛋白胨10,NaCl 5.0,琼脂 20,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29] 种子培养基:酵母膏7.0,胰蛋白胨10,葡萄糖30,K2HPO4·H2O 0.5,MgSO4·6H2O 0.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30]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 80、味精 80、酵母膏20、NH4NO3 4.1、NaCl 10、MgSO4·6H2O 0.5、CaCl2·6H2O 1.0、FeCl3·6H2O 0.01,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
[0031] 流加培养基成分:葡萄糖900、NH4NO3 60、CaCl2·6H2O 20、FeCl3·7H2O 0.1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 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32]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方法为:将发酵液pH调至3.0,粘度降低至原来的1/6,加入发酵液体积质量体积百分比2%的硅藻土,上述2%-3%是指;然后用800目滤布,板框过滤除菌体,0.22MPa压力,流速30mL/min;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脱色方法为:
加入1%活性炭,进行常温慢速搅拌,脱色90min,抽滤,至液体基本澄清无色;然后将脱色液稀释2~3倍后过纳滤膜,制得聚谷氨酸溶液。
[0033] (2)调整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g/L,用10kDa超滤膜进行超滤,聚谷氨酸溶液的温度为25℃,操作压力为0.4MPa,加水洗脱次数为4次,分别保存截留液A和透过液A,将截留液A冷冻干燥18h,得到白色γ-PGA-1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103kDa;(3)将透过液A稀释1倍,继续用5kDa超滤膜对透过液A进行超滤,透过液A的温度为20℃操作压力为0.5MPa,加水洗脱次数为6次,分别保存截留液B和透过液B,将截留液B冷冻干燥
18h,得到白色γ-PGA-2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00kDa;将透过液冷冻干燥
18h,得到白色γ-PGA-3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30kDa。
[0034] 实施例2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聚谷氨酸发酵液经除菌和脱色后,得到聚谷氨酸溶液;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
①菌种活化:
将编号CGMCC3336的菌种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于37℃培养16个小时,制备成熟的斜面种子。
[0035] ②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斜面种子接入一环装有50ml液体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7℃,
220rpm,培养16个小时到对数生长期。
[0036] ③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液中,接种量为10%,220rpm下培养72h,发酵罐为10L,装液量为60%,当残糖降至5g/L时补加流加培养基至发酵结束前4小时,流加速度为1ml/min。下罐γ-PGA产量为35g/L。
[0037]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中所采用的培养基配制:斜面培养基:酵母粉5.0,胰蛋白胨10,NaCl 5.0,琼脂 20,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38] 种子培养基:酵母膏7.0,胰蛋白胨10,葡萄糖30,K2HPO4·H2O 0.5,MgSO4·6H2O 0.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39]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 80、味精 80、酵母膏20、NH4NO3 4.1、NaCl 10、MgSO4·6H2O 0.5、CaCl2·6H2O 1.0、FeCl3·6H2O0.01,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
[0040] 流加培养基成分:葡萄糖900、NH4NO3 60、CaCl2·6H2O 20、FeCl3·7H2O 0.1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 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41]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方法为:将发酵液pH调至3.0,粘度降低至原来的1/6,加入质量体积百分比为发酵液体积3%的硅藻土;然后用800目滤布,板框过滤除菌体,0.22MPa压力,流速50mL/min;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脱色方法为:
加入2%活性炭,进行常温慢速搅拌,脱色120min,抽滤,至液体基本澄清无色;然后将脱色液稀释3倍后过纳滤膜,制得聚谷氨酸溶液。
[0042] (2)调整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2 g/L,用10kDa超滤膜进行超滤,聚谷氨酸溶液的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0.5MPa,加水洗脱次数为6次,分别保存截留液A和透过液A,将截留液A冷冻干燥18h,得到白色γ-PGA-1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2×103kDa;
(3)将透过液A稀释2倍,继续用5kDa超滤膜对透过液A进行超滤,透过液A的为30℃,操作压力为0.6MPa,加水洗脱次数为8次,分别保存截留液B和透过液B,将截留液B冷冻干燥
18h,得到白色γ-PGA-2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20kDa;将透过液冷冻干燥
18h,得到白色γ-PGA-3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35kDa。
[0043] 实施例3一种利用超滤技术对聚谷氨酸进行分级分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聚谷氨酸发酵液经除菌和脱色后,得到聚谷氨酸溶液;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
①菌种活化:
将编号CGMCC3336的菌种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于37℃培养16个小时,制备成熟的斜面种子。
[0044] ②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斜面种子接入一环装有50ml液体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7℃,
220rpm,培养16个小时到对数生长期。
[0045] ③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液中,接种量为10%,220rpm下培养72h,发酵罐为10L,装液量为60%,当残糖降至5g/L时补加流加培养基至发酵结束前4小时,流加速度为1ml/min。下罐γ-PGA产量为38g/L。
[0046]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制备中所采用的培养基配制:斜面培养基:酵母粉5.0,胰蛋白胨10,NaCl 5.0,琼脂 20,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47] 种子培养基:酵母膏7.0,胰蛋白胨10,葡萄糖30,K2HPO4·H2O 0.5,MgSO4·6H2O 0.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0.1。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48]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 80、味精 80、酵母膏20、NH4NO3 4.1、NaCl 10、MgSO4·6H2O 0.5、CaCl2·6H2O 1.0、FeCl3·6H2O0.01,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7.0。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
[0049] 流加培养基成分:葡萄糖900、NH4NO3 60、CaCl2·6H2O 20、FeCl3·7H2O 0.15,上述组分单位为g/L,PH 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0050]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方法为:将发酵液pH调至3.0,粘度降低至原来的1/6,加入发酵液体积2.5%的硅藻土,上述
2%-3%是指质量体积百分比;然后用800目滤布,板框过滤除菌体,0.22MPa压力,流速30~
50mL/min;
聚谷氨酸发酵液的脱色方法为:
加入1%~2%活性炭,进行常温慢速搅拌,脱色100min,抽滤,至液体基本澄清无色;然后将脱色液稀释2.5倍后过纳滤膜,制得聚谷氨酸溶液。
[0051] (2)调整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5 g/L,用10kDa超滤膜进行超滤,聚谷氨酸溶液的温度为25℃,操作压力为0.45MPa,加水洗脱次数为5次,分别保存截留液A和透过液A,将截留液A冷冻干燥18h,得到白色γ-PGA-1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3×103kDa;
(3)将透过液A稀释3倍,继续用5kDa超滤膜对透过液A进行超滤,透过液A的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0.55MPa,加水洗脱次数为7次,分别保存截留液B和透过液B,将截留液B冷冻干燥18h,得到白色γ-PGA-2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110kDa;将透过液冷冻干燥18h,得到白色γ-PGA-3样品,其对应的聚谷氨酸平均分子量为40kDa。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