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

申请号 CN200920150393.9 申请日 2009-05-25 公开(公告)号 CN201470214U 公开(公告)日 2010-05-19
申请人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发明人 列夫·佩卡斯盖; 罗博·D·普拉特;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从自动 变速器 油中过滤污染物的 过滤器 总成,包括:包括 流体 通过其进入壳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和流体通过其流出壳体的出口的壳体;位于壳体内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位于壳体内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二介质过滤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器总成具有高介质封装 密度 ,高污垢 吸附 能 力 ,高过滤效率,不规则形状壳体的封装灵活性和低成本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包含:
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及出口的壳体,流体通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进入壳体,流体通过出口流出壳体;
位于壳体内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及位于壳体内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二介质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位于壳体内、用于支承壳体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流出至出口限制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至出口的分隔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一介质过滤器是第一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一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一入口进入第一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一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二介质过滤器是片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第二介质过滤器是第二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
壳体包括流体经过其流至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通路;及
第二入口包含排列在第一入口周围的一系列相互间隔的孔。
7.一种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包括:
壳体,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固定于第一壳体部分并形成有凸缘的第二壳体部分、流体通过其进入壳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和流体通过其流出壳体的出口;
位于壳体内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及位于壳体内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二介质过滤器;
位于壳体内被凸缘所支承的分隔栅,其用于支承其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流至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栅限制所述流体流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第二介质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所述第一介质过滤器是第一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配件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一入口进入第一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片状物,该片状物接触分隔栅且包括接触第二凸缘的第二开口,流体通过第二开口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二袋状物,第二袋状物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13.一种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包含:
壳体,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固定于第一壳体部分并形成有凸缘的第二壳体部分、流体通过其进入壳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和流体通过其流出壳体的出口;
位于壳体内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
位于壳体内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二介质过滤器;
位于壳体内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三介质过滤器;
位于壳体内被凸缘所支承的第一分隔栅,其用于支承其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流至出口;及
位于壳体内被壳体所支承的第二分隔栅,其用于支承其上的第三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三介质过滤器流至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栅限制流体流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第二介质过滤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栅限制流体流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第二介质过滤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所述第一介质过滤器是第一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一配件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一入口进入第一袋状物的第一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片状物,该片状物接触第一分隔栅包括接触第二凸缘的第二开口,流体通过第二开口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二袋状物,第二袋状物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过滤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
接合第一分隔栅和第二分隔栅的第二配件;及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一片状物,该第一片状物接触第一分隔栅、包括接触第二凸缘且第二开口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的第二开口;及
所述第三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二片状物,该第二片状物接触第二分隔栅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

说明书全文

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用于自动变速器的具有多个从多个入口供料的过滤元件的吸滤器。

背景技术

[0002] 简单的变速器吸滤器具有在壳体凸缘之间的边缘卷曲的单一介质层。这种设计有其固有的缺点:它的总容量与它的效率和压降保持平衡。因为更有效的介质具有更高的流动阻,即,更低的渗透性,所以单一介质层过滤器必须非常大,用以在变速器油的粘性最高时在低温下处理所需的变速器流量而不产生过度压降。
[0003] 大多数变速器吸滤器使用一种能提供更高介质封装密度的袋式过滤器介质配置。这能够使用于流体流动的的区域增加,这个区域在维持高效率时导致较低的压降和较高的污垢吸附能力。此外,袋式过滤器由于多层接触能被设计为占用较少的总面积。然而,它们需要较大的厚度来支承袋式配置。
[0004] 袋式过滤器已经被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性能,如美国专利5,049,274所揭示的。这里过滤元件改成一种被折叠成袋子并在两凸缘之间的边缘卷曲的浸渍毛毡。折叠袋下部的一个孔在边缘被密封且与吸滤器的入口连接。
[0005] 在欧洲专利EP1588753A1中公开了一种在少数变速器中使用的替换方案使用了一种打摺的非平面过滤元件设计。摺状设计提供增强的过滤器介质封装密度。然而,折衷是两方面的:摺状过滤器的制造更昂贵,但打摺技术只允许矩形壳体结构。
[0006] 产业上需要这样的吸滤器:其提供高介质封装密度,高污垢吸附能力,高过滤效率,不规则形状壳体的封装灵活性和低成本。实用新型内容
[000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其能满足高介质封装密度,高污垢吸附能力,高过滤效率,不规则形状壳体的封装灵活性和低成本的需求。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流体中过滤污染物的抽吸器总成,包括:包括流体通过其流入壳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流体通过其流出壳体的出口;位于壳体内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位于壳体内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二介质过滤器。
[001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位于壳体内、用于支承壳体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流出至出口限制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至出口的分隔栅。
[001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的第一介质过滤器是第一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一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一入口进入第一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一开口。
[0012]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的第二介质过滤器是片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0013]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的第二介质过滤器是第二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0014]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的壳体包括流体经过其流至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通路;及
[0015] 第二入口包含排列在第一入口周围的一系列相互间隔的孔。
[0016] 一种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包括:
[0017] 壳体,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固定于第一壳体部分并形成有凸缘的第二壳体部分、流体通过其进入壳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和流体通过其流出壳体的出口;
[0018] 位于壳体内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及[0019] 位于壳体内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二介质过滤器;
[0020] 位于壳体内被凸缘所支承的分隔栅,其用于支承其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流至出口。
[002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分隔栅限制所述流体流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第二介质过滤器。
[0022]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
[0023]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
[0024]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0025] 所述第一介质过滤器是第一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配件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一入口进入第一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一开口。
[0026]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
[0027]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0028]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片状物,该片状物接触分隔栅且包括接触第二凸缘的第二开口,流体通过第二开口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
[0029]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
[0030]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配件和支承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0031]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二袋状物,第二袋状物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0032] 一种用于从自动变速器油中过滤污染物的过滤器总成,包含:
[0033] 壳体,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固定于第一壳体部分并形成有凸缘的第二壳体部分、流体通过其进入壳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和流体通过其流出壳体的出口;
[0034] 位于壳体内第一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
[0035] 位于壳体内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的第二介质过滤器;
[0036] 位于壳体内第二流体流动路径上第二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第三介质过滤器;
[0037] 位于壳体内被凸缘所支承的第一分隔栅,其用于支承其上的第一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二介质过滤器流至出口;及
[0038] 位于壳体内被壳体所支承的第二分隔栅,其用于支承其上的第三介质过滤器、引导流体从第三介质过滤器流至出口。
[0039]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第一分隔栅限制流体流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第二介质过滤器。
[004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第二分隔栅限制流体流经第一介质过滤器流出第二介质过滤器。
[004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
[0042]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
[0043]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0044] 所述第一介质过滤器是第一袋状物,其包括固定于第一配件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一入口进入第一袋状物的第一开口。
[0045]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
[0046]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0047]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片状物,该片状物接触第一分隔栅包括接触第二凸缘的第二开口,流体通过第二开口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
[0048]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
[0049]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及
[0050]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二袋状物,第二袋状物包括固定于第二入口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进入第二袋状物至出口的第二开口。
[005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化,所述过滤器总成进一步包含:
[0052] 形成有第一入口的第一配件和支承第一分隔栅的第二凸缘;
[0053] 接合第一分隔栅和第二分隔栅的第二配件;及
[0054] 所述第二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一片状物,该第一片状物接触第一分隔栅、包括接触第二凸缘且第二开口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的第二开口;及
[0055] 所述第三介质过滤器包含第二片状物,该第二片状物接触第二分隔栅且流体通过其从第二入口流至出口。
[0056] 本吸滤器提供了高介质封装密度,高污垢吸附能力,高过滤效率,不规则形状壳体的封装灵活性和低成本。
[0057] 粗滤器介质由袋式过滤器制成,其与位于中心的流体入口相通。高效过滤介质包含单一介质层,其位于袋式过滤器和过滤器壳体底部之间,并通过排列在袋式过滤器入口周围的一系列较小的入口孔供料。
[0058] 位于袋式过滤器和单一层之间的模塑分隔栅包含由窄平筋连接的垂直筋,其支承两个过滤层且为流经高效单一层的流体提供流动通道。
[0059] 袋式过滤器与主中心入口的顶部连接,单一层与主中心入口上的中部平台连接。为了入口区域的适当平衡,流体将通过中心入口流入袋式过滤器,通过小的入口孔流入单层过滤器。
[0060] 优选实施方式的应用范围将从以下详细的说明、权利要求附图中变得显而易见。应当了解的是,尽管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说明书和具体例子仅通过示例的方式给出。对所述实施方式和例子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61] 通过参考以下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更易理解:
[0062] 图1为吸滤器的横断面视图;
[0063] 图2为图1所示吸滤器的仰视图;
[0064] 图3为表示通过图1所示吸滤器中的精细介质过滤器和粗介质过滤器的平行的流体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0065] 图4为包括两个过滤袋的吸滤器的横断面视图;
[0066] 图5为包括两层精细过滤介质的吸滤器的横断面视图;和
[0067] 图6为吸滤器的横断面视图,其中分隔栅形成有第一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68] 现在参考附图,在图1中所示吸滤器10包括具有内部支承筋13的上部壳体12,在外周凸缘16、18处固定于上部壳体的下部壳体14,位于下部壳体、在粗介质袋22和精细介质26之间的分隔栅20,其中粗介质袋22位于上部壳体中、出口24和分隔栅之间,精细介质26位于下部壳体中、通道28和分隔栅之间。
[0069] 最好是,分隔栅20是包含由窄水平筋32、36连接的斜筋38的模塑元件,其支承两个过滤层并为流经高效率精细介质层26的流体提供流动通道。粗介质袋22的下表面30与分隔栅20的上部筋32的表面相接触,粗介质的上表面与内部支承筋13的下表面相接触。精细介质26的上表面34与分隔栅20的下部筋34的表面相接触。
[0070] 与通道28排列在一起的第一入口40引导进入的流体通过粗介质袋22中的开口42和入口40流入粗介质袋的内部。
[0071] 流体流经通道28进入第一入口40和第二入口44。第一流动路径经过入口40和粗介质袋22。第二流动路径经过入口44和精细介质26。在精细介质26和袋式介质22之间维持流动通道的分隔栅20为介质22和26都提供了支承。流向出口24的流动通道由粗介质袋22的上表面和内部支承筋13之间的通道保持打开。
[0072] 图2表示通道28导向第一入口40和第二入口44,其中第一入口40引导流体进入袋式介质22,第二入口44包含引导进入的流体流向精细介质26的一系列有度的彼此间隔的孔。尽管图2表示的是具有八个第二入口44的布置,任何数量的孔都可以用于向精细介质26供料。
[0073] 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精细介质26和分隔栅20都由配件47上形成的凸缘46所支承,入口40在配件47中形成。形成于下部壳体14上的凸缘48也将精细介质26和分隔栅20支承在壳体14上。
[0074] 最好是围绕开口42的周边和配件47所处的分隔栅开口将精细介质26和袋式介质22通过声波焊接固定于分隔栅20。
[0075] 图3为表示通过吸滤器10中的精细介质过滤器34和粗介质过滤器22的平行的流体流动路径的示意图,图3画出了从流体箱47流出并通过变速器49流回流体箱的流体。流动路径间的流动阻力RCROSS被忽略并能被忽视。
[0076] 过滤流路的变量类似于电路的电变量,并且当考虑以下类比时它们的关系能够在对应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公式中表示:
[0077] 电压和压降(PD)
[0078] 电流和流速(Q)
[0079] 电阻和流阻
[0080] 在图3的示意图中,公式(1)和(2)能用于表示流经精细介质过滤器34的流动。
[0081] PDsystem+(R1)(I1)=0
[0082] 减去 PDsystem+(R2)(I2)=0
[0083] (R1)(I1)-(R2)(I2)=0
[0084] (R1)(I1)=(R2)(I2) (1)
[0085] 在公式(1)中用流路变量取代它们相应的电变量
[0086] (RFINE)(QFINE)=(RCOARSE)(QCOARSE) (2)
[0087] 在双入口、双介质过滤器10中,精细过滤器26具有4倍和10倍于粗介质过滤器22阻力的阻力,粗介质过滤器22的阻力取决于所选的介质。如果精细过滤器26的流阻大,假定它的阻力不会接近无限大,那么流动将总能经过精细过滤器。注意,一个被定义为介质阻力因子(KMR)的新因子已经被定义并且只是粗介质22和精细介质26的流阻比率。KMR的值的范围在0和1之间,当粗介质相对被限制或被堵塞时为0,当可渗透介质26的流阻与粗介质22的流阻相同时为1。
[0088] (QFINE)=(RCOARSE)(QCOARSE)/(RFINE)
[0089] (QFINE)=[(RCOARSE)/(RFINE)](QCOARSE)
[0090] (QFINE)=(KMR)(QCOARSE)
[0091] 图4所示为包括两个过滤袋(粗介质袋22和精细介质袋52)、而非单层过滤器26的吸滤器50。吸滤器50在为高效率的选择提供额外介质封装密度的同时,还需要附加的厚度。最好是围绕开口42的周边和配件47所处的分隔栅20的开口将精细介质26和袋式介质2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于分隔栅20。
[0092] 图5所示为在粗介质袋22和上部壳体12之间增加了另一上层精细过滤介质62的吸滤器60。增加的上部分隔栅64由接合下部分隔栅20和上部分隔栅64边缘、并且提供了通道68的一个壁的配件66支承。
[0093] 与两袋式过滤器50非常相似,吸滤器60也需要额外的厚度,并且还需要引导和运送进入的流体流向上层精细介质层62的附加通道68。最好是围绕开口42的周边和配件47所处的分隔栅20的开口将精细介质26和袋式介质2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于分隔栅20。
[0094] 图6为吸滤器的横断面视图,其中分隔栅70形成有第一入口72,第一入口72运送流体经过分隔栅70进入袋式介质22。图1实施例中的配件47被删去。流体也经过第二开口74流向精细介质26。通道28与第一和第二入口72、74相连通。流体经过入口74和分隔栅70并沿着袋式介质22的外侧流到出口24。流体经过入口72进入并经过袋式介质22流到出口24。
[0095] 最好是,围绕第一入口72的周边将精细介质26和袋式介质22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于分隔栅70。
[0096]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已对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应当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具体举例和说明的之外,替代实施例也能实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