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车辆及其纵梁

车辆及其纵梁

申请号 CN201721355376.X 申请日 2017-10-20 公开(公告)号 CN207644466U 公开(公告)日 2018-07-24
申请人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 纵梁 。所述纵梁包括沿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中段位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所述中段为自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转折的折弯结构,从而所述中段与所述前段之间、所述中段和所述后段之间均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落差。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纵梁(1),其包括沿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前段(11)、中段(12)和后段(13),所述中段(12)位于所述前段(11)和所述后段(13)之间,其特征是:所述中段(12)为自所述前段(11)和所述后段(13)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转折的折弯结构,从而所述中段(12)与所述前段(11)之间、所述中段(12)和所述后段(13)之间均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具有落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是:所述中段(1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前段(11)和比所述后段(13)都小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是:所述纵梁(1)在其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上布置有筋结构(14),所述筋结构(14)分布在所述前段(11)、所述中段(12)和所述后段(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是:所述筋结构(14)包括多条筋,并且由所述多条筋连续地布置而形成且所述筋结构(14)具有在整体上沿循所述纵梁延伸方向的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是:所述筋结构(14)在所述中段(12)、所述中段(12)与所述后段(13)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及所述中段(12)与所述前段(11)之间的连接部分内为交叉或辐射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纵梁,其特征是:所述筋结构(14)在所述中段(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呈现为框架结构与交叉或辐射的形状叠加的形状,在另一侧呈现为锯齿形,其中所述筋结构(14)的任意一条筋的端部与其他筋的端部连接。
7.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在其后面部分设置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纵梁(1),所述纵梁的前段(11)连接槛梁(2),所述纵梁的后段(13)连接防撞梁(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纵梁的中段(12)上设置用于空气弹簧的安装点(4),减振器(5)与所述空气弹簧分开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中段(12)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是:所述纵梁的前段(11)与所述门槛梁(2)通过螺栓和结构胶连接。

说明书全文

车辆及其纵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纵梁。
[0002]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纵梁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3] 纵梁是车身结构中重要的承载件,同时也是碰撞时吸能的关键部件,在车身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当纵梁是直线型且具有结构时,其具有一定的强度,能抵抗比较大的碰撞能量。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车辆纵梁,其包括沿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中段位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所述中段为自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转折的折弯结构,从而所述中段与所述前段之间、所述中段和所述后段之间均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落差。
[0005] 其中,在所述车辆纵梁中,所述中段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都小的宽度。
[0006] 其中,在所述车辆纵梁中,所述纵梁在其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上布置有筋结构,所述筋结构分布在所述前段、所述中段和所述后段上。
[0007] 其中,在所述车辆纵梁中,所述筋结构包括多条筋,并且由所述多条筋连续地布置而形成且所述筋结构具有在整体上沿循所述纵梁延伸方向的路径。
[0008] 其中,在所述车辆纵梁中,所述筋结构在所述中段、所述中段与所述后段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及所述中段与所述前段之间的连接部分内为交叉或辐射的形状。
[0009] 其中,在所述车辆纵梁中,所述筋结构在所述中段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呈现为框架结构与交叉或辐射的形状叠加的形状,在另一侧呈现为锯齿形,其中所述筋结构的任意一条筋的端部与其他筋的端部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在其后面部分设置前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纵梁,所述纵梁的前段连接槛梁,所述纵梁的后段连接防撞梁。
[0011] 其中,在所述车辆中,所述纵梁的中段上设置用于空气弹簧的安装点,减振器与所述空气弹簧分开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中段的内侧。
[0012] 其中,在所述车辆中,所述纵梁的前段与所述门槛梁通过螺栓和结构胶连接。
[0013] 纵梁整体呈“几”字型,其中段形成高度方向上的折弯结构以用于安装空气弹簧。在横向上(车辆宽度方向),纵梁的中段宽度是陡然减小的,以留出安装其他部件的空间。
[0014] 纵梁内部通过设置筋结构以加强自身强度。筋结构是连续的,以形成连续的传递路径。筋结构特别是主筋沿循纵梁的整体形状。筋结构在中段及其附近的纵梁部分呈现出多种交叉的结构,包括X形、辐射形、十字形、米字形、星型等,有利于力朝多个方向传递。在力学上的薄弱环节(即中段)处,筋结构还可以呈现为上述交叉形状与其他形状如框架结构叠加的形状,如田字型、矩形、方形、菱形与X形的叠加、或上述这些框架结构与米字的叠加等。
[0015] 由于上述筋结构的布置,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具有良好的强度,可以满足高速下的后碰要求。
[0016] 本实用新型的纵梁为后纵梁,布置于车内后端,前段连接门槛量,后段搭接后防撞梁,从前至后形成完整的传递路径。
[0017] 纵梁与门槛量的连接为改进的高强度螺栓和汽车结构胶组合的连接方式。
[0018]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附图仅仅意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

附图说明

[0019] 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同样的参考附图标记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元件。其中: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纵梁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主视图;
[0021] 图2为图1中纵梁的俯视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纵梁中筋结构的路径走向的示意图,该图所示为纵梁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以及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纵梁中筋结构的路径走向的示意图,该图所示为纵梁的另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确切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纵梁用于车上,尤其是电动汽车。该纵梁为后纵梁,布置在车后部且由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质量轻且具有满足碰撞相关法规的纵梁结构。
[0026]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纵梁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为主视图。该纵梁1包括沿车辆行进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的前段11、中段12和后段13。中段12位于前段11和后段13之间。自前段11和后段13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转折形成折弯结构,即为纵梁的中段12。整体上看,纵梁1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形成“几”字形状。中段12和前段11之间、以及中段12和后段13之间都有一定距离的高度上的落差。从图上可以看到,中段和前段之间高度差h1大于中段和后段之间的高度差h2。
[0027] 参见图2,图2为图1中的纵梁的俯视图。由图可见,纵梁具有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可变宽度。纵梁的中段宽度小于前段宽度,纵梁的中段宽度还小于后段宽度,由图可见,中段宽度w比前段或后段要小得多,也就是说,纵梁的最小宽度出现在其中段上。中段所在的位置在车内与座椅、主要是第二排座椅的位置有关联。当座椅宽度较宽时(如三人座),座椅挤占的侧向空间较大,纵梁在中段处宽度设置较窄,在侧向空间上,可以用于退让出一定的空间来满足座椅的空间要求;再者,该部分退让出来的空间还可以安装用于车架的减振器5,进而让减振器和具有缓冲作用的空气弹簧分开布置,避免将两者集成在一起导致的大尺寸布置空间要求。图中已示出了减振器5的安装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中段损失了内侧空间,这就导致纵梁在中段处宽度急剧变窄。
[0028] 回到图1,纵梁1的沿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上在前段11、中段12和后段13上布置有筋结构14。由图可看到,该筋结构14包括多条筋,并且这些筋连续地布置以构成筋结构。所谓“连续地布置”指筋与筋之间为相互连接,即每条筋的端部都与其他筋(可以是一条筋也可以是两条、三条甚至更多条筋)的端部连接,从而形成连续的筋连接的结构。从整体上看,筋结构14的布置沿循纵梁延伸方向的路径。因为筋结构形成了完整的力传递路径,加强了纵梁强度。
[0029] 图3和图4示出了纵梁的筋结构的具体路径走向。图3示出的是纵梁的沿宽度方向一侧的筋结构,图4示出了纵梁的另一侧的筋结构。详见图3,筋结构14包括主筋基本平延伸的第一区段a,主筋倾斜地向上延伸的第二区段b,主筋基本水平延伸的第三区段c,主筋倾斜地向下延伸的第四区段d,和主筋基本水平延伸的第五区段e(区段顺序可视为碰撞力的方向)。第一区段a和第五区段e大致对应于纵梁的后段和前段,第二区段b、第三区段c、第四区段e为折弯结构。第三区段c大致对应于纵梁的中段,第二区段b为连接纵梁后段和中段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及第四区段d为连接纵梁中段和前段之间的连接部分。其中,第二区段b、第三区段c和第四区段d的筋布置成交叉的结构,可以是X形、辐射形、十字形、米字形、星型等,其中主筋以倾斜向上——水平——倾斜向下的路径呈现,这样有利于力朝各个方向传递。
[0030] 由于中段是纵梁整体上的折弯结构而且中段宽度小,因此中段是纵梁力学上的薄弱环节。中段(第三区段)的筋结构在一侧(内侧)上还可以布置成交叉形状与框架结构如矩形、方形或菱形叠加的形状,如田字型、矩形、方形或菱形与X形的叠加、或上述这些框架结构与米字形的叠加等,其中主筋布置为水平方向。在另一侧(外侧)上,参见图4,筋结构14布置为锯齿形。
[0031] 无论筋结构以哪种结构或形状布置,都需确保筋是连续的,筋与筋之间是相互连接的,每条筋的端部都与其他筋的端部连接,从而整体上形成完整连续的力传递路径,以加强纵梁的整体强度。
[0032] 回到图1,纵梁的前段11连接门槛梁2,后段13连接后防撞梁3。当车辆受到后碰撞力时,冲击力从后段向前传递。因为筋结构的布置,所以力在传递过程中沿循纵梁结构。特别是在薄弱的中段,由于筋结构呈现为交叉或辐射状且筋与筋之间是连续的,碰撞力能朝各个预设的方向分散,从而在力学上有效加强了纵梁的强度。
[0033] 纵梁的前段11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配合结构胶与门槛梁2连接,结构胶设置在纵梁与门槛梁的结合面上。
[0034] 纵梁的中段上留有用于空气弹簧的安装点4,减振器与空气弹簧分开布置,空气弹簧布置在纵梁上,减振器5布置在纵梁内侧(见图2)。
[0035] 本纵梁具有良好的强度,可以满足高速下的后面碰撞要求,例如美国汽车安全技术法规fmvss 301规定的80km/h的后碰速度。
[0036] 虽然已详细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其它方式实施而不脱离这样的原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