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自行车车圈制动器

自行车车圈制动

申请号 CN201621044093.9 申请日 2016-09-08 公开(公告)号 CN207292286U 公开(公告)日 2018-05-01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野; 发明人 松下达也; 枝村拓哉; 垣本哲也; 广富真也;
摘要 一种 自行车 车圈 制动 器,降低其行驶时的 空气阻 力 且提高其外观美观性。具备第一 制动臂 、第二制动臂和 位置 可变机构。位置可变机构设于第二制动臂以变更线缆固定部相对于壳体保持部的位置,包括转动部件和操作部件。转动部件构成为可绕第一轴心转动,伴随该转动使线缆保持部在第一位置与在第二制动臂件上比第一位置靠近壳体保持部侧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转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使线缆固定部向相对于第一闸皮安装部和第二闸皮安装部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线缆固定部从第一位置变向第二位置。操作部件用于使转动部件绕第一轴心转动。操作部件构成为线缆固定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下从相对于第一轴心平行的方向看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制动臂重叠。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其具备:
第一制动臂,该第一制动臂具有壳体保持部和第一闸皮安装部,该壳体保持部构成为保持控制线缆的外部壳体,该第一闸皮安装部构成为安装第一制动闸皮,该第一制动臂构成为可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架摆动;
第二制动臂,该第二制动臂具有线缆固定部和第二闸皮安装部,该线缆固定部构成为固定所述控制线缆的内置线缆,该第二闸皮安装部构成为安装第二制动闸皮,该第二制动臂构成为可相对于所述自行车的车架摆动;以及
位置可变机构,该位置可变机构设于所述第二制动臂以变更所述线缆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壳体保持部的位置,
所述位置可变机构包括:
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构成为可绕第一轴心转动,随着该转动使所述线缆固定部在第一位置与在所述第二制动臂上比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壳体保持部一侧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用于使所述转动部件绕所述第一轴转动,
所述转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线缆固定部向相对于所述第一闸皮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闸皮安装部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线缆固定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变向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线缆固定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下从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心平行的方向看该操作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制动臂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其中,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从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心平行的方向看所述操作部件的全部与所述第二制动臂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其中,所述第二制动臂具有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所述操作部件的外形对应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其中,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转动部件一体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其中,所述转动部件构成为可绕与所述第一轴心不同的第二轴心转动地保持所述线缆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制动臂构成为可绕第一臂轴心摆动,
所述第二制动臂构成为可绕相对于所述第一臂轴心平行的第二臂轴心摆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其中,
所述第二制动臂构成为所述第二臂轴心与所述第一轴心平行,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从相对于所述第一轴心及所述第二臂轴心平行的方向看与在所述第一轴心与所述第二臂轴心之间延伸的假想线以规定度交叉的中央轴,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规定角度设定为±30°的范围。

说明书全文

自行车车圈制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动器,特别是涉及对自行车车轮的车圈进行制动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车圈制动器通过具有内置线缆和外部壳体的博登(ボーデン)型控制线缆与操作装置连结。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具有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架能够摆动地构成的第一制动臂和第二制动臂、以及设于其中一方制动臂上以使设于第一制动臂的第一闸皮与设于第二制动臂的第二闸皮的距离变化的位置可变机构。
[0003] 以往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中,当通常的使用状态下,位置可变机构的操作部件总是从制动臂突出。因此,行驶时的空气阻增加。另外,从外观的度来看,操作部件突出也是不希望的。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降低行驶时的空气阻力,且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0005]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具备第一制动臂、第二制动臂和位置可变机构。第一制动臂构成为可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架摆动。第一制动臂具有壳体保持部和第一闸皮安装部,壳体保持部构成为保持控制线缆的外部壳体,第一闸皮安装部构成为安装第一制动闸皮。第二制动臂构成为可相对于自行车的车架摆动。第二制动臂具有线缆固定部和第二闸皮安装部,线缆固定部构成为固定控制线缆的内置线缆,第二闸皮安装部构成为安装第二制动闸皮。位置可变机构设于第二制动臂以变更线缆固定部相对于壳体保持部的位置。
位置可变机构包括转动部件和操作部件。转动部件构成为可绕第一轴心转动,伴随该转动使线缆固定部在第一位置与在第二制动臂上比第一位置靠近壳体保持部一侧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转动部件构成为通过使线缆固定部向相对于第一闸皮安装部和第二闸皮安装部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线缆固定部从第一位置变向第二位置。操作部件用于使转动部件绕第一轴心转动。操作部件构成为在线缆固定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下从相对于第一轴心平行的方向看操作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制动臂重叠。
[0006] 在该自行车车圈制动器中,经由操作部件使转动部件转动,使线缆固定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松弛状态的内置线缆变为张紧状态。即、第一闸皮安装部与第二闸皮安装部接近,变为通常的使用状态。操作部件以当线缆固定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操作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制动臂重叠的方式构成,从而能够降低行驶时的空气阻力,且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0007] 操作部件可以构成为在第一状态下从相对于第一轴心平行的方向看所述操作部件的全部与第二制动臂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空气阻力且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0008] 第二制动臂可以具有在第一状态下与操作部件的外形对应的凹部。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状态下的操作部件配置于凹部,所以能够使外观的美观性进一步提高。
[0009] 操作部件可以与转动部件一体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单地构成位置可变机构。
[0010] 转动部件可以构成为可绕与第一轴心不同的第二轴心转动地保持线缆固定部。根据该结构,伴随转动部件绕第一轴心转动而绕第一轴心旋绕的线缆固定部绕第二轴心转动,从而能够保持线缆的方向一定。
[0011] 第一制动臂可以构成为可绕第一臂轴心摆动。第二制动臂可以构成为可绕相对于第一臂轴心平行的第一臂轴心摆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制动臂和第二制动臂在不同轴稳定地转动。
[0012] 第一制动臂可以构成为第一臂轴心与第一轴心平行。操作部件可以具有当从相对于第一轴心和第二臂轴心平行的方向看时与在第一轴心与第二臂轴心之间延伸的假想线以规定角度交叉的中央轴。在第一状态下规定角度设定为±30°的范围。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空气阻力且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0013] 实用新型效果:
[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自行车车圈制动器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且能够提高其外观的美观性。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的正面图。
[0016] 图2是自行车车圈制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7] 图3是第二制动臂的正面图。
[0018] 图4是第二制动臂的立体局部图。
[0019] 图5是操作部件的正面放大图。
[0020] 图6是位于第一位置的转动部件的背面图。
[0021] 图7是位于第二位置的转动部件的背面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0  自行车车圈制动器
[0024] 12  第一制动臂
[0025] 14  第二制动臂
[0026] 16  位置可变机构
[0027] 19c 凹部
[0028] 20  壳体保持部
[0029] 22a 第一闸皮安装部
[0030] 22b 第二闸皮安装部
[0031] 24  控制线缆
[0032] 24a 外部壳体
[0033] 24b 内置线缆
[0034] 26  线缆固定部
[0035] 28a 第一制动闸皮
[0036] 28b 第二制动闸皮
[0037] 40  转动部件
[0038] 42  操作部件
[0039] Y1  第一轴心
[0040] Y2  第二轴心
[0041] X1  第一臂轴心
[0042] X2  第二臂轴心
[0043] AL  假想线
[0044] CL  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自行车车圈制动器的整体结构>
[004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10 是安装于自行车的车架100的侧飞型的夹式制动器(caliper brake)。自行车车圈制动器10例如安装于构成车架100的前叉100a或一对链撑(chain stay:未图示)。前叉100a和一对链撑分别具有在中心具有用于安装自行车车圈制动器10的螺纹孔的第一支承轴100b和第二支承轴100c。
[0047] 另外,以后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和“下”及其同义词是指自行车的使用者朝向车把坐在车座(都未图示)上的状态下看的“前”“后”“左”“右”“上”和“下”。
[0048] 第一支承轴100b配置于前叉100a的右侧(图1左侧),具有第一臂轴心 X1。第二支承轴100c配置于前叉100a的左侧(图1右侧),具有第二臂轴心 X2。
[0049] 自行车车圈制动器10具有相对于车架100能够摆动地构成的第一制动臂 12及第二制动臂14和位置可变机构16。
[0050] <第一制动臂的结构>
[0051] 第一制动臂12通过第一螺纹部件21a安装于沿第一臂轴心X1配置于前叉100a的右侧(图1左侧)的第一支承轴100b上。第一制动臂12能够绕第一臂轴心X1摆动地构成。第一制动臂12具有第一臂主体18、壳体保持部 20、第一闸皮安装部22a。第一臂主体18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一臂主体18具有设于一端侧(图1上部)的第一贯通孔18a和朝向第一闸皮安装部 22a的上方的第一安装孔18b。第一贯通孔18a以安装壳体保持部20的方式构成。第一安装孔18b构成为将第一臂主体18能够摆动地安装于前叉100a 的第一支承轴100b上。第一安装孔18b以安装于第一支承轴100b的状态沿第一臂轴心X1配置。
[0052] 壳体保持部20构成为保持将自行车车圈制动器10与制动杆(未图示) 连结的博登型的控制线缆24的外部壳体24a。壳体保持部20具有螺纹轴20a、调节螺母20b、连结部20c。螺纹轴20a中能够插入外部壳体24a,螺纹轴20a 安装于第一贯通孔18a。调节螺母20b与螺纹轴20a螺合,构成为调节螺纹轴 20a的轴方向位置。连结部20c将螺纹轴20a不能旋转地与第一制动臂12连结。
[0053] 第一闸皮安装部22a设于第一制动臂12的另一端,能够安装第一制动闸皮26a地构成。第一闸皮安装部22a具有第一长孔22c,在第一长孔22c中将第一制动闸皮28a能够调节上下位置地固定。
[0054] <第二制动臂的结构>
[0055] 第二制动臂14通过第二螺纹部件21b安装于第二支承轴100c。第二制动臂14能够绕第二臂轴心X2摆动地构成。第二制动臂14构成为第二臂轴心 X2与第一轴心X1平行。第二制动臂14具有第二臂主体19、线缆固定部26 (参照图2)和第二闸皮安装部22b。第二闸皮安装部22b具有第二长孔22d,在第二长孔22d中将第二制动闸皮28b能够调节上下位置地固定。
[0056]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臂主体19大致以C字形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臂主体19具有设于一端侧(图1左侧)的第二贯通孔19a、设于第二闸皮安装部22b的上方的第二安装孔19b、形成于第二贯通孔19a的径方向外侧的凹部19c。
[0057] 第二贯通孔19a以安装位置可变机构16的方式构成。第二贯通孔19a具有第一轴心Y1。第二贯通孔19a具有用于可转动地支承位置可变机构16的后述的转动部件40的圆形的支承孔19d和用于收容后述的快卡环48的快卡环收容凹部19e。快卡环收容凹部19e中以半圆形凹陷形成用于限制快卡环 48的旋转的限制凹部19f。
[0058] 第二安装孔19b构成为将第二臂主体19可摆动地安装于前叉100a的第二支承轴100c。第二安装孔19b以安装于第二支承轴100c的状态沿第二臂轴心X2配置。
[0059] 如图5所示,凹部19c以位置可变机构16的后述的操作部件42在第一状态下与操作部件42的外形对应的方式凹陷形成。
[0060] 如图2和图6所示,线缆固定部26能够向内置线缆24b为张紧状态的图 6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内置线缆24b为松弛状态的图7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动。另外,第二位置不特别确定位置,只要是内置线缆24b为松弛状态,可以是任意位置。线缆固定部26经由位置可变机构16的转动部件40安装于第二贯通孔19a。线缆固定部26能够固定控制线缆24的内置线缆24b地构成。线缆固定部26包括由金属构成的第一部件30、与第一部件30相对置的由金属构成的板状的第二部件32、将第一部件30与第二部件32结连的结连部件34。第一部件30具有结连部件34螺合的螺纹孔30a和由位置可变机构16绕后述的第二轴心Y2保持的轴部30b。在第一部件30与第二部件32之间固定控制线缆24的内置线缆24b。
[0061] 第二闸皮安装部22b设于第二制动臂14的另一端,能够安装第二制动闸皮26地构成。第二闸皮安装部22b具有第二长孔22d,在第二长孔22d中将第二制动闸皮28b能够调整上下位置地固定。
[0062] <位置可变机构的构成>
[0063] 根据图2、图5~图7所示,位置可变机构16设置于第二制动臂14以变更线缆固定部26在第二制动臂14上的的位置。位置可变机构16设于第二臂主体19的第二贯通孔19a。位置可变机构16通过变更线缆固定部26在第二制动臂14上的位置,从而变更(松动)内置线缆
24b的张力。由此,能够扩大第一制动臂12与第二制动臂14的间隔,使车轮的拆装容易。
[0064] 位置可变机构16包括转动部件40、操作部件42、快卡机构44和限制机构46。转动部件40能够绕第一轴心Y1转动地构成于第二臂主体19的第二贯通孔19a。操作部件42使转动部件40绕第一轴心Y1转动地构成。快卡机构44在通过操作部件42使转动部件40转动时给予使用者快卡感地构成。限制机构46将操作部件42限制于后述的第一状态地构成。
[0065] <转动部件的构成>
[0066] 转动部件40伴随着其转动使线缆固定部26在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 7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位置在第二制动臂14上比第一位置靠近壳体保持部20侧(参照图1和图2)。转动部件40构成为通过使线缆固定部26 向相对于第一闸皮安装部22a和第二闸皮安装部22b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线缆固定部26从第一位置变向第二位置。转动部件40构成为能够绕与第一轴心Y1不同的第二轴心Y2转动地保持线缆固定部26。具体地,转动部件 40具有可转动地保持线缆固定部26的第一部件30的轴部30b的保持孔40a。保持孔40a沿第二轴心Y2配置。
[0067] <操作部件的构成>
[0068] 如图5所示,操作部件42具有比转动部件40大径的圆形的锷部42a和从锷部42a的外周部向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杆部42b。转动部件40和操作部件42通过旋入轴部30b的固定部件43将线缆固定部26可转动地保持。操作部件42构成为在线缆固定部26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下从相对于第一轴心 Y1平行的方向看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制动臂14重叠。操作部件42绕第一轴心 Y1可自如转动地安装于第二制动臂14。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42构成为在第一状态下从相对于第一轴心Y1平行的方向看不从第二制动臂14突出。即、构成为包括杆部42b在内的操作部件42的全部与第二制动臂14重叠。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42与转动部件40一体形成。
[0069] 如图5所示,第一制动臂12构成为第一臂轴心X1与第一轴心Y1平行。操作部件42具有从相对于第一轴心Y1和第一臂轴心X1平行的方向看与在第一轴心Y1与第二臂轴心X2之间延伸的假想线AL以规定角度α交叉的中央轴CL。第一状态下,规定角度α设定为±30°的范围
[0070] <快卡机构的构成>
[0071] 如图2所示,快卡机构44具有快卡环48、快卡部件50和施力部件52。快卡环48安装于第二贯通孔19a的快卡环收容凹部19e。快卡环48在内周面沿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快卡凹部48a,在外周面具有向径方向以半圆形突出的止转突起(回り止め突起)48b。止转突起48b卡合于第二贯通孔19a 的限制凹部19f而限制快卡环48的旋转。快卡部件50径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于转动部件40上在外周面开口地沿径方向形成的收纳孔(未图示)。本实施方式中快卡部件形成球形。施力部件52以压缩状态配置于收纳孔的底部与快卡部件50之间,将快卡部件50朝向快卡凹部48a施力。通过快卡机构44,当对操作部件42转动操作时发生快卡声,并同时操作部件42被保持第一状态。另外,操作部件42和转动部件40的转动也由安装于轴部30b的O型环 54限制。
[0072] <限制机构的构成>
[0073] 如图6和图7所示,限制机构46具有可拆装地安装于转动部件40的线缆固定部26侧的背面的限制部件56和形成于第二臂主体19的背面的突出部 58。限制部件56是圆板状的部件,在外周面具有通过突出部58限制操作部件42的图6中绕顺时针的转动的限制突起56a。
[0074] 如此构成的自行车车圈制动器10中,使用者经由操作部件42使转动部件40转动,使线缆固定部26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从而松弛状态的内置线缆24a变为张紧状态。即、第一闸皮安装部22a和第二闸皮安装部22b 接近,变为通常的使用状态。操作部件42构成为线缆固定部26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其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制动臂14重叠,从而能够降低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并且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0075] <其他实施方式>
[0076]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根据需要能够进行任意组合。
[0077] (a)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40和操作部件42一体形成,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转动部件和操作部件也可以分体形成。
[0078] (b)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动臂12和第二制动臂14绕各自的臂轴心摆动,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制动臂和第二制动臂可以绕一个臂轴心摆动。
[0079] (c)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42的整体与第二制动臂14重叠配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操作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制动臂重叠配置即可。
[0080] (d)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动臂12和第二制动臂14分别安装于车架 100,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摆动地安装有第一制动臂和第二制动臂的安装部件安装于车架100而构成的自行车车圈制动装置也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