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薄片装订装置

薄片装订装置

申请号 CN201720884667.1 申请日 2017-07-20 公开(公告)号 CN207140592U 公开(公告)日 2018-03-27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发明人 笹原克也;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片装订装置。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具备 胶带 安装部以及薄片 支撑 部。所述胶带安装部在薄片束的边部安装胶带。所述薄片支撑部在通过所述胶带安装部在所述薄片束的边部安装了所述胶带时,保持形成所述薄片束的多张薄片在所述边部相互地偏移的状态,将与所述边部的安装了所述胶带的胶带安装区域不同的区域无松弛地从所述薄片束的厚度方向按压。本实用新型通过薄片支撑部对薄片束的按压,使薄片束的边部的前端部能够抑制弯曲,能够将薄片束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
权利要求

1.一种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胶带安装部,在薄片束的边部安装胶带;以及
薄片支撑部,在通过所述胶带安装部在所述薄片束的边部安装了所述胶带时,保持形成所述薄片束的多张薄片在所述边部相互地偏移的状态,并且,在所述边部,将与安装了所述胶带的胶带安装区域不同的区域无松弛地从所述薄片束的厚度方向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支撑部具有张赋予部,所述张力赋予部具有能够在与薄片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的可动部,并且对所述薄片束的边部作用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赋予部具有在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将所述薄片束的边部拉伸的拉伸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赋予部具有辊,所述辊包括在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旋转的圆周面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支撑部具有将所述薄片束的边部从所述薄片束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的一对按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支撑部在至少与所述薄片束接触的面具有弹性部件。
7.一种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胶带安装部,在薄片束的边部安装胶带;以及
薄片支撑部在通过所述胶带安装部在所述薄片束的边部安装了所述胶带时,保持形成所述薄片束的多张薄片在所述边部相互地偏移的状态,并且,在所述边部的安装了所述胶带的胶带安装区域的两侧的位置,从所述薄片束的厚度方向按压所述薄片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支撑部具有一对拉伸部件,所述一对拉伸部件保持与薄片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所述薄片束的两端部,将所述薄片束的两端部朝向所述薄片束的外侧拉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支撑部具有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在与薄片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分别位于所述胶带安装区域的两侧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以及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三部分,并且,对所述薄片束按压。

说明书全文

薄片装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片装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一种薄片装订装置,其通过装订器等,将薄片束的边部进行装订。
[0003] 但是,如果薄片束的刚性小,那么,有时薄片束的前端部弯曲。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薄片束边部弯曲的薄片装订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具备胶带安装部以及薄片支撑部。所述胶带安装部在薄片束的边部安装胶带。所述薄片支撑部在通过所述胶带安装部在所述薄片束的边部安装了所述胶带时,保持形成所述薄片束的多张薄片在所述边部相互地偏移的状态,将与所述边部的安装了所述胶带的胶带安装区域不同的区域无松弛地从所述薄片束的厚度方向按压。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具备胶带安装部以及薄片支撑部。所述胶带安装部在薄片束的边部安装胶带。所述薄片支撑部在通过所述胶带安装部在所述薄片束的边部安装了所述胶带时,保持形成所述薄片束的多张薄片在所述边部相互地偏移的状态,并且,在所述边部的安装了所述胶带的胶带安装区域的两侧的位置,从所述薄片束的厚度方向按压所述薄片束。
[0007] 本实用新型通过薄片支撑部对薄片束的按压,使薄片束的边部的前端部能够抑制弯曲,能够将薄片束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的主视图;
[0009]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0010]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11]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多张薄片的薄片束的边部的偏移状态的侧面图;
[0012]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13] 图6是表示继续图5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14]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发生偏移的原理的主视图;
[0015] 图8是表示继续图6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16] 图9是表示继续图8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17] 图10是表示继续图9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18] 图11是表示继续图10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19] 图12是表示继续图11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20] 图13是表示继续图12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21] 图14是表示继续图13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22] 图15是表示继续图14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23] 图16是表示继续图15的、薄片装订装置的动作的主视图;
[0024]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的平面图;
[0025] 图18是沿图17中所示的薄片支撑部的F18-F18线的剖面图;
[0026]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的平面图;
[0027] 图20是沿图19中所示的薄片支撑部的F20-F20线的剖面图;
[0028]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的平面图;
[0029] 图22是沿图21中所示的薄片支撑部的F22-F22线的剖面图;
[0030]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片移动部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0031]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薄片移动部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然后,有时省略对于结构的重复说明。
[0033] 另外,本申请中,将包含纸张等的各种薄片状的媒介称为「薄片」。本申请中,将沿薄片的表面的方向,即,与薄片输送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称为「薄片宽度方向」。薄片宽度方向是与薄片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个例子。
[0034] (第一实施方式)
[0035] 参照图1至图18,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6]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薄片处理装置)1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1的系统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薄片装订装置1是使用胶带T将薄片束5的边部5a装订的装订装置(参照图16)。例如,薄片装订装置1是与图像形成装置2相邻配置,并对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的薄片S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另外,薄片装订装置1不限于上述例子,可以是例如在桌上或地面上放置的、单独使用的装置。
[0037] 在此,先对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简单地说明。
[0038] 如图1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控制面板11、扫描仪部12、打印机部13、供纸部14、排纸部15、控制部16、及接口17。控制面板11具备各种按键,接收用户的操作。扫描仪部12读取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打印机部13基于从扫描仪部12或外部机器接收的图像信息,在薄片S上形成图像。供纸部14对打印机部13供给薄片S。排纸部15将从打印机部13排出的薄片S向薄片装订装置1输送。控制部16对控制面板11、扫描仪部12、打印机部13、供纸部14、排纸部15、及接口17的各种动作进行控制。
[0039] 接口17通过有线或无线,与薄片装订装置1的接口21连接。图像形成装置2通过接口17将与薄片束5相关的信息发送至薄片装订装置1,其中,薄片束5由从该图像形成装置2排出的薄片S形成。「与薄片束5相关的信息」包含下述至少一个,例如:与作为一个薄片束5而装订的薄片S的张数(即,形成一个薄片束5的薄片S的张数)相关的信息、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及每张薄片S的信息。即「,与薄片束5相关的信息」可以是薄片束5的信息,也可以是与薄片S单体相关的信息。与薄片S单体相关的信息包含下述至少一个,例如:与薄片S的厚度相关的信息、与薄片S的尺寸相关的信息、与薄片S的朝向相关的信息、及与薄片S的种类(素材)相关的信息。
[0040] 接着,对薄片装订装置1进行说明。
[0041] 如图2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具备:接口21、束制作部22、薄片移动部23、胶带处理部24、薄片支撑部25、及控制部26。
[0042] 接口21是「信息获取部」的一个例子,获取与上述薄片束5相关的信息。例如,接口21从作为外部机器的图像形成装置2获取与薄片束5相关的信息。
[0043] 接着,对束制作部22进行说明。
[0044] 图3是表示薄片装订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0045] 如图3所示,束制作部22通过将多张薄片S重叠,制作薄片束5。束制作部22具有:主导件31、副导件32、限位器33、及切换部件34。
[0046] 主导件31沿薄片输送方向X1引导薄片S。多张薄片S依次积累载置在主导件31上,形成薄片束5。
[0047] 副导件32在薄片束5的厚度方向Z(以下,称为薄片束厚度方向Z)与主导件31相对。在主导件31与副导件32之间,设置积累载置薄片S的空间。
[0048] 限位器33设置在薄片输送方向X1的主导件31的下游侧端部。限位器33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限制位置(图3中实线所示)与开放位置(图3中双点画线所示)之间移动。限制位置中,限位器33从主导件31的上面向上方突出。限制位置中,薄片S的端部抵接该限位器33,由此,限位器33阻止薄片S。因此,薄片S停留在主导件31上,形成薄片束5。另一方面,开放位置中,从主导件31的上面将限位器33拉入下方。开放位置中,限位器33使主导件31上的薄片束5朝向并通过切换部件34。
[0049] 切换部件34将薄片束5的输送路切换。以下,将薄片束5朝向胶带处理部24(具体而言,后述的胶带安装部58)输送的方向称为「第一输送方向」。另一方面,将薄片束5朝向与胶带安装部58不同的位置(例如,束制作部22的下方)输送的方向称为「第二输送方向」。切换部件34在第一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方向之间,切换薄片束5的输送路。
[0050] 接着,对薄片移动部23进行说明。
[0051] 薄片移动部23使多张薄片S在薄片输送方向X1逐渐稍稍移动,由此,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形成相互偏移状态。例如,薄片移动部23使多张薄片S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形成台阶状的偏移状态。
[0052] 图4是表示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形成相互偏移状态的侧面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所谓的「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在边部5a相互偏移状态」是指多张薄片S相互偏离重叠的状态。换言之,是指下述状态,即,层叠的多张薄片S的边部相互偏离,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的边部具有高度差的状态。再换言之,是指多张薄片S的一部分重叠为层状。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的「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在边部5a偏移为台阶状的状态」是指,例如,以多张薄片S重叠的顺序,各薄片S的薄片输送方向X1的突出量逐渐变大的(或逐渐变小)状态。另外,多张薄片S不限于相互大致平均的偏移状态(参照图4中的(a)),也可以是多张薄片S相互不平均的偏移状态(参照图4中的(b))。
[0053] 为了形成这样的状态,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移动部23具备:第一辊41、和第二辊42。第一辊41是「第一抵接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辊42是「第二抵接部件」的一个例子。
[0054] 第一辊41安装在第一轴43上。第一辊41是通过第一轴43被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辊。第一辊41固定在特定位置。第一辊4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一辊41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形成。
[0055] 第二辊42安装在第二轴44上。例如,第二辊42是随着第一辊41的旋转而旋转的从动辊。第二辊42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接近第一辊41的方向和远离第一辊41的方向移动。第二辊42朝向第一辊41移动,由此,从与第一辊41相对的侧与薄片束5接触
[0056] 在此,第二辊42的外圆周面42s比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柔软,沿薄片束5的表面能够变形(参照图5)。例如,第二辊42由海绵或内部具有空洞的橡胶等形成。第二辊42接近第一辊41时,第二辊42的外圆周面42s与薄片束5一同变形为沿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的圆弧状。在该状态下,第一辊41被驱动,由此,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多张薄片S形成为台阶状的偏移状态。另外,关于该原理,在后文中详细叙述。
[0057] 接着,对胶带处理部24进行说明。
[0058] 如图3所示,胶带处理部24具备:绕出部51、胶带输送部52、分离部件53、卷绕部54、引导台55、胶带保持部56、切刀57、及胶带安装部58。
[0059] 绕出部51是「胶带供给部」的一个例子。例如,绕出部51将带状的胶带T(以下,简称为「胶带T」)卷绕的卷筒辊进行保持。绕出部51将胶带T沿胶带T的长度方向供给。另外,胶带T是收纳在绕出部51的状态,并包括粘着层61、保护膜(第一膜)62、及剥离膜(第二膜)63。保护膜62将粘着层61的一侧覆盖。保护膜62在胶带T的使用时与粘着层61一体。另一方面,剥离膜63从与保护膜62相反侧覆盖粘着层61。剥离膜63在胶带T的使用前从粘着层61剥离。剥离膜63通过分离部件53和卷绕部54而卷绕。
[0060] 胶带输送部52将从绕出部51供给的胶带T沿胶带T的长度方向输送。例如,胶带T的长度方向是与薄片束厚度方向Z大致平行的方向。
[0061] 引导台55引导分离了剥离膜63的胶带T。例如,引导台55在胶带T的保持时及切断时对胶带T进行支撑。
[0062] 胶带保持部56以将胶带T的姿势保持为大致平坦的状态,对胶带T进行支撑。胶带保持部56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沿胶带T的长度方向移动。另外,胶带保持部56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接近胶带T的方向和远离胶带T的方向移动。
[0063] 切刀57将从绕出部51供给的带状的胶带T切断,形成单片状的胶带T。切刀57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接近胶带T的方向和远离胶带T的方向移动。
[0064] 胶带安装部(胶带包裹部)58具备:第一辊71、第二辊72、第一弹簧73、及第二弹簧74。第一弹簧73将第一辊71朝向第二辊72顶抵。第二弹簧74将第二辊72朝向第一辊71顶抵。
第一辊71与第一弹簧73协作,形成「第一顶抵部」的一个例子。第二辊72与第二弹簧74协作,形成「第二顶抵部」的一个例子。在安装了胶带T时,薄片束5的边部5a与胶带T一同插入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由此,为了通过胶带安装部58包裹薄片束5的边部5a,使胶带T弯曲,薄片束5的边部5a上安装了胶带T。
[0065] 在此,对薄片支撑部25进行说明前,对与上述的束制作部22、薄片移动部23、及胶带处理部24相关的一系列动作例进行说明。图5至图16是表示薄片装订装置1的动作例的主视图。
[0066] 首先,如图3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使限位器33移动至限制位置,阻止输送至主导件31的薄片S。由此,多张薄片S依次重叠,形成薄片束5。接着,薄片装订装置1使限位器33移动至开放位置。另外,薄片装订装置1将切换部件34朝向第二输送方向切换。
[0067] 接着,如图5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使第二辊42朝向第一辊41移动。由此,薄片束5及第二辊42的外圆周面42s变形为沿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的圆弧状。
[0068] 然后,如图6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以在第一辊41与第二辊42之间夹着薄片束5的状态,使第一辊41正转。由此,第二辊42以沿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的方式维持凹陷状态的同时,伴随第一辊41的旋转而旋转。其结果为,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多张薄片S在薄片输送方向X1形成台阶状的偏移状态。另外,以下的说明的「薄片束5的边部5a」是指,多张薄片S偏移成台阶状的薄片束5的边部5a。
[0069] 在此,对多张薄片S偏移成台阶状的原理进行说明。
[0070] 图7是表示多张薄片S偏移成台阶状的原理的主视图。
[0071] 如图7所示,如果隔着薄片束5,第二辊42与第一辊41压接,那么,第二辊42的外圆周面42s变形为沿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的圆弧状。在此,将与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上的薄片束5接触的部分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弧的长度)d1称为「第一长度d1」。另一方面,将与第二辊42的外圆周面42s上的薄片束5接触的部分(凹陷的部分)的沿第一辊41的圆周方向的方向的长度d2称为「第二长度d2」。第二长度d2比第一长度d1长。薄片装订装置1在该状态下时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旋转,由此,将薄片束5向薄片输送方向X1送出。这时,第二辊42的外圆周面42s的移动距离变得比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的移动距离长。即,薄片输送方向X1的薄片束5的输送量变得与接近第二辊42侧的一样大。由此,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形成多张薄片S偏移成台阶状的状态。
[0072] 接着,如图8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使第二辊42向远离第一辊41的方向移动。由此,消除第二辊42的外圆周面42s的凹陷。
[0073] 接着,如图9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使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逆旋转,由此,使薄片束5朝向与薄片输送方向X1相反的方向X2移动。
[0074] 接着,如图10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通过将切换部件34进行切换,将输送路从第二输送方向向第一输送方向切换。然后,薄片装订装置1使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正转,由此,使薄片束5朝向胶带安装部58移动。
[0075] 接着,如图11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将胶带T从绕出部51预先送出。这时,胶带保持部56以保持胶带T的姿势的状态对胶带T进行支撑。
[0076] 接着,如图12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使胶带保持部56在薄片束5与胶带安装部58之间移动。例如,胶带保持部56以横跨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的方式配置胶带T。
[0077] 接着,如图13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通过切刀57,将带状的胶带T切断,形成单片状的胶带T。
[0078] 接着,如图14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使例如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正转,由此,使薄片束5朝向胶带安装部58移动。然后,薄片装订装置1使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与胶带T抵接。由此,薄片装订装置1将薄片束5的边部5a与胶带T一同插入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插入。
[0079] 如图15所示,如果将薄片束5的边部5a与胶带T一同插入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那么,第一辊71和第二辊72以沿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外形的方式移动。由此,第一辊71及第二辊72将胶带T按压薄片束5的边部5a。其结果为,胶带T依次追随并粘着在薄片束5的台阶状的部分上。在此,薄片束5具有第一面7a、第二面7b、及端面7c。第一面7a及第二面7b是沿薄片输送方向X1的面。第二面7b位于与第一面7a相反的侧。端面7c位于第一面7a与第二面7b之间,多张薄片S偏移成台阶状。薄片S横跨并安装在薄片束5的边部5a中的第一面7a、端面7c、及第二面7b中。由此,薄片束5的包含中间页的所有薄片S通过胶带T而一体化。由此,对薄片束5的边部5a安装胶带T的处理结束。
[0080] 接着,如图16所示,薄片装订装置1使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逆旋转,由此,将薄片束5从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取出。然后,薄片装订装置1使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进一步逆旋转,由此,将薄片束5排出至薄片装订装置1的排出部。
[0081] 通过以上,与束制作部22、薄片移动部23、及胶带处理部24相关的一系列动作结束。
[0082] 接着,对薄片支撑部25进行说明。
[0083]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的平面图。图18是沿图17中所示的薄片支撑部25的F18-F18线的剖面图。
[0084] 如图17及图18所示,薄片支撑部25配置在薄片输送方向X1的胶带安装部58的上游侧。换言之,薄片支撑部25配置在薄片输送方向X1中的、束制作部22与胶带安装部58之间。薄片支撑部25在薄片束厚度方向Z面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例如,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观察时,薄片输送方向X1的薄片支撑部25的下游侧的端e1与薄片输送方向X1的薄片束5的下游侧的端e2大致对齐。另外,薄片输送方向X1的薄片支撑部25的下游侧的端e1可以相比薄片输送方向X1的薄片束5的下游侧的端e2,更位于下游侧。
[0085] 在此,薄片束5的边部5a包括安装了胶带T的胶带安装区域(第一区域)A1以及与胶带安装区域A1不同的区域(非胶带安装区域,第二区域)A2。然后,薄片支撑部25在通过胶带安装部58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安装了胶带T时,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在薄片束5的边部5a保持偏移成台阶状的状态,并且,将薄片束5的边部5a中的与胶带安装区域A1不同的区域A2以没有松弛的方式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按压。例如,薄片支撑部25将与胶带安装区域A1不同的区域A2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大致平坦地按压。
[0086] 另外,从其他视点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在薄片宽度方向Y中的、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的位置,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按压薄片束5。例如,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具有一对拉伸部件81A、81B。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分开位于薄片宽度方向Y中的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例如,一对拉伸部件81A、81B与薄片宽度方向Y的薄片束5的两端部5b1、5b2对应地配置。薄片支撑部25通过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在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的位置按压薄片束5。
[0087] 另外,一对拉伸部件81A、81B是「张赋予部」的一个例子。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薄片宽度方向Y的张力
[0088] 如图18所示,一对拉伸部件81A、81B的每一个具有:第一按压板(第一按压部)83、以及第二按压板(第二按压部)84。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在薄片束厚度方向Z分开位于薄片束5的两侧(例如上下)。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的每一个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薄片束厚度方向Z的、相互靠近的方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通过在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在第一按压板83与第二按压板84之间夹着薄片束5的边部5a进行保持。另外,代替上述结构,可以是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的一方固定在固定位置,仅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的另一方能够移动。
[0089] 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的每一个至少在与薄片束5接触的面25a上具有弹性部件(例如橡胶部件)87。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的每一个具有:具有刚性的板主体86、以及安装在板主体86上的弹性部件87。另外,代替于此,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的每一个可以是它们整体由弹性部件87(例如橡胶部件)形成。
[0090] 另外,如图17所示,一对拉伸部件81A、81B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薄片宽度方向Y的、相互分离的方向和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一对拉伸部件81A、81B的每一个是能够沿薄片宽度方向Y移动的「可动部」的一个例子。一对拉伸部件81A、81B以在第一按压板83与第二按压板84之间夹着薄片束5并保持的状态,在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例如,一对拉伸部件81A、81B保持薄片束5的边部5a的两端部5b1、5b2,将薄片束5的边部5a的两端部5b1、5b2朝向薄片宽度方向Y的两外侧拉伸。由此,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沿薄片宽度方向Y的张力。其结果为,薄片束5的边部5a成为大致平坦地拉伸的状态(没有松弛的状态)。另外,代替上述结构,可以将一对拉伸部件81A、81B的一方固定在固定位置,仅将一对拉伸部件81A、
81B的另一方移动。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的「一对拉伸部件」可以相互形状和大小不同。
[0091] 另外,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在薄片束5的边部5a上安装了胶带T时,可以以通过一对拉伸部件81A、81B保持薄片束5的状态,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朝向薄片输送方向X1的下游侧移动。由此,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将薄片束5的边部5a与胶带T一同插入胶带安装部58的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之间。另外,代替与此,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可以不具有向薄片输送方向X1的移动机构。这时,胶带保持部56及胶带安装部58以朝向位置固定的薄片束5行进的方式移动,由此,可以将胶带T安装在薄片束5的边部5a上。另外,这些动作可以与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相同。
[0092] 接着,对包含薄片支撑部25的动作的薄片装订装置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0093] 薄片装订装置1通过束制作部22制作薄片束5,通过薄片移动部23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形成多张薄片S偏移的状态后,使薄片移动部23的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正转,由此,将薄片束5朝向薄片支撑部25输送。
[0094] 然后,薄片装订装置1在薄片束5从薄片移动部23输出时,使一对拉伸部件81A、81B的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朝向薄片束5移动,通过第一按压板83和第二按压板84夹持并保持薄片束5。在该状态下,薄片装订装置1使一对拉伸部件81A、81B朝向薄片宽度方向Y的两外侧移动。由此,薄片束5的边部5a变为大致平坦地拉伸的状态,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变得没有松弛。
[0095] 然后,薄片装订装置1以薄片束5的边部5a大致平坦地拉伸的状态,通过胶带安装部58将胶带T安装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即,薄片支撑部25在薄片束5与胶带T一同插入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间之前,与薄片束5接触,薄片束5与胶带T一同插入第一辊71与第二辊72间时,将薄片束5的边部5a按压。由此,胶带T以薄片束5的边部5a大致平坦地拉伸的状态,安装在薄片束5的边部5a。
[0096] 然后,薄片装订装置1通过例如使第一辊41逆旋转,将薄片束5从胶带安装部58取出。然后,薄片装订装置1使一对拉伸部件81A、81B的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向与薄片束5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薄片束5从薄片支撑部25释放。
[0097] 接着,对薄片装订装置1的控制部26(参照图2)进行说明。
[0098] 控制部26由包含设置在薄片装订装置1上的CPU、ROM、及RAM的控制电路等形成。控制部26通过例如CPU这样的处理器执行程序,由此,控制薄片装订装置1的动作。例如,控制部26控制与束制作部22、薄片移动部23、胶带处理部24、薄片支撑部25相关的上述各种动作。
[0099] 通过这样的结构,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能够抑制弯曲,能够将薄片束5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
[0100] 例如,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多张薄片S偏移时,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的刚性变小。因此,如果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安装胶带T,那么,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有可能弯曲。如果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弯曲,那么,对于薄片束5的边部5a的胶带T的安装有可能不良。有可能导致例如,薄片S与胶带T之间的粘结变弱,薄片束5的装订部的外观变差。
[0101]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薄片装订装置1具备薄片支撑部25。薄片支撑部25保持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偏移的状态,并且,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将与胶带安装区域A1不同的区域A2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没有松弛地按压。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薄片支撑部25,薄片束5的边部5a被按压,因此,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的刚性变高,在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难以产生弯曲。由此,能够将薄片束5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
[0102] 另外,从其他视点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以形成薄片束5的多张薄片S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偏移的状态,在薄片束5的边部5a的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的位置,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按压薄片束5。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的位置,薄片束5被按压,因此,胶带安装区域A1的刚性变高,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难以产生弯曲。因此,能够将薄片束5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
[0103] 本实施方式中,薄片支撑部25具有张力赋予部(例如一对拉伸部件81A、81B),该张力赋予部具有能够沿薄片宽度方向Y移动的拉伸部件81A、81B,并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薄片宽度方向Y的张力。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薄片宽度方向Y的张力,薄片束5的边部5a变为大致平坦地拉伸的状态。由此,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的刚性变得更高。
[0104] 本实施方式中,薄片支撑部25至少在与薄片束5接触的面25a上具有弹性部件87。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弹性部件87,将薄片束5比较稳固地支撑,能够进一步确保抑制薄片束5产生松弛。由此,能够将薄片束5的装订部更良好地完善。
[0105] 另外,如果薄片束5变得具有一定程度厚度,那么,有时难以产生薄片束5的前端部的弯曲。在此,薄片装订装置1基于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当薄片束5的厚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通过薄片支撑部25,按压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同时,薄片束5的厚度比所述基准值厚时,可以不进行通过薄片支撑部25,按压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动作。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的「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是指,如上所述,不限于直接表示薄片束5的厚度的信息,也可以是表示形成薄片束5的薄片S的张数的信息或其他信息(例如与薄片S单体相关的信息)。「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接口21从图像形成装置2接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薄片装订装置1上的检测部D(参照图1)而检测。检测部D是「信息获取部」的一个例子。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的「信息获取部」获取与薄片S单体相关的信息,作为与薄片束5相关的信息,基于与获取的薄片S单体相关的信息,通过进行预先设定的演算和判定等,获得薄片束5的信息(例如,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的「基于与通过信息获取部所获取的薄片束5相关的信息」是指,不限于基于通过信息获取部直接获取的信息,也可以包含基于通过对信息获取部直接获取的信息进行演算和判定所获得的信息。如果省略了按压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动作,那么,可以实现薄片装订装置1的处理速度的提高和降低耗电。
[0106] 另外,薄片装订装置1可以基于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改变第一按压板83及第二按压板84的移动量。例如,薄片装订装置1可以基于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改变按压薄片束5的按压力。
[0107] 另外,薄片装订装置1可以基于与薄片束5的厚度相关的信息,改变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的张力。例如,当薄片束5的厚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薄片装订装置1可以使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的张力减小。另一方面,当薄片束5的厚度比所述基准值厚时,薄片装订装置1可以使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的张力增加。
[0108] 另外,薄片装订装置1可以基于与薄片S的尺寸和薄片S的朝向相关的信息,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改变薄片宽度方向Y的一对拉伸部件81A、81B的位置。由此,一对拉伸部件81A、81B无论薄片S的尺寸和朝向,能够更好地保持薄片S的两端部5b1、5b2。另外,「与薄片S的尺寸和薄片S的朝向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接口21从图像形成装置2接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薄片装订装置1上的检测部D而检测。
[0109] (第二实施方式)
[0110]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薄片支撑部25代替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具有多个辊对91A、91B,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以下说明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0111]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的平面图。图20是表示沿图19所示的薄片支撑部25的F20-F20线的剖面图。
[0112]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具有沿薄片宽度方向Y将朝向薄片束5的外侧的力施加至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多个辊对91A、91B。多个辊对91A、91B在薄片束厚度方向Z面对薄片束5的边部5a。多个辊对91A、91B是「张力赋予部」的一个例子。多个辊对91A、91B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薄片宽度方向Y的张力。
[0113] 另外,从其他视点观察时,多个辊对91A、91B分开位于薄片宽度方向Y的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多个辊对91A、91B在薄片宽度方向Y的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的位置,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按压薄片束5的边部5a。
[0114] 如图20所示,多个辊对91A、91B的每一个具有第一辊93以及第二辊94。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在薄片束厚度方向Z的薄片束5的两侧(例如上下)。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相互靠近的方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通过在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在第一辊93与第二辊94之间夹着薄片束5的边部5a进行保持。另外,代替上述结构,可以是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的一方固定在固定位置,仅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的另一方能够移动。
[0115] 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是分别通过电动机等驱动的驱动辊。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包含在薄片宽度方向Y旋转的圆周面部95。圆周面部95是能够在薄片宽度方向Y移动的「可动部」的一个例子。
[0116] 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的每一个至少在与薄片束5接触的面25a上具有弹性部件(例如橡胶部件)97。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的每一个具有:具有刚性的辊主体96、以及安装在辊主体96上的弹性部件97。另外,代替与此,第一辊93及第二辊94的每一个可以是它们整体由弹性部件97(例如橡胶部件)形成。
[0117] 如图19所示,多个辊对91A、91B以在第一辊93与第二辊94之间夹着薄片束5的状态,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由此,多个辊对91A、91B将朝向薄片宽度方向Y的外侧的力施加在薄片束5的边部5a上。由此,对薄片束5的边部5a,作用沿薄片宽度方向Y的张力。其结果为,薄片束5的边部5a成为大致平坦地拉伸的状态。
[0118] 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的弯曲。由此,能够将薄片束5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
[0119] 本实施方式中,薄片支撑部25具有包含在薄片宽度方向Y旋转的圆周面部95的辊93、94。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从辊93、94对薄片束5施加的张力,薄片束5的边部5a变为大致平坦地拉伸的状态。由此,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的刚性变得更高。
[0120] (第三实施方式)
[0121] 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薄片支撑部25代替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具有按压部件101,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以下说明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0122]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的平面图。图22是表示沿图21中所示的薄片支撑部25的F22-F22线的剖面图。
[0123]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薄片支撑部25具有按压部件101,该按压部件101配置在胶带安装区域A1的附近,在胶带安装区域A1的附近,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按压薄片束5的边部5a。
[0124] 如图22所示,按压部件101具有:第一按压板(第一按压部)103、第二按压板(第二按压部)104。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分开位于薄片束厚度方向Z的薄片束5的两侧(例如上下)。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的每一个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能够在相互靠近的方向和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通过在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在第一按压板103与第二按压板104之间夹着薄片束5的边部5a进行保持。另外,代替上述结构,可以是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的一方固定在固定位置,仅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的另一方能够移动。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的「一对按压板」可以相互形状及大小不同。
[0125] 如图21所示,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的每一个具有: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及第三部分113。
[0126] 第一部分111及第二部分112与薄片束5的边部5a对应配置,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按压薄片束5的边部5a。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分开位于薄片宽度方向Y的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由此,第一部分111及第二部分112在薄片宽度方向Y的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的位置,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按压薄片束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11及第二部分112的每一个位于胶带安装区域A1的附近。例如,第一部分111与胶带安装区域A1之间的薄片宽度方向Y的宽度W1a比第一部分111的薄片宽度方向Y的宽度W1b窄。同样地,第二部分112与胶带安装区域A1之间的薄片宽度方向Y的宽度W2a比第二部分112的薄片宽度方向Y的宽度W2b窄。
[0127] 另一方面,第三部分113在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之间延伸,将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连接。第三部分113在薄片支撑部25按压薄片束5的状态下,位于薄片输送方向X1的胶带安装部58的上游侧。换言之,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及第三部分113从三方向将胶带安装部58包围。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及第三部分113相互形成一体的板状。
[0128] 如图22所示,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的每一个在至少与薄片束5接触的面25a上,具有弹性部件(例如橡胶部件)107。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的每一个具有:具有刚性的按压板主体106、以及安装在按压板主体106上的弹性部件107。另外,代替与此,第一按压板103及第二按压板104的每一个可以是它们整体由弹性部件107(例如橡胶部件)形成。
[0129] 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薄片束5的边部5a的前端部弯曲。由此,能够将薄片束5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
[0130] 本实施方式中,薄片支撑部25具有将薄片束5的边部5a从薄片束厚度方向Z的两侧夹持的一对按压板103、104。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按压部件101,能够将薄片束5的边部5a大致平坦地拉伸。
[0131] 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板103、104的每一个具有:在薄片宽度方向Y分开位于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的第一部分111及第二部分112、以及将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连接的第三部分113。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由第三部分113连接的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胶带安装区域A1的周围被大致平坦地拉伸。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薄片束5的前端部弯曲,能够将薄片束5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另外,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薄片支撑部25的结构单纯化,因此,能够实现薄片装订装置1的小型化。
[0132] 以上,对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方式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多个辊对91A、91B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101相关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对拉伸部件81A、81B同样地,可以基于与薄片束5的厚度、薄片S的尺寸、薄片S的朝向相关的信息等进行控制。
[0133] 另外,一对拉伸部件81A、81B拉伸薄片束5的方向、辊对91A、91B对薄片束5施加力的方向不限于薄片宽度方向Y,如果是与薄片输送方向X1交叉的方向,那么可以是其他方向。另外,薄片支撑部25如果是在与薄片输送方向X1交叉的方向,在与薄片宽度方向Y不同的方向,按压胶带安装区域A1的两侧即可。
[0134]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说明了在薄片移动部23中,第一辊41主动旋转,第二辊42从动旋转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辊41及第二辊42的双方可以独立旋转。
[0135] 另外,薄片移动部23不限于具备第一辊41和第二辊42。例如,如图23所示,薄片移动部23可以代替第二辊42,具有带机构120。带机构120是「第二抵接部件」的一个例子。带机构120具备:带121、第一皮带轮122、及第二皮带轮123。如果使带机构120朝向第一辊41移动,那么,薄片束5及带121的外圆周面121s沿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变形为圆弧状。在该状态下,第一辊41正转,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多张薄片S偏移为台阶状。
[0136] 另外,例如如图24所示,薄片移动部23具有:第一辊41、以及比该第一辊41小的第二辊131。第二辊131是「第二抵接部件」的一个例子。第二辊131在薄片束5夹持在第一辊41与第二辊131之间的状态下,沿第一辊41的外圆周面41s移动。由此,多张薄片S在薄片束5的边部5a偏移为台阶状。
[0137]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列举说明了在胶带安装部58中,第一辊71及第二辊72在相互抵接的方向顶抵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一辊71及第二辊72中的至少一方与另一方抵接的方向顶抵即可。
[0138] 通过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薄片装订装置具备胶带安装部及薄片支撑部。所述薄片支撑部使形成薄片束的多张薄片在所述薄片束的边部保持相互偏移的状态,并且,将与在所述边部安装了胶带的胶带安装区域不同的区域没有松弛地从所述薄片束的厚度方向按压。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薄片束的边部的前端部弯曲,将薄片束的装订部良好地完善。
[0139]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