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自行车及其鞍座

自行车及其鞍座

申请号 CN201720436616.2 申请日 2017-04-24 公开(公告)号 CN206719383U 公开(公告)日 2017-12-08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发明人 姜研; 成思源; 饶甲凯; 周金平; 杨雪荣; 杨志岱; 李季飞;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鞍座 ,包括两个对称的鞍座体,鞍座体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个鞍座体连接为一体,每个鞍座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 支撑 条,两个支撑条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支撑条之间的间距的宽度调节组件。此种鞍座通过宽度调节组件、支撑条的配合可以实现鞍座面的宽度调节,能够使鞍座面的宽度适于不同体型的骑行者,提高骑行时臀部的舒适度,且宽度调节的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同时,通过对鞍座体之间的间距调节,可以调节两个鞍座体之间的间隙,进而可以改善鞍座的透气性。另外,该鞍座结构简单,各组成部分的调节也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鞍座的 自行车 ,骑行的舒适度较高。(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
权利要求

1.一种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的鞍座体(1),所述鞍座体(1)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鞍座体(1)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鞍座体(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条(11),两个所述支撑条(1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支撑条(11)之间的间距的宽度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两个所述支撑条(11)之间向内收紧的束紧条(12),所述束紧条(1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条(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连接于车体的中心连接(5),所述中心连接块(5)中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所述中心连接块(5)的限位导轨孔(7),所述限位导轨孔(7)中插设有限位导轨,所述中心连接块(5)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固紧块(6),所述支撑固紧块(6)滑动插接于所述限位导轨,每个所述支撑固紧块(6)对应滑动套接于一个所述支撑条(11),两个所述支撑固紧块(6)之间连接有扩撑丝杆(8),所述扩撑丝杆(8)上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支撑固紧块(6)的相对距离的扩撑调节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鞍座体(1)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为相贴合的铰接部,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首端间隙部(13)和尾端间隙部(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间隙部(14)中设有透气体(10),所述透气体(10)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气体(10)的底部的升降支撑杆(9),所述升降支撑杆(9)插接于所述中心连接块(5)中,所述升降支撑杆(9)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支撑杆(9)与所述中心连接块(5)的相对高度的升降调节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连接块(5)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车体的鞍座支撑杆连接头(4)。
8.一种自行车,包括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为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鞍座。

说明书全文

自行车及其鞍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鞍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鞍座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作为一种方便环保的出行方式,始终是人们优选的出行方式之一。
[0003] 目前的鞍座通常是定型定制的鞍座,鞍座的宽度和透气性方面都是不可变动的。
[0004] 然而,不同体型的人所适宜的鞍座宽度是不同的,在长时间骑行的过程中,由于鞍座窄长的形状以及不透气性,会给骑行者带来不适感。
[0005] 因此,如何提高骑行的舒适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鞍座,骑行的舒适度较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鞍座的自行车,骑行的舒适度较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鞍座,包括两个对称的鞍座体,所述鞍座体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鞍座体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鞍座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条,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的间距的宽度调节组件。
[0009]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使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向内收紧的束紧条,所述束紧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条上。
[0010] 优选地,所述宽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连接于车体的中心连接,所述中心连接块中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所述中心连接块的限位导轨孔,所述限位导轨孔中插设有限位导轨,所述中心连接块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固紧块,所述支撑固紧块滑动插接于所述限位导轨,每个所述支撑固紧块对应滑动套接于一个所述支撑条,两个所述支撑固紧块之间连接有扩撑丝杆,所述扩撑丝杆上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支撑固紧块的相对距离的扩撑调节螺母
[0011] 优选地,两个所述鞍座体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为相贴合的铰接部,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首端间隙部和尾端间隙部。
[0012] 优选地,所述尾端间隙部中设有透气体,所述透气体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
[0013] 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透气体的底部的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杆插接于所述中心连接块中,所述升降支撑杆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支撑杆与所述中心连接块的相对高度的升降调节螺母。
[0014] 优选地,所述中心连接块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车体的鞍座支撑杆连接头。
[0015] 一种自行车,包括鞍座,鞍座为如上述任意一项的鞍座。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鞍座包括两个对称的鞍座体,鞍座体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个鞍座体连接为一体,每个鞍座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条,两个支撑条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支撑条之间的间距的宽度调节组件。
[0017] 由于支撑条与鞍座体固定连接,通过宽度调节组件调节两个支撑条在宽度方向上的间距,两个鞍座体在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同步变化,即可实现两个鞍座体形成鞍座面的宽度的扩张和收缩功能。
[0018] 此种鞍座通过宽度调节组件、支撑条的配合可以实现鞍座面的宽度调节,能够使鞍座面的宽度适于不同体型的骑行者,提高骑行时臀部的舒适度,且宽度调节的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同时,通过对鞍座体之间的间距调节,可以调节两个鞍座体之间的间隙,进而可以改善鞍座的透气性。另外,该鞍座结构简单,各组成部分的调节也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鞍座的自行车,骑行的舒适度较高。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的底视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鞍座体与支撑条的连接结构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鞍座体与支撑条的连接底视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宽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宽度调节组件的底视图;
[0027]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鞍座体的连接图。
[0028] 图1至图7中,1-鞍座体,2-铰接头,3-固紧钣金片,4-鞍座支撑杆连接头,5-中心连接块,6-支撑固紧块,7-限位导轨孔,8-扩撑丝杆,9-升降支撑杆,10-透气体,11-支撑条,12-束紧条,13-首端间隙部,14-尾端间隙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鞍座,骑行的舒适度较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鞍座的自行车,骑行的舒适度较高。
[0031]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的底视图;
[003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对称的鞍座体1,鞍座体1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两个鞍座体1连接为一体,两个鞍座体1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完成的鞍座面。每个鞍座体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条11,支撑条11具体可以为筋条。两个支撑条11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支撑条11之间的间距的宽度调节组件。其中,长度方向指的是鞍座安装于车体上时,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连线方向,宽度方向为在平面上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0033] 由于支撑条11与鞍座体1固定连接,通过宽度调节组件调节两个支撑条11在宽度方向上的间距,两个鞍座体1在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同步变化,即可实现两个鞍座体1形成鞍座面的宽度的扩张和收缩功能。
[0034] 可见,此种鞍座通过宽度调节组件、支撑条11的配合可以实现鞍座面的宽度调节,能够使鞍座面的宽度适于不同体型的骑行者,提高骑行时臀部的舒适度,且宽度调节的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同时,通过对鞍座体1之间的间距调节,可以调节两个鞍座体1之间的间隙,进而可以改善鞍座的透气性。另外,该鞍座结构简单,各组成部分的调节也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0035] 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鞍座体与支撑条11的连接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鞍座体与支撑条11的连接底视图。
[0036] 具体地,该鞍座还可以包括用于使两个支撑条11之间向内收紧的束紧条12,束紧条1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支撑条11上。优选地,束紧条12可以与支撑条11焊接为一体,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束紧条12具体应采用强度、硬度较大并且会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的材料,例如,束紧条12可以为钣金件。
[0037] 束紧条12可以限制两个支撑条11在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当两个支撑条11的间距扩撑到一定值时,束紧条12会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维持鞍座现有形状,使两个支撑条11之间具有一定的向内的收紧,平衡宽度调节组件对支撑条11的撑开力,以提高鞍座的稳定性
[0038] 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宽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宽度调节组件的底视图。
[0039] 具体地,宽度调节组件可以包括用于连接于车体的中心连接块5,中心连接块5中设有沿宽度方向贯穿中心连接块5的限位导轨孔7,限位导轨孔7中插设有限位导轨,中心连接块5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固紧块6,支撑固紧块6滑动插接于限位导轨,每个支撑固紧块6对应滑动套接于一个支撑条11,两个支撑固紧块6之间连接有扩撑丝杆8,扩撑丝杆8上设有用于调节两个支撑固紧块6的相对距离的扩撑调节螺母。
[0040] 中心连接块5与车体连接,在自行车组装完成后,中心连接块5相对于车体在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由于限位导轨的限制,支撑固紧块6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在宽度方向上可以沿限位导轨滑动,从而调节两个支撑条11的间距。两个支撑固紧块6与扩撑丝杆8配合,扩撑丝杆8与扩撑调节螺母配合,通过调节扩撑调节螺母在扩撑丝杆8上的位置,即可调节两个支撑固紧块6之间的间距。
[0041] 本实施例中,宽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成型,且调节操作较为方便。
[0042]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鞍座中鞍座体的连接图。
[0043] 进一步地,两个鞍座体1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为相贴合的铰接部,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首端间隙部13和尾端间隙部14。即,两个鞍座体1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在进行宽度调节时,以连接部为中心,首端间隙部13与尾端间隙部14在宽度方向上的间距可变,从而可以避免在调节鞍座面宽度过程中鞍座体1严重变形,同时也增强鞍座的空气流通性,进一步提高骑行的舒适度。
[0044] 其中,两个支撑条11的形状可以大体呈Y字形,调节扩撑调节螺母在扩撑丝杆8上的位置时,支撑固紧块6在支撑条11上相对滑动,即可调节两个支撑固紧块6之间的间距,支撑条11与鞍座体1的形状适应度较好。
[0045] 具体地,铰接部可以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个鞍座体1的铰接头2,该铰接头2夹设于固紧钣金片3与第二个鞍座体1的底面之间,且铰接销钉依次贯穿并连接固紧钣金片3、铰接头2与第二个鞍座体1,同时,固紧钣金片3可以通过紧固螺钉与第二个鞍座体1相固定连接,连接可靠。
[0046] 进一步地,尾端间隙部14中设有透气体10,透气体10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其中,透气体10可以选用透气性较好、软硬程度比较适度的质材料制成。透气体10与鞍座体1形成完成的鞍座,且可以在骑行过程中增强空气流通,减少骑行者不舒服的感觉,另外,通过调节透气体10与鞍座体1之间的相对高度可以改变鞍座体1与透气体1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增强鞍座的空气流动性。
[0047] 具体地,高度调节组件可以包括固定连接于透气体10的底部的升降支撑杆9,升降支撑杆9插接于中心连接块5中,升降支撑杆9连接有用于控制升降支撑杆9与中心连接块5的相对高度的升降调节螺母。其中,升降支撑杆9可以为螺纹杆。通过调节升降调节螺母,可以调节升降支撑杆9与中心连接块5在高度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透气体10的高度,结构紧凑,且高度调节操作方便。
[0048] 具体地,中心连接块5的上下两侧可以均设有用于与升降支撑杆9相配合的升降调节螺母,或者只在中心连接块5的下侧设置用于与升降支撑杆9相配合的升降调节螺母。
[0049] 具体地,中心连接块5上可以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连接车体的鞍座支撑杆连接头4,便于宽度调节组件维修与更换,便于运输。
[0050] 除了上述鞍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鞍座的自行车,该自行车由于采用了上述鞍座,骑行的舒适度较好。该自行车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5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及其鞍座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