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集尘装置和作业工具

集尘装置和作业工具

申请号 CN201720062194.7 申请日 2017-01-18 公开(公告)号 CN206663156U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发明人 古泽正规; 辻英晖;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性的进一步提高的能够相对于作业工具进行拆装的集尘装置及作业工具。集尘装置(3)具备具有保持部(320)的主体部、以能够沿轴向相对于主体部相对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并在外表面具有 齿条 (358)的移送部(35)、卡止于齿条(538)的卡止片(55)、操作部件(51)以及设置于操作部件的 锁 定部件(53)。操作部件以将卡止片沿轴向相对于操作部件配置于规定的动作 位置 为条件,通过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主体部相对移动,来对齿条卡止卡止片或者解除卡止。锁定部件一方面在卡止片沿轴向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允许操作部件相对于主体部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卡止片未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集尘装置,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驱动顶端工具而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进行拆装,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其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和第一通路,该第一通路连接于所述开口部并对在所述加工作业中产生的粉尘进行移送;
筒状部件,其在内部具有对所述粉尘进行移送的第二通路,所述筒状部件将一端部插入所述开口部,使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沿轴向相对移动且向被向从所述开口部突出的方向施的状态下保持于所述主体,并且在外表面具有沿所述轴向配置为一列的多个突起;
卡止片,其构成为在卡止于所述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筒状部件一同相对于所述主体沿所述轴向相对移动;
操作部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并构成为能够根据来自所述主体外部的手动操作,相对于所述主体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相对移动;以及
定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件,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以所述卡止片在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件配置于规定的动作位置为条件,通过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向所述第二操作位置相对移动,来解除所述卡止片相对于所述多个突起的卡止,并禁止所述卡止片与所述筒状部件一同沿所述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以所述卡止片在所述轴向配置于所述动作位置为条件,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向所述第一操作位置移动,从而使所述卡止片卡止于所述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并禁止所述筒状部件向从所述开口部突出的方向相对移动,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一方面,在所述卡止片在所述轴向配置于所述动作位置时允许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所述卡止片未配置于所述动作位置时禁止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的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兼作为卡止片移动部件,卡止片移动部件构成为伴随着所述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而相对于所述主体向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同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卡止片在卡止于所述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的卡止位置与对所述多个突起的卡止被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沿与所述筒状部件的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卡止片未配置于所述动作位置时,与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件的干涉部形成干涉,从而禁止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的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包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部和设置于所述操作部件并将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筒状部件施力的施力部,
所述转动部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操作部件一同相对于所述主体相对移动时的移动路径上未介入有所述干涉部的移动允许位置和在所述移动路径上介入有所述干涉部的移动禁止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转动部构成为,在所述卡止片配置于所述动作位置时,配置于所述移动允许位置,在所述卡止片未配置于所述动作位置时,配置于所述移动禁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片构成为,在沿所述轴向从与所述动作位置不同的位置向所述动作位置相对移动时,与所述转动部抵接并使所述转动部克服所述施力部的作用力而从所述移动禁止位置向所述移动允许位置转动,配置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筒状部件之间,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卡止片抵接的抵接部和所述卡止片与所述转动部抵接的抵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向所述轴向倾斜的倾斜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为金属制件。
8.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顶端工具而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备:
工具主体、和
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装置。

说明书全文

集尘装置和作业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作业工具进行拆装的集尘装置和具备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安装于钻机、锤钻等作业工具,对在开孔作业等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的集尘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集尘装置公开了具备安装于锤钻的壳体、筒状的通部件、连结于通风部件的前端并在一端具有粉尘的吸入口的管嘴、连结于管嘴的另一端并在通风部件的内部延伸的软管以及收容被经由管嘴与软管做出了移送的粉尘的集尘箱的集尘装置。通风部件在能够相对于壳体沿前后方向滑动的状态下插入设置于壳体的引导通路。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8831号公报
[0004] 一方面,在上述集尘装置中,在通风部件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另一方面,在壳体的前端部设置有能够卡合于齿条的防脱部件。作业人员预先根据安装于锤钻的工具头的长度,使通风部件沿前后方向滑动,使防脱部件卡合于齿条,从而能够进行通风部件相对于壳体的定位
[0005] 上述集尘装置所采用的构造是,若不按照规定的顺序操作防脱部件与通风部件,则无法使防脱部件卡合于齿条。然而,在上述集尘装置的构成中,存在作业人员未注意到以错误的顺序进行操作直至结束全部的工序的情况。因此,期望集尘装置的操作性进一步的提高。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的进一步提高的集尘装置和作业工具。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驱动顶端工具而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进行拆装的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具备主体、筒状部件、卡止片、操作部件以及定部件。
[0008] 主体具有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和连接于开口部的第一通路,该第一通路是在对加工作业中产生的粉尘进行移送用的通路。筒状部件在内部具有对上述粉尘进行移送用的第二通路。筒状部件将一端部插入主体的开口部,使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连通,并且,在能够相对于主体沿轴向相对移动且向被向从开口部突出的方向施的状态下保持于主体。典型地,筒状部件只要被集尘装置具备的施力部(例如,弹簧)向从开口部突出的方向施力即可。另外,筒状部件在外表面具有沿轴向配置为一列的多个突起。卡止片构成为,能够在与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卡止的状态下,与筒状部件一同相对于主体沿筒状部件的轴向相对移动。
[0009] 操作部件设置于主体,并构成为能够根据来自主体外部的手动操作,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主体相对移动。操作部件构成为,以将卡止片在筒状部件的轴向相对于操作部件配置于规定的动作位置为条件,通过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相对移动,来解除卡止片相对于多个突起的卡止,并禁止卡止片与筒状部件一同沿移送部的轴向相对移动。另外,操作部件构成为,以将卡止片在轴向配置于动作位置为条件,通过从第二操作位置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来使卡止片卡止于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并禁止筒状部件向从上述开口部突出的方向相对移动。锁定部件设置于操作部件。典型地,锁定部件构成为与操作部件连动。锁定部件构成为,一方面,在卡止片在筒状部件的轴向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允许操作部件相对于主体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卡止片未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相对于主体相对移动。
[0010] 作业人员在将上述这样构成的集尘装置安装于作业工具并使用的情况下,使被向突出方向施力的筒状部件相对于主体沿轴向(换句话说,是从开口部突出的方向或者是引入第一通路内部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根据顶端工具的长度,调整筒状部件的从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量。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首先在将卡止片在筒状部件的轴向相对于操作部件配置于规定的动作位置的状态下,使操作部件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相对移动。于是,即使解除卡止片相对于多个突起的卡止,使筒状部件向轴向移动,卡止片与筒状部件一同移动这种情况也被禁止。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在适当地仅使筒状部件沿轴向相对移动后,通过使操作部件从第二操作位置向第一操作位置相对移动,来使卡止片卡止于与筒状部件形成相对移动之前不同的突起。由此,因被施力的筒状部件向突出方向的相对移动受到禁止,从而筒状部件相对于主体的定位结束。在该过程中,在未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本身被锁定部件禁止,因此,即使作业人员此时欲使操作部件相对于主体相对移动,也无法进行这样的操作。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注意到自己弄错了顺序,从而改正顺序。即,根据本方式的集尘装置,能够提高调整筒状部件相对于主体的位置(筒状部件从开口部突出的突出量)时的操作性。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的一方式,锁定部件也可以兼作为卡止片移动部件,该卡止片移动部件构成为,伴随着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而相对于主体向与操作部件相同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卡止片在与多个突起中的至少一个突起卡止的卡止位置与相对于多个突起的卡止被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换句话说,设置于操作部件的锁定部件也可是,一方面,作为在未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的操作部件移动禁止部件发挥功能,另一方面,作为在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与操作部件一同相对移动而使卡止片在卡止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卡止片移动部件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与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操作部件移动禁止部件与卡止片移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加简单且小型的构成实现上述的两个功能。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的一方式,操作部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沿与筒状部件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主体相对移动。在该情况下,筒状部件的多个突起的排列方向与操作部件的用于使卡止片卡止于突起或者解除卡止的操作方向相互交叉,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进行卡止片的卡止或者解除卡止。另外,筒状部件的相对移动方向与操作部件的操作方向相互交叉,因此能够将各个操作区别开可靠地进行。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的一方式,锁定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未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通过与设置于筒状部件的干涉部干涉,而禁止操作部件相对于主体的相对移动。此外,典型的是,干涉部只要设置为沿与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即可。在该情况下,通过在筒状部件设置干涉部的简单的构成,能够实现锁定部件形成的操作部件的移动禁止功能。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的一方式,锁定部件也可以包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受操作部件支承的转动部和设置于操作部件并将转动部朝向上述筒状部件施力的施力部。而且,转动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与操作部件一同相对于主体相对移动时的移动路径上不存在干涉部的移动允许位置和在移动路径上介入有干涉部的移动禁止位置之间转动。另外,转动部也可以构成为,在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配置于移动允许位置,在未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配置于移动禁止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转动部在移动允许位置与移动禁止位置之间的转动动作,容易地进行操作部件的相对移动的允许与禁止的切换。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的一方式,卡止片也可以构成为,在沿筒状部件的轴向从与动作位置不同的位置向动作位置相对移动时,与转动部抵接,使转动部以克服作用力的方式从移动禁止位置向移动允许位置转动,配置于转动部与筒状部件之间。而且,在转动部与卡止片抵接的抵接部和卡止片与转动部抵接的抵接部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形成有向轴向倾斜的倾斜部。在该情况下,在卡止片向动作位置相对移动时,通过倾斜部顺畅地实现,卡止片与转动部抵接,使转动部转动,而配置于转动部与筒状部件之间的动作。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的一方式,锁定部件也可以为金属制件。将锁定部件形成刚性较高的金属制件,从而能够可靠地发挥操作部件的移动禁止功能。另外,能够提高锁定部件的耐久性。
[0017]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提供一种驱动顶端工具而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具备工具主体和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作为集尘装置,能够采用上述的方式的集尘装置的任一者。上述的作业工具能够发挥由所采用的集尘装置实现的上述的效果。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安装有集尘装置的锤钻的前后方向纵剖面。
[0019] 图2是未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的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0020] 图3是与图2对应的锁定机构和周边部分的横剖视图。
[0021] 图4是卡止片的立体图。
[0022] 图5是锁定机构和卡止片的立体图。
[0023] 图6是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0024] 图7是转动部的立体图。
[0025] 图8是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的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0026] 图9是与图8对应的锁定机构和周边部分的横剖视图。
[0027] 图10是表示将操作部件从图8所示的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
[0029] 1…锤钻;10…主体部;11…主体壳体;12…刀夹;13…手柄;131…手柄壳体;133…电源电缆;135…触发器;15…吸气口;17…卡合孔;19…顶端工具;20…达;27…集尘风扇;3…集尘装置;31…主体部;310…壳体;311…排气口;313…卡合机构;314…卡合片;315…施力弹簧;316…操作部;318…吸气连接部;319…排气连接部;320…保持部;321…开口部;322…第一通路;323…贯通孔;325、326、327…导轨;328…突出部;329…抵接面;35…移送部;352…第二通路;353…软管;354…螺旋弹簧;355…引导槽;356…卡合部;358…齿条;37…抽吸部;372…第三通路;373…抽吸帽;374…抽吸口;39…收容部;392…过滤器
51…操作部件;511…基座部;515…槽部;516…突起;518…支承销;520…对置壁部;521…下壁部;522…中间壁部;523…上壁部;525…隔壁部;526…卡止片通路;527…弹簧收容部;
528…转动部收容部;53…锁定部件;530…转动部;531…头部;533…臂部;534…按压部;
535…倾斜面;537…前端部;539…突起;540…螺旋弹簧;55…卡止片;551…基座部;552…卡合部;553…卡合凹部;556…抵接部;57…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顶端工具19来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列举电动式的锤钻1进行说明。另外,作为集尘装置的一个例子,列举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锤钻1进行拆装的集尘装置3进行说明。
[0031] 首先,参照图1,对锤钻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锤钻1具备主体部10与手柄13。主体部10形成为纵长状。在主体部10的位于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设置有能够供顶端工具19进行拆装的刀夹12,手柄13从另一端部开始沿与主体部10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外,作为能够安装于刀夹12的顶端工具19,可以与各种加工作业对应地准备种类及长度不同的多个工具(钻机、锤钻机等)。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构成为,进行使顶端工具19沿顶端工具19的轴向呈直线状驱动的动作(锤击动作)、使顶端工具19绕轴线旋转驱动的动作(钻机动作)。作业人员根据实际进行的加工作业,选择适当的种类和长度的顶端工具19,以其轴向与主体部10的长轴方向一致的方式将,顶端工具19安装于刀夹12。
[0032] 以下,参照图1,对主体部10和手柄13的详细构成按顺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与安装于刀夹12的顶端工具19的轴线一致的方向(换句话说,为主体部10的长轴方向)规定为锤钻1的前后方向,将设置有刀夹12这侧规定为锤钻1的前侧,将连接有手柄13这侧规定为后侧。另外,将与顶端工具19的轴线正交且与手柄13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将手柄13与主体部10连接这侧规定为上侧,将配置手柄13的前端(自由端)这侧规定为下侧。
[0033] 主体部10具备主体壳体11、刀夹12、马达20、运动转换机构21、击打构件23以及旋转传递机构25。以下,对这些构成按顺序进行说明。
[0034] 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11是形成主体部10的外廓的壳体,在其内部收容刀夹12、马达20、运动转换机构21、击打构件23、旋转传递机构25。主体壳体11例如可以通过结合收容马达20的部分、收容顶端工具19的驱动机构(运动转换机构21、击打构件23、旋转传递机构25)的部分等多个部分而形成,也可以由一个部分形成。另外,主体壳体11可以形成为一层壳体,也可以成为形成主体部10的外廓的外壳体与配置于外壳体内并收容内部机构的内壳体的双层构造。在该情况下,从防振的观点来看,内壳体与外壳体优选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经由弹性构件连结。
[0035] 在主体壳体11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的下部,设置有吸气口15。吸气口15是使主体壳体11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贯通孔。吸气口15设置为,在将集尘装置3安装于锤钻1时,与集尘装置3的排气口311连通,详细后述。在主体壳体11也设置有排出从吸气口15流入的空气的排气口(未图示)。另外,在主体壳体11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的下部,在吸气口15的前侧设置有卡合孔17。卡合孔17,构成为是从主体壳体11的下表面向上方凹陷的孔能够供设置于集尘装置3的卡合片314卡合。
[003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顶端工具19的驱动源而发挥功能的马达20,采用交流马达。如图1所示,马达20以马达20的输出轴201的轴线与顶端工具19的轴线平行的方式(换句话说,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主体壳体11的后部区域内。在输出轴201的前端部,固定有用于对马达20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26。在冷却风扇26的前侧,设置有具有以与输出轴201呈同轴状连结固定于输出轴201的旋转轴的集尘风扇27。集尘风扇27是用于产生抽吸在由顶端工具19进行的加工作业中产生的粉尘并将粉尘向集尘装置3内引导的空气流的风扇。此外,集尘风扇27配置于上述的吸气口15的上方。在主体壳体11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在集尘风扇27的前侧,与输出轴201和集尘风扇27的旋转轴同轴状地连结有,在前端部具备驱动齿轮205的旋转轴。根据上述的构成,冷却风扇26、集尘风扇27、驱动齿轮205与输出轴201一体地旋转。
[0037] 运动转换机构21、击打构件23、旋转传递机构25配置于主体壳体11的前部区域内。马达20的旋转动力经由驱动齿轮205传递至运动转换机构21和旋转传递机构25。运动转换机构21构成为,通过摆动环摆动,来将旋转轴的伴随着输出轴201的旋转被旋转驱动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活塞的直线运动。击打构件23构成为伴随着活塞的直线运动,而相对于顶端工具19施加向顶端工具19的轴向的击打力。顶端工具19伴随着马达20的驱动,因运动转换机构21和击打构件23而形成以直线状沿顶端工具19的长轴方向往复驱动。旋转传递机构25构成为,由多个齿轮构成,在使马达20的旋转动力适当地减速后,经由作为最终轴的刀夹12传递至顶端工具19。顶端工具19伴随着马达20的驱动,因旋转传递机构25而被绕轴线(沿周向)旋转驱动。其中,运动转换机构21、击打构件23、旋转传递机构25为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此处的进一步的说明。
[0038] 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构成为,通过设置于主体部10的模式变更杆(未图示)的操作,能够选择锤钻模式、钻机模式、锤击模式三个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锤钻模式是使顶端工具19进行锤击动作和钻机动作的模式。钻机模式是使顶端工具19仅进行钻机动作的模式。锤击模式是使顶端工具19仅进行锤击动作的模式。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3在使锤钻1以这些模式中的锤钻模式或者钻机模式动作的情况下(换句话说,进行包含开孔作业的加工作业的情况下)使用,是特别有用的。其中,上述的模式切换用的构成为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此处的说明。
[0039] 手柄13是从主体部10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纵长状的部位。手柄13具备电源电缆133、触发器135以及形成手柄13的外廓的手柄壳体131。手柄壳体131可以形成为与主体壳体11相独立,并结合于主体壳体11,也可以与主体壳体1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一体。此外,在锤钻1中,主要产生顶端工具19的轴向的振动,因此主体壳体11与手柄壳体131优选以至少能够沿顶端工具19的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被经由弹性构件连结。
[0040] 用于与外部的交流电源连接的电源电缆133从手柄壳体131的下端部延伸。触发器135设置于手柄壳体131的前侧上部。在手柄壳体131的内部收容有开关控制器(均未图示)等。在控制器电连接有马达20、电源电缆133、开关等。作业人员扣动触发器135,打开开关,马达20通电而被驱动。马达20被控制器驱动控制。
[0041] 以下,参照图1,对集尘装置3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此外,集尘装置3在安装于锤钻1的状态下使用,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以与安装于锤钻1时的锤钻1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规定集尘装置3的方向。
[0042] 如图1所示,集尘装置3具备安装于锤钻1的主体部10的下侧的主体部31、连结于主体部31的前端部并向主体部31的前方突出的移送部35、连结于移送部35的前端部并向上方弯曲并延伸的抽吸部37以及配置于主体部31的后部下侧的粉尘的收容部39。凭借若驱动锤钻1的马达20,则与输出轴201一同旋转的集尘风扇27,使抽吸力通过主体部31、收容部39、移送部35的内部作用于抽吸部37。由加工作业产生的粉尘因该抽吸力而与空气一同被从抽吸部37吸入,并经由移送部35、主体部31流入收容部39。在收容部39中,仅粉尘从空气分离并被收容。除去粉尘后的空气流入锤钻1的主体壳体11内,被从排气口(未图示)排出。
[0043] 以下,参照图1~7,对集尘装置3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3,对主体部31、移送部35、抽吸部37、收容部39各自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主体部31形成为比锤钻1的主体部10稍短的纵长状,以主体部31的长轴方向与主体部10的长轴方向一致的方式(换句话说,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10的下侧。主体部31具备形成主体部31的外廓的壳体310、使包含粉尘的空气向收容部39内部移送的吸气连接部318、使除去粉尘后的空气从收容部39向主体部31的外部(锤钻1的主体壳体11内部)移送的排气连接部
319以及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进行拆装的卡合机构313。
[0044] 如图1所示,壳体310的长轴方向(换句话说,为集尘装置3的前后方向)的一端部(前端部)形成为筒状。将壳体310中的、该筒状的部分称为保持部320。保持部320具有设置于前端并使壳体3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321以及在壳体310内部从开口部321向后方延伸的第一通路322。在第一通路322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插入有移送部35。
[0045] 如图2所示,保持部320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矩形状。保持部320是构成为将移送部35保持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1相对移动的部位。具体而言,在保持部320的内表面设置有,朝向第一通路322的内侧突出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325~327。这些导轨325~327中的导轨325在保持部320的右内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导轨326、327分别在保持部320的内表面的左上部与左下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0046] 另外,在保持部320设置有锁定机构5。更加详细而言,锁定机构5设置于保持部320的左侧部的开口部321附近。锁定机构5的详细构成后述。
[0047] 在壳体310的保持部320的后方下侧安装有矩形箱状的收容部39。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3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310进行拆装,但针对拆装用的构成,省略此处的说明。在收容部39的内部以能够更换的方式保持有用于从被移送来的空气中分离粉尘的过滤器392。过滤器392例如由纸、无纺布等具有通气性的材料构成。壳体310的内部与收容部39的内部通过在壳体310的下表面与收容部39的上表面的前部和后部两处分别设置的连通孔连通。
[0048] 吸气连接部318的一端部插通于前部的连通孔,并向收容部39内部突出。吸气连接部318是形成为L字状的筒状部件。吸气连接部318的另一端部以在前方开口的方式沿着保持部320的轴向(换句话说,为前后方向)配置于第一通路322内。在后部的连通孔嵌入有排气连接部319的凸缘状的一端部。排气连接部319是能够沿轴向弹性变形的筒状部件。排气连接部319的凸缘状的另一端部嵌入于在壳体310的上表面设置的排气口311。换句话说,排气连接部319使收容部39内部与壳体310的外部连通。排气口311在将集尘装置3相对于锤钻1配置于规定位置时设置于与主体壳体11的吸气口15对置的位置。
[0049] 卡合机构313设置为能够将集尘装置3相对于锤钻1进行拆装的构成之一。本实施方式的卡合机构313包含卡合片314、施力弹簧315以及操作部316。卡合片314构成为能够与设置于锤钻1的主体壳体11下表面的卡合孔17卡合,并从设置于壳体310的上表面的开口向上方突出。施力弹簧315配置于壳体310的内部,将卡合片314始终向上方施力。操作部316构成为被从壳体310的外部按压,以使卡合片314向下方移动,解除卡合片314与卡合孔17的卡合。
[0050] 此外,虽省略图示,但除了卡合孔17与卡合机构313之外,在主体壳体11与壳体310上,设置有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槽和构成为能够与引导槽卡合的一对导轨的组合构成的滑动机构。此外,引导槽与导轨中的任意一者设置于主体壳体11,另一者设置于壳体310。若在引导槽卡合有导轨的状态下,将集尘装置3相对于锤钻1沿前后方向滑动,配置于规定的位置,则卡合片314与卡合孔17卡合。其结果,滑动机构限制主体壳体11与壳体310间在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卡合片314与卡合孔17限制主体壳体11与壳体310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移动。由此,能够将集尘装置3以稳定的姿势安装于锤钻1。此时,将排气连接部319的从排气口311向上方突出的凸缘状的端部在吸气口15的四周从下方按压于主体壳体11,从而收容部39的内部与主体壳体11的内部经由排气连接部319连通。
[0051] 如图1所示,移送部35是直线状的筒状部件。移送部35的轴向的两端部开口,从而在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通路352。移送部35将其一端部从保持部320的开口部321插入第一通路322,以使第二通路352与保持部320的第一通路322连通。换句话说,移送部35的局部以其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第一通路322内部。
[0052] 如图2所示,移送部35的外径形成为比保持部320的内径稍小,移送部35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与保持部320相同,呈大致矩形状。移送部35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1沿移送部35的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保持部320。具体而言,在移送部35的右侧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有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引导槽355。在引导槽355卡合有保持部320的导轨325。另外,在移送部35的左侧部设置有向左方突出的卡合部356。卡合部356在上端部与下端部和保持部320的导轨326、327抵接的状态下,在导轨326、327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根据上述的构成,移送部35以绕轴线的相对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保持部320沿前后方向滑动。
[0053] 另外,如图1~图3所示,移送部35在左外侧面具有沿移送部35的轴向延伸的齿条358。齿条358由沿移送部35的轴向配置为一列的多个突起构成。各突起在左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椭圆形。另外,移送部35的在轴向(前后方向)邻接的突起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后述的锁定部件53的转动部530的前端部537的宽度(前后方向的长度)小(参照图3)。在齿条358能够卡止有卡止片55。卡止片55的详细构成后述。
[0054] 如图1所示,抽吸部37是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筒状部件,在内部具有第三通路372。在抽吸部37的一端部设置有形成为覆盖顶端工具19的前端的抽吸帽373。在抽吸帽373设置有能够供顶端工具19插通的抽吸口375。抽吸部37以将具有抽吸帽373的端部配置于上方的方式连结于移送部35的前端部。抽吸部37的另一个端部从移送部35前端的开口部插入第二通路352内,以使第三通路372与移送部35的第二通路352连通。在该端部连结有外装有螺旋弹簧354的能够自如伸缩的软管353的一端部。软管353的另一端部连结于配置于第一通路
322内的吸气连接部318的一端部。换句话说,软管353通过移送部35的第二通路352与保持部320的第一通路322内沿前后方向延伸,从而使抽吸部37与吸气连接部318连通。移送部35被外装于软管353的螺旋弹簧354,向从保持部320(开口部321)突出的方向(以下,称为突出方向)施力,换句话说向前方施力。
[0055] 以下,参照图4,对构成为能够卡止于移送部35的齿条358的卡止片55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卡止片55始终卡合于移送部35的齿条358,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卡止片55的方向以与集尘装置3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规定。
[0056] 如图4所示,卡止片55是将基座部551、卡合部552以及抵接部556形成为一体而得到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55由树脂形成。基座部551是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部位。卡合部552以向右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于基座部551的右表面的上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52构成为能够卡合于构成齿条358的多个突起中的三个突起,具有形成为与齿条358的突起对应的形状的三个卡合凹部553。卡合凹部553在卡合部552的下侧与右侧开口。在基座部551的前下端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起554。突起554的下端面形成为朝向前方(从基座部551分离的方向)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555。抵接部556是从基座部551的左表面的下侧部分向左方突出的、形成为大致矩形块状的部位。
[0057] 以下,参照图2、图5~图7,对设置于保持部320的锁定机构5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锁定机构5由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保持部320相对移动的操作部件51与设置于操作部件51的锁定部件53构成。以下,对操作部件51与锁定部件53按顺序进行说明。
[0058] 如图6所示,操作部件51包含基座部511、对置壁部520以及隔壁部525。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51由树脂一体地形成。基座部511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并具有外表面512与内表面513。操作部件51的外表面512从设置于保持部320的贯通孔323向外部暴露,并且,以基座部511的长边方向与集尘装置3的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保持部320(参照图2),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操作部件51的方向以与集尘装置3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规定。
[0059] 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511的外表面512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5121。突条5121作为在作业人员使操作部件51相对于主体部31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时搭手指的部位发挥功能。如图6所示,在基座部511的前后方向(短边方向)的中央部,以沿上下方向(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从内表面513侧朝向外表面512侧凹陷的槽部515。在槽部515的下端部设置有从槽部515的底面垂直地向右方突出的突起516。突起516构成为,插入后述的螺旋弹簧540的一端部,而支承螺旋弹簧540(参照图5)。
[0060] 在槽部515的两侧(前侧与后侧)沿着槽部515设置有对置壁部520。对置壁部520包含沿垂直方向从内表面513向右方突出的三对壁部。具体而言,从基座部511的下端部朝向上端部按顺序配置有下壁部521、中间壁部522、上壁部523这三对壁部。上壁部523与中间壁部522以中间壁部522比上壁部523薄且低的方式形成为一体。另一方面,下壁部521配置为在上下方向(槽部515的延伸方向)上与中间壁部522分开。中间壁部522与下壁部521之间的间隙设置为能够供卡止片55的抵接部556通过的卡止片通路526。
[0061] 在下壁部521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向与槽部515分离的方向(向前方与后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5211、5212。相同地,在中间壁部522的下端部也分别设置有向与槽部515分离的方向(向前方与后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5221、5222。换句话说,从前侧的下壁部521和中间壁部522分别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5211、5221配置为隔着卡止片通路526平行地对置。相同地,从后侧的下壁部521和中间壁部522分别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5212、5222,也配置为隔着卡止片通路526平行地对置。突出部5212、5222的相互对置的面形成为朝向后方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5213、5223。
[0062] 在上壁部523的下端部设置有将支承后述的转动部530的支承销518(参照图5)支承为无法转动的一对支承孔517。在支承孔517的上侧(相对于支承孔517,在与中间壁部522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沿垂直方向从槽部515的底面向右方突出并且沿前后方向连接上壁部523的隔壁部525。形成于隔着槽部515的对置壁部520之间的空间被隔壁部525沿上下方向分割为两个。被隔壁部525与上壁部523规定的上侧的空间,设置为收容后述的螺旋弹簧57(参照图2)的弹簧收容部527。此外,上壁部523中的、形成弹簧收容部527的部分(比隔壁部
525更靠上侧的部分)的对置面形成为沿着螺旋弹簧57的外周支承螺旋弹簧57的弯曲面。由隔壁部525、上壁部523的下侧部分、中间壁部522、下壁部521规定的下侧的空间,设置为收容后述的转动部530的转动部收容部528。
[0063] 如图5所示,锁定部件53具备被支承销518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件51转动的转动部530和将转动部530朝向与基座部511分离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540。
[0064] 如图7所示,转动部530是将头部531、臂部533以及前端部537形成为一体而得到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530由金属(例如,不锈合金等)形成。头部531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的部位,具有供支承销518插入的贯通孔532。臂部533从头部531向与贯通孔532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呈U字状弯曲地延伸。臂部533的中央部(U字的突出部)与卡止片55抵接,从而作为按压卡止片55的按压部534发挥功能。在按压部534的内侧面(右侧面)的后端部,以使臂部533的厚度朝向后方变小的方式形成有倾斜面535。前端部537从臂部533的与头部531相反侧的端部,向从头部531分离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前端部537具有向与臂部533的中央部相同的方向(左方向)突出的突起539。突起539构成为插入螺旋弹簧540的一端部来支承螺旋弹簧540。
[0065] 如图5所示,转动部530在头部531被支承销518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件51转动,且前端部537的突起539与槽部515的突起516被插入螺旋弹簧540的两端部的状态下,收容于转动部收容部528。前端部537被螺旋弹簧540向离开基座部511的方向施力,臂部533的按压部534配置于卡止片通路526内,并被保持于比头部531和前端部537接近基座部511的位置。锁定部件53如上那样被安装于操作部件51,从而形成有作为装配件的锁定机构5。
[0066]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锁定机构5向保持部320的安装进行说明。在保持部320的开口部321附近设置有上下方向较长的矩形状的贯通孔323。操作部件51将基座部511与对置壁部520嵌入贯通孔323,从而被保持部320保持为能够相对于保持部320沿上下方向滑动。换句话说,操作部件51相对于保持部320能够沿与移送部35的轴向和径向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
[0067] 另外,在操作部件51的弹簧收容部527,螺旋弹簧57被收容为,其两端部与保持部320的上表面部和隔壁部525抵接,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的状态。操作部件51始终被螺旋弹簧57向下方施力,而被保持于下壁部521的下端部与保持部320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该位置是操作部件51的上下滑动范围内的最下方位置,以下,称为第一操作位置。另一方面,在由作业人员对操作部件51施加克服螺旋弹簧57作用力的向上方向的力的情况下,操作部件51与被施加的力对应地向上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51的上下滑动范围内的最上方位置是,螺旋弹簧57被保持部320的上表面部与隔壁部525夹持而被最大限度地压缩时的位置。以下,将该位置称为第二操作位置。
[0068] 以下,参照图2、图3、图8~图10,对卡止片55的位置与锁定机构5的动作的关系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卡止片55配置于移送部35的左侧,始终通过齿条358的多个突起中的任意三个突起与卡合凹部553卡合,而被卡止于齿条358。因此,若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沿移送部35的轴向(集尘装置3的前方向)相对移动,则卡止于齿条358的卡止片55也与移送部35一同沿移送部35的轴向(集尘装置3的前后方向)相对移动。
[0069] 操作部件51和锁定部件53分别构成为,在移送部35的轴向(集尘装置3的前后方向),在将卡止片55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规定的动作位置时与未配置于规定的动作位置时(换言之,配置于动作位置以外的位置亦即非动作位置时),进行不同的动作。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动作位置被设定为,卡止片55在移送部35的径向(左右方向)配置于操作部件51与移送部35之间的位置。更加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位置设定为,卡止片55的基座部551的左表面与中间壁部522的右表面(突出端面)抵接,抵接部556被配置于操作部件51的卡止片通路526内的位置(参照图5)。另外,在与转动部530的关系中,配置于动作位置的卡止片55被夹持于配置于槽部515内的按压部534与移送部35之间。配置于动作位置的卡止片55在上下方向被夹持于下壁部521的上端和转动部530的前端部537、与上壁部523的下端和转动部530的头部531之间。
[0070] 首先,对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换句话说,在配置于动作位置以外的位置亦即非动作位置时)的锁定部件53和操作部件5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转动部530因螺旋弹簧540的作用力使前端部537向接近移送部35的方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被保持在前端部537与设置于保持部320的内部的抵接面329抵接的位置。该位置是在转动部530的转动范围内,最接近移送部35的位置(最右方位置),以下,称为移动禁止位置。
[0071] 在转动部530处于移动禁止位置时,按压部534的局部从槽部515向右方突出。另外,前端部537配置于保持于第一通路322内的移送部35的齿条358的下方。换言之,在与操作部件51一同向上方相对移动的前端部537的移动路径上配置有齿条35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端部537与齿条358之间仅设置有微小的间隙。因此,作业人员即使欲使处于最下方位置的操作部件51相对于保持部320向上方移动,齿条358的任一个突起也与前端部537干涉,从而无法实质移动。如上,锁定部件53构成为在未将卡止片55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51相对于保持部320的相对移动。另外,齿条358在未将卡止片55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动作位置时,作为与锁定部件53干涉的干涉部发挥功能。
[0072]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卡止片55不与操作部件51和转动部530干涉,因此移送部35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1(保持部320)沿移送部35的轴向(集尘装置3的前后方向)自由地相对移动。
[0073] 接下来,对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的锁定部件53和操作部件5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卡止片55保持如下状态:抵接部556与按压部534抵接,从而克服螺旋弹簧540的作用力,使转动部530向前端部537离开移送部35(抵接面329)的方向(图8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将按压部534收容于槽部515内。该位置是在转动部530的转动范围内与移送部35最为分离的位置(最左方位置),以下,称为移动允许位置。
[0074] 在转动部530位于移动允许位置时,前端部537相对于保持于第一通路322内的移送部35的齿条358配置于左下方。换句话说,前端部537未配置于在从上观察时与齿条358重叠的位置。换言之,齿条358未配置于与操作部件51一同向上方相对移动的前端部537的移动路径上。因此,作业人员在欲使位于第一操作位置的操作部件51相对于保持部320向上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不存在齿条358的任一个突起与前端部537干涉的情况。因此,如图10所示,操作部件51以克服螺旋弹簧57的作用力的方式相对于保持部320向上方向滑动移动。如上,锁定部件53构成为,在将卡止片55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允许操作部件51相对于保持部320的相对移动。
[0075] 如上所述,如图8所示,操作部件51始终被螺旋弹簧57的作用力保持于第一操作位置。此时,卡止片55被配置于卡止于齿条358的卡止位置。锁定部件53的转动部530凭借在操作部件51的基座部511与前端部537之间被压缩的螺旋弹簧540的作用力,将配置于卡止位置的卡止片55按压于移送部35。
[0076] 另外,如上所述,移送部35被外装于软管353的螺旋弹簧354向突出方向(前方)施力。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移送部35的轴向(前后方向),相对于卡止片55的动作位置靠开口部321侧(突出方向侧),设置有从保持部320朝向移送部35突出的突出部328。突出部328构成为,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并且配置于卡止位置时,禁止移送部35相对于保持部320向突出方向相对移动的突出禁止部。更加详细而言,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并且将操作部件51配置于第一操作位置从而将卡止片55配置于卡止位置时,突出部328从开口部321侧与卡止片55(详细而言,为卡止片55的前下端部)抵接,从而禁止移送部35因螺旋弹簧354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保持部320向突出方向相对移动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在移送部35的轴向(前后方向),相对于卡止片55的动作位置在开口部321的相反的一侧,不设置有突出部328那样的、与卡止片55干涉的部件。因此,若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并且配置于卡止位置的状态下,例如在加工作业中,因抽吸帽373受被加工物按压,或者受作业人员的操作,使移送部35克服螺旋弹簧540的作用力被拉入朝保持部320内部的方向(以下,称为拉入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向后方移动,则卡止片55保持着卡止于齿条358的状态,沿轴向从动作位置向其他的位置移动(抵接部556从卡止片通路526拔出)。在该情况下,转动部530因螺旋弹簧540的作用力而从移动允许位置向移动禁止位置转动。
[0077] 另外,如上所述,卡止片55在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在上下方向,夹持于下壁部521和前端部537、与上壁部523和头部531之间(参照图5)。因此,在操作部件51和锁定部件53相对于保持部320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时,卡止片55也与操作部件51和锁定部件53一同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若使操作部件51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则齿条358的突起脱离卡止片55的卡合凹部553。换句话说,卡止片55伴随着操作部件51和锁定部件53的相对移动,从卡止于齿条358的卡止位置(参照图8)向解除对齿条358的卡止的解除位置(参照图10)移动。由此,即便在使移送部35相对于保持部320沿轴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卡止片55也被保持于解除位置,而不与移送部35一同相对移动。如上,操作部件51构成为,通过在将卡止片55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规定的动作位置时,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相对移动,从而卡止片55对齿条358的卡止被解除,而禁止卡止片
55与移送部35一同沿上述轴向相对移动。
[0078] 另外,如图10所示,若将卡止片55配置于解除位置,则解除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保持部320)的向突出方向(前方)的相对移动所受的禁止。因此,移送部35在轴向(前后方向)以及突出方向(前方)、凹陷方向(后方)上,均能够相对于保持部320相对移动。
[0079] 若从将操作部件51配置于第二操作位置且将卡止片55配置于解除位置的状态(参照图10),使操作部件51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则卡止片55也与操作部件51和锁定部件53一同,相对于保持部320和移送部35向下方向移动。而且,卡止片55配置于与齿条358卡止的卡止位置(参照图8)。其结果,通过突出部328,禁止移送部35相对于保持部320的向突出方向(前方)的相对移动。如上,操作部件51构成为,以将卡止片55在移送部35的轴向配置于动作位置为条件,通过从第二操作位置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使卡止片55与齿条358卡止,从而禁止移送部35相对于保持部320向突出方向相对移动。
[0080] 在将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集尘装置3安装于锤钻1而进行加工作业时,作业人员能够以以下的顺序调整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的位置(移送部35从开口部321突出的突出量)。
[0081] 在加工作业的开始时,卡止于齿条358的任一个突起的卡止片55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动作位置。这是因为,在之前的加工作业时,移送部35被压入保持部320的第一通路322内部,卡止片55被配置得比动作位置靠保持部320内部(后方)(参照图3),但若加工作业结束,则移送部35被螺旋弹簧354向突出方向施力,而返回至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的位置。卡止片55在向动作位置移动时,使处于移动禁止位置的转动部530克服螺旋弹簧
540的作用力而向移动允许位置转动,配置于转动部530与移送部35之间。如上所述,能够顺畅地实现在通过按压部534的形成于内侧(右侧)的后端部的倾斜面535,使卡止片55在朝向动作位置从后方向前方相对移动时,与转动部530抵接而使转动部530转动,从而配置于转动部530与移送部35之间的动作。
[0082] 另外,如上所述,在从后侧的下壁部521和中间壁部522处起,隔着卡止片通路526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5212、5222的对置面,形成有倾斜面5213、5223(参照图6)。另外,在从卡止片55的基座部551的前下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突起554的下端面,形成有倾斜面555(参照图4)。通过这些倾斜面5213、5223、555,卡止片55在朝向动作位置从后方向前方相对移动时,能够不与突出部5212、5222干涉而顺畅地向动作位置移动。
[0083] 作业人员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的状态下,单手保持移送部35,利用另一只手边保持保持部320边使操作部件51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参照图10)。由此,卡止片55从卡止于齿条358的卡止位置向齿条358上方的解除位置移动。作业人员在将操作部件51维持于第二操作位置的状态下,使移送部35相对于保持部320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与顶端工具19的长度对应,适当地调整移送部35从开口部321突出的突出量。此时,卡止片55被操作部件51与锁定部件53保持于解除位置,而禁止与移送部35一同相对移动,因此移送部35相对于卡止片55也沿前后方向移动。
[0084] 作业人员在调整了移送部35的突出量后,使操作部件51从第二操作位置返回第一操作位置(参照图8)。由此,卡止片55从齿条358上方的解除位置向卡止于齿条358的卡止位置移动。此时,卡止片55在沿移送部35的轴向延伸的齿条358之上,在与作业人员开始进行位置调整时不同的位置卡止于齿条358。换句话说,卡止片55卡止于构成齿条358的多个突起中的、与最初进行了卡止的突起不同的突起。另外,突出部328从前方与卡止片55抵接,从而禁止移送部35因螺旋弹簧354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保持部320向突出方向移动这种情况。因此,即使作业人员解除移送部35的保持,移送部35和抽吸部37也被维持在其位置。如上,作业人员能够在与顶端工具19的长度对应地适当设定了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的位置的状态下,开始所希望的加工作业。
[0085] 然而,存在作业人员不知晓上述的顺序,或者错误地调整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的位置的情况。具体而言,假定了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就将移送部35从开口部
321突出的突出量调整为所希望的量,要去操作操作部件51。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3,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锁定部件53(更加详细而言,为转动部530的前端部537)与齿条358干涉,从而禁止操作部件51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换句话说,作业人员即使欲使操作部件51向第二操作位置移动,也无法进行操作。因此,作业人员能够马上注意到自己弄错顺序,从而改正顺序。
[008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驱动顶端工具19而对于加工材料进行加工作业的锤钻1进行拆装。集尘装置3具备主体部31、移送部35、卡止片55、操作部件51以及锁定部件53。移送部35在相对于主体部31能够沿前后方向(移送部35的轴向)相对移动并且被向突出方向施力的状态下保持于保持部320,在外表面具有沿前后方向(移送部35的轴向)配置为一列的由多个突起构成的齿条358。卡止片55构成为在被卡止于齿条358的突起的状态下,能够与移送部35一同相对于主体部31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
[0087] 设置于保持部320的操作部件51构成为,能够与来自外部的手动操作对应地,在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主体部31相对移动。操作部件51构成为,以将卡止片55在前后方向相对于操作部件51配置于规定的动作位置为条件,通过从第一操作位置向第二操作位置相对移动,解除卡止片55相对于齿条358的卡止,从而禁止卡止片55与移送部35一同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另外,操作部件51构成为,以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为条件,通过从第二操作位置向第一操作位置移动,使卡止片55与齿条358卡止,从而禁止移送部35的在突出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设置于操作部件51的锁定部件53构成为,一方面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允许操作部件51相对于主体部31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51相对于主体部31的相对移动。
[0088] 根据上述的构成,如上所述,作业人员即使弄错调整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的位置(移送部35从开口部321突出的突出量)时的顺序,也能够马上注意到错误。根据该观点,也可以说,锁定部件53构成为报告机构,在未将卡止片55在移送部35的轴向上,相对于主体部31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51相对于主体部31的相对移动,从而报告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的情况。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3,能够提高调整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的位置(移送部35从开口部321突出的突出量)时的操作性。
[008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3(详细而言,为转动部530)兼作卡止片移动部件,并构成为,伴随着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相对于主体部31向与操作部件51相同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卡止片55在卡止于齿条358的卡止位置与解除卡止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换句话说,设置于操作部件51的锁定部件53一方面作为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的操作部件51的移动禁止部件发挥功能,另一方面,也作为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与操作部件51一同相对移动,而使卡止片55在卡止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卡止片55的移动部件发挥功能。因此,与由不同部件构成操作部件51的移动禁止部件与卡止片55的移动部件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以更加简单且小型的构成实现上述两个功能。
[0090]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5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1,沿与作为移送部35的轴向的前后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相对移动。因此,齿条358的多个突起的排列方向与操作部件51的用于使卡止片55卡止于齿条358或者解除卡止的操作方向相互交叉,因此与多个突起的排列方向和操作部件51的操作方向为相同方向的情况相比,本发明能够以更加简单的构成进行卡止片55的卡止或者解除。另外,作业人员能够将各个操作区分开并可靠地进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方向也与移送部35的径向交叉。换句话说,操作部件51无法沿移送部35的径向相对移动。因此,作业人员不会进行将操作部件51向移送部35的径向内侧按压的操作,因此能够避免手指钩住保持部320的贯通孔323与操作部件
51之间。
[0091]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3(详细而言,为转动部530)构成为,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与移送部35的构成齿条358的突起中的任一个突起发生干涉,从而禁止操作部件51相对于主体部31的相对移动。将用于卡止卡止片55的齿条358利用为与锁定部件53(详细而言,为转动部530)发生干涉的干涉部,从而不相对于齿条358单独地设置干涉部,因而能够实现由锁定部件53形成的操作部件51的移动禁止功能。
[0092]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53包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操作部件51的转动部530和设置于操作部件51并对转动部530朝向移送部35施力的螺旋弹簧540。而且,转动部530构成为,能够在与操作部件51一同相对于主体部31相对移动时的移动路径上未介入有干涉部(齿条358)的移动允许位置和在移动路径上介入有干涉部的移动禁止位置之间转动。另外,转动部530构成为,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其配置于移动允许位置,在未将卡止片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其配置于移动禁止位置。因此,通过转动部530的在移动允许位置与移动禁止位置之间的转动动作,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的允许与禁止间的切换。
[0093] 本实施方式的卡止片55构成为,在沿前后方向从与动作位置不同的位置向动作位置相对移动时,与转动部530抵接而使转动部530克服螺旋弹簧540的作用力从移动禁止位置向移动允许位置转动,配置于转动部530与移送部35之间。而且,在与卡止片55抵接的按压部534形成有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535。通过倾斜面535,能够顺畅地实现卡止片55向动作位置相对移动时的动作。
[0094] 本实施方式的转动部530为与树脂相比刚性高且耐久性也高的金属制件。因此,转动部530不挠曲而能够可靠地发挥操作部件51的移动禁止功能。
[0095]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和作业工具不限定于例示的集尘装置3和锤钻1的构成。例如,能够施加下述例示的变更。此外,这些变更能够将其中的仅任一个或者多个与实施方式所示的集尘装置3和锤钻1或者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组合而被采用。
[0096] 集尘装置3也可以应用于锤钻1以外的作业工具。具体而言,能够应用于优选与顶端工具19的长度对应地调整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的位置的作业工具。作为上述的作业工具,例如,能够列举用于进行打孔作业的作业工具(振动钻机、电动钻机等)。
[0097] 另外,能够将集尘装置3相对于锤钻1或者其他的作业工具进行拆装的构成,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卡合机构313和滑动机构。例如,能够采用由钩扣与卡合孔的组合等构成的卡合机构。此外,与集尘装置3对应地设置于锤钻1或者其他的作业工具的拆装结构也能够应用相同的变更。另外,能够将集尘装置3相对于锤钻1或者其他的作业工具进行拆装的构成并不必需设置于集尘装置3的主体部31,可以设置于与主体部31不同的集尘装置3的一个部位,也可以与集尘装置3设置为分体。例如,集尘装置3也可以利用带止动件的带、橡胶等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的环状部件安装于锤钻1或者其他的作业工具的工具主体。
[0098] 在集尘装置3中,被抽吸的粉尘通过抽吸部37的第三通路372、移送部35的第二通路352、主体部31的第一通路322内被移送至收容部39,但该移送路径也可以局部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形成移送部35具有抽吸口的构成,仅经由第二通路352与第一通路322移送粉尘。另外,第一通路322也可以经由其他的通路连接于收容部39。也可以形成不经由软管353而在这些通路内直接移送粉尘的构成。在该情况下,移送部35只要被另外设置的施力部(螺旋弹簧等)向从保持部320突出的方向施力即可。
[0099] 收容所抽吸的粉尘的收容部39不限定于能够相对于集尘装置3进行拆装的构成,可以与集尘装置3的主体部31设置为一体,或者也可以是经由软管连接于集尘装置3的分体。产生用于抽吸粉尘的抽吸力的构成不必设置于锤钻1。集尘风扇27与驱动集尘风扇27的专用马达也可以设置于集尘装置3。也可以将压缩机连接于集尘装置3。
[0100] 移送部35和保持部320只要形成为中空的筒状即可,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矩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以外的具有多边形的截面形状的筒状。
[010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片55构成为,卡止于构成齿条358的突起中的三个突起。为了更加可靠地禁止移送部35相对于主体部31的突出方向的相对移动,卡止片55优选构成为卡止于多个突起,但也可以构成为卡止于一个突起。另外,突起与卡止片55的卡合凹部
553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
[010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53(详细而言,为转动部530)兼作操作部件51的移动禁止部件与卡止片55的移动部件,锁定部件53也可以仅作为操作部件51的移动禁止部件发挥功能,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实现作为卡止片55的移动部件的功能。例如,卡止片55在处于动作位置时,也可以仅被操作部件51沿上下方向夹持,在卡止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相对移动。
[0103] 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从操作性的观点来看,操作部件51相对于主体部31的相对移动方向,优选为与移送部35的轴向和径向交叉的方向。然而,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方向也可以为仅与移送部35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并没有排除移送部35的轴向。
[010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齿条358的突起也作为干涉部发挥功能,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与锁定部件53(详细而言,为转动部530)发生干涉,从而禁止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然而,在移送部35也可以设置有与齿条358独立的干涉部。例如,在齿条358的下方也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送部35的轴向),以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与转动部530的前端部537发生干涉的方式设置有突条。
[0105] 锁定部件53只要构成为,一方面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允许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禁止操作部件51的相对移动即可。根据该观点,锁定部件53只要构成为,能够在与操作部件51一同相对于主体部31相对移动时的移动路径上未介入有干涉部的移动允许位置和在移动路径上介入有干涉部的移动禁止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并构成为在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配置于移动允许位置,在未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时配置于移动禁止位置即可。在该情况下,锁定部件53除了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动部530与螺旋弹簧540构成以外,例如能够由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送部35的径向)滑动的方式保持于操作部件51的滑动部与将滑动部朝向移送部35施力的施力部构成。而且,卡止片55只要伴随着在动作位置与除此以外的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送部35的轴向)相对于操作部件51相对移动,在移动禁止位置与移动允许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即可。
[0106] 从使卡止片55从与动作位置不同的位置向动作位置相对移动时的动作变得顺畅的观点来看,优选在按压部534的后端侧设置有倾斜面535,但倾斜面535并不是必需设置。另外,也可以在抵接部556的与按压部534抵接的面的后端侧设置相同的倾斜面。
[0107] 锁定部件53优选为金属制件,但也可以由树脂等其他的材料形成。
[0108] 上述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3具备构成为在将卡止片55在移送部35的轴向配置于动作位置并且配置于卡止于齿条358的卡止位置时,禁止移送部35向从开口部321突出的方向相对移动的突出禁止部。作为其具体的构成例,能够列举突出部328。突出部328在移送部35的轴向,相对于卡止片55的动作位置,设置于开口部321侧,而从主体部31朝向移送部35突出。突出部328以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并且配置于卡止位置为条件,通过与卡止片55抵接,来禁止移送部35向突出方向的相对移动。然而,突出禁止部不限定于突出部328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在操作部件51上,以在移送部35的轴线方向相对于动作位置设置于开口部321侧,将卡止片55配置于动作位置并且配置于卡止位置为条件,设置有与卡止片55抵接从而禁止移送部35向突出方向的相对移动的突出部。
[0109]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件与本实用新型的各构成要件的对应关系如下。集尘装置3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对应的构成例。主体部31、开口部321、第一通路322分别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开口部”、“第一通路”对应的构成例。移送部35、第二通路352、构成齿条358的多个突起分别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筒状部件”、“第二通路”、“多个突起”对应的构成例。卡止片5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卡止片”对应的构成例。操作部件51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件”对应的构成例。锁定部件53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锁定部件”、“卡止片移动部件”对应的构成例。转动部530、螺旋弹簧540分别是与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部”、“施力部”对应的构成例。齿条358的各突起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干涉部”对应的构成例。倾斜面53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倾斜部”对应的构成例。锤钻1、主体部1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工具”、“工具主体”对应的构成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