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室以及用于调节馆室内空气的方法

申请号 CN200380104898.7 申请日 2003-12-02 公开(公告)号 CN1720017A 公开(公告)日 2006-01-11
申请人 福尔克尔·施皮格尔; 发明人 福尔克尔·施皮格尔; 乌尔里希·富克斯;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调节一第一室内的室内空气的方法,其中所述室内循环空气连续地或者以重复的时间间隔补充以氮气或含氮气且贫二 氧 化 碳 的气体混合物,使得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少于体积比20.9%,二氧化碳含量小于体积比1%,该室中的压 力 调节成相对于围绕着该室的外部大气的压力至少呈现少许过压。
权利要求

1.调节第一室内的空气的方法,其中连续或以重复的时间间隔向 所述室内空气中补充以氮气或一种含氮且贫二的气体混合物,使 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少于体积比20.9%,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于体积比1%,或优选少于体积比0.65%,同时将室内调节到相对于该 室周围的大气至少略高的过压。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内空气强制循环。
3.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通过所述强制循环形 成的馆室内的空气交换,使室内形成均匀的空气。
4.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强制循环中通过用具有 通常的氧含量的外部大气中的贫二氧化碳空气来置换一部分室内空气, 从而置换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组分,在强制循环中置换的室内空气这 样来控制,即,保持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的边界值,该 边界值达到体积比0.65%。
5.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辅助地借助于化学方法, 例如借助于冷却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6.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需要对在强制循环中 送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受控离子化处理,使得相对于外部大气减少了氧含 量和降低了二氧化碳含量的室内空气的质量基本上不偏离外部大气的质 量。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室内空气的补充通过在 过压或负压下将室内空气与所述气体混合物混合来实现。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物的混合在 一混合室内进行,在过压或负压下,根据混合室中需要的气体混合物向 混合室内输入被混合的气体混合物组分。
9.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物由外面大 气中的空气与氮气混合而成。
10.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并控制调节循环空气 中的至少一个特性,例如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气 体通过以一种分离装置分离气体混合物而制成,该分离装置中送入强制 循环的室内空气,在循环空气中混入周围的空气或者氮气或者一种含氮 气体混合物,这些气体的混入量相当于空气分离的过程中排除的高含氧 成分的当量。
1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气体混合物通过 分离周围的空气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通过所述分离形成的 氧组分大于体积比21%的富含氧气体混合物送入第二室,使得第二室中 的空气的氧含量高于周围的空气。
14.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至10所 述的方法处理第二室中的氧含量高的室内空气。
15.用于人或动物的馆室,特别是体育锻炼馆室,其内充以室内空 气,并构造成至少在短时间内相对于该馆室周围的外部大气保持至少很 小的过压,该馆室通过一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与一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连接,该空调装置构造成这样来调节馆室内的室内空气,即,其氧分压 小于外部大气的氧分压。
16.用于人或动物的馆室,特别是体育锻炼馆室,其内充以室内空 气,并构造成至少在短时间内相对于该馆室周围的外部大气保持至少很 小的过压,该馆室通过一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与一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连接,该空调装置构造成这样来调节馆室内的室内空气,即,其氧分压 大于外部大气的氧分压。
17.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5和18中至少一项的馆室的装置,其与 一个共同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连接,通过该空气调节装置,按照权利要 求1至14,强制循环中单独地对各馆室的室内空气进行处理,该室内空 气调节装置具有一分离单元,用于将周围的空气分离成一种相对于周围 的大气少氧组分的第一气体混合物和一种相对于周围的空气富氧的第二 气体混合物,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构造使得第一气体混合物与根据需要 在强制循环中引入的馆室空气按照权利要求15混合,第二气体混合物根 据需要与在所述分离的强制循环中引入的馆室空气按照权利要求16混 合。
18.如权利要求1的用于一馆室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具有一循 环空气通道和一或一用于使循环空气在循环空气通道内运动的鼓 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连接在循环空气通道中的混合室,该混合室具 有一循环空气的入口和出口,还具有用于外部大气的周围空气入口和一 用于向该混合室输送氮气的氮气入口。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调节一馆室的室内空气的方法,其以氮气或一种含 氮而贫二的混合气体连续地或以重复的时间间隔补充室内空气, 使得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20.9%。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人或动物居留 的房间,特别是一种充以室内空气并且需保持低于周围的外部大气压的 氧气分压的体育锻炼的场馆。本发明最后还涉及用于这种馆室的室内空 气调节装置。

在这里,室的含义是人或者动物可以逗留的馆室。馆室还特别理解 为一种体育锻炼场馆。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分压低于周围大气的运动场馆基本上是公知的。 在馆室内调节这样的低氧分压的方法也是公知的。
简单的方法是将馆室内的整个空气的压调节得低于周围大气压 力。通过这种方法,以类似于较高处的压缩比来调节该馆室的气压。为 了降低馆室内的整个气压,必需将该馆室气密密封。这是很昂贵的。一 个运动场馆的空气交换就需要相当高的成本。
有人建议,例如在EP0959862和EP0789546中,不将整个馆室内的 压力降低,而是通过提高氮气分压的方式来降低馆室内的氧气的分压。 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方法不仅操作成本高,而且运行成本更是昂贵。

发明内容

基于这样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一种如开头所述的 那种方法及馆室和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其可以使该氧气成分较小的馆室 的运行尽可能成本上有利。
按照本发明,这一任务通过开头所述的领域中的一种方法来完成, 在这种方法中,在馆室内调节出至少一点点相对于周围的大气压的过压。 开始时将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调节得低于体积比0.04%,然后 将CO2的浓度调节到一预设的边界值之下,该边界值最高为1至0.65体 积百分比。所希望的室内氧气含量以及所希望的二氧化碳含量的调节通 过均匀地补充室内空气来实现,优选通过室内空气强制循环来进行。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一个很小的过压,例如10至100百帕 (hPa),只需并不过分的空间密封即可实现,而且,馆室留下的未密封 处还形成了馆室内恒定的空气交换,因为室内空气通过未密封处流出, 来自外部大气的环境空气又流向室内,从而替换了室内空气。
优选以强制循环的方式输送室内空气,并以强制循环的方式补充含 氮贫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这种以强制循环的方式进行的馆室内的空气 交换这样来调节,即,使得馆室内基本上是均匀的配置空气。
所谓含氮贫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指的是相对于外部或周围的空气有 较大的氮气含量。
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优选这样来调节,在室内空气强制循环 过程中,以外部大气中的贫二氧化碳空气来替换一部分室内空气,外部 大气中的空气具有通常的氧含量。强制循环交换的室内空气部分这样来 调节,即,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时小于体积比0.04%,然 后将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在一设定的边界值之下,该边界值最大为体积 比1至0.65%。
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特别是借助于 特种石灰石。
优选对强制循环引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受控离子化处理,使得经过较 多的空气循环周期氧气含量相对于外部大气减少而且二氧化碳含量也较 低的室内空气保持较高的空气质量。通过受控离子化,特别是可以降低 室内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在这个意义上,将室内空气中碳氧化 合物和细菌的质量作为空气质量的标准。为补充室内空气而制备的混合 气体的混合过程优选在过压或负压下进行。
该混合优选在一个混合室中进行,根据过压或负压的混合室中所需 要的混合气体配比向该室中提供混合气体的混合组分。如果在过压下进 行混合气体的混合,则将各组分在不同的混合室过压的情况下送入。如 果混合室中室负压,则在不同的混合室负压下送入不同的混合气体组分。 优选的是,一种气体混合物组分为外部大气总的空气,另一种气体混合 物组分为氮气。
一种优选的方法是,借助于一分离装置来分离空气以制备含氮的气 体混合物,该分离装置中供以强制循环中的室内空气,在循环空气中混 入周围的空气或者氮气或者一种含氮气体混合物,这些气体的混入量相 应于空气分离的过程中排除的高含氧成分的当量。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 利用分离装置产生低氧分压的室内空气。
在确定空气分离时排除的高含氧空气的当量时需要考虑的是,从分 离装置中排出的高含氧排除气体流量并不是唯一的排出空气流量。更确 切地说,必须根据多次从分离装置中排出的循环空气的排出空气流量补 充以新鲜的周围空气(新鲜空气流量)或者还补充以富集氮的气体混合 物,因此,至少有一个从循环空气流量分支出的第二排出空气流量,其 与从分离装置中排出的排出空气流量和泄漏流量一起用作补偿的流量平 衡。
优选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分离空气从周围的空气中制备含氮的气体 混合物,为此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分离装置。
与刚刚提到的方法结合,将空气分离中形成的氧气成分大于体积比 21%的富氧气体混合物送入一第二室。在该第二室中主要是一种高含氧 量的大气,其用于特定的目的,例如,医疗。
对在该第二室内的富氧的室内空气也进行与少氧含量的室内的空气 相同的处理。
优选测定循环空气的至少一种特性,例如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 并对其调节控制。
按照本发明,上述任务也通过一种开头所述的馆室来完成,特别是 一种体育锻炼馆室,该馆室这样设计,即,其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具有 相对于该馆室周围的外部大气至少很小的过压。该馆室通过一空气入口 和一空气出口与一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连接,该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调节馆 室的室内空气,使其氧分压小于外部大气中的氧气分压。
在本发明中,所谓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保持相对于该馆室周围的外 部大气至少很小地过压的馆室是这样一种馆室,其运行起来要足够密封, 保证泄漏率低于10%,优选低于5%。运行中泄漏流量与向馆室充入的总 流量之比称为泄漏率。除了上面已经说过的泄漏流量之外,从馆室中流 出的总的流量还包括循环空气流量。这是有针对性地从馆室中排出的, 用于在循环空气法中再生。
优选在馆室中设置传感器,用于监测氧气浓度或者氧气分压、二氧 化碳浓度或者二氧化碳分压及空气湿度、空气质量、臭氧以及空气温度。
用于完成前面所述的任务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一循环空气通道 及至少一台用于使循环空气在循环通道中运动的或通机。循环空气 通道通过入口和出口与所述馆室连通。在循环通道中连接有一混合室, 该室一方面具有一用于循环空气的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另一方面具 有一来自外部大气的新鲜空气入口和一用于向该混合室输送氮气的氮气入口。
下面汇总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和按照本发明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基 本特性和优点:
—以现代的手段和较小的公差根据与预定的任务地点相应的浓度 大小来控制和调节出与一个模拟海拔相应的训练和居留馆室氧浓度;
—可以随时迅速而有效地进行规定的浓度改变;
—将训练和居留馆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地保持在低于规定 的边界值,该边界值至少低于体积比0.65%;
—可以灵活地使所输入的气体混合物流量适应要求;
—永久地维持空气质量;
—室内的低氧空气通过输入两种成分—氮气(氮含量大于体积比 78%,最大体积比100%)和新鲜空气(氧含量体积比20.9%)—形成, 这两种成分单独制取,或者取自外部空气或部分取自室内空气本身,并 流量控制地送入;
—氮气选择性地由一种工业上应用的空气分离装置(借助于不同 的方法)预先以变化的量(空气分离装置连接着存储器)置备或者由储 罐提供;空气分离装置与混合室的管道的长度可以这样来变化,即,使 得在低氧区域内没有附加的声音负荷出现;
—所要求的气体混合物的混合在进入室内之前在一个连接在该 室上游的混合室中完成(见图1);
—各组分氮气和新鲜空气单独地制取以及通过电子控制来控 制其送入,这样就可通过在关闭一种组分的送入同时加大另一组分的送 入而迅速地提高相当海拔(通过单独提供氮气来减小氧气浓度),或者迅 速地降低相当海拔(通过单独送入新鲜空气来增加氧气浓度);这样,形 成理想相当海拔所需的时间相对于恒定地输入理想的最终浓度的气体混 合物有了一定的缩短,形成相当海拔的成本也显著地减低了。相当海拔 是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在该高度上呼吸空气中的氧分压与所述馆室中的 大致相同。
—由于从混合室输入的低氧气体混合物的分流量的可变的可控 制性,以及从而总流量的可变的可控制性,当室内人员数量增加,或者 当身体负荷的强度加大时,可以立即增加气体混合物的流量,并从而降 低二氧化碳浓度;
—采用微电子控制调节(例如DDC,直接数字控制)可以调节分 流量,而且直接补偿扰动影响,并保证恒定的氧浓度。室内人员的积极 和消极的氧消耗通过相应地输入新鲜空气来补偿。由于进出馆室而造成 的新鲜空气的破坏通过减少新鲜空气流量来平衡。
当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到超过预定的边界值时,通过加大两分组 分流量自动地加大总流量。流量的增大起到加强室内空气交换的作用, 从而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浓度;流量增大到使二氧化碳重新又回到预定 的边界值为止。
—仅仅靠规定的空气交换(气体混合物流量的大小)还不能保证 空气质量。这要借助于一个附加地装在低氧室内的循环空气系统和在该 循环空气系统中的受控的实施例实现。在此系统中,低氧室中的空气流 过专过滤器和受控离子发生器,返回到室内,这样首先消除了积, 还消除了不利的材料(细菌)。入流的气体混合物与流出的气体混合物之 间的空气交换主要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浓度。
附图说明
现在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一馆室,其连接着一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用于在该馆室 中形成一种过压低氧配置空气。
图2为一幅表示将气体混合物引入馆室和从其中引出的附图。
图3示出一馆室,其连接着另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 装置用于与一空气分离单元配合,用于置备一种含氮的气体混合物。
图4示出用于两个馆室的一套配置,该两个馆室带有一个室内空气 调节装置和一个共同的分离单元,它们之间这样连接,即,一个馆室中 的室内空气中氧气减少,另一个馆室中富氧。
图5为一个馆室的三幅示意图,该馆室中氧含量减少,并具有水池。
图6示出一低氧馆室,该馆室具有一上或上跑道,其中图6a为 一个椭圆形的冰上跑道的俯视图,图6b为穿过用于该椭圆形冰上跑道的 一个隧道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低氧装置包括如下部分:一个用于人和/或动物居留和身 体运动馆室—下面称为馆室1、一个中间存储器2、一个混合室3、 一个空气湿度处理单元32、一个温度处理单元33、一个受控离子发生器 4、一个颗粒过滤器5、一个第一泵61、一个第二泵62、电子的或以其它 方式控制的流通阀(MFC(质量流量控制器)或其它)71至79,一个室 内空气入口81、一个氮气入口82、一个第一新鲜空气入口83、一个第二 新鲜空气入口84、一个用过的室内空气出口88、一个混合室出口89、一 个连接管路90、一个用于新混合的室内空气的阀门91、一个用过的室内 空气的接收器和排出器92、一个第二联通导管93、一个用于通过化学方 法消除二氧化碳的废气处理器(scrabber)12、一个用于电子控制和调 节的中央单元100(DDC或其它)以及用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温 度、空气压力、空气质量和臭氧的传感器110。
室内空气和室内配置空气这两个概念在下面视为同义词,涉及室1 内的空气及属于该室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与之不同的是室1周围的由 新鲜空气构成的外部大气。
图1所示的低氧装置以如下方式运行:
这种装置用于在一封闭或几乎封闭的室1内形成一少氧(小于体积 比20.9%)和贫二氧化碳(小于体积比0.04%)的室内配置空气,并/ 或在人或动物在其内进行或不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下,在该封闭或几乎 封闭的室1中调节一种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二氧化碳(小于 体积比0.04%)的室内配置空气。
下面描述的置备少氧室内配置空气的方法称为消极运行。
在该封闭或几乎封闭的室1内形成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 二氧化碳(小于体积比0.04%)的室内配置空气的消极运行方式如下: 打开阀77、79和72,氮气(体积%N2>78;O2<20.9;CO2<0.04;H2O接近0)借助于泵61或者在氮气来自一压力容器的情况下借助于自身的 压力,经入口82和联管90和专门的空气通道91进入封闭或几乎封闭的 室1。空气通道91保证氮气与室内原有的配置气体均匀地混合。当阀74 受控开启而阀75关闭时,借助于泵62或室1中升高的压力,一些室内 空气经专门的空气通道92和出口88排出到周围大气中,排出的室内气 体的数量保证室内过压。所述专门通道使新混合的室内空气均匀地抽出。 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室1呈现出所需的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 二氧化碳(小于体积比0.65%)的室内配置空气。
在其内有人或动物并/或进行着体育活动的情况下,在封闭的或几乎 封闭的室1内形成替换或补充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二氧化碳 的室内配置空气(小于预设的边界值例如为体积比1%或体积比0.65%) 的调节发生在一个积极运行中,或者在一个局部封闭的循环系统中,或 者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
首先描述在一个局部封闭的循环系统中进行的积极运行——室内配 置空气的调节。
在其内有人或动物并/或进行着体育活动的情况下,在一封闭的或几 乎封闭的室1内形成替换或补充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二氧化 碳的室内配置空气(预设的边界值例如为体积比1%或体积比0.65%) 的调节发生在一个局部封闭的循环系统中的积极运行中,过程如下:空 气循环完全周期性地进行。开启阀75,从室1中抽出的气体经过一颗粒 过滤器5和一受控离子发生器4并经过出口81进入混合室3,离子发生 器将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的有害物质从所述气体中清除。可以选择性地在 空气流中接入一废气处理器12,其以化学黏结的方式消除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氮气经入口82,周围空气(以下称为新鲜空气)经入口83穿过通 过颗粒过滤器5,以相应于室1中所需的降低的氧浓度的容积比进入混 合室。另外一部分新鲜空气经入口84并经过颗粒过滤器5进入混合室。 该另外的一部分新鲜空气补充了室1内的人或动物的氧消耗。补充的新 鲜空气相对于室1内的人或动物的运动强度有一个预定的比例,该比例 通过耗氧动态理论在室1中设定,并自动调节。在此,新鲜空气中所含 的氧量必须大于消耗的氧量。氮气(入口82)和新鲜空气(入口83和 84)的流量相当于事先经出口85排入周围的大气中的消耗的室内配置空 气的流量的总和,以及由于存在着的恒定的泄漏,或者由于人或动物进 出室1而产生的扰动的泄漏而从循环回路中泄漏到周围大气中的流量。 向周围大气中排出的或通过氮气和新鲜空气的混合新置备的气体的量由 室1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设定的二氧化碳边界值的动态理论确定,并自 动调节,以保持一种稳定状态,或者说不超过所设定的边界值。由用过 的大气和氮气及新鲜空气的新组分在混合室中制成的少氧(小于体积比 20.9%)和贫二氧化碳的室内配置空气(小于预设的边界值例如为体积 比1%或体积比0.65%)在离开混合室3之前通过气象学技术这样来处 理,使得室1中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稳定。此外,在室1中还可以对气体 进行另一项气象学技术处理。置备好的室内配置空气借助于泵62或自身 的压力经出口89从混合室中出来,并经过阀72,或者再经过一中间贮存 容器2,或者直接经连接管路90和使氮气与室内的气体均匀混合的专门 的空气通道91进入所述封闭或几乎封闭的室中。通过阀74和75的受控 开启,借助于泵62或室内提高了的压力,经使用过的室内配置空气均匀 导出的专门的空气通道92,如此多的室内气体从出口88排出到周围的大 气中,使得室1内保持所述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边界值,并在室中保持 所需的过压。减少了通过出口88排出到周围大气中的量的、用过的室内 配置空气经颗粒过滤器5和受控离子发生器4进入混合室,以重新处理。 选择性地可以使该剩余的用过的室内配置空气穿过一废气处理器12,以 附加地消除二氧化碳。在混合室3中的混合过程可以在小过压、大过压 或负压下进行。在较小的过压下混合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二 氧化碳的配置空气(小于预设的边界值例如为体积比1%或体积比0.65 %)时,将用过的配置空气、氮气和新鲜空气等各组分在超过室1中的 配置空气的压力的压力之下送入混合室,新制成的配置空气的压力经阀 79和输送管道90及91降低,使得室1中的压力保持恒定。在负压混合 的情况下,断续地形成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二氧化碳的室内 配置空气(小于预设的边界值例如为体积比1%或体积比0.65%),并经 中间贮存容器连续地导入室1。泵61将混合室中已经置备好的配置空气 经阀79抽出,这时阀75、76、77和78关闭。接下来,控制地开启这些 阀,用过的配置空气、氮气和新鲜空气等组分分别暂时被均匀地导入混 合室,并被处理成新的配置空气。在阀75、76、77和78关闭后,所述过 程又重复。泵61将制备好的配置空气输送到中间贮存容器中,经该中间 贮存容器,这些置备好的室内配置空气借助于专门的空气通道91受控地 连续提供。在以大的过压混合的情况下,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 贫二氧化碳的配置空气(小于预设的边界值例如为体积比1%或体积比 0.65%)断续地生成,并经中间贮存器连续地送入室1。用过的配置空 气、氮气及新鲜空气等组分分别经入口81、82、83和84以大过压暂时并 且流量均匀地进入混合室,这时阀79关闭着。在关闭阀75、76、77和 78后开启阀79。关闭阀79后,所述过程重新开始。泵61将制备好的配 置空气输送到中间贮存容器中,通过该容器,并借助于专门的空气通道 91,置备好的配置空气连续地受控提供。混合的方式——以小过压、大 过压或负压——影响所置备的配置空气的质量,并根据所需的室1中的 配置空气的成分、所需的流量和干扰的大小来确定。
现在描述封闭循环系统的积极运行。
在其内有人或动物并/或进行着体育活动的情况下,在一封闭的或几 乎封闭的室1内形成替换或补充少氧(小于体积比20.9%)和贫二氧化 碳的室内配置空气(预设的边界值例如为体积比1%或体积比0.65%) 的调节发生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的积极运行中,过程如下:空气循 环完全借助于泵61和62周期性地进行。将阀74关闭,并将阀75打开, 这样,从室1中抽出的配置空气穿过一个颗粒过滤器5和一个受控离子 发生器4并经入口81进入混合室3、连接管道90和专门的空气通道91, 返回室1。离子发生器4将所有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的有害物质从配置空 气中清除。可以选择性地将一通过化学黏结法从配置空气中清除二氧化 碳的废气处理器12接在空气流中。该封闭系统可以一直运行到二氧化碳 浓度不超过边界值,而且氧浓度不超过其标准范围。这一条件是在室容 积很大的情况下给出的。在达到边界值后,或者可以将配置的空气完全 置换,或者在一个局部封闭的循环系统中反向进行该方法。
对于各种运行方式,所有的硬件由一个中央微电子控制单元控制, 该中央微电子控制单元为一DDC装置,借助于用于检测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流量的传感器调节出用过的配置空气、氮 气、新鲜空气、配置好的空气以及室内温度的理想的额定值。
图2示出了室1内的通风和排风。图中各编号分别表示:
1-变流量气体混合物送入管道,具有向前倾斜的出气孔
2-靠近底部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抽吸装置
3-空气循环系统中的有害物质清除装置
4-净化并浓缩了二氧化碳的气体混合物排出装置
5-可控变截面的抽吸管路
6-低氧训练或居留馆室
为引入和排出气体混合物设置了强制引导装置。在很小的过压下将 与所需要量的气体混合物从天花板倾斜向下地鼓入(图2)。在经过训练 者后,底部附近的空气循环系统将其抽走,该空气循环系统将所形成的 气体混合物中的有害物质清除,经前和侧壁再次送回室内,以重新使用, 但这次是向后送入,形成向后的空气运动。馆室后侧相对于鼓入时的过 压为轻微的负压。同样量的空气被积极地吸走。当气体混合物从不同设 置的出口中扩散出来时,穿过馆室的这种辊状的空气运动保证了二氧化 碳气体混合物很好的送出。用过的气体混合物的抽吸口(横截面)灵活地 与流入的气体混合物的量相适应,这样就可以使在不同和交替的人员数 量下的循环运行成为可能。
图3中示出的馆室300和室内空气调节装置310的分布首先在室内 空气调节装置310方面与图1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不同。共同的部 件是在馆室300中的空气引导装置312和空气抽吸装置314。从馆室300 中排出的室内空气经一泵316、一离子发生器318和过滤器320、一废气 处理器12、一混合室330和一空气送入装置312的循环空气驱动装置中 的第二泵332重新又进入馆室300。就至此提到的部件以及图中没有示出 的阀等而言,图3中的空气循环装置与图1中相应部分没有什么不同。 关于混合通道330输送新鲜空气和含氮的气体混合物或氮气,二者也存 在着共同点。如果需要均压,采用中间储存容器334也是有效的。所有 阀都与图1中示出的控制调节装置DDC连接,而控制调节装置还与馆室 300中的传感器连接。
图3中示出的由馆室300和空气循环装置310组成的装置与图1中 示出的装置的基本区别在于,设置一个空气分离单元340,用于形成送入 混合室330的氮气或含氮气体混合物。空气分离单元340在入口侧经一 管路342与馆室300连接,分离单元340接收来自馆室300的室内空气, 这些空气分离出一种富含氮的组分和一种富含氧和二氧化碳的组分,并 将富含氮的组分送入混合室330。由空气分离单元340形成的富含氮的气 体组分可以被视为类似于通过分离空气从馆室300中获得的纯氮。从空 气分离单元340的侧面送入混合室330的富含氮的气体组分在混合室330 中以与采用图1所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情况下相同的方式方法与新 鲜空气混合。
向空气分离单元340输送的空气为来自馆室300的室内空气的优点 是,这些室内空气已经提高了氮含量,此外,在分离单元340的分离过 程中,至少一部分从馆室300的室内空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分离出来, 并排到外面。
图4所示的一套装置带有两个馆室,即,一个第一馆室400中具有 少氧的室内空气,一个第二馆室410具有富氧的室内空气,其在为馆室 400和410配置的空气循环装置方面的细节与图3所示的装置相当。馆室 400的空气循环回路402和用于馆室410的第二空气循环回路412的基 本部件为各自的一个混合室404和414。两混合室404和414由一空气分 离单元420供气。空气分离单元420的入口并不连接一馆室,而是供以 新鲜空气(入口422)。通过空气分离形成的该富含氮的气体混合物经管 424送入用于第一少氧的馆室400的混合室404。同样通过空气分离制成 的富氧气体混合物经管426供给用于具有富氧的室内空气的第二馆室410 的空气循环412的第二混合室414。
用于少氧的第一馆室400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的这一实施例可以完 全与图1和3中示出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相当。
关于用于富氧的第二馆室410的室内空气调节装置,混合室414的 不同在于,混合室除了一个单独的富氧气体混合物入口(相当于图1和 3中示出的用于富氮的气体混合物的入口),还有另一氧气或富氧的气体 混合物入口428。
图5中示出一少氧或富氧馆室的特别的变异形式500。馆室500的特 别性在于,其具有一个伸入到有水池502中的隔膜504,该隔膜终止在一 水位506之下,并使水池能够延伸到馆室500外,例如延伸到一个相邻 的建筑物里,或者延伸到露天。馆室500相对于外部的足够的密封穿过 水池502并伸入到水池内的隔膜504。这使游泳者可以经水池进入馆室及 从馆室中出来。
正如已经在图1和3所示的馆室,各馆室有一个用于引入富氧或少 氧的室内空气和排出室内空气的进气管508和排气管510。
一个入口门512使得能够干燥地进入馆室500,而又不会大量地在馆 室500的室内空气与周围空气之间形成交换。
最后,图6中示出一带有一冰上或雪上跑道602的馆室600。例如该 冰雪跑道为一椭圆形跑道。在跑道的上方,具有少氧或富氧的室内空气 的馆室600由相应的馆室壁604和一顶盖606围起来。馆室600的特别 的特征为,少氧的或富氧的气体混合物的输送通过冰雪附近的地板附近, 沿着冰上或雪上跑道602延伸的输入管610发生。在此,由输送管路610 输送的气体混合物可以是冷却过的,因此,有利于支撑冰上或雪上跑道。
气体混合物的排出优选通过一个在馆室600的范围内沿着冰上或雪 上跑道602延伸的排气管612而实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