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泳救生装置

申请号 CN201611256809.6 申请日 2016-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6516047A 公开(公告)日 2017-03-22
申请人 秦顺明; 发明人 秦顺明;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属于 水 上用具领域,包括承重线和助永带,承重线与助永带连接。助永带包括绑身带和两个对称的 肩带 ;两个肩带上均设置有肩带伸缩扣;绑身带设置在两个肩带下面,绑身带上设置有解扣,且解扣也设置有伸缩扣。本发明提供的助泳救生装置不仅具有助泳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水上救生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线(4)和助永带(8),承重线(4)与助永带(8)连接;
助永带(8)包括绑身带(8.4)和两个对称的肩带(8.2);两个肩带(8.2)上均设置有肩带伸缩扣(8.1);绑身带(8.4)设置在两个肩带(8.2)下面,绑身带(8.4)上设置有解扣(8.3),且解扣(8.3)也设置有伸缩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7),所述气囊(7)设置在肩带(8.2)与肩带(8.2)对称连接处和绑身带(8.4)上;所述气囊(7)包括空心的气囊袋本体,所述气囊袋本体外设置有粘合绑带(7.8),所述气囊袋本体内设置有若干条弹簧(7.7);所述气囊袋本体外密封接有进气管(7.1);所述进气管(7.1)的另一端接有进气装置(7.2);所述进气装置(7.2)包括缓冲球(7.3)以及设置在缓冲球(7.3)上的进气嘴(7.4);
所述进气嘴(7.4)包括进气孔(7.5)和放气开关(7.6);所述进气孔(7.5)内设置有贴合橡胶薄片;所述放气开关(7.6)与橡胶薄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1),伸缩杆(1)的同一面上设置有收线轮(2)和若干个导线轮(3);收线轮(2)设置在伸缩杆(1)的末端位置,且与承重线(4)连接;收线轮(2)和导线轮(3)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轮(2)包括2根挂杆、转轮、手摇柄和卡扣,2根挂杆与伸缩杆(1)连接,转轮悬挂在2根挂杆间;转轮的一端与手摇柄连接,卡扣固定在挂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线(4)设置有若干个浮体(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线(4)与助永带(8)连接处设计有吊环(6),所述助永带(8)连接在吊环(6)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助泳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上用具领域,具体的来说是涉及一种助泳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日常生活中,由于户外活动增多随时都会出现危险,现在有大量孩童不会游泳,因此,溺水成了1-19岁儿童中排名第二位的死因。建议4岁以上儿童必须学习游泳,同时指出1-4岁的儿童如果已经上过正规游泳课,溺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喜欢水是孩子们的天性,炎热的夏日学习游泳是最合适的时机,游泳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修正孩子的身材,让孩子发育的更加完美。同时掌握一种生存技能是生存的根本,对于10多年后步入社会承受压的孩子们,游泳是一项非常适合减压的运动。
[0003] 人们在游泳时,为了能大胆的练习,往往会用到辅助设备。例如救生圈等,由于救生圈里面是靠充气来提供浮力的,因此救生圈辅助游泳时阻力较大,并妨碍游泳者的手臂出力和滑行,不利于游泳者的学习游泳。并且当救生圈发生破裂或被刺穿时,气体发生泄漏而出现危险,因此安全系数不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是现有助泳救生装置安全系数不高和助泳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助泳救生装置。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6] 一种助泳救生装置,包括承重线和助永带,承重线与助永带连接;
[0007] 助永带包括绑身带和两个对称的肩带;两个肩带上均设置有肩带伸缩扣;绑身带设置在两个肩带下面,绑身带上设置有解扣,且解扣也设置有伸缩扣。
[0008] 本发明还进一步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肩带与肩带对称连接处和绑身带上;所述气囊包括空心的气囊袋本体,所述气囊袋本体外设置有粘合绑带,所述气囊袋本体内设置有若干条弹簧;所述气囊袋本体外密封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接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缓冲球以及设置在缓冲球上的进气嘴;所述进气嘴包括进气孔和放气开关;所述进气孔内设置有贴合橡胶薄片;所述放气开关与橡胶薄片连接。
[0009] 本发明还进一步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同一面上设置有收线轮和若干个导线轮;收线轮设置在伸缩杆的末端位置,且与承重线连接;收线轮和导线轮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0010]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收线轮包括2根挂杆、转轮、手摇柄和卡扣,2根挂杆与伸缩杆连接,转轮悬挂在2根挂杆间;转轮的一端与手摇柄连接,卡扣固定在挂杆上。
[0011]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承重线设置有若干个浮体。
[0012]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承重线与助永带连接处设计有吊环,助永带连接在吊环上。
[0013]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0014] 1.本发明提供的助永带帮助人们学习游泳,其跟现有的很多游泳圈相比具有阻力小,不会妨碍人们双臂的游泳姿势,使人们学习游泳更加容易掌握;
[0015] 2.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学习游泳,水上溺水救援,水上抢险,且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在完全没有浮体、浮力的阻碍下,自然快速的学会游泳技巧,便携式助泳救生器;
[0016] 3.本发明还设置有救生装置,它具有瞬时充气膨胀,水上救人具有很好的效果。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气囊膨胀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气囊起的示意图。
[0020] 图中标号:1伸缩杆、2收线轮、3导线轮、4承重线、5浮体、6吊环、7气囊、7.1进气管、7.2进气装置、7.3缓冲球、7.4进气嘴、7.5进气孔、7.6放气开关、7.7弹簧、7.8粘合绑带、8助永带、8.1肩带伸缩扣、8.2肩带、8.3解扣、8.4绑身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一种救生助泳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伸缩杆1、收线轮2、若干个导线轮3、承重线4、浮体5、吊环6、气囊7和助永带8。伸缩杆1由多节不锈、玻璃纤维或炭纤维管材制造,每节管材顶端设有导线轮3,末端设置有收线轮2。收线轮2和导线轮3设置在同一条线上,收线轮2与承重线4连接,用于承重线4进行旋转收放。收线轮2包括2根挂杆、转轮、手摇柄和卡扣,2根挂杆与伸缩杆1连接,转轮悬挂在2根挂杆间;转轮的一端与手摇柄连接,卡扣固定在挂杆上。
[0023] 承重线4的一端与收线轮3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每节伸缩杆顶端的导线轮3与吊环6固定连接。吊环6可以用承重线4直接打结成吊环6,承重线4直径1-10毫米,最大承重100-3500斤。承重线4接近吊环6处设有多个浮体5供落水者抓取,方便落水者及时发现,如图1所示。
[0024] 助永带8包括绑身带8.4和两个对称的肩带8.2;两个肩带8.2上均设置有肩带伸缩扣8.1;两个肩带8.2主要挂在人的肩膀上,肩带伸缩扣8.1根据不同人的肩膀大小来进行调节大小。绑身带8.4设置在两个肩带8.2下面,绑身带8.4上设置有解扣8.3,且解扣8.3也设置有伸缩扣。绑身带8.4从身体的腋下跨过胸部进行绑住身体,伸缩扣用来调节绑身带8.4的伸缩,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如图1所示。助永带8帮助人们学习游泳,其跟现有的很多游泳圈相比具有阻力小,不会妨碍人们双臂的游泳姿势,使人们学习游泳更加容易掌握。是一个很好的助永装置,使人们学习游泳的效率更高。
[0025] 如图1所示,气囊7设置在肩带8.2与肩带8.2对称连接处和绑身带8.4上,从而使得人们在使用时背部一个,胸前一个,可以很好的帮助需要救援的溺水者。如图2、3所述,所述气囊7包括空心的气囊袋本体,所述气囊袋本体外设置有粘合绑带7.8,粘合绑带7.8主要起到压缩气囊袋本体的作用。当人们没用到气囊7时,气囊7被粘合绑带7.8压缩成平板状。所述气囊袋本体内设置有若干条弹簧7.7,在人们需要使用时,拉开粘合绑带7.8,弹簧7.7将整个气囊袋本体撑大,使得气囊袋本体内的气压变低。
[0026] 如图2所示,所述气囊袋本体外密封接有进气管7.1,进气管7.1为一条塑料软管。所述进气管7.1的另一端接有进气装置7.2。所述进气装置7.2包括缓冲球7.3以及设置在缓冲球7.3上的进气嘴7.4,缓冲球7.3起到缓存空气的作用,让进气装置7.2漂浮于水面上。所述进气嘴7.4包括进气孔7.5和放气开关7.6;所述进气孔7.5内设置有贴合橡胶薄片;所述放气开关7.6与橡胶薄片连接。贴合橡胶薄片比进气孔7.5大,盖在进气孔7.5上,贴合橡胶薄片底部用胶水固定,上部分实现开设,当气囊袋本体内气压低时,外部气体推开贴合橡胶薄片上部,实现进气。当进气完后,或人们压气囊袋本体时,内部气体会对整个贴合橡胶薄片造成压力,使得贴合橡胶薄片贴合密封进气孔7.5,防止气体出去。当人们使用完后,可以使用放气开关7.6把贴合橡胶薄片上部撬开,实现放气。
[0027] 人们在学习游泳时,人们双肩放进两个对称的肩带8.2内,通过肩带伸缩扣8.1调整肩带8.2的松紧,使其适合学习游泳者的宽度。通过解扣8.3把绑身带8.4通过胸部绑起来,而承重线4与助永带8的连接处刚好在人的胸背后。当学习游泳者进入水中时,岸上的辅助者通过拿起伸缩杆1,由承重线4对人据有往上提的力,使学习游泳者不会沉浸水里。岸上辅助者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放松承重线4,使学习游泳者学习得更快。
[0028] 以上已对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