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

申请号 CN201610121505.2 申请日 2016-03-03 公开(公告)号 CN105935482A 公开(公告)日 2016-09-14
申请人 雅马哈株式会社; 发明人 角田幸介;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更加容易抑制打点的上下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变化的 高尔夫 球杆。高尔夫球杆(1)具有杆身(20)和设于杆身(20)的前端侧的杆头(10)。高尔夫球杆(1)的在利用杆头(10)击打球时杆头(10)与球相 接触 的击球瞬间期间中从球受到的冲击 力 传递的冲击传递范围以通过高尔夫球杆的冲击传递范围部分的 重心 且与地面及杆面双方平行的轴(AH)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因此,在高尔夫球杆(1)中,在冲击传递范围中的比轴(AH)低的 位置 设置第一重物(WB),在比轴(AH)高的位置设置第二重物(WT),由此增大高尔夫球杆的冲击传递范围部分引起的绕轴(AH)的 惯性力 矩,抑制打点的上下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尔夫球杆,具有杆身和设于所述杆身的前端侧的杆头,
在如下的冲击传递范围内设有第一重物和第二重物,所述冲击传递范围是:在利用所述杆头击打球时所述杆头与所述球相接触的击球瞬间的期间所述高尔夫球杆从所述球受到的冲击传递的范围,
所述第一重物配置在通过所述冲击传递范围的部分的重心、且比与地面及所述杆头的杆面双方平行的轴靠所述杆身的前端方向的位置
所述第二重物配置在比所述轴靠所述杆身的后端方向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其中,
所述第一重物配置在所述杆身的杆身轴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其中,
所述第二重物配置在所述杆身上的从杆头连接端距后端方向为300毫米以下的位置,所述杆头连接端是所述杆身与所述杆头的连接部的后端。

说明书全文

高尔夫球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高尔夫球杆,尤其是涉及更容易抑制打点的上下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变化的高尔夫球杆。
[0002]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3月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44339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0003] 在高尔夫的比赛中为了得到更好的分数,而对高尔夫球杆实施了各种改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着眼于在利用杆头击打球时的杆头的打点向甜蜜点的上下方向上偏离的未打准时,杆身弯曲而杆面的方向的变化,由此高尔夫球的弹道变低或变高而飞行距离下降的情况,能够防止杆面的方向的变化并确保飞行距离的高尔夫球杆。具体而言,在杆身插入固定于杆头的基部的高尔夫球杆中,通过加强从基部内向握把方向的预定范围的杆身的弯曲刚性,并在加强的区域的端部附近设置重量体,来防止杆面方向的变化。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2623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高尔夫球杆中,未抑制杆头及加强区域整体的动作由于杆头的打点的偏离而变化,因此难以充分抑制打点的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变化。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高尔夫球杆中, 由于设有加强区域因此杆身整体的重量增加,高尔夫球杆自身变得难以挥动,此外,应集中于加强区域的端部,杆身也可能会折损。
[0009]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容易抑制杆头的打点上下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的变化的高尔夫球杆。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具有杆身和设于上述杆身的前端侧的杆头,其特征在于,在如下的冲击传递范围内设有第一重物和第二重物,上述冲击传递范围是:在利用上述杆头击打球时上述杆头与上述球相接触的击球瞬间的期间上述高尔夫球杆从上述球受到的冲击传递的范围,上述第一重物配置在通过上述冲击传递范围的部分的重心、且比与地面及上述杆头的杆面双方平行的轴靠上述杆身的前端方向的位置,上述第二重物配置在比上述轴靠上述杆身的后端方向的位置。
[0012] 通常,击打后的球的弹道不仅受到击球瞬间期间中的杆头的动作的影响,而且受到在该击球瞬间期间中从球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的冲击传递范围整体的动作的影响。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比通过高尔夫球杆的冲击传递范围的部分的重心的轴靠杆身的前端方向的位置和后端方向的位置分别设置重物,而以该轴为中心旋转的高尔夫球杆的冲击传递范围的部分引起的惯性力矩(有效纵惯性力矩)增大。因此,可抑制打点上下偏离引起的击球瞬间期间中的冲击传递范围的动作的变化,能够抑制打点上下偏离引起的球的飞行距离的变化。
[0013] 上述第一重物可以配置在上述杆身的杆身轴的附近。通过将第一重物设置在杆身的杆身轴的附近,能够抑制绕杆身轴的惯性力矩的增大。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进行高尔夫球杆的挥杆时的杆头的返回,并抑制打点上下偏离引起的球的飞行距离的变化。
[0014] 另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形态实现。例如,能够以高尔夫球杆、构成该高尔夫球杆的杆头或杆身、固定上述杆头或杆身的固定单元、高尔夫球杆的调整方法及在该调整方法中使用的部件等各种形态实现。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与杆身的固定部分附近的局部剖视图。
[0016]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的主视图。
[0017] 图3A及3B是对该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具有的两个重物的功能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1中的杆头10与杆身20的固定部分附近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的例子中,作为高尔夫球杆1而表示被称为发球杆的高尔夫球杆,但是本发明除了发球杆之外,也可以应用于所谓球道木等木材系的高尔夫球杆、被称为木杆的高尔夫球杆或者铁杆系的高尔夫球杆。
[0019] 如图1所示,高尔夫球杆1的杆头10和杆身20使用套筒30和固定螺栓40而被固定。另外,以下,在由单点划线表示的沿着杆身20的中心轴(杆身轴)AS的方向中,将从杆身20朝向杆头10的方向(前端方向)这一侧称为前端侧,将从杆头10朝向杆身20的方向(后端方向)这一侧称为后端侧。
[0020] 杆头10成为杆面11、顶部12、底部13、跟部14、趾部15、杆颈16由合金等一体形成的中空构造。筒状的杆颈16在跟部14侧从顶部12朝向底部13地贯通杆头10的内部。杆颈16在顶部12侧与底部13侧之间具有内径较窄的狭窄部161。例如,将纤维强化树脂(CFRP)的未固化的片材(预成型料)在芯棒上卷绕多层之后,进行 加热而使预成型料固化,由此形成杆身20。
[0021] 套筒30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套筒主体31;圆筒状的套筒大径部32,设于套筒主体31的后端侧且外径较大;内螺纹部33,设于套筒主体31的前端侧,外径较小且形成有杆身轴AS方向的内螺纹。有底圆筒状的套筒主体31的内表面与圆筒状的套筒大径部32的内表面形成有供杆身20嵌入的杆身嵌入孔39。
[0022] 固定螺栓40具有:形成有与套筒30的内螺纹部33啮合外螺纹的螺栓轴部41;设于螺栓轴部41的前端侧的螺栓头部42。在螺栓头部42的前端侧形成有用于插入工具而使固定螺栓40旋转的工具卡合孔4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固定螺栓40的螺栓头部42沿杆身轴AS方向延伸,而使螺栓头部42作为重物(重物)发挥作用。另外,螺栓头部42在贯通杆头10的杆颈16的中心的孔(内孔)内穿过,作为重物发挥作用,因此也能够称为贯穿杆颈重物WB。
[0023] 如图1所示,杆身20通过其前端侧的部分嵌入套筒30的杆身嵌入孔39而固定于套筒30。嵌入有杆身20的套筒30从杆颈16的后端侧插入杆颈16。这样,在套筒30插入于杆颈16的状态下,当将从前端侧形成于螺栓轴部41的外螺纹螺入形成于内螺纹部33的内螺纹时,套筒主体31的前端侧的面(前端面)及狭窄部161的后端侧的面(后端面)与套筒大径部32的前端面及杆颈16的后端面分别压紧。由此,套筒30与杆颈16被固定,因此杆头10与杆身20被固定。
[0024]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贯穿杆颈重物WB(即,螺栓头部42)之外,在从套筒30的后端面向后端侧分离了预定距离Lw(后述)的位置的杆身20的外周还设有重物WT。另外,重物WT设于从杆身20整体观察的前端侧,即杆身前端侧,因此也可以称为杆身前端重物WT。这样的杆身前端重物WT例如能够通过将铅等具有挠性的金属片卷绕于杆身20的外周而形成。在该情况下,为了适合于规则,作为金属片 优选的是使用铅的片材。另外,作为重物,也可以将金属或树脂的部件固定于杆身20的内表面。此外,不限于这样的安装于杆身20的重物,例如,可以在杆身20的制造工序中,在卷绕多层预成型料时夹入附着有钨等高比重的金属粉的预成型料或金属片,由此在杆身20上形成重物。
[0025] 图2、图3A及图3B是对高尔夫球杆1具有的两个重物WB、WT(图1)的功能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表示通过高尔夫球杆1击打球BL时的高尔夫球杆1的动作。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两个重物WB、WT的图示。
[0026] 如图2所示,当高尔夫球杆1的杆头10击打球BL时,作为击打的反作用而冲击力从球BL施加于杆头10。从球BL施加于杆头10的冲击力由于杆身20的挠曲而从杆身20中的杆身20与杆头10的连接部的后端(杆头连接端)朝向后端侧,以由杆身20的机械特性(例如,杆身
20的密度杨氏模量)决定的传递速度如波形那样传递。
[0027] 然而,通过高尔夫球杆1击打球BL后的球描绘的轨跡(弹道)由杆面11与球BL相接触的期间(击球瞬间)中的杆头10的动作决定。如上所述,来自球BL的冲击力如波形那样传递至杆身20,因此在击球瞬间期间,仅对杆身20的前端部(杆身前端部)ST施加冲击力,杆身前端部ST成为挠曲的状态。这样的杆身前端部ST的动作会对杆头10的动作造成影响,因此在击球瞬间期间传递了冲击力的杆身前端部ST的机械特性会对击球瞬间期间的杆头10的动作造成影响,从而对弹道造成影响。因此,在击球瞬间期间处于从球BL受到的冲击力可传递的范围(冲击传递范围)的杆头10及杆身前端部ST会对击打后的球BL的弹道造成影响,因此也可以说处于弹道影响范围。
[0028] 另外,由图2可知,处于冲击传递范围的杆头10及杆身前端部ST由于球BL与杆面11发生碰撞而以通过高尔夫球杆1的冲击传递范 围包含的部分的重心、且与地面和杆面11的表面(杆面)双方平行的轴(纵旋转轴)AH为中心旋转地移动。在此,地面是指设计杆头10时假定的地面。纵旋转轴AH是由于从球BL受到的冲击力而在击球瞬间期间冲击传递范围(即,杆头10及杆身前端部ST)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轴。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图示,将纵旋转轴AH画于从杆头10分离的位置,但是通常纵旋转轴AH位于杆头10的顶部12(图1)附近。
[0029] 图3A及图3B是对冲击传递范围的机械特性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1中,贯穿杆颈重物WB构成为固定螺栓40(图1)的螺栓头部42,位于杆头10的内部。因此,如图3A及图3B所示,贯穿杆颈重物WB位于冲击传递范围的底部13侧。
[0030] 另一方面,杆身前端重物WT设于从套筒30的后端面向后端侧分离了距离Lw的位置。通常,套筒30比杆身20的刚性高,另外,其大部分与杆头10接触,因此作为击球瞬间期间的动作,能够作为与杆头10大致一体的结构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1中,套筒30的后端面的位置在杆身20中的杆身20与杆头10的连接部的后端(杆头连接端)21。并且,将杆身前端重物WT与杆头连接端21的距离(连接端杆身前端距离)Lw设为由杆面11与球BL相接触的击球瞬间的时间(击球瞬间时间)和杆身20的冲击力的传递速度(冲击传递速度)决定的长度以下,由此能够将杆身前端重物WT收纳在冲击传递范围内。另外,在发球杆中,通常击球瞬间时间为约0.5ms(毫秒),杆身20的冲击传递速度为约600m/s,因此连接端杆身前端距离Lw只要设为300mm(毫米)以下即可。另外,在球道木和铁杆等中,击球瞬间时间比发球杆短,因此连接端杆身前端距离Lw设定得比发球杆短(例如200mm)。
[0031] 另外,在图3A及图3B中,也与图2相同地将纵旋转轴AH画于从杆头10分离的位置,但是纵旋转轴AH位于杆头10的顶部12附近, 因此位于比套筒30的后端面靠前端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将杆身前端重物WT配置在比杆头连接端21靠后端侧的位置,而杆身前端重物WT的位置在比纵旋转轴AH靠后端侧的位置。
[003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1中,能够将贯穿杆颈重物WB及杆身前端重物WT配置在冲击传递范围的前端侧及后端侧的端部。因此,能够使以图3A所示的纵旋转轴AH为中心旋转的、高尔夫球杆1的冲击传递范围包含的部分引起的惯性力矩(有效纵惯性力矩)比未设置贯穿杆颈重物WB及杆身前端重物WT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大。通过增大有效纵惯性力矩,即使在×记号表示的球的打点从甜蜜点SS向顶部12侧(上)或底部13侧(下)偏离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与在甜蜜点SS处击打的情况相比的击球瞬间期间的杆头10的动作的变化,抑制了弹道的变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打点的上下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之差。
[0033] 另外,设于高尔夫球杆1的两个重物WB、WT不必一定配置在冲击传递范围的前端侧及后端侧的端部。通常,只要将两个重物分开配置在比纵旋转轴AH低的位置(与地面的距离比纵旋转轴AH与地面的距离短的位置)和比纵旋转轴AH高的位置(与地面的距离比纵旋转轴AH与地面的距离长的位置),就能够进一步增大有效纵惯性力矩,并进一步减小打点的上下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之差。但是,为了进一步增大有效纵惯性力矩,并进一步减小打点的上下偏离引起的飞行距离之差,优选的是将前端侧的重物设于杆头10的前端侧(底部13侧),另外优选的是将后端侧的重物设置在冲击传递范围的后端部。
[0034]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尔夫球杆1中,贯穿杆颈重物WB及杆身前端重物WT均设于杆身轴AS上。因此,抑制了以图3B所示的杆身轴AS为中心旋转的、高尔夫球杆1的惯性力矩(杆身轴惯性力矩),即绕杆身轴AS的惯性力矩由于设置两个重物WB、WT而增大。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抑制了设置重物WB、WT引起的杆身轴惯性 力矩的增大,因此即使设置重物WB、WT也能够良好地维持进行高尔夫球杆1的挥杆时的杆头10的返回。
[003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于将杆身20固定于杆头10的固定螺栓40的螺栓头部42具有作为贯穿杆颈重物WB的功能,但也可以通过其他形态来设置贯穿杆颈重物。例如,可以不使用套筒30而通过粘接等将杆身直接固定于杆颈,并在杆头上直接安装贯穿杆颈重物。在该情况下,杆头连接端在杆身中的杆颈的后端面的位置。另外,前端侧的重物可以不必一定安装在杆颈16的中心的孔(内孔)的位置。但是,为了抑制由于前端侧的重物而杆身轴惯性力矩增大,前端侧的重物优选的是设于杆头的跟部部分等杆身轴AS附近,进一步优选的是设于杆身轴AS上。
[0036] 附图标记说明
[0037] 1…高尔夫球杆,10…杆头,11…杆面,12…顶部,13…底部,14…跟部,15…趾部,16…杆颈,20…杆身,21…杆头连接端,30…套筒,31…套筒主体,32…套筒大径部,33…内螺纹部,39…杆身嵌入孔,40…固定螺栓,41…螺栓轴部,42…螺栓头部,49…工具卡合孔,
161…狭窄部,AH…纵旋转轴,AS…杆身轴,BL…球,SS…甜蜜点,ST…杆身前端部,WB…贯穿杆颈重物,WT…杆身前端重物。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