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

申请号 CN201120372718.5 申请日 2011-09-28 公开(公告)号 CN202278734U 公开(公告)日 2012-06-20
申请人 王春田; 陈建丰; 发明人 陈建丰;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其主要由左、右模具所组成,在左模具(或右模具)的模槽内开设有一导孔,并固设有一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内设有一 风 针,藉由风压调节风针伸缩,而左、右模具的中央处则设有一风嘴,当模具关模时,即能移动风嘴入模具内,同时慢速吹出产品,直至合模止将风嘴退开,并利用控制装置调节风针伸缩,将由充气座伸入模具内,而能贯穿模具内吹出产品的 阀 门 嘴,且在吹出产品过程中,可调节在中空产品内部吹风或退风,保持吹出产品风量的 稳定性 ,当完成吹出作业时,亦同时将中空产品的阀门嘴一体成型,快速而方便,较具进步及实用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具有一左模具及一右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左模具的模槽开设有一导孔,该导孔供固设一充气座,充气座形成有一套柱,该套柱开有通孔,该套柱的一端伸入模槽中,另一端凸伸于模槽外,该充气座还结合有一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内设有一针,该风针受风压调节在充气座内进行伸缩动作;右模具与左模具合模,吹出成形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充气座设置在右模具的模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形成有进气口及出气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充气塑胶吹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该风针进行伸缩时,贯穿入塑胶吹出制品的中空内部,并进行吹风或退风作业。

说明书全文

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塑胶制品成形时,不管是射出或吹出成形,都需藉由模具完成,而传统的瓶罐或球类制品,大都是为吹出成形,尤其是软性材质的塑胶制品(如球类),早已普遍使用。但是该吹出成形的塑胶产品,开模后该产品皆无嘴,因此吹出的产品无法充气或泄气。
[0003] 而欲成型有阀门嘴的产品,一般都是将阀门嘴结合在一布层,然后藉由高周波与产品结合后再裁剪多余部分,达到成型阀门嘴供充气之用;另外一种成型具有阀门嘴产品的方式是利用回转炉以离心方式成型。
[0004] 利用传统吹出作业,明显不符所需,并具有如下缺失存在:
[0005] 一、传统无阀门嘴的吹出作业,无法控制量稳定,以致产品过大或太小,吹出产品较难控制,且无阀门嘴无法进行吹风或退风。
[0006] 二、利用高周波结合阀门嘴的作业方式,手续繁复不便,无法有效降低成本,并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不具市场竞争力。
[0007] 三、回转炉具有一次成型阀门嘴于产品上的优点,但是回转炉一般是使用在成型乳胶或PVC等黏滞力较低而易流动,以及形状较为对称的制品,例如乳胶球制品;相对于PE、TPE等可塑性弹性体(TVR)而言,其黏滞性高不易流动,以及对于形状不对称的产品而言,回转炉的成型方式并不适合。
[0008] 本设计人是专门从事于塑胶制品的制造贩卖,深知传统的吹出模具使用上并不能满足所需,仍有美中不足之处,于是乃萌发改革的决心,并经多方搜集资料,再配合本身专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终于在历经数次的试验、修正与改进后,首创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吹风或退风,且可调整制品风量稳定性的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其可减化施工程序,降低制造成本。
[0010]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11] 一种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具有一左模具及一右模具,该左模具的模槽开设有一导孔,该导孔供固设一充气座,充气座形成有一套柱,该套柱开有通孔,该套柱的一端伸入模槽中,另一端凸伸于模槽外,该充气座还结合有一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内设有一风针,该风针受风压调节在充气座内进行伸缩动作;右模具与左模具合模,吹出成形作业。
[0012] 该充气座设置在右模具的模槽内。
[0013] 该控制装置形成有进气口及出气口。
[0014] 该风针进行伸缩时,贯穿入塑胶吹出制品的中空内部,并进行吹风或退风作业。
[0015]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使用时,先左模具或者右模具的模槽内的充气座的套柱上套入有一阀门嘴,然后出料在左右模具间,并移动风嘴入模具内,此时进行关模且由风嘴以慢速吹气,直至合模完成(吹气完而移开风嘴),此时藉由控制装置调节风针由充气座伸入模槽内,并由套柱内的通孔贯穿入吹出制品(如球类)的阀门嘴内,而能进行吹风或退风,调整制品风量的稳定性且能在制品上一体成型出阀门嘴,当完成吹出成型后,控制风针退开阀门嘴,开模后即形成吹出成型的制品,迅速而方便,显具进步性,且能减化施工程序,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立体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完成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 其中:
[0023] 左模具 1 模槽 10
[0024] 导孔 11 充气座 12
[0025] 套柱 120 通孔 121
[0026] 右模具 2 控制装置 3
[0027] 风针 30 进气口 31
[0028] 出气口 32 风嘴 4
[0029] 阀门嘴 4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1]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充气的塑胶吹出模具,主要是由左模具1及右模具2所组成(图式为直立摆示),该左模具1及右模具2的结构与传统模具结构雷同,不同点在于该左模具1(或右模具2)设置有一控制装置3,藉由控制装置3来调节模具内的吹出制品的充气作业,达到塑胶吹出成形并完成充气动作,减化塑胶吹出成形的施工程序。
[0032] 其次,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左模具1(亦可为右模具2)是于模槽10内(图中为半球形模具)开设有一导孔11,并固设有一充气座12,该充气座12形成有一套柱120,且具有一通孔121,其形成于模槽10内。充气座12的另一端凸伸出模槽10外,而能与控制装置3结合在一起(图中未显示)。
[0033] 接着,请再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该左、右模具1、2是于左模具1(亦可为右模具2)开设有导孔11,且结合一充气座12,而充气座12的套柱120形成于模槽10内,另一端则凸伸出模槽10外,且结合一控制装置3,并于控制装置3内设置有一风针30。控制装置3外侧形成有一进气口31及一出气口32,其连结于塑胶吹出成形机的气压装置(图中未显示),当由进气口31输入气体时,可调节控制装置3内的风针30伸入充气座12的套柱120,而当由出气口32输入气体时,则能将风针30退出充气座12回到控制装置3内。
[0034] 请配合图4所示,使用时,先在左模具1的模槽10内凸伸的套柱120,套入一阀门嘴40,然后机台的料槽出料至模具内(图中未显示),接着,将风嘴4移动至左、右模具1、2间,然后关模慢速进行吹气,当合模完成停止,风嘴4吹气完成并退出。此时启动控制装置3,将气体由进气口31输入,调节控制装置3内的风针30伸入充气座12,并由套柱120的通孔121贯穿入吹出制品的阀门嘴40内,将气体由风针30经由阀门嘴40注入制品中空内部进行吹风或退风,即能完成吹出成形作业,并使阀门嘴40与吹出成形制品结合在一起。
[0035]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充气作业,请仍然参阅图4并配合图5所示,当置入阀门嘴40进行吹出成形时,藉由在控制装置3的进气口31输入气体,调节风针30伸入充气座12的套柱120,而能贯穿阀门嘴40进入制品中空内部进行吹气,当完成充气作业吹出成形后,自动控制由控制装置3的出气口32输入气体,使风针30能退出阀门嘴40(如图6所示),并回复至控制装置3内,且阀门嘴40藉由软性的阀门设计(现有装置不予赘述)产生闭合,防止注入的空气外泄。
[0036]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简易的改良,吹出成形结合充气,将制品与阀门嘴40一体成型完成,显然具有如下优点:
[0037] (一)本实用新型借由模具结构的改良,可将软性的塑胶吹出制品,同时在中空内部进行充气,避免二次加工的麻烦,显然具有进步性。
[0038] (二)本实用新型吹出成形同时藉由控制装置3调节风针30进行吹风或退风,可将制品与阀门嘴一体成型,减化施工程序,有效降低成本,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且具市场竞争力。
[0039] (三)本实用新型将塑胶吹出模具进行改良,当风嘴4进行吹气作业后,藉由控制装置3的风针30进行吹风或退风,使制品的充气稳定,不必额外二次加工,可提升产能且精减人力。
[004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塑胶吹出模具结构进行,可在吹出成形时,利用控制装置3将制品中空内部进行吹风或退风作业,能将制品与阀门嘴一体成型结合完成制品,避免后续二次加工,显已具进步及实用功效,且申请前并未发现有相同的产品核准专利在先,亦未见于刊物,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0041]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