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辅助器具

申请号 CN201210375668.5 申请日 2012-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2908754A 公开(公告)日 2013-02-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MTG; 发明人 松下刚;
摘要 一种运动辅助器具(1),具有主体部(10),该主体部设有使用者所就坐的座面(2)、以及大致球面状的底面(3),座面(2)的最低点的高度H处于100~450mm的范围,且具有抑制使用者的臀部从座面(2)偏离的限制单元。该运动辅助器具(1)在使用者就坐在座面上的状态下,在保持底面(3)着地的状态下可使座面(2)向所有方向倾斜。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设有使用者所就坐的座面和大致球面状的底面,
所述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在100~450mm的范围,并具有对就坐的使用者的臀部从所述座面的偏离进行抑制的限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面或其周围具有作为所述限制单元的形状变化部,该形状变化部使形状沿就坐的使用者的臀部、腰部或胯裆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上,在就坐在所述座面上的使用者的骨盆部分的侧方的位置配设有作为所述限制单元的夹着所述座面而立起的一对侧方边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边部具有可挠性,并形成为能够从侧方按压就坐在所述座面上的使用者的骨盆部分。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边部构成为,从所述座面的最低点至所述侧方边部的最高点的高度在100~250mm的范围。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面的中央顶端部分具有作为所述限制单元的从周围隆起的隆起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芯材部和覆盖该芯材部的表皮部,所述芯材部由至少使位于所述底面侧的底面部件和位于所述座面侧的座面部件不同的材料形成,所述底面部件的硬度大于所述座面部件的硬度。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其重心设置于在自然放置状态下使所述座面朝向上方的位置。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是
130~250mm。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夹设在所述底面与地面之间的支承座,通过该支承座的夹设可抑制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倾动动作。
11.一种支承手柄,其为在使用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辅助器具时使用者所使用的左右一对支承手柄,该支承手柄的特征在于,与所述运动辅助器具分体形成,具有:使用者可握持的握持部;着地部,该着地部放置在地面上;以及防滑部,该防滑部形成在该着地部上,可抑制放置在地面上的所述着地部的位置偏离,使用者通过握持所述握持部并将所述着地部放置在地面上,从而可抑制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倾动动作。

说明书全文

运动辅助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辅助器具。

背景技术

[0002] 以美容或维持健康等目的进行的运动有各种各样,根据运动种类而提出有各种各样的使运动效果进一步提高用的辅助器具。例如,作为对伴随腰部的旋转、扭动的运动等予以辅助用的辅助器具,提出了一种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运动辅助器具。该运动辅助器具构成为具有构成陀螺型的主体部,就坐于该主体部的上表面能辅助腰部的旋转等运动。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35921号公报
[0004] 但是,上述运动辅助器具存在如下问题:不容易使主体部有很大倾斜,例如在腰部进行旋转运动时,腰部的旋转半径变小等,不能进行有效的运动。另外,当使用上述运动辅助器具时,使用者必须将腰下降到地面附近,有可能对使用者的腰部等施加不必要的负荷。
[0005]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将运动辅助器具放置在台上进行使用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尽管减轻了使用者下降腰时的负荷,但存在如下问题:必须准备放置运动辅助器具的台,对使用者来说难以使用。另外,即使在台上使用上述运动辅助器具,也如上所述,不容易使主体部进行较大的倾斜,故难以消除无法进行有效运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腰部运动的效果、且容易使用的运动辅助器具。
[0007]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运动辅助器具的特点是,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设有使用者所就坐的座面和大致球面状的底面,所述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在100~450mm的范围,并具有对就坐的使用者的臀部从所述座面的偏离进行抑制的限制单元。
[0008] 发明效果;
[0009] 上述运动辅助器具,其所述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处于上述特定的范围,且所述底面呈大致球面状。因此,在其使用者就坐的状态下,通过以着地的脚为基点活动腰部,就可在保持所述底面着地的状态下使所述座面向所有方向倾斜。另外,由于所述运动辅助器具具有上述特定范围的座面高度,因此,能将座面的随着所述座面的倾斜的移动范围在适度的范围内确保地较大。即,能扩大使用者的腰部的可动范围。所以,能增大例如腰部的旋转运动的旋转半径,有效地使腰部的肌肉扭动。
[0010] 另外,所述运动辅助器具具有对使用者的臀部从所述座面偏离的情况进行抑制的限制单元。由此,使用者在运动时很少需要将手放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上而进行保持。并且,能利用所述特定的座面高度的范围和具有所述限制单元这一复合效果来充分提高腰部的运动效果。
[0011] 另外,由于所述座面的高度设定在所述特定的范围,因此,可减轻使用者就坐时的负担。所以,对使用者来说容易使用。
[0012] 如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提供一种可进行有效的运动、且容易使用的运动辅助器具。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实施例1的运动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0014] 图2是从隆起部侧(前方)看实施例1的运动辅助器具的图。
[0015] 图3是沿图2中A-A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16] 图4是沿图2中B-B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17] 图5是从座面侧(上方)看实施例1的运动辅助器具的俯视图。
[0018] 图6是沿图5中C-C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19] 图7是沿图5中D-D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20] 图8是沿图5中E-E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21] 图9是从后方看到使用者就坐在实施例1的运动辅助器具上的图。
[0022] 图10是从后方看到使用实施例1的运动辅助器具进行运动状态的图。
[0023]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运动辅助器具向侧方边部侧倾动状态的图。
[0024] 图12是实施例2中的使用使座面部件和底面部件不同的材料而形成的运动辅助器具的剖面图(相当于图3的剖面图)。
[0025] 图13是实施例2中的使用使座面部件和底面部件不同的材料而形成的运动辅助器具的剖面图(相当于图7的剖面图)。
[0026] 图14是实施例4中的支承座的立体图。
[0027] 图15是实施例4中在地面与底面之间夹设有支承座的运动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0028] 图16是实施例5中的支承手柄的立体图。
[0029] 图17是实施例5中的支承手柄的F-F线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0030] 符号说明:
[0031] 1 运动辅助器具
[0032] 10 主体部
[0033] 2 座面
[0034] 20 最低点
[0035] 3 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中,在使所述底面着地以将所述座面的中央配置在着地点的铅垂上方的状态下,能利用以地面为基准对所述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进行测量等来得到所述座面的高度。这与使用者坐在座面上脊梁呈笔直的自然状态时的、从地面至使用者臀部的最低点的高度实质上是相同的。
[0037] 所述座面的高度(最低点)是100mm以上、450mm以下。通过将所述座面的高度做成在该特定的范围内,从而容易实现使用者的腰部适当离开地面的状态。由此,如上所述,就坐的使用者使脚着地并转动腰部,由此可容易地使座面倾斜。并且,使用者的腰部的可动范围也变大,能比较自由地进行旋转运动等。因此,能提高腰部的运动效果。另外,座面的高度较为适当,从而对于使用者来说,容易进行就坐的动作。
[0038] 当所述座面的高度小于100mm时,不仅使用者难以就坐,而且所述座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过分短,故使用者腰部的可动范围变窄,运动效果就不充分。因此,所述座面的高度做成100mm以上,优选是140mm以上,160mm以上更好。
[0039] 另外,当所述座面的高度超过450mm时,使用者腰部就成为过分离开地面的状态,重心变高,在活动腰部时,有可能难以获得平衡。因此,顺利的腰部运动变得困难,有可能腰部运动的效果变得不充分。因此,所述座面的高度做成450mm以下,优选是350mm以下,300mm以下更好,200mm以下更加好,所以,从使用者的腰部的可动范围和获得平衡的容易度这二方面观点看,尤为优选所述座面的高度为160mm以上、200mm以下。
[0040] 在使用者坐在所述座面上时,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底面必须由实质上不变形的材质形成。由此,能稳定维持座面的高度,并且能顺利进行利用底面部形状的倾动动作。
[0041] 另外,所述主体部的形状,只要不妨碍所述座面倾动动作即可,例如,可考虑通过与所述底面连续的平滑的曲面而将整体做成大致半球状的形状、或将长方体的一个面形成为大致球面状而作为所述底面的形状等各种形状。如此,所述主体部若形成有大致球面状的所述底面,则对于其余部分的形状不特别限定。
[0042] 这里,指所述底面的形状的所谓大致球面状,不限于几何学上定义的完全的球面,而是包含作为一般感觉认为球面状的形状的概念。即,所述底面,只要是能顺利地进行所述的向所有方向的倾动动作的程度即可,也可具有曲率不同的部位。例如,所述底面也可是:做成其曲率半径不一致,曲率半径越向端缘方向越减小;或者,做成相对于中心轴旋转对称,使互相正交的方向上的曲率半径为不相同的数值等。
[0043] 另外,作为所述限制单元,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作为最单纯的方式而具有这样的方式:使座面的表面为摩擦系数高的原材料、利用摩擦来抑制使用者的臀部和座面的偏离。
[0044] 作为所述限制单元的又一方式,也可是,在所述座面或其周围设有使形状沿就坐的使用者的臀部、腰部或胯裆部的形状的至少一部分而变化的形状变化部(技术方案2)。
[0045] 由此,能有形地支承臀部、腰部或胯裆部,抑制使用者臀部与座面的偏离。
[0046] 作为所述限制单元的又一方式,还有这样的方式:通过采用所述座面部分容易跟从使用者的臀部或胯裆部的形状而变形的材质、例如低反弹性泡沫等,提高臀部与所述座面的紧密接合程度,由此来抑制两者的偏离。这些方式也可一并使用。
[0047] 另外,也可在成为就坐于所述座面上的使用者骨盆部分的侧方的位置配设有夹着所述座面而立起的一对侧方边部来作为所述限制单元(技术方案3)。
[0048] 在该情况下,由所述一对侧方边部抑制使用者的臀部从座面偏离的情况,使用者的骨盆部分的动作容易跟从座面的动作。由此,例如在进行腰的旋转运动时,在骨盆部分与腰部之间就容易带有度,能更有效地使腰部的肌肉进行扭动运动,其结果,能更加提高运动的效果。
[0049] 另外,所述侧方边部也可具有可挠性,并且,形成为可从侧方按压坐在所述座面上的使用者的骨盆部分(技术方案4)。
[0050] 在该情况下,能由所述一对侧方边部来保持使用者的骨盆部分。因此,在使用者的骨盆部与所述座面之间产生一体感,骨盆部分的动作更容易跟从座面的动作。其结果,能进一步有效地进行使用者的腰部肌肉的扭动运动,能更加提高运动的效果。
[0051] 另外,所述侧方边部优选构成为,从所述座面的最低点至所述侧方边部的最高点的高度为100~250mm的范围(技术方案5)。
[0052] 当所述侧方边部的高度处于所述特定的范围时,能容易兼顾充分保持使用者的骨盆部分的效果、以及不妨碍腰部的旋转运动等而实现顺利的运动的效果,所以,能更加提高运动的效果。
[0053] 当所述侧方边部的高度小于100mm时,保持使用者骨盆部分的效果有可能变小。因此,所述侧方边部的高度优选是100mm以上,120mm以上更好,140mm以上更加好。另一方面,当侧方边部的高度超过250mm时,所述侧方边部有可能妨碍顺利的运动。因此,所述侧方边部的高度优选是250mm以下,200mm以下更好,180mm以下更加好。
[0054] 另外,所述座面的中央顶端部分也可具有从周围隆起的隆起部来作为所述限制单元(技术方案6)。
[0055] 在该情况下,所述隆起部成为沿着就坐的使用者的胯裆部形状,能在形状上抑制所述座面与使用者的臀部的偏离,能容易使所述座面的使用者的就坐位置与可有效运动的位置相一致。
[0056] 另外,所述主体部具有芯材部和覆盖该芯材部的表皮部,所述芯材部由至少使位于所述底面侧的底面部件和位于所述座面侧的座面部件不同的材料所形成,所述底面部件的硬度能大于所述座面部件的硬度(技术方案7)。
[0057]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较硬的材料用于所述底面部件,从而可降低使用者体重所引起的底面的凹入。其结果,容易维持底面的大致球面形状。另外,通过将较柔软的材料用于所述座面部件,从而可减轻对使用者的腰部的负担,并能提高吻合感。
[0058] 另外,作为所述底面部件,可采用例如由聚甲酸乙酯或聚苯乙烯为代表的塑料、由硬质聚氨脂泡沫、或聚苯乙烯泡沫为代表的发泡性塑料等、在受到使用者的体重的作用时难以产生变形的材质。
[0059] 另外,作为所述座面部件,可采用软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具有可挠性的发泡性塑料。此外,作为所述座面部件,若采用低反弹性泡沫等因使用者体重负荷而可更容易变形的材质,则如上所述,也能使所述座面部件起到作为所述限制单元的功能。另外,当所述座面部件随着使用者的就坐而产生较大变形时,变形后的所述座面的高度(最低点)只要在100mm~450mm的范围内,则如上所述能提高运动的效果。
[0060] 另外,通过设置所述表皮部,从而可抑制随着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使用而产生的磨损。作为表皮部,可采用布料或涂料等,但配置在底面近旁的表皮部优选是耐磨损性比较高的材质。
[0061] 另外,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重心优选设置于在自然放置状态下使所述座面朝向上方的位置(技术方案8)。
[0062] 在该情况下,能将在使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之前调整方向的动作限制为最小限度。即,不需要例如使上下交替等大的动作。另外,在所述座面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使用者容易获得平衡。其结果,更容易使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
[0063] 另外,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优选是130~250mm(技术方案9)。
[0064] 当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在所述特定的范围内时,能将在使用者的腰部的可动范围内的所述座面的倾斜限制在适于运动的范围。即,可充分加大所述座面的倾斜以提高旋转运动等的效果,且可将所述座面的倾斜限制在使用者容易获得平衡而难以翻倒的范围内。
[0065] 当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小于130mm时,在使用者腰部的可动范围内,有可能所述座面的倾斜变得过大。因此,使用者有可能破坏平衡而翻倒。因此,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优选是130mm以上,150mm以上更好,160mm以上更加好。另一方面,当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超过250mm时,所述座面的倾斜容易变得不充分,例如在腰部的旋转运动等中,运动的效果有可能下降。因此,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优选是250mm以下,230mm以下更好,220mm以下更加好。
[0066] 这里,所述底面的曲率半径可如下那样由假想圆的半径来表示。首先,相对于所述底面的着地点,来确定通过着地点而向铅垂方向延伸的基准轴。并且,在包含该基准轴的所述主体部的纵截面,确定距离着地点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为50mm的底面上的二点。把通过该二点和着地点的三点的假想圆的半径作为底面的曲率半径。
[0067] 另外,也可构成为:具有可夹设在所述底面与地面之间的支承座,通过该支承座的夹设而可抑制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倾动动作(技术方案10)。
[0068] 在该情况下,通过夹设所述支承座,从而可抑制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不经意的倾动动作,故在不使用时容易保管所述运动辅助器具。另外,也可将通过所述支承座抑制倾动动作的所述运动辅助器具作为椅子使用。
[0069] 另外,还有左右一对支承手柄,与所述运动辅助器具分体形成,该支承手柄具有:使用者可握持的握持部;着地部,该着地部放置在地面上;以及防滑部,该防滑部形成在该着地部上,可抑制放置在地面上的所述着地部的位置偏离,使用者通过握持所述握持部并将所述着地部放置在地面上,从而可抑制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倾动动作(技术方案11)。
[0070] 所述支承手柄构成为,当使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时,使用者握持所述握持部并可将所述着地部放置在地面上。由此,当使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时,使用者能通过脚部和所述一对支承手柄的三点来获得平衡。另外,能利用形成在所述着地部上的所述防滑部来抑制所述支承手柄的位置偏离。其结果,变得更容易使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
[0071] 实施例:
[0072] 实施例1:
[0073] 对于所述运动辅助器具的实施例,用图1~图11进行说明。运动辅助器具1如图1所示,具有主体部10,该主体部10设有使用者所就坐的座面2、以及大致球面状的底面3。
并且,如图3所示,座面2的最低点20的高度H处于100~450mm的范围,且具有对使用者臀部从座面2偏离的情况进行抑制的作为限制单元的侧方边部4及隆起部21。
[0074] 另外,在以下,关于上下和前后等方向的表述,为方便起见,用使用者脊梁呈笔直地坐在座面2上的状态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方向进行表述。
[0075] 主体部10如图5所示,从座面2侧(上方)看到时的外轮廓线呈大致椭圆形,其内侧构成座面2。座面2的前方即中央顶端部分如图3、图6~图8所示,形成平滑的曲面并具有从周围隆起的隆起部21。另外,主体部10如图1、图2所示,从前方看到时的外轮廓线呈圆弧状,在座面2的侧方具有从座面2立起的一对侧方边部4。
[0076] 座面2如图3所示,在相对于座面2的中央部22为后方、即与隆起部21相反的方向具有最低点20。另外,座面2从周缘部向最低点20缓慢倾斜,并形成连续的平滑的曲面。
[0077] 这里,如图3所示,座面2的高度H是在使底面3着地并使座面2的中央部22配设在着地点30铅垂上方的状态下以地面为基准时的座面2的最低点20的高度。其与如上所述的使用者坐在座面2上脊梁为笔直的自然状态时的、从地面至使用者的臀部最低点20的高度实质上是相同的。另外,在本例子中,座面2的高度为185mm。
[0078] 如图2及图3所示,座面3呈大致球面状,沿前后方向测定的曲率半径R为177mm。
[0079] 如图5所示,隆起部21形成在座面2的中央顶端部、即使用者的胯裆部所在的部分。隆起部21在将座面2的最低点20和座面2的中央部22连接起来的直线上,如图3所示形成为向顶端方向从周围逐渐隆起。另外,如图6~图8所示,包含隆起部21的座面2由连续的平滑的曲面形成。
[0080] 如图1、图2所示,一对侧方边部4形成为:在夹着座面2的两侧方、即在成为坐在座面2上的使用者的骨盆部分侧方的位置夹着所述座面2而立起。从前方看一对侧方边部4时,如图2所示,形成为越朝向上方越向座面2侧弯曲。并且,如图4、图6~图8所示,一对侧方边部4的与使用者接触的面的中央部呈从周围向座面2的相反侧凹陷地形成的平缓的曲面。由此,一对侧方边部4沿使用者的臀部及腰部的形状而构成。另外,如图6~图8所示,一对侧方边部4的与使用者接触的面和座面2由连续的平滑的曲面形成。
[0081] 另外,一对侧方边部4如图3所示,从侧方看时的外轮廓线形成为从座面2起越向上方宽度逐渐变狭的抛物线状。在本例子中,侧方边部4的高度I为178mm。这里,如图3所示,侧方边部4的高度I是在与测定座面2的高度H时相同的着地状态时的从座面2的最低点20至侧方边部4的最高点40的高度。
[0082] 接着,说明运动辅助器具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子。如图9所示,使用者以脊梁笔直的状态就坐在运动辅助器具1的座面2上。然后,维持上体的位置并使腰部摇动或旋转,由此,如图11所示,能够使座面2向平方向移动并能使其倾斜。由此,如图10所示,能使腰部周边的肌肉作旋转运动或扭动运动等运动。
[0083] 接着,说明运动辅助器具1的作用效果。运动辅助器具1,其座面2的最低点20的高度H处于特定的范围,且底面3呈大致球面状。因此,在该使用者就坐的状态下,通过以着地的脚为基点使腰部动作,从而可保持底面3着地的状态而使座面2向所有方向倾斜。另外,由于运动辅助器具1具有所述特定的高度H,因此,能在适度的范围将随着座面2的倾斜产生的座面2的移动范围确保为较大。即,能扩大使用者的腰部的可动范围。所以,例如能加大腰部的旋转运动的旋转半径,并能有效地使腰部肌肉进行扭动运动。如此,通过使用将座面2的高度H设定在所述特定的范围的运动辅助器具1,从而能提高腰部的旋转等运动效果。
[0084] 另外,运动辅助器具1具有夹着座面2的一对侧方边部4和配置在座面2中央顶端部分的隆起部21,作为限制单元。另外,侧方边部4构成为,从座面2的最低点20至侧方边部4的最高点40的高度I处于所述特定的范围。并且,座面2、隆起部21以及一对侧方边部4的与使用者接触的面沿使用者的臀部、腰部及胯裆部的形状而构成连续的平滑的曲面,构成为能在形状上支承使用者的臀部、腰部或胯裆部。其结果,使用者在运动时需要将手放置在运动辅助器具1上进行保持的情况变少。另外,运动辅助器具1对于使用者来说,在能进行有效的运动的就坐位置上,臀部难以从座面2偏离,能顺利进行腰部的旋转运动等。如此,能利用所述特定的座面高度H的范围和具有限制单元的这一复合效果,来充分提高腰部的运动效果。
[0085] 另外,由于座面2的高度H设定在所述特定的范围,因此,使用者就坐时的负担被减轻。所以,对使用者来说容易使用。
[0086] 另外,底面3的曲率半径R在所述特定的范围内。所以,能将使用者腰部的可动范围内的座面2的倾斜限制在适于运动的范围,可充分加大座面2的倾斜以提高旋转运动等的效果,且可限制在使用者容易保持平衡而难以翻倒的范围内。
[0087] 如上所述,采用上述方式,能提供一种可进行有效的运动、且容易使用的运动辅助器具1。
[0088] 实施例2:
[0089] 本例子是由多个材质构成实施例1中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主体部10的例子。本例子的运动辅助器具1图12所示,具有作为主体部10的芯材部17、以及覆盖该芯材部17的表皮部15,芯材部17由使位于底面3侧的底面部件13和位于座面2侧的座面部件12不同的材料所形成。
[0090] 底面部件13和座面部件12分别用硬度不同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形成。座面部件12用具有可挠性的软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形成,并构成为当使用者就坐时某种程度地跟从其体表的形状而变形。另一方面,底面部件13由硬度大于座面部件12的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形成,当使用者坐在座面2上时难以变形。
[0091] 一对侧方边部4由与座面部件12相同材质的软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一体地形成。由此,一对侧方边部4具有可挠性,且形成为可从侧方对坐在座面2上的使用者的骨盆部分进行推压。另外,在本例子中座面部件12所用的软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采用了由邵氏硬度计(型号LX-C,温州山度仪器有限公司制)测定的硬度为12度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0092] 表皮部15使用布料,对于底面3等比较容易磨损的部位使用耐磨损性高的布料。
[0093] 另外,本例子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重心设置于在自然放置状态下使座面2朝向上方的位置。例如在本例子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通过将密度较大的底面部件13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大致为旋转对称的形状而设定重心。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0094] 接着,说明本例子的作用效果。本例子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重心设置于在自然放置状态下使座面2朝向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将使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1之前调整方向的动作限制为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在座面2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使用者容易获得平衡,故能安全地进行运动,其结果,变得更容易使用所述运动辅助器具1。
[0095] 另外,侧方边部4具有可挠性,并且形成为可从侧方对坐在座面2上的使用者的骨盆部分进行推压。由此,能由一对侧方边部4来保持使用者的骨盆部分。所以,在使用者的骨盆部与座面2之间产生一体感,骨盆部分的动作更容易跟从座面2的动作,其结果,能进一步有效地进行使用者的腰部的肌肉的扭动运动,能更提高运动的效果。
[0096] 另外,主体部10具有芯材部17、以及覆盖该芯材部17的表皮部15,芯材部17由使位于底面3侧的底面部件13和位于座面2侧的座面部件12不同的材料所形成,底面部件13的硬度大于座面部件12。所以,通过将较硬的材料用于底面部件13,从而可实质上消除因使用者的体重所引起的底面3的凹入。其结果,变得容易维持底面3的形状。另外,通过将较柔软的材料用于座面部件12,从而能减轻对使用者的腰部的负担,并且能提高吻合感,能起到抑制使用者的臀部的偏离的限制单元。此外,能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0097] 另外,在实施例1及2中,虽然一对侧方边部4等的多个部位起到限制单元的功能,但起到限制单元的功能的部位只要具有一处以上即可。例如,在实施例1中,也可是这样的结构:不形成一对侧方边部4,而利用座面2及隆起部21在形状上支承使用者的臀部或胯裆部,起到限制单元的功能。此外,相反地,作为限制单元,也可是这样的结构:不设置隆起部21,而仅设置一对侧方边部4。当然,除了在形状上支承的方式以外,也可采用将表皮部15做成摩擦系数大的布料,利用摩擦力来抑制座面2与使用者的臀部的偏离的方式等其它方式。
[0098] 实施例3:
[0099] 本例子是对实施例2中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座面2的高度H、一对侧方边部4的高度I、底面3的曲率半径R以及座面部件12的硬度做了各种变更的例子。
[0100] 座面的高度H:
[0101] 制作了对实施例2中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座面2的高度H如表1所示那样进行各种变更后的试验体1~10。并且,表1表示使用这些试验体进行腰部的旋转运动时的运动效果的大小。另外,表1中的◎、〇、△、×的符号分别为,◎表示感到腰部运动效果足够大的人数在10人中为8个人的情况,〇表示为5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3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2人以下的情况,将◎、〇及△的情况判定为可接受的结果。
[0102] 表1:
[0103]
[0104] 侧方边部的高度I:
[0105] 制作了对实施例2中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侧方边部4的高度I如表2所示那样进行各种变更后的试验体11~19。并且,表2表示使用这些试验体进行腰部的旋转运动时的运动容易度。另外,表2中的◎、〇、△、×的符号分别为,◎表示感到容易进行旋转运动的人数在10人中为8个人的情况,〇表示为5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3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2人以下的情况,将◎、〇及△的情况判定为良好的结果。
[0106] 表2:
[0107]试验体No 侧方边部的高度I 运动容易度
(mm)
试验体11 255 △
试验体12 250 〇
试验体13 195 〇
试验体14 178 ◎
试验体15 153 ◎
试验体16 141 ◎
试验体17 137 〇
试验体18 120 〇
试验体19 85 △
[0108]
[0109] 底面的曲率半径R:
[0110] 制作了对实施例2中的底面3的曲率半径R如表3所示那样进行各种变更后的试验体21~30。并且,表3表示使用这些试验体进行腰部的旋转运动时的运动容易度。另外,表3中的◎、〇、△、×的符号分别为,◎表示感到容易进行旋转运动的人数在10人中为8个人的情况,〇表示为5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3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2人以下的情况,将◎、〇及△的情况判定为良好的结果。
[0111] 表3:
[0112]
[0113] 座面部件的硬度:
[0114] 制作了对实施例2中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座面部件12的硬度如表4所示那样进行各种变更后的试验体31~38。并且,表4表示使用这些试验体进行腰部的旋转运动时的运动容易度。另外,表4中的◎、〇、△、×的符号分别为,◎表示感到容易进行旋转运动的人数在10人中为8个人的情况,〇表示为5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3人以上的情况,×表示为2人以下的情况,将◎、〇及△的情况判定为良好的结果。
[0115] 表4:
[0116]
[0117] 从表1可知,运动辅助器具1是是这样一种器具:通过将座面2的高度H做成至少105mm~448mm从而可进行有效的运动,当做成143mm~293mm时更好,当做成160mm~191mm时更加好。
[0118] 另外,从表2可知,运动辅助器具1是是这样一种器具:通过将一对侧方边部4的高度I做成至少85mm~255mm从而容易兼顾充分保持使用者的骨盆部分的效果和实现顺利的运动的效果这二个效果,更容易运动,当做成120mm~250mm时更加容易运动,当做成141mm~178mm时特别容易运动。
[0119] 另外,从表3可知,运动辅助器具1是是这样一种器具:通过将底面3的曲率半径R做成至少125mm~260mm从而充分加大座面的倾斜以提高旋转运动等的效果,且将座面的倾斜限制在使用者难以翻倒的范围内,更容易运动,当做成140mm~243mm时更加容易运动,当做成164mm~212mm时特别容易运动。
[0120] 另外,座面部件12的硬度不特别限定,但运动辅助器具1应当是这样一种器具:从表4可知,通过将由邵氏硬度计(型号LX-C,温州山度仪器有限公司制)测定的硬度做成至少3度~25度就减轻对使用者的腰部的负担,并提高吻合感,更容易运动,当做成7度~20度时更加容易运动,当做成8度~16度时特别容易运动。
[0121] 实施例4:
[0122] 本例子的运动辅助器具1具有如图14所示的圆环状的支承座16。支承座16如图15所示,构成为可夹设在底面3与地面之间,利用支承座16的夹设而可抑制运动辅助器具
1的倾动动作。
[0123] 如此,通过夹设支承座16,从而可抑制运动辅助器具1的不经意的倾动动作,故在不使用时容易保管运动辅助器具1。另外,也可将由支承座16抑制倾动动作的运动辅助器具1作为椅子使用。
[0124] 实施例5:
[0125] 本例子的运动辅助器具1具有与运动辅助器具1分开的如图16及图17所示的左右一对支承手柄18。如图16所示,支承手柄18具有使用者可握持的大致圆弧状的握持部180。另外,如图17所示,在握持部180的两端具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大致圆柱状的着地部
181。
[0126] 如图17所示,着地部181的两端部上具有可抑制放置在地面上的着地部181的位置偏离的橡胶制的防滑部182。
[0127] 支承手柄18构成为:在使用运动辅助器具1时,使用者握持住握持部180并将着地部181放置在地面上,可抑制运动辅助器具1的倾动动作。由此,使用者能用脚部和一对支承手柄18这三点来获得平衡。另外,能利用形成于着地部181的防滑部182来抑制支承手柄18的位置偏离。其结果,更容易使用运动辅助器具1。
[0128] 另外,对于实施例1~3,表示了底面3的曲率半径R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基本相等的运动辅助器具1的例子,但也可构成将底面3的曲率半径R做成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不相同的数值的结构。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前后方向的曲率半径R与左右方向的曲率半径R处于上述特定的范围内,则如上所述,能充分加大座面2的倾斜以提高旋转运动等的效果,并将座面2的倾斜限制在使用者容易获得平衡而难以翻倒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