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肌锻炼装置及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

申请号 CN200880112321.3 申请日 2008-08-19 公开(公告)号 CN101820955B 公开(公告)日 2011-12-14
申请人 佐藤体育广场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佐藤义昭;
摘要 一种气压式的加压肌 力 锻炼用绑带,使用时气袋的膨胀方向只朝向内侧。绑带(100B)具有局部中空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第一带状构件(110)包括都具有伸缩性、且呈带状的厚布(111)和薄布(112),在中空部分收纳有气袋(114)。在气袋(114)的外侧排列有小片(115),其固定于由不伸长的材料制成的规定宽度的 胶带 (116)。在胶带(116)的两端被厚布(111)和薄布(112)的两缘部夹住的状态下,将胶带(116)的两端与厚布(111)和薄布(112)缝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压肌锻炼用绑带,通过将规定的加压力作用于使用者的四肢的一个基端附近的加压部位来阻碍在该四肢内流动的血流,从而增强肌肉,
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状构件,该带状构件至少一部分呈筒状,且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并具有伸缩性;
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在将所述带状构件卷绕到加压部位的状态下,维持所述带状构件的形状;
气袋,该气袋配置于所述带状构件的筒状部分的内部,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且具有气密性,并且,能将气体从外部送入所述气袋的内部,并能从外部将所述气袋内部的气体排出;
板状的多个小片,该多个小片排列于所述气袋的外侧;以及
胶带,该胶带由不伸长的材料形成为规定宽度,所述胶带在沿着所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间被固定于所述小片的外侧的面,且所述胶带的两端部分分别固定于所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两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绑带上没有作用有张力的状态下,相邻的所述小片彼此的间隔被设定为10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其特征在于,固定在所述带状构件的所述两缘部上的所述胶带的两端部分的宽度被设定成比所述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小片的长度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片为矩形,所述小片中相对的2边中的一组与所述绑带的长度方向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构件的所述筒状部分包括配置于外侧的细长外布和配置于内侧的细长内布,且外布和内布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即两缘部彼此连接,
所述胶带的两端部分在被所述外布和内布的所述两缘部夹住的状态下固定到所述带状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布和内布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即两缘部被缝合,
所述胶带的两端部分在与所述外布和内布的所述两缘部一起被缝合的状态下固定到所述带状构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8.一种加压肌力锻炼装置,包括:
至少1个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该绑带将规定的加压力作用于使用者的四肢的至少一个基端附近的加压部位来阻碍在该四肢内流动的血流,从而增强肌肉;以及主体装置,该主体装置具有,并与所述绑带组合使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包括:
带状构件,该带状构件至少一部分呈筒状,且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并具有伸缩性;
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在将所述带状构件卷绕到加压部位的状态下,维持所述带状构件的形状;
气袋,该气袋配置于所述带状构件的筒状部分的内部,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且具有气密性,并且,能将气体从外部送入所述气袋的内部,并能从外部将所述气袋内部的气体排出;
板状的多个小片,该多个小片排列于所述气袋的外侧;以及
胶带,该胶带由不伸长的材料形成为规定宽度,所述胶带在沿着所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间被固定于所述小片的外侧的面,且所述胶带的两端部分分别固定于所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两缘部,
所述主体装置通过其具有的泵,将空气送入所述气袋的内部,或将空气从所述气袋排出。

说明书全文

加压肌锻炼装置及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强肌肉的锻炼装置,尤其涉及特征在于不仅是运动机能没有异常的人、即使是运动机能存在异常的人也能有效地增强肌力的、适合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及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

背景技术

[0002] 本申请发明人佐藤义昭为了开发能容易、安全且有效地增强肌肉的肌力增强方法而早已进行了研究,作为其成果,提出了日本平成5年特许愿第313949号专利申请,并获得了特许第2670421号专利。此外,本申请发明者要求基于该申请的优先权提出了美国申请,并在美国获得了专利第6149618号专利。
[0003] 此外,本申请发明者对加压肌力锻炼不断研究,关于加压肌力锻炼方法中所使用的器具、装置,发明了日本专利特开平10-85361、特开平10-85362、特开2004-215858、特开2004-313423、特开2005-509、特开2005-6921等中记载的发明。
[0004] 这些申请中所记载的肌力锻炼方法由于以下说明的优异效果在日本急速普及,此外,国内外的医生、大学进行该研究,以本申请发明者为代表的研究者们发表了许多的论文。
[0005] 这些专利所涉及的肌力增强方法对臂部或腿部根部附近加压,具有现有的方法所没有的特征。这种肌力增强方法(本申请中将该肌力增强方法称为“加压肌力锻炼方法”,此外,本申请申请人将加压肌力锻炼方法以加压锻炼方法的名称来普及,与上述名称相关的“加压锻炼”“KAATSU TRAINING”“KAATSU”等各徽章是本申请人的商标)基于以下的理论。
[0006] 肌肉中有慢肌和快肌,由于慢肌几乎不会增大,因此,为了增强肌肉,需要使慢肌和快肌中的快肌活动。因快肌的活动所产生的乳酸在肌肉中积聚而从脑垂体分泌出的生长激素具有形成肌肉、分解体脂肪等效果,因此,若使快肌活动来使其疲劳,则可增强快肌,进而增强肌肉。
[0007] 然而,慢肌和快肌在以下方面不同:前者通过消耗气来活动,进行小负荷的运动便会开始活动,而后者在没有氧气时也可活动,在受到相当大的负荷时,在慢肌之后开始活动。因此,要使快肌活动,就必须使先开始活动的慢肌快速疲劳。
[0008] 在以往的肌力增强方法中,通过使用杠铃等进行剧烈运动来先使慢肌疲劳,再使快肌活动。由于像这样使快肌活动需要较大的运动量,因此所需的时间长,且很容易增加肌肉及关节的负担。
[0009] 另一方面,若将肌肉中靠近四肢的根部附近的规定部位扎紧来进行加压,并在限制了朝其下游侧流动的血流的状态下使肌肉运动,则朝该处的肌肉供给的氧气减少,因此,为了活动而需要氧气的慢肌很快便产生疲劳。因此,若在通过加压而限制了血流的状态下使肌肉运动,则无需较大的运动量就可快速使快肌活动。更详细来说,若将四肢的根部附近的规定部位扎紧并进行加压,则在其加压力适当时,存在于四肢的皮肤附近、与动脉相比壁较薄且硬度(抵抗加压所产生的力的性能)较差的静脉关闭,存在于四肢的更深处、与静脉相比壁较厚且硬度较好的动脉维持接近通常状态的状态。若一定时间地保持该状态,则在根部附近被扎紧的四肢中,从动脉供给、而又不能从静脉流出的血液处于滞留状态,血液流入通常血液不流入的毛细血管。由此,根部附近被扎紧的四肢处于与进行剧烈运动的状态非常接近的状态。此时,由于静脉处于关闭状态,因此肌肉内产生的乳酸不易排到肌肉外,肌肉产生疲劳。此外,进行剧烈运动这一信息从肌肉传到大脑,大脑根据自身具有的生理作用,产生远远超过进行一般运动时产生的量的生长激素,该产生量当然超过为使肌肉再生而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量。
[0010] 也就是说,在进行加压肌力锻炼方法时,由于能模拟地形成进行剧烈运动时的状态,因此,与实际进行的运动量相比较时,能远远使肌肉疲劳,此外,能譬如说欺骗大脑使其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
[0011] 根据这样的机制,通过阻碍肌肉中的血流,能实现肌肉的大幅度增强。
[0012] 加压肌力锻炼方法应用了该通过血流阻碍来增强肌力的理论。更详细来说,加压肌力锻炼方法是在四肢中的至少一个的基端附近的规定位置上施加阻碍朝其下游侧流动的血流的适当的加压力,利用该加压力将血流阻碍所产生的适当负荷赋予肌肉,从而有效地增强肌肉。
[0013] 由于加压肌力锻炼方法通过将血流阻碍所产生的负荷赋予肌肉来增强肌肉,因此具有在增强肌肉时不进行运动亦可的显著特征。由于该特征,加压肌力锻炼方法对于恢复诸如老人、伤者等运动机能存在异常的人的运动机能有很好的效果。
[0014] 此外,由于加压肌力锻炼方法通过将血流阻碍所产生的负荷赋予肌肉,能补偿赋予肌肉的负荷总量,因此,还具有与运动组合时可使运动所产生的负荷比以往小的特征。由于该特征使增强肌肉时肌肉所进行的运动量减少,因此,具有可减少关节和肌肉损伤的可能性、可缩短锻炼时间的效果。
[0015] 然而,在进行加压肌力锻炼方法时,可能阻碍在欲增强的肌肉中流动的血流,此外,能准确调节血流的阻碍程度的器具、装置是不可或缺的。
[0016] 关于上述器具、装置的研究的结果,本申请发明者作出了日本专利特开平10-085361号的发明。
[0017] 本发明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包括中空的呈筒状的带状构件和设于带状构件内部的气密气袋。气袋被设计成能从外部送入空气,并能从气袋朝外部放出空气。该绑带安装于使用者的臂部或腿部根部附近的加压部位使用,在该状态下进行将空气送入气袋的内部、将空气从气袋内放出的控制。这样,通过使气袋内的空气压力变化,能对使用者的加压部位作用合适的扎紧力。
[0018] 但是,上述绑带也存在需改进的地方。
[0019] 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研究,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最好整体可在长度方向上伸长。加压肌力锻炼即便在保持安静的状态下也产生效果,但大多情况下伴随着运动。在进行加压肌力锻炼时,将绑带固定于臂部或腿部根部附近的加压部位,若在该状态下进行运动,则当收缩的肌肉变粗时,有时绑带陷入变粗的肌肉,从绑带对加压部位作用过剩的扎紧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绑带最好具有适度的伸缩性。若绑带具有伸缩性,则当肌肉变粗时绑带伸长,藉此能避免绑带陷入加压部位。从这点出发,绑带多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做成,但其结果是,在具有如上所述那样的气袋的绑带中,出现以下情形:气袋内送入有空气的情形下的气袋的膨胀方向不一定朝向加压部位。由于一般在具有气袋的绑带中,根据气袋内的空气压力的大小来控制对使用者的加压部位的扎紧力的大小,因此,若气袋的膨胀方向朝向绑带的外侧(本申请中,“外侧”是指在将绑带固定于加压部位的情形下,远离加压部位的一侧),则不易根据气袋内的空气压力来控制对加压部位的扎紧力。
[0020] 考虑到这点,在上述申请中,以沿着气袋的外侧的方式将阻碍板设于绑带的内部,该阻碍板使气袋的膨胀方向朝向内侧(本申请中,“内侧”是指在将绑带固定于加压部位的情形下,靠近加压部位的一侧)。
[0021]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者已经发明、并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13423中申请了一种绑带,该绑带中,通过将线状或棒状的许多构件在气袋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于气袋的外侧,使得气袋的膨胀方向朝向内侧。
[0022] 使用阻碍板的技术和使用线状或棒状构件的技术在将气袋的膨胀方向限定于加压部位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效果。
[0023] 可是,无论哪种技术,都不能说能将气袋的膨胀方向完全限定于加压部位的方向。本申请的发明者最近发现,气袋的朝向加压部位以外方向的膨胀方向不仅只有外侧,气袋也朝作为绑带的宽度方向的横向膨胀。
[0024] 由于使用阻碍板的技术和使用线状或棒状构件的技术都没有考虑到防止气袋的横向的膨胀,因此,不能防止气袋的上述朝横向的膨胀。
[002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具有气袋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以在使用绑带时,能有效地防止气袋的膨胀方向朝向外侧,并能有效地防止朝向横向的膨胀。
[0026] 发明的公开
[002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者提出了下面这样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以下有时简称为“绑带”)。
[0028] 本申请的发明是一种用于增强肌肉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通过将规定的加压力作用于使用者的四肢的一个基端附近的加压部位来阻碍在该四肢内流动的血流,从而增强肌肉。该绑带包括:带状构件,其至少一部分呈筒状,且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并具有伸缩性;固定装置,其能在将上述带状构件卷绕到加压部位的状态下,维持上述带状构件的形状;气袋,其配置于上述带状构件的筒状部分的内部,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具有气密性,且能将气体从外部送入其内部,并从外部将其内部的气体排出;板状的多个小片,其排列于上述气袋的外侧;以及胶带,其由不伸长的材料形成为规定宽度,其在沿着上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间被固定于上述小片的外侧的面,且其两端部分分别固定于上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两缘部。
[0029] 该绑带包括:排列于气袋外侧的板状的多个小片;以及在沿着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间被固定于小片的外侧的面,且其两端部分分别固定于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两缘部的由不伸长的材料形成为规定宽度的胶带。
[0030] 本申请所涉及的绑带中,由于上述小片的存在,能防止使空气进入气袋时气袋朝外侧方向的膨胀。
[0031] 此外,由于上述胶带的存在,能防止小片自身朝外侧的移动,因此,能更好地防止使空气进入气袋时气袋朝外侧方向的膨胀。此外,由于胶带的存在,能防止气袋朝横向的膨胀。这是基于研究绑带内部的膨胀时的气袋动作的本申请的发明者所发现的结果而得到的,即,由于在气袋朝横向膨胀时,具有伸缩性的带状构件也被气袋按压而朝其宽度方向伸长,因此,若防止带状构件的朝宽度方向的伸长就能防止气袋的朝横向的膨胀。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发明的多个胶带具有防止气袋朝横向的膨胀和防止气袋朝外侧的膨胀这两个功能,通过该功能,使得气袋的膨胀方向朝向内侧。
[0032] 此外,尽管上述胶带使得气袋的膨胀方向朝向内侧,但并不会阻碍绑带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伸长。这是因为胶带以规定的间隔设于带状构件内,位于相邻的胶带间的部分的带状构件能在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伸长的缘故。因此,采用本申请的绑带时,即便在将绑带固定于加压部位的状态下进行运动,也能避免绑带对加压部位作用的扎紧力变得过大的情形。
[0033] 本申请的发明的小片多个排列于气袋的外侧。各小片可以全部都是相同形状,也可以不相同。只要是保证能防止气袋朝外侧膨胀的硬度,可任意选择各小片的材料。例如,能利用树脂制作小片。相邻小片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4] 在上述绑带上没有作用有张力的状态下,能将相邻的上述小片彼此的间隔设定为10mm以下。作为优选,该间隔为5mm以下。在绑带上没有作用有张力的状态下,相邻的小片处于彼此抵接的状态或稍微重叠的状态都没有关系。即便小片彼此稍微重叠,也不会损害将绑带卷绕到加压部位周围时所需的绑带的柔软性。另一方面,在上述绑带上作用有合适的张力的状态下,最好将相邻的上述小片彼此的间隔设定为10mm以下。这能根据绑带上没有作用有张力状态下的小片的间隔、及作用有张力时的绑带的伸长容易度决定。若作用有张力状态(也就是说,被使用时的状态)下的绑带的相邻小片的间隙过大,则使气袋的膨胀方向朝向内侧的小片的功能有可能不充分。因此,作为优选,将作用有张力状态下的小片间的间隙设定为10mm以下。
[0035]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发明的胶带由不伸长的材料构成。此处所说的“不伸长”是指实质上没有伸长的程度。胶带能通过布、由树脂制成的薄片等合适的材料构成。由于胶带分别固定于小片,因此需要与小片的数量相同,各胶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胶带的宽度在长度方向的所有部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胶带可以平行排列,也可以不平行排列。相邻胶带间的间隔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不同。
[0036] 也可以将固定在上述带状构件的两缘部上的上述胶带的两端部分的宽度设定成比上述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小片的长度(此时的小片的长度是指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小。若从防止带状构件朝外侧膨胀这个观点出发,则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小片的长度过短不是很理想。本申请的发明的绑带如上所述是可维持伸缩性的构件,但固定于带状构件两缘部的胶带的两端部分本身阻碍绑带的伸缩性。因此,若将胶带的两端部分的宽度增加到与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小片的长度同等程度,则有时对绑带的伸缩性产生影响。若使胶带的两端部分的宽度比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小片的长度小,则能通过小片防止带状构件朝外侧的膨胀,并能保证绑带的伸缩性。
[0037] 例如,在上述小片为矩形,上述小片中相对的2边中的一组与上述绑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情形下,能使胶带的宽度恒定,并能使胶带的宽度比带状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小片的长度小。
[0038] 只要能将胶带的两端部分固定于带状构件的两缘部,胶带固定到带状构件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胶带固定到带状构件的方法例如也可能根据带状构件的结构而变化。
[0039] 例如,也存在以下情形:上述带状构件的筒状部分包括配置于外侧的细长外布和配置于内侧的细长内布,并将外布和内布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即两缘部彼此连接。此时,上述胶带的两端部分也可在被上述外布和内布的上述两缘部夹住的状态下固定到上述带状构件。此时,外布和内布与胶带的固定能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或者熔接、焊接进行。这样,能容易地进行胶带的朝带状构件的固定。
[0040] 也存在以下情形:上述带状构件的筒状部分包括配置于外侧的细长外布和配置于内侧的细长内布,并将外布和内布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即两缘部缝合。此时,上述胶带的两端部分可在与上述外布和内布的上述两缘部缝合的状态下固定到上述带状构件。这样,能容易地进行胶带的朝带状构件的固定。
[0041] 本申请的发明的气袋能采用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构件。如上所述,即便带状构件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若气袋在其长度方向上没有伸缩性,则气袋有可能阻碍带状构件的伸缩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气袋最好也具有长度方向上的伸缩性。
[0042] 本申请的发明的气袋的长度被设定为能绕加压部位的周围大致1周以上。这是为了能从加压部位的周围全部方向均匀地对加压部位加压。气袋的长度被设定为能绕加压部位的周围1周以上,但加压部位的周围的长度有个人差别,此外,即便是同一个人,由于锻炼的结果等原因,若在某种程度以上的期间观察,则会产生变化。因此,作为优选,气袋的长度以比预定使用该绑带的人的加压部位的周围的长度长例如10%至50%左右的余裕,设定得稍长。
[0043] 使用以上说明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能构成以下这样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
[0044] 加压肌力锻炼装置包括:至少1个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其将规定的加压力作用于使用者的四肢的至少一个基端附近的加压部位来阻碍在该四肢内流动的血流,从而增强肌肉;以及主体装置,其具有,并与上述绑带组合使用。此外,该加压肌力锻炼装置的上述绑带包括:带状构件,其至少一部分呈筒状,且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并具有伸缩性;固定装置,其能在将上述带状构件卷绕到加压部位的状态下,维持上述带状构件的形状;气袋,其配置于上述带状构件的筒状部分的内部,具有能绕加压部位大致1周以上的长度,具有气密性,且能将气体从外部送入其内部,并能从外部将其内部的气体排出;板状的多个小片,其排列于上述气袋的外侧;以及胶带,其由不伸长的材料形成为规定宽度,其在沿着上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中间被固定于上述小片的外侧的面,且其两端部分分别固定于上述带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即两缘部,上述主体装置通过其具有的泵,将空气送入上述气袋的内部,或将空气从上述气袋排出。
附图说明
[0045]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0046]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绑带的立体图。
[0047]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绑带的剖视图。
[0048]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绑带的俯视透视图。
[0049] 图5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主体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0050] 图6是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0051] 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控制装置内生成的功能的图。
[0052] 图8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绑带安装于使用者的右腿的步骤的俯视剖视图。
[0053] 图9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中所包括的绑带安装于使用者的右臂的步骤的立体图。
[0054]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的结构的剖视图及俯视透视图。
[0055] 图11是表示将实施方式二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安装到加压部位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在两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对象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0057] 实施方式一
[0058]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0059]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包括绑带100和主体装置200。绑带100例如能分别通过由橡胶管形成的连接管300与主体装置200连接。
[0060]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绑带100做成多个,更具体而言是做成四个。之所以做成四个绑带100,是为了能在进行加压肌力锻炼方法的人(使用者)的双臂、双腿分别固定一根绑带100。各绑带100分别固定于使用者的双臂及双腿的根部附近的规定部位(加压部位)使用。
[0061] 四个绑带100中,绑带100A是臂部用的(用于卷绕在臂部上而对手臂的加压部位加压),绑带100B是腿部用的(用于卷绕在腿部上而对腿部的加压部位加压)。绑带100的数量并非必须是四个,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臂部用绑带100A和腿部用绑带100B的数量并非必须相同。此外,在对多个人一起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情形下,绑带100有时超过四个。
[0062] 本实施方式的绑带100采用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的结构。图2是表示腿部用绑带100B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该绑带100B在其长度方向上切开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上述绑带100B中具有后述气袋的部分的后述第一带状构件的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0063] 本实施方式的绑带100围住加压部位地安装于四肢中任意一个,对加压部位作用规定的扎紧力,且如后所述,能改变作用于臂部或腿部的规定部位的扎紧力。
[0064] 与臂部用、腿部用无关,各绑带100包括一起形成带状的第一带状构件110及第二带状构件120、以及连接构件130。
[0065] 连接构件130分别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基端侧(靠近连接构件130的一侧)及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基端侧(靠近连接构件130的一侧)连接。连接构件130具有能使第一带状构件110通过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的环状,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第一带状构件110和第二带状构件120分别安装于矩形的连接构件130的相对的2边。
[0066] 将第一带状构件110、第二带状构件120和连接构件130加在一起的绑带100的全长根据进行加压肌力锻炼方法的人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确定即可。绑带100的全长至少需要比使用者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还长,本实施方式的绑带100的全长为使用者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的2倍左右(预定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的2倍±20%的长度)。考虑到这种条件,为满足所有的使用者,准备全长不同的多个尺寸的臂部用绑带100A、腿部用绑带100B。
[0067] 本实施方式的臂部用绑带100A的全长是考虑到使用者的臂部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为26cm而确定的,具体做成50cm左右。此外,腿部用绑带100B的全长是考虑到使用者的腿部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为45cm而确定的,具体做成80cm左右。
[0068] 第一带状构件110和第二带状构件120中,前者比后者长。第一带状构件110的长度需要做成能绕使用者的加压部位1周以上的长度。本实施方式的臂部用绑带100A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的长度考虑到使用者的臂部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为26cm而做成40cm左右,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另一方面,臂部用绑带100A的第二带状构件120的长度做成10cm左右。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腿部用绑带100B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的长度考虑到使用者的腿部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为45cm而做成65cm左右,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另一方面,腿部用绑带100B的第二带状构件120的长度做成15cm左右。此外,无论是臂部用绑带
100A的情形还是腿部用绑带100B的情形,第二带状构件120只要是用手抓住时大致没有不便的长度即可。考虑到该条件,第一带状构件110的长度应满足的、必须比加压部位的周围长的条件,绑带100的长度应满足的、做成使用者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的2倍左右这些条件,就能确定第一带状构件110和第二带状构件120的长度。
[0069] 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用绑带100A和腿部用绑带100B均是第一带状构件110的长度方向的全部部分的宽度相同,第二带状构件120也同样,但没有必要一定要做成这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用绑带100A和腿部用绑带100B均是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宽度与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宽度相同,但没有必要一定要做成这样。第一带状构件110和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宽度都只需考虑加压部位是臂部还是腿部合适地确定即可。例如,若是臂部用绑带100A,则第一带状构件110和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宽度都做成3cm~3.5cm左右,若是腿部用绑带100B,则第一带状构件110和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宽度都做成5cm~5.5cm左右。
[0070] 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外侧面由厚布111构成,内侧面由薄布112构成。
[0071] 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厚布111在其基端侧与连接构件130连接。第一带状构件110与连接构件130的连接怎样进行都可以,例如,如图3所示,能通过将穿过连接构件130的孔折返的厚布111的基端与折返处之前的厚布111重叠缝合来进行连接。第二带状构件
120与连接构件130的连接也和第一带状构件110与连接构件130的连接相同。
[0072] 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布111是厚度为3mm左右的布,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张力。厚布111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薄布112是厚度为0.5mm左右的布。由于薄布112是将绑带100固定于使用者的加压部位时与使用者的加压部位抵接的部分,因此使用对于使用者的皮肤触感温和柔软的材料。薄布112也具有长度方向上的伸缩性。由于厚布111和薄布112都具有伸缩性,因此,第一带状构件110具有长度方向上的伸缩性。
[0073] 厚布111的外侧面是能与后述的第二面固件及第三面紧固件可装卸地固定的面,实际上起到面紧固件(第一面紧固件)的作用。厚布111的前端侧(远离连接构件130的一侧)的内侧面安装有长度为4~5cm的第二面紧固件113,但其长度并不局限于此。第二面紧固件113由搭扣带(Velcro Tape)构成。
[0074] 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布111与薄布112通过将作为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两边缘部缝合而连接。在图4所示的虚线S上将厚布111与薄布112缝合。厚布111和薄布112的从连接构件130到规定长度的部分只在其两边缘部连接。因此,从连接构件130侧到该部分为止的第一带状构件110形成筒状。筒状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内部设有气袋114。
[0075] 气袋114是至少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气密的细长袋。在本实施方式中,气袋114由生橡胶构成,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如图2所示,气袋114与连接管300的一端连接。为了将连接管300导向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内部,在厚布111和薄布112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部进行的上述缝合并未在供连接管300穿过的部分进行。利用连接管300,从主体装置200将空气送入气袋114的内部,此外,气袋114内部的空气通过主体装置200排出。相对于气袋114的这种空气的出入通过主体装置200进行。
[0076] 气袋114的长度做成能至少绕加压部位一周。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使用者的臂部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为26cm,臂部用绑带100A所包括的气袋114的长度做成35cm左右,考虑使用者的腿部的加压部位的外周长度为45cm,腿部用绑带100B所包括的气袋114的长度做成55cm左右。气袋114的长度例如只要在加压部位的周长的基础上增加10%~50%左右的范围内确定即可。
[0077] 如图3及图4所示,气袋114的外侧设有小片115和胶带116。
[0078] 小片115是用于将如后所述地由于空气进入而膨胀的气袋114的膨胀方向限制成朝向内侧的板状的构件。小片115由能发挥这种功能的硬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小片115是由树脂形成的,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
[0079] 小片115有许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小片的形状都相同,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此外,其形状为矩形,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小片115以相邻两个小片彼此之间稍微存在间隙的状态等间隔设置,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小片115的横向(绑带100的宽度方向)长度为俯视情形下气袋114的宽度的60~100%左右,纵向(绑带100的长度方向)长度与横向长度大致相同。但是,小片115的纵横长度并不局限于此。
[0080] 胶带116是在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带状构件。通过如后所述的方法将各胶带116分别固定于各小片115。因此,胶带116和小片115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胶带116是相同的,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
[0081] 胶带116由不伸长的材料形成。胶带116也能由布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柔软且不伸长的树脂制的膜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胶带116的宽度在长度方向的所有部分都相同,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胶带116的长度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宽度相同,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胶带116的宽度比小片115的纵向长度短。胶带116的宽度能窄至将胶带116如后所述地缝合到厚布111及薄布112上时没有不便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胶带116的宽度在小片115的纵向长度的20~70%的范围内,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
[0082] 胶带116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与小片115固定。胶带116位于小片115的外侧。胶带116与小片115的固定怎样进行都可以,例如可通过粘接进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缝合进行固定。更具体来说,胶带116与小片115在胶带11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被缝合。
[0083] 通过将胶带116的两端部分别与厚布111及薄布112的两边缘部缝合,使得胶带116的两端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两边缘部固定。在制造第一带状构件110的情形下,只需使厚布111、固定有小片115的胶带116和薄布112重叠,将这些一起在上述虚线S上进行缝合即可。
[0084]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气袋114的外侧排列有小片115,小片115的外侧排列有胶带11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胶带116都是平行的,此外,相邻的小片115之间的间隔在绑带
100上没有张力的状态下处于10mm以下,作为优选,处于5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间隔是3~4mm。但是,相邻的小片115之间也可没有间隔,此外,相邻的小片115的端部也可稍微(例如1mm左右)重叠。此外,相邻的小片115之间的间隔在绑带100上有适当的张力的状态下处于10mm以下,作为优选,处于5mm以下。
[0085] 简而言之,第二带状构件120采用从第一带状构件110除去气袋114的结构。
[0086] 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外侧面由厚布121构成,内侧面由薄布122构成。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厚布121和薄布122分别由与第一带状构件的厚布111和薄布112相同的材料构成。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布121与薄布122通过缝合而连接。
[0088] 厚布121的外侧面是能与第二面紧固件113可装卸地固定的面,实际上起到面紧固件(第四面紧固件)的作用。厚布121的前端侧(远离连接构件130的一侧)的内侧面安装有长度为4~5cm的第三面紧固件123,但其长度并不局限于此。第三面紧固件123由搭扣带构成。
[0089] 接着,对主体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90] 主体装置200能将气体送入气袋114,并能使气体从气袋114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装置200对于将气体送入气袋114或将气体排出的控制是自动进行的,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只要能将气体送入气袋114并能使气体从气袋114排出,且能进行上述的自动控制,主体装置200可采用任何结构。主体装置200例如能使用特开2007-125254、特开2005-58544、特开2005-6921中所公开的装置。
[0091] 图5是概略地表示作为一例的主体装置200的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主体装置200包括四个泵210、控制装置2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装置200包括壳体,其内部内置有泵210和控制装置220。尽管壳体的外侧设有输入装置,但省略其图示。
[0092] 四个泵210分别与四个绑带100中的一个对应安装。
[0093] 泵210具有吸入周围的空气,并将其通过后述的泵连接口211送到外部的功能。泵210还包括212,通过打开阀212,能将泵210内部的气体排出到外部。四个泵210均具有泵连接口211,通过与其连接的连接管300和气袋114连接。若泵210输送气体,则可将气体送入气袋114,若打开泵210的阀212,则可使气体从气袋114排出。此外,阀212没有必要一定要设于泵210,只要设于从泵210到气袋114的路径上任意一处即可。
[0094] 泵210内还内置有未图示的压力计,通过压力计能测定泵210内的空气的空气压力。泵210内的空气压力当然与气袋114内的空气压力相等。
[0095] 控制装置220控制泵210。控制装置220进行以下控制:在关闭阀212的状态下,驱动泵210,将空气送向绑带100的气袋114,或打开泵210具有的阀212,将气袋114内的空气排出。也就是说,控制装置220是进行包括阀212的开闭的、泵210的控制的装置。图6概略地表示控制装置220的内部结构图。控制装置220内置有计算机,用总线405连接CPU401、ROM402、RAM403、接口404而成。CPU401是中央处理部,进行控制装置220整体的控制。ROM402记录有进行该控制装置220所执行的后述处理所需的程序、数据,CPU401根据该程序来执行处理。该ROM402例如由快闪只读存储器构成。控制装置220也可具有记录上述程序和数据的硬盘等其他记录介质来取代ROM402,或同时具有ROM402和其他记录介质。RAM403提供用于执行上述程序的工作区域。接口404具有接收来自输入装置的输入,及将来自控制装置220的指示分别送到4个泵210的功能。通过CPU401执行上述程序,在控制装置220的内部生成如图7所示的功能块。
[0096] 控制装置220包括:输入信息分析部411、控制数据生成部412、控制数据记录部413、输出控制部414、控制部415。
[0097] 输入信息分析部411从接口404接收来自输入装置的输入,分析其内容。与输入信息分析部411分析出的内容相关的数据被送往控制数据生成部412或控制部415。
[0098] 控制数据生成部412根据从输入信息分析部411接收到的数据生成用于进行含有阀212的开闭的、泵210的控制。控制数据生成部412将生成的控制数据记录到控制数据记录部413。
[0099] 控制数据记录部413记录从控制数据记录部412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数据记录部413中,将分别对应于4个泵210的控制数据作为一组来记录。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数据记录部413中,将关于4个泵210的控制数据作为一组而记录的数据能记录多组。该一组数据是用于控制在进行加压肌力锻炼时的双臂及双腿的加压的数据。该多组数据能作为多人份的数据。此时,根据是谁进行加压肌力锻炼,调用该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使用者的数据。多组数据还能设定为与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特定的1人有关的数据。此时,这个人例如能对应于身体条件来调用不同的数据。多组数据也可含有多人份的用于1人的多组数据。
[0100] 控制部415进行输入信息分析部411、控制数据生成部412、输出控制部414的整体的控制,此外,还具有进行后述模式的控制的功能。此外,控制部415还具有在进行加压肌力锻炼时,从控制数据记录部413读出一组控制数据,并将其送到输出控制部414的功能。
[0101] 输出控制部414具有根据控制数据控制泵210的功能。使输出控制部414控制泵210,并进行加压肌力锻炼。
[0102] 接着,对使用该主体装置200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方法进行说明。
[0103] 首先,生成控制数据。
[0104] 本发明的主体装置200执行控制模式和锻炼模式这两种模式。控制数据的生成在控制模式下进行。
[0105] 关于选择控制模式和锻炼模式中的哪一个模式的输入,通过输入装置进行。当从输入装置输入选择控制模式和锻炼模式中的哪一个模式的信息时,通过接口404接收到该信息的输入信息分析部411将该信息送到控制部415。由此,控制部415开始控制模式或锻炼模式。
[0106] 在该主体装置200中,通过在执行控制模式时操作输入装置,能输入生成控制数据所需的信息。所输入的信息经由接口404、输入信息分析部411,被送到控制数据生成部412。控制数据生成部412根据所输入的信息生成控制数据,并将其送到控制数据记录部
413。控制数据记录部413记录该数据。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数据是以分别对应于
4个泵210的4个数据成为一组的形式形成的。控制数据是表示使泵210内的空气压力随时间如何变化的数据。
[010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多组4个一组的数据记录到控制数据记录部413,因此将上述处理反复进行需要的次数。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谓的定制方式生成适用于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每个人的控制数据。
[0108] 也可将代表性的或通用的控制数据在主体装置200出货时预先记录到控制数据记录部413。预先记录到控制数据记录部413的控制数据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0109] 生成控制数据后,将主体装置200与绑带100通过连接管300连接。接着,将绑带100卷绕固定于使用者的臂部和腿部的加压部位。
[0110] 将绑带100固定到加压部位的方法如下。
[0111] [将绑带安装到自己腿部时]
[0112] 腿部用绑带100B的向自己腿部的安装如图8所示地进行。图8(A)~图8(C)是表示将绑带100B安装到右腿的加压部位的步骤的图。右腿处于从上方观察到的截面的状态,图中的上是使用者的前方。
[0113] 将腿部用绑带100B安装到自己腿部时,首先,如图8所示,通过将绑带100B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穿过连接构件130的孔,由第一带状构件110形成圈,使得使用者的右腿进入该圈中。此时,若首先形成如上所述的圈,然后将右腿伸入该圈中,将绑带100B朝腿部的根部附近拉动,则容易进行该作业。
[0114]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将右手持有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朝箭头RH方向拉拽,此外,将左手持有的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前端朝箭头LH方向拉拽。这样,由第一带状构件110形成的上述圈变小,绑带100B上作用有适度的张力。
[0115]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将左手所持的第二带状构件120进一步拉伸,如图8(B)所示,将位于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内侧面前端的第三面紧固件123固定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外侧面的厚布111。
[0116] 接着,使用者将右手所持的第一带状构件110朝图8(B)的箭头RH所示的方向进一步拉伸,如图8(C)所示,将位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内侧面前端的第二面紧固件113固定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外侧面的厚布111。在使用者的腿细的情形下,或在由于绑带100B上作用有比通常大的张力而使得绑带100B比通常拉伸得长的情形下,有时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会叠到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前端上。此时,也可将位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内侧面前端的第二面紧固件113固定于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外侧面的厚布121。
[0117] 这样,使用者就能将绑带100B固定到自己的右腿上。
[0118] 在将绑带100B固定到自己的左腿上时,只需与图8所示的步骤保持对称关系地进行图8所示的步骤即可。
[0119] [请别人将绑带安装到自己的臂部或腿部时]
[0120] 此时,只需请别人使用绑带100A或绑带100B对自己的腿部或臂部进行与将绑带100B安装到自己的腿部相同的作业即可。
[0121] [自己将绑带安装到自己的臂部时]
[0122] 此时,需要与上述情形稍微不同的绑带安装步骤。使用图9来说明该步骤。
[0123] 在自己将绑带100A安装到自己的臂部的情形下,首先,通过使绑带100A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穿过连接构件130的孔,在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利用第一带状构件110形成圈。
[0124] 接着,将任一臂部伸入该圈中(图9(A)),用相反侧的手将绑带100A拉动到臂部的基端附近(图9(B))。此时,使得第一带状构件110位于靠近身体中心的一侧,第二带状构件120位于离身体中心远的一侧。
[0125]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用穿过由第一带状构件110形成的圈的臂部侧的手握住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图9(C))。此时,握住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的手侧的臂部处于在肘的部分朝肩的方向弯曲的状态。
[0126] 在该状态下,使用者用与穿过由第一带状构件110形成的圈的臂部相反一侧的手握住第二带状构件120,并将第二带状构件120朝穿过圈的臂部的外侧下方拉伸(图9(D)。此时,如上所述,由于用穿过圈的臂部侧的手握住第一带状构件110,因此,绑带110A不会绕臂部的加压部位旋转。在该状态下,使用与图8(B)所示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将位于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内侧面前端的第三面紧固件123固定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外侧面的厚布
111。
[0127] 接着,使握住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的、穿过圈的臂部侧的手放开,用相反侧的手握住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通过将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前端在穿过圈的手的下方朝身体的外侧拉伸,在第一带状构件110上作用所期望的张力(图9(E))。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8(C)所示,将位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内侧面前端的第二面紧固件113固定于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外侧面的厚布111。此时,也可根据需要,将第一带状构件110的第二面紧固件113固定于第二带状构件120的外侧面的厚布121,这与上述情形是相同的。
[0128] 如上所述,自己将绑带100A安装于自己臂部的动作结束(图9(F))。
[0129] 在该状态下,将主体装置200设定为锻炼模式,进行加压肌力锻炼。使主体装置200执行锻炼模式时,只需如上所述地适当操作输入装置即可。
[0130] 开始锻炼模式后,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人操作输入装置,选择自己用的4个一组的控制数据。在有多个自己用的控制数据时,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控制数据。该控制数据的选择也通过输入装置进行。在通过输入装置输入选择哪个控制数据的信息后,该信息经由接口404、输入信息分析部411,被送到控制部415。控制部415将根据该信息选择出的控制数据从控制数据记录部413读出,并送到输出控制部414。输出控制部414根据控制数据控制泵210。泵210使用压力计测定泵210内的空气压力,并如控制数据所示地自动保持泵210内的空气压力,此外,还适当地保持气袋114内的空气压力。
[0131] 随着气袋114内的空气压力的升高,气袋114膨胀。气袋114的朝外侧的膨胀被小片115和胶带116抑制,此外,气袋114的朝横向的膨胀被第一带状构件110抑制,第一带状构件110的宽度方向的膨胀被胶带116抑制。因此,气袋114的膨胀方向朝向内侧。
[0132] 气袋114的空气压力设定为何种程度大小和持续多长时间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运动历史、身体条件等不同而不同,这是通过上述控制数据而适当控制的。在进行加压的使用者的臂部及腿部,比加压部位靠近下游侧的血流处于被限制状态,对该臂部及腿部模拟地再现了进行运动后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臂部和腿部不会被同时加压。
[0133] 如上所述地进行加压肌力锻炼。在通过绑带100对加压部位作用有扎紧力时,使用者可以保持安静,也可以轻微地进行运动。
[0134] 也可在使用者进行运动时,将连接管300在中途断开。此时,也可在绑带100侧的连接管处设置阀等、用于使气袋114内的空气不泄漏的机构。
[0135] 在加压肌力锻炼结束后,使用者将绑带卸下。
[0136] 变形
[0137] 变形例所涉及的绑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绑带大致相同。
[0138] 第一实施方式的绑带通过缝合将胶带116、厚布111和薄布112固定。
[0139] 变形例所涉及的绑带通过粘接将胶带116、厚布111和薄布112固定。上述粘接例如可在比图4中的虚线S靠近第一带状构件110的两边缘部方向的所有范围内进行。
[0140] 此外,胶带116、厚布111及薄布112的固定也能通过熔接或焊接取代粘接来进行。此时,例如,也可通过热塑性树脂分别形成胶带116、厚布111、薄布112。此时的熔接或焊接的范围可与上述粘接的情形相同。
[0141] 第二实施方式
[0142] 第二实施方式的加压肌力锻炼用绑带500如图10所示。图10的上侧表示沿绑带500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下侧表示绑带500的俯视透视图。
[0143] 简而言之,第二实施方式的绑带500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绑带100除去第二带状构件120的构件。
[0144] 绑带5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带状构件110相同,包括厚布111、薄布112、第二面紧固件113、气袋114、小片115、胶带116和连接构件130。绑带500中的这些各要素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带状构件110中所含有的各要素相同。
[0145] 不同的是构成绑带500的厚布111和薄布112的长度。厚布111和薄布112的长度与绑带500的长度相等。绑带500的长度需要超过加压部位的1周,一般能设定为加压部位的大致2周左右的长度。厚布111和薄布112的长度随着在上述范围内决定的绑带500的长度来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绑带500及厚布111和薄布112的长度被设定为超过加压部位的周长的30%左右。
[0146]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形不同,绑带500的第二面紧固件113设于厚布111的前端。
[0147] 第二实施方式的绑带500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主体装置及连接管相同的主体装置及连接管,构成加压肌力锻炼装置。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绑带500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的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压肌力锻炼装置的使用方法基本没有改变。
[0148] 第二实施方式的绑带500的使用方法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绑带的使用方法不同的是,绑带500安装到加压部位的安装方法。使用图11说明该安装方法。
[0149] 如图11(A)、图11(B)所示,将该绑带500卷绕到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人的臂部或腿部的基端附近的加压部位。图11(A)及图11(B)中的L表示进行加压肌力锻炼的人的臂部的截面。图11中,简化表示绑带500的结构。
[0150] 如图11(A)所示,在将绑带500卷绕到臂部时,在一端(连接构件130所在的一侧)与臂部的规定部分抵接的状态下,使绑带500绕臂部L的周围一周。
[0151] 然后,如图11(B)所示,使绑带500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构件130后折返,继而使绑带500的另一端朝图11(B)中的箭头方向拉伸,在以规定的张力卷绕到臂部的状态下,将设于绑带500前端的第二面紧固件113固定于厚布111的合适处。藉此,绑带500被固定于臂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