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练设备

申请号 CN200680008065.4 申请日 2006-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1212999B 公开(公告)日 2012-04-18
申请人 鹦鹉螺公司; 发明人 杰弗里·艾伦·皮尔森; 特伦斯·乔汉克; 埃里克·D·戈尔斯; 爱德华·L·弗利克; 马修·劳沃丁克; 布伦特·克里斯多弗; 瑞安·R·迪布尔;
摘要 这里披露的锻练设备能够构造为允许使用者执行不同的锻练。锻练设备能够包括与 支撑 提供与阻抗系统的使用者 接口 的缆索 滑轮 组件的 框架 连接的可调节的长凳组件。使用者能够与促动部件接口以逆着来自阻抗系统的阻抗拉阻抗缆索。能够提供容易与锻练设备连接并且容易从锻练设备移除的不同的锻练附件以允许使用者执行不同的锻练。锻练附件的一些示例用于将锻练设备构造为用于蹲、腹部、腿伸展、腿弯曲、和臂弯曲锻练。框架还能够构造为选择地将锻练设备放置在通过框架支撑在支撑表面上的静止的操作构造和锻练设备通过轮子滚动地支撑在支撑表面上的存储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锻练设备,其包括:
框架
与框架可操作地联结的阻抗系统;
设置在大致垂直的方位的轨道;
蹲锻炼组件,其与长凳座位的有轮子的车组件连接,蹲锻炼组件包括适于接合轨道的多个孔的定销,并且蹲锻炼组件包括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允许使用者从轨道的所述孔脱离锁定销,使得使用者能沿轨道上下移动蹲锻炼组件和长凳座位;和可操作地联结在蹲锻炼组件和阻抗系统之间的至少一个缆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轨道的大致垂直的方位限定与垂直方向的
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15度角是朝向在执行蹲锻练的同时与蹲锻炼组件接合的使用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轨道的大致垂直的方位足以执行蹲锻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阻抗系统包括多个弹性地柔性的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蹲锻练附件包括把手棒和手柄,手柄与把手棒可运动地连接并且与销可操作地连接以选择地接合轨道内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锻练设备,还包括与销可操作地连接并且设置为将第一施加在销上以接合轨道的第一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锻练设备,还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在手柄和销之间的第二弹簧,其中,手柄在第一方向的运动导致第二弹簧将第二力施加在销上以脱离轨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手柄在第一方向的运动不从轨道脱离销,直到第三力施加到蹲锻练组件以沿轨道运动蹲锻炼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还包括可释放地连接蹲锻练组件与所述有轮子的车组件的锁定棘爪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锁定棘爪组件为用于可释放地连接蹲锻练组件与有轮子的车组件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蹲锻炼组件包括把手棒,并且其中,释放机构与把手棒可操作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蹲锻炼组件为用于当执行蹲锻练时可操作地接合阻抗系统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轨道与框架可枢转地连接以相对所述框架枢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锻练设备,还包括:
与框架连接的锁定机构;并且
其中,轨道限定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第一端部部分与框架可枢转地连接;并且
其中,锁定机构适合选择地与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之间的轨道连接以将轨道保持在大致垂直的方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锁定机构包括与适合选择地接合轨道内的孔的至少一个棘爪可操作地连接的把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锻练设备,其中,锁定机构为用于选择地连接轨道与框架以将轨道保持在竖立的枢转位置的装置。

说明书全文

锻练设备

[0001]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为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其要求由此全部作为参考加入这里的2005年1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644,347和能够通过律师案号186218/US/2识别并且更进一步地通过美国快递邮件标号No.EV 678 762 655 US识别的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在2006年1月13日提交的题目为“Exercise Device”的美国非临时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锻练设备,并且一些更特别的方面涉及具有支撑在能够在操作和存储构造之间构造的框架上的阻抗系统和缆索-滑轮系统并且利用不同的选择地可移除的锻练附件和可调节的长凳组件以执行不同的锻练的锻练设备。

背景技术

[0004] 诸如量训练、有训练、灵活性训练等的常规的锻练的好处众所周知。不同地构造的锻练设备能够用于执行集中在发展使用者的身体的特定部分的不同类型的锻练。一些锻练机器包括不同类型的附件或配备物,例如,长凳、把手、侧面的棒、腿锻练配备物等,其允许使用者与单一阻抗系统接口而在单一锻练机器上执行不同的锻练的同时。在单一机器上具有多个锻练配备物的一个优点为能够用单一阻抗系统执行不同的锻练。然而,可能存在与在单一锻练机器上具有多个锻练配备物相关联的一些缺点。例如,这些锻练机器中的一些可能相对大,占据大量的占地面积,并且可能难于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在减轻这些缺点的尝试中,一些锻练机器可以构造有可移除的锻练配备物,允许使用者重新构造锻练设备以执行不同的锻练。然而,改变锻练配备物以重新构造锻练机器以执行不同的锻练可能麻烦并且费时间。考虑到此背景以及其它问题,构思并且开发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具有能够构造为允许使用者执行不同的锻练的可移除的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这里描述并且示出的锻练设备包括与支撑提供与阻抗系统的使用者接口的缆索-滑轮组件的框架连接的可调节的长凳组件。缆索-滑轮组件能够包括路线通过经由框架支撑的不同的滑轮的不同的阻抗缆索。阻抗缆索能够与把手或其它促动部件并且与阻抗系统连接。这样,使用者能够与促动部件接口以逆着通过阻抗系统给予缆索上的阻抗拉阻抗缆索。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锻练设备还能够包括以容易与长凳组件和/或框架连接并且容易从长凳组件和/或框架移除以允许使用者执行不同的锻练的锻练附件或组件的形式的不同的促动部件或设备。锻练附件的一些示例允许使用者构造锻练设备以执行蹲锻练、腹部锻练、腿伸展锻练、腿弯曲锻练、和臂弯曲锻练。锻练设备的框架还能够构造为允许使用者选择地将锻练设备放置在通过框架支撑在诸如地板或地面的支撑表面上的静止的操作构造和锻练设备通过轮子滚动地支撑在支撑表面上的存储构造。
[0006] 在一个方面,锻练设备包括框架;与框架可操作地联结的阻抗系统;设置在大致垂直的方位的轨道;可运动地支撑在轨道上的促动组件;和可操作地联结在促动组件和阻抗系统之间的至少一个缆索。
[0007] 在另一个形式中,锻练设备包括框架;支撑在框架上的阻抗系统;从框架延伸的轨道;支撑轨道的第一构件;和通过适合接合至少一个突出的至少一个钩子与第一构件可移除地联结的促动设备。
[0008] 在再一个形式中,锻练设备包括具有与第二基座框架可枢转地联结的第一基座框架的框架;支撑在第一基座框架上的阻抗系统;支撑在第二基座框架上并且与框架可枢转地联结的长凳框架组件;并且其中,第二基座框架可枢转到竖立的存储位置。
[0009] 在再一个形式中,锻练设备包括具有竖立的部分和基座部分的框架;支撑在框架上的阻抗系统;限定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的轨道,第一端部部分与框架连接;用于支撑与框架的基座部分连接的轨道的第二部分的装置;用于促动阻抗系统的装置;和用于可移除地连接用于促动的装置与用于支撑的装置的装置。
[0010] 在再一个形式中,锻练设备包括框架;支撑在框架上的阻抗系统;从框架延伸的轨道;可移除地支撑在轨道上的座位;用于促动阻抗系统的装置;和用于可移除地连接用于促动的装置与座位的装置。
[0011] 在再一个形式中,锻练设备包括具有第一基座框架和第二基座框架的框架;支撑在框架上的阻抗装置;用于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基座框架与第二基座框架的装置;用于与第一基座框架滚动地连接的第一装置;和用于与用于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基座框架与第二基座框架的装置滚动地连接的第二装置。
[0012] 将通过接下来对如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加具体的描述明白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例的特征、效用、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锻练设备的等距视图。
[0014] 图2为构造有构造在倾斜的位置的长凳组件的锻练设备的视图。
[0015] 图3为处于存储构造的锻练设备的侧视图。
[0016] 图4为具有构造为执行蹲锻练的蹲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的视图。
[0017] 图5为具有构造为执行腿伸展锻练的多目的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的视图。
[0018] 图6为具有构造为执行腿弯曲锻练的多目的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的视图。
[0019] 图7为具有构造为执行臂弯曲锻练的多目的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的视图。
[0020] 图8为具有构造为执行腹部锻练的腹部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的视图。
[0021] 图9为示出了框架的基座部分的锻练设备的底视图。
[0022] 图10为示出了前部的基座结构和后面的基座结构之间的右和左可枢转的连接的框架的基座部分的视图。
[0023] 图11为前部的基座结构和后面的基座结构之间的右可枢转的连接的详细视图。
[0024] 图12为上部的壳体移除的基座手柄的详细视图。
[0025] 图13为框架的竖立的部分上的杆壳体的详细视图。
[0026] 图14为示出了第一和第二上部的定向的滑轮的框架的竖立的部分的详细视图。
[0027] 图15为杆盒组件的详细视图。
[0028] 图16示出了与右缆索-滑轮组件相关联的第一和第二阻抗缆索路线。
[0029] 图16A为示出了右和左前部的滑轮的锻练设备的详细视图。
[0030] 图16B为示出了定向的滑轮的杆壳体的详细视图。
[0031] 图16C为右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的详细视图。
[0032] 图16D为右上部的滑轮的详细视图。
[0033] 图16E为右下部的滑轮的详细视图。
[0034] 图17A为前部的支撑构件和框架的基座部分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的详细视图,示出了处于竖立的位置的前部的支撑构件。
[0035] 图17B为前部的支撑构件和框架的基座部分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的详细视图,示出了处于向下的位置的前部的支撑构件。
[0036] 图18A为座位轨道和轨道定机构的详细视图。
[0037] 图18B为上部的壳体移除的图18A所示的轨道锁定机构的视图。
[0038] 图18C为上部的壳体移除并且接合圆筒脱离的图18A所示的轨道锁定机构的视图,示出了延伸通过接合圆筒内的槽的轨道棘爪。
[0039] 图18D为上部的壳体移除并且接合圆筒脱离的图18A所示的轨道锁定机构的视图,示出了缩回通过槽并且进入接合圆筒的轨道棘爪。
[0040] 图19A为座位轨道的前部的端部部分和长凳座位的详细视图。
[0041] 图19B为长凳座位的详细视图。
[0042] 图20为后撑的详细视图。
[0043] 图21A为示出了基座板的前面的侧的蹲锻练附件的视图。
[0044] 图21B为示出了基座板的后面的侧的蹲锻练附件的视图。
[0045] 图21C为图21B所示的基座板的后面的侧的详细视图。
[0046] 图22A-22C示出了与长凳座位连接的蹲锻练附件。
[0047] 图23A为沿图21B所示的线23A-23A取的释放机构的截面图。
[0048] 图23B为示出为处于锁定销的弹簧加载的特征使能的后部的方位的图23A所示的释放机构的详细视图。
[0049] 图23C为示出为处于锁定销的弹簧加载的特征去能的前部的方位的图23A所示的释放机构的详细视图。
[0050] 图24A为与前部的支撑构件连接的多目的锻练附件的视图。
[0051] 图24B为腿伸展座位组件的详细视图。
[0052] 图24C为具有构造为用于腿弯曲锻练的多目的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的右侧视图。
[0053] 图24D为与多目的锻练附件连接的臂支撑组件的视图。
[0054] 图25A为与前面的支撑构件连接的腹部锻练附件的右侧等距视图。
[0055] 图25B为图25A所示的腹部锻练附件的左侧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能够构造为允许使用者执行不同的锻练的锻练设备。这里描述并且示出的锻练设备包括与支撑提供与阻抗系统的使用者接口的缆索-滑轮组件的框架连接的可调节的长凳组件。缆索-滑轮组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构造并且能够包括路线通过经由框架支撑的不同的滑轮的不同的阻抗缆索。如在下面描述的,锻练设备的一个形式包括四个阻抗缆索。阻抗缆索的一个端部能够与把手或其它促动部件或设备连接,而阻抗缆索的另一个端部能够通过缆索-滑轮系统与阻抗系统可操作地联结。在一个形式中,阻抗系统包括作为阻抗源的弹性地柔性的杆。这样,使用者能够与促动部件接口以拉阻抗缆索,导致一个或多个阻抗杆折曲和弯曲,这给予逆着缆索的运动并且因此逆着使用者的阻抗。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框架还构造为允许使用者选择地将锻练设备放置在操作构造和存储构造。当放置在存储构造时,锻练设备被支撑在允许使用者沿支撑表面将设备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的轮子上。
[0057] 在锻练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可调节的长凳组件包括长凳座位和与座位轨道可调节地联结的后撑。更特别地,长凳座位与座位轨道运动地联结,使得长凳座位能够沿座位轨道的长度向后和向前运动。长凳座位能够构造为以不同的方式沿座位轨道运动,诸如通过滚动或滑动。另外,长凳座位能够选择地锁定到沿座位轨道的长度的不同的位置以及构造为沿座位轨道自由地向后和向前运动。后撑与锻练设备不固定地连接,并且因此是可移除的。当长凳座位以相对靠近框架和阻抗系统的后部的方位定位在座位轨道上时,后撑能够被放置在支撑在长凳座位和框架之间的倾斜的位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座位轨道的一个端部部分与框架可枢转地连接,这允许使用者将锻练设备放置在竖立的位置,其中,座位轨道的相反的端部部分定向为向上朝向框架。锻练设备还能够包括轨道锁定机构以选择地将座位轨道锁定在竖立的位置。当座位轨道被放置在竖立的位置时,锻练设备能够被放置在不与座位轨道干涉的存储构造。另外,锻练设备还能够构造为当座位轨道处于竖立的位置时通过连接蹲锻练附件与长凳座位执行蹲锻练。当座位轨道处于向下的位置时,座位轨道的端部部分从框架的竖立的部分向外延伸并且通过从框架的基座部分向上延伸的前部的支撑构件支撑。
[0058] 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锻练设备还能够包括以容易与长凳组件和/或框架连接并且容易从长凳组件和/或框架移除以允许使用者执行不同的锻练的锻练附件或组件的形式的不同的促动设备或部件。例如,锻练附件能够用于构造锻练设备用于腹部锻练、腿伸展锻练、腿弯曲锻练、臂弯曲锻练等。另外,锻练设备能够包括与长凳座位和座位轨道可释放地可连接的蹲锻练附件或组件。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蹲锻练附件能够在座位轨道被放置在竖立的位置时与长凳座位连接。应该理解,提供为用于容易连接和移除这里披露的锻练附件的锻练设备的方面能够应用于允许锻练设备构造为用于不同的其它锻练的不同的其它类型和构造的锻练附件。
[0059] 为了使用锻练设备,使用者首先将长凳组件放置到用于特别的锻练的位置并且连接促动部件或设备与从框架延伸的阻抗缆索。促动部件或设备可以为把手、带、棒、或与能够可释放地与框架连接的前面提到的锻练附件中的一个相关联的一些其它设备。促动设备也能够仅为机械的或模制的件以构造为沿座位轨道运动并且能够与阻抗缆索连接。座位、把手、或其它使用者接口部件可以永久地或可释放地与促动设备联结。一旦阻抗缆索与促动设备连接,使用者通过连接阻抗缆索与希望的数量的阻抗杆选择阻抗的量。这样,阻抗缆索通过缆索-滑轮组件与阻抗系统可操作地联结。使用者随后将他的身体放置在锻练设备上或靠近锻练设备的位置,并且通过经由促动设备将力施加到阻抗缆索开始锻练。当使用者拉缆索时,阻抗系统在相反的方向在缆索上施加阻力。应该理解,前面描述的操作能够执行的顺序可以改变并且不应该解释为受限于描述的顺序。如在下面讨论的,能够在锻练设备上执行的不同的锻练中的一些与相关联的部件方位在图1-8中示出。
[0060] 符合本发明的方面的锻练设备100在图1-8中示出。框架102为锻练设备提供结构支撑。更特别地,框架102支撑长凳组件104、缆索-滑轮系统106、阻抗系统108、和其它特征。应该理解,根据锻练设备的特别的设置和结合,框架102能够构不同地构造。缆索-滑轮组件106提供与阻抗系统108的使用者接口,阻抗系统108通过框架支撑并且包括多个可选择的阻抗杆110。虽然这里描述和示出的锻练设备的阻抗系统利用弹性地柔性的杆作为阻抗源,应该理解,阻抗系统也能够包括传统的重物堆、扭转弹簧、线性弹簧、或其它类型的弹性地柔性的元件作为阻抗源。
[0061] 在这里以当面对框架和阻抗系统时坐在长凳上的使用者的视点描述锻练设备的实施例。例如,指定为“右”的部件是在从在前面描述的位置的使用者的视点的锻练设备的右侧上。然而,在许多情况中,使用者将在坐在面对远离框架和阻抗系统或根本没有坐的情况下操作符合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锻练设备。这样,本发明的方面不受使用者的方位限制,对左和右的参考仅是为了方便阅读者理解而使用。
[0062] 如图1-2和其它图所示,并且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长凳组件104能够包括通过座位轨道116单独地和共同地可调节地支撑的长凳座位112和后撑114。通常,长凳座位112能够沿座位轨道116运动,并且后撑114能够相对于长凳座位枢转。如将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长凳座位112与座位轨道116滚动地联结,使得长凳座位能够沿座位轨道的长度向后和向前滚动。另外,长凳座位112能够构造为选择地锁定在沿座位轨道116的长度的不同的位置。长凳座位112还能够构造为沿座位轨道自由地向后和向前滚动。后撑114还能够相对于长凳座位112倾斜或枢转。
[0063] 图1-8示出了处于不同的方位和构造以执行不同的锻练的锻练设备100。特别地,图2示出了处于相对于座位轨道116倾斜的位置的后撑114,然而图1示出了邻近座位轨道的后撑114,其中,后撑和长凳座位共同地限定相对平坦的长凳。图4-8示出了与长凳组件104和框架102可释放地连接的允许使用者执行不同的锻练的不同的锻练附件或组件118。
特别地,图5-7示出了具有与长凳组件104连接的多目的锻练附件120的锻练设备。如图5所示,多目的锻练组件120构造为用于腿伸展锻练。图6示出了多目的锻练附件120构造为用于腿弯曲锻练的锻练设备,并且图7示出了多目的锻练附件120构造为用于臂弯曲锻练的锻练设备。如图8所示,锻练设备100构造为用于腹部锻练,腹部锻练附件122连接到锻练设备100。在图4中,锻练设备构造为用于蹲锻练,座位轨道116在竖立的位置并且蹲锻练附件124与长凳座位112连接。图3示出了处于存储构造的锻练设备100,其中,能够沿支撑表面将锻练设备从一个位置滚动到另一个。下面提供关于提供不同的重新构造的能力的锻练设备的部件结构的详细描述。
[0064] 如前面提到的,锻练设备100的框架102支撑长凳组件104、阻抗系统108、和缆索-滑轮系统106。如图1-3所示,框架102包括通过基座部分128支撑的竖立的部分126。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构造为当将锻练设备放置在存储构造时折叠。如图1-4所示,基座部分128包括与后部的基座结构132可枢转地连接的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当锻练设备100处于操作构造时,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定向在与后部的基座结构132大致相同的平面内,如图1-2和其它图所示。这样,通过前部的和后部的基座结构将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支撑在支撑表面上。如图3所示,为了将锻练设备放置在存储构造,相对于后部的基座结构132朝向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向上枢转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在将前部的基座结构向上枢转到存储构造之前,将座位轨道116向上枢转并且锁定在竖立的位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向上枢转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还作用以使得与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连接的四个轮子134与支撑表面接合。如在下面参考图9和其它图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四个轮子134中的两个与后部的基座结构132连接,并且两个轮子与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连接。处于存储构造时,通过四个轮子将锻练设备支撑在支撑表面上,这允许使用者沿支撑表面将锻练设备滚动到希望的位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当锻练设备分别处于操作和存储构造时,前部的基座结构能够被锁定在相对于后部的基座结构的向下的或向上的枢转位置。
[0065] 如前面提到的,后部的基座结构132为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提供支撑并且还与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可枢转地连接。参考图4和9,后部的基座结构132包括支撑在后面的基座框架138上的后面的平台板136。邻近后部的平台板的后面的基座框架的部分被右和左侧护罩140、142覆盖。如图9所示,后面的基座框架138包括与第一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48和第二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50连接并且通过第一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48和第二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50分开的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第二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50从第一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48向前隔开并且通过经由横过的部分156分开并且从横过的部分156向后延伸的右和左腿部分152、154限定。后面的中心的构件158从第二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50的横过的部分156向后延伸并且与第一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48连接。支撑垫160与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相反的端部部分的底部侧连接。另外,脚轮162与从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后面的端部部分延伸的轮脚支架164连接并且通过轮脚支架164支撑。当锻练设备100处于操作构造时,框架102的后部的基座结构132通过接合支撑表面的支撑垫160支撑。与此同时,脚轮162邻近并且稍微在支撑表面上方定位。
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当将锻练设备放置在存储构造时,使得脚轮与支撑表面接合。
虽然这里披露的锻练设备的实施例利用与后部的基座结构连接的脚轮,应该理解,滚子、滑板、或其它部件可以结合或替代脚轮使用。
[0066] 如前面提到的,前部的基座结构130与后部的基座结构132可枢转地连接。如图4所示,前部的基座结构包括支撑在前部的基座框架168上的前部的平台板166。邻近前部的平台板的前部的基座框架的部分被右侧护罩170、左侧护罩172、和前侧护罩174覆盖。如图9所示,前部的基座框架168包括通过经由横过的部分182分开并且从横过的部分182向后延伸的右和左腿部分178、180限定的U形的前部的基座构件176。如图9所示,支撑垫160与U形的前部的基座构件176的右和左腿部分178、180的后面的端部部分的底部侧连接。另外,支撑垫160与U形的前部的基座构件176的横过的部分182的相反的端部的底部侧连接。前部的横过的构件184与U形的前部的基座构件176的右和左腿部分178、180连接并且在右和左腿部分178、180之间延伸。前部的横过的构件184通常为伸长的构件,右和左端部部分186、188从中间的部分190的相反的端部向前成度。如图4和9所示,右和左前部的基座构件192、194与脚构件196的相反的端部部分连接并且从其向后部延伸以与U形的前部的基座构件176的横过的部分182连接。支撑垫160与脚构件196的相反的端部部分的底部侧连接。如图4和9所示,右和左把手支架198、200从脚构件196向前延伸以与前面的基座把手202的相反的端部部分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前面的基座把手202为用于将前部的基座结构130选择地锁定在向下的或向上的枢转位置的基座手柄204提供支撑。当向上或向下枢转前部的基座结构时,前面的基座把手202还为使用者提供抓紧位置。
[0067] 如前面提到的,当将锻练设备100放置在存储和操作构造时,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能够相对于后部的基座结构132枢转。如图9-11详细地示出的,前部的基座结构130通过右和左可枢转的连接206、208与后部的基座结构132可枢转地连接,右和左可枢转的连接206、208每个包括与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连接的铰链支架210。更特别地,外部和内部铰链支架212、214与U形的前部的基座构件176的右腿部分178的相反的侧连接。从右腿部分
178,外部和内部铰链支架沿右后部的基座构件144的相反的侧向后延伸。前部的基座结构
130和后部的基座结构132的左侧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208大致为前部的基座结构和后部的基座结构的右侧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206的镜像。这样,外部和内部铰链支架212、214与U形的前部的基座构件176的左腿部分180的相反的侧连接。从左腿部分180,外部和内部铰链支架沿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6的相反的侧向后延伸。如图9-11所示,铰链螺栓216延伸通过铰链支架212、214和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架144、146。这样,当将锻练设备放置在存储和操作构造时,铰链支架能够围绕通过铰链螺栓216限定的旋转的轴线枢转。例如,当将前部的基座部分向上枢转以将锻练设备放置在存储构造时,铰链支架围绕通过铰链螺栓限定的旋转的轴线顺时针(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旋转。相反地,当将前部的基座部分向下枢转以将锻练设备放置在操作构造时,铰链支架围绕通过铰链螺栓限定的旋转的轴线逆时针(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旋转。
[0068] 如前面提到的,当充分地向上枢转前部的基座结构130时,与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连接的四个轮子134运动以与支撑表面接合。如在下面参考图3和9-11更加详细地描述的,向上枢转前部的基座结构充分的距离运动与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连接的两个前部的轮子218以与支撑表面接合。前部的基座结构的连续的向上枢转运动倾斜后部的基座结构132以运动脚轮162与支撑表面接合。这样,如图3所示,当处于存储构造时,锻练设备
100通过连接后部的基座结构132的两个脚轮162和与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连接的两个前部的轮子218支撑。当锻练设备100处于操作构造时,框架102的前部的和后部的基座结构130、132通过前面描述的接合支撑表面的支撑垫160支撑。另外,两个前部的轮子218和两个脚轮162邻近并且稍微在支撑表面上方定位。虽然这里示出并且讨论的锻练设备利用四个轮子,应该理解,锻练设备的其它实施例包括多于或少于四个轮子。
[0069] 如图9-11所示,两个前部的轮子218与内部铰链支架214的后面的端部部分可旋转地连接。更特别地,前部的轮子218定位在通过铰链螺栓216限定的旋转的轴线的后部。这样,当内部铰链支架214围绕铰链螺栓216顺时针(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旋转时,诸如当向上枢转前部的基座结构130时,使得前部的轮子218向下摆动并且与支撑表面接合。当内部铰链支架214继续顺时针旋转时,前部的轮子218在通过铰链螺栓216限定的旋转的轴线下面在向前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导致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向上升高。当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向上运动充分的距离时,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件围绕后面的端部部分枢转,直到将脚轮162与支撑表面接合放置。这样,如图3所示,锻练设备通过两个前部的轮子和两个脚轮支撑。因此,和需要将框架翻倒到轮子上以便将设备从一个位置滚动到另一个的具有与框架连接的两个轮子的锻练设备不同,本锻练设备能够在处于存储构造的同时在不需要翻倒框架的情况下通过多于两个轮子支撑的同时运动。
[0070] 如前面提到的,通过前面的基座把手202支撑的基座手柄204能够用于锁定在操作和/或存储构造。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基座手柄与用于选择地将前部的基座结构锁定在向下的(操作的)或向上的(存储的)枢转位置的基座弹出销220、222可操作地联结。如图9-11所示,右和左基座弹出销220、222分别与内部和外部铰链板212、214连接并且通过内部和外部铰链板212、214支撑,内部和外部铰链板212、214分别与前部的基座构件176的右和左腿部分178、180连接。如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基座弹出销220、222每个包括容纳与销可操作地连接的弹簧的主体。每个基座弹出销220、222中的弹簧作用为逆着分别的右和左锁定板224、226推动销,右和左锁定板224、226分别与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连接。锁定板224、226中的每个包括从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向上和向后延伸的弯曲的前部的边缘228。基座弹出销220、222适合接合每个锁定板内的第一孔230和第二孔232。更特别地,当来自基座弹出销220、222的销被接收在锁定板224、226的第一孔230内时,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被锁定在向下的位置。
这样,如图4、9-11和其它图所示,锻练设备100被锁定在操作构造。当基座弹出销220、222的销被接收在锁定板224、226的第二孔232内时,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被锁定在向上的位置。这样,如图3所示,锻练设备被锁定在存储构造。
[0071] 如前面提到的,图4和9所示的基座手柄204用于促动基座弹出销220、222。如在下面参考图4、9-12和其它图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通过朝向前面的基座把手202运动基座手柄204从分别的锁定板224、226脱离基座弹出销220、222。基座手柄204通过弹出销缆索234、236与基座弹出销220、222连接。基座手柄204还构造为沿从前面的基座把手202延伸的右和左引导销238、240向后和向前滑动。这样,沿引导销238、240朝向前面的基座把手202滑动基座手柄将张力施加到弹出销缆索234、236,弹出销缆索234、236又拉每个基座弹出销220、222内的销离开锁定板224、226,从锁定板脱离基座弹出销。因为基座弹出销220、222是弹簧加载的,当释放基座手柄时,基座弹出销内的弹簧朝向锁定板224、226推回销,自动地重新接合基座弹出销与锁定板。当基座弹出销重新接合锁定板时,因为基座弹出销220、222通过弹出销缆索234、236与基座手柄204连接,通过弹出销缆索拉基座手柄
204离开前面的基座把手202。
[0072] 图12示出了基座手柄204以及基座手柄和前面的基座把手202之间的滑动连接的细节。基座手柄204包括具有上部的和下部的壳体244、246的壳体组件242。上部的壳体244没有在图12中示出,但是大致为下部的壳体246的镜像。上部的壳体244在图4和其它图中示出。再次参考图12,壳体组件242部分地包围横过的管构件248和右和左滑动器管构件250、252。右和左滑动器管构件250、252与横过的管构件248连接并且从横过的管构件248向前延伸。右和左滑动器管构件也是空心的并且分别适合滑动地接收右和左引导销238、240。这样,基座手柄204通过引导销支撑并且适合沿引导销向后和向前滑动。如图12所示,右和左弹出销缆索234、236的第一端部部分254、256与基座手柄的横过的管
248的相反的端部部分连接。从第一端部部分254、256,右和左弹出销缆索234、236延伸通过右和左把手支架198、200内的槽258并且通过脚构件196的相反的端部部分内的右和左孔260、262。从脚构件196,右和左弹出销缆索234、236分别向后延伸通过右和左前部的基座构件192、194的内部。如图9和10所示,右弹出销缆索234离开右前部的基座构件192并且向后延伸到右弹出销缆索滑轮264。从右弹出销缆索滑轮264,右弹出销缆索234延伸到与右基座弹出销220连接的第二端部部分266。相似地,左弹出销缆索236离开左前部的基座构件194并且向后延伸到左弹出销缆索滑轮268。从左弹出销缆索滑轮268,左弹出销缆索延伸到与左基座弹出销222连接的第二端部部分270。
[0073] 下面参考图3、4、和9-12提供与将锻练设备100放置在操作和存储构造相关联的部件的操作的描述。对旋转方向(即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描述的参考点为从锻练设备100的右侧观察。
[0074] 如图4、9-11和其它图所示,锻练设备100处于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处于向下的位置的操作构造。在此构造中,右基座弹出销220与右锁定板224上的第一孔230接合,并且左基座弹出销222与左锁定板226上的第一孔230接合。这样,基座弹出销将前部的基座结构锁定在向下的位置。另外,脚轮162和前部的轮子218邻近并且稍微在支撑表面上方定位。因此,锻练设备100通过前面描述的支撑垫160支撑在支撑表面上。
[0075] 为了将锻练设备100放置在存储位置,如图3所示,首先将座位轨道116向上枢转并且锁定在竖立的位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通过朝向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向上枢转座位轨道并且使得座位轨道与轨道锁定机构272接合,将座位轨道116锁定在竖立的位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轨道锁定机构272选择地将座位轨道保持在竖立的位置。接下来,使用者朝向前面的基座把手202运动基座手柄204。当基座手柄沿从前面的基座把手延伸的引导销238、240滑动时,基座手柄204拉弹出销缆索234、236。当充分的运动和张力施加到弹出销缆索时,弹出销缆索234、236从锁定板224、226内的第一孔230拉分别的基座弹出销220、222。在此点,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围绕铰链螺栓216相对于后面的基座结构132自由地枢转。这样,前面的基座结构能够向上升高并且围绕铰链螺栓顺时针(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看时)枢转。一旦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向上枢转充分的距离以运动基座弹出销220、222不与锁定板224、226内的第一孔230对准,能够释放基座手柄
204。当前部的基座结构继续向上枢转时,基座弹出销220、222内部的弹簧将导致基座弹出销接合并且沿锁定板的内部表面滑动。当前面的基座结构继续顺时针枢转时,铰链支架
212、214也围绕铰链螺栓216顺时针旋转,向下摆动前部的轮子218并且使其与支撑表面接合。当前部的基座结构更进一步地顺时针枢转时,前部的轮子218向上升高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使得脚轮162与支撑表面接合。在此点,锻练设备通过两个前部的轮子218和两个脚轮162支撑。一旦基座弹出销220、222与锁定板224、226内的第二孔232对准,基座弹出销内部的弹簧将导致基座弹出销接合第二孔并且将前部的基座结构130锁定在锻练设备通过四个轮子支撑的竖立的位置。虽然锻练设备能够被放置在锻练设备通过轮子支撑的存储构造,应该理解,构造为没有轮子的锻练设备的其它实施例也能够被放置在上面描述的节省空间的存储构造。
[0076] 为了将锻练设备100返回到操作构造,使用者朝向前面的基座把手202运动基座手柄204,这从锁定板224、226内的第二孔232脱离基座弹出销220、222。在此点,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能够降低或围绕铰链螺栓216逆时针(当从锻练设备的此右侧观察时)旋转,直到使得基座弹出销与锁定板224、226上的第一孔230对准并且重新接合。
[0077] 如前面提到的,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通过基座部分128支撑。总起来说,框架的竖立的部分126和基座部分128支撑长凳组件104、阻抗系统108、和缆索-滑轮系统106。如图1、13、14和其它图所示,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包括与后面的基座框架138的第一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48连接并且从第一后面的横过的构件148向上延伸的右和左竖立的构件274、276。与后面的基座框架138的后面的中心构件158的相反的侧连接的右和左侧板278、280分别邻近右和左竖立的构件274、276的内部表面向上和向后延伸。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右和左侧板278、280向右和左竖立的构件的后面延伸以限定支撑阻抗系统108的杆壳体282的部分。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与右和左侧板278、280的上方的竖立的构件的后面的侧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下部的横过的构件可调节地支撑限定缆索-滑轮系统的零件的两个滑轮。
[0078] 如图1和14所示,右和左横过的支撑构件286、288分别与右和左竖立的构件274、276的上部的端部部分连接。更特别地,竖立的构件274、276的上部的端部部分与横过的支撑构件286、288的中间的部分相交。横过的支撑构件286、288相对于支撑表面有角度地定向。这样,横过的支撑构件从竖立的构件的上部的端部部分向后和向下以及向前和向上延伸。与横过的支撑构件的后面的端部部分连接的右和左张力构件290、292向前和向下延伸以分别与右和左竖立的构件274、276连接。右张力构件290在图14中示出为部分地切除以更好地示出下面讨论的其它部件。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与右和左横过的支撑构件286、
288的前部的端部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可调节地支撑限定缆索-滑轮系统的零件的两个滑轮。与右和左横过的支撑构件286、288和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上部的表面连接的横过的板296为连接提供附加的强度。
[0079] 如前面提到的,杆壳体282支撑阻抗系统108。如图1、13和其它图所示,杆壳体282包括与右和左侧板278、280的后面的端部部分连接并且分开右和左侧板278、280的后面的端部部分的基座板298。阻抗系统108包括包含多个阻抗杆110的诸如图15所示的杆盒组件300。杆盒组件300适合与杆壳体282的基座板298连接并且支撑在基座板298上。图15所示的阻抗杆能够构造为与全部作为参考加入这里的1984年4月27日提交的题目为“Universal Exercising Machine”的美国专利No.4,620,704和1986年11月3日提交的题目为“Universal Exercising Machine”的美国专利No.4,725,057中披露的阻抗杆相似。图15所示的杆盒组件300包括与基座部分302连接并且从基座部分302向上延伸的10个阻抗杆110(2行,每行5个杆)。虽然这里示出的杆盒组件300包括10个阻抗杆,应该理解,锻练设备的实施例能够利用不同数量的阻抗杆。阻抗杆还能够具有不同的直径和长度。还应该理解,杆盒组件能够构造为与附加的杆盒组件连接以提供附加的阻抗能力。再次参考图15,具有带有环的构件306的端部帽304与每个阻抗杆110的上部的端部部分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使用者能够通过连接选择的数量的阻抗杆110与阻抗缆索设定希望的阻抗。施加到阻抗缆索的充分的力将导致连接到其的选择的阻抗杆弯曲,这逆着缆索的力施加阻抗。因为杆是弹性的,当从阻抗缆索减小或移除力时,连接的阻抗杆将倾向于被偏置以返回大致直的方位,如图1、15和其它图所示。
[0080] 如前面提到的,使用者通过缆索-滑轮系统106促动阻抗系统108。缆索-滑轮系统106包括可操作地联结促动部件与从杆盒组件300的基座部分302的右和左侧向上延伸的选择的阻抗杆110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308、310。应该理解,不同类型和构造的促动部件,诸如把手、带、棒、钩子、杠杆、踏板等,能够与锻练设备一起使用。还应该理解,锻练设备的其它实施例能够利用与在下面描述并且示出的不同的装置以连接阻抗缆索与阻抗系统。虽然接下来的描述主要涉及右缆索-滑轮系统的部件,应该理解,左缆索-滑轮系统可以大致为右缆索-滑轮系统的镜像,并且从而,可以包括与右缆索-滑轮系统相同的部件,这些部件与彼此并且与框架相关的操作与右缆索-滑轮系统相同。
[0081] 图16示出了右缆索-滑轮系统308的缆索路线。如图17所示,右缆索-滑轮系统包括第一阻抗缆索312和第二阻抗缆索314。第一阻抗缆索312从第一端部部分316延伸通过不同的滑轮并且到达第二端部部分318。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与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二端部部分318连接的钩子320能够选择地与希望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第二阻抗缆索314从第一端部部分322延伸通过支撑在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上的不同的滑轮到达第二端部部分324。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第一阻抗缆索312通过浮动的滑轮组件326与第二阻抗缆索314可操作地联结。
[0082] 如图16所示,从第一端部部分316,第一阻抗缆索312延伸通过与前部的滑轮330接合的缆索停止器328。如图16A所示,与脚构件196连接的右和左枢转支架322、324可旋转地支撑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相关联的两个前部的滑轮。与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28防止缆索在向后的方向通过前部的滑轮330撤回。再次参考图16,从前部的滑轮330,第一阻抗缆索312沿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的顶部向后延伸到下部的定向的滑轮336。如图16B所示,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相关联的两个下部的定向的滑轮336通过杆壳体282可旋转地支撑在右和左侧板278、
280之间并且在基座板298之下。再次参考图16,从下部的定向的滑轮336,第一阻抗缆索
312向上延伸到浮动的滑轮组件326。锻练设备100包括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组件相关联的两个浮动的滑轮组件。如图16所示,浮动的滑轮组件326包括与顶部的滑轮
340连接的底部的滑轮338。第一阻抗缆索312围绕底部的滑轮338部分地缠绕,并且如在下面讨论的,第二阻抗缆索314围绕顶部的滑轮340部分地缠绕。从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底部的滑轮338,第一阻抗缆索312向下延伸到第一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2。如图16B所示,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相关联的两个后面的定向的滑轮通过定位在杆壳体组件282的右和左侧板278、280内的槽344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延伸通过槽344。
[0083] 再次参考图16,从第一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2,第一阻抗缆索312向后并且向下延伸到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6。如图9、16C和其它图所示,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相关联的两个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与后面的基座框架138的右和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连接。更特别地,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6通过壳体348可旋转地支撑,壳体348具有从其延伸的有眼螺栓350,有眼螺栓350又与从后部的基座构件144、146的外部侧延伸的钩子352连接。这样,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6具有一定程度的三维可动性。再次参考图16,第一阻抗缆索312从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6向上延伸到与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连接的钩子320。如前面提到的,钩子320用于连接希望的数量的阻抗杆110与第一阻抗缆索。
[0084] 图16还示出了延伸通过经由框架102的上部的部分126支撑的不同的滑轮的右缆索-滑轮系统308的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缆索路线。如图16所示,第二阻抗缆索314从第一端部部分322延伸通过与上部的滑轮356接合的缆索停止器354。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54防止第二阻抗缆索通过上部的滑轮356撤回。如图14所示,锻练设备100包括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相关联的通过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支撑的两个上部的滑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上部的滑轮能够选择地定位在沿上部的横过的构件的长度不同的位置。再次参考图16,从上部的滑轮356,第二阻抗缆索314向后延伸到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58。如图14所示,锻练设备包括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相关联的两个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58。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通过与支撑在横过的支撑构件286、288的后面的端部部分之间的链接板362可枢转地连接的壳体360可旋转地支撑。更特别地,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58的壳体360上的旋回管364与链接板的相反的端部部分上的C形支架366可枢转地连接。这样,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58的壳体360能够围绕通过旋回管364限定的轴线枢转。
[0085] 再次参考图16,第二阻抗缆索314从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58向下延伸到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顶部的滑轮340。从浮动的滑轮组件的顶部的滑轮340,第二阻抗缆索向上延伸到第二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68。如图14所示,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组件相关联的两个第二上部的定向的滑轮与右和左竖立的构件274、276的后面的侧可旋转地连接。再次参考图16,第二阻抗缆索314从第二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68向下延伸到下部的滑轮370。第二阻抗缆索314从下部的滑轮370延伸到与第二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24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72。缆索停止器372防止第二阻抗缆索通过下部的滑轮370撤回。如图1、16E和其它图所示,锻练设备包括每个与分别的右和左缆索-滑轮系统相关联的通过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支撑的两个下部的滑轮370。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下部的滑轮能够选择地定位在沿下部的横过的构件的长度的不同的位置。
[0086] 如前面提到的,上部的滑轮356通过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支撑并且能够选择地定位在沿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长度的不同的位置。如图1和16D所示,上部的滑轮356通过壳体374可旋转地支撑,壳体374又与支撑在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相反的端部部分上的滑动器组件376连接并且从滑动器组件376悬挂。每个滑动器组件376包括安装在滑动器构件380上的滑动器弹出销378。滑动器构件380限定适合接收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空心的横过的区段,使得滑动器构件能够沿上部的横过的构件的长度滑动。滑动器弹出销378适合选择地接合定位在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前面的侧上的多个孔382。这样,使用者能够通过沿上部的横过的构件的长度运动滑动器构件380并且在希望的位置接合滑动器弹出销378与多个孔382中的一个来沿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长度选择地调节上部的滑轮356的位置。为了为上部的滑轮356提供附加的程度的运动,上部的滑轮壳体
374通过从上部的滑轮的壳体374延伸的有眼螺栓384和从滑动器构件380延伸的有眼螺栓386与滑动器构件380连接。
[0087] 如前面提到的,下部的滑轮370通过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支撑并且能够选择地定位在沿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长度的不同的位置。下部的滑轮370以与上述上部的滑轮356与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连接的相似的方式与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连接。如图1和16E所示,下部的滑轮370通过壳体388可旋转地支撑,壳体388又与支撑在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相反的端部部分上的滑动器组件390连接并且从滑动器组件390悬挂。每个滑动器组件390包括安装在滑动器构件394上的滑动器弹出销392。滑动器构件394限定适合接收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空心的横过的区段,使得滑动器构件能够沿下部的横过的构件的长度滑动。滑动器弹出销392适合选择地接合定位在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前面的侧上的多个孔396。这样,使用者能够通过沿下部的横过的构件的长度运动滑动器构件380并且在希望的位置接合滑动器弹出销392与多个孔396中的一个来沿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长度选择地调节下部的滑轮370的位置。为了为下部的滑轮370提供附加的程度的运动,下部的滑轮壳体388通过从下部的滑轮的壳体388延伸的有眼螺栓398和从滑动器构件394延伸的有眼螺栓400与滑动器构件394连接。
[0088] 如前面提到的,使用者能够通过连接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上的钩子320与希望的数量的阻抗杆110上的有环的构件306来选择用于锻练的希望的量的阻抗。使用者能够随后通过将力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进行锻练,这又从前部的滑轮330向外拉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一端部部分。使用者还能够通过将力施加到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或第二端部部分324进行锻练,这又分别地从上部的滑轮356或下部的滑轮370向外拉选择的缆索端部部分。因为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与选择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拉选择的缆索端部部分导致选择的阻抗杆弯曲,这给予使用者阻力。如在下面描述的,在锻练期间,使用者能够将力施加到仅右或左阻抗缆索的选择的端部部分或通过同时将力施加到左和右阻抗缆索的选择的端部部分。在下面参考图1、14、16-16E和其它图提供与缆索-滑轮系统106和阻抗系统108相关联的部件的操作的更加详细的描述。对旋转方向的描述(即,顺时针和逆时针)是来自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的参考点。
[0089] 在一个锻练情形中,使用者能够将力施加到与右缆索-滑轮组件308相关联的第一阻抗缆索312,这从邻近右枢转支架322的前部的滑轮330向前拉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一端部部分316,导致前部的滑轮顺时针旋转。与此同时,从邻近杆壳体282的右侧板278的下部的定向的滑轮336向前拉第一阻抗缆索312,导致下部的定向的滑轮顺时针旋转。还从与右缆索-滑轮系统308相关联的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底部的滑轮338向下拉第一阻抗缆索312,导致下部的滑轮逆时针旋转。另外,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在向下的方向拉浮动的滑轮组件,浮动的滑轮组件又将力施加到围绕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顶部的滑轮340部分地缠绕的第二阻抗缆索314。从浮动的滑轮组件施加到第二阻抗缆索314的力被传送到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322、324。如前面提到的,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54防止第一端部部分通过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右端部部分上的上部的滑轮356撤回。相似地,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18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72防止第二端部部分通过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右端部部分上的下部的滑轮370撤回。这样,第二阻抗缆索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不会运动通过上部的和下部的滑轮,这又防止浮动的滑轮组件326响应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的力向下运动。因此,从邻近杆壳体282的右侧板278的第一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2向上拉第一阻抗缆索312,导致第一后面的定向的滑轮顺时针旋转。还从与右后部的基座构件144连接的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6向内并且向前拉第一阻抗缆索,导致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顺时针旋转。此外,当围绕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拉第一阻抗缆索时,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二端部部分324在向下和向右的方向拉与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
318上的钩子320连接的选择的阻抗杆110的上部的端部部分。通过钩子320施加到阻抗杆110的力导致阻抗杆在向右的方向弯曲。
[0090] 在另一个情形中,使用者能够将力施加到与左缆索-滑轮组件310相关联的第一阻抗缆索312,这从邻近左枢转支架334的前部的滑轮330向前拉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一端部部分316,导致前部的滑轮顺时针旋转。与此同时,从邻近杆壳体282的左侧板280的下部的定向的滑轮336向前拉第一阻抗缆索312,导致下部的定向的滑轮顺时针旋转。还从与左缆索-滑轮系统310相关联的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底部的滑轮338向下拉第一阻抗缆索312,导致底部的滑轮逆时针旋转。另外,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在向下的方向拉浮动的滑轮组件,浮动的滑轮组件又将力施加到围绕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顶部的滑轮340部分地缠绕的第二阻抗缆索314。从浮动的滑轮组件施加到第二阻抗缆索314的力被传送到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322、324。如前面提到的,与第二阻抗缆索318的第一端部部分322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54防止第一端部部分通过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左端部部分上的上部的滑轮356撤回。相似地,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18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72防止第二端部部分通过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左端部部分上的下部的滑轮370撤回。这样,第二阻抗缆索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不会运动通过上部的和下部的滑轮,这又防止浮动的滑轮组件326响应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的力向下运动。因此,从邻近杆壳体282的左侧板280的第一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2向上拉第一阻抗缆索312,导致第一后面的定向的滑轮顺时针旋转。还从与左后部的基座构件146连接的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346向内并且向前拉第一阻抗缆索,导致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顺时针旋转。此外,当围绕第二后面的定向的滑轮拉第一阻抗缆索时,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二端部部分324在向下和向左的方向拉与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上的钩子
320连接的选择的阻抗杆110的上部的端部部分。通过钩子320施加到阻抗杆110的力导致阻抗杆在向左的方向弯曲。
[0091] 关于全部上述情形,当使用者释放第一阻抗缆索312时,选择的阻抗杆110的弹性的特性导致阻抗杆大致返回它们初始的竖立的方位。当阻抗杆110大致返回它们初始的竖立的方位时,力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这向后拉第一阻抗缆索的的第一端部部分316,直到缆索停止器328重新接合前部的滑轮330。
[0092] 在再一个情形中,使用者能够施加与右缆索-滑轮系统308相关联的第二阻抗缆索314的力,从与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右端部部分连接的上部的滑轮356拉第二阻抗缆索的第一端部部分316,导致上部的滑轮旋转。与此同时,从邻近链接板362的右端部部分的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58向前拉第二阻抗缆索314。另外,从与右缆索-滑轮系统308相关联的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顶部的滑轮340向上拉第二阻抗缆索。如前面提到的,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72防止第二阻抗缆索通过与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右端部部分连接的下部的滑轮370撤回。这样,施加到第二阻抗缆索的力在向上的方向拉浮动的滑轮组件,浮动的滑轮组件又将力施加到围绕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底部的滑轮338部分地缠绕的第一阻抗缆索312。依次,从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被传送到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316、318。如前面提到的,与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28防止第一端部部分通过邻近右枢转支架332的前部的滑轮330撤回。然而,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与选择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这样,从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被传送到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导致当浮动的滑轮组件向上运动时,选择的阻抗杆110向右弯曲。
[0093] 当使用者将力施加到与右缆索-滑轮系统308相关联的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时,缆索-滑轮系统以与如在上面描述的当拉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时相似的方式起作用。更特别地,从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右端部部分上的下部的滑轮370拉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导致下部的滑轮旋转。与此同时,从与右竖立的构件274连接的第二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68向下拉第二阻抗缆索314。另外,从与右缆索-滑轮系统308相关联的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顶部的滑轮340向上拉第二阻抗缆索。如在上面描述的,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54防止第二阻抗缆索通过与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右端部部分连接的上部的滑轮356撤回。这样,施加到第二阻抗缆索的力在向上的方向拉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浮动的滑轮组件326又将力施加到围绕浮动的滑轮组件的底部的滑轮338部分地缠绕的第一阻抗缆索312。如在上面描述的,从浮动的滑轮组件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的力被传送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和第二部分316、318。与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一端部部分316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28防止第一端部部分通过邻近右枢转支架322的前部的滑轮撤回。然而,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与选择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这样,从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被传送到第二端部部分318,导致当浮动的滑轮组件向上运动时阻抗杆
110向右弯曲。
[0094] 在再一个情形中,使用者能够施加与左缆索-滑轮系统310相关联的第二阻抗缆索314的力,从与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左端部部分连接的上部的滑轮356拉第二阻抗缆索的第一端部部分322,导致上部的滑轮旋转。与此同时,第二阻抗缆索314被从邻近链接板362的左端部部分的第一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58向前拉。另外,从与左缆索-滑轮系统310相关联的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顶部的滑轮340向上拉第二阻抗缆索。如前面提到的,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72防止第二阻抗缆索通过与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左端部部分连接的下部的滑轮370撤回。这样,施加到第二阻抗缆索的力在向上的方向拉浮动的滑轮组件,浮动的滑轮组件又将力施加到围绕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底部的滑轮338部分地缠绕的第一阻抗缆索312。依次,从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被传送到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316、318。
如前面提到的,与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28防止第一端部部分通过邻近左枢转支架334的前部的滑轮330撤回。然而,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与选择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这样,从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被传送到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导致当浮动的滑轮组件向上运动时选择的阻抗杆110向左弯曲。
[0095] 当使用者将力施加到与左缆索-滑轮系统310相关联的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时,缆索-滑轮系统以与如在上面描述的当拉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时相似的方式起作用。更特别地,从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84的左端部部分上的下部的滑轮370拉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导致下部的滑轮旋转。与此同时,从与左竖立的构件276连接的第二上部的定向的滑轮368向下拉第二阻抗缆索314。另外,从与左缆索-滑轮系统310相关联的浮动的滑轮组件326的顶部的滑轮340向上拉第二阻抗缆索。如在上面描述的,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54防止第二阻抗缆索通过与上部的横过的构件294的左端部部分连接的上部的滑轮356撤回。这样,施加到第二阻抗缆索的力在向上的方向拉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浮动的滑轮组件326又将力施加到围绕浮动的滑轮组件的底部的滑轮338部分地缠绕的第一阻抗缆索312。如在上面描述的,从浮动的滑轮组件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的力被传送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和第二部分316、318。与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一端部部分316连接的缆索停止器328防止第一端部部分通过邻近左枢转支架334的前部的滑轮撤回。然而,第一阻抗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与选择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这样,从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的力被传送到第二端部部分318,导致当浮动的滑轮组件向上运动时阻抗杆
110向左弯曲。
[0096] 关于上述情形,当使用者释放第二阻抗缆索314时,选择的阻抗杆110的弹性的特性导致阻抗杆大致返回初始的竖立的方位。当阻抗杆110大致返回初始的竖立的方位时,力施加到第一阻抗缆索312,这又在向下的方向拉浮动的滑轮组件326。当向下拉浮动的滑轮组件326时,向下拉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322、324,直到缆索停止器354、372重新接合分别的上部的和下部的滑轮356、370。
[0097] 如前面提到的,座位轨道116支撑可调节的长凳组件104,可调节的长凳组件104包括可调节的后撑114和长凳座位112。如图1、5和其它图所示,座位轨道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02与锻练设备框架102可枢转地连接。这样,座位轨道能够在如图1和5所示的向下的位置和如图3和4所示的向上的位置之间枢转。如图1和16A所示,当座位轨道处于向下的位置时,座位轨道11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04通过与前部的基座结构130可枢转地连接的前部的支撑构件406支撑。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前部的支撑构件406通过允许前部的支撑构件从图1和17A所示的竖立的位置向下枢转到图3和17B所示的存储位置的枢转组件408与脚构件196连接。当锻练设备100的前部的基座结构130被放置在存储构造时,前部的支撑构件406被放置在存储位置以避免与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接触。如前面提到的,座位轨道116还能够向上枢转并且选择地锁定在如图1和17A所示的竖立的位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能够用与框架的竖立的部分连接的轨道锁定机构272将座位轨道保持在竖立的位置。虽然这里示出的座位轨道没有锁定在向下的位置,应该理解,锻练设备的其它实施例能够构造为将座位轨道锁定在向下的位置。
[0098] 图1和16A示出了定位在座位轨道11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04下面的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如前面提到的,枢转组件408可枢转地连接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与脚构件196。枢转组件408允许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在顺时针方向(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看时)向下枢转。这样,如图3和17B所示,前部的支撑构件406能够被放置在前部的支撑构件与右和左基座构件192、194大致对准的存储位置。当锻练设备100被放置在存储构造时,向下枢转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帮助防止前部的支撑构件与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碰撞。当被放置在竖立的位置以支撑座位轨道116时,枢转组件408还限制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在逆时针方向(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的枢转运动。这样,当座位轨道116被支撑在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上时,枢转组件408抵抗在向前的方向以及在侧向的方向施加在座位轨道上的力。锻练设备的其它实施例利用与框架联结的仅支撑座位的前部的端部部分并且不抵抗在向前的、向后的、或侧向的方向的座位轨道上的力的前部的支撑构件。
[0099] 如图16A、17A和17B所示,枢转组件408包括与脚构件196连接并且从脚构件196向后延伸的右和左枢转支架332、334。为了清晰,右枢转支架在图17A和17B中示出为部分脱离。枢转轴412与右和左枢转支架332、334连接并且在右和左枢转支架332、334之间支撑。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第一端部部分410与枢转轴412可旋转地连接。这样,前部的支撑构件406能够围绕通过枢转轴412限定的轴线枢转。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第一端部部分410还通过枢转链接组件414与右和左枢转支架332、334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枢转链接组件414和枢转支架之间的连接限制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枢转运动的范围。枢转链接组件414包括与链接轴杆420连接并且通过链接轴杆420分开的右和左链接板416、418。链接轴杆420的相反的端部部分适合被接收在右和左枢转支架332、334的对应的槽422内。另外,右和左链接板416、418与在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第一端部部分410延伸的右和左端部链接件426、428之间延伸的链接轴424可枢转地连接。
[0100] 如前面提到的,当座位轨道116处于向下的位置时,前部的支撑构件406抵抗施加在座位轨道11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04上的向下的力。另外,座位轨道116接合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第二端部部分430,使得前部的支撑构件还抵抗在向前的和侧向的方向施加到座位轨道上的力。此外,当与前部的支撑构件接合时,座位轨道116没有被锁定在向下的位置,并且从而能够自由地升高。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构造为将座位轨道锁定在向下的位置。如图16A、18A和19A所示,座位轨道116是空心的并且限定通常矩形的截面,限定与顶部和底部侧436、438连接并且通过顶部和底部侧436、438分开的右和左侧432、434。如图19A所示,伸长的孔440靠近座位轨道的底部侧438上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04定位。插入座位轨道11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04的前部的塞子442包括腔444,腔444的开口与座位轨道内的伸长的孔440大致对准。如图17A所示,当座位轨道116被放置在向下的位置时,腔444适合接收从前部的支撑构件408的第二端部部分430延伸的凸出物
446。
[0101] 如图1和17A所示,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处于竖立的位置以支撑座位轨道116。如示出的,前部的支撑构件相对于框架102向前成角度,并且枢转链接组件414的链接轴杆420定位在枢转支架332、334内的槽422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48处。链接轴杆420与槽的后面的端部部分的接合限制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在逆时针方向(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的枢转运动。为了将前部的支撑构件406放置在图3和17B所示的向下的位置,围绕枢转轴412顺时针(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枢转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第二端部部分
430。当前部的支撑构件406顺时针枢转时,链接轴杆420沿枢转支架332、334内的槽422向前运动,直到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与枢转链接组件414的右和左链接板416、418大致对准。当前部的支撑构件继续顺时针枢转时,链接轴杆420沿枢转支架内的槽422稍微向后运动,直到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与右和左基座构件192、194大致对准。
[0102] 如前面提到的,座位轨道116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02与框架102可枢转地连接。这样,如图3和4所示,使用者能够升高并且选择地将座位轨道锁定在竖立的位置。更特别地,座位轨道116朝向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向上枢转并且通过与框架的竖立的部分连接的轨道锁定机构272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如前面提到的,在将锻练设备放置在存储构造之前,将座位轨道116放置在竖立的位置。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当锻练设备100构造为用于蹲锻练时,座位轨道也能够被放置在竖立的位置。
[0103] 如图18A所示,轨道锁定机构272被可枢转地支撑在在第一和第二竖立的构件274、276之间延伸的轴450上。如图18A-18D所示,轨道锁定机构272包括具有部分地包围接合圆筒458的上部的和下部的壳体454、456的壳体组件452。壳体组件的外部表面形成手柄460并且适合沿接合圆筒458的长度向后和向前滑动。接合圆筒458是空心的并且部分地包围沿接合圆筒458的内部在第一端部塞子464和第二端部塞子466之间延伸的弹簧加载的链接组件462。链接组件462操作以选择地连接接合圆筒458与座位轨道116。更特别地,当座位轨道枢转到竖立的位置时,接合圆筒458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68被接收在座位轨道116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02的顶部侧436内的伸长的孔470内。链接组件462选择地连接座位轨道116的顶部侧436与接合圆筒458以将座位轨道保持在竖立的位置。手柄
460和壳体452沿接合圆筒458的长度向后运动以促动链接组件462并且从轨道锁定机构
272断开座位轨道116。
[0104] 如图18B-18D所示,链接组件462包括连接在导向活塞474和第一端部塞子464之间的压缩弹簧472。第一端部塞子464插入并且保持在接合圆筒458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76内的适当的位置。导向活器474包括圆筒部分478和从其延伸的板部分480。圆筒部分478适合被接收在接合圆筒458内。释放销482延伸通过导向活塞474的圆筒部分478的相反的侧内的孔484。释放销482的相反的端部部分还延伸通过接合圆筒458的相反的侧内的伸长的孔486并且与壳体组件452连接。这样,如图18D所示,在朝向轴450的方向将充分的力施加到壳体组件452将导致释放销482和导向活塞474朝向接合圆筒458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76运动。当导向活塞474向后运动时,弹簧472在导向活塞474和第一端部塞子464之间压缩。当力从壳体组件452释放时,弹簧472将向前推动导向活塞474到初时的开始位置,如图18C所示。导向活塞474和释放销482能够运动的距离受到接合圆筒458内的伸长的孔470的长度限制。
[0105] 如图18B-18D所示,链接组件462包括与导向活塞474的板部分480可枢转地连接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链接件488、490。第一和第二驱动链接件488、490还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轨道棘爪492、494可枢转地连接。另外,第一和第二轨道棘爪492、494与插入并且保持在接合圆筒458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68内的适当的位置的第二端部塞子466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和第二轨道棘爪492、494每个包括具有弓形的前部的边缘498和平坦的后部的边缘500的延长部分496,延长部分496部分地延伸通过接合圆筒458的相反的侧上的槽502。如图18A和18B所示,轨道锁定机构272还包括与邻近壳体组件452的接合圆筒458的外部表面连接的停止肩部504。缓冲器506在一位置与停止肩部的前部的侧连接以限定缓冲器506的前部的表面510和从接合圆筒458内的槽502突出的轨道棘爪延长部分496的后面的平坦的边缘500中的每个之间的间隙508。
[0106] 如图18D所示,当壳体组件452沿接合圆筒458的长度朝向轴450运动时,导向活塞474的板部分480在向后的方向拉第一和第二驱动链接件488、490。依次,第一和第二驱动链接件488、490拉第一和第二轨道棘爪492、494,这导致驱动链接件和轨道棘爪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512朝向彼此运动。依次,第一和第二轨道棘爪492、494的延长部分496被拉通过槽502并且在接合圆筒458内部。如图18C所示,当释放壳体组件452时,弹簧472在远离轴450的方向推导向活塞474,这将力施加到驱动链接件和轨道棘爪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512上,驱动回延长部分496通过槽502以延伸到接合圆筒458外部。
[0107] 为了连接座位轨道116与轨道锁定组件272,如图3、4和18A-18D所示,座位轨道向上枢转以将接合圆筒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68插入座位轨道的顶部侧436内的伸长的孔470。当接合圆筒458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68插入伸长的座位轨道孔470时,伸长的孔470的相反的侧边缘514接合从接合圆筒458内的槽502突出的轨道棘爪延长部分496的弓形的边缘498。从而,延长部分被推动到接合圆筒458的内部,导致驱动链接件和轨道棘爪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512朝向彼此运动。这样,导向活塞474朝向接合圆筒458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76运动,导致弹簧472压缩。一旦伸长的孔470的侧边缘514运动经过接合圆筒
458内的槽502,弹簧472朝向接合圆筒458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68推动回导向活塞,导致驱动链接件和棘爪轨道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512远离彼此运动。这样,推动回延长部分496通过接合圆筒458内的槽502。在这点上,座位轨道116的顶部侧436被捕获在轨道棘爪延长部分496的平坦的后面的边缘500和缓冲器506的前部的表面510之间。更特别地,座位轨道116的顶部侧436的厚度稍微小于前面提到的轨道棘爪延长部分496的平坦的后面的边缘500和缓冲器506的前部的表面510之间的间隙508。这样,座位轨道116被牢固地保持在竖立的位置。
[0108] 为了从轨道锁定机构272释放座位轨道116,在朝向轴450的方向运动壳体组件452,导致导向活塞474朝向接合圆筒458的后面的端部部分476运动。当导向活塞向后运动时,驱动链接件和轨道棘爪之间的可枢转的连接512朝向彼此运动。这样,如图18D所示,轨道棘爪延长部分496通过接合圆筒458内的槽502缩回。当轨道棘爪延长部分缩回时,座位轨道116的顶部侧436内的伸长的孔470的边缘514能够滑过槽502并且与接合圆筒
458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68脱离。
[0109] 如前面提到的,锻练设备100的长凳座位112与座位轨道116可调节地连接。如图19A和19B所示,长凳座位112通过有轮子的车组件516与座位轨道116连接,这允许使用者沿座位轨道的长度向后和向前滚动长凳座位。有轮子的车组件516包括通过与顶部侧524连接并且通过顶部侧524分开的右和左侧520、522限定的主体518。顶部侧524支撑长凳座位112的有垫的部分526。弹簧加载的长凳座位弹出销528被支撑在有轮子的车组件516的主体518的左侧522上。长凳座位弹出销528包括容纳与销可操作地连接的弹簧的主体530,如在本领域中已知的。长凳座位弹出销528内的弹簧作用为推动销靠在座位轨道116的左侧434上。如将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长凳座位弹出销适合沿座位轨道
116的左侧434选择地接合孔532,以选择地将长凳座位112固定在沿座位轨道116的长度的希望的位置。
[0110] 如前面提到的并且如图19A和19B所示,长凳座位弹出销528适合接合座位轨道116的左侧434内的孔532。更特别地,当长凳座位弹出销528的销被接收在孔532中的一个内时,长凳座位112被锁定在沿座位轨道116的长度的位置。不同数量的孔能够定位在座位轨道内。在锻练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孔沿座位轨道的左侧定位。第一孔允许使用者将长凳座位固定在沿座位的长度的前部的位置,如图1所示。第二孔允许使用者将长凳座位固定在沿座位轨道的长度的中间的位置,如图2所示。使用者能够拉长凳座位弹出销528上的把手534,以从座位轨道上的孔脱离长凳座位弹出销,以使得长凳座位能够向后或向前滚动到沿座位轨道的长度的希望的位置。
[0111] 如前面提到的,长凳座位弹出销528为弹簧加载的,并且从而,一旦使用者释放把手,长凳座位弹出销将自动地重新接合座位轨道116的左侧434。因此,当运动长凳座位以将长凳座位弹出销528的销与座位轨道116的左侧上的孔532中的一个对准放置时,长凳座位弹出销将自动地接合孔中的一个并且将座位锁定在沿座位轨道的长度的位置。长凳座位弹出销还能够选择地构造为去能弹簧加载的特征,以允许有轮子的车组件516和长凳座位112沿座位轨道116的长度自由地向后和向前滚动。例如,在一个形式中,能够拉长凳座位弹出销528的把手534以从座位轨道116的左侧脱离长凳座位弹出销。当长凳座位弹出销脱离时,能够扭转把手534以接合长凳座位弹出销528的主体530以保持长凳座位弹出销从座位轨道脱离。
[0112] 如图19B所示,长凳座位组件112包括与有轮子的车组件516的右和左侧520、522连接并且延伸通过右和左侧520、522的前部的上部的轴536和后面的上部的轴538。上部的轴536、538每个支撑适合沿座位轨道116的顶部侧436滚动的左和右滚子540、542。每个滚子540、542包括圆筒形部分544和有突出物的部分546。圆筒形部分544限定了适合接合座位轨道116的顶部侧436的半径不变的平坦的滚动面。有突出物的部分546适合分别接合通过座位轨道的右和左侧432、434与顶部侧436的相交限定的座位轨道116的上部的右和左弯曲的角部区548、550。滚子的有突出物的部分546用作止推轴承以吸收施加在长凳座位112上的力,长凳座位112具有垂直于长度座位轨道116的旁路部件。这样,当有轮子的车组件516沿座位轨道的长度向后和向前滚动时,滚子的有突出物的部分546帮助保持有轮子的车组件516与座位轨道对准。
[0113] 如图19B所示,有轮子的车组件516包括与主体518的右和左侧520、522连接并且延伸通过右和左侧520、522的在上部的轴536、538下面的下部的轴552。下部的轴552支撑适合沿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滚动的右和左滚子540、542。和与上部的轴连接的滚子相似,通过下部的轴552支撑的每个滚子540、542包括圆筒形部分544和有突出物的部分546。通过圆筒形部分544限定的平坦的滚动面适合接合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有突出物的部分546适合分别接合通过座位轨道的右和左侧432、434与底部侧438的相交限定的座位轨道116的下部的右和左角部区554、556。滚子540、542的结合接合座位轨道
116的顶部和底部侧436、438帮助防止有轮子的车516和长凳座位112向前或向后翻倒或以其它方式从座位轨道脱离。
[0114] 图19A和19B所示的长凳座位组件112适合与锻练设备100的不同的部件连接。例如,有轮子的车组件516的右和左侧520、522每个包括从其向后延伸的长凳座位钩子558。长凳座位钩子558与限定了面向上的凹入的表面562的横过的棒支撑件560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横过的棒支撑件560适合接合不同的部件,诸如后撑114。如图19B所示,长凳座位组件112还包括在有轮子的车组件516的右和左侧520、522之间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接附管564、566,以及与有轮子的车组件的左侧522连接的锁定销516。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接附管564、566和锁定销568为蹲锻练附件124提供连接点。
[0115] 如前面提到的,长凳组件104的后撑114适合选择地与长凳座位112、座位轨道116、和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连接。如图20所示,后撑114包括安装在右和左后撑轨道574、576上的前部的和后部的有垫的部分570、572。后撑轨道574、57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与横过的棒578连接并且通过横过的棒578分开,如图1和其它图所示。横过的棒578适合可释放地连接后撑114的前部的端部部分与长凳座位112。更特别地,如图20所示,长凳座位112上的横过的棒支撑件560的面向上的凹入的表面562适合接收并且支撑在后撑
114上的横过的棒578。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后撑114能够邻近座位轨道116定位,其中,后撑和长凳座位112共同限定相对平坦的长凳,如图1所示。如图20所示,后撑包括限定了适合当后撑邻近座位轨道放置时配合在座位轨道116上方的U形通道582的后撑构件580。后撑114还能够被放置在支撑在长凳座位112和框架102之间的倾斜的位置,如图
2所示。如图20所示,当后撑处于倾斜的位置时,U形通道582的右和左侧584、586的后面的端部部分限定适合与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连接的钩子588。
[0116] 如前面提到的,长凳座位112和后撑114能够在座位轨道116的顶部连接到一起以形成平坦的长凳,如图1所示。为了形成平坦的长凳,长凳座位112被锁定在靠近座位轨道11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04的位置,并且后撑114上的横过的棒578被放置在长凳座位112上的横过的棒支撑件560的面向上的凹入的表面562上。在后撑114下面的U形通道
582定位在座位轨道116的后面的端部区上方。因为U形通道582接合座位轨道116的右和左侧432、434,后撑构件580增加后撑114的侧向稳定性,这帮助防止后撑从座位轨道上的侧到侧翻倒。如前面提到的,后撑114还能够连接在长凳座位112和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之间,使得后撑114相对于长凳座位112倾斜,如图2所示。更特别地,U形通道582上的钩子588适合接收连接在框架102的右和左竖立的构件274、276之间的后撑棒590。
在倾斜的位置,长凳座位112被锁定在座位轨道11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404和后面的端部部分402之间的位置。后撑114上的横过的棒578被放置在长凳座位112上的横过的棒支撑件560的凹入的表面562上并且通过凹入的表面562支撑,并且后撑构件580通过与后撑棒590连接的U形通道582上的钩子588支撑。
[0117] 根据上面关于可调节的长凳组件104、缆索-滑轮系统106、和框架102提供的不同的结构细节,应该理解,锻练设备100能够选择地构造为执行不同的锻练。在一个示例中,锻练设备100能够构造为用于下拉锻练,使得后撑114被移除并且长凳座位112沿座位轨道116的中间的部分定位。分开的把手或单一的侧向的棒能够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一端部部分322连接。这样,使用者能够坐在长凳座位112上并且向下拉把手或侧向的棒。在另一个示例中,锻练设备100能够构造为执行倾斜的胸压锻练,使得后撑114处于倾斜的位置。分开的把手能够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连接。这样,使用者能够坐在长凳座位112上,同时向后倾斜到后撑114上并且在抓住把手的同时向外压他的臂。在再一个示例中,后撑114能够被移除并且长凳座位112沿座位轨道116的前部的端部部分定位。当分开的把手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连接时,使用者能够站在锻练设备100的基座部分128上,同时抓住把手并且执行臂弯曲锻练。在上面的示例中的每个中,上部的和下部的滑轮356、370能够选择地沿分别的上部的和下部的横过的构件294、
284定位以使得锻练设备适合将要执行的特别的锻练,以便适合特别的使用者的尺寸和舒适度。应该理解,除了在这里示出并且描述的之外的许多附加的锻练能够在锻练设备上执行。
[0118] 如在上面讨论的,锻练设备100还能够包括能够与长凳组件104和框架102可释放地连接的不同的锻练组件或附件118。接下来提供对一些锻练附件118的不同的示例的描述,包括能够与长凳座位112和座位轨道116可释放地连接的图4所示的前面提到的蹲锻练附件124。其它锻练附件118包括图8所示的腹部锻练附件122以及能够构造为用于腿伸展、腿弯曲、和臂弯曲锻练的图5-7所示的多目的锻练附件120。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多目的锻练附件和腹部锻练附件全部能够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可释放地连接。
[0119] 图4和21A-21C示出了蹲锻练附件124的一个实施例。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当座位轨道116被放置在竖立的位置时,蹲锻练组件124能够与长凳座位112连接,如图4和22A-22C所示。当座位轨道116被锁定在竖立的位置时,蹲锻练组件124与长凳座位112的有轮子的车组件516连接。长凳座位弹出销528的弹簧加载的特征也被去能以允许长凳座位112沿座位轨道116的长度自由地向后和向前滚动。如在下面参考图21A-21C更加详细地讨论的,蹲锻练组件124包括适合接合如图4和19A所示在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上的多个孔594的锁定销592。这样,使用者能够选择地将有轮子的车组件516和蹲锻练附件124在不同的高度锁定在沿座位轨道的长度的多个位置。使用中,首先将蹲锻练附件124和有轮子的车组件516锁定在希望的开始位置。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能够随后与蹲锻练附件连接。接下来,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二端部部分318与希望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使用者随后站在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上蹲锻练附件124下面并且用他的腿向上压。蹲锻练附件124还包括允许使用者从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上的孔594脱离锁定销592的释放机构596。这样,使用者能够在负载下的同时沿座位轨道向上和向下运动蹲锻练附件和长凳座位。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蹲锻练附件还能够构造为防止锁定销592脱离座位轨道116,直到充分的向上的力施加到蹲锻练附件。
更特别地,锁定销592不会脱离座位轨道116,直到长凳座位和蹲锻练附件沿座位轨道向上运动小的距离。
[0120] 如图21A-21C所示,蹲锻练附件124包括与基座板604的后面的侧602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肩部棒构件598、600。基座板604限定了具有从其向后延伸的右和左折叠的侧部分608、610的通常矩形的基座部分606。缆索钩子612从右和左折叠的侧部分608、610向外延伸以提供用于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72的连接位置。肩部棒构件598、600的竖立的部分614从邻近分别的右和左折叠的侧部分608、610的基座板604的底部边缘616向上延伸。从基座板604,肩部棒构件598、600的竖立的部分614向上延伸到第一弯曲的部分618。从肩部棒构件598、600的第一弯曲的部分618,垫支撑部分620以与彼此发散的关系向前延伸到第二弯曲的部分622。第一和第二肩部垫624、626与第一和第二肩部棒构件598、600的垫支撑部分620连接。肩部垫在使用期间为使用者的肩部提供加衬垫的表面。肩部棒构件598、600的手柄部分628以与彼此更进一步地发散的关系从第二弯曲的部分622延伸。如图21A所示,蹲锻练附件还包括与基座板604的前面的侧634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背部垫630、632。在使用期间,背部垫630、632为邻近基座板604的使用者的背部的部分提供衬垫。
[0121] 如前面提到的,蹲锻练附件124适合与长凳座位112的有轮子的车组件516可释放地连接。参考图21B和21C,蹲锻练附件124包括与邻近肩部棒构件598、600的竖立的部分614的基座板604的后面的侧602连接的右和左侧支架636、638。侧支架的向后延伸的边缘640每个限定下部的杯642和上部的杯644。上部的杯642通过在向后的方向开口的C形的弓形的凹进处646限定。下部的杯644通过向上开口的钩子648限定。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当蹲锻练组件124被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与长凳座位112连接时,下部的和上部的杯642、644接合有轮子的车组件516上的第一和第二接附管564、566。特别地,右和左侧支架636、638的下部的杯642适合接合长凳座位112的有轮子的车组件516上的第一接附管564,并且右和左侧支架的上部的杯644适合接合有轮子的车组件上的第二接附管566,如图19B所示。
[0122] 如图21A-21C所示,蹲锻练附件124包括适合接合有轮子的车组件516上的锁定销568以选择地连接基座板604与长凳座位112的锁定棘爪组件650。如图21A和21B所示,锁定棘爪组件650与蹲锻练附件124的基座板604可枢转地连接。锁定棘爪组件包括板构件652和扭转弹簧构件654。板构件652包括向上延伸的把手部分656和向后延伸的钩状的部分658。如图21B所示,钩状的部分658包括具有面向下的开口的通常正方形的凹口660。如在下面讨论的,当蹲锻练组件与长凳座位连接时,凹口660接合有轮子的车组件516上的锁定销568,如图19B所示。螺栓662可枢转地连接锁定棘爪组件650的板构件652与基座板604的前面的侧634上的通常正方形的突出部664。如图21A和21B所示,突出部664从基座板604切割并且折叠以从基座板的前面的侧634向前延伸。基座板604内的孔666通过向前折叠以形成突出部664的材料的部分限定。锁定棘爪组件650的板构件
652的钩状的部分658从螺栓662向后延伸通过基座板604内的孔666并且从基座板的后面的侧602突出。如图21A所示,扭转弹簧654与锁定棘爪组件650的板构件652和基座板604连接。扭转弹簧654被偏置以在顺时针的方向(图21A所示的方向A)枢转板构件
652,这在向下的方向推动板构件652的钩状的部分658上的凹口660。如在下面讨论的,扭转弹簧654被偏置以将板构件的钩状的部分上的凹口660维持与有轮子的车组件516上的锁定销568接合。
[0123] 参考图22A-22C,当连接蹲锻练附件124的基座板604与有轮子的车组件516时,通过首先将第一接附管566的相反的端部部分放置到右和左侧支架636、638内的钩子648的底部内将基座板邻近有轮子的车组件定位。基座板604随后围绕第一接附管566枢转,直到第二接附管566的相反的端部部分被安置在右和左侧支架636、638的C形凹进处646内。如图22B和22C所示,当蹲锻练附件124围绕第一接附管564向后枢转时,使得基座板上的弹簧加载的锁定棘爪650的钩状的部分658与有轮子的车组件516的锁定销568接合。为了从长凳座位112断开基座板604,板构件652的把手部分656运动以在逆时针的方向(图21A所示的方向B)枢转板构件。这样,钩状的部分658向上升高并且凹口660从锁定销脱离。基座板能够随后围绕第一接附管向后枢转并且从与有轮子的车组件接合的位置升高。
[0124] 如前面提到的,蹲锻练附件124包括适合接合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上的多个孔594的弹簧加载的锁定销592。这样,锁定销592允许使用者将有轮子的车组件516和蹲锻练附件124在不同的高度锁定在沿座位轨道的不同的位置。如图21C所示,在基座板604的后面的侧602上的右和左锁定销支架670、672之间延伸的锁定销轴杆668可枢转地支撑L形销支撑构件674。销支撑构件674包括缆索支架部分676和销连接部分678。锁定销592与销支撑构件的销连接部分678连接并且从销连接部分678向后延伸。锁定销592的纵轴线定位在锁定销轴杆668的纵轴线下方。这样,锁定销592从通过锁定销轴杆668限定的旋转的轴线偏移。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锁定销592和锁定销轴杆668之间的偏移关系帮助防止锁定销从座位轨道116脱离,直到蹲锻练附件沿座位轨道向上运动充分的距离。
[0125] 如图21C所示,扭转弹簧680与销支撑构件674和基座板604连接。扭转弹簧680被偏置以推动销支撑构件674在逆时针方向(图21B所示的方向C)枢转,这倾向于在向后的方向推动锁定销592。这样,扭转弹簧680被偏置以推动锁定销592与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接合。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锁定销构件在方向C的旋转的度数通过连接在销支撑构件674的缆索支架部分676和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上的释放机构596之间的锁定销缆索682限制。当蹲锻练附件124与长凳座位112的有轮子的车组件516连接时,扭转弹簧680推动锁定销592靠在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上并且与定位在其中的多个孔594中的一个接合。
[0126] 如前面提到的,释放机构596通过锁定销缆索682与销支撑构件674连接。使用者能够促动释放机构596以拉锁定销缆索682,其顺时针(图21B所示的方向D)枢转销支撑构件674以从座位轨道116脱离锁定销592。如图23A所示,锁定销缆索682的第一端部部分684与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内部的缆索端部保持器686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缆索端部保持器686通过压缩弹簧690与导向活塞688可操作地连接。从缆索端部保持器686,锁定销缆索682向后延伸通过第一缆索停止器692并且进入管道696的第一端部部分694。锁定销缆索682和管道696向后延伸通过第二弯曲的部分622和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垫支撑部分620。从垫支撑部分620,锁定销缆索和管道延伸通过第一弯曲的部分618并且进入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竖立的部分614。如图21B所示,锁定销缆索682和管道696退出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竖立的部分614并且向下朝向销支撑构件674延伸。管道696的第二端部部分698与第二缆索停止器700连接。锁定销缆索682的第二端部部分702从第二缆索停止器700延伸并且与销支撑构件674的缆索支架部分676连接。虽然释放机构被描述并且示出为与第一肩部棒构件相关联,应该理解,其它实施例上的释放机构与第二肩部棒构件相关联。
[0127] 如图21A、21B、和23A所示,释放机构596包括部分地包围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的手柄壳体704。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手柄壳体704适合沿手柄部分的长度向后和向前滑动,这又接合和脱离锁定销592与座位轨道116。手柄部分628是空心的并且部分地包围导向活塞688。如前面提到的,压缩弹簧690可操作地连接导向活塞688与缆索端部保持器686,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与锁定销缆索682的第一端部部分684连接。导向活塞688在远离第一肩部臂构件598的第二弯曲的部分622的方向(图21A所示的方向D’)的运动导致压缩弹簧690靠在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上压缩,这又拉锁定销缆索682,导致销支撑构件674枢转并且从座位轨道116脱离锁定销592。
[0128] 如图23A所示,压缩弹簧690连接在导向活塞688和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的内部的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之间。管道696的第一端部部分694与第一缆索停止器692连接,并且锁定销缆索682的第一端部部分684从管道696和第一缆索停止器692延伸以与缆索端部保持器686连接。固定螺钉(没有示出)延伸通过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并且与第一缆索停止器692连接以将第一缆索停止器保持在第一肩部棒构件内的固定的位置。导向活塞688是圆筒形的,具有开口的前部的端部部分706和通过后面的侧710部分地包围的后面的端部708。特别地,导向活塞688的后面的侧710包括孔712,锁定销缆索682延伸通过孔712。压缩弹簧690沿导向活塞688的内部在导向活塞的后面的侧710和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之间延伸。这样,当导向活塞688在朝向缆索端部保持器686的方向运动时,压缩弹簧690被压缩。当压缩弹簧被压缩时,靠在缆索端部保持器
686上施加力,这又逆着锁定销缆索682拉以从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脱离锁定销592。
[0129] 如图23A所示,导向活塞688适合被滑动地接收在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内。如图23A-23C所示,手柄壳体704通过驱动销714的相反的端部部分与导向活塞688连接。更特别地,驱动销714的相反的端部部分从导向活塞688的前部的端部部分706的相反的侧向外延伸。如图23A-23C所示,驱动销714还延伸通过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的前部的端部720的相反的侧内的第一和第二钩子槽716、718并且与手柄壳体704连接。这样,朝向手柄部分的前部的端部720(图21A所示的方向D’)施加到手柄壳体704的充分的力将导致驱动销714沿钩子槽716、718在相同的方向D’运动。与此同时,导向活塞688沿手柄部分628的内部在方向D’运动。当导向活塞向前运动时,压缩弹簧690在导向活塞688的后面的端部708和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之间压缩。这样,缆索端部保持器686在方向D’拉锁定销缆索682的第一端部部分684。如在下面讨论的,通过压缩弹簧690施加到缆索端部保持器686和锁定销缆索682上的力能够克服通过扭转弹簧
680施加到销支撑构件674上的偏置力。因此,销支撑构件674将枢转以从座位轨道116脱离锁定销592。当从手柄壳体704释放力时,压缩弹簧690将推靠导向活塞688的后面的侧
710和缆索端部保持器686,这又将导向活塞和手柄壳体在相反的方向(图21A所示的方向C’)运动到初时的开始位置。与此同时,扭转弹簧680能够枢转销支撑构件674以将锁定销592运动回以与座位轨道116接合,这在方向C’拉锁定销缆索682的第一端部部分684和缆索端部保持器686。
[0130] 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释放机构596还能够构造为允许使用者去能锁定销592的弹簧加载的特征。当弹簧加载的特征去能时,当使用者释放手柄壳体704时,锁定销
592不会自动地接合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内的孔594。这样,蹲锻练附件124能够与有轮子的车组件516连接以在锻练时沿座位轨道116的长度自由地向后和向前滚动,不需要将手柄壳体704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以维持锁定销从座位轨道脱离。
[0131] 如在下面讨论的,基于在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的相反的侧内的第一和第二钩子槽716、718内的驱动销714的相反的端部部分的位置使能或去能锁定销592的弹簧加载的特征。如图23B和23C所示,第一和第二钩子槽716、718每个包括与弓形的凹入的部分724连接的伸长的部分722。弓形的延长部分726靠近弓形的凹入的部分724和伸长的部分722之间的过渡部分限定。第一钩子槽716的弓形的凹入的部分724向下邻近伸长的部分722,并且第二钩子槽718的弓形的凹入的部分724向上邻近伸长的部分722。这样,朝向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的前部的端部720(图21A所示的方向D’)施加到手柄壳体704的充分的力将沿钩子槽716、718的伸长的部分722在方向D’运动驱动销714。一旦驱动销运动经过每个钩子槽的弓形的延长部分726,使用者能够在图21A所示的方向E扭转或拧手柄壳体704,这还在方向E枢转导向活塞688和驱动销714。在方向E枢转驱动销714对准驱动销与钩子槽716、718的凹入的部分724。释放手柄壳体允许压缩弹簧690在相反的方向(图21A所示的方向C’)推导向活塞688以将驱动销与如图23C所示的钩子槽的弓形的凹入的部分接合放置,这将导向活塞保持在前部的位置。当导向活塞688被保持在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内部的前部的位置时,通过压缩弹簧
690靠在导向活塞688和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上施加的力导致缆索端部保持器用足够的力拉锁定销缆索682以克服通过锁定销支撑构件674上的扭转弹簧680施加的偏置力。这样,销支撑构件被保持在维持锁定销592从座位轨道116脱离的枢转位置。
[0132] 能够通过首先在图21A所示的方向D’运动手柄壳体704足够远使得驱动销714的相反的端部部分定位在钩子槽716、718上的弓形的延长部分724的前部来重新使能锁定销592的弹簧加载的特征。手柄壳体能够随后在图21A所示的方向F被扭转或拧以重新对准驱动销与钩子槽716、718的伸长的部分722。手柄壳体704能够随后被释放并且压缩弹簧690将自动地在方向C’推导向活塞688和手柄壳体704,这还在方向C’沿钩子槽的伸长的部分722运动驱动销714,如图23B所示。因为钩子槽716、718上的弓形的延长部分726要求使用者在方向F拧手柄壳体以重新使能驱动销592的弹簧加载的特征之前在方向D’向前运动手柄壳体704,弓形的延长部分726帮助防止使用者在执行蹲锻练时不注意地撞击手柄壳体并且重新接合锁定销与座位轨道。
[0133] 如前面提到的,蹲锻练组件124还构造有安全特征以帮助防止在加载时锁定销592从座位轨道116脱离,直到蹲锻练组件稍微向上运动。此安全特征帮助确保在加载时不会不注意地从座位轨道脱离锁定销,这可以允许蹲锻练组件124和长凳座位112沿座位轨道116迅速地向下滚动。在下面参考锻练设备的在前面描述的结构细节和相关联的图描述蹲锻练附件的安全特征的操作。
[0134] 当锁定销592与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上的孔594中的一个接合时,使用者能够连接第二阻抗缆索314的第二端部部分324与蹲锻练附件124的基座板604上的缆索钩子612。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二端部部分318能够随后与希望的数量的阻抗杆110连接。在这点上,第二阻抗缆索在蹲锻练附件124和有轮子的车组件112上施加向下的力,然而锁定销592与座位轨道116的接合防止有轮子的车组件沿座位轨道向下滚动。另外,从阻抗缆索以及重力施加到蹲锻练附件和长凳座位上的向下的力在锁定销592和锁定销接合的座位轨道116内的孔594的边缘之间产生摩擦力。当在向前的方向(图21A所示的方向D’)运动手柄壳体704时,施加在锁定销592上的摩擦力大于通过压缩弹簧690施加在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上的力。这样,手柄壳体704在方向D’的运动不会导致锁定销592从座位轨道116脱离,直到减小或消除摩擦力的向上的力施加到蹲锻练组件。
[0135] 除了上面描述的施加到锁定销592的摩擦力,上面参考图21C讨论的锁定销592和通过锁定销轴杆668限定的旋转的轴线之间的偏移关系帮助防止锁定销592从座位轨道脱离,直到蹲锻练附件124和长凳座位112沿座位轨道向上运动充分的距离。更特别地,因为锁定销592从锁定销轴杆668偏移,通过释放机构596将张力施加到锁定销缆索682以顺时针(图21B所示的方向D)枢转销支撑构件674导致锁定销592的远侧的端部部分向下摆动。这样,从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内的孔594中的一个脱离锁定销592将要求充分的张力施加到锁定销缆索682以顺时针(图21B所示的方向D)枢转销支撑构件674,这又将导致当锁定销向下摆动靠在座位轨道孔的侧边缘上时锁定销向上升高蹲锻练附件和长凳座位小的距离。因此,当蹲锻练附件124和长凳座位112向上运动充分的距离以允许当销支撑构件顺时针(图21B所示的方向D)枢转时锁定销向下摆动时,锁定销592更容易从座位轨道孔594脱离。
[0136] 下面参考锻练设备的在前面描述的结构细节和相关联的附图描述蹲锻练附件124的使用。当选择希望的量的阻抗并且当阻抗缆索与蹲锻练附件连接时,使用者能够面向向前的方向站在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上,使得他的右肩部在第一肩部垫624下面并且他的左肩部在第二肩部垫626下面。使用者随后开始向上压靠肩部垫并且运动第一肩部棒构件598上的手柄壳体704以从座位轨道116脱离锁定销592。在这点上,使用者能够继续保持手柄壳体704以防止锁定销592与座位轨道116接合,或者他能够拧手柄壳体以去能锁定销的弹簧加载的特征。使用者随后用他的腿压,蹲起和蹲下,以沿座位轨道向上和向下运动蹲锻练附件和长凳座位。一旦使用者结束蹲锻练,他能够释放手柄壳体704并且允许锁定销592自动地重新接合座位轨道116上的孔594中的一个以自动地重新接合座位轨道116上的孔594中的一个,以将蹲锻练附件和长凳座位锁定在沿座位轨道的长度的希望的高度。
[0137] 在另一个情形中,使用者能够首先在第一肩部棒构件598的手柄部分628上向前(图21A所示的方向D’)运动手柄壳体704并且在图21A所示的方向E拧手柄壳体,以将驱动销714的相反的端部部分放置在钩子槽716、718的凹入的部分724内。因为手柄壳体704和导向活塞688被保持在第一肩部棒构件的手柄部分上的向前的方向,导向活塞688和缆索端部保持器686之间的压缩弹簧690被压缩,将张力施加在锁定销缆索682上。然而,通过压缩弹簧的压缩产生的锁定销缆索内的张力不足够大以从座位轨道116的底部侧438上的孔594中的一个脱离锁定销592,如在上面讨论的。在这点上,使用者能够面向向前的方向站在框架102的基座部分128上,使得他的肩部在肩部垫624、626下面。接下来,使用者开始向上压靠肩部垫。当使用者沿座位轨道116向上运动长凳座位112和蹲锻练附件
124时,锁定销缆索682内的张力自动地从座位轨道116脱离锁定销592。锁定销保持从座位轨道116脱离,直到当使用者操纵肩部棒构件上的手柄壳体704以重新使能锁定销的弹簧加载的特征时,这允许锁定销重新接合座位轨道。
[0138] 虽然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座位轨道116为大致直的,应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座位轨道的整个长度弯曲。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座位轨道包括直的和弯曲的部分的结合。另外,如图3和4所示,座位轨道从框架102的竖立的部分126稍微向前倾斜。在其它实施例中,座位轨道能够构造为以不同的角度站立在竖立的位置。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座位轨道向前倾斜以限定与垂直方向的15度角。这样,座位轨道能够构造为匹配使用者在执行蹲锻练时的自然的运动。
[0139] 如前面提到的,锻练设备100还能够包括图5-7和其它图所示的多目的锻练附件120。图5-7所示的多目的锻练组件120的实施例能够与框架102的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可释放地连接。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多目的锻练组件能够构造为用于腿伸展和腿弯曲锻练,分别如图5和6所示。另外,多目的锻练组件能够构造为执行臂弯曲锻练,如图
7所示。
[0140] 如图24A、24C和24D所示,多目的锻练组件120包括具有从下部的端部部分732有角度地偏移的上部的端部部分730的主支撑构件728。接附钩子构件734与主支撑构件728的下部的端部部分732连接。接附钩子构件具有通过与基座侧740连接并且通过基座侧740分开的右和左侧736、738限定的U形截面。如图24A所示,接附钩子构件734的基座侧740邻近主支撑构件728的前面的侧742,并且接附钩子构件的右和左侧736、738从基座侧740邻近主支撑构件728的右和左侧744、746向后延伸。接附钩子构件的右和左侧
736、738每个包括适合与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右和左侧756、758延伸的上部的和下部的突出或球形柄752、754连接的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748、750。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748、
750每个限定具有适合接收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上的球形柄752、754的弓形的凹入的部分的面向下的开口760。如图24A、24C和24D所示,通过升高主支撑构件以将下部的端部部分
732的后面的侧764邻近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前面的侧766放置来连接主支撑构件728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上部的钩子748与上部的球形柄752对准并且下部的钩子750与下部的球形柄754对准。随后沿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向下运动主支撑构件728以将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分别与上部的和下部的球形柄接合放置。当主支撑构件728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连接时,通过上部的钩子748与上部的球形柄752的接合和下部的钩子750与下部的球形柄754的接合抵抗在向前的和向后的方向施加到主支撑构件的力。为了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断开主支撑构件728,向上升高主支撑构件以从上部的和下部的球形柄脱离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并且从前部的支撑构件抬离主支撑构件。
[0141] 虽然上面描述的多目的锻练附件120通过与四个球形柄连接的四个钩子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接合,应该理解,其它实施例能够利用多于或少于四个钩子和四个球形柄。还应该理解,钩子和球形柄构造能够与上面描述的相反。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主支撑构件能够包括适合接合前部的支撑构件上的钩子的突出或球形柄。在再一个实施例中,钩子能够限定面向上的开口。再一个实施例能够包括具有适合与球形柄卡扣连接的小型的凹入处的钩子。
[0142] 图24A、24C和24D所示的多目的锻练附件包括从主支撑构件728的右和左侧744、746向前延伸的右和左枢转板768、770。连接在右和左枢转板之间的枢转轴772可枢转地支撑右和左枢转构件774、776和阻抗臂778。阻抗臂778包括向下延伸的臂部分780和具有适合接收枢转轴772的轴孔的轴接合部分782。双重缆索钩子784与阻抗臂778的下部的端部部分连接并且提供连接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的位置。使用中,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与阻抗臂上的双重缆索钩子784连接,并且使用者将力施加到右和左枢转构件,导致阻抗臂和枢转构件围绕枢转轴向后和向前枢转。
[0143] 如图24A、24C和24D所示,多目的锻练附件120还包括选择地连接右和左枢转构件774、776与阻抗臂778的弹出销786。这样,弹出销786允许右和左枢转构件相对于阻抗臂的枢转位置被调节以将多目的锻练附件放置在不同的构造以执行不同的锻练,诸如腿弯曲、腿伸展、和臂弯曲。如图24A、24C和24D所示,沿阻抗臂778的轴接合部分782的相反的侧延伸的枢转构件774、776的上部的端部部分与枢转轴772的相反的端部部分可枢转地连接。这样,枢转构件能够围绕枢转轴772相对于阻抗臂778枢转。弹出销786被支撑在枢转构件774、776之间并且选择地连接枢转构件与阻抗臂778。
[0144] 如图24A、24C和24D所示,弹出销786包括包围与销可操作地连接的弹簧的手柄壳体788。弹出销786内的弹簧作用为推动销靠在阻抗臂778的轴接合部分782的弓形的边缘790上。更特别地,弹出销786适合接合定位在阻抗臂的轴接合部分的弓形的边缘内的多个孔792,以选择地将枢转构件774、776锁定在相对于阻抗臂778的希望的枢转位置。能够通过在远离枢转轴772的方向沿枢转构件滑动手柄壳体788从阻抗臂778脱离弹出销
786。一旦弹出销786从阻抗臂778脱离,枢转构件774、776能够围绕枢转轴772枢转到相对于阻抗臂的希望的位置。一旦释放手柄壳体,弹出销内的弹簧将自动地重新接合弹出销与轴接合构件782上的孔792中的一个,将枢转构件774、776锁定到相对于阻抗臂778的希望的枢转位置。当弹出销786与阻抗臂778内的孔792中的一个接合时,枢转构件和阻抗臂被连接到一起并且能够一起围绕枢转轴772枢转。
[0145] 如图24A、24C和24D所示,多目的锻练组件120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在延伸通过右和左枢转构件774、776的滚子垫支撑构件796的相反的端部部分上的一对滚子垫794。滚子垫794适合当执行腿伸展和腿弯曲锻练时支撑使用者的腿。
[0146] 如图5所示,多目的锻练附件120和锻练设备100构造为用于腿伸展锻练。更特别地,长凳座位112被锁定在座位轨道116上的前部的位置并且后撑114被移除。如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讨论的,腿伸展座位组件798与主支撑构件728和长凳座位112连接。当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与阻抗臂778上的双重缆索钩子784连接时,使用者坐在腿伸展座位组件798上,使得他的腿弯曲并且他的踝的前面的侧放置在滚子垫794后面。使用者随后通过经由分别向上和向下枢转他的踝在他的膝盖伸展和弯曲他的腿来锻练。
[0147] 如图5、24B和24C所示,腿伸展座位组件798与多目的锻练组件120的主支撑构件728和长凳座位112可释放地连接,以提供当使用者执行腿伸展锻练时坐的地方。如图24B所示,腿伸展座位组件798包括通过右和左支撑板802、804支撑的座位衬垫800。前部的和后面的把手支架806、808与右和左支撑板802、804连接并且从右和左支撑板802、804向外延伸。右把手810连接在与右支撑板802连接的前部的和后面的把手支架806、808之间,并且左把手812连接在与左支撑板804连接的前部的和后面的把手支架806、808之间。
分别在右和左支撑板802、804的前面的端部内限定右和左钩子814、816。钩子814、816适合与从主支撑构件728的右和左侧744、746延伸的突出或球形柄818连接。右和左支撑板
802、804的后面的端部每个包括适合通过长凳座位钩子558和从上面描述的有轮子的车组件516向后延伸的横过的棒支撑件560支撑的向下的延长部分820。
[0148] 如图6和24C所示,锻练设备100和多目的锻练附件120构造为用于腿弯曲锻练。锻练设备100以与当构造为用于腿伸展锻练时基本上相同的方式设置,使得长凳座位112锁定在座位轨道116上的前部的位置,并且腿伸展座位组件798与主支撑构件728和长凳座位112连接。然而,当锻练设备100构造为用于腿弯曲锻练时,后撑114与锻练设备连接并且支撑在腿伸展座位组件798和座位轨道116之间的稍微倾斜的位置。更特别地,后撑116上的横过的棒578通过定位在腿伸展座位组件798的右和左支撑板802、804的后面的端部部分的上部的边缘内的右和左凹口822、824支撑并且被接收在右和左凹口822、824内。后撑上的U形通道582接合座位轨道116以支撑后撑的后面的端部部分。前面描述的枢转构件774、776上的弹出销786从阻抗臂778脱离,并且枢转构件被围绕枢转轴772向上枢转到大约10点钟的开始位置(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观察时)。弹出销786随后与阻抗臂778重新接合,将枢转构件774、776锁定在希望的开始位置。为了执行腿弯曲锻练,使用者面向下躺在腿伸展座位组件和后撑上,使得他的腿伸直并且他的踝的背部放置在滚子垫下面。使用者随后通过经由分别向上和向下枢转他的踝在他的膝盖弯曲和伸直他的腿来锻练。
[0149] 如图7和24D所示,锻练设备100构造为用于臂弯曲锻练。锻练设备以与当构造为用于腿伸展锻练时基本上相同的方式设置,使得长凳座位112锁定在座位轨道116上的前部的位置,并且多目的锻练附件120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连接。然而,当锻练设备构造为用于臂弯曲时,腿伸展座位组件798被移除并且臂支撑组件826与多目的锻练附件120的主支撑构件728的上部的端部部分连接。另外,右和左枢转构件774、776被枢转到并且锁定在示出为在当从锻练设备的右侧看时的八点钟的开始位置。此外,把手棒828与在右和左枢转构件774、776之间延伸的滚子垫支撑构件796连接。为了执行臂弯曲锻练,使用者坐在长凳座位上,使得他的臂的背部被臂支撑组件支撑,并且抓住把手棒。使用者随后通过经由分别向上和向下枢转他的前臂在他的肘弯曲和伸直他的臂来锻练。
[0150] 如图24D所示,从把手棒828延伸的第一带830与从滚子垫支撑构件796向上延伸的第二带832可释放地连接。更特别地,卡扣钩子834可释放地连接第一带830与第二带832。这样,当不需要时,能够从多目的锻练附件移除把手棒828。当把手棒被移除时,能够通过连接第二带与存储钩子836存储第二带832,存储钩子836与左枢转构件776连接。如图24D所示,臂支撑组件826包括从钩子构件840向上延伸以与臂垫842的底部侧连接的弯曲的支撑管838。钩子构件840具有通过从基座侧848向前延伸的右和左侧844、846限定的U形截面。钩子850被限定在右和左侧844、846的前部的边缘内。钩子850适合接收从多目的锻练附件120的主支撑构件728的右和左例744、746延伸的球形柄818。这样,通过接合钩子构件与主支撑构件以将球形柄与钩子接合放置可释放地连接臂支撑组件826与多目的锻练组件。
[0151] 虽然臂支撑组件通过与两个球形柄连接的两个钩子与主支撑构件728接合,应该理解,其它实施例能够利用多于或少于两个钩子和两个球形柄。还应该理解,钩子和球形柄构造能够与上面描述的相反。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臂支撑组件能够包括适合接合主支撑构件上的钩子的突出或球形柄。在再一个实施例中,钩子能够限定面向上的开口。再一个实施例能够包括具有适合与球形柄卡扣连接的小型的凹入处的钩子。
[0152] 如前面提到的,锻练设备100还能够包括图8、25A和25B所示的腹部锻练附件122。图8、25A和25B所示的腹部锻练附件122的实施例能够与框架102的前部的支撑构件
406可释放地连接。腹部锻练组件包括具有从向上延伸的下部的端部部分856有角度地偏移的向前延伸的上部的端部部分854的主支撑构件852。与和多目的锻练组件一起使用的接附钩子相似的接附钩子构件858与主支撑构件852的下部的端部部分856连接。这样,接附钩子构件858具有通过与基座侧864连接并且通过基座侧864分开的右和左侧860、862限定的U形截面。如图25A和25B所示,接附钩子构件858的基座侧864邻近主支撑构件
852的前部的侧866,并且接附钩子构件的右和左侧860、862从基座侧864邻近主支撑构件的右和左侧868、870向后延伸。接附钩子构件的右和左侧860、862每个包括适合与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右和左侧756、758延伸的上部的和下部的突出或球形柄752、754连接的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872、874。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872、874每个限定具有适合接收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上的球形柄752、754的弓形的凹入的部分的面向下的开口876。
[0153] 如图25A所示,通过升高主支撑构件以将下部的端部部分856的后面的侧880邻近前部的支撑构件406的前面的侧766放置连接主支撑构件852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上部的钩子872与上部的球形柄752对准并且下部的钩子874与下部的球形柄754对准。
主支撑构件852随后沿前部的支撑构件406向下运动以分别将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与上部的和下部的球形柄接合放置。当主支撑构件852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连接时,通过上部的钩子872与上部的球形柄752的接合和下部的钩子874与下部的球形柄754的接合抵抗在向前的和向后的方向施加到主支撑构件的力。为了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断开主支撑构件852,向上升高主支撑构件以从上部的和下部的球形柄752、754脱离上部的和下部的钩子872、874,并且从前部的支撑构件抬离主支撑构件。
[0154] 虽然腹部锻练附件122通过与四个球形柄连接的四个钩子与前部的支撑构件406接合,应该理解,其它实施例能够利用多于或少于四个钩子和四个球形柄。还应该理解,钩子和球形柄构造能够与上面描述的相反。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主支撑构件能够包括适合接合前部的支撑构件上的钩子的突出或球形柄。在再一个实施例中,钩子能够限定面向上的开口。再一个实施例能够包括具有适合与球形柄卡扣连接的小型的凹入处的钩子。
[0155] 如图25A和25B所示,腹部锻练组件122包括通过从主支撑构件852向后延伸的右和左背靠垫支架886、888支撑的背靠垫884。枢转支撑构件892的下部的端部部分890与右背靠垫支架886连接并且从右背靠垫支架886向左延伸并且通过左背靠垫支架888。枢转支撑构件892从左背靠垫支架888向上弯曲以限定向上延伸的上部的端部部分894。枢转构件896与枢转支撑构件896的上部的端部部分894可枢转地连接。枢转构件包括从前部的部分900有角度地偏移的后面的部分898。更特别地,枢转构件896的后面的部分898从与枢转支撑构件892的枢转连接向前延伸并且过渡到向右延伸的前部的部分900。
[0156] 如图25A和25B所示,把手棒组件902与枢转构架896的前部的部分900连接。把手棒组件900包括与枢转构件896的前部的部分900连接的U形支架904。从U形支架
904向后延伸的右和左把手支架906、908支撑通过与基座部分916连接并且通过基座部分
916分开的第一和第二手柄部分912、914限定的U形把手棒910。滚子垫917还能够通过右和左把手支架906、908支撑。
[0157] 如图25A和25B所示,第一缆索钩子918从枢转构件896的前部的部分900向下延伸并且为ab缆索920提供连接。当腹部锻练附件122与锻练设备100连接时,ab缆索920从与第一缆索钩子918连接的第一端部部分922向下并且在通过主支撑构件852的上部的端部部分854可旋转地支撑的ab滑轮924上延伸。从ab滑轮924,ab缆索920向下延伸到与第二缆索钩子928连接的第二端部部分926。第二缆索钩子928为第一阻抗缆索
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提供连接点。
[0158] 如图8所示,锻练设备100构造为使用腹部锻练附件执行腹部锻练。长凳座位112被锁定在座位轨道116上的前部的位置。虽然后撑114被示出为安装在座位轨道116上,这不是必要的。第一阻抗缆索312的第一端部部分316与第二缆索钩子连接,第二缆索钩子与ab缆索的第二端部部分连接。使用者坐在长凳座位112上并且接合腹部锻练附件122,使得他的背部邻近背部垫884并且抓住把手棒910,使得他的右手在第一手柄部分912上并且他的左手在第二把手部分914上。使用者随后通过经由从他的大腿向上和向下枢转他的躯干弯曲他的身体来锻练他的腹部肌肉。
[0159] 如图2和其它图所示,锻练设备100还能够包括支撑在框架102的右和左竖立的构件274、276之间的DVD播放器930。这样,使用者在锻练时看电影和/或听音乐。在一个实施例中,锻练设备包括使用者能够在操作锻练设备的同时看的示范锻练设备的正确的用法的教学视频。
[0160] 虽然上面已经描述了具有一定程度的细节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的代表性的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发明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对披露的实施例的许多改变。全部方向的参考(例如,上,下,向上,向下,左,右,向左,向右,顶部,底部,上方,下方,垂直的,平的,顺时针的,和逆时针的)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以帮助阅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除非在权利要求书中明确地陈述,不产生对本发明的限制,特别是对本发明的位置、方位或使用的限制。联合的参考(例如,接附,联结,连接等)应该被广泛地解释并且可以包括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构件和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样,联合的参考不必要推论两个元件被直接连接并且相对于彼此固定。
[0161] 在一些情况中,参考具有特别的特性和/或与另一个零件连接的“端部”描述部件。然而,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在超出它们与其它零件的连接点处立即终止的部件。从而,术语“端部”应该被广泛地解释,以包括向后的、向前的、邻近的区域、或另外靠近特别的元件、链接、部件、零件、构件等的终点。在这里直接或间接地陈述的方法中,以一种可能的操作顺序描述不同的步骤和操作,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在不必要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重新排列、代替、或消除步骤和操作。意图是上面的描述中包含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全部内容应该被解释为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以在不偏离后附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作出对细节或结构的修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