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1110146917.9 申请日 2011-05-25 公开(公告)号 CN102755716B 公开(公告)日 2014-10-15
申请人 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茂颖;
摘要 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主要于一坐垫的后方设有一靠背,并于坐垫的下方设有一阻尼装置,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并将其背部倚靠在靠背以稳固腰椎之后,便可选择将上半身反复进行前俯后仰或侧身转体等动作,以近端肌群收缩的方式进行运动,或者将下半身反复地抬高与放下,以远程肌群收缩的方式进行运动,在使用过程中由坐垫的枢转与阻尼装置所提供的阻尼效果来达到训练腹肌的目的,放松时亦由阻尼装置所提供的阻尼效果而慢慢回复,以提供运动过程中更完善的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
一坐垫,与地面相距一高度;
一靠背,位于该坐垫的后侧方;
一阻尼装置,枢接于该坐垫的底部;以及
一底座,置设于地面,枢接该阻尼装置,其中该坐垫与该底座之间枢设一连杆组,该坐垫经由该连杆组与该底座枢接,该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二阻尼器,其中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坐垫与该连杆组之间,另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连杆组与该底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座体与一震动装置,该座体置设于地面,该震动装置设于该底座内,并供该连杆组及该阻尼装置枢接,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震动装置具有一驱动源、一转盘,以及一承板,该转盘连接于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转动,并具有一凸部,该承板供该连杆组枢接,并可被该转盘的凸部推顶而产生震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经由一支撑杆连接于该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与该支撑杆的顶端之间设有一阻尼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两扶手装置,设于该靠背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扶手座、一扶手,以及一握把,该扶手座连接于该靠背的一侧,该扶手以其后端插设于该扶手座内,并可相对该扶手座前后移动,该握把设于该扶手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阻尼器,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后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扶手的前端具有复数个插孔,该握把可选择地插设于其中一该插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的中央处具有一容槽,以容纳使用者的脊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的前侧边向下延伸出一横向挡杆,供使用者的脚背抵靠。
12.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
一坐垫,与地面相距一高度;
一靠背,位于该坐垫的后侧方;
二扶手装置,分别具有一扶手座、一扶手,以及一握把,该扶手座由该靠背的左右两侧朝该坐垫的方向往前延伸,该扶手以其后端插设于该扶手座内,并可相对该扶手座前后移动,该握把设于该扶手的前端;
一底座,置设于地面,并经由一连杆组与该坐垫连接,该连杆组以其两端枢接该底座及该坐垫,该靠背经由一支撑杆连接于该底座;以及
一阻尼装置,枢接该坐垫、该连杆组及该底座,该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二阻尼器,其中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坐垫与该连杆组之间,另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连杆组与该底座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阻尼器,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后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扶手的前端具有复数个插孔,该握把可选择地插设于其中一该插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座体与一震动装置,该座体置设于地面,该震动装置设于该底座内,供该连杆组及该阻尼装置枢接,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经由一支撑杆连接于该底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与该支撑杆的顶端之间设有一阻尼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的中央处具有一容槽,用以容纳使用者的脊椎。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的前侧边向下延伸出一横向挡杆,供使用者的脚背抵靠。
20.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
一坐垫,与地面相距一高度;
一支撑杆,直立地位于该坐垫的后侧方;
一靠背,连接于该支撑杆的顶端;以及
一阻尼器,设于该靠背与该支撑杆的顶端之间;
一阻尼装置,枢接于该坐垫之底部;以及
一底座,置设于地面,枢接该阻尼装置,其中该坐垫与该底座之间枢设一连杆组,该坐垫经由该连杆组与该底座枢接,该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二阻尼器,其中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坐垫与该连杆组之间,另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连杆组与该底座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座体与一震动装置,该座体置设于地面,该震动装置设于该底座内,供该连杆组及该阻尼装置枢接,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震动装置具有一驱动源、一转盘,以及一承板,该转盘连接于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转动,并具有一凸部,该承板供该连杆组枢接,并可被该转盘的凸部推顶而产生震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的中央处具有一容槽,容纳使用者的脊椎。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的前侧边向下延伸出一横向挡杆,供使用者的脚背抵靠。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两扶手装置,设于该靠背的左右两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扶手座、一扶手,以及一握把,该扶手座连接于该靠背的一侧,该扶手以其后端插设于该扶手座内,并可相对该扶手座前后移动,该握把设于该扶手的前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阻尼器,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后端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扶手的前端具有复数个插孔,该握把可选择地插设于其中一该插孔内。
2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心肌群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a)将臀部坐在该坐垫上,并将背部倚靠在该靠背,使上半身保持在直立的状态;以及b)将上、下半身的其中之一朝上、下半身的另外之一靠近,让腹肌产生收缩,以达到训练腹肌的效果。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是在下半身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将上半身进行前俯及后仰的动作。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是在上半身保持直立不动的情况下将下半身的双腿进行抬高及放下的动作,同时配合该坐垫的枢转而获得该阻尼装置所提供的阻尼效果。

说明书全文

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与健身器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提供等速度肌训练及震动刺激式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所谓的核心肌群是指在从横膈膜以下到骨盆底之间且环绕着腰部、腹部,以及躯干中央的肌肉群,包括腹横肌(transverse abdominis)、多裂肌(lumber multifidi)、腹内斜肌(internal obliques)、腹外斜肌(external oblique)、腹直 肌(rectus abdominis)、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竖脊肌(erector spinae)、横膈(respiratory diaphragm),以及骨盆底肌(pelvic floor),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躯干部位的稳定,提供脊椎足够的支撑力,分散脊柱所承受的负担,进而让四肢稳定而发挥快速活动的功能,由此可知,若忽略核心肌群的训练,很容易将导致全身性的运动能力不足。
[0003] 就锻炼腹部的肌肉群而言,仰卧起坐是最常被使用的运动方式,因为其动作简单且不受场地的影响,但是仰卧起坐的动作会带给脊椎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容易造成脊椎的损伤,再加上仰卧起坐的姿势为躺卧式,使得人体的头部会处在略低于躯干的位置,如此一来,当在进行仰卧起坐的同时,很容易因头部不断改变高度而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传统的仰卧起坐已经不适合作为锻炼腹肌的主要运动方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可有效训练腹肌,并且让使用者的头部在训练腹肌的过程中保持在高于躯干的位置,以避免让身体出现不适的现象。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
[0006] 一坐垫,与地面相距一预定高度;
[0007] 一靠背,位于该坐垫的后侧方;以及
[0008] 一阻尼装置,枢接于该坐垫的底部。
[0009]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一底座,置设于地面,并枢接该坐垫与该阻尼装置。
[0010]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与该底座之间枢设一连杆组。
[0011]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二阻尼器,其中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坐垫与该连杆组之间,另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连杆组与该底座之间。
[0012]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座体与一震动装置,该座体置设于地面,该震动装置设于该底座内,并供该连杆组及该阻尼装置枢接,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0013]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震动装置具有一驱动源、一转盘,以及一承板,该转盘连接于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转动,并具有一凸部,该承板供该连杆组枢接,并可被该转盘的凸部推顶而产生震动。
[0014]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经由一支撑杆连接于该底座。
[0015]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与该支撑杆的顶端之间设有一阻尼器。
[0016]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两扶手装置,设于该靠背的左右两侧。
[0017]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扶手座、一扶手,以及一握把,该扶手座连接于该靠背的一侧,该扶手以其后端插设于该扶手座内,并可相对该扶手座前后移动,该握把设于该扶手的前端。
[0018]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阻尼器,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后端之间。
[0019]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扶手的前端具有复数个插孔,该握把可选择地插设于其中一该插孔内。
[0020]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的中央处具有一容槽,以容纳使用者的脊椎。
[0021]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的前侧边向下延伸出一横向挡杆,供使用者的脚背抵靠。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
[0023] 一坐垫,与地面相距一预定高度;
[0024] 一靠背,位于该坐垫的后侧方;以及
[0025] 二扶手装置,分别具有一扶手座、一扶手,以及一握把,该扶手座由该靠背的左右两侧朝该坐垫的方向往前延伸,该扶手以其后端插设于该扶手座内,并可相对该扶手座前后移动,该握把设于该扶手的前端。
[0026]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阻尼器,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后端之间。
[0027]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扶手的前端具有复数个插孔,该握把可选择地插设于其中一该插孔内。
[0028]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一底座,置设于地面,并经由一连杆组与该坐垫连接。
[0029]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连杆组以其两端枢接该底座及该坐垫。
[0030]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一阻尼装置,枢接该坐垫、该连杆组及该底座。
[0031]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座体与一震动装置,该座体置设于地面,该震动装置设于该底座内,供该连杆组及该阻尼装置枢接,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0032]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二阻尼器,其中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坐垫与该连杆组之间,另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连杆组与该底座之间。
[0033]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经由一支撑杆连接于该底座。
[0034]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与该支撑杆的顶端之间设有一阻尼器。
[0035]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的中央处具有一容槽,用以容纳使用者的脊椎。
[0036]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的前侧边向下延伸出一横向挡杆,供使用者的脚背抵靠。
[003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
[0038] 一坐垫,与地面相距一预定高度;
[0039] 一支撑杆,直立地位于该坐垫的后侧方;
[0040] 一靠背,连接于该支撑杆的顶端;以及
[0041] 一阻尼器,设于该靠背与该支撑杆的顶端之间。
[0042]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一阻尼装置,枢接于该坐垫的底部。
[0043]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一底座,置设于地面,并枢接该坐垫与该阻尼装置。
[0044]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与该底座之间枢设一连杆组。
[0045]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阻尼装置具有至少二阻尼器,其中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坐垫与该连杆组之间,另一该阻尼器枢接于该连杆组与该底座之间。
[0046]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座体与一震动装置,该座体置设于地面,该震动装置设于该底座内,供该连杆组及该阻尼装置枢接,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0047]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震动装置具有一驱动源、一转盘,以及一承板,该转盘连接于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转动,并具有一凸部,该承板供该连杆组枢接,并可被该转盘的凸部推顶而产生震动。
[0048]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靠背的中央处具有一容槽,容纳使用者的脊椎。
[0049]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坐垫的前侧边向下延伸出一横向挡杆,供使用者的脚背抵靠。
[0050]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包含有两扶手装置,设于该靠背的左右两侧。
[0051]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扶手座、一扶手,以及一握把,该扶手座连接于该靠背的一侧,该扶手以其后端插设于该扶手座内,并可相对该扶手座前后移动,该握把设于该扶手的前端。
[0052]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阻尼器,设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后端之间。
[0053] 所述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其中,该扶手的前端具有复数个插孔,该握把可选择地插设于其中一该插孔内。
[0054] 本发明提供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0055] a)将臀部坐在该坐垫上,并将背部倚靠在该靠背,使上半身保持在直立的状态;以及
[0056] b)将上、下半身的其中之一朝上、下半身的另外之一靠近,让腹肌产生收缩,以达到训练腹肌的效果。
[0057] 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是在下半身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将上半身进行前俯及后仰的动作。
[0058] 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是在上半身保持直立不动的情况下将下半身的双腿进行抬高及放下的动作,同时配合该坐垫的枢转而获得该阻尼装置所提供的阻尼效果。
[0059]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让使用者以坐姿方式进行腹肌的锻炼,并且让使用者的头部保持在高于躯干的位置,可有效减少患有高血压使用者的不舒适感,同时可减缓患有低血压使用者的头部产生晕眩;另外,由各个阻尼器的阻尼作用,可预防腰椎或其它部位的肌肉因回复动作过于快速而受伤,以提供运动过程中更完善的保护。而且,各个阻尼器所提供的阻尼力能依据个人的肌力程度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附图说明
[0060]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61]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0062]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主要显示底座的内部结构。
[0063]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靠背的侧视剖视图。
[0064] 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靠背连同阻尼器产生下降的状态。
[0065] 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扶手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0066] 图7类同于图6,主要显示扶手相对扶手座向前移动的状态。
[0067] 图8至图1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0068]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69] 核心肌群训练装置10;底座20;座体22;震动装置24;驱动源242;转盘244;凸部248;承板246;坐垫30;横向挡杆302;连杆组32;连杆34;靠背装置40;支撑杆42;靠背44;容槽442;阻尼器46;油压缸47;缸体472;活塞杆474;弹簧48;扶手装置50;扶手座52;扶手54;插孔542;阻尼器56;油压缸562;弹簧564;握把58;阻尼装置60;阻尼器62。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本发明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一与地面相距一预定高度的坐垫、一位于该坐垫后方的靠背,以及一枢接于该坐垫底部的阻尼装置。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并将其背部倚靠在靠背之后,便可将下半身的双腿朝上半身的方向抬高,同时再配合该坐垫的枢转及该阻尼装置的阻尼作用,以达到训练腹肌的目的。
[0071] 更佳地,前述核心肌群训练装置还可包含有一置设于地面的底座,与该坐垫及该阻尼装置枢接,而且,该底座内可设有一震动装置,用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0072] 更佳地,前述核心肌群训练装置还可包含有二扶手装置,设于该靠背的左右两侧,并各具有一可前后移动的扶手,该扶手的前端插设有一握把,用以供使用者握持。
[0073]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一与地面相距一预定高度的坐垫、一位于该坐垫后方的靠背,以及二扶手装置,其中,各该扶手装置具有一扶手座、一扶手,以及一握把,该扶手座由该靠背的左右两侧朝该坐垫的方向往前延伸,该扶手以其后端插设于该扶手座内,并可相对该扶手座前后移动,该握把设于该扶手的前端。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并将其背部倚靠在靠背之后,便可将双手放在各该扶手装置的扶手上,即可以上半身反复进行前俯与后仰的动作,同时可再配合各该扶手相对各该扶手座的前后移动,以达到训练腹肌的目的。
[0074] 更佳地,各该扶手装置还具有一阻尼器,连接于该扶手座与该扶手的后端之间。
[0075] 更佳地,该扶手的前端具有复数个插孔,该握把可配合使用者的身材而选择地插设于其中一该插孔内。
[0076] 本发明还提供又一种核心肌群训练装置,包含有一与地面相距一预定高度的坐垫、一直立地位于该坐垫后方的支撑杆、一连接于该支撑杆顶端的靠背,以及一设于该靠背与该支撑杆的顶端之间的阻尼器。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并将其背部倚靠在靠背之后,便可将下半身的双腿朝上半身的方向抬高,以达到训练腹肌的效果,同时由该阻尼器的阻尼作用,让背部能够获得缓冲。
[0077] 更佳地,前述核心肌群训练装置还可包含有一置设于地面的底座,与该阻尼装置枢接,而且,该底座内可设有一震动单元,用以提供震动效果给该坐垫。
[0078] 更佳地,该坐垫的底部可枢接有一阻尼装置,用以提供阻尼作用。
[0079]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兹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0080] 请参阅力学1及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10,包含有一底座20、一坐垫30、一靠背装置40、二扶手装置50,以及一阻尼装置60。
[0081] 如图3所示,底座20具有一置设于地面的座体22与一设于座体22内的震动装置24。震动装置24具有一驱动源242、一转盘244,以及一承板246,其中,转盘244连接于驱动源242,可受其驱动而转动,并于其顶面具有一凸部248,承板246以其底面与转盘244的凸部248相互抵接,使得承板246于转盘244转动时可被转盘244的凸部248持续推顶而产生上下震动。
[0082] 如图3所示,坐垫30位于底座20上方,并经由一连杆组32与底座20枢接,坐垫30的前侧边向下延伸出一横向挡杆302,用以供使用者的脚背抵靠。连杆组32具有一对连杆34与一横杆(图中未示),各连杆34以其顶底两端分别枢接坐垫30与震动装置24的承板246,横杆连接于该二连杆34之间。由此,震动装置24的承板246所产生的震动便能经由连杆组32传递至坐垫30,使坐垫30产生同步的震动效果。
[0083]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靠背装置40具有一支撑杆42、一靠背44,以及一阻尼器46。支撑杆42以其底端连接于底座20的座体22;靠背44连接于支撑杆42的顶端,并可相对支撑杆42上下移动,靠背44的中央处具有一容槽442,用以容纳使用者的脊椎;阻尼器
46具有一油压缸47与一弹簧48,其中,油压缸47的一缸体472的顶端固定于靠背44,油压缸47的一活塞杆474以其自由端抵接于支撑杆42的顶端,使得靠背44受到外力作用而下降时能由油压缸47获得阻尼效果,如图5所示,弹簧48套设于油压缸47的活塞杆474,并以其两端分别顶抵于油压缸47的缸体472与活塞杆474的自由端,用以提供靠背44回复的力量。
[0084] 各扶手装置50具有一扶手座52、一扶手54、一阻尼器56,以及一握把58,如图6所示,扶手座52连接于靠背44左右两侧的其中之一,并朝坐垫30的方向往前延伸;扶手54以其后端插设于扶手座52内,并可相对扶手座52前后移动,扶手54的前端具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插孔542;阻尼器56的结构与上述阻尼器46的结构相同,在此容不再赘述,阻尼器56连接于扶手座52与扶手54的后端之间,使得扶手54能由油压缸562的阻尼作用与弹簧564的弹力而获得缓冲效果;握把58以其底端可选择地插设于扶手54前端的其中一插孔542内,用以供不同身材的使用者握持。
[0085] 如图3所示,阻尼装置60具有两对阻尼器62,阻尼器62的结构与上述阻尼器46的结构相同,在此容不再赘述。其中一对阻尼器62枢接于坐垫30与连杆组32的横杆之间,另外一对阻尼器62枢接于连杆组32的连杆34与震动装置24的承板246之间,用以提供给阻尼作用给枢转中的坐垫30。
[0086] 以上为本发明的核心肌群训练装置10的详细结构,以下就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及特色进行说明。
[0087] 步骤a):将臀部坐在坐垫30上,并将背部倚靠在靠背44,使脊椎容纳于靠背44的容槽442内,以稳固腰椎而让上半身保持在直立的状态,接着再用双手握住调整至适当位置的握把58,同时将脚背抵靠于横向挡杆302,如图8所示。
[0088] 步骤b):将上、下半身的其中之一朝上、下半身的另外之一靠近,让腹肌反复产生收缩,以达到训练腹肌的效果。
[0089] 在步骤b)中,使用者可选择在下半身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将上半身进行前俯及后仰的动作,此时,使用者可配合扶手54的移动而在前俯的过程中以稳定的姿势进行操作,直到腰椎形成直线为止,如图9所示,接着在后仰的过程中借助扶手装置50的阻尼器56而获得缓冲效果,直到将背部倚靠于靠背44,并把胸椎伸展至直线为止,如图10所示,如此反复进行前俯及后仰的动作便能让属于肥胖体质的使用者有效锻炼上腹肌。
[0090] 另一方面,使用者亦可选择在上半身保持直立不动的情况下将下半身的双腿进行抬高与放下的动作,当使用者的双腿抬高时,坐垫30将受到臀部的下压及脚背施予横向挡杆302的力量而产生枢转,并于枢转的过程中将阻尼装置60加以拉伸,如图11所示,同时,靠背44会受到来自使用者背部的压力而下压阻尼器46,如图5所示,接着当使用者的双腿逐渐放下时,坐垫30会受到阻尼装置60的回复力量而逐渐枢转至原位,靠背44亦会受到阻尼器46的回复力量而逐渐上移到原位,如图4及图8所示,如此反复的动作即可对下腹肌进行锻炼。
[0091] 若要增加训练的强度,使用者可共同进行前述两个动作,以达到同时锻炼上、下腹肌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前述两个运动的过程中可再利用震动装置24的承板246传递至坐垫30的震动效果,让使用者的腹肌由坐垫30的震动而增添活化的功效,并通过各个阻尼器46的阻尼作用,让震动刺激只能传递至使用者的腹部,而不会传递至头部,以避免造成使用者的不适。
[0092] 本发明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揭示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其它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