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向锻炼平台

申请号 CN201580047009.0 申请日 2015-09-01 公开(公告)号 CN107073312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申请人 保罗·詹姆斯·尼古拉斯; 发明人 保罗·詹姆斯·尼古拉斯;
摘要 一种三 角 形全方向锻炼平台,其包括基部构件、圆形 衬垫 构件和三个球传递单元。该圆形衬垫构件由基部构件的顶表面承载。所述三个球传递单元联接至基部构件的底表面。所述三个球传递单元布置成在其间具有相等的角度偏移,从而在使用期间为锻炼平台提供 稳定性 。所述球传递单元各自包括半球形壳体、主球构件和设置在半球形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主球构件之间的多个次球构件。该基部构件可以包括上本体构件和下本体构件。圆形衬垫构件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圆形衬垫构件的特征可以识别锻炼平台的稳定区域。该锻炼平台可以具有凸拱形顶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促进身体训练锻炼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包括:
基部构件(510、560),其具有包括三个和三个边的三角形形状,每个边在相邻角之间延伸,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510、560)具有顶表面(512)、相对的底表面(514)和在所述顶表面(512)的外周区域与所述相对的底表面(514)的外周区域之间延伸的侧壁(516);
圆形衬垫构件(520),其具有顶表面(522)、相对的底表面(524)和设置在所述顶表面(522)与所述相对的底表面(524)之间的至少一个侧壁(526),所述至少一个衬垫构件侧壁(526)限定了圆形衬垫构件(520)的外周边缘,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由所述基部构件(510、560)的所述顶表面(512)承载;以及
三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其形成为从所述基部构件(510、560)的所述底表面(514)向内延伸,所述三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中的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定位成邻近所述三个角的相应角;以及
三个球传送单元(530),每个球传送单元(530)组装在所述三个球传送单元接纳座(540)的相应球传送单元接纳座(530)内,每个球传送单元(530)包括具有质心(532)的球形球构件(133),
其中,所述外周边缘从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中心向外定位到与每个所述球运动单元质心(532)基本对准的位置或每个所述球运动单元质心(532)向内的位置,从而确保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在使用者在圆形衬垫构件(520)上的任何位置抓握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时保持相对于支撑表面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多个球传递单元(530)在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在所述身体训练锻炼期间装载在支撑表面(410)上时显着地降低了滚动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每个球形滚子构件(133)的每个质心(532)的几何交叉限定了稳定结合区域(630),
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还包括完全位于所述稳定结合区域(630)内的抓握位置指示器(6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的所述形状定尺寸和定位成位于所述衬垫构件圆形形状的所述外周边缘并且定位在每个相应的球传递单元(530)的每个质心(532)的内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顶表面(512)还包括从所述顶表面(512)向内延伸的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
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插入到所述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由柔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顶表面(512)形成为具有凸拱形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形成为具有三角形截头体形状,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的底边缘比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的上边缘长。
8.一种用于促进身体训练锻炼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包括:
基部构件(510、560),其具有等边三角形形状,所述等边三角形形状包括彼此等距地间隔开的三个角以及具有相等长度的三个边,每个边在相邻角之间延伸,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510、560)具有顶表面(512)、相对的底表面以及在所述顶表面(512)的外周区域与所述相对的底表面的外周区域之间延伸的侧壁;
圆形衬垫构件(520),其具有顶表面(522)、相对的底表面(524)和设置在所述顶表面(522)与所述相对的底表面(524)之间的至少一个侧壁(526),所述至少一个衬垫构件侧壁(526)限定了圆形衬垫构件(520)的外周边缘,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由所述基部构件(510、560)的所述顶表面(512)承载;以及
三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其形成为从所述基部构件(510、560)的所述底表面向内延伸,所述三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中的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定位成邻近所述三个角的相应角;以及
三个球传送单元(530),每个球传送单元(530)组装在所述三个球传送单元接纳座(540)的相应球传送单元接纳座(530)内,每个球传送单元(530)包括具有质心(532)的球形球构件(133),
其中,所述外周边缘从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中心向外定位到与每个球运动单元质心(532)基本对准的位置或每个球运动单元质心(532)向内的位置,从而确保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在使用者在圆形衬垫构件(520)上的任何位置抓握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时保持相对于支撑表面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多个球传递单元(530)在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在所述身体训练锻炼期间装载在支撑表面(410)上时显着地降低了滚动阻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每个球形滚子构件(133)的每个质心(532)的几何交叉限定了稳定结合区域(630),
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还包括完全位于所述稳定结合区域(630)内的抓握位置指示器(6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的所述形状定尺寸和定位成位于所述衬垫构件圆形形状的所述外周边缘(620)并且定位在每个相应的球传递单元(530)的每个质心(532)的内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顶表面(512)还包括从所述顶表面(512)向内延伸的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
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插入到所述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由柔性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顶表面(512)形成为具有凸拱形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形成为具有三角形截头体形状,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的底边缘比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的上边缘长。
15.一种用于促进身体训练锻炼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包括:
基部构件(510、560),其具有包括三个角和三个边的三角形形状,每个边在相邻角之间延伸,所述三角形底部构件(510、560)包括上本体构件(510)和下本体构件(560),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510、560)具有顶表面(512)、相对的底表面以及在所述顶表面(512)的外周区域与相对的底表面(514)的外周区域之间延伸的侧壁;
圆形衬垫构件(520),其具有顶表面(522)、相对的底表面(524)和设置在所述顶表面(522)与所述相对的底表面(524)之间的至少一个侧壁(526),所述至少一个侧壁(526)限定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可拆卸地组装至所述基部构件的所述顶表面;以及
三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其形成为从所述基部构件(510、560)的所述底表面向内延伸,所述三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中的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定位成邻近所述三个角的相应角;以及
三个球传送单元(530),每个球传送单元(530)组装在所述三个球传送单元接纳座(540)的相应球传送单元接纳座(530)内,每个球传送单元(530)包括具有质心(532)的球形球构件(133),
其中,所述外周边缘从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中心向外定位到与每个球运动单元质心(532)基本对准的位置或每个球运动单元质心(532)向内的位置,从而确保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在使用者在圆形衬垫构件(520)上的任何位置抓握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时保持相对于支撑表面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多个球传递单元(530)在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在所述身体训练锻炼期间装载在支撑表面(410)上时显着地降低了滚动阻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每个球形滚子构件(133)的每个质心(532)的几何交叉限定了稳定结合区域(630),
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还包括完全位于所述稳定结合区域(630)内的抓握位置指示器(622)。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的所述形状定尺寸和定位成位于所述衬垫构件圆形形状的所述外周边缘并且定位在每个相应的球传递单元(530)的每个质心(532)的内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顶表面(512)还包括从所述顶表面(512)向内延伸的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
所述圆形衬垫构件(520)插入到所述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顶表面(512)形成为具有凸拱形的上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形成为具有三角形截头体形状,其中,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的底边缘比所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的上边缘长。

说明书全文

全方向锻炼平台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国际申请要求于2015年9月2日(2015年9月2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4/475,525的美国非临时实用专利申请的权益。

技术领域

[0003]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锻炼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锻炼平台,其在进行各种锻炼的同时提供了平台的全方向运动。

背景技术

[0004] 多年来,体育锻炼已经被普及来改善人的健康和身体外形,并且还减少了压。人可以使用许多形式的体育锻炼,例如:力量训练、有运动、健美操和增强式训练等等。常见的力量训练是传统的俯卧撑。在进行俯卧撑时,使用者采取俯卧位置,并且使用手臂来抬起身体。通过这种锻炼,身体的重量作为肌肉,特别是用于进行俯卧撑的胸大肌肌肉的主要抵抗源。然而,通过在进行俯卧撑时激活额外的肌肉群可以获得更大的肌肉训练效率。这是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的:修改俯卧撑的标准上下运动以包括各种辅助运动,例如:抬腿、单臂俯卧撑、各种手位置,臀部抬高等。通过使用这种修改,使用者激活了各种次级肌肉群,这又显着地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0005] 此外,通过随机激活诱导肌肉错乱的这些次级肌肉群可以进一步提高锻炼效率。已知的是,反复进行相同的锻炼使人体适应这些锻炼动作,从而通过重复进行相同的锻炼
而导致递减的回报。因此,通过在特定锻炼期间使用随机激活各种次要肌肉群的肌肉错乱,人体不太可能适应锻炼动作并且因此从锻炼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0006]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若干已知的装置,其旨在增强进行各种锻炼,特别是传统俯卧撑的总体有效性。这些装置通常寻求促进一个或多个次级运动,所述一个或多个次级运动
继而在核心锻炼期间激活额外的肌肉群。一种已知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平台,其具有相
对于彼此沿着竖直轴线旋转的基部构件和手柄构件。该基部构件具有接合地板表面并且防
止该装置沿着地板滑动的防滑表面。虽然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有用,但是它
存在实质性的缺点。首先,该装置仅允许手柄构件旋转,这转而允许使用者的手臂在俯卧撑期间扭转。虽然这确实涉及一些次级肌肉群,但手位置的这种旋转通常集中在前臂和上臂
的较小肌肉上。其次,该装置不允许装置沿着地板表面的侧向运动,从而不能在锻炼运动期间激活人的肩膀、胸部和背部中的许多次级肌肉群。
[0007] 另一种已知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锻炼装置,其包括平台和在平台下方的多个外周间隔的脚轮,以用于使使用者的肢体支撑在支撑表面上或抵靠支撑表面,同时允许肢体
沿着支撑表面在任何方向上移动。该平台具有承载脚轮的下本体部和可移除的上部,该上
部可被移除或倒置以改变平台的上表面的构造。提供了条带以将该装置固定至使用者的肢
体。虽然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有用,但是它存在实质性的缺点。首先,该装置使用多个脚轮,这些脚轮必须被推动或拉动以使每个脚轮在相同方向上定向。然后,当需要方向改变时,使用者必须施加额外的力以使多个脚轮改变方向并在新方向上对齐。该额外
的力要求引起了锻炼运动的不一致性。此外,该装置不便于平稳均匀的锻炼运动,因为所述多个脚轮必须在改变方向之前重新对准。
[0008] 接下来,该装置使用具有轮/球构件的脚轮,该轮/球构件由联接至脚轮的框架的穿过轴支撑。这种构造可能在负载下具有增加的轴摩擦,因此不便于自由运动。
[0009] 已知各种锻炼装置,其使用联接至装置的底表面的多个球型和杯型构件,并且虽然有些有用,但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存在显着的缺点。在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通常提供多个球构件,所述球构件旋转地联接至形成在壳体构件内的半球形杯中。所述球构件相对
于半球形杯在任何方向上自由旋转。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虽然提供了一些益处,但是具有
在负载条件下增加球构件和半球形杯之间的摩擦的实质性缺点。这种类型的球运动组件具
有与半球形杯的表面区域滑动接触的球构件表面区域的大部分,从而限制了球在负载下相
对于杯的自由运动。此外,在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当使用者增加装置上的负载时,球和杯之间引起的附加摩擦阻止锻炼装置的流体多方向运动。
[0010] 在另一种已知的锻炼装置中,其提供了半球形支撑框架和安装至该支撑框架的单个刚性支撑球,其中,多个较小的低摩擦球轴承设置在支撑球与支撑框架之间,使得支撑球可以沿任何方向自由旋转。虽然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有用,但是它存在实质
性的缺点。最重要的是,该装置仅提供单个支撑球,这导致半球形支撑框架在使用期间不稳定。如上所述,具有允许使用者激活次级肌肉群的任何锻炼装置是有利的。然而,该锻炼装置必须提供稳定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安全地进行锻炼,并且减少伤害使用者的可能性。
虽然这种已知的锻炼装置提供了在使用期间促进流体多向运动的平台,但是该装置固有地
呈现了对使用者的潜在伤害的增大的险。该装置在支撑球与半球形支撑框架之间具有高
的旋转中心。在使用期间,由于装置的不稳定性,这种高的旋转中心可能引起不希望的方向改变,这可能伤害使用者的手、手腕、脚或踝。例如,在俯卧撑期间,具有相对于手的起始位置横向平移使用者的手位置(即,左/右/前/后)的运动自由是有益的。具有相对于垂直于支撑底板表面的竖向轴的旋转运动自由度也是有益的。
[0011] 然而,这种已知的装置允许相对于平行于支撑底板表面的平轴线的旋转运动的自由度。这种水平的运动自由度引起使用者的腕关节的扭动/扭转,这又可能导致对使用者的显着且痛苦的伤害。在另一示例中,该已知装置可以用于在使用者将他们的脚放置在半
球形支撑框架上以锻炼他们的臀部、肌和核心时抬起肌腱。如上所述,由于运动的水平自由度,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具有类似的对使用者的踝的伤害风险,这可能引起踝关节的不
期望的扭动/扭转。
[0012] 另外,滚动支撑元件(即轮)的数量和平台的形状可以影响装置的稳定性。三点总是定义一个平面。具有单个滚子的平台式锻炼装置不提供水平稳定性,并且需要锻炼个体
施加过度作用力以保持装置的稳定取向。在没有额外作用力的情况下,该装置可以以不期
望的方式改变肢体接触装置的方向。包括两个轮的平台沿着两个轮之间的轴线引入非常有
限的稳定性,但是围绕由两个轮限定的旋转轴线仍然不稳定。包括四个或更多个轮的平台
可能包括不共面的一个或多个轮。因此,该平台可以围绕由两个最低轮限定的轴线摆动。关于该装置的形状,被定义为稳定区域的区域或者在由三个或更多个滚动元件的接触点限定
的边界内的区域确保了平台不会翻转,并且将因此在使用时将保持在期望取向(例如,大体水平)中。
[0013] 提供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的全方向锻炼平台的努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重大的成功。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锻炼平台,其提供平台的平滑的、流体全方向的运动,并且同时提供一种稳定的平台,其降低了伤害使用者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14] 基本的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全方向锻炼平台,其允许该平台相对于支撑表面的自由多方向平移,并且还允许相对于垂直于支撑件的竖向轴线的旋转运动。
[0015] 从装置方面而言,本发明包括用于促进身体训练运动的全方向锻炼平台。该平台包括具有顶表面、相对的底表面和设置在其间的至少一个侧壁的基部构件。在基部构件的
底表面中形成多个孔并且所述多个孔朝向基部构件的顶表面延伸。具有顶表面、相对的底
表面和设置在其间的至少一个侧壁的衬垫构件联接至基部构件的顶表面。每个单独的球传
递单元联接在形成到基部构件的底表面中的多个孔中的一个孔内,使得当在身体训练锻炼
期间将全方向锻炼平台装载在支撑表面上时,所述多个球传递单元大大减少滚动阻力
[0016] 从系统方面而言,公开了一种全方向锻炼系统,其包括用于促进身体训练锻炼的一对全方向锻炼平台。每个平台包括具有顶表面、相对的底表面和设置在其间的至少一个
侧壁的基部构件。在基部构件的底表面中形成多个孔并且所述多个孔朝向基部构件的顶表
面延伸。具有顶表面、相对的底表面和设置在其间的至少一个侧壁的衬垫构件联接至基部
构件的顶表面。每个单独的球传递单元联接在形成到基部构件的底表面中的多个孔中的一
个孔内,使得当在身体训练锻炼期间将全方向锻炼平台装载在支撑表面上时,所述多个球
传递单元大大减少滚动阻力。
[0017] 从方法方面而言,一种制造用于促进身体训练锻炼的全方向锻炼平台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顶表面、相对的底表面和设置在其间的至少一个侧壁的基部构件;
在所述基部构件的底表面中形成多个孔并且所述多个孔朝向基部构件的顶表面延伸;将衬
垫构件联接至所述基部构件的顶表面,所述衬垫构件具有顶表面、相对的底表面和设置在
其间的至少一个侧壁;
[0018] 以及将多个球传递单元中的每个单独的球传递单元联接在形成到所述基部构件的底表面中的所述多个孔中的一个孔内,其中,所述多个球传递单元在身体训练锻炼期间
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被装载在支撑表面上时显着降低滚动阻力。
[0019]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性质和优点,应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0] 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的,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原理。现在将通过参照附图的示例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002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全方向锻炼平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底视图;
[0022] 图2示出了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23] 图3示出了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24] 图4示出了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全方向锻炼平台的截面正视图,其中,该截面是沿图3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25] 图5示出了全方向锻炼平台的替代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其中,该替代实施例还包括可拆卸手柄;
[0026] 图6示出了图5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27] 图7示出了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图,其引入了全方向运动线;
[0028] 图8示出了最初在图1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在俯卧撑锻炼期间使用的全方向锻炼平台;
[0029] 图9示出了最初在图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所述全方向锻炼平台示出为在抬高肌腱锻炼期间使用;
[0030] 图10示出了三形全方向锻炼平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顶视图;
[0031] 图11示出了图10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32] 图12示出了10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33] 图13示出了图10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34] 图13示出了图10中引入的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的沿着图10中引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分解组装图;
[0035] 图15示出了10中引入的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的俯视图,其在其他形状的平台上引入几何差异;以及
[0036] 图16示出了图10中引入的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的侧视图,其引入与其他形状的平台相比的物理差异。
[0037] 在附图中,在附图的不同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对应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详细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所描述的实施例或应用以及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使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词语“示例性的”或“说明性的”意味着“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说明性的”的任何实施方式不一定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它实施方式。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所有实施方式是提供用于使本领域
技术人员能够制造或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由权利要求
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特征和方法,以免模糊本发
明。为了进行说明,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向”“水平”及其同义词应该涉及图1中所定向的发明此外,并不意图受在前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以下详细描述中呈现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的约束。还应当了解的是,附图示出的以及下面说
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过程均仅为附录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本发明概念的示范实施例。
因此,与本文中可能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特定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视为限制性的,除
非权利要求书中另有明确说明。
[0039] 在图1至图4中呈现的各种图示中描述了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全方向锻炼平台100包括基部构件110、衬垫或接触构件120以及多个球传送单元130。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基部构件110的特征由底表面114、位于与底表面114相对的一侧上的顶表面112以及在它们之间沿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侧壁116参考。基部构件110可以由任何
合适的刚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木材、金属等或其组合。基部构件11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制造工艺制造,例如铸造、注射成型、机械加工冲压、雕刻、真空成型等。
[0040] 应该指出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这些各种制造工艺,这里不再详细描述,以免模糊本发明。基部构件110示出为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基部构件110可以成形为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几何轮廓构造,例如椭圆形、三角形(例如下面描述的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多侧面的多边形等。在基部构件110的底表面112
中形成有多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孔140。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孔140被构造成接纳其中的相应
球传递单元130的球传递单元壳体131的一部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球传递单元130使用一个或多个机械固件150例如螺钉和相关联的螺母152固定至基部构件110。每个机械紧固
件150优选地插入穿过相应的球传递单元130的安装特征部136的附接孔(未标识)以及穿过
基部构件110的对应的紧固件接纳孔(未标识)。替代性地,球传递单元130可以通过任何其
它合适的机械构造组装至基部构件110,包括压配合组件设计、卡环、粘合剂接合工艺等或其任何合适的组合。衬垫构件120的特征由底表面124、位于与底表面124相对的一侧上的顶表面122以及在其之间沿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侧壁126参考。衬垫构件120可以由柔软的或
半刚性的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制成,以提供缓冲支撑或接合表面,从而在使用期间增强使用
者的舒适度和抓握力。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垫构件120由氯丁橡胶制成。衬垫构件120的底表面124通过各种已知的机械组装界面中的任一种组装至基底构件110的顶表面112,所述机
械组装界面包括:粘合剂、按扣、按钮、夹子、扣子,压配合、致密钩以及环状带等等。
[0041] 图3中示出了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仰视图。所示视图在两个相邻的球传递单元130之间引入角度偏移量θ。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基部构件110构造为圆形结构。为了在使用中提供稳定的平台,球传送单元130优选地布置成具有等于大约120度的角度偏移量θ。角度偏移量θ通过将360度除以所使用的球传递单元130的量而确定;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三
(3)个球传递单元130结合到设计中以优化任何合适的表面810(图8)上的稳定性。
[0042] 如果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希望使用更多的球传送单元130,则角度偏移量θ将倍相应地调节(例如,4个球传送单元将具有90度的角度偏移量θ)。在具有不同几何构造的其它替代实施例中,球传递单元130可以不同地布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多个球传递单元130中的每个球传递单元130的位置优选地被确定为在使用期间增强和保持基部构件110
的稳定性。例如,在基部构件110构造为椭圆形的替代性实施例中,将存在4个球传递单元
130,其中,一个球传递单元130沿着次轴和主轴的每个末端定位并且邻近次轴线和主轴线
的每个末端。在基部构件110被构造为正方形的另一替代性实施例中,将优选地具有邻近正方形的每个角部设置的球传递单元130。
[0043] 图4中示出了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截面图,其详细地示出了用于将两个(2)球传递单元130组装至基部构件110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的部件。该组装方法使用机械紧固件152
(更具体地,螺纹构件例如螺钉、螺栓螺柱等)和相应的螺母150。每个示例性球传递单元
130通常包括壳体131、保持构件132、主球构件133、多个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以及保持环
13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孔140的尺寸和构造设置成在其中接纳
球传递单元壳体131的半球形部分。球传递单元壳体131和主球保持构件132联接在一起以
形成用于将主球构件和次球构件保持在其中的腔。此外,球传递单元壳体131和主球保持构件132可以使用各种制造工艺例如压接、压配合、粘合剂粘结、机械紧固件和其他公知的元件联接工艺而联接。接纳在球传递单元壳体131与保持构件132之间的是多个次级滚子轴承
元件134、主球构件133和保持环135。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接合球传递单元壳体131的凹形内表面。主球构件133组装在球传递单元壳体131内,并与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的相对表面接合。保持环135被组装成围绕主球构件133并且将多个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捕获并保持
在半球形球传递单元壳体131的凹形区域内。保持构件132接纳保持环135、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和主球构件133,以完成操作的球传递单元130组件。
[0044] 本文中公开的球传递单元130构造允许每个主球构件133的快速全方向运动,其中,在高负载条件下具有显着减小的摩擦。通过减小主球构件130与球传递单元壳体131的
凹形内表面之间的接触表面面积,实现由每个球传递单元130提供的减小的摩擦和平滑的
全方向运动。该动态表面接触面积的减小主要通过在主球构件130与球传递单元壳体131的
凹形内表面之间采用多个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来实现,其提供了主球构件130与球传递单
元壳体131的凹形内表面之间的负载路径和动态运动接触点。
[0045]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球传递单元壳体131构造有穿过其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孔138。孔138的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所采用的球传递单元130的类型而变化。所述一个或多个孔138使得能够清洁和保持球传递单元130,从而延长球传递单元130的操作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孔138中的每个孔可以定尺寸成使得诸如灰尘、污垢、绒、纤维、流体等的内部污染物能够通过孔138并远离球传递单元壳体131。在该实施例中,孔138可以定尺寸成略小于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但是足够大以提供到球传递单元壳体131的内表面的足
够的通路,从而便于清洁和润滑程序。
[0046] 球传递单元壳体131和保持构件132都可以由能够为给定负载范围提供足够性能的各种结构材料制成。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球传递单元壳体131和保持构件132由不锈
制成。替代性地,球传递单元壳体131和保持构件132可以由成形金属的锌板制成。应当理解的是,主球构件133和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可以被精密研磨热处理,使得主球构件
133与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之间的表面缺陷和摩擦最小化。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持
环135可以由具有高润滑特性的聚合物制造,例如聚甲(POM),也称为缩醛、聚缩醛和聚甲醛,是用于需要高刚度、低摩擦和优异尺寸稳定性的精密部件中的工程热塑性塑料。
[0047] 与许多其它合成聚合物一样,聚甲醛(POM)由具有略微不同配方的不同化学品公司生产,并以商品名称销售,例如DELRIN、CELCON、RAMTAL、DURACON和HOSTAFORM,它们是用于部件制造的公知材料。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各种材料替换,包括可以采用的许多其它合适材料中的任何材料。
[0048]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主球构件133和/或次级滚子轴承元件134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金属合金、特氟隆、尼龙、聚合物、复合材料、陶瓷等或其任何组合。应当理解的是,主球构件133可以选自防止不利地标记、擦伤或刮擦地板支撑表面例如硬木或瓷砖的材料。
[0049] 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替代性实施例被识别为全方向锻炼平台200,其在图5和图6中示出。全方向锻炼平台100和全方向锻炼平台200包括多个相似的元件,其中,类似的特征除了前面标有数字“2”之外,标号相同。
[0050] 全方向锻炼平台200引入T形手柄260,其具有从手柄260的大致水平元件向下延伸的三个短竖向柱或护柱262、264、26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手柄260构造成用于与全方向锻炼平台200可释放地联接。每个护柱262、264、266的远端部272、274、276穿过穿过衬垫构件
220形成的相应的护柱通道孔282、284、286。每个护柱262、264、266的每个远端部272、274、
276分别压配合到形成在基部构件210的顶表面212中的相应的腔292、294、296中。在该实施例中,全方向锻炼平台200的手柄260提供使用者400(图8),具有能够在进行期望的锻炼时
使用闭合的拳头抓握的附加特征部。手柄260可以使用各种已知的制造工艺中的任何一种
制造,包括:注射成型、铸造、机械加工、金属成型和接合等;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包括:金属合金、塑料、树脂等。
[0051] 在另一变型中,每个护柱262、264、266的每个远端部272、274、276可以通过插入相应的腔292、294、296中并且通过各种已知的机械联接元件比如卡扣配合、螺纹紧固件、快速连接紧固件、保持螺钉/销(未示出)、磁体等保持在相应的腔292、294、296中而可释放地联接至基部构件210。应当理解的是,手柄260可以构造为任何其它合适的几何形状,例如:I形、L形、半圆形等。每个设计将适于将手柄260与全方向锻炼平台200可释放地联接。护柱262、264、266在手柄260的下表面与衬垫构件220的顶表面222之间提供尺寸偏移或竖向间
隙。例如,可以通过将护柱的数量减少至两个并且提供用于与全方向锻炼平台200配合的相应的孔和腔来采用I形手柄。通过将手柄260构造成带有纹理表面,结合易弯曲的抓握表面
例如氯丁橡胶涂层、树脂涂层、橡胶涂层等,可以增强手柄260以改善使用者的抓握和舒适性。
[0052] 在使用中,全方向锻炼平台100向使用者400提供了在俯卧撑型的锻炼期间总体上增强和激活额外肌肉群的装置,例如图8中所示的那些。。如图7中所示,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俯视图清楚地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全方向运动线。特别地,图7示出两种类型的全方向运动线。第一全方向运动线是共面线300,其示出了全方向锻炼平台100在使用期间可以
沿着其自由移动的示例性平移运动路径。共面线300通常与支撑表面410(参见图8)共面,,由此支撑表面410优选地为在使用期间支撑全方向锻炼平台100、200的大致水平定向的表
面。第二类型的全方向运动线是旋转线310并且示出了全方向锻炼平台100、200围绕竖向定向的旋转轴线320旋转或扭转的能力,其中,竖向定向的旋转轴线320垂直(即,垂直)于支撑表面410并且通过全方向锻炼平台100、200的旋转中心。
[0053] 在进行诸如俯卧撑之类的体育锻炼期间,如图8中所示,当使用者400处于俯卧位置(未示出)时,使用者400的手被放置在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衬垫构件顶部表面122上。当使用者400开始俯卧撑锻炼时,使用者400收缩各种主要肌肉群,以使使用者400的身体远离支撑表面410并且从俯卧位置升起到如图8中所示的结束位置。当使用者400正在进行俯卧
撑时,该对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每个全方向锻炼平台100自由地沿着支撑表面410平移,并且还围绕竖向定向的旋转轴线320旋转。响应于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平移/旋转,使用者
400必须激活各种次肌肉群以维持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初始位置。替代性地,使用者400可以有意地期望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平移/旋转运动,以增强俯卧撑锻炼并且从而接合额外
的主肌肉群和次肌肉群以实现这种锻炼。
[0054] 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全方向锻炼平台100进行的另一示例性身体锻炼,如图9中所示。这个运动通常被称为肌腱提升。通常,通过将使用者400的身体从搁置在支撑表面410上的初始位置升高至在支撑表面410上方的升高位置而通过激活腿和背部的主要肌肉群来
实现肌腱提升。在肌腱提升期间,使用者400的脚放置在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垫构件顶部
表面122上。类似于上述的俯卧撑,使用者400收缩各种主肌肉群,以使使用者400的身体远离支撑表面410并从初始位置(未示出)升高至提高到支撑表面上方的升高位置410,如图9
中所示。当使用者400正在执行肌腱提升时,该对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每个全方向锻炼平
台100沿着支撑表面410自由地平移并且还围绕竖向定向的旋转轴线320(图8中所示)旋
转。。响应于该对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每个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平移/旋转,使用者400必须激活各种次肌肉群以保持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初始位置。替代性地,使用者400可以有
意地期望该对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一个或两个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平移/旋转运动,以
增强肌腱锻炼训练并且从而接合额外的主肌肉群和次肌肉群。
[0055] 在图10至图14中引入和详细描述了示例性的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其中,典型的益处在图15和16中详细描述。该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包括围绕三角形基部510、
560的中心等距间隔(径向和角度)的三个球传递单元530。三角形基部510、560可以组装成
具有一个或多个部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三角形基部是两件式组件,包括上本体构件
510和下本体构件560。上本体构件510的取向由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和上本体构件下侧部
514参照。类似地,下本体构件560的取向由下本体构件顶侧表面562和下本体构件底表面
564参照。上本体构件510通过将上本体构件下侧部514和下本体构件底表面564彼此接合而
组装。
[0056] 上本体构件510和下本体构件560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组装技术彼此组装,包括机械紧固件例如卡扣、螺纹紧固件、快速定或扭锁紧固件、致密的钩和环带等;胶粘剂例如粘合剂、环氧树脂等;焊接例如声波焊接、点焊等;其任何组合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组装技术。在上本体构件510和/或下本体构件560中可以包括对准特征部,以使上本体构件510和
下本体构件560彼此对准并优选地密封。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围绕上本体构件侧壁516的内
边缘形成下本体构件接纳槽口515。配合地,围绕下本体构件560的周向边缘形成下本体组
件脊状部565。当组装时,下本体组件脊状部565插入到下本体构件接纳槽口515中。下本体构件接纳槽口515和下本体组件脊状部565可以设计成具有简单的滑动界面、卡扣界面或任
何其它合适的界面/联接设计。衬垫构件520可以可拆卸地组装至上本体构件510的上部区
域。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多个空间布置的组件卡钩550和相应的钩闩锁孔552来将上本
体构件510组装至下本体构件560。每个组件卡扣钩550包括形成在悬臂突片的远端处的钩。
每个钩锁闩孔552定尺寸成使得组件卡钩550的钩端不能够从中穿过。
[0057] 钩闩锁孔552是偏移的,其中,钩与沿着其一个边缘形成的唇缘接合并且通过由闩锁钩和唇缘组件的几何形状以及用于制造上本体构件510的选定材料产生的自然弹力保持
在适当位置中。下本体构件接纳槽口515和下本体组件脊状部565可以是对称的,从而允许
三个取向中的任一取向或者下本体构件接纳槽口515和下本体组件脊状部565可以被键接,
从而将组件限制至单个取向。
[0058] 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上表面被设计成由使用者抓握,类似于先前在图8和图9中描述的各种应用中呈现的方式。该上表面可以包括用于帮助使用者适当地且充分地
抓握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各种特征部。该上表面可以另外包括特征部或部件,以在使用期间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该上表面可以包括帮助使用者正确定位他们的附肢,以优
化对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使用。
[0059]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中集成有衬垫构件520,以提供使用者引导、支撑和舒适。衬垫构件520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泡沫、硅树脂、柔性塑料、橡胶等。衬垫构件520可以被认为是耐磨物品并且因此优选地可拆卸地组装至上本体构件
510。衬垫构件520优选地形成为圆盘,该圆盘具有衬垫构件顶表面522、衬垫构件底表面524以及衬垫构件侧壁526,其中,衬垫构件侧壁526限定并围绕在衬垫构件顶表面522与衬垫构件底表面524之间延伸的周边边缘。衬垫构件520可以包括多个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每个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沿着衬垫构件侧壁526的邻近衬垫构件底表面524的周向部分定
位。衬垫构件520可以包括两(2)个、三(3)个或更多个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和间隔,使得能够以多个取向中的任一个取向将衬垫构
件520组装至上本体构件510。替代性地,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可以具有不等间隔,具有变化的厚度,具有变化的长度或包括任何其它独特特征部,以在将衬垫构件520组装至上本体构件510时锁定取向。
[0060] 在衬垫构件底部表面524中可以包括诸如衬垫构件中心对准突出部529之类的稳定特征部,其中衬垫构件中心对准突出部529(图13)为衬垫构件520提供增大的稳定性。
[0061]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衬垫构件520插入到形成为从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向内延伸到上本体构件510中的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中。上基部构件垫接纳腔590包括从上本
体构件顶表面512向下延伸并且限定了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的周向边缘的衬垫接纳
腔侧壁594以及限定了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的底表面的垫接纳腔基部592。衬垫接纳
腔基部592可以是凸形的(如图所示)、平面的或凹形的。衬垫接纳腔基部592将优选地成形
为模仿衬垫构件底表面524的形状并与之匹配。在上本体构件510的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
590内形成多个衬垫构件保持槽口598,其中,每个衬垫构件保持槽口598的尺寸和形状适于接纳和保持相应的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衬垫构件保持槽口598可以设计为下切到上本
体构件510的内部的狭槽,如图14中所示。衬垫构件520的材料的柔韧性使得使用者能够压
缩衬垫构件520,使得每个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能够进入到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590
中、沿着衬垫接纳腔侧壁594向下滑动并且落入衬垫构件保持槽口598中。每个衬垫构件保
持槽口598可以包括进入特征部,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该进入特征部插入其手指并且确保
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528被正确地安置在衬垫构件保持槽口598中。可以穿过上本体构件顶
表面512形成衬垫构件中心对准插口599,并且衬垫构件中心对准插口599进入位于上本体
构件510的内部中的特征部中,用于接纳并保持衬垫构件中心对准突出部529在适当位置
中。衬垫构件中心对准突出部529的保持接纳了衬垫构件520的材料的任何拉伸或其它运
动,从而有效地将拉伸尺寸减小一半(或者在多个衬垫构件中心对准突出部529被设计在三
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中的情况下减小的更多)。
[0062] 三个球传递单元接纳插口540形成为从下本体构件560的下本体构件底表面564向内延伸。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插口540均位于三角形基部510、560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附
近。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插口540形成为从下本体构件底表面564向内延伸。下本体构件560可以包括用于将球传递单元530固定在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内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特征部。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组装特征部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因素。该示
例性实施例采用一系列球传递单元组件接纳突出部546和相关联的球传递单元组件接纳槽
547,其中,球传递单元组件接纳突出部546将安装特征部(例如安装特征部136(图2和图4))保持在球传递单元组件接纳槽547内。主球构件(类似于主球构件133)将在下本体构件底表
面564下方向下延伸。该主球构件的一部分将凹入到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内以降低三角形
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重心。该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用于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插口540的三个
球传递单元组件接纳突出部546和相关联的球传递单元组件接纳槽547。尽管该示例性实施
例利用接纳突片546和相关联的接纳槽547,但是应当理解的是,球传递单元53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组件构造组装至下本体构件560,包括其他机械紧固件、螺纹紧固件、快速连接或快速扭转紧固件等。优选地,该组装构造能够将球传递单元530移除并且重新组装至下本体构件560。将球传递单元530移除和重新组装至下本体构件560能够进行球传递单元530和球
传递单元接纳插口540的维修、修理、维护等。
[0063] 上本体构件510包括半球形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和从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的周向边缘向下延伸的上本体构件侧壁516。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具有三角形形状,包括三个
略微向外拱起的侧部和圆角。上本体构件侧壁516可以是成角度的,从顶部到底部向外成锥形(如图所示)或基本上竖向。更具体地,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形成为具有三角形截头体形状,其中,该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516的底边缘517比三角形基部构件侧壁的上边缘518
长。
[0064] 上本体构件侧壁516的每个侧壁部中可以可选地集成有侧壁手柄570。每个侧壁手柄570将是凹状部,其尺寸适于插入使用者的手指。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和上本体构件侧
壁516中的每一者优选地由塑料或类似材料的面板制成,其中,该面板具有提供足够支撑的厚度。通过引入内部支撑结构可以提供额外的结构刚度。该内部支撑结构可以基于设计选
择和结构工程以任何合适的构造提供。该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图12和13中呈现的组件,其中,其相互作用在图14中所示的截面图中最佳地示出。在中心,一系列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
撑肋580从衬垫构件中心对准插口599径向向外延伸至靠近上基座构件衬垫接纳腔590(由
垫接纳腔侧壁594限定)的周向边缘的远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
肋580的内边缘,以帮助形成衬垫构件中心对准插口599的至少一部分。
[0065] 在下本体构件560的设计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元件的类似结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下基部构件组件支撑脊584设置为具有圆形形状的竖向壁,从下本体构件560的
内表面向上延伸。每个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肋580将设计成从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的
内表面延伸至下本体构件560的内部相对的面向表面。所述一系列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
撑肋580的至少一部分设计成与下基部构件组件支撑脊584互锁。该互锁设计增加了三角形
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结构完整性。该互锁设计可以通过将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槽582
形成到一个或多个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肋580中以及将下基部构件组件支撑脊槽586
形成在下本体构件560的下基部构件组件支撑脊584内来设置。当上本体构件510和下本体
构件560彼此组装时,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槽582和下基部构件组件支撑脊槽586将被
定位、定尺寸和成形为彼此配合。该互锁设计确保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肋580保持直立并且通过限制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肋580的底部边缘的侧向滑动而避免故障。
[0066] 包括类似的基础结构以向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提供足够的支撑。横向座支撑肋542从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的内表面向下延伸至靠近每个球传递单元接收插口540。
横向座支撑表面543形成在每个横向座支撑肋542中,其中,横向座支撑表面543的形状、尺寸和位置设置成接触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的内表面。每个横向座支撑肋542被定向成垂直
于从上本体构件510的中心的径向线。类似地,径向座支撑肋544从上本体构件顶表面512的内表面向下延伸至靠近每个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但是是沿着径向线的。径向座支撑表面
545形成在每个径向座支撑肋544中,其中,径向座支撑表面545的形状、尺寸和位置设置成接触球传递单元接纳座540的内表面。
[0067] 所述支撑肋可以另外包括用于支撑侧壁手柄570的一个或多个手柄支撑肋572。应当理解的是,该支撑基础结构可以设计成任何合适的构造,以在个人使用三角形全方向锻
炼平台500锻炼时充分地支撑个体,同时使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总重量最小化。
[0068] 凹形底表面574可以形成为从下本体构件560的下本体构件底表面564延伸。凹形底表面574提供若干功能。凹形底表面574为下本体构件560提供额外的刚性。凹形底表面
574在三个滚子传送单元530中的每个滚子传送单元之间的区域中提供距下本体构件底表
面564的额外的高度间隙。该高度间隙容纳不平坦的表面。
[0069] 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三角形形状提供了许多独特的优点。具有三(3)个球传递单元530的装置确保当放置在支撑表面410上时的稳定性。三(3)个接触点532限定了平面。三
个接触点532将在平坦表面或不平坦表面上提供稳定性。具有小于三(3)个球传递单元530
的装置将不能提供足够的平面稳定性。具有多于三(3)个球传递单元530的装置将在平面的
支撑表面410上引入摇摆的可能性,并且更多地在非平面的支撑表面410上引起摇摆的可能
性。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三角形形状将每个球传递单元530定位在本体510、560的角部附
近。
[0070] 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包括一系列特征以确保在使用期间的稳定性,如图15和16中所示。初始特征是本体510、560的三角形形状。三(3)个球传送单元530中的每个球传送单元的主球构件质心532限定了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630。应用物理学,如果向下
的力施加至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630内的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则不可能使得
该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向上倾斜。三角形形状使横跨在球构件稳定结合区域切向边
缘631与三角形平台远端边缘611之间的尺寸(平台本体不稳定边缘664)最小化。平台本体
不稳定边缘664包括三角形平台外周边界610的向下倾斜的边缘。当考虑这一点时,实际尺
寸小于平台本体不稳定余量664。下一个逻辑最外侧的接触点将是衬垫构件520的平台衬垫
构件外周边界620。该不稳定区域将是在球构件稳定结合区域切向边缘631与平台衬垫构件
切向边缘621之间延伸的尺寸(平台衬垫不稳定边缘662)。因为该尺寸较小,所以由锻炼个
体施加的整个力不太可能施加在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630的外部。虽然在该区域中
施加的任何力都在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630之外,但是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将
保持稳定,因为所施加的扭矩基于法向力乘以距离。该距离非常短,因此使使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从水平支撑方向枢转的旋转扭矩最小化。
[0071] 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最佳使用将使用者的附肢定位在平台衬垫构件外周边界620上,并且优选地定位成具有放置在内部稳定指示器622内的支撑力的至少一部分。
内部稳定指示器622将被识别为平台衬垫构件外周边界620内的特征。应当指出的是,衬垫
构件520包括确保稳定性的策略性包括的特征。第一特征是平台衬垫构件外周边界620的直
径定位在每个主球构件质心532的内侧内的平台衬垫构件外周边界620的切向边缘。换句话
说,衬垫构件520的半径小于本体510、560的中心与每个主球构件质心532之间的径向距离。
平台衬垫构件外周边界62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特征识别。平台衬垫构件外周边界620的一个
示例性设计将是一个或多个凸起环624和/或一个或多个凹陷环626。应当理解的是,衬垫构件520可以包括一系列凸起环624和/或凹陷环626,以还为使用者提供抓握区域。
[0072] 第二特征是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630,其中,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630完全位于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630的范围内。
[0073] 相反,圆形平台100的轮廓由圆形平台轮廓650参考。圆形平台轮廓650限定了圆形平台切向边缘651。圆形平台不稳定边缘666是球构件稳定结合区域切向边缘631与圆形平
台切向边缘651之间的距离。应指出的是,圆形平台不稳定余量666显着大于平台衬垫不稳
定余量662。由于假定向下的力将是相同的力,简单地施加在更远的位置中,额外的距离增加了产生的扭矩,因此增加了对全方向锻炼平台100引起不稳定性的可能性。圆形平台延伸有效尺寸668提供了另一参考尺寸,其中,圆形平台延伸有效尺寸668是在平台衬垫构件切
向边缘621与圆形平台切向边缘651之间延伸的尺寸。
[0074] 在替代性的有利点中,随着上本体构件侧壁516倾斜,平台限定的衬垫框架部段665不太可能受到使用者的向下的力。全方向锻炼平台100引入圆形平台延伸实际尺寸667
或者更可能引入圆形平台延伸有效尺寸668,与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相比,其显着增
大了翻转全方向锻炼平台100的可能性。
[0075] 与稳定性相关的力在图16中示出。由使用者施加的最佳向下力(中心向下力602)将跨越在由每个相应的球传递单元530的每个主球构件质心532限定的球构件限定的稳定
结合区域630之间。该向下的力与由支撑表面410通过每个球传递单元530提供的向上的平
台支撑力604相反。在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的最坏情况下,该向下的力(远端三角形平台向下力606)可以施加在平台本体不稳定边缘664上的任何位置处。在最坏情况下,远端三角形平台向下的力606施加在平台本体不稳定边缘664的远端处,引入了由三角形平台最大
不稳定区域616限定的扭矩产生的尺寸。如上所述,当使用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500时,上本体构件侧壁516的倾斜形状和侧壁手柄570的包括实际上减小了三角形平台最大不稳定
区域616。
[0076] 相反,全方向锻炼平台100引入更宽的圆形平台不稳定边缘666。与远端三角形平台向下力606相比,远端圆形平台向下力608可以从主球构件质心532施加明显更大的距离
(圆形平台最大不稳定区域618)。这显着增加了不稳定锻炼应用的可能性。
[0077] 应当理解的是,全方向锻炼平台100、500可以使得使用者能够完成各种附加锻炼中的任何一种锻炼。
[007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制造的全方向锻炼平台能够基本上增强人的一个或多个身体锻炼。由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方向锻炼平台,其
允许该平台相对于支撑表面在进行锻炼时进行自由的多向平移,并且相应地需要使用者激
活次肌肉群以防止全方向锻炼平台的不期望的运动。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台,其还允许相对于垂直于支撑表面的垂直轴线的旋转运动。重要的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平
台,其降低了伤害使用者的各种关节(例如,腕和脚踝)的风险。具体地,利用本发明,可以进行接合多个次肌肉群的各种体育锻炼,同时提供了基本上防止使用者的脆弱关节的不期望
的扭动/扭转的稳定表面。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由使用者调节以在锻炼期间采用不同手柄位置的装置。
[0079] 虽然以上提供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分和完整的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各种修改、组合、替代性构造和等同方式。例如,虽然已经参照将衬垫构件联接到基部构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替代性地,该衬垫构件可以构造成易于移除以便于清洁/更换。
此外,已经参照使用联接至基部构件的各个球传送单元描述了本发明,这些部件可以永久
地联接至基部构件或与基部构件一体形成。旨在将前述描述中和附图中所示的所有事项解
释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上述内容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法律等同物限定。
[0080] 元件说明参考
[0081] 附图标记说明
[0082] 100 全方向锻炼平台
[0083] 110 基部构件
[0084] 112 顶表面
[0085] 114 底表面
[0086] 116 侧壁
[0087] 120 衬垫构件
[0088] 122 衬垫构件顶表面
[0089] 124 衬垫构件底表面
[0090] 126 衬垫构件侧壁
[0091] 130 球传递单元
[0092] 131 球传递单元壳体
[0093] 132 主球保持构件
[0094] 133 主球构件
[0095] 134 次级滚子轴承元件
[0096] 135 保持环
[0097] 136 安装特性部
[0098] 138 孔
[0099] 140 球传递单元接纳孔
[0100] 150 机械紧固件
[0101] 152 螺母
[0102] 200 全方向锻炼平台
[0103] 210 基部构件
[0104] 212 顶表面
[0105] 214 底表面
[0106] 216 侧壁
[0107] 220 衬垫构件
[0108] 222 顶表面
[0109] 224 底表面
[0110] 226 侧壁
[0111] 230 球传递单元
[0112] 231 球传递单元壳体
[0113] 240 球传递单元接纳孔
[0114] 250 机械紧固件
[0115] 252 螺母
[0116] 260 T形手柄
[0117] 262 护柱
[0118] 264 护柱
[0119] 266 护柱
[0120] 272 远端护柱端部
[0121] 274 远端护柱端部
[0122] 276 远端护柱端部
[0123] 282 护柱通道孔
[0124] 284 护柱通道孔
[0125] 286 护柱通道孔
[0126] 292 护柱端部接纳腔
[0127] 294 护柱端部接纳腔
[0128] 296 护柱端部接纳腔
[0129] 300 共面线
[0130] 310 旋转线
[0131] 320 竖向定向的旋转轴线
[0132] 400 使用者
[0133] 410 支撑表面
[0134] 500 三角形全方向锻炼平台
[0135] 510 上本体构件
[0136] 512 上本体构件顶表面
[0137] 514 上本体构件下侧部
[0138] 515 下本体构件接纳槽口
[0139] 516 上本体构件侧壁
[0140] 517 上本体构件侧壁底边缘
[0141] 518 上本体构件侧壁上边缘
[0142] 520 衬垫构件
[0143] 522 衬垫构件顶表面
[0144] 524 衬垫构件底表面
[0145] 526 衬垫构件侧壁
[0146] 528 衬垫构件保持特征部
[0147] 529 衬垫构件中心对准突出部
[0148] 530 球传递单元
[0149] 532 主球构件质心
[0150] 540 球传递单元接纳座
[0151] 542 横向座支撑肋
[0152] 543 横向座支撑表面
[0153] 544 径向座支撑肋
[0154] 545 径向座支撑表面
[0155] 546 球传送单元组件接纳突片
[0156] 547 球传输单元组件接纳槽
[0157] 550 组件卡钩
[0158] 552 钩闩锁孔
[0159] 560 下本体构件
[0160] 562 下本体构件顶侧部
[0161] 564 下本体构件底表面
[0162] 565 下本体构件脊
[0163] 570 侧壁手柄
[0164] 572 手柄支撑肋
[0165] 574 凹底表面
[0166] 580 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肋
[0167] 582 上基部构件径向组件支撑槽
[0168] 584 下基部构件组件支撑脊
[0169] 586 下基部构件组件支撑脊槽
[0170] 590 上基部构件衬垫接纳腔
[0171] 592 衬垫接纳腔基部
[0172] 594 衬垫接纳腔侧壁
[0173] 598 衬垫构件保持槽口
[0174] 599 衬垫构件中心对准插口
[0175] 602 中央向下力
[0176] 604 向上的平台支撑力
[0177] 606 三角形平台远端的向下力
[0178] 608 圆形平台远端的向下力
[0179] 610 三角形平台外周边界
[0180] 611 三角形平台远端边缘
[0181] 616 三角形平台最大不稳定区域
[0182] 618 圆形平台最大不稳定区域
[0183] 620 平台衬垫构件外周边界
[0184] 621 平台衬垫构件切向边缘
[0185] 622 内部稳定性指示器
[0186] 624 凸起环
[0187] 626 凹陷环
[0188] 630 球构件限定的稳定结合区域
[0189] 631 球构件稳定结合区域切向边缘
[0190] 650 圆形平台轮廓
[0191] 651 圆形平台切向边缘
[0192] 662 平台衬垫不稳定余量
[0193] 664 平台本体不稳定余量
[0194] 665 平台限定的衬垫框架部段
[0195] 666 圆形平台不稳定余量
[0196] 667 圆形平台延伸实际尺寸
[0197] 668 圆形平台延伸有效尺寸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