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锻炼器材

申请号 CN201480005527.1 申请日 2014-01-09 公开(公告)号 CN104955533A 公开(公告)日 2015-09-30
申请人 李西源; 发明人 李西源;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肌肉锻炼器材。具体地,公开了肌肉锻炼装置,包括:上支承棒,具有特定长度并且具有布置在其两侧处的 连杆 ;下支承棒,具有特定长度并且具有布置在其两侧处的连杆,其中上支承棒的连杆与下支承棒的连杆彼此紧固以使得上支承棒和下支承棒具有特定的夹 角 ;以及中央支承杆,用于支持上支承棒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
权利要求

1.一种肌肉锻炼器材,包括:
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两侧处的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
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两侧处的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以及
中央支承杆,所述中央支承杆与所述上支承棒的连杆以及所述下支承棒的连杆联接以使得所述上支承棒和所述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并且所述中央支承杆支持所述上支承棒和所述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并设置为可滚动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
所述上支承棒包括:
第一上连杆,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一端部;以及
第二上连杆,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另一端部,
所述下支承棒包括:
第一下连杆,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一端部;以及
第二下连杆,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另一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中央支承杆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配置成当所述上支承棒和所述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弯曲动作时根据所述弯曲动作来支承所述支承棒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中央支承杆的表面被压纹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上支承棒和所述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可滚动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连杆设置为从所述支承棒的端部弯曲至所述中央支承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连杆包括:
延伸部分,配置为从所述支承棒的端部竖直地延伸;以及
弯曲部分,从所述延伸部分弯曲至所述中央支承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中央支承杆由具有预定长度的扁簧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
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把手部分;
连接部分,竖直地连接至所述把手部分的两端部;
延伸部分,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具有预定角度并且从所述连接部分的端部延伸;以及
突出部分,配置成从所述延伸部分的端部竖直地突出,并且插入并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
第一辅助单元和第二辅助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辅助单元具有:
第一把手;
第一支承部分,布置成垂直于所述第一把手;
第一上接合部,配置成竖直地连接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并且支持所述第一把手弹性弯曲;
第一下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连接,并且配置成支持所述第一支承部分通过预定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及
第一联接部分,与所述第一下接合部连接,并且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辅助单元具有:
第二把手;
第二支承部分,布置成垂直于所述第二把手;
第二上接合部,配置成竖直地连接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并且支持所述第二把手弹性弯曲;
第二下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连接,并且配置成支持所述第二支承部分通过预定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及
第二联接部分,与所述第二下接合部连接,并且联接至第二中央支承杆的另一侧。
11.一种肌肉锻炼器材,包括:
第一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一侧处的第一上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
第一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一侧处的第一下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以及第一中央支承杆,所述第一中央支承杆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上支承棒的所述第一上连杆以及所述第一下支承棒的所述第一下连杆联接以使得所述第一上支承棒和所述第一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角,并且所述第一中央支承杆支持所述第一上支承棒和所述第一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
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所述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包括:
第二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上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
第二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下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以及第二中央支承杆,所述第二中央支承杆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上支承棒的所述第二上连杆以及所述第二下支承棒的所述第二下连杆联接以使得所述第二上支承棒和所述第二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角,并且所述第二中央支承杆支持所述第二上支承棒和所述第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
其中,所述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被联接成使得所述第二上连杆面对所述第一上连杆并且使得所述第二下连杆面对所述第一下连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
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所述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包括:
第二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上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
第二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下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以及第二中央支承杆,所述第二中央支承杆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上支承棒的所述第二上连杆以及所述第二下支承棒的所述第二下连杆联接以使得所述第二上支承棒与所述第二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角,并且所述第二中央支承杆支持所述第二上支承棒和所述第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以及
联接结构,配置成为将所述第一上支承棒与所述第二上支承棒、所述第一下支承棒与所述第二下支承棒、以及所述第一中央支承杆与所述第二中央支承杆中的至少一对彼此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中央支承杆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配置成当所述上支承棒和所述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弯曲动作时根据所述弯曲动作来支承所述支承棒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中央支承杆设置为可滚动的。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中央支承杆的表面被压纹处理。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上支承棒和所述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可滚动的。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连杆设置为从所述支承棒的末端弯曲至所述中央支承杆。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连杆包括:
延伸部分,配置成从所述支承棒的末端竖直地延伸;以及
弯曲部分,从所述延伸部分弯曲至所述中央支承杆。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中央支承杆由具有预定长度的扁簧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
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把手部分,
连接部分,竖直地连接至所述把手部分的两端部,
延伸部分,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分具有预定角度,并且从所述连接部分的端部延伸,以及
突出部分,配置成从所述延伸部分的端部竖直地突出,并且插入并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两侧。
2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
第一辅助单元和第二辅助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辅助单元具有:
第一把手;
第一支承部分,布置成垂直于所述第一把手;
第一上接合部,配置成竖直地连接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并且配置成支持所述第一把手弹性弯曲;
第一下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支承部分连接,并且配置成支持所述第一支承部分通过预定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及
第一联接部分,与所述第一下接合部连接,并且联接至所述中央支承杆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辅助单元具有:
第二把手;
第二支承部分,布置成垂直于所述第二把手;
第二上接合部,配置成竖直地连接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并且配置成支持所述第二把手弹性弯曲;
第二下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支承部分连接,并且配置成支持所述第二支承部分通过预定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及
第二联接部分,与所述第二下接合部联接,并且联接至所述第二中央支承杆的另一侧。
23.一种肌肉锻炼器材,包括:
第一模,包括上支承棒以及连接于所述上支承棒的两端部的上连杆;
第二模块,包括下支承棒以及连接于所述下支承棒的两端部的下连杆;以及中央支承杆,联接至所述上连杆的末端和所述下连杆的端部,
其中,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形成有阶梯状部分以使得所述上连杆和所述下连杆的端部联接成彼此面对,并且所述中央支承杆布置于所述阶梯状部分彼此联接的区域,以及其中,所述上连杆的所述阶梯状部分插入并布置有张环,所述张力环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以所述中央支承杆为轴进行的旋转动作相反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下连杆的所述阶梯状部分布置有销孔以及联结销,其中,所述销孔配置成朝着所述中央支承杆贯穿,所述联结销插入并穿过所述销孔并且联接至布置于所述上连杆的所述阶梯状部分处的所述张力环的中心。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下连杆的所述阶梯状部分还布置有销盖,所述销盖配置成覆盖所述销孔的开口部分。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上连杆的所述阶梯状部分布置有轴承和插入孔,其中,所述轴承具有供所述联结销穿过的中心并且配置成支持所述上连杆的旋转,所述插入孔配置成支持所述张力环的插入。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其中,所述张力环包括:
至少一个轨道凹槽,形成于所述张力环的外部分;
环形螺纹,形成于所述外部分以紧固至布置在所述中央支承杆处的联接螺母;以及销插入孔,供所述联结销插入并联接。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
轨道突出部,形成在形成于所述上连杆处的所述插入孔的内壁的一侧处,并且联接至所述轨道凹槽。

说明书全文

肌肉锻炼器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肌肉锻炼器材,具体地,涉及具有简单结构并由此易于制造的同时能够用于开发各种肌肉的肌肉锻炼器材。

背景技术

[0002] 锻炼可分为有锻炼、无氧锻炼以及有氧无氧混合锻炼。有氧锻炼是指进行锻炼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供应是通过有氧代谢来进行的锻炼。与有氧锻炼相反,无氧锻炼是指在不使用氧气的情况下产生能量的锻炼。有氧无氧混合锻炼是指混合了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的锻炼。
[0003] 诸如步行、下腹式呼吸、健美操、慢跑、拉松、游泳、骑行以及攀登的有氧锻炼是长时间进行的低强度的锻炼,并且也是强化心功能、保持青春以及延缓衰老的高节奏的锻炼,,并且由于使用脂肪作为能量因此也适于治疗肥胖症。诸如重量锻炼、潜、投掷、举重、以及短跑(100米)的无氧锻炼是在短时内生成巨大的能量的高强度锻炼,并且提高肌肉量以及肌肉耐力(敏捷性以及柔韧性),并且由于使用糖原作为能量来源因此也在无氧锻炼的产生能量的过程中会堆积大量的乳酸(疲劳物质)。如上所述,由于有氧锻炼、无氧锻炼以及有氧无氧混合锻炼中的每个都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因而很难说哪种锻炼是好的而哪种锻炼是不好的。因此,可根据用户的锻炼目的进行有氧锻炼以及无氧锻炼中的一种或两种,或者进行有氧无氧混合锻炼。
[0004]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人强调锻炼的重要性,各种类型的锻炼器材被提供。然而,迄今为止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锻炼器材仅用于开发或放松特定的肌肉。此外,就这种锻炼器材而言,当没有按照正确姿势进行使用该器材的锻炼时,锻炼器材可能给用户身体造成过度的刺激,并由此可能在用户的脊柱或肌肉上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0005] 另外,就传统的锻炼器材而言,存在着身体肌肉被部分开发并由此进行有偏向的锻炼的问题。与此同时,就可以允许全身锻炼的跑步机而言,由于需要使用单独的发动机并由此需要电力,所以不但涉及产品的购买成本的问题而还涉及使用该产品中的额外费用的问题,例如电费。
[0006] 另外,传统的锻炼器材(例如,跑步机和健身凳)是单独制造的,并由此需要分别购买使用。因此,用户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来购买锻炼器材,并且由于该器材具有大的尺寸以及需要预定的基座空间,所以需要大的安装表面积并且在安装锻炼器材上存在着许多限制。
[0007] 此外,大部分传统的有氧锻炼器材以及无氧锻炼器材仅制造适用于一种锻炼。因此,由于传统的锻炼器材仅适用于训练位于人体的特定部位的肌肉或器官的锻炼,因此为了锻炼多种肌肉和器官需要购买新的锻炼器材。如上所述,由于传统的锻炼器材具有高额的购买成本以及单独的安装空间,所以传统的锻炼器材可具有很差的运输性。

发明内容

[0008] 技术问题
[0009] 本发明旨在提供肌肉锻炼器材,该肌肉锻炼器材能够在其安装中不受限制并且能够适应性地变形且能够应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
[0010]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肌肉锻炼器材,该肌肉锻炼器材能够具有简单的结构并由此易于制造且易于布置和使用。
[0011] 技术方案
[001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肌肉锻炼器材,该肌肉锻炼器材包括上支承棒、下支承棒以及中央支承杆,其中,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两侧处的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两侧处的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中央支承杆与上支承棒的连杆以及下支承棒的连杆联接以使得上支承棒和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并且中央支承杆支持上支承棒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
[0013] 上支承棒可包括联接至中央支承杆的一端部的第一上连杆、以及联接至中央支承杆的另一端部的第二上连杆,并且下支承棒可包括联接至中央支承杆的一端部的第一下连杆、以及联接至中央支承杆的另一端部的第二下连杆。
[0014] 中央支承杆可包括弹性件,弹性件配置成当上支承棒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弯曲动作时根据弯曲动作来支承支承棒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0015] 中央支承杆可设置为可滚动的,并且中央支承杆的表面可被压纹处理。
[0016] 上支承棒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可设置为可滚动的。
[0017] 连杆可设置为从支承棒的末端弯曲至中央支承杆。
[0018] 连杆可包括配置为从支承棒的端部竖直地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从延伸部分弯曲至中央支承杆的弯曲部分。
[0019] 中央支承杆可由具有预定长度的扁簧形成。
[0020] 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把手部分、竖直地连接至把手部分的两端部的连接部分、配置成相对于连接部分具有预定角度并且从连接部分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配置成从延伸部分的端部竖直地突出并且插入并联接至中央支承杆的两侧的突出部分。
[0021] 肌肉锻炼器材还包括第一辅助单元和第二辅助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辅助单元具有第一把手、布置成垂直于第一把手的第一支承部分、配置成竖直地连接第一把手与第一支承部分并且支持第一把手弹性弯曲的第一上接合部、与第一支承部分连接并且配置成支持第一支承部分通过预定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的第一下接合部、以及与第一下接合部连接并且联接至中央支承杆的一侧的第一联接部分,第二辅助单元具有第二把手、布置成垂直于第二把手的第二支承部分、配置成竖直地连接第二把手与第二支承部分并且支持第二把手弹性弯曲的第二上接合部、与第二支承部分连接并且配置成支持第二支承部分通过预定弹性返回到其初始位置的第二下接合部、以及与第二下接合部连接并且联接至第二中央支承杆的另一侧的第二联接部分。
[0022]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肌肉锻炼器材,该肌肉锻炼器材包括第一上支承棒、第一下支承棒以及第一中央支承杆,其中,第一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一侧处的第一上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第一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一侧处的第一下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第一中央支承杆的一侧与第一上支承棒的第一上连杆以及第一下支承棒的第一下连杆联接以使得第一上支承棒和第一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角,并且第一中央支承杆支持第一上支承棒和第一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
[0023] 肌肉锻炼器材还可包括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包括第二上支承棒、第二下支承棒以及第二中央支承杆,其中,第二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上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第二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下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第二中央支承杆的另一侧与第二上支承棒的第二上连杆以及第二下支承棒的第二下连杆联接以使得第二上支承棒和第二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角,并且第二中央支承杆支持第二上支承棒和第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其中,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可被联接成使得第二上连杆面对第一上连杆并且使得第二下连杆面对第一下连杆。
[0024] 肌肉锻炼器材还可包括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以及联接结构,其中,分离的肌肉锻炼器材包括第二上支承棒、第二下支承棒以及第二中央支承杆,其中,第二上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上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第二下支承棒具有布置在其另一侧处的第二下连杆并且具有预定长度,第二中央支承杆的另一侧与第二上支承棒的第二上连杆以及第二下支承棒的第二下连杆联接以使得第二上支承棒与第二下支承棒具有预定夹角,并且第二中央支承杆支持第二上支承棒和第二下支承棒中的至少一个的弯曲动作,并且其中,联接结构配置成为将第一上支承棒与第二上支承棒、第一下支承棒与第二下支承棒、以及第一中央支承杆与第二中央支承杆中的至少一对彼此连接。
[0025]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肌肉锻炼器材,该肌肉锻炼器材包括第一模、第二模块以及中央支承杆,其中,第一模块包括上支承棒以及连接于上支承棒的两端部的上连杆,第二模块包括下支承棒以及连接于下支承棒的两端部的下连杆,中央支承杆联接至上连杆的末端和下连杆的端部,其中,上连杆和下连杆形成有阶梯状部分以使得上连杆和下连杆的端部联接成彼此面对,并且中央支承杆布置于阶梯状部分彼此联接的区域,并且其中,上连杆的阶梯状部分插入并布置有张力环,张力环配置成在与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以中央支承杆为轴进行的旋转动作相反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
[0026] 在下连杆的阶梯状部分可布置有销孔以及联结销,其中,销孔配置成朝着中央支承杆贯穿,联结销插入并穿过销孔并且联接至布置于上连杆的阶梯状部分处的张力环的中心。
[0027] 下连杆的阶梯状部分还可布置有销盖,销盖配置成覆盖销孔的开口部分。
[0028] 上连杆的阶梯状部分可布置有轴承和插入孔,其中,轴承具有供联结销穿过的中心并且配置成支持上连杆的旋转,插入孔配置成支持张力环的插入。
[0029] 张力环可包括形成于张力环的外部分的至少一个轨道凹槽、形成于外部分以紧固至布置在中央支承杆处的联接螺母的环形螺纹、以及供联结销插入并联接的销插入孔。
[0030] 肌肉锻炼器材还可包括轨道突出部,轨道突出部形成在形成于上连杆处的插入孔的内壁的一侧处并且联接至轨道凹槽。
[0031] 有益效果
[0032] 根据如上所述肌肉锻炼器材,因为本发明可使用单块器材锻炼人体的各个部位,因此能够降低锻炼器材的购买成本并且开发各种肌肉。
[0033]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不需要分离的安装空间,因此可在不受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0034]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具有简单的结构,因此可降低其生产成本并且可允许其大规模生产和销售。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的外型的视图。
[0036]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的操作方法的视图。
[0037] 图3至图6是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的锻炼方法的视图。
[0038]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的外型的视图。
[0039] 图8至图11是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的锻炼方法的视图。
[0040]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的联接状态的视图。
[0041] 图13及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的其他联接状态的视图。
[0042] 图15至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类型的肌肉锻炼器材的视图。
[0043]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辅助装置以及肌肉锻炼器材的视图。
[0044] 图21是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辅助装置以及肌肉锻炼器材的锻炼方法的视图。
[0045]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辅助装置和肌肉锻炼器材以及它们的锻炼方法的视图。
[0046] 图23至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的联接结构的视图。
[0047] 图2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张力环应用于肌肉锻炼器材的结构的视图。
[0048] 图27是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多个张力环的肌肉锻炼器材的视图。
[0049] 图28及图2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类型的肌肉锻炼器材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51] 在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省略对本发明所属领域中众所周知的而与本发明不直接相关的技术的描述。此外,将省略具有基本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件的详细描述。
[0052] 出于同样的理由,在附图中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些组成部件。此外,各个部件的尺寸不完全反映实际尺寸。在附图中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赋予了相同的参考数字。
[0053]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的外型的视图,而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的锻炼方向的视图。
[0054]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包括中央支承杆200、第一模块100以及第二模块300,其中,中央支承杆200提供弹性力,第一模块100与中央支承杆200的两端联接以进行下支承棒锻炼,第二模块300以与第一模块100相同的方式与中央支承杆200的两端联接并且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模块100呈预定角度。
[0055] 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布置成相对于用作轴的中央支承杆200呈预定角度以相对于中央支承杆200以接近或分离的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并且弹性力起作用使得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因此,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中央支承杆200布置在可被支承的人体关节部分,并且第一模块100或第二模块300以中央支承杆200为轴在预定方向上进行弯曲动作,从而产生动量以开发肌肉力量。
[0056]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布置成相对于用作轴的中央支承杆200呈预定角度,并且设置为具有 的形状。因此,锻炼者可通过形成在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内侧的空间插入并安置他/她的身体的一部分,随后以中央支承杆200为轴以预定方向进行弯曲动作。中央支承杆200可在由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形成的夹角减小的方向上提供第一弹性力,并且可以同时在由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形成的夹角增加的方向上提供第二弹性力。因此,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根据锻炼者的操作提供支持以使得锻炼者可进行各种类型的肌肉加强锻炼。
[0057] 如图所示,第一模块100包括上支承棒130以及连接于上支承棒130的两侧的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二上连杆120。
[0058] 上支承棒130由具有预定长度的圆柱形管形成。优选的是上支承棒130具有圆柱形形状以在锻炼者进行锻炼时最小化施加到肌肉或皮肤上的物理压力。然而,本发明的上支承棒130不限于圆柱形形状,并且可更改为具有各种形状。例如,上支承棒130可在纵向方向上具有椭圆形形状,从而它的上部分、下部分以及中间部分可具有彼此不同的直径。另外,上支承棒130可设置为具有内部中央棒以及环绕该内部中央棒的外部圆筒,使得外部圆筒能够关于该内部中央棒旋转。为此,轴承可设置在内部中央棒与外部圆筒之间。
[0059] 第一上连杆110的一侧紧固至上支承棒130的两侧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而第一上连杆110的另一侧则紧固至中央支承杆200的一个端部。第一上连杆110用于支承上支承棒130以使其能够以中央支承杆200为轴以预定角度旋转。为此,第一上连杆110可在它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孔以与上支承棒130的一个端部以及中央支承杆200的一个端部联接。
[0060] 第二上连杆120在面对第一上连杆110的位置处联接在上支承棒130的一个端部与中央支承杆200的一个端部之间。第二上连杆120可形成为具有与第一上连杆110的材料和形状基本相同的材料和形状。当由锻炼者产生的物理力传递到上支承棒130时,第二上连杆120可在支承上支承棒130的同时用于将该力供给至中央支承杆200。
[0061] 上支承棒130、第一上连杆110以及第二上连杆120可由特定材料(例如,可提供特定刚性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形成以维持预定刚性并由此支持锻炼者的力量锻炼。即,本发明的第一模块100可由或其他合金、木材以及塑料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并且其他材料也可被应用于每个部分。例如,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二上连杆120可由金属材料形成,而上支承棒130可由橡胶或聚合材料形成以避免当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时产生的排斥感或者以提供摩擦力,或者可形成在壳体外表面。
[0062] 如图所示,第二模块300包括下支承棒330以及连接于下支承棒330的两侧的第一下连杆310和第二下连杆320。在此,下支承棒330设置为具有与第一模块100的上支承棒130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另外,第一下连杆310和第二下连杆320可形成为具有与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二上连杆120的材料和形状基本相同的材料和形状。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二模块300布置成关于第一模块100布置为预定角度并且联接至中央支承杆200。并且如上所述,第二模块300可设置为能够以中央支承杆200为轴在上方向和下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移动。
[0063] 中央支承杆200的两端与第一模块100的连杆以及第二模块300的连杆联接。此时,中央支承杆200支承第一模块100以及第二模块300以在预定方向上进行弯曲动作。此外,中央支承杆200在与弯曲动作相反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结果,中央支承杆200可形成为提供弹性力并由此维持早期形成在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之间的夹角。为此,当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进行弯曲动作时,中央支承杆200在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之间形成初始夹角的方向(例如,在减小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之间的当前夹角的方向或者在增加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之间的当前夹角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
[0064] 与此同时,图中已示出了中央支承杆200具有圆柱形形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本发明的中央支承杆200可形成为具有结合有至少一个弹簧的形状和结合有至少一个扁簧的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形状。另外,中央支承杆200可被制造成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平屋顶形状,其上缠有扁簧。另外,中央支承杆200可形成为提供可使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
300的弯曲动作复位的张力。此外,本发明的中央支承杆200可被制造成使得上述弹性件暴露于外面。然而,由于暴露的弹性件在提供弹性力的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中央支承杆200还可包括用于覆盖弹性件的单独的结构。例如,中央支承杆200可包括上述各种结构,即,可提供预定弹性力以使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返回预设位置的弹性件、以及具有预定形状以覆盖弹性件的圆柱形构件。因此,可防止弹性件与锻炼者的身体直接接触。例如,、橡胶、泡沫橡胶、乳胶等可被用作弹性件。
[0065] 与此同时,在先前描述中描述了,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均进行弯曲动作,并因此弹性力被施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中央支承杆200可形成为仅向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中的一个提供弹性力。例如,中央支承杆200可固定至第一模块100以不进行单独的弯曲动作。因此,中央支承杆200可与第一模块100联接以具有“ロ”的形状。并且仅仅是与中央支承杆200附加地联接的第二模块300可被联接成以中央支承杆200为轴以预定角度进行弯曲动作,并且中央支承杆200可形成为在与弯曲动作相反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
[0066] 此外,在中央支承杆200设置为具有卷绕扁簧的发条弹簧形状的情况下,弹性力大小可通过锻炼者的操作控制。为此,中央支承杆200还可包括用于控制弹性力大小的等级控制器50。用户可使用等级控制器50控制等级,从而可控制中央支承杆200提供的弹性力大小,藉此进行相对更强的力量锻炼。等级控制器50可设置在能够使设置于中央支承杆200处的弹性件的形状变形的位置处,例如中央支承杆200的两侧端部中的一个端部。
[0067]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肌肉锻炼器材10可形成为使得中央支承杆200不单独提供弹性力,而是使得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直接提供弹性力。更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用于固定第一模块100的第一固定部可设置于中央支承杆200的一个侧部处,并且用于固定第二模块300的第二固定部也可设置在此处。此时,包括在肌肉锻炼器材10中的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的每一个可被设置成具有弹性力。尤其是,在第一模块100的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二上连杆120中,其联接于中央支承杆200的部分可配置有可弯曲并由此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件例如,扁簧和弹簧。同样地,在第二模块300的第一下连杆310和第二下连杆320中,其联接于中央支承杆200的部分可配置有扁簧和弹簧。在该过程中,中央支承杆200不提供单独的弹性力,而仅用作允许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维持初始布置位置的支承棒。因此,当用户以相对于第二模块300接近或分离的方向对第一模块100施压时,弹性力通过形成在连杆处的弹性件施加到肌肉锻炼器材10以使得肌肉锻炼器材10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0068] 如至此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布置成具有相对于用作轴的中央支承杆200的预定夹角,并且可提供对抗锻炼者施压动作的弹性力并由此可支持锻炼者的力量锻炼。例如,在图1中,当在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彼此靠近的方向上进行施压动作时,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变形使得第一模块100与第二模块300之间的夹角减小。此时,图2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通过设置于中央支承杆200处的弹性件或设置于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的连杆处的弹性件的弹性力恢复其形状。在该过程中,由于预定物理力提供至锻炼者的肌肉,所以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支持了锻炼者的肌肉被加强或被开发。
[0069] 图3至图6是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的锻炼方法的视图。参照附图,使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的锻炼者1可将肌肉锻炼器材10布置于他/她的身体的特定部分,并且可进行弯曲动作,藉此强化肌肉。
[0070] 更具体地,参照图3,如状态图301所示,锻炼者1可将第一模块100的上支承棒130布置于他/她的胸部处,以使得中央支承杆200位于他/她的腰部处并且使得第二模块300的下支承棒330位于他/她的大腿处。在该过程中,锻炼者1可穿过形成在第一模块100与中央支承杆200之间的四边形通过部分,并且还可穿过形成在第二模块300与中央支承杆200之间的另一个四边形通过部分。在此,根据锻炼者的身高或身体尺寸,肌肉锻炼器材10的位置可布置得与图中不一样。因此,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第一模块
100和第二模块300可形成为使得其每个的长度都是变化的。例如,第一模块100的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二上连杆120以及第二模块300的第一下连杆310和第二下连杆320可形成为在各自的纵向方向上可调节。此外,上支承棒130、下支承棒330以及中央支承杆200的各自的长度均可调节。在此,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使用螺钉和螺母或者还可包括额外的附属结构以分别调节各自的长度。
[0071] 与此同时,肌肉锻炼器材10可布置为如状态图301中所示,随后锻炼者1可进行从正面朝向地面的弯曲动作。在该过程中,锻炼者1可强化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大腿肌肉、股肌肉等。具体地,肌肉锻炼器材10可支持锻炼使得动量集中于背部肌肉的竖立肌和背阔肌以及腹肌。在此,当在锻炼者的膝盖弯曲预定角度以减少腰椎间盘疾病险的同时进行上身弯曲动作时,锻炼者1可在保护腰部的同时进行集中地开发腹肌以及背部肌肉的练习。
[0072] 参照图4,如状态图401和403所示,锻炼者1可将肌肉锻炼器材10的第一模块100布置于他/她的背部处,可将中央支承杆200布置于腹部处,并且可将第二模块300布置于大腿区域处。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在锻炼者1进行从正面朝向地面的弯曲动作时,中央支承杆200直接按压腹部区域,并由此使用了背部肌肉的上部肌肉。因此,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提供集中进行腹部锻炼以及直接按摩腹部的效果,并由此还可提供分散集中在腹部处的脂肪的优异效果。在此,为了提供更积极的效果,可在肌肉锻炼器材10的中央支承杆200的表面上执行压纹处理。中央支承杆200可设置成可滚动并由此在锻炼者1进行弯曲动作时最小化中央支承杆200与锻炼者的皮肤之间的摩擦。因此,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当锻炼者1进行弯曲动作时,执行了压纹处理的中央支承杆200的表面可在轻柔地按摩腹部的同时将物理力施加到腹肌,并由此可使腹部锻炼的效果加倍。
[0073] 参照图5,如状态图501所示,锻炼者1可将肌肉锻炼器材10的第一模块100布置于他/她的大腿的上部分处,可将中央支承杆200布置于他/她的膝关节的后侧处,并且可将第二模块300布置于他/她的脚踝的正面处。随后,如状态图503所示,锻炼者1可进行伸展弯曲的膝关节的动作。此时,第一模块100和第二模块300进行支持以使得弹性力产生在相对于中央支承杆200径直向下方向上。因此,锻炼者1可开发他/她的大腿肌肉和腓肠肌。
[0074] 参照图6,如状态图601所示,锻炼者1可将肌肉锻炼器材10的第一模块100布置于他/她的大腿的后侧处,可将中央支承杆200布置于膝盖与大腿之间的交界区域处,并且可将第二模块300布置成朝向于他/她的跟。如状态图603所示,锻炼者1可以预定角度弯曲膝盖的动作。随后,肌肉锻炼器材10在膝盖伸展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因此,锻炼者1可进行开发腓肠肌和大腿肌肉的锻炼。
[0075] 与此同时,为了进行如图5和图6所示的锻炼,优选的是锻炼者1坐在椅子或类似物体上。
[0076]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的外型的视图。与此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中,当第一锻炼装置20与第二锻炼装置30彼此联接时,可提供与图1的肌肉锻炼器材的形状和锻炼方法相同的形状和锻炼方法。
因此,使用与先前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的参考编号相同的参考指示了第一锻炼装置20与第二锻炼装置30的结合的结构编号。与此同时,如以下将描述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一锻炼装置20和第二锻炼装置30并不是提供成仅仅分离图1的肌肉锻炼器材,而是可提供成独立地进行锻炼者的锻炼。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以及锻炼方法及它的其他各种形状。
[0077] 参照图7,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包括第一锻炼装置20以及第二锻炼装置30。
[0078]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独立地配置成使得锻炼可仅使用第一锻炼装置20和第二锻炼装置30中的一个或两者来进行。
[0079] 首先,如图所示,第一锻炼装置20包括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第一上支承棒131、第一上连杆110、第一下支承棒331以及第一下连杆310。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锻炼装置20中,第一上连杆110的一侧能够可弯曲地连接至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一端部,并且第一下连杆310的一侧也能够可弯曲地连接至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同一端部。在此,在本发明的第一锻炼装置20中,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被可弯曲地连接。
[0080] 与此同时,第一上支承棒131的一端部可联接至第一上连杆110的与连接至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一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第一上支承棒131可与第一上连杆110固定地联接,或者可与第一上连杆110可滚动地联接。第一上支承棒131的另一端部可被倒圆角。此外,特定结构(例如,螺母结构或者螺钉结构)可设置在第一上支承棒131的另一端部处。与此同时,不但第一上支承棒131可设置为可滚动的,而且下支承棒331以及第二上支承棒132和第二下支承棒332均可设置为可滚动的。另外,即使是在支承棒不被分开的状态中,支承棒也可设置为可滚动的。
[0081] 第一上连杆110以及第一下连杆310同时联接至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一端部,并且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另一端部可以被倒圆角。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另一端部也可包括用于将联接至第二锻炼装置30与第二中央支承杆220联接的额外的结构。第一中央支承杆210被示出为具有圆柱形形状,然而第一中央支承杆210可制造成具有其他形状。第一中央支承杆210可设置成包括在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进行弯曲动作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件,或者第一中央支承杆210本身可设置为弹性件。与此同时,如图1所示,当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形成为直接提供对抗所施加的物理力的弹性力时,第一中央支承杆210仅充当支承棒以使得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具有初始布置的结构。在此,第一中央支承杆210可设置成使得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中的每个插入和固定于其中,或者可具有第一上连杆110与第一下连杆310彼此直接连接的结构。在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固定地联接至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情况下,第一中央支承杆210在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提供弹性力时充当支承棒。在第一中央支承杆210支承直接连接的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下连杆310的情况下,第一中央支承杆
210在连杆进行弯曲动作时用于固定连杆的每个轴并且支承连杆的联接点。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这种结构可同样地应用于图1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
[0082] 第二锻炼装置30可包括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第二上支承棒132、第二上连杆120、第二下支承棒332以及第二下连杆320。除了方向性,第二锻炼装置30可设置成具有与第一锻炼装置20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例如,当控制第二锻炼装置30的旋转方向时,第二锻炼装置30可被布置成具有与第一锻炼装置20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第二锻炼装置30可独立地进行与锻炼装置20不同的动作,或者可与第一锻炼装置20一起同时进行相同的动作。第二锻炼装置30可在不与第一锻炼装置20结合时,支持锻炼者1以进行双臂的锻炼、双腿的锻炼等等。此外,如先前在第一锻炼装置20中所述的那样,第二锻炼装置30可与第一锻炼装置20结合,并且可支持图3至图6中所示的锻炼方法。为此,第二锻炼装置30的一端部可包括与第一锻炼装置20联接的联接结构。例如,螺钉结构或螺母结构可设置在第二上支承棒132的不与第二上连杆120联接的一端部的一部分处,以与第一上支承棒131联接。以类似的方式,螺钉结构或螺母结构可设置在第二下支承棒332的不联接至第二下连杆320的一端部的一部分处,以与第一下支承棒331联接。此外,联接结构也可设置在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的端部处以与第一中央支承杆210联接。
[0083] 图8至图11是示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锻炼装置20或第二锻炼装置30的锻炼方法的视图。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描述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的锻炼方法。
[0084] 首先,参照图8,如状态图801所示,锻炼者1可以卧姿或站姿的状态将第二锻炼装置30的第二上支承棒132布置于他/她的臀部处,可将第二中央支承杆220布置于大腿与膝盖之间的交界部分处,并且可将第二下方支点棒332布置于他/她的脚踝的后侧处。并且如状态图803所示,锻炼者1可施加物理力以进行弯曲他/她的膝盖的动作。随后,第二锻炼装置30在伸展膝盖的方向上生成弹性力,并且特定的物理力施加于锻炼者的肌肉,从而可进行肌肉力量锻炼。在该过程中,锻炼者1可佩戴第一锻炼装置20而非第二锻炼装置30。然而,为了使在运动装置与不进行锻炼的异侧腿之间的接触最小化,锻炼装置可被选择为或者锻炼装置的方向可被控制为使得支承棒与中央棒彼此连接的部分指向锻炼者身体的外侧。与此同时,锻炼者1可通过上述锻炼进行用于强化双腿中的一条腿的股肌肉、腓肠肌以及韧带的锻炼。
[0085] 随后,参照图9,如状态图901所示,锻炼者1可将第二锻炼装置30的第二上支承棒132布置于他/她的大腿的上部分,可将第二中央支承杆220布置于他/她的弯曲的膝盖的后侧,并且可将第二下支承棒332布置于他/她的脚踝的正面。随后,如状态图903所示,锻炼者1可进行伸展处于佩戴第二锻炼装置30的腿是弯曲的状态下的膝盖的动作,并由此可强化这条腿的肌肉力量。在该过程中,锻炼者1可使用他/她的双臂抓住椅子的扶手或类似的物体,并由此可保持他/她的平衡。锻炼者1可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或第一锻炼装置20来强化需要强化的仅特定的腿的肌肉力量。
[0086] 参照图10,如状态图1001所示,锻炼者1可将第二锻炼装置30的第二上支承棒132布置于他/她的肱二头,可将第二中央支承杆220布置于邻近将上臂与下臂连接的臂关节的区域,并且可将第二下支承棒332布置于他/她的处于手臂是伸展的状态的腕部的一端部。随后,如状态图1003所示,锻炼者1可将他/她的手臂转变为弯曲状态,并由此可将物理力施加到第二锻炼装置30。在该过程中,第二锻炼装置30可在与锻炼者1进行的动作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提供弹性力,并由此可强化该手臂的肌肉力量。因此,第二锻炼装置
30可支持锻炼者1强化与臂关节有关的肌肉(例如肱二头肌)的力量。
[0087] 参照图11,如状态图1101所示,锻炼者1可将第二锻炼装置30的第二上支承棒132布置于他/她的手臂的三头肌,可将第二中央支承杆220布置于弯曲的臂关节的内侧,并且可将第二下支承棒332布置于他/她的腕部或可使用他/她的手抓住第二下支承棒
332。如状态图1103所示,锻炼者1可产生肌肉力量以伸展弯曲的臂关节。因此,锻炼者的手臂维持伸展状态。此时,第二锻炼装置30提供弹性力以再次弯曲伸展的手臂。因此,例如,锻炼者1可进行维持手臂的伸展状态的动作并由此可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开发肌肉耐力。
[0088] 与此同时,如图1等所示,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包括能够控制弹性力或张力并由此能够控制锻炼强度的等级控制器。该功能可提供在第一锻炼装置20和第二锻炼装置30中的每个处。结果是,本发明的第一锻炼装置20以及第二锻炼装置30使锻炼者差异性地控制第一锻炼装置20和第二锻炼装置30中的每个的锻炼强度。锻炼强度的这种等级分配可为诸如肌肉力量开发得不同的锻炼者、肌肉力量有损伤的锻炼者、锻炼范围受限的锻炼者、或者需要康复部分肌肉力量的锻炼者提供最佳的锻炼环境。
[0089] 如上所述,已描述了仅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的锻炼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可根据锻炼者的意图同时使用第一锻炼装置20以及第二锻炼装置30。例如,锻炼者1可使用第一锻炼装置20进行上述手臂锻炼中的左臂锻炼并且也可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进行右臂锻炼。同样地,锻炼者1可使用第一锻炼装置20进行上述腿部锻炼中的左腿锻炼并且也可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进行右腿锻炼。同样地,锻炼者1可使用第一锻炼装置20进行双臂中的一个手臂的锻炼,也可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进行双腿中的一条腿的锻炼。
[0090] 图12至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锻炼装置20与第二锻炼装置30的多种联接状态的视图。
[0091] 首先,参照图12,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第一锻炼装置20与第二锻炼装置30可彼此联接成使得仅第一中央支承210与第二中央支承杆220使用第一联接结构401彼此联接。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第一上支承棒131和第二上支承棒132布置成以第一联接结构401的长度彼此相隔开。类似地,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第一下支承棒331和第二下支承棒332也布置成以第一联接结构401的长度彼此相隔开。
[0092] 第一联接结构401可形成为具有比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直径和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的直径大的直径。螺母形状可提供在第一联接结构401的内侧。相应地,螺钉形状可提供在第一中央支承杆210和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的每一个的端部。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端部和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的端部可与形成在第一联接结构401的内侧的螺母形状联接,并由此可具有如图12所示的布置结构。
[0093] 具有上述结构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通过在第一上支承棒131与第二上支承棒132之间提供开口部分以及在第一下上支承棒331与第二下上支承棒332之间提供开口部分而允许了锻炼者易于佩戴锻炼装置。此外,具有上述开口部分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允许锻炼者在结束锻炼之后易于通过开口部分脱下该锻炼装置。具有第一联接结构的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允许第一上支承棒131与第二上支承棒132以及第一下支承棒331与第二下支承棒332不具有分离的联接结构。
[0094] 参照图13,本发明的第一锻炼装置20与第二锻炼装置30可彼此结合成使得设置有连杆的位置彼此面对。为此,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还可包括联接结构(例如,螺钉/螺母结构以及钩结构),联接结构设置于待被彼此结合的连杆、支承棒以及中央杆中的至少一个处。在此,肌肉锻炼器材10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可包括夹具。夹具可形成为略微小于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二上连杆120以及第一下连杆310和第二下连杆320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并由此在连杆布置成彼此面对时夹具可在连杆中的每个的横向方向上插入以固定连杆。
[0095] 参照图14,本发明的第一锻炼装置20和第二锻炼装置30可布置成使得连杆彼此面对,并且也可被固定成以第二联接结构402的长度彼此相隔开。为此,第二联接结构402可形成为具有与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一侧以及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的一侧联接的预定形状,即,可形成为例如使多个弹簧球布置在其圆柱面上。此外,可供第二联接结构402插入的孔或凹槽设置在在第一中央支承杆210的中心以及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的中心处,并且插入并固定有弹簧球的多个球凹槽可设置在在孔或凹槽的内表面处。在此,弹簧球是指通过直接向下的按压动作或横向按压动作按压并且随后在按压动作被释放后再次突出的球。弹簧球插入设置于孔或凹槽中的球凹槽中并随后在产生预定物理力或更大物理力之前维持联接状态。
[0096] 在此,第二联接结构402可用于固定地联接第一中央支承杆210与第二中央支承杆220,并且可布置成使得第一上连杆110、第二上连杆120、第一下连杆310以及第二下连杆320进行弯曲动作。因此,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允许连杆在不同的时间被操作,并由此可允许锻炼者进行各种锻炼方法。例如,锻炼者可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第一上连杆110和第一上支承棒131进行一个手臂锻炼,以及使用第二上连杆120和第二上支承棒132进行另一个手臂锻炼。另外,锻炼者可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第一下连杆310和第一下支承棒331进行一条腿的锻炼以及使用第二下连杆320和第二下支承棒332进行另一条腿的锻炼。
[0097] 与此同时,上面的描述中已对第二联接结构402设置成联接第一中央支承杆210与第二中央支承杆220的示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第二联接结构402可设置在第一上支承棒131与第二上支承棒132之间以固定地联接第一上支承棒131与第二上支承棒132。另外,第二联接结构402可设置于第一下支承棒331与第二下支承棒332之间以固定地联接第一下支承棒331与第二下支承棒332。具有这种结构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允许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使用第一锻炼装置20和第二锻炼装置30的锻炼。即,锻炼者1可交替地进行使用第一锻炼者装置20的锻炼以及使用第二锻炼装置30的锻炼,并由此可进行多种锻炼方法。
[0098] 图15至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的其他类型的视图。
[0099] 如图15中所示,本发明的另一种肌肉锻炼器材10可包括第一模块100以及第二模块300,其中,第一模块100具有上支承棒130以及与上支承棒130的两端连接并且朝着具有预定尺寸的中央支承杆200弯曲的第一弯曲上连杆111和第二弯曲上连杆121,第二模块300具有与第一模块100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具有设置于中央支承杆200处的第一弯曲下连杆311和第二弯曲下连杆321。如图所示,弯曲连杆中的每个可包括布置成垂直于支承棒的延伸部分以及设置为从延伸部分的端部弯曲至中央支承杆200的一侧的弯曲部分。与此同时,如图16所示,在图15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上支承棒可包括以预定距离相隔开的第一上支承棒131和第二上支承棒132,而下支承棒可包括以预定距离相隔开的第一下支承棒331和第二下支承棒332。
[0100] 另外,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包括第一模块100、第二模块300以及中央支承杆200。具体地,第一模块100可包括上支承棒130、第一上弯曲部分112以及第二上弯曲部分122。另外,第二模块300可包括下支承棒330、第一下弯曲部分312以及第二下弯曲部分322。在此,第一上弯曲部分112和第二上弯曲部分122可用于连接上支承棒130与中央支承杆200,并且可在远离第二模块300的方向上弯曲。因此,本发明的弯曲部分可布置成具有如图所示的“U”型形状。
[0101] 与此同时,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弯曲部分。即,第一模块100包括连接上支承棒130与中央支承杆200的第一弯曲部分113和第二弯曲部分123,而第二模块300包括连接下支承棒330与中央支承杆200的第三弯曲部分313和第四弯曲部分323。在此,第一弯曲部分113和第二弯曲部分123的每个可在布置有下支承棒330的方向上弯曲。因此,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的弯曲部分可布置成具有如图所示的“v”型形状。
[0102] 与此同时,如图19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中央支承杆可配置有板式中央支承杆201,板式中央支承杆201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的平板形状。肌肉锻炼器材10的第一模块101可连接至板式中央支承杆201的一端部的两个端部边缘,二第二模块301可连接至中央支承杆201的另一端部的两个端部边缘。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第一模块101和第二模块301从板式中央支承杆201的中心朝向板式中央支承杆201的外侧操作,并由此可允许锻炼者进行预定锻炼。
[0103]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与肌肉锻炼器材10联接的第一辅助装置的视图。
[0104] 参照图20,第一辅助装置500可包括把手部分530、第一把手支承部分510以及第二把手支承部分520。第一把手支承部分510和第二把手支承部分520可包括与把手部分530垂直地连接至把手部分530的两端部的的第一连接部分511和第二连接部分521、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511以预定角度布置以从第一连接部分511的端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
512、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分521以预定角度布置以从第二连接部分521的端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分522、与第一延伸部分512垂直地从第一延伸部分512的端部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
513、以及与第二延伸部分522垂直地从第二延伸部分522的端部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523。
在此,第一突出部分513可插入并紧固至中央支承杆200的一端部,第二突出部分523可插入并紧固至中央支承杆200的另一端部。具体地,第一突出部分513和第二突出部分523可联接至中央支承杆200以使得第一辅助装置500可在预定方向上进行弯曲动作。具有预定图案的中央凹槽可设置在中央支承杆200的中心处,其中,在第一辅助装置500插入时,第一辅助装置500通过该中央凹槽而相对于第一模块100或第二模块300布置成预定角度。
因此,第一突出部分513和第二突出部分523的端部可形成为与中央支承杆200的中央凹槽的图案相对应。
[0105]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第一辅助装置500以及肌肉锻炼器材10的锻炼方法的视图。
[0106] 参照图21,锻炼者1可将第一模块100布置于他/她的胸部,可将中央支承杆200布置于他/她的腰部,并且可将第二模块300布置于他/她的大腿的上部分或他/她的小腿的前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辅助装置500可被锻炼者握住并且可在预定方向(例如,从正面朝背面或从背面朝正面)上进行弯曲动作。锻炼者1可佩戴并支承肌肉锻炼器材10,并且随后可进行使用第一辅助装置500的手臂锻炼。
[0107]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与肌肉锻炼器材10联接的辅助装置的另一类型的视图。
[0108] 参照图22,本发明的第二辅助装置600可包括联接至中央支承杆200的一端部的第一辅助单元610以及联接至中央支承杆200的另一端部的第二辅助单元620。
[0109] 第一辅助单元610包括第一把手611、第一支承部分613、第一上接合部612、第一下接合部614以及第一联接部分615。第一把手611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材料形成以及可形成为具有可被锻炼者抓握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一上接合部612用于将第一把手611与第一支承部分613连接以及支承第一把手611向预定方向弯曲。此时,第一上接合部612由可提供弹性力的例如弹簧装置的材料形成,从而可允许第一把手611向预定方向弯曲以及随后回到初始位置。
[0110] 第一下接合部614布置于第一支承部分613与第一联接部分615之间,并且允许第一支承部分613以第一联接部分615为轴在预定方向上弯曲。第一下接合部614也由可提供弹性力的材料形成,从而可向第一支承部分613提供弹性力以在第一支承部分613在预定方向上弯曲时使得第一支承部分613恢复至初始形状。
[0111] 第二辅助单元620包括第二把手621、第二支承部分623、第二上接合部622、第二下接合部624以及第二联接部分625。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二辅助单元620可形成为具有与第一辅助单元610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形状。然而,第二辅助单元620联接至中央支承杆200以面对第一辅助单元610。
[0112]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辅助装置600允许锻炼者在抓住第一把手611和第二把手621的同时时进行拉动第一把手611和第二把手621的动作。此时,锻炼者可将肌肉锻炼器材10的第一模块100布置于他/她的腿部,可将中央支承杆200布置于腹部,并且可将第二模块300布置于他/她的腰部。锻炼者可以坐姿开始锻炼,以及可进行朝他/她的身体内侧拉动第二辅助装置600的动作,从而可进行划船锻炼。在该过程中,第二辅助装置600使用接合部的弹性力支承划船锻炼使得划船锻炼者基本使用了预定肌肉力量。
[0113]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在具有简单的结构的同时可提供多种运动方法,所以可能支持用于强化锻炼者身体的多种肌肉的锻炼。另外,通过分离的以及联接的操作,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可使锻炼方法多样化或可进行仅强化所需区域的肌肉锻炼。
[0114] 图23是图示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的结构的视图,图24是示出了第一模块100、第二模块300以及中央支承杆200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视图。图25是沿图24的线A-A’取得的剖视图。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提供在第一模块100的第一上连杆110与第二模块300的第一下连杆310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将其作为典型示例描述。
[0115] 参照图23至图25,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形成为台阶式的,使得第一上连杆110与第一下连杆310彼此接合,张力环70(700)布置在第一上连杆110的一侧以联结至中央支承杆200。
[0116] 具体地,穿过阶梯状部分的销孔340可设置在第一下连杆310的阶梯状区域处。联结销230插入至设置于第一下连杆310处的销孔340中,还可设置有用于防止插入至销孔340的联结销230与销孔340分离的销盖240。如图所示,联结销230穿过形成于第一下连杆310处的销孔340、穿过布置于第一上连杆110的一侧的轴承114、随后联结至形成于张力环700处的通孔部分。此时,如图所示,联结销230可形成为有角的形状使得当第一下连杆310向预定方向旋转时联结销230旋转张力环700,从而施加弹性力。
[0117] 具有连接于销孔340的通孔的轴承114布置于第一上连杆110的阶梯状区域,该阶梯状区域面对其中布置有第一下连杆310的销孔340的区域。在此,轴承114的厚度形成为小于第一上连杆110的阶梯状部分的厚度。如下所述,张力环700所插入的插入孔可设置于轴承114处以及延伸的台阶。在插入孔处穿过第一上连杆110的阶梯状部分的方向设置有轨道突出部,并且形成于张力环700处的轨道凹槽插入轨道突出部上以固定张力环700外侧部分。
[0118] 如图所示,中央支承杆200形成为棒形,并且在中央支承杆200的端部可设置有螺纹。在中央支承杆200的端部设置有联接螺母403。联接螺母403可布置成将中央支承杆200的端部与张力环700的端部连接。
[0119] 与此同时,以上已描述了分别设置轴承114以及张力环700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轴承114以及张力环700所插入的通过部分可设置于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处,并且轴承114以及张力环700可整体地设置并可随后插入及固定于相应的通过部分。
[012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当第一下连杆310相对于第一上连杆110扭转时,张力环700旋转并且向第一下连杆310施加弹性力。另外,当第一上连杆110相对于第一下连杆310扭转时,第一上连杆110通过轴承114旋转并且支承张力环压缩的弹性力。因此,在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当压动第一上连杆110以及第一下连杆310以中央支承杆200为轴向预定方向旋转时,会产生张力环700的弹性恢复力并且该恢复力增加了肌肉的动量并且支承待强化的肌肉力量。
[0121] 图2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张力环的详细结构的视图。
[0122] 参照图26,本发明的张力环700包括外部分701以及设置于外部分701的内侧的中央部分703,其中外部分301位于设置于第一上连杆110处的通过部分处并且与设置于第一上连杆110处的通过部分固定,而中央部分703可根据插入以及固定于中央部分703的联结销230的旋转动作向预定方向旋转。在外部分701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轨道凹槽709,并且当张力环700插入至第一上连杆110的通过部分时,轨道凹槽709与设置于通过部分的轨道突出部联接。轨道凹槽709设置于外部分701的上端并且在外部分701的下端设置有环形螺纹711以固定于中央支承杆200的联接螺母403。
[0123] 与此同时,在张力环700的内侧布置有弹性结构707以允许当中央部分703旋转时,向与中央部分703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张力。与此同时,在中央部分703的中心设置有销插入孔705,联结销230插入及固定于销插入孔705。在外部分701与中央部分703之间可设置有轴承,使得中央部分703可旋转。此时,弹性结构707的一端部连接于中央部分703,并且弹性结构707的另一端部连接于外部分701以提供根据中央部分703与外部分701彼此相反的旋转动作产生的恢复力。例如,螺旋管、压缩、拉伸、扭转及橡皮弹簧可用作弹性结构707。
[0124] 图27是部分地示出了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可控制弹性力的肌肉锻炼器材的结构的视图。
[0125] 参照图27,本发明的肌肉锻炼器材可采用插入多个张力环700的结构。为此,通过延伸通过部分形成的环形插管115可设置于第一上连杆110的阶梯状区域,通过部分与轴承114顺序形成以将张力环700插入其中。与联接螺母403固定的管螺纹116设置于环形插管115的端部,与设置于张力环700处的轨道凹槽709固定的轨道突出部117可设置于环形插管115的内侧。
[0126] 供联结销230插入的销孔设置于第一下连杆310的阶梯状区域处,并且联结销230插入销孔并且布置成与环形插管115的中心交叉。销盖240用于支承联结销230并由此防止联结销230从第一下连杆310中分离。
[0127] 与此同时,如图所示,根据用户的意图可将多个张力环700插入至环形插管115中。在插入张力环700后,联接螺母403以及中央支承杆200可连接至环形插管115的端部。在此,张力环700的每一个可提供预定弹性力。结果,随着张力环700的数目的增加,产生的弹性力增加,从而动量也增加。用户可控制张力环700的数目以控制锻炼强度。
[0128] 实施方式已描述了通过控制张力环700的数目来控制锻炼强度的示例,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通过控制设置于张力环700处的弹性结构的弹性系数来控制锻炼强度。即,可通过用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的张力环替换张力环700来控制锻炼强度。
[0129] 图28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肌肉锻炼器材10中的第一上连杆110、第二模块300以及中央支承杆200之间的另一形状的连接部分的视图,图29是示出了第一上连杆110和张力环700的详细结构的视图。
[0130] 参照图28及图29,本发明的第一上连杆110的端部以及第一下连杆310的端部可形成为圆盘形状。插有联结销230的销孔340可形成于第一下连杆310的圆盘的中心。此时,联结销230布置成穿过第一下连杆310的圆盘以及第一上连杆110的圆盘。
[0131] 如图所示,供张力环700插入的插入孔118设置于第一上连杆110的圆盘处。如上所述,轨道突出部119布置于上述插入孔118处。轨道突出部199(119)与形成于张力环700处的轨道凹槽709联接。与此同时,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用于按压联结销230的具有中心的轴承可布置于第一上连杆110的圆盘的中心处。可选地,轴承可被除去,并且仅张力环700可布置在在圆盘的中心处。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第一下连杆310通过联结销230联接至张力环700并且在预定方向上旋转时,弹性力被施加。与此同时,为了支持第一上连杆的旋转动作,张力环700可被制造并且用于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旋转。
[0132] 虽然已示出及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可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