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用平衡迷宫球

申请号 CN201611094179.7 申请日 2016-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6540438A 公开(公告)日 2017-03-29
申请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汪颖; 罗智兆;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它解决了 现有技术 的技术问题。本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具有内腔的迷宫盒体,所述的内腔中设有迷宫球组件,所述的迷宫盒体周向外侧具有供使用者双脚站立的 脚踏 区域,所述的迷宫盒体与底座之间设有当迷宫盒体周向任意一侧受到向下作用 力 时能使该侧保持向上运动趋势的弹性 支撑 结构且迷宫盒体通过弹性支撑结构悬设在底座上方。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双脚控制球体的运动方向进行游戏从而达到了健身、锻炼平衡性的目的,游戏趣味性高,玩法多样。
权利要求

1.一种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方设有具有内腔(2)的迷宫盒体(3),所述的内腔(2)中设有迷宫球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盒体(3)周向外侧具有供使用者双脚站立的脚踏区域(4),所述的迷宫盒体(3)与底座(1)之间设有当迷宫盒体(3)周向任意一侧受到向下作用时能使该侧保持向上运动趋势的弹性支撑结构(5)且迷宫盒体(3)通过弹性支撑结构(5)悬设在底座(1)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方设有支撑座(6),所述的迷宫盒体(3)设置在支撑座(6)上从而在支撑座(6)两侧形成上述的脚踏区域(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5)包括若干设置在支撑座(6)和底座(1)之间的支撑弹簧(7),且所述的支撑弹簧(7)一端作用于底座(1),另一端设置在支撑座(6)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弹簧(7)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的支撑弹簧(7)分别周向设置在底座(1)上;或者,所述的支撑弹簧(7)分别呈阵列状设置在底座(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球组件(8)包括设置在迷宫盒体(3)内的迷宫障碍物(9)以及至少一个球体(24),所述的迷宫盒体(3)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供球体(24)穿过的孔洞(10),在迷宫盒体(3)内设有当球体(24)穿过孔洞(10)时能对球体(24)进行回收的球体回收机构(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回收机构(11)包括设置在迷宫盒体(3)内且能将内腔(2)分隔成放置腔(12)和回收腔(13)的隔板(15),所述的回收腔(13)均与孔洞(10)相连通,所述的迷宫障碍物(9)和孔洞(10)均设置在隔板(15)上,所述的迷宫盒体(3)侧部设有与回收腔(13)相连通的缺口(16),且所述的缺口(16)内滑动设有延伸至回收腔(13)内的球体回收抽拉盒(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洞(10)分为至少一个设置在隔板(15)侧部的终点孔(18)以及若干设置在隔板(15)上的陷阱孔(19)。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6)两侧具有向上延伸设置且位于脚踏区域(4)外侧的支撑挡板(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6)两侧的脚踏区域(4)内分别设有踏板(21),且所述的脚踏板(21)一侧与迷宫盒体(3)相抵靠,另一侧抵靠设置在支撑挡板(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板(21)上设有固定带(22),且所述的固定带(22)和脚踏板(21)之间形成供使用者脚部穿入的穿入通道(23)。

说明书全文

锻炼用平衡迷宫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锻炼用平衡迷宫球。

背景技术

[0002] 迷宫玩具有弯弯曲曲的迷宫线路,有滚动的小圆球,能否让圆球顺利到达终点,充分锻炼你的协调,双眼双手并用。迷宫玩具可以锻炼手脑并用的灵活性及双手协调能力,培养耐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明白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富裕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多压力青年继续释放自身压力;越来越多童心未泯,时刻要挑战自己的年轻人或老年人存在,也就预示着迷宫玩具等益智玩具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的迷宫玩具大多只能锻炼双手和双眼的协调能力,缺乏对于双脚的扩展,游戏方式单一,趣味性低,难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0003]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滚珠迷宫玩具[申请号:CN201320324870.5],包括顶部敞口的盒体,敞口处设有平放置的摇框a和摇框b,摇框b套在摇框a四周;摇框b设有转轴b,通过转轴b与盒体连接;摇框a设有转轴a,通过转轴a与摇框b连接。摇框a和摇框b分别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盒体一侧壁部设有滚珠通孔。所述摇框a上设有迷宫板。所述迷宫板上设有若干迷宫挡墙和滚珠漏孔。
[0004] 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现有技术趣味性的技术问题,但是依然没有解决迷宫玩具对于双脚的扩展,难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且游戏方式单一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使用双脚控制迷宫玩具从而锻炼身体,且游戏趣味性高,玩法多样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具有内腔的迷宫盒体,所述的内腔中设有迷宫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盒体周向外侧具有供使用者双脚站立的脚踏区域,所述的迷宫盒体与底座之间设有当迷宫盒体周向任意一侧受到向下作用力时能使该侧保持向上运动趋势的弹性支撑结构且迷宫盒体通过弹性支撑结构悬设在底座上方。使用时,玩家将双脚伸入脚踏区域内,面对墙壁或者栏杆、家具等物件,在需要时扶住。控制身体平衡,双脚用力,小幅度地前后左右摆动控制弹性支撑结构,使得迷宫球组件内的球体在迷宫盒体内滚动,以双脚来代替双手进行控制,充分锻炼了使用者的双脚双手的协调性,同时双眼集中注意力完成对游戏的操作,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游戏趣味性高;或者俯卧在地面,双手放入脚踏区域,以此控制迷宫球组件,增加了玩法的多样性。
[0007]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支撑座,所述的迷宫盒体设置在支撑座上从而在支撑座两侧形成上述的脚踏区域。该脚踏区域能够让玩家站立,且与支撑座一体式结构,不仅加强了结构强度而且能够通过摆动双脚而进行游戏。
[0008]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支撑座和底座之间的支撑弹簧,且所述的支撑弹簧一端作用于底座,另一端设置在支撑座底部。
[0009]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支撑弹簧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的支撑弹簧分别周向设置在底座上;或者,所述的支撑弹簧分别呈阵列状设置在底座上。
[0010]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迷宫球组件包括设置在迷宫盒体内的迷宫障碍物以及至少一个球体,所述的迷宫盒体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供球体穿过的孔洞,在迷宫盒体内设有当球体穿过孔洞时能对球体进行回收的球体回收机构。设置孔洞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和可玩性,且设置的球体回收机构可以更便捷的将球体取出进行下一回合的游戏和储存球体。
[0011]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球体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迷宫盒体内且能将内腔分隔成放置腔和回收腔的隔板,所述的回收腔均与孔洞相连通,所述的迷宫障碍物和孔洞均设置在隔板上,所述的迷宫盒体侧部设有与回收腔相连通的缺口,且所述的缺口内滑动设有延伸至回收腔内的球体回收抽拉盒。
[0012]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孔洞分为至少一个设置在隔板侧部的终点孔以及若干设置在隔板上的陷阱孔。终点孔和陷阱孔中分别设有用于监测是否有球体通过的光电传感器,所述的光电光感器均通过MCU模与警报模块相连,当有球体通过终点孔或陷阱孔时警报模块可以进行报警,且报警声音可以不同,这样便于区分,同时可以在支撑板上设有与MCU模块相连的显示屏,用户对球体通过终点孔或陷阱孔的次数进行显示。
[0013]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支撑座两侧具有向上延伸设置且位于脚踏区域外侧的支撑挡板。设置支撑挡板防止在游戏期间双脚侧向滑出,提高了安全性。
[0014]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支撑座两侧的脚踏区域内分别设有踏板,且所述的脚踏板一侧与迷宫盒体相抵靠,另一侧抵靠设置在支撑挡板上。
[0015] 在上述的锻炼用平衡迷宫球中,所述的脚踏板上设有固定带,且所述的固定带和脚踏板之间形成供使用者脚部穿入的穿入通道。设置固定带增强了使用时双脚与脚踏板之间的稳定性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锻炼用平衡迷宫球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双脚控制球体的运动方向进行游戏从而达到了健身、锻炼平衡性的目的,游戏趣味性高,玩法多样。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爆炸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迷宫盒的俯视图。
[0020] 图中,底座1、内腔2、迷宫盒体3、脚踏区域4、弹性支撑结构5、支撑座6、支撑弹簧7、迷宫球组件8、迷宫障碍物9、孔洞10、球体回收机构11、放置腔12、回收腔13、隔板15、缺口16、球体回收抽拉盒17、终点孔18、陷阱孔19、支撑挡板20、脚踏板21、固定带22、穿入通道
23、球体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3所示,本锻炼用平衡迷宫球,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具有内腔2的迷宫盒体3,内腔2中设有迷宫球组件8,迷宫盒体3周向外侧具有供使用者双脚站立的脚踏区域4,迷宫盒体3与底座1之间设有当迷宫盒体3周向任意一侧受到向下作用力时能使该侧保持向上运动趋势的弹性支撑结构5且迷宫盒体3通过弹性支撑结构5悬设在底座1上方。使用时,玩家将双脚伸入脚踏区域4内,面对墙壁或者栏杆、家具等物件,在需要时扶住。控制身体平衡,双脚用力,小幅度地前后左右摆动控制弹性支撑结构5,使得迷宫球组件8内的球体
24在迷宫盒体3内滚动,以双脚来代替双手进行控制,充分锻炼了使用者的双脚双手的协调性,同时双眼集中注意力完成对游戏的操作,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游戏趣味性高;
或者俯卧在地面,双手放入脚踏区域4,以此控制迷宫球组件8,增加了玩法的多样性。
[0022] 具体地,底座1上方设有支撑座6,迷宫盒体3设置在支撑座6上从而在支撑座6两侧形成上述的脚踏区域4,该脚踏区域4能够让玩家站立,且与支撑座6一体式结构,不仅加强了结构强度而且能够通过摆动双脚而进行游戏。弹性支撑结构5包括若干设置在支撑座6和底座1之间的支撑弹簧7,且支撑弹簧7一端作用于底座1,另一端设置在支撑座6底部。其中,支撑弹簧7的数量为四个,且支撑弹簧7分别周向设置在底座1上;或者,支撑弹簧7分别呈阵列状设置在底座1上。迷宫球组件8包括设置在迷宫盒体3内的迷宫障碍物9以及至少一个球体24,迷宫盒体3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供球体24穿过的孔洞10,在迷宫盒体3内设有当球体24穿过孔洞10时能对球体24进行回收的球体回收机构11,设置孔洞10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和可玩性,且设置的球体回收机构11可以更便捷的将球体24取出进行下一回合的游戏和储存球体。
[0023] 进一步地,球体回收机构11包括设置在迷宫盒体3内且能将内腔2分隔成放置腔12和回收腔13的隔板15,回收腔13均与孔洞10相连通,迷宫障碍物9和孔洞10均设置在隔板15上,迷宫盒体3侧部设有与回收腔13相连通的缺口16,且缺口16内滑动设有延伸至回收腔13内的球体回收抽拉盒17。孔洞10分为至少一个设置在隔板15侧部的终点孔18以及若干设置在隔板15上的陷阱孔19,终点孔18和陷阱孔19中分别设有用于监测是否有球体24通过的光电传感器,光电光感器均通过MCU模块与警报模块相连,当有球体24通过终点孔18或陷阱孔19时警报模块可以进行报警,且报警声音可以不同,这样便于区分,同时可以在支撑座6上设有与MCU模块相连的显示屏,用户对球体24通过终点孔18或陷阱孔19的次数进行显示。
[0024] 更进一步地,支撑座6两侧具有向上延伸设置且位于脚踏区域4外侧的支撑挡板20,设置支撑挡板20防止在游戏期间双脚侧向滑出,提高了安全性。支撑座6两侧的脚踏区域4内分别设有脚踏板21,且脚踏板21一侧与迷宫盒体3相抵靠,另一侧抵靠设置在支撑挡板20上,脚踏板21上设有固定带22,且固定带22和脚踏板21之间形成供使用者脚部穿入的穿入通道23,设置固定带22增强了使用时双脚与脚踏板之间的稳定性。
[002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6]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内腔2、迷宫盒体3、脚踏区域4、弹性支撑结构5、支撑座6、支撑弹簧7、迷宫球组件8、迷宫障碍物9、孔洞10、球体回收机构11、放置腔12、回收腔13、隔板15、缺口16、球体回收抽拉盒17、终点孔18、陷阱孔19、支撑挡板20、脚踏板21、固定带22、穿入通道23、球体2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