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床

申请号 CN01109770.1 申请日 2001-04-12 公开(公告)号 CN1318356A 公开(公告)日 2001-10-24
申请人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发明人 辻宽; 片冈久司; 山口博;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多功能床,其将车椅的形体可变更的可变床嵌合于コ字形的固定床状态,放倒或立起该床的背靠部时,该床处于稳定姿势,能顺畅地进行形态转换。由该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该床的固定床构成,在该固定床与可变床3之间,设有可相对固定床保持可变床的上下 位置 的保持部件,该部件由分别设置在大致コ字形的固定床切口凹部中左右内侧面上的上下一对导引部件和设置在可变床的支承部两侧上的被导引部件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 装卸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床与该 可变床之间,设有可相对固定床保持可变床的上下位置的保持部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 由,设置在大致成“コ”字形的固定床切口凹部的内侧面上的左右一 对导引部件、和设置在可变床的支承部两侧上的一对被导引部件构 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件 由上下一对导轨构成,所述被导引部件由沿着上下一对导轨引导的导 引辊构成。
4、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 装卸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可变床的支承 部的两侧后部位置,设有引导着进入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的导引辊。
5、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 装卸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可变床的支承 部的两侧的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设有引导着可变床进入、脱离固定 床的切口凹部内的导引辊。
6、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 装卸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开有切口凹部 的固定床前端面的左右内侧部,形成引导可变床进入的导引面。
7、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 装卸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床的周 围直立设置护栏,该护栏为可动式结构。
8、一种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为可沿着固定床周部 滑动的结构。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 通过将固定设置在该护栏上的滑轨,可自由滑动地嵌合于设在固定床 周部的轨道中,而安装到固定床上,以构成在该护栏或者固定床侧限 制护栏滑动的止动机构。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由对车椅的形体可变更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 地嵌合于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床 相对固定床可保持其上下位置的机构。

以往,已开发出并提供有为在看护设施和医院或者家庭等,作为 看护患者必用的各种看护用床。这些看护用床是使被看护者处于平 状态睡眠用床,根据场合,该床自身可弯曲成靠背椅形态。

作为以往的看护用床,将被看护者移向其他场所时,必须准备另 外的车椅,此外还必须准备供被看护者上下车椅用的升降装置等。

另外,兼具床功能和车椅功能的多功能看护用床的研究开发也在 不断地进行,已提出以被看护者为本、极减轻看护者负担的方案。

例如,这些多功能看护用床由固定侧的床和可动侧的床构成,将 可动侧床可装卸于固定侧的床的“コ”字形切口凹部,该可动侧的床 从水平床形态变更成车椅形态以移动被看护者,就无需在床与车椅之 间的上下。

但是,将前述车椅形态的可变床嵌合于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的状 态下,放倒或立起该可变床的背靠部之际,被看护者的体重重心位置 会比车椅形态的可变床的后轮位置还朝后方转移,在形态变更途中, 可变床处于不稳定的姿势,存在形态转换不能顺畅地进行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此,提供一种与固定床嵌合的可变床的形态转换等可 顺畅进行的多功能床。

以上为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 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床与该可变 床之间,设有可相对固定床保持可变床的上下位置的保持部件。

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由,设置在大致成 “コ”字形的固定床切口凹部的内侧面上的左右一对导引部件、和设 置在可变床的支承部两侧上的一对被导引部件构成。

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件由上下一对导轨构 成,所述被导引部件由沿着上下一对导轨引导的导引辊构成。

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 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可变床的支承部的 两侧后部位置,设有引导着进入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的导引辊。

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 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可变床的支承部的 两侧的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设有引导着可变床进入、脱离固定床的 切口凹部内的导引辊。

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 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开有切口凹部的固 定床前端面的左右内侧部,形成引导可变床进入的导引面。

一种多功能床,其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 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床的周围直 立设置护栏,该护栏为可动式结构。

一种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为可沿着固定床周部滑动 的结构。

所述的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通过将固定设置在该 护栏上的滑轨,可自由滑动地嵌合于设在固定床周部的轨道中,而安 装到固定床上,以构成在该护栏或者固定床侧限制护栏滑动的止动机 构。

即,在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着该 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在该固定床与该可变床之间,设 有可相对固定床保持可变床的上下位置的保持部件。

此外,前述保持部件由设置在大致“コ”字形的固定床切口凹部 中内侧面上的左右一对导引部件和设置在可变床的支承部两侧上的一 对被导引部件构成。

前述导引部件由上下一对导轨构成,前述被导引部件由沿着上下 一对导轨引导的导引辊构成。

再有,在前述以往技术中,正如前述将车椅形态的可变床进入固 定床的切口凹部内时,由于该可变床用背部进入,且通常可变床的后 轮非转向轮,将可变床进行方向转向等的姿势控制非常麻烦。为此, 可变床的一部分还会与固定床前端拐部分发生干涉,进入时,会碰 撞可变床,存在被看护者感觉不舒服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可将可变床平稳地进入固定 床。

即,在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着该 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在可变床的支承部的两侧后部位 置设有引导着进入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的导引辊。

此外,在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着 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在可变床的支承部的两侧的前 部位置和后部位置设有引导着可变床侵入、脱离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 的导引辊。

再有,在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着 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在开有切口凹部的固定床前端 面的左右内侧部形成引导可变床进入的导引面。*

在前述以往技术的固定侧床的周围直立设置着护栏,被看护者进 行翻身等时,可防止从床面落下。为此,从多功能床上下被看护者之 际,必须进行可动侧床与固定侧床分离或者躲避直立设置在固定侧床 上的护栏的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此,提供一种照料床上被看护者时,易看 护的多功能床。

即,在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着该 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在该固定床的周围直立设置护 栏,该护栏为可动式结构。

此外,前述护栏为可沿着固定床周部滑动的结构。

另外,前述护栏通过将固定设置在该护栏上的滑轨可自由滑动地 嵌合于固定床周部上的轨道中,而安装到固定床上,以构成在该护栏 或者固定床侧限制护栏滑动的止动机构。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为固定床嵌合可变床(水平床形态)的多功能床整体透 视图,(b)为固定床嵌合可变床(车椅形态)的多功能床整体透视 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示出固定床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图8(a)为示出固定床下降状态的侧视图,(b)为示出固定床 上升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安装可变床的固定床上升状态的侧视图,

图10(a)为示出固定床下降状态的后视图,(b)为示出固定床 上升状态的后视图,

图11为示出可变床水平床形态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1的后视图,

图15为示出可变床的水平床形态中连接机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的侧视图,

图17为示出可变床的斜椅形态中连接机构结构的侧视图,

图18为示出可变床的车椅形态中的连接机构结构的侧视图,

图19为示出可变床的车椅形态的侧视图,

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

图21为图19的后视图,

图22为示出可变床的制动机构结构的侧视图,

图23为示出可变床升降中止动机构结构的侧视图,

图24为示出本发明的可变床护栏结构的侧视图,

图25为示出本发明的护栏下部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26为图25的俯视剖视图,

图27为对护栏进行定位用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28为图27的局部侧视图,

图29为示出本发明的导引辊装置和导引部件结构的透视图,

图30为本发明的导引辊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31为图30的侧剖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多功能床。

图1(a)为固定床嵌合可变床(水平床形态)的多功能床整体透 视图,(b)为固定床嵌合可变床(车椅形态)的多功能床整体透视 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图1的主视图,图 5为图1的后视图,图6为示出固定床结构的俯视图,图7为图6的仰视 图,图8(a)为示出固定床下降状态的侧视图,(b)为示出固定床 上升状态的侧视图,图9为示出安装可变床的固定床上升状态的侧视 图,图10(a)为示出固定床下降状态的后视图,(b)为示出固定床 上升状态的后视图,图11为示出可变床水平床形态的俯视图,图12为 图11的侧视图,图13为图11的主视图,图14为图11的后视图,图15为 示出可变床的水平床形态中连接机构结构的俯视图,图16为图15的侧 视图,图17为示出可变床的斜椅形态中连接机构结构的侧视图,图18 为示出可变床的车椅形态中的连接机构结构的侧视图,图19为示出可 变床的车椅形态的侧视图,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图21为图19的后视 图,图22为示出可变床的制动机构结构的侧视图,图23为示出可变床 升降中止动机构结构的侧视图,图24为示出本发明的可变床护栏结构 的侧视图,图25为示出本发明的护栏下部结构的正剖视图,图26为图 25的俯视剖视图,图27为对护栏进行定位用板的局部俯视图,图28为 图27的局部侧视图,图29为示出本发明的导引辊装置和导引部件结构 的透视图,图30为本发明的导引辊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31为图30的 侧剖视图。

首先,对本发明的多功能床1的基本结构加以说明。

正如图1-图5所示,前述多功能床1由固定床2和可变床3这两个 构件组合而成。

如图1-图10所示,前述固定床2由床20和支座部8构成,该支座 部8由底座90及构成支座体的后述连接机构80等构成,该连接机构80 可升降床20。前述床20俯视看由左右支架21L、21R和后支架21B装配 成“コ”字形,并在其上装有垫22。此外,前述底座90从俯视看同样 也为其前方开口的“コ”字形,在其前后两端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小脚 轮95…,而在该下表面的小脚轮95…的前后外侧垂直设置着固定固定 床2的接地锚96…。

在前述床20的表面一侧,在其前后面上直立设置着导引部件23、 23和导引部件24,而在其两侧面上直立设置着可沿前后方向(长度方 向)滑动的护栏11、11。此外,在该护栏11、11的上边可横置摆饭食 等的载置台110,此时,将该载置台110朝上侧方转动,就可沿着支架 21L、21R的外侧面成直立设置的状态收起。

如图11和图12所示,前述可变床3具有构成床面的可变床30。前 述可变床30由支架31和安装在该支架31上的垫32构成,如图2所示, 该可变床30的轮廓30a(参照图11)形成恰好嵌合于前述固定床2的左 右支架21L、21R与后支架21B之间形成的切口凹部20a(参照图6)中 的形状。

如图12-图14所示,在前述可变床3中,可变床30的支架31的下 表面装有作为后述车椅的车架40L、40R,相对车架40L、40R装有前进 方向变更用的小脚轮型的一对前轮14、14和包含车轴15的一对后轮 16、16,以构成车椅可自由行走。

在本发明中,前述可变床3可在如图12、图15和图16所示,构成水 平床形态的水平床的一部分,并且如图17所示,作为靠背椅形态的靠背 椅,还如图18和图19所示,作为车椅形态的车椅是三种状态可变更的, 构成具有床、靠背椅和车椅的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前述支座部8的固定床2、及具有越过车架 40L、40R的一对前轮14、14和一对后轮16、16的可变床3设计成,固 定床2中床20的垫22的上表面侧、与可变床3中的可变床30的垫32的上 表面侧,在装配成水平床形态之际成为齐平面,该固定床2和可变床3 成一体时形成比较宽的床面。

前述可变床3由于具有上述的三种形态的功能,构成如下。

首先,前述可变床3如图15-图18所示,其可变床30分成作为车 椅的背靠部33、支承部34和脚蹬部35,由各自的关节状的连结部件37、 38可自由弯曲地连接。

此外,该可变床3中的脚蹬部35分成垂下部35A和通过关节状连结 部件39而与该垂下部35A可自由弯曲连接的置脚部35B。

本结构中要点在于,前述可变床3从水平床形态经靠背椅形态变 更为车椅形态之际,横卧在床上人的姿势也随着其形态变更慢慢地变 更着座姿势,此时,横卧在床上的人变更成车椅形态的过程中,为了 使横卧在床上的人不向前方推出,一旦接近支承部34中脚蹬部35的一 方处于比另一方还上的位置,该支承部34与背靠部33的倾斜相一致地 倾斜,横卧在床上的人的臀部与水平床形态相比形态变更成沉入状 态。

根据上述结构,在前述可变床3中的背靠部33、支承部34、脚蹬 部35与车架40L、40R之间分别设有连动方式连接的连接机构4。通过 前述连接机构4,用一个电机5,就可将可变床3的水平床部分变形为 可作为车椅的背靠部33和支承部34和脚蹬部35。

此外,对搭载在可变床3侧的、作为驱动源的前述电机5的电力供 给是通过前述可变床3以推入方式嵌合于前述固定床2的切口凹部20a 中,并且如图3、图14所示地、配置于固定床2侧的电力供给用插座100 与配置于可变床3侧的插头101结合而实现的。

具体为,如图6和图7所示,由固定床2的左支架21L的后部垂直设 置托架29,前述插座100设置于该托架29的前表面上。

此外,前述插头101与前述插座100的位置相一致,如图14所示, 由可变床3的左支架40L向内方安装着撑条102,而插条101固定设置在 该撑条102上。

另外,在前述插座100的插入口100a中的两侧部设有“ハ”字形 的引导部100b、100b,在可变床3与固定床2连接之际,由该引导部 100b、100b引导着前述插头101可靠地插入插座100中。

下面对可变床3的连接机构4加以说明。

如图13-图16所示,在左右车架40L、40R之间,在车轴15的上方 轴支着回转支点轴51,在前后轮14、16之间,与该回转支点轴51同高 地轴支着回转支点轴52,此外,在车架40L、40R的前端下部位置以及 后端下部位置分别架设着固定轴50、回转支点轴70。

前述支承部34的左右两侧面与左右车架40L、40R由位于该支承部 34的前后大致中央的枢支点63、63枢轴连接,从该枢支点63、63部分 向下方垂直设置托架68、68,在该托架68、68之间轴支着回转支点轴 53。此外,在支承部34的两侧面中、该托架68、68后方位置设有枢支 点61、61,用该枢支点61、61,可枢轴连接臂形片47、47的上端部。

在前述回转支点轴52的左右两端枢轴连接着臂形片48、48的下端 部,前述臂形片47、47的下端部与该臂形片48、48的上端部以及臂形 片49、49的后端部由枢支点62、62枢轴连接。

在前述背靠部33、33的内表面,在其前部、左右中央垂直设置着 托架67、67,在该托架67、67之间,轴支着枢轴54。

此外,在脚蹬部35中垂下部35A的左右中央附近垂直设置着托架 69、69,在该托架69、69之间轴支着枢轴55。

在前述回转支点轴51的左右中央,大致二等边三角形状的回转部 件44的顶角大致在此,此外,在该回转部件44的两底角附近靠前设置 枢支点56和枢支点57。

在前述回转支点轴53上装有回转部件45。该回转部件45并排设置 2个大致二等边三角形状的部件45a、45b,两部件45a、45b的顶角附 近由圆筒部45c连接,俯视看形成“コ”字形。在此,以下将左侧的 部件45a称作主回转部,将右侧的部件45b称作从属回转部,回转支点 轴53可自由回转地嵌装于该圆筒部45c中,此时,该从属回转部45b配 置在左右中央。

此外,在该从属回转部45b的两底角附近靠前设置枢支点58和枢 支点59,而在该主回转部45a的后侧底角附近设置枢支点64。

从前述回转支点轴53的左右两端朝后下方装有回转片46、46,该 回转片46、46的后端部与前述臂形片49、49的前端部靠枢支点60、60 枢轴连接。

另外,在前述可变床3中的背靠部33的枢轴54与前述回转部件44 的枢支点57之间通过连杆41枢轴连接,该回转部件44的枢支点56与前 述回转部件45的从属回转部45b的枢支点59之间通过连杆42枢轴连 接,而该从属回转部45b的枢支点58与可变床3的脚蹬部35中垂下部35A 的枢轴55之间通过连杆43枢轴连接。

此外,连杆41和连杆42弯曲成弓状,而连杆43形成棒状。

前述可变床的置脚部30B的前端部垂直设置辅助轮17,该可变床3 成为如图17所示的靠背椅形态时,和成为如图18所示的椅子形态时, 或者朝这些形态转换时,通过该辅助轮17接地,以防止该可变床3前 倒。

如图15所示,前述电机5设置在左后轮16L的内侧方,通过该电机 5的驱动,电机轴5a沿前后方向滑动变位。此外,该电机轴5a的前端 部由前述回转部件45的主回转部45a中的枢支点64枢轴连接。

如采用前述连接机构4,将前述可变床3从图16所示的水平床形态 经图17所示的靠背椅形态变更成图18所示的车椅形态的情况下,启动 开关使前述电机5正转,电机轴5a收容于电机5内,朝后方滑动变位。 结果,如图17侧视图所示,该回转部件45和回转片46围绕着回转支点 轴53反时针方向回转。此外,通过该回转片46的回转,臂形片49的前 端提升,边沿时针方向回转边朝后方变位,下压枢支点62。

此时,臂形片48围绕着回转支点轴52顺时针方向回转,而臂形片 47下压其下端,边反时针方向回转边朝后下方变位,一旦使枢支点61 朝后下方拉伸,可变床3的支承部34就以枢支点63、63为中心顺时针 方向回转,该支承部34的背靠部连接侧下沉,而该支承部34的脚蹬部 连接侧上升。

在此同时,回转部件45也回转,通过该回转部件45的从属回转部 45b,连杆43朝后下方拉伸时,连杆42就推向后下方。

结果,通过该连杆43,脚蹬部35朝后下方拉伸的同时,正如前述, 支承部34也回转,通过关节状连接机构38,支承部34和脚蹬部35相互 翘曲,使该脚蹬部35的支承部连接侧上升,而该脚蹬部35的前端侧下 沉。此外,通过该连杆42,回转部件44以回转支点轴51为中心反时针 方向回转,随之,上推连杆41。如此,背靠部33通过连杆41围绕着关 节状连接机构37朝立起方向推入。

此外,通过前述电机5的启动,在从图17所示的靠背椅形态变更 成图18所示的车椅形态时,前述可变床3中背靠部33和脚蹬部35也与 前述同样,分别反时针方向转换。

此时,脚蹬部35中置脚部35B的前部内表面与机体前端部的前述 固定轴50接触,脚蹬部35回转,通过前述连接机构39,垂下部35A和 脚蹬部35B弯曲,该置脚部35B大致成水平状态,而该垂下部35A成垂 直状态,变形结束。

在该阶段,对于前述可变床3中的支承部34,前述回转片46因越 过水平位置,进而朝前上方回转,此时,通过臂形片49,枢支点62朝 前方拉伸。结果,臂形片47和臂形片48转换成与前述转换方向相反的 方向,因从弯曲成“く”字形的状态成为延伸成大致直线状的状态, 前述支承部34再次转换成大致水平状态。

从图18所示的车椅形态朝图16所示的水平床状态的形态变更是通 过反转电机5、将电机轴5a从电机5内伸出向前滑动变位这样的按照与 前述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的,在将前述可变床3嵌入前述固定床2中、 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姿势的过程中,腰挂在车椅上的使用者的姿势自动 地返回到横卧姿势。

另外,如图16所示,在前述电机5的前方位置,可变床3的左支架 40L上装有撑条66,其上放置并固定着电池9,即使固定床2和可变床3 处于分离状态,因由该电池9供给电力,该可变床3可进行数次姿势变 形。

下面对设置在可变床3的背靠部33上的辊式输送带79加以说明。

通常,放置被看护者状态的可变床3从水平床形态向椅子形态变 更或者向其相反方向变更时,由于背靠部33的回转支点位置和被看护 者的腰部的弯曲支点位置错开,随着背靠部33的上下回转,该背靠部 33与被看护者的背部摩擦,会感到不舒适。

为此,正如下述,通过在背靠部33设置辊式输送带79,可克服上 述问题。

即,如图16,图17所示,在可变床3的背靠部33的前后部,在其 左右中央分别设置辊子77,78,在辊子77、78之间卷绕辊式输送带79。

该辊式输送带79的背面一侧通过连杆151与支承部34连接,随着 背靠部33的上下回转,辊式输送带79的表面一侧在前后方向移动。

即,背靠部33向上回转时,辊式输送带79的表面一侧跟随着被看 护者的背部后移,而向下回转时,辊式输送带79的表面一侧跟随被看 护者的背部前移,从而被看护者的背部与背靠部33不会摩擦。

下面,对安装在可变床3上的臂靠部件加以说明。

如图19和图20所示,从前述背靠部33的内表面上部突出设置着左 右一对手柄19、19,同时,在该背靠部33的两侧设有臂靠部件75、75。 通常,该臂靠部件75、75收纳于可变式床3的背靠部33的内表面,该 可变式床3成为车椅形态时,可从后向前倒。

前述臂靠部件75由臂靠部75a和支承轴部75b构成,该臂靠部75a 和支承轴部75b构成“L”字形。在前述背靠部33的内表面,在其下部 横向设置左右一对圆筒部件76,76。如此,臂靠部件75的支承轴部75b 嵌插入圆筒部件76中,该臂靠部件75,75向左右外方向滑动,从背靠 部33的两端面来到外侧处,使该臂靠部件75,75向前方推倒设置。

此外,由背靠部33的两侧面突出设置止动件74、74,通过该止动 件74,在其外侧面,限制了该臂靠部件75的滑动,而在其上表面限制 了臂靠部件75的回转。

下面,对可变床3的制动机构加以说明。

如图19,图21和图22所示,在前述机体后部的回转支点轴70中, 其两端朝前下方突出设置着爪部71、71,而在其左右中间位置朝后上 方突出设置着踏板72,该回转支点轴70、爪部71、71和踏板72构成脚 踏式制动器7。

在如此构成中,看护者如踏下脚踏式制动器7的踏板72,如图22 所示,从侧视看去,回转支点轴70顺时针方向回转,其两端的爪部71、 71也同向回转。这样,该爪部71、71压靠后轮16、16,实现制动。

下面,对升降固定床2的升降机构80加以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床2的支承部8由构成升降机构80的各部件 和底座90等构成。

在该底座90的前后左右位置直立设置支承体支承部91F、91F、 91B、91B,同样,在床20的前后左右位置垂直设置床支承部件25F、25F、 25B、25B。通过侧视为“L”字形的臂形部件81F、81F、81B、81B,使 相互对置的支承体支承部91F、91F、91B、91B与床支承部件25F、25F、 25B、25B相连接。108是将支承体支承部91F(91B)的上端部与臂形 部件81F(81B)的前端部枢轴连接的枢支点,109是将床支承部件25F (25B)的下端部与臂形部件81F(81B)的弯曲部枢轴连接的枢支点。

此外,通过左右一对连杆82、82,分别连接固定前侧臂形部件81F 的另一端部和后侧臂形部件81B的另一端部,该后侧臂形部件81B、81B 的另一端部之间由连杆83连接固定。这样,从俯视看去,连杆82、83、 82装配成“コ”字形,并且在床20的后支架21B下表面的左右中央垂 直设置电机6,该电机6的前表面伸出电机轴6a。前述连杆83的左右中 间部与前述电机轴6a的前端部靠连结部件99连接。

在前述底座90的前端部两端直立设置止动部件92、92,而在构成 底座90的左支架90L的后部设有止动机构85。此外,止动部件92、92 固定到底座90上,并且该止动机构85由连杆构成。

下面,对其结构加以说明。

如图8、图10和图23所示,前述止动机构85由上连杆86、下连杆87 和止88构成。在前述底座90的左支架90L的后部,由其上表面突出 设置定片93,而由其下表面垂直设置托架94。此时,该锁定片93设 置在比该托架94稍前处,此外,该托架94也设置在成为左右对称位置 的底座90的右支架上,两托架94、94靠连杆106连接。

前述下连杆87和前述止块88通过前述连杆106连接固定成侧视看 去为“へ”字形,而前述上连杆86的下端部与该下连杆87的上端部由 枢支点107枢轴连接。

在前述锁定片93的上方、床20中左支架21L的内表面设有枢支点 104,用枢支点104枢轴连接着回转片103。并且,设有位于该回转片103 下部的支承点105,由该支承点105悬垂杆件89。

如图10(b)所示,前述上连杆86从正视(后视)看去为倒“L” 字形,在其上表面86a的中央部穿孔,杆件89贯通该穿孔86b。

于是,如图23所示,前述上连杆86的上下中央部、下连杆87的上 下中央部和底座90内侧面中的前述锁定片93的后方位置分别通过弹簧 97、98连接而施力。

在这种结构中,按动开关使前述电机6正向回转时,电机轴6a边 收纳于电机6内边向后方滑动变位,通过电机轴6a,连杆83和连杆82、 82向后方拉伸。因此,在图8所示的侧视图中,臂形部件81F和臂形部 件81B边由连杆82吊起边分别以枢支点109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回转,该 臂形部件81F、81B立起并且床20上升。此外,床20上升的上限由止动 机构85限制住。

相反,使电机6反转,电机轴6a从电机6内伸出并向前滑动变位这 样的与前述动作相反的动作时,床20下降。即使床20下降之际,床20 的下表面也与前述止动部件92、92的上表面接触,并且,由止动机构 85限制并确定其下限。

下面说明前述止动机构85对床20的上升及下降的限制。

首先,说明止动机构85对床20的上升限制,垂直设置在该床20下 表面的前述杆件89与靠弹簧97施加弹力的上连杆84的圆筒内周面的后 面侧接触,悬垂杆件89的回转片84的上表面与床20的左支架21L的下 表面接触,以限制其回转,为此,该杆件89相对回转片84在保持其位 置姿势的状态下在正上方上升,通过该杆件89,上连杆86反时针方向 回转的同时立起。这样,在上连杆86和下连杆87成一直线处,该杆件 89使上连杆86进一步上升、立起,另外,上连杆86和下连杆87之间的 回转停滞,杆件89支承于上连杆86a的穿孔86b中,限制床20上升。

在床20下降时,上连杆86和下连杆87分别由弹簧97、98拉伸,并 且前述杆件89被引导于上连杆86内周面的同时下降,结果,上连杆86 和下连杆87边回转边前倾。下连杆87和止块88以连杆106为中心在侧 视图中反时针方向回转,上连杆86和下连杆87的连结部与锁定片93的 后面接触。于是,限制了止动机构85的回转,该杆件89支承于上连杆 86的上表面86a的穿孔86b中,限制床20下降。

于是,通过踏下前述踏板88、88,上连杆86和下连杆87强制回转, 解除止动机构85所限制的回转。

此外,可以设计为,前述固定床2的电机6可为大容量的电机,如 图9所示,使固定床2与可变床3成一体,进而即使在其上表面横卧被 看护者,也可支承其重量,并可升降。

下面,对本发明的安装于固定床2上的护栏11加以说明。

如图2及图24所示,在前述固定床2的床20的两侧面装有护栏11、 11,该护栏11正如下述为可前后方向滑动的结构。

如图24-图26所示,前述护栏11侧视图中为大致“”字形的管 子,在该护栏11的两下端部,由其外侧面,螺栓旋合着上下2根螺栓 111T、111B,从其内侧面突出该螺栓111T、111B的前端。此外,为了 覆盖该螺栓111T、111B的头部,用盖件114盖住该护栏11的两下端部 的外侧面。

在床20的左右支架21L、21R的外侧面沿前后方向(长度方向)设 有轨道113,113,在该轨道113,113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上下2条轨道 沟槽113a、113a。并且,在前述螺栓111T、111B的前端分别装有滑轨 112T、112B,该滑轨112T、112B可自由滑动地嵌入轨道沟槽113a、113a 中,护栏11装在床20两侧的轨道113、113上。

此外,上下2条轨道沟槽113a、113a嵌合于护栏11的上下滑轨 112T、112B中,因护栏11由2点支承,该护栏11不会在左右方向倾翻。

前述护栏11上构成限制该护栏11前后方向滑动的止动机构。

下面,对该止动机构一例加以说明(但是,该止动机构并不限于 下面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24所示,前述止动机构由定位板115、止动装置120构成,该 定位板115位于前述轨道113的下表面,而该止动装置120位于护栏11 的前后一侧的下端部。概括地讲,如图27和图28所示,在该定位板115 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销孔115a、115a…,该止动装置120 的导销124与销孔115a、115a…中的一个嵌合,以固定前述护栏11。

即,如图25所示,前述止动装置120由套件121、弹簧122、弹簧 座123、导销124、开关杆125构成。在套件121内的机体内方向侧固定 设置弹簧座123,弹簧122位于弹簧座123内,导销124插入该弹簧122 内。此时,在弹簧座123内的下表面中央穿孔,从而导销124的下端部 可插入该穿孔123a中。此外,在该弹簧座123的机体外方向侧的侧面 的上部位置沿上下方向设有长孔123b,而在套件121的机体外方向侧 的侧面的上部位置也沿上下方向设有长孔121b,开关杆125穿通该长 孔121b和长孔123b,将开关杆125的内端部与导销124连接固定。此外, 前述开关杆125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设有回转支点126,该回转支点轴 支于套件121的前后面之间。

在这种结构中,上推前述开关杆125时,导销124克服弹簧122的 弹力压下,其前端脱离定位板115的销孔115a,护栏11可自由滑动。 这样,用手指上推开关杆125的状态下,将护栏11移动到所希望位置, 一旦放开手指,在弹簧122的复原力作用下,导销124上推至与定位板 115的销孔115a中一个嵌合,再次固定护栏11的位置。

此外可以采用的结构为,前述开关杆12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弹簧 朝机体内方向施力,利用越过弹簧的支点,倒入套件121的长孔121b 之间的上下一个方向上。

另外,对弹簧座123的长孔123b及套件121的长孔121b的上下长度 加以调整,压下开关杆125时,可以是导销124的上端轻轻地嵌合于定 位板115的销孔115a中的结构,如此,在持有止动感的状态下,如滑 动护栏11,靠感触就可易于进行知孔位的定位。

止动机构也可无阶段地进行护栏11定位的结构,也可在固定床2 侧构成止动机构。

下面,说明可变床3朝固定床2上安装的方法。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可变床3的两侧面设有导引辊装置13、13。

如图29-图31所示,前述导引辊装置13由轴心在左右方向的垂直 辊131、133,轴心在上下方向的水平辊132、134、135和导引辊支架130 等构成。

在前述导引辊支架130的前部位置设有垂直辊131,比其稍后处设 有水平辊132。此外,该导引辊支架的后部位置上,从前向后顺序地 设置垂直辊133、水平辊134和水平辊135。此时,导引辊支架130的下 表面以及左右两侧面设有一部分开口部,从该开口部分别突出垂直辊 131、133和水平辊132、134、135的辊回转面,于是,如图19和图20所 示,用导引辊盖件136盖住导引辊支架130。

此外,对于导引辊装置13中的水平辊和垂直辊的配置位置及其数 量并没有特别地限制。

在固定床2一侧,如图6和图29所示,左右支架21L、21R前端内侧 部的角部为圆形,形成R面形状的导引面21b、21b。在此,该导引面21b、 21b形成在左右支架的前端部有曲率中心的光滑曲面。

另外,导引面可使左右支架21L、21R的前端内侧面的角部成倒角, 即,左右支架21L、21R之间的间隔为使前端侧变宽斜向切断地成平坦 面,以构成易进入可变床3的结构,对此没有特别地限定。

沿着该左右支架21L、21R的内侧面下部,突出设置着支承导引部 件141、141,而该支承导引部件141、141的前部斜下弯曲以形成倾斜 面141a,141a。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车椅形态的可变床3进入固定床2的切口凹部 20a内时,即使可变床3的进入角度斜向,通过前述固定床2的左右支 架21L、21R的导引面21b,21b,引导着装在前述可变床3两侧面上的 导引辊装置13、13的水平辊135、135,以修正其进入角度。

由此,可变床3相对固定床2,可从正前方进入。

接着,该导引辊装置13、13的水平辊134、134、135、135引导至 固定床2的左右支架21L、21R的内侧面,通过前后并排设置的水平辊 134、135,保持可变床3直线进入,该可变床3可顺畅地进入固定床2 的切口凹部20a内。

此时,通过设置在该左右支架21L、21R的内侧面上的支承导引部 件141、141的倾斜面141a,141a,引导该导引辊装置13、13的垂直辊133、 133,可变床3提升,在此状态下,沿着该支承导引部件141、141的水 平面141b,141b,向后方移送。

这样,沿着前述支承导引部件141,141,将可变床3推入至固定 床2的切口凹部20a的最内部时,图14所示的可变床3的插头101嵌合于 图6所示的固定床2的插座100中,以对可变床3供给电力。

如此可变床3嵌合于固定床2中,接着可变床3从车椅形态向水平 床形态变更,但此时,随着背靠部33在成为水平的方向倾倒,可变床 3以及其上横卧的被看护者的重心位置后移。

在此,沿着固定床2的左右支架21L、21R的内侧面上部,朝内侧 方向突出设置防倾翻导引部件143、143。这样,该防倾翻导引部件143 大致平行于前述支承导引部件141设置,在该防倾翻导引部件143、143 与支承导引部件141、141之间插入可变床3的导引辊装置13,13。

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前述可变床3的重心后移,因前述导引辊装 置13、13的上表面与前述防倾翻导引部件143、143的下表面接触,支 承着可变床3,可在稳定地状态下转换成水平床形态。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获得如下效果。

即,在一种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 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通过在该固定床与该可变床 之间,设有可相对固定床保持可变床的上下位置的保持部件,放倒或 立起该可变床的背靠部之际,被看护者的体重重心位置即使比车椅形 态的可变床的后轮位置还朝后方转移,由于由该保持部件保持可变床 的上下位置,可在稳定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该可变床的形态转换。

此外,前述保持部件由设置在大致“コ”字形的固定床切口凹部 中内侧面上的左右一对导引部件和设置在可变床的支承部两侧上的一 对被导引部件构成,因此通过该导引部件和被导引部件,与前述情况 同样,由于保持着可变床的上下位置,可在稳定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 该可变床的形态转换。

再有,即使在可变床相对固定床的切口凹部进入、脱离之际,通 过导引部件和被导引部件保持着可变床的上下位置,所以可稳定且顺 畅地沿前后方向引导可变床,可容易地进行其进入、脱离。

由于所述导引部件由上下一对导轨构成,所述被导引部件由沿着 上下一对导轨引导的导引辊构成,通过该上下一对导轨和该导引辊, 与前述情况同样,由于保持着可变床的上下位置,可以稳定的状态顺 畅地进行该可变床的形态转换。

在可变床相对固定床的切口凹部进入、脱离之际,通过导引部件 和被导引部件保持着可变床的上下位置,也可稳定且顺畅地沿前后方 向引导可变床,可容易地进行其进入、脱离。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获得如下效果。

即,在一种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合 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通过在可变床的支承部的两 侧后部位置设有引导着进入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的导引辊,在可变床 进入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之际,可变床不会干涉固定床的内侧面,可 容易且平稳地进入。

此外,在一种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 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通过在可变床的支承部的 两侧的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设有相对固定床的切口凹部内引导着可变 床侵入、脱离的导引辊,可变床相对固定床的切口凹部进入、脱离时, 可变床不会干涉固定床的内侧面,可容易且平稳地进入。

再有,在一种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由装卸地嵌 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通过在开有切口凹部的固 定床前端面的左右内侧部形成引导可变床进入的导引面,例如,即使 将可变床斜向进入固定床的切口凹部时,通过该导引面引导着可变床 后部位置的导引辊,可修正其前进方向,可使可变床直着前进,不会 干涉固定床,可容易且平稳地进入。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获得如下效果。

即,正如上所述,在一种由可形态变更成车椅的可变床,和可自 由装卸地嵌合着该可变床的固定床构成的多功能床中,通过在该固定 床的周围直立设置护栏,并且该护栏为可动式结构,从多功能床上下 被看护者之际,可动侧床脱离固定侧的床或者不躲避固定侧的床护栏 时,只移动护栏,就可容易地由固定床的两侧上下被看护者。

此外,对于看护者,一旦将车椅形态的可变床进入或脱离固定床 的切口凹部内时,通过将护栏移动到不碍事处,由固定床的侧方,就 可容易地进行其作业,也可便于照料被看护者或者便于看护等。

此外,正如本发明所述,通过所述护栏为可沿着固定床周部滑动 的结构,可获得与上述发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此外,容易地从固定 床的两侧上下被看护者的同时,对于看护者,可将护栏移动到不碍事 处,从固定床的侧方就可容易地进行作业等。

正如本发明所述,通过所述护栏在将固定设置在该护栏上的滑轨 可自由滑动地嵌合于固定床周部上的轨道中而安装到固定床上,以构 成在该护栏或者固定床侧限制护栏滑动的止动机构,可获得与所述发 明效果同样效果,并且通过该止动机构,固定护栏,可进一步提高作 业时等的安全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