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装置

申请号 CN201510738278.3 申请日 2015-11-03 公开(公告)号 CN105213115A 公开(公告)日 2016-01-06
申请人 陈饶利; 陈程; 发明人 陈饶利; 陈程;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使用的转运车,所述转运车第一 支撑 部、第二支撑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多个第一卡合段,所述第二卡合部多个第二卡合段,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合段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二卡合段的外部轮廓相配,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合段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一卡合段的外部轮廓相配,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接配合使用后呈一面板,所述第一卡合部固接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 气缸 ,所述气缸的 活塞 杆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面板上下运动。本发明通过两个转运车实现对病人或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转运,减少病人在送医过程中的搬运次数,避免加重病人的病情。
权利要求

1.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使用的转运车,所述转运车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一卡合部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卡合段,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卡合段,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合段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二卡合段的外部轮廓相配,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合段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一卡合段的外部轮廓相配,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接配合使用后呈一面板,所述第一卡合部固接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面板上下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卡合段固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卡合段固接于第二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段与第二卡合段的两配合端分别设有卡接槽和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段,所述第二卡合段与第一卡合段的两配合端也分别设有卡接槽和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的宽度均为5.83cm,所述卡接槽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83cm和1.66cm,所述卡接段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83cm和1.66cm。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面、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和万向轮,所述第二支撑脚防止所述面板向第二连接部方向倾倒,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有挂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转运车转运时,两个转运车的四个第二支撑脚两两交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呈一矩形板状,其长度与所述面板的长度相配合,其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所述支撑面的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与支撑面之间均设有加强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有护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00cm和
70cm,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为100cm。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数量分别为四个和一个,两个转运车转运时,两个第二支撑脚相交错。

说明书全文

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突发事件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在将伤员送往医院手术台的过程中,通常利用人工多次搬动伤员。然而,一部分伤员经多次搬动后,容易导致其病情加重,这不利于对病人的救治。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转运装置,通过两个转运车实现对病人或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转运,减少病人在送医过程中的搬运次数,避免加重病人的病情,也可以减少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损坏。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使用的转运车,所述转运车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一卡合部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多个第一卡合段,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多个第二卡合段,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合段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二卡合段的外部轮廓相配,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合段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一卡合段的外部轮廓相配,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接配合使用后呈一面板,所述第一卡合部固接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面板上下运动。
[0005] 转运时,通过气缸将第一转运车面板调节至合适高度,将伤员抬至面板上,再调节第一转运车和第二转运车面板的高度,使两个转运车面板等高。取下第一个转运车和第二个转运车的第二卡合部,使其脱离第一卡合部。将第二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卡接。第二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卡接后形成一面板,通过气缸降低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的高度或者升高第二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的高度,使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脱离第二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将第二转运车的第二卡合部与其第一卡合部卡接,转运完成。
[0006] 本发明可应用于将伤员从现场转运至救护车内,将伤员从救护车内转运至医院,再将伤员转运至手术室,可作为手术台使用;可以应用于将病人从病房转运至其他地方,可作为病床使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转运,减少事物的损坏。
[0007] 通过本发明将病人从病床转运至手术台的过程中,两个转运车分别为病床和手术台。此处,两个转运车结构大致相同,共同实现转运的目的,但两者分别具有病床和手术台的功能,正是因为两个转运车实现不同的功能,才需要转运。
[0008]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转运车,以更好的达到转运目的。
[0009] 本发明通过至少转运车实现对病人或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转运,结构合理,减少病人在送医过程中的搬运次数,避免加重病人的病情,也可以减少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损坏。
[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合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卡合段固接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二卡合段固接于第二连接部。
[0011]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合段与第二卡合段的两配合端分别设有卡接 槽和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段,所述第二卡合段与第一卡合段的两配合端也分别设有卡接槽和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段。
[0012] 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的宽度均为5.83cm,所述卡接槽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83cm和1.66cm,所述卡接段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83cm和1.66cm。
[0013]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面、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和万向轮,所述第二支撑脚防止所述面板向第二连接部方向倾倒,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有挂带。
[0014]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转运车转运时,两个转运车的四个第二支撑脚两两交错。
[0015]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部呈一矩形板状,其长度与所述面板的长度相配合,其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所述支撑面的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
[0016]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与支撑面之间均设有加强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设有护栏。
[0017] 进一步,所述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00cm和70cm,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为100cm。
[0018]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数量分别为四个和一个,两个转运车转运时,两个第二支撑脚相交错。
[0019]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通过两个转运车实现对病人或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转运,减少病人在送医过程中的搬运次数,避免加重病人的病情,也可以减少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损坏。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中转运车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2]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3]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中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中两转运车通过其第一卡合部卡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两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卡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是卡合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是本发明中转运车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
[0031] 图1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两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卡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1、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第一卡合部;4、第二卡合部;5、气缸;6、活塞杆;7、第一卡合段;8、第二卡合段;9、第一连接部;10、第二连接部;11、卡接槽;12、卡接段;13、支撑面;14、第一支撑脚;15、万向轮;16、第二支撑脚;17、护栏;18、加强杆;19、挂钩;20、挂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4] 如图1、2、3、5、6、7和8所示,本发明包括至少两个相互配合使用的转运车,所述转运车包括第一支撑部1、第二支撑部2、第 一卡合部3和与所述第一卡合部3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合部4,所述第一卡合部3包括多个第一卡合段7,所述第二卡合部4包括多个第二卡合段8,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合段7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二卡合段8的外部轮廓相配,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合段8之间所成容置空间与第一卡合段7的外部轮廓相配,所述第一卡合部3和第二卡合部4卡接配合使用后呈一面板,所述第一卡合部3固接于第二支撑部2,所述第一支撑部1设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6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2和面板上下运动。
[0035] 转运时,通过气缸5将第一转运车面板调节至合适高度,将伤员抬至面板上,再调节第一转运车和第二转运车面板的高度,使两个转运车面板等高。取下第一个转运车和第二个转运车的第二卡合部4,使其脱离第一卡合部3。将第二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与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卡接。第二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与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卡接后形成一面板,通过气缸5降低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的高度,使第一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脱离第二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将第二转运车的第二卡合部4与其第一卡合部3卡接,转运完成。
[0036] 本发明可应用于将伤员从现场转运至救护车内,将伤员从救护车内转运至医院,再将伤员转运至手术室,可作为手术台使用;可以应用于将病人从病房转运至其他地方,可作为病床使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转运,减少事物的损坏。
[0037] 通过本发明将病人从病床转运至手术台的过程中,两个转运车分别为病床和手术台。此处,两个转运车结构大致相同,共同实现转运的目的,但两者分别具有病床和手术台的功能,正是因为两个转运车实现不同的功能,才需要转运。
[0038]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转运车,以更好的达 到转运目的。
[0039] 本发明通过至少转运车实现对病人或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转运,结构合理,减少病人在送医过程中的搬运次数,避免加重病人的病情,也可以减少其他不宜搬动的事物的损坏。
[0040]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合部3还包括第一连接部9,所述多个第一卡合段7固接于第一连接部9,所述第二卡合部4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0,所述多个第二卡合段8固接于第二连接部10。
[0041] 如图4和9所示,所述第一卡合段7与第二卡合段8的两配合端分别设有卡接槽11和与所述卡接槽11相配合的卡接段12,所述第二卡合段8与第一卡合段7的两配合端也分别设有卡接槽11和与所述卡接槽11相配合的卡接段12。
[0042] 具体地,卡接槽11和卡接段12配合使用,将第二卡合部4固定于第一卡合部3。
[0043] 如图3、4和9所示,所述第一卡合段7和第二卡合段8的宽度均为5.83cm,所述卡接槽11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83cm和1.66cm,所述卡接段12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0.83cm和1.66cm。
[0044] 如图1、2、10和1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1为一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面13、第一支撑脚14、第二支撑脚16和万向轮15,所述第二支撑脚16防止所述面板向第二连接部10方向倾倒,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挂钩19,所述第二卡合部4设置有挂带20。
[0045] 具体地,在取下第二卡合部4后,可以通过挂带20与挂钩19配合,将其挂在支撑架上。所述挂钩19和挂带20的数量为两个。
[0046] 如图10-1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脚14和第二支撑脚1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转运车转运时,两个转运车的四个第二支撑脚16两两交错。
[0047] 如图1、2和7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脚14和第二支撑脚16的数 量分别为四个和一个,两个转运车转运时,两个第二支撑脚16相交错。
[0048] 具体地,第二支撑脚16呈倒L型,其所成平面与面板的宽度方向平行,进行转运工作时,两个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卡接,两个转运车的第二支撑脚16相互交错而不会相抵。
[0049] 如图2和7所示,所述第二支撑部2呈一矩形板状,其长度与所述面板的长度相配合,其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所述支撑面13的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
[0050] 具体地,进行转运工作时,两个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卡接。当第二支撑部2的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且支撑面13的宽度不大于所述面板宽度的1/2时,两个转运车的第一卡合部3可以完全卡接配合。
[0051]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脚14、第二支撑脚16与支撑面13之间均设有加强杆18,所述第一连接部9和第二连接部10均设有护栏17。
[0052] 如图1和2所示,所述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00cm和70cm,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为100cm。
[0053]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