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网络 / 本小类其他各组中不包括的技术主题 / 终端间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终端、GDXS和GDXTS

终端间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终端、GDXS和GDXTS

申请号 CN200610161899.0 申请日 2006-12-05 公开(公告)号 CN1996964A 公开(公告)日 2007-07-11
申请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连志鸿;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设置GDXS,在终端内设置GDXTS;终端启动后其内的GDXTS登陆到GDXS;源GDXTS接收来自终端内应用的连接和交换数据 请求 ,向GDXS发送传输数据请求;GDXS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在线后,将所述请求中的应用标识和待传送数据发送至目标GDXTS所在终端;目标GDXTS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至所述应用标识所对应的应用。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系统、终端以及一种GDXS和GDXTS。应用本发明,使得单机终端间的数据交换既避免了范围的限制,又降低不同平台的开发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通用数据交换服务 器GDXS,在终端内设置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终端启动后, 其内的GDXTS登陆到GDXS,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源GDXTS接收来自终端内应用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向GDXS发送 传输数据请求,该传输数据请求中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 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据;
所述GDXS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在线后,将所 述请求中的应用标识和待传送数据发送至目标GDXTS所在终端;
目标GDXTS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至所述应用标识所对应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目标GDXTS所在终端 内与接收到的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未启动,则进一步包括:
所述目标GDXTS启动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 至该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GDXS根据接收 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未在线,进一步包括:
所述GDXS给源GDXTS返回传输失败信息,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GDXTS向 GDXS发送的传输数据请求中还包括源GDXTS的标识;
所述目标GDTXS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还包括:通过GDXS给源 GDXTS返回接收应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GDXTS所在终端为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
所述目标GDXTS所在终端为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
6、一种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终端、目标终端、 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GDXS,且所述源、目标终端内均包括GDXTS和应用 模,其中,
所述源终端内的GDXTS,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模块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 求,向GDXS发送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 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求;
所述GDXS,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登陆后, 将所述请求中的应用的标识和待传送数据发送至目标GDXTS所在终端;
所述目标终端内的GDXTS,用于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将其传送至 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目标GDXTS所在终端 内与接收到的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未启动,则
所述目标终端的GDXTS还用于,启动应用模块内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 应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至该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GDXS根据接收 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未在线,则
所述GDXS,还用于给源GDXTS返回传输失败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GDXTS向GDXS 发送的传输数据请求中还包括源GDXTS的标识;
所述目标GDTXS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还用于通过GDXS给源 GDXTS返回接收应答信息。
10、一种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GDXS,其特征在于,包括GDXTS管理 模块和发送/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GDXTS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GDXTS的注册和注销请求,接 收GDXTS的数据转发请求,维护至少两个GDXTS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查询某个GDXTS是否在线;
所述发送/接收模块,用于与GDXTS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和 应用模块,其中,
所述应用模块,用于向GDXTS发送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解析来自 GDXTS的数据;
所述GDXTS,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模块的所述请求,向GDXS发送包含 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 求;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传送至应用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GDXTS还用于接 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确定与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未启动时,启动应 用模块内所述应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GDTXS还用于, 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通过GDXS给源GDXTS返回接收应答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移动终端或 固定终端。
15、一种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册/注销模 块,数据交换模块,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发送/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注册/注销模块,用于通过发送/接收模块完成GDXTS自身在GDXS 上的注册和注销;
所述数据交换模块,用于接收应用模块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将该请 求转发至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接收来自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的数据传 送至应用模块;所述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中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 GDXTS的标识;
所述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 分配数据交换通道,并记录应用标识和数据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发送/ 接收模块向GDXS发送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 及待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求;通过发送/接收模块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 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交换模块;
所述发送/接收模块,用于和GDXS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GDXTS,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会话 管理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确定与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 用未启动时,通过数据交换模块启动应用模块内所述应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GDXTS,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会话 管理模块,还用于接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通过发送/接收模块向发送方 GDXTS返回接收应答信息。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终端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系统及 终端、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GDXS,General Data Switch Server)和通用数据 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General Data Switch Terminal Server)。

背景技术

各种终端,如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其内的应用常常需要和其他终端 进行数据交换。目前,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红外线、蓝牙等技术通过手机互连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应用 的数据交换。
红外、蓝牙等技术受技术自身的局限,连线的范围十分有限,且具有一 定的指向性,造成连接不稳定,而且不同终端的硬件设备也存在差异,存在 匹配问题。
方法二:使用专的服务器实现数据交互,如手机终端通过通用数据分 组服务(GPRS)接入,经GPRS服务器进行通信,交换数据。
该方法需要配置专门的服务器进行交互。对于服务器要求较高,而且需 要处理网络地址转换(NAT),私网穿越等问题。在终端侧,也需要对网络连 接进行处理,增加了软件的体积和复杂度。尤其对于不同平台的终端,应用 需要修改底层的通信层,增加开发成本。
可见,现有单机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还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终端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系统及终 端、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和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使单机终端之间的数 据交换既可避免范围的限制,又可降低对于不同平台的开发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设置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GDXS,在终 端内设置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终端启动后,其内的GDXTS 登陆到GDXS,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源GDXTS接收来自终端内应用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向GDXS发送 传输数据请求,该传输数据请求中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 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据;
所述GDXS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在线后,将所 述请求中的应用标识和待传送数据发送至目标GDXTS所在终端;
目标GDXTS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至所述应用标识所对应的应用。
一种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包括源终端、目标终端、通用数据交换 服务器GDXS,且所述源、目标终端内均包括GDXTS和应用模,其中,
所述源终端内的GDXTS,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模块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 求,向GDXS发送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 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求;
所述GDXS,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登陆后, 将所述请求中的应用的标识和待传送数据发送至目标GDXTS所在终端;
所述目标终端内的GDXTS,用于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将其传送至 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
一种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GDXS,包括GDXTS管理模块和发送/接收模 块,其中,
所述GDXTS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GDXTS的注册和注销请求,接 收GDXTS的数据转发请求,维护至少两个GDXTS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查询某个GDXTS是否在线;
所述发送/接收模块,用于与GDXTS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
一种终端,包括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和应用模块,其中,
所述应用模块,用于向GDXTS发送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解析来自 GDXTS的数据;
所述GDXTS,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模块的所述请求,向GDXS发送包含 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 求;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传送至应用模块。
一种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包括注册/注销模块,数据交换模块, 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发送/接收模块,其中,
所述注册/注销模块,用于通过发送/接收模块完成GDXTS自身在GDXS 上的注册和注销;
所述数据交换模块,用于接收应用模块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将该请 求转发至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接收来自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的数据传 送至应用模块;所述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中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 GDXTS的标识;
所述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 分配数据交换通道,并记录应用标识和数据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发送/ 接收模块向GDXS发送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 及待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求;通过发送/接收模块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 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交换模块;
所述发送/接收模块,用于和GDXS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
应用本发明,降低了终端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度,现有单机内的应用可 以方便的改造为可联网的应用。同时避免了单机间范围的限制。
再有,由于一个单机内多个应用可以共享一个服务器,降低了开发成本。
通过网络侧的GDXS和终端上的GDXTS,终端内的应用可以方便的完 成NAT和私网的穿越,实现数据交换,终端不需要考虑网络能的限制,且 屏蔽了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差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数据传输是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涉及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General Data Switch Server),以下简 称GDXS,以及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eneral Data Switch Terminal Server),以下简称GDXTS。GDXS是一个无状态的服务器,仅完成GDXTS 的登录和GDXTS间的数据交换。GDXTS在终端内,且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 用所共享使用。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GDXTS管理模块(GDXTS Manager)110和发送/接收模块(Send/Receive Module)120,其中,
GDXTS管理模块110用于接收来自GDXTS的注册和注销请求,接收 GDXTS的数据转发请求,维护至少两个GDXTS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查询 某个GDXTS是否在线。
发送/接收模块120用于与GDXTS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注册/注销模块(Login/Logout Module)210,数据交换模块(DS,Data Switch)220,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DSSM,Data Switch Session Manager) 230,发送/接收模块(Send/Receive Module)240,其中,
注册/注销模块210用于通过发送接收模块完成GDXTS自身在GDXS上的 注册和注销。
数据交换模块240用于接收来自终端内应用模块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 将该请求转发至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230;接收来自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 230的数据传送至所述应用模块;所述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中包含应用的标 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
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23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分配 数据交换通道,并记录应用标识和数据通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发送/接收 模块220向GDXS发送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 待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求;通过发送/接收模块220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 根据已保存的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数据交换模块240;这样 即可通过数据交换模块240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给对应的应用。
发送/接收模块220用于和GDXS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
上述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230,还用于接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确定 与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未启动时,通过数据交换模块240启动应用模块内 所述应用。
上述数据交换会话管理模块230,还用于接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通 过发送/接收模块向发送方GDXTS返回接收应答信息。
GDXS和GDXTS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其可基于GPRS、GSM、CDMA 等,但并不限于此。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数据传输是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 中,终端内已设置了GDXTS,令终端1为源终端,终端2为目标终端,则终端 1内的GDXTS被记为GDXTS1,终端2内的GDXTS被记为GDXTS2。
步骤301,终端启动后,其内的GDXTS向GDXS发起登陆请求,登陆成 功后,GDXS开始响应GDXTS的请求。此步骤内的终端包括终端1和终端2。
步骤302,终端1内的应用向GDXTS1发送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该请求 中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据,本例中, 只包括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即GDXTS2的标识。
步骤303,GDXTS1接收上述请求后,向GDXS发送传输数据请求,该传 输数据请求中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 据,同样,本例中只包括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即GDXTS2的标识。
步骤304,GDXS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GDXTS2在线后,将所述请 求中的应用标识和待传送数据发送至GDXTS2所在终端2。
步骤305,GDXTS2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至应用标识所对应的应用。
如果终端2内与接收到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未启动,则还可以包括: GDXTS2启动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之后再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至该应 用。
至此,完成了数据的传输。反向,终端2也可以通过GDXTS2向终端1发 送数据,进行数据交换,过程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在步骤303中,GDXTS1向GDXS发送的传输数据请求中还可以包括源 GDXTS的标识;这样,在GDTXS2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还可以包括:通 过GDXS给GDXTS1返回接收应答信息。
在上述步骤304中,若GDXS接收到传输数据请求后,判断出GDXTS2未 在线,则GDXS给GDXTS1返回传输失败信息,结束。在传输失败信息中还 可以进一步包括失败原因值。可见,只要GDXS确定GDXTS2在线,即认为 其已登陆注册,只要GDXS确定GDXTS2未在线,即认为其已注销。GDXS确 定是否GDXTS2在线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定时握手机制实现等等,在此, 对GDXS的确定方法并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终端1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上述终端2可以移动终 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而且终端1和终端2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终端之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参见图4,包括源终端 即图4中的移动终端1(Mobile1)、目标终端即图4中的移动终端2(Mobile2)、 通用数据交换服务器GDXS,且源、目标终端内均包括GDXTS和应用模块 (APP),其中,
源终端内的GDXTS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模块的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向 GDXS发送包含应用的标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据 的传输数据请求;
GDXS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登陆后,将所述 请求中的应用的标识和待传送数据发送至目标GDXTS所在终端;GDXS的 结构参见图1。
目标终端内的GDXTS用于接收来自GDXS的数据,将其传送至所述应用 标识对应的应用。
若目标GDXTS所在终端内与接收到的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未启动, 则目标终端的GDXTS还用于,启动应用模块内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将 接收到的数据传送至该应用。
若所述GDXS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判断出所述目标GDXTS未在线,则 GDXS,还用于给源GDXTS返回传输失败信息。
若源GDXTS向GDXS发送的传输数据请求中还包括源GDXTS的标识;则 目标GDTXS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还用于通过GDXS给源GDXTS返回接 收应答信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通用数据交换终端服务器GDXTS和应用 模块,其中,
应用模块用于向GDXTS发送连接和交换数据请求;解析来自GDXTS的 数据;
GDXTS用于接收来自应用模块的所述请求,向GDXS发送包含应用的标 识、至少一个目标GDXTS的标识,以及待传送数据的传输数据请求;接收来 自GDXS的数据,传送至应用模块。
GDXTS接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确定与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未启 动时,启动应用模块内所述应用。
GDTXS还用于,收到来自GDXS的数据后,通过GDXS给源GDXTS返回 接收应答信息。
上述GDXTS的结构参见图2。
上述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
可见,终端上的应用通过终端上的单一服务器和网络侧服务器交互,与 另一终端之间实现数据交换,通过单一服务器交换数据,屏蔽了操作系统和 硬件设备的差异,降低了成本,避免了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