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

申请号 CN200610147088.5 申请日 2006-11-14 公开(公告)号 CN1968034A 公开(公告)日 2007-05-23
申请人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杉山智则; 松下尚弘; 加藤雅一; 大石祯利; 柳沼顺; 渡边健一郎; 相泽健次郎; 中司博之;
摘要 无线基站(1)使用 泄漏 传输线(3)作为天线,并且无线基站(2)使用泄漏传输线(4)作为天线。泄漏传输线(3)和泄漏传输线(4)被彼此平行地布置。泄漏传输路径之间的间隔被设置成无线基站在使用同一无线信道时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并且被设置成不超过使得无线基站可以分别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的、泄漏传输线和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最大距离的两倍。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泄漏传输线,其被用作天线;和
多个无线基站,其被分别连接到所述泄漏传输线,并且经由所连 接的泄漏传输线与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其中
所述泄漏传输线被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并且
所述泄漏传输线中的两个邻近的泄漏传输线以使得分别连接到所 述泄漏传输线的所述无线基站在使用同一无线信道时不能侦听到彼此 的载波,并且不超过当所述无线基站能经由所连接的泄漏传输线建立 到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时所述泄漏传输线和所述无线通信 终端之间的最大距离的两倍的距离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无线通信片段被预先设置,并且根据所述无线通信片段的布 局,各个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被布置在所述无线基站可以建立 到所述无线通信片段中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分别被布置在面对面排成两行的 办公桌的行之间的中央位置,或者分别被布置在垂直于所述办公桌的 行的方向上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无线基站可以建立到被放置于所述 办公桌上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并且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 传输线被布置成沿着所述办公桌的行的纵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分别沿着形成于以预定间隔排列 的办公桌的行之间的过道,被布置在垂直于所述过道的方向上的位置, 在该位置所述无线基站可以建立到被放置于所述办公桌上的无线通信 终端的无线链路。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泄漏传输线,其被用作天线;和
多个无线基站,其被分别连接到所述泄漏传输线,并且经由所连 接的泄漏传输线与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其中
所述泄漏传输线被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并且
在所述泄漏传输线中,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无线基站、并 且之间布置有连接到使用不同于由这两个无线基站使用的所述无线信 道并且使用彼此不同的无线信道的无线基站的另外n条泄漏传输线的 泄漏传输线,以使得分别连接到所述泄漏传输线的所述无线基站在使 用同一无线信道时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并且不超过当所述无线基 站能够经由所连接的泄漏传输线建立到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 路时所述泄漏传输线和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之间的最大距离的2×(n+1) 倍的距离间隔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无线通信片段被预先设置,并且根据所述无线通信片段的布 局,各个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被布置在所述无线基站可以建立 到所述无线通信片段中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分别被布置在面对面排成两行的 办公桌的行之间的中央位置,或者分别被布置在垂直于所述办公桌的 行的方向上的位置,在该位置所述无线基站可以建立到被放置于所述 办公桌上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并且所述泄漏传输线被布置成 沿着所述办公桌的行的纵向。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分别沿着形成于以预定间隔排列 的办公桌的行之间的过道,被布置在垂直于所述过道的方向上的位置, 在该位置所述无线基站可以建立到被放置于所述办公桌上的无线通信 终端的无线链路。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泄漏传输线,其被用作天线;和
多个无线基站,其被分别连接到所述泄漏传输线,并且经由所连 接的泄漏传输线与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和
多个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其用于单独地控制供应给所述泄漏传 输线的传输电功率,其中
所述泄漏传输线被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并且
由各个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供应给相应的泄漏传输线的传输电功 率被控制成小于使得被连接到所述泄漏传输线的两个无线基站能够在 使用同一无线信道时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传输电功率,并且被控制成 使得所述无线基站能够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的传输电功 率,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处于不小于从被连接到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 漏传输线到邻近的泄漏传输线的一半距离的距离的位置。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泄漏传输线,其被用作天线;和
多个无线基站,其被分别连接到所述泄漏传输线,并且经由所连 接的泄漏传输线与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和
多个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其用于单独地控制供应给所述泄漏传 输线的传输电功率,其中
所述泄漏传输线被彼此平行地间隔布置,并且
在所述泄漏传输线中,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无线基站的泄 漏传输线,之间布置有连接到使用不同于由这两个无线基站使用的所 述无线信道并且使用彼此不同的无线信道的无线基站的另外n条泄漏 传输线,并且
由所述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供应给被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 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的传输电功率,被控制成小于使得使 用同一无线信道的所述两个无线基站能够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传输电 功率,并且被控制成使得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所述无线基站能够建立 到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的传输电功率,所述无线终端处于不小于 从被连接到所述无线基站的所述泄漏传输线到邻近的泄漏传输线的一 半距离的距离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其中设置有使用泄漏传输线作为天线的多个无线基站 的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经由泄漏传输 线分别与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7-193857号公开了一种系统,其中在用 于无线通信的服务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基站,并且带有半值为60°的 辐射方向图的六个扇形天线分别被连接到基站。在该系统中,基 站的扇形天线覆盖将每个基站的圆周等分成6份的扇形小区以便对应 于水平辐射方向图。
因为该公开中描述的系统可通过在时分系统中切换扇形天线而与 每个扇形小区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即使在无线通信终端密集的环境 中。
然而,在该公开中描述的系统中,基站的天线控制复杂,并且通 信速度由于分时控制而慢下来。此外,当邻近的基站使用相同信道时, 基站不能与靠近邻近基站的扇形小区内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设置有使用泄 漏传输线作为天线的多个无线基站,并且无线基站经由泄漏传输线分 别与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连接的 泄漏传输线被相互平行地设置。
当连接到各个泄漏传输线的无线基站通过使用相同的无线信道与 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时,两个邻近泄漏传输线之间的间隔被布置 成无线基站不能侦听到载波的距离。此外,该间隔被设置成连接到各 个泄漏传输路径的无线基站能够建立到相应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 的最大距离的两倍。
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高密度设置多个无线基站,这 使得可以高效地与许多无线通信终端通信。此外,邻近的无线电基站 可重复使用相同的信道。而且,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无线电波向外部的 泄漏。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在某种 程度上将会通过阅读说明书来理解,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来了解。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 得。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 实施例,与上面给出的总体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 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2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确定无线基站能够建立到无线通信终 端的无线链路的最大距离L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图3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确定两个邻近无线基站不能相互侦听 到载波的最小距离的一个实例的图示;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无线通信终端与连接到无线基站的 服务器通信时的吞吐量测量的一个实例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泄漏传输线的布局的一个实例的部分 截面图;
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泄漏传输线的布局的另一实例的部分 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10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泄漏传输线的布局的一个实例的透视 图;
图11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泄漏传输线的布局的另一实例的透视 图;
图12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泄漏传输线的布局的另一实例的、沿 着布局方向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实例的、沿着与泄漏传输线的布局方向垂直 的方向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图14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办公桌的布局的另一实例的视图;
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办公桌的布局的另一个实例的图示;
图16是示出图14和15中的办公桌的布局中的泄漏传输线的布局 的另一实例的、沿着布局方向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图17是示出图16的实例的、沿着与泄漏传输线的布局方向垂直 的方向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4和15中的办公桌的布局中的泄漏传输线的布局 的另一实例的、沿着布局方向截取的部分截面图;和
图19是示出图18的实例的、沿着与泄漏传输线的布局方向垂直 的方向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同一 个无线信道CH1的两个无线基站1和2被设置在同一地板上。泄漏传 输线3和4分别连接到无线基站1和2。
无线基站1经由泄漏传输线3与通信服务区域5内的无线通信终 端6通信。无线基站2经由泄漏传输线4与通信服务区域7内的无线 通信终端8通信。
终端器9和10分别连接到泄漏传输线3和4的一端。泄漏传输线 3和4呈直线地相互平行地布置。
由无线基站1和泄漏传输线3形成的通信服务区域5与由无线基 站2和泄漏传输线4形成的通信服务区域7接界。通信服务区域之间 的边界距泄漏传输线3的距离为L,并且距泄漏传输线4的距离为L。 因此,泄漏传输线3和4之间的距离为2L。
距离L是无线基站1和2能够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6和8的无线 链路的最大距离。此外,距离2L是使用同一信道的无线基站1和2不 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
应注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泄漏传输线3和4之间的距离不局 限于2L。距离2L是高效并且高密度地设置无线基站的上限。当泄漏 传输线3和4之间的距离被布置成长于2L时,在服务区域5和7之间 会产生从无线基站1和无线基站2都不能建立无线链路的死区,这使 得不能高效地设置无线基站。
当泄漏传输线3和4之间的距离变成无线基站1和2能够侦听到 彼此的载波的距离时,无线基站1和2在它们当中的一个使用无线信 道CH1时不能使用无线信道CH1。
因此,泄漏传输线3和4之间的距离的下限逐渐地彼此分开,并 且是无线基站1和2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
因此,泄漏传输线3和4被布置在无线基站1和2不能侦听到彼 此的载波的距离。通过将泄漏传输线3和4布置成这样的距离,无线 基站1和2能够高效地以高密度设置,并且能够同时使用同一无线信 道CH1。
结果,无线基站1和2能够高效地与许多无线通信终端通信,并 能够反复使用同一无线信道。而且,因为泄漏传输线3和4被用作天 线,所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无线电波的外部泄漏。
下面的实例描述的是确定无线基站1(或2)能够建立到无线通信 终端6(或8)的无线链路的最大距离L,以及两个邻近无线基站1和 2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最小距离的实例。
图2示出了确定无线基站1能够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6的无线链 路的最大距离L的一个实例。
首先,无线通信终端6被安置在无线通信终端6不能建立到无线 基站1的无线链路的地点D。
然后,当无线通信终端6正在如点线箭头所示接近泄漏传输线3 时,无线通信终端6试图建立到无线基站1的无线链路。
然后,当无线链路被建立时,此时在泄漏传输线3和无线通信终 端6之间的距离C是无线基站1能够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6的无线链 路的最大距离L。
图3示出了确定无线基站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最小距离的一 个实例。
信号发生器11来代替无线基站。泄漏传输线12连接到信号发 生器11。然后,泄漏传输线12的一端被连接到终端器13。
此外,使用测量接收到的场强的测量仪器14,诸如频谱分析仪。 泄漏传输线15连接到测量仪器14。然后,泄漏传输线15的一端被连 接到终端器16。泄漏传输线12和15呈直线地彼此平行布置。
在泄漏传输线12和15之间的距离很短的状态下操作信号发生器 11。通过信号发生器11的工作,无线电波从泄漏传输线12向外辐射。 然后,从泄漏传输线12辐射的无线电波在泄漏传输线15处被接收, 并且测量仪器14测量接收到的场强。
由测量仪器14测量的接收到的场强高于预先设置的载波侦听阈值 水平,因为泄漏传输线12和15之间的距离很短。因此,距离A是无 线基站能够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
从该状态,如图中的点线箭头所示,泄漏传输线15与泄漏传输线 12平行地被逐渐从泄漏传输线12分开。然后,每当泄漏传输线15被 分开一点时,测量仪器14就测量接收到的场强。
当由测量仪器14测量的接收到的场强低于载波侦听阈值水平时, 此时在泄漏传输线12与泄漏传输线15之间的距离B就是无线基站不 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最小距离。
将描述办公室中的一个实验结果作为如下的实例。
使用耦合损耗为65dB、传输损耗为0.25dB、长度为10m的泄漏同 轴电缆作为泄漏传输线。
作为无线电波,使用2.4GHz带宽。当时的通信符合IEEE802.11g 标准(IEEE8.2.11工作组作出的用于2.4GHz带宽的无线LAN的规范)。
应注意,根据IEEE802.11g,作为无线链路速度的有1、2、5.5、6、 9、11、12、18、24、36、48和54Mbps。
一个实验被进行,以用于确定当无线基站1能够以作为最小无线 链路速度的1Mbps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6的无线链路时,无线通信终 端6和泄漏同轴电缆3之间的距离L。在该实验中,首先,无线通信终 端6从泄漏同轴电缆3分开大约40m,并且可以确认的是,无线基站 1不能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6的无线链路。
随后,无线通信终端6接近泄漏同轴电缆以建立无线基站1和无 线通信终端的无线链路。然后,确认无线通信终端6已经在距泄漏同 轴电缆约25m的距离处建立了到无线基站1的无线链路。
接下来,用于确定无线基站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的实验 被进行。在该实验中,信号发生器11所连接到的泄漏同轴电缆和测量 仪器14所连接到的泄漏同轴电缆被布置成彼此平行并相隔预定距离。 然后,由测量仪器14测量接收到的场强。此时接收到的场强高于载波 侦听阈值水平。
随后,两个泄漏同轴电缆之间的间隔被分开一点,并且由测量仪 器14测量接收到的场强。用这种方式,每当这两个泄漏同轴电缆之间 间隔被分开一点时,测量仪器14就测量接收到的场强。然后,找到所 测量的接收到的场强低于载波侦听阈值水平(IEEE802.11g的载波侦听 阈值水平为-76dBm)的地点。在该实验中,当两个泄漏同轴电缆为5m 时,接收到的场强低于载波侦听阈值水平。
因此,在该实验的环境中,分别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两个 无线基站的泄漏同轴电缆之间的间隔必须大于5m,在此距离无线基站 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此外,该距离必须不超过无线通信终端和泄 漏同轴电缆之间的最大距离L=25m的两倍,在最大距离处,无线通信 终端和泄漏同轴电缆可以建立到彼此的无线链路。
因此,假如泄漏同轴电缆被布置成使得分别连接到无线基站的泄 漏同轴电缆之间的间隔在5m至50m的范围内,则无线基站可以通过 使用同一信道而同时与相应的无线通信终端通信。
接下来,如图4所示,服务器17被连接到使用无线信道CH1的 无线基站1,服务器18被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CH1的无线基站2。 然后,无线通信终端6经由泄漏同轴电缆3和无线基站1与服务器17 通信,并且无线通信终端8经由泄漏同轴电缆4和无线基站2与服务 器18通信。在此情况下,吞吐量如下。
泄漏同轴电缆3和4之间的间隔被设置成22m。当无线通信终端6 已经经由泄漏同轴电缆3和无线基站1与服务器17通信时的吞吐量在 上传时为19.5Mbps,在下载时为19.3Mbps。
此外,当两个无线通信终端6和8已经同时通信时,即,当无线 通信终端6已经经由泄漏同轴电缆3和无线基站1与服务器17通信并 且无线通信终端8已经经由泄漏同轴电缆4和无线基站2与服务器18 通信时的平均吞吐量为:上传时13.8Mbps,下载时13.8Mbps。
因为使用同一信道,所以两个无线基站1和2不能互相独立地通 信。然而,因为两个无线基站1和2被设置在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 的位置,所以吞吐量不会减到当使用一个无线通信终端6时的吞吐量 的一半,并且吞吐量为70%或者更多。
另一方面,当无线基站1和2被设置在可以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 位置,并且无线通信终端6和8分别与服务器17和18通信时,两个 无线通信终端的平均吞吐量为:上传时10.1Mbps,下载时9.5Mbps。 即,上传和下载二者的吞吐量都已经减到一个无线通信终端情况下的 吞吐量的大约一半。
这样,结果为,当泄漏同轴电缆被布置在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 处时,上传和下载的吞吐量均高于泄漏同轴电缆被布置在可以侦听到 彼此的载波的其它情况下的吞吐量。
如上所述,关于分别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基站1 和2的泄漏传输线,作为最大距离的两倍的泄漏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是 上限,其中最大距离是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基站可以以期望的无线链 路速度建立无线链路的距离。此外,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两个无线基 站1和2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最小距离是下限。然后,通过将两 个泄漏传输线彼此平行地布置在上限和下限之间,以高密度设置无线 基站,这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与许多无线通信终端通信。
此外,两个无线基站1和2可反复使用同一无线信道。而且,泄 漏传输线被用作天线。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无线电波从泄漏传输 线向外部的泄漏。
应注意,当泄漏传输线的布局被预先限制时,可以在布置泄漏传 输线之后调节供应给泄漏传输线的传输电功率。
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控制供应给泄漏传输线的传输电功率。如同 这样的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被内置在无线基站中。
可替代地,通过从具有不同传输电功率的多个无线基站中选择要 使用的无线基站来调节传输电功率。或者,通过在无线基站和泄漏传 输线之间插入衰减器,来调节传输电功率。或者,通过在无线基站和 泄漏传输线之间插入放大器,来调节传输电功率。
例如,在办公桌已经如图1所示地被排列在地板上的环境的情况 下,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CH1的无线基站1和2的泄漏传输线3 和4,彼此平行地被布置在办公桌的行之间的中央部分。然后,要供应 给泄漏传输线3的传输电功率被控制成小于无线基站1和无线基站2 能够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传输电功率,并且不小于无线基站1可以以 不小于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泄漏传输线3和4之间的一半距离的距离 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6的无线链路的传输电功率。
用相同的方式,要供应给泄漏传输线4的传输电功率被控制成小 于无线基站1和无线基站2能够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传输电功率,并 且被控制成不小于无线基站2可以以不小于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泄漏 传输线3和4之间的一半距离的距离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8的无线链 路的传输电功率。
因此,无线基站1侦听不到无线基站2的载波,并建立到两个通 信区域之间的边界中的无线通信终端6的无线链路。此外,无线基站2 侦听不到无线基站1的载波,并建立到两个通信区域之间的边界中的 无线通信终端8的无线链路。
用这种方式,通过控制要供应给泄漏传输线的传输电功率,以高 密度设置无线基站,结果,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高效地与许多无线通信 终端通信。
另外,两个无线基站1和2可反复使用同一无线信道。而且,泄 漏传输线被用作天线。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无线电波从泄漏传输 线向外部的泄露。
(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了两个无线基站21和22及两个无线基站23和24被设 置在同一地板上,使得无线基站23和24位于无线基站21和22之间 的无线通信系统。两个无线基站21和22使用同一无线信道CH1。两 个无线基站23和24使用无线信道CH2和CH3。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泄漏传输线25、26、27和28被连接到各个 基站21、22、23和24。
无线基站21经由泄漏传输线25与通信服务区域29内的无线通信 终端30通信。无线基站22经由泄漏传输线26与通信服务区域31内 的无线通信终端32通信。无线基站23经由泄漏传输线27与通信服务 区域33内的无线通信终端34通信。无线基站24经由泄漏传输线28 与通信服务区域35内的无线通信终端36通信。
应注意,终端器37、38、39和40分别连接到泄漏传输线25、26、 27和28的各端。泄漏传输线25、26、27和28呈直线地被彼此平行布 置。
由无线基站21和泄漏传输线25形成的通信服务区域29在泄漏传 输线26一侧的范围,是直到距泄漏传输线25的距离为M。此外,由 无线基站22和泄漏传输线26形成的通信服务区域31在泄漏传输线25 一侧的范围,是直到距泄漏传输线26的距离为M。
此外,由无线基站23和泄漏传输线27形成的通信服务区域33的 范围,是从泄漏传输线27一直到两侧的距离为M。此外,由无线基站 24和泄漏传输线28形成的通信服务区域35的范围,是从泄漏传输线 28一直到两侧的距离为M。
距离M是当无线通信终端30、32、34和36可以分别建立到无线 基站21、22、23和24的无线链路时到各个泄漏传输线25、26、27和 28的最大距离。
通信服务区域29、33、35和31彼此接界,因此,使用同一无线 信道CH1的泄漏传输线25和泄漏传输线26之间的距离是6×M。距 离6×M是各个无线基站21、22、23和24能够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 30、32、34和36的无线链路的最大距离被求和的结果。距离6×M是 充分长于使用同一信道的无线基站21和22可以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 距离的距离。
应注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泄漏传输线25和泄漏传输线26之 间的距离不限于6×M。距离6×M是高效并且以高密度设置无线基站 的上限。即,当泄漏传输线25和泄漏传输线26之间的距离被布置成 长于6×M时,在服务区域29与33、服务区域33与35、或者服务区 域35与31之间会产生不能建立无线链路的死区,这使得不能高效地 设置无线基站。
此外,因为要使用的无线信道彼此不同,所以可以使泄漏传输线 25靠近泄漏传输线27,或者使泄漏传输线27靠近泄漏传输线28,或 者使泄漏传输线26靠近泄漏传输线28。因此,可以使泄漏传输线25 和泄漏传输线26比6×M更加靠近。
假定泄漏传输线25和泄漏传输线26之间的距离变成无线基站21 和22可以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在此情况下,如果它们之一使用 无线信道CH1,则另一个不能使用无线信道CH1。即,无线基站21 和22不能同时使用同一无线信道。
因此,泄漏传输线25和泄漏传输线26之间的距离的下限逐渐彼 此分开,并且是无线基站21和22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
实际上,关于期望的将被用于通信的无线链路速度,作为最大距 离M的六倍的距离是作为分别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的无线基站21 和22的泄漏传输线25和26之间间隔的上限,其中的最大距离M是 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基站可以无线链路速度建立到彼此的无线链路的 距离。此外,两个无线基站21和22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最小距 离是下限。四个泄漏传输线25、26、27和28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地 被布置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内。
用这种方式,泄漏传输线25和泄漏传输线26之间的距离被布置 成无线基站21和22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并且被布置成距 离6M或更小。由此,能够高效地以高密度设置各个无线基站21、22、 23和24。另外,无线基站21和22能够同时使用同一无线信道CH1。
结果,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高效地与许多无线通信终端通信。此外, 无线基站21和无线基站22可反复使用同一无线信道。而且,因为无 线通信系统使用泄漏传输线25至28作为天线,所以可以尽可能地减 少无线电波向外部的泄露。
应注意,当使用5GHz带宽作为无线电波时,通信符合IEEE802.11g 标准(IEEE8.2.11工作组作出的用于5GHz带宽的高速无线LAN接入 的规范)。作为无线链路速度的有6、9、12、18、24、36、48和54Mbps。
当存在期望的无线链路速度时,两个邻近的泄漏传输线被布置成 以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间隔彼此平行。条件之一是,距离被设置成分 别连接到两个泄漏传输线的两个无线基站使用同一无线信道时不能侦 听到彼此的载波。另一个条件是,距离被设置成不大于使得无线通信 终端和基站能够以期望的无线链路速度连接的、泄漏传输线和无线通 信终端之间的最大距离的两倍。
应注意,当泄漏传输线的布局受到限制时,可在布置泄漏传输线 之后调节供应给泄漏传输线的传输电功率。然后,通过该调节,两个 泄漏传输线之间的距离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
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控制供应给泄漏传输线的传输电功率。如同 这样的传输电功率调节装置被内置在无线基站中。可替代地,通过从 具有不同传输电功率的多个无线基站中选择要使用的无线基站来调节 传输电功率。或者,通过在无线基站和泄漏传输线之间插入衰减器, 来调节传输电功率。或者,通过在无线基站和泄漏传输线之间插入放 大器,来调节传输电功率。
例如,在办公桌已经如图5所示被排列在地板上的环境的情况下, 连接到使用同一无线信道CH1的无线基站21和22的泄漏传输线25 和26,彼此平行地被布置在办公桌的行之间的中央部分。连接到使用 不同于两个无线基站21和22所使用的无线信道并且使用彼此不同的 无线信道的无线基站23和24的两个泄漏传输线27和28,被布置在泄 漏传输线25和26之间。
应注意,被布置在泄漏传输线25和26之间的泄漏传输线不限于 两条,并且可以是三条或者更多。
在图5的情况下,供应给泄漏传输线25的传输电功率被控制成小 于无线基站21和22能够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传输电功率,并且不小 于无线基站21可以以不小于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邻近泄漏传输线25 和27之间的一半距离的距离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30的无线链路的传 输电功率。
用相同的方式,供应给泄漏传输线26的传输电功率被控制成小于 无线基站21和22能够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电功率,并且不小于无线 基站22可以以不小于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邻近泄漏传输线26和28之 间的一半距离的距离建立到无线通信终端32的无线链路的传输电功 率。
(第三实施例)
将描述泄漏传输线的布局,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布局可 应用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6所示,办公桌52在办公室的地板51上被排列成水平5行 竖直6行。在这种布局中,无线通信片段被分成第一无线通信片段53 和第二无线通信片段54,其中第一无线通信片段53为水平5行竖直3 行,作为上一半,第二无线通信片段54为水平5行竖直3行,作为下 一半。
然后,为了使这两个无线通信片段53和54成为不同的无线通信 区域,第一泄漏传输线55被布置在无线通信片段53的中央部分,第 二泄漏传输线56被布置在无线通信片段54的中央部分。
第一无线基站57连接到第一泄漏传输线55的一端,并且终端器 58连接到另一端。此外,第二无线基站59连接到第二泄漏传输线56 的一端,并且终端器60连接到另一端。
第一无线基站57经由第一泄漏传输线55,与第一无线通信片段 53中的办公桌52上的无线通信终端61通信。第二无线基站59经由第 二泄漏传输线56,与第二无线通信片段54中的办公桌52上的无线通 信终端62通信。
在具有这种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泄漏传输线55和第二泄 漏传输线56之间的距离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距离概念相同。更具 体地,关于期望的无线链路速度,第一泄漏传输线55和第二泄漏传输 线56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不大于最大距离的两倍的距离,最大距离是 无线通信终端61(62)和无线基站57(59)可以以无线链路速度建立 到彼此的无线链路、并且两个无线基站57和59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 波的距离。
结果,第一无线基站57和第二无线基站59可同时使用同一无线 信道。
接下来,将描述两个泄漏传输线55和56的具体的布局实例。
图7示出了一个实例。泄漏传输线55(56)被布置在天花板63 后面,以便位于无线通信片段53(54)的中央部分。然后,基站57(59) 经由泄漏传输线55(56)与办公桌52上的无线通信终端61(62)通 信。
图8示出了另一个实例。泄漏传输线55(56)被布置在地板64 下面,以便位于无线通信片段53(54)的中央部分。然后,基站57(59) 经由泄漏传输线55(56)与办公桌52上的无线通信终端61(62)通 信。
用这种方式,通过将泄漏传输线55(56)布置在天花板后面或者 地板下面,使其不会暴露于办公室中。
(第四实施例)
将描述泄漏传输线的另一布局,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该布 局可应用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9所示,办公桌52在办公室的地板51上被面对面地排列成 两行。
在这种布局中,连接到无线基站65的泄漏传输线66,沿着办公桌 的行的纵向被布置在办公桌的行之间的中央部分。或者,泄漏传输线 66被布置在与办公桌的行之间的中央部分垂直的方向上,并在无线基 站65可以建立到放置于办公桌上的无线通信终端67的无线链路的位 置。终端器68连接到泄漏传输线66的一端。
当在具有这种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布置有多个泄漏传输线66 时,例如,两个泄漏传输线66彼此平行地布置时,泄漏传输线之间的 距离的设置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概念相同。
更具体地,假定设置了具有图9的配置的两组无线通信系统。在 此情况下,关于期望的无线链路速度,两个泄漏传输线66之间的距离 被设置成不大于最大距离的两倍的距离,其中最大距离是无线通信终 端67和无线基站65能以无线链路速度建立到彼此的无线链路、并且 两个泄漏传输线66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离。
结果,连接到泄漏传输线66的无线基站65可同时使用同一无线 信道。
接下来,将描述泄漏传输线66的具体布局实例。
图10示出了一个实例。泄漏传输线66被布置在排成两行的办公 桌52的行之间的中央部分处的隔板69上方。然后,基站65经由泄漏 传输线66与无线通信终端67通信。
图11示出了另一实例。泄漏传输线66被布置在槽部分70中,诸 如,电气布线槽,其被设置在排成两行的办公桌52的行之间的中央部 分处。然后,基站65经由泄漏传输线66与无线通信终端67通信。
图12和13示出了另一实例。泄漏传输线66被布置在天花板71 的后面,恰好位于排成两行的办公桌52的行之间的中央部分处的隔板 69的上方,并平行于办公桌52的行。然后,基站65经由泄漏传输线 66与无线通信终端67通信。用这种方式,通过将泄漏传输线66布置 在天花板后面,使其不会暴露于办公室中。
图14示出了又一个实例。在办公室的地板51上,设置有办公桌 52面对面排成两行的办公桌行72,和办公桌52面对面排成两行的办 公桌行73,这形成了办公桌行72和73之间的过道74。
在这种布局中,泄漏传输线66沿着过道74被布置在垂直于过道 74的方向上的使得无线基站65可以建立到放置于办公桌上的无线通 信终端67的无线链路的位置处。
图15示出了又一个实例。在办公室的地板51上,在办公桌52竖 直排成一行的办公桌行75,和办公桌52竖直排成一行的办公桌行76 之间形成有过道77。
在这种布局中,泄漏传输线66沿着过道77被布置在垂直于过道 77的方向上的使得无线基站65可以建立到放置于办公桌上的无线通 信终端67的无线链路的位置处。
当在具有图15所示的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布置有多个泄漏传 输线66时,例如,两个泄漏传输线66彼此平行地布置时,泄漏传输 线之间的距离的设置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概念相同。更具体地, 以与上述的图9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关于期望的无线链路速度,两个 泄漏传输线66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不大于最大距离的两倍的距离,其 中最大距离是无线通信终端67和无线基站65能以无线链路速度建立 到彼此的无线链路、并且两个无线基站65不能侦听到彼此的载波的距 离。
接下来,将描述泄漏传输线66的具体布局实例。
如图16和17所示,泄漏传输线66被布置成平行于办公桌的行, 在设置于办公桌行72(75)和办公桌行73(76)之间的过道74(77) 的地板78下面。然后,基站65经由泄漏传输线66与办公桌52上的 无线通信终端67通信。
此外,如图18和19所示,泄漏传输线66被布置在天花板79的 后面,恰好位于设置于办公桌行72(75)和办公桌行73(76)之间的 过道74(77)上方,并平行于办公桌52的行。然后,基站65经由泄 漏传输线66与无线通信终端67通信。
用这种方式,通过将泄漏传输线66布置在天花板后面或者地板下 面,使其不会暴露于办公室中。
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会清楚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修改。因此, 本发明在其最宽的方面中不限于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 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做出各种修改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 等效物定义的一般性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