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 无线通信网络 / 网络数据管理 / .{ 网络设备的发现,例如终端 } / 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申请号 CN201510872349.9 申请日 2015-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5450268A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申请人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明人 虞龙杰; 楼项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当将可穿戴设备放在智能终端的特定区域,就可以自动连接可穿戴设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保证。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
B、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所述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C、智能终端获取与扫描列表中每一可穿戴设备对应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若可穿戴设备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高于预设的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时,则与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方式或低功耗蓝牙方式广播蓝牙名称,并发射蓝牙信号;其中,蓝牙方式为支持蓝牙2.0、蓝牙2.1或蓝牙3.0的方式;低功耗蓝牙方式为支持Bluetooth Smart的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检测已写入扫描列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射蓝牙信号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为-30dBm。
6.一种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蓝牙广播模,用于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
扫描模块,用于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蓝牙连接模块,用于智能终端获取与扫描列表中每一可穿戴设备对应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若可穿戴设备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高于预设的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时,则与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广播模块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方式或低功耗蓝牙方式广播蓝牙名称,并发射蓝牙信号;其中,蓝牙方式为支持蓝牙2.0、蓝牙2.1或蓝牙3.0的方式;低功耗蓝牙方式为支持Bluetooth Smart的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模块中还包括检测已写入扫描列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射蓝牙信号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为-30dBm。

说明书全文

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蓝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众多的可穿戴设备出现在市场上,并被用户接受和使用,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跑、智能戒指等。这些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用户在手机端安装相应的应用后,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服务,例如用户通过智能手表接听电话,接收消息,远程控制拍照;通过智能手环来检测自己的卡路里消耗、心跳平、血压水平等健康状况;通过智能眼镜来辅助教学;通过智能跑鞋来记录运动轨迹和跑步公里数;通过智能戒指来检测睡眠状况。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当用户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与可穿戴设备时,往往需要用户手动点击手机端的扫描、连接请求、确认操作,可穿戴设备端的确认操作,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0003]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用户通过蓝牙连接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时,往往需要用户手动点击手机端的扫描、连接请求、确认操作,可穿戴设备端的确认操作,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的问题。
[0005]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
B、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
[0006]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C、智能终端获取与扫描列表中每一可穿戴设备对应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若可穿戴设备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高于预设的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时,则与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0007]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方式或低功耗蓝牙方式广播蓝牙名称,并发射蓝牙信号;其中,蓝牙方式为支持蓝牙2.0、蓝牙2.1或蓝牙3.0的方式;低功耗蓝牙方式为支持Bluetooth Smart的方式。
[0008]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检测已写入扫描列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射蓝牙信号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0009]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其中,所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为-30dBm。
[0010] 一种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中,包括:蓝牙广播模,用于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
扫描模块,用于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
[0011]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中,还包括:蓝牙连接模块,用于智能终端获取与扫描列表中每一可穿戴设备对应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若可穿戴设备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高于预设的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时,则与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0012]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中,所述蓝牙广播模块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方式或低功耗蓝牙方式广播蓝牙名称,并发射蓝牙信号;其中,蓝牙方式为支持蓝牙2.0、蓝牙2.1或蓝牙3.0的方式;低功耗蓝牙方式为支持Bluetooth Smart的方式。
[0013]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中,所述扫描模块中还包括检测已写入扫描列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射蓝牙信号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0014] 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其中,所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为-30dBm。
[0015]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当将可穿戴设备放在智能终端的特定区域,就可以自动连接可穿戴设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保证。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较佳实施例流程图
[0017] 图2是智能手机对智能手表的蓝牙RSSI信号值与距离的关系示意图。
[0018] 图3是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采取屏幕贴屏幕时放置在6个不同测试位置的示意图。
[0019] 图4是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采取屏幕贴屏幕时蓝牙RSSI信号值与位置的关系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2] 首先对低功耗蓝牙协议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0023] 与传统蓝牙相比,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的最大优点是省功耗,同时传输的数据量也比较小,适用于智能终端之间的无线业务连接。低功耗蓝牙协议的开发主要在链路层(Link Layer,LL),通用访问协议层(Generic Access Profile,GAP)和通用属性协议层(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GATT)。
[0024] 根据蓝牙联盟发布的蓝牙4.0协议,链路层定义了BLE信道的信令,非连接状态下的广播方(Advertiser),扫描方(Scanner)和发起方(Initiator)。
[0025] 具体来说,BLE信道的信令格式如表1所示,对广播信道和数据信道都适用。其中,引导码Preamble和接入地址Access Address对于BLE信道来说是固定的数据,协议数据单元PDU可以在BLE信道中携带信息,CRC用作循环校验。
[0026] 表1关于广播信道的信令格式,广播信道的PDU(协议数据单元)由头Header和有效载荷Payload组成,如表2所示,表2为广播信道的PDU格式。
[0027] 表2Header中的4比特PDU Type决定了信令的类型,如可连接非定向广播信令(ADV_IND),可连接定向广播信令(ADV_DIRECT_IND),不可连接非定向广播信令(ADV_NONCONN_IND),扫描请求信令(SCAN_REQ),扫描回复信令(SCAN_RSP),连接请求信令(CONNECT_REQ),可扫描非定向广播信令(ADV_SCAN_IND),具体如表3所示。
[0028] 表3其中,广播方向扫描方发送可连接非定向广播信令(ADV_IND)时,可连接非定向广播信令(ADV_IND)的Payload格式如表4所示。其中,AdvA表示广播方的蓝牙地址,AdvData表示广播数据包,最多可携带31个字节的消息。
[0029] 表4ADV_IND(可连接非定向广播信令)的AdvData(广播数据包)的格式如表5所示。其中,AD Structure表示消息段,一个广播数据包可容纳多个消息段;AD Type表示消息段的类型,如蓝牙名称,蓝牙制造商,UUID等;AD Data表示消息段的内容;Length的值表示消息段类型和消息段内容的字节总数。
[0030] 表5已经被蓝牙联盟定义的AD Type字段如表6所示,未被定义的就是保留字段。
[0031] 表6链路层在广播信道中定义了3种色:广播方(Advertiser),扫描方(Scanner)和发起方(Initiator)。链路层在广播信道中定义了3种状态:广播状态(Advertising State),扫描状态(Scanning State)和发起状态(Initiating State)。
[0032] 其中,广播状态(Advertising State)可分为:1)可连接非定向广播事件(Connectable undirected event):广播方向周围所有的扫描方广播ADV_IND信令,并声明自己处于可连接模式。广播方监听扫描方发来的SCAN_REQ信令,然后向扫描方发送SCAN_RSP信令。广播方也监听发起方发来的CONNECT_REQ信令;
2)可连接定向广播事件(Connectable directed event):广播方向周围特定的扫描方广播ADV_DIRECT_IND信令,并声明自己处于可连接模式。广播方只监听特定发起方发来的CONNECT_REQ信令;
3)不可连接非定向广播事件(Non-connectable undirected event):广播方向周围所有的扫描方广播ADV_NONCONN_IND信令,并声明自己处于不可连接模式。广播方不监听扫描方发来的信令;
4)可扫描非定向广播事件(Scannable undirected event):广播方向周围所有的扫描方广播ADV_SCAN_IND信令。广播方只监听扫描方发来的SCAN_REQ信令,然后向扫描方发送SCAN_RSP信令。
[0033] 扫描状态(Scanning State)可分为:1)被动扫描(Passive scanning):处于被动扫描模式的扫描方只能监听广播方广播的信令,不能对外发送数据;
2)主动扫描(Active scanning):处于主动扫描模式的扫描方监听广播方广播的信令,只对广播ADV_IND信令和ADV_SCAN_IND信令的广播方发送SCAN_REQ信令,发送完毕后继续监听广播方发来的SCAN_RSP信令。
[0034] 在发起状态(Initiating State)中:处于发起状态的发起方可以对广播ADV_IND信令和ADV_DIRECT_IND信令的广播方发送CONNECT_REQ信令。
[0035] 广播信道的广播状态(Advertising State),扫描状态(Scanning State)和发起状态(Initiating State)三种状态对应的信令关系如表7所示。
[0036] 表7在GAP层中,定义了4种角色:广播角色(Broadcaster Role)、观察角色(Observer Role)、外围角色(Peripheral Role)和中心角色(Central Role)。
[0037] 1)广播角色:处于广播角色的设备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广播,但不会响应其他设备发来的连接请求,即处于广播角色的设备处于不可连接模式;2)观察角色:处于观察角色的设备可以扫描处于广播角色的设备,但不能发起连接请求,即处于观察角色的设备处于不可连接模式;
3)外围角色:处于外围角色的设备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广播,响应其他设备发来的连接请求,即处于外围角色的设备处于可连接模式;
4)中心角色:处于中心角色的设备可以扫描处于外围角色的设备,可以发起连接请求,即处于中心角色的设备处于可连接模式。
[0038] LL层与GAP层的对应关系如表8所示,其中,“E”表示不支持,“M”表示必须支持,“O”表示选择支持,“O/E”表示如果中心角色支持被动扫描,那么中心角色选择支持主动扫描,否者中心角色必须支持主动扫描。
[0039] 表8然后对传统蓝牙协议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0040] 传统蓝牙的优点是传输数据量较大,数据传输速率也较快,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应用。传统蓝牙协议的开发主要在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 L2CAP),通用访问协议层(Generic Access Profile,GAP)和应用层(Application Profile),下面将分别作介绍。
[0041] 根据蓝牙联盟发布的传统蓝牙协议,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 L2CAP)定义了命令格式和数据格式。
[0042] 两个蓝牙设备在通信过程中需要交互一系列的命令,命令信道的通用信令格式如表9所示。
[0043]表9
其中,Length表示Commands的字节长度;Channel ID固定为0x0001;Commands中的Code表示命令的类型,如连接请求(Connection request),连接回复(Connection response),如表10所示;Commands中的Identifier用来匹配请求和回复;Commands中的Length表示Commands中的Data的字节长度;Commands中的Data表示命令可携带的信息。
[0044] 表10连接请求的Commands格式如表11所示。其中,PSM表示协议/服务复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固定由蓝牙联盟分配用作协议,第二部分由系统动态分配用作服务,最少占2个字节长度;Source CID(源信道ID)表示发送连接请求的蓝牙设备的信道ID。
[0045] 表11连接回复的Commands格式如表12所示。
[0046] 表12其中,Destination CID(目的信道ID)表示发送连接回复的蓝牙设备的信道ID;Source CID(源信道ID)表示接收连接回复的蓝牙设备的信道ID,直接从连接请求命令的Source CID复制;Result表示连接请求信令的结果,例如连接成功(Connection successful)、待定(Connection pending)和拒绝(Connection refused),如表13所示;
表13
对于连接请求信令的结果为待定的情况,用Status来进一步阐述结果为待定的原因,如表14所示。
[0047] 表14通用访问协议(Generic Access Profile, GAP)定义了查询、可被发现、连接、可被连接和已连接等状态和流程。
[0048] 蓝牙设备通过时分复用方式可以同时查询附近的蓝牙设备和被附近的蓝牙设备发现,即传统蓝牙设备可以同时担任查询设备(Inquiring device)和可被发现设备(Discoverable device)。查询设备通过查询获得可被发现设备的蓝牙地址。
[0049] 查询设备和可被发现设备可能已经与另外一个蓝牙设备处于连接状态,但仍保持查询和可被发现功能。
[0050] 蓝牙设备通过时分复用方式可以同时连接附近的蓝牙设备和被附近的蓝牙设备连接,即蓝牙设备可以同时担任连接设备(Connecting device)和可被连接设备(Connectable device)。连接设备向可被连接设备发送连接请求(Connection Request);可被连接设备向连接设备发送连接回复(Connection Response)。连接成功后,发起连接的蓝牙设备在网络中成为主机(Master),被连接的蓝牙设备在网络中成为从机(Slave)。
[0051] 本发明结合低功耗蓝牙和传统蓝牙的特点,提供了一种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包括步骤:步骤S100、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
步骤S200、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
[0052]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0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方式(也即传统蓝牙方式)或低功耗蓝牙方式广播蓝牙名称,并发射蓝牙信号;其中,蓝牙方式为支持蓝牙2.0、蓝牙2.1或蓝牙3.0的方式;低功耗蓝牙方式为支持Bluetooth Smart的方式。具体实施时,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跑鞋或智能戒指等。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搭载操作系统的终端。
[0053] 步骤S100及步骤S200在具体实施时,以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来具体说明。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预定义的蓝牙名称,同时发射蓝牙信号;智能手机通过蓝牙扫描(查询)周边的蓝牙设备并过滤出具有和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里蓝牙名称相同的可穿戴设备,同时检测对应的可穿戴设备的蓝牙信号获取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这里定义的蓝牙功能和流程适用于低功耗蓝牙方式和蓝牙方式,以下将分别作描述。
[0054] 若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都支持低功耗蓝牙。可穿戴设备以低功耗模式广播,31字节的广播数据包中带有AD Type为0x09的蓝牙名称消息段。安装在智能手机端的APP应用预先写入该蓝牙名称,因此智能手机在被动扫描周边的低功耗蓝牙设备时,会从得到的扫描结果中,根据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过滤出和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相同的可穿戴设备,获得扫描列表。
[0055] 若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都支持传统蓝牙。可穿戴设备处于可被发现模式,广播蓝牙名称。安装在智能手机端的APP应用预先写入该蓝牙名称,因此智能手机在查询周边的传统蓝牙设备时,会从得到的查询结果中,根据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过滤出和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相同的可穿戴设备,形成查询列表(为了和低功耗蓝牙保持统一,这里的“查询列表”也称为“扫描列表”)。
[0056]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步骤S300、智能终端获取与扫描列表中每一可穿戴设备对应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若可穿戴设备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高于预设的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时,则与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具体实施时,所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为-30dBm。
[005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00中,还包括智能终端检测已写入扫描列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射蓝牙信号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0058] 可穿戴设备广播特定的蓝牙名称,并且发射蓝牙信号;智能终端扫描(查询)具有特定蓝牙名称的可穿戴设备,并且检测这些可穿戴设备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RSSI信号值。理论上,蓝牙RSSI信号值随着两个蓝牙设备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实际上,RSSI信号值随着两个蓝牙设备距离的增加有减弱的趋势,但也有个别特殊情况不遵守上述规律。也就是说,距离远的两个设备的RSSI信号值反而大于距离近的两个设备的RSSI信号值,因此,会形成一个波带,而非一条形如一次函数的斜线。图2显示了智能手机对智能手表的蓝牙RSSI信号值与距离的关系。图2的测试环境如下所述:智能手表发射蓝牙信号,智能手机在距离手表相同距离的不同位置(水平和垂直共10个位置)检测手表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RSSI信号值。
在每种距离下,手机共检测10个蓝牙RSSI信号值,取10个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组成RSSI波带。然后,依次检测20个不同的距离,从0cm到100cm。从图2中可以看出,RSSI波带随距离的增大,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RSSI波带比较宽。
[0059] 可穿戴设备广播特定的蓝牙名称,并且发射蓝牙信号;智能终端扫描具有特定蓝牙名称的可穿戴设备,并且检测可穿戴设备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RSSI信号值。当可穿戴设备屏幕贴近智能终端屏幕特定位置时,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可穿戴设备的RSSI信号会明显偏高。图3显示了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采取屏幕贴屏幕时,放置在不同位置的测试情形。图3的测试环境如下所述: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采取屏幕贴屏幕,智能手表放置在智能手机屏幕上的6个不同位置,分别为P1、P2、P3、P4、P5及P6。智能手表发射蓝牙信号,智能手机检测智能手表的蓝牙信号,获取蓝牙RSSI信号值。在每个位置,手机共检测10个蓝牙RSSI信号值,取10个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组成RSSI波带。图4显示了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采取屏幕贴屏幕时,蓝牙RSSI信号值与位置的关系。
[0060] 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采取屏幕贴屏幕时,并且处在P2位置时,手机检测到的手表的RSSI信号波带值明显高于其他5个位置,并且明显高于图2中蓝牙RSSI信号值与距离的关系中的整条蓝牙RSSI信号波带值。实际上,当智能手表的屏幕贴近智能手机屏幕中的P2处时,两个蓝牙设备的天线距离最近。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手机侧的蓝牙RSSI信号检测阈值可以设定为-30dBm,即当智能手机检测到的可穿戴设备的蓝牙RSSI信号值高于该限值时,智能手机才会通过蓝牙连接可穿戴设备。
[0061] 图4中的曲线的只是选取如今众多型号中智能手机中的其中一款,并选取如今众多型号中智能手表中的其中一款测试。可以看出,当其他型号的智能手机实测相同可穿戴设备时,具有最高蓝牙RSSI信号值的位置不一定位于P2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APP版本进行升级,即预先测试市场上主流型号的智能手机,确定具有最高蓝牙RSSI信号值所对应的圆形区域位置,然后集成到同一款APP中。当用户打开APP时,APP根据智能手机的硬件版本显示不同的圆形区域位置,使得用户按照提示操作。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同手机之间兼容性的问题。整个过程中,用户操作简便,无需任何手动设置,且兼容多款型号的智能终端。
[0062] 对用户而言,用户打开可穿戴设备对应的APP,APP会在屏幕上显示特定的圆形区域,并提示用户将可穿戴设备的屏幕贴近该圆形区域。智能手机的APP在后台自动扫描(查询)具有特定蓝牙名称的可穿戴设备,同时检测可穿戴设备的RSSI信号,当检测到的蓝牙RSSI信号值高于门限值时,智能手机自动连接可穿戴设备。
[0063]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包括:蓝牙广播模块100,用于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
扫描模块200,用于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
[0064]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中,还包括:蓝牙连接模块300,用于智能终端获取与扫描列表中每一可穿戴设备对应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若可穿戴设备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高于预设的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时,则与对应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0065]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中,所述蓝牙广播模块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方式或低功耗蓝牙方式广播蓝牙名称,并发射蓝牙信号;其中,蓝牙方式为支持蓝牙2.0、蓝牙2.1或蓝牙3.0的方式;低功耗蓝牙方式为支持Bluetooth Smart的方式。
[0066]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中,所述扫描模块200中还包括移动终端检测已写入扫描列表的可穿戴设备发射蓝牙信号的当前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0067]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系统中,所述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阈值为-30dBm。
[0068]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蓝牙的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自动连接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通过蓝牙广播蓝牙名称;智能终端扫描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当该蓝牙名称存在于智能终端中预先写入的蓝牙名称列表时,则将可穿戴设备的蓝牙名称写入扫描列表。当将可穿戴设备放在智能终端的特定区域,就可以自动连接可穿戴设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保证。
[0069]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