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申请号 CN200910147396.1 申请日 2009-06-22 公开(公告)号 CN101932007A 公开(公告)日 2010-12-29
申请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亚达; 李大鹏;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此系统包括通过回程链路控制基站和中继站;所述控制基站,用于为所述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业务数据流设定逻辑信道,并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中继站,用于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所述控制基站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在本发明的引入中继的系统中,在中继作为被调度的实体时,满足中继下的UE的各个业务的QoS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业务流的传输方法,包括:
中继站与控制基站通过回程链路相连,所述回程链路上业务数据的传输方式是:所述中继站和所述控制基站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所述控制基站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站为所述中继站下每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业务数据流分配一逻辑信道,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的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不同业务的数据流与逻辑信道一一对应,并且逻辑信道的标识是移动终端标识和业务标识的集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是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携带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上的业务数据流;
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包括移动终端子头部和业务子头部,移动终端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业务子头部中携带业务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数据流;
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所述移动终端标识指示的移动终端的业务标识及此业务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流长度及业务数据流。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站将服务质量要求在同一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不同业务数据流映射到同一逻辑信道上,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范围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如下: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服务质量范围标识以及服务质量要求在此服务质量范围标识指示的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业务数据流。
7.一种实现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无线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回程链路控制基站和中继站;
所述控制基站,用于为所述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业务数据流设定逻辑信道,并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
所述中继站,用于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所述控制基站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站,还用于为所述中继站下每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业务数据流分配一逻辑信道,并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的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在媒体接入层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所述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不同业务的数据流与逻辑信道一一对应,并且逻辑信道的标识是移动终端标识和业务标识的集合;
所述中继站,还用于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的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和所述中继站,还用于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
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是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携带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上的业务数据流;
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包括移动终端子头部和业务子头部,移动终端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业务子头部中携带业务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数据流;
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所述移动终端标识指示的移动终端的业务标识及此业务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流长度及业务数据流。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还用于将服务质量要求在同一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不同业务数据流映射到同一逻辑信道上,在包数据汇聚层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范围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还用于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如下: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服务质量范围标识以及服务质量要求在此服务质量范围标识指示的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业务数据流。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蜂窝无线通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蜂窝无线通讯系统主要由核心网(Core Network,简称CN)、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和终端组成。核心网负责非接入层事务,例如终端位置更新等,并且是用户面的锚点。接入网包括基站,或者基站以及基站控制,接入网负责接入层事务(例如无线资源的管理),基站之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存在物理或者逻辑上的连接,如图1中的基站1和基站2或者基站3之间的连接,并且每个基站可以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核心网节点连接。终端即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是指可以和蜂窝无线通讯网络通讯的各种设备,比如移动电话或者笔记本电脑等。
蜂窝无线通讯系统中,固定基站网络的无线覆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限制,比如各种建筑结构对无线信号的阻挡等原因造成在无线网络的覆盖中无可避免的存在覆盖漏洞。另外,在小区的边缘地区,由于无线信号强度的减弱,以及相邻小区的干扰,导致终端在小区边缘时通讯质量较差,无线传输的错误率提高。为了提高数据传输吞吐量,群组移动性,临时网络部署,小区边缘地区的吞吐量以及新区域的覆盖,一种解决方案是在蜂窝无线通讯系统引入一种无线网络节点,称为中继(relay)。如图2所示,Relay是具有在其他网络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中继数据以及可能控制信息功能的站点,也叫中继节点/中继站(Relay Node/Relay Station)。基站直接服务的UE叫宏UE(Macro UE),Relay服务的UE叫中继UE(Relay UE)。
各网元间的接口定义如下:
直传链路(direct link):基站与宏UE之间的无线链路,包含上下行(DL/UL downlink/uplink)直传链路,称为Uu口。
接入链路(access link),在继与中继UE之间的链路,包含DL/UL接入链路,也是Uu口。
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基站与中继之间的无线链路,包含DL/UL中继链路,称为Un口。
UE无法区分中继和固定基站下的小区,从UE看来基站直接管理下的小区(称为普通小区)与中继管理下的小区(称为中继小区)没有区别。中继小区有自己的小区物理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简称PCI),和普通小区一样发送广播,当UE驻留在中继小区中,中继小区可以单独分配调度无线资源给UE使用,可以独立于参与中继的基站的无线资源调度,又被称为Donor基站(Donor eNB,控制基站)即Relay通过回程链路连接的基站。中继小区与中继UE之间的接口以及协议栈与普通基站小区和宏UE之间相同。
可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蜂窝无线通讯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的扁平化架构。如图3所示,LTE蜂窝无线通讯系统由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UTRAN)和核心网节点组成。其中核心网节点包括: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简称S-GW)。MME负责移动性管理、非接入层信令的处理、用户的移动管理上下文的管理等控制面相关工作;S-GW负责U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用户面数据的传送、转发和路由切换等。E-UTRAN包括eNB,eNB之间在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用于支持UE在整个网络内的移动性,保证用户的无缝切换。
每个eNB通过S1接口,连接到SAE(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核心网,S1接口支持eNB与MME和S-GW之间的多点连接,eNB通过控制平面S1-MME接口与MME相连。S1-MME接口协议栈如图4所示;其网络层采用IP协议,网络层之上的传输层使用的串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1,简称SCTP),最上层的应用层即控制面的S1-AP协议,使用底层的传输承载传输S1-AP的信令。
每个eNB通过用户平面S1-U接口与S-GW相连,S1-U其接口协议栈如图5所示,由GTP-U/UDP/IP组成了传输承载,用来传输eNB和S-GW之间的用户面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GTP-U的TEID和IP地址标识传输承载,包括:源侧GTP-U TEID、目标侧GTP-U TEID(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源侧IP地址和目标侧IP地址,其中UDP端口号固定为2152,而GTP-U是一个隧道协议用来完成IPv4和IPv6上的无缝传输。每个传输承载用于承载一个业务上的数据(Service Data Flows)。
每个eNB通过Uu接口(最初定义为UTRAN与UE之间的无线接口)与UE进行信令和数据的传输。如图6和图7分别从用户面和控制面显示了eNB和UE之间的空口协议栈。用户面由下之上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简称PHY)、媒体接入层(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简称RLC)和包数据汇聚层(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在最低层的物理层之上由MAC层负责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以及数据的的复用/解复用过程,底层物理资源的调度,以及数据包的混合自动重传功能(hybrid ARQ)等功能。RLC层通过自动重传(ARQ)等方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按序传输,并且完成上层数据包的复用/解复用过程。PDCP层则负责IP数据包的头压缩,以及数据包的加解密和完整性保护等功能。控制面使用了用户面的承载,在Uu口被称为无线承载(Radio Bearer)来传输控制面的信令,即RRC层的信令。RRC层以及以下所有层被称为接入层(Access Stratum),即完成Ue和接入网之间的接入承载,完成接入后接入层可以承载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的信令。
其中MAC/RLC/PDCP协议层工作如图8所示,其中MAC层的调度优先级处理模(Scheduling/Priority Handling)主要解决将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来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复用到传输信道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s,TB)上去。其中MAC就要根据逻辑信道上传输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来选择调度资源。QoS具体参数有QoS级别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QCI),分配抢占优先级(Allocation andRetention Priority,ARP),保证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和最大速率(Maximum Bit Rate,MBR)组成。QCI标识了一组标准化的QoS参数,其中有优先级,数据包时延(Packet Delay Budget,PDB)和数据包的错误率(Packet Error Loss Rate)。其中大部分QoS参数需要依靠MAC的调度优先级处理模块来保证。MAC的PDU格式如图9所示,由MAC头和MAC负荷组成,MAC头由若干个MAC子头(Sub-header)组成,每个Sub-header标识在MAC负荷里的对应位置传输的内容,可以是MAC控制信息(ControlE1ement,CE)或者是逻辑信道来的SDU。Sub-header有3种,如图10所示,其中E表示本MAC sub-header后面是否还有sub-header,如果没有了那么后面就是MAC负荷了。对于MAC负荷中的SDU,sub-header中携带LCID标识了该SDU来自的逻辑信道,L标识了这个SDU的长度。
UE的不同业务流有不同的QoS,UE和Packet Gateway(PGW)之间的由不同的EPS bearer,EPS bearer在LTE的接入网系统中由(E-UTRAN RadioAccess Bearer,E-RAB)承载业务的单元承载。在LTE系统里,E-RAB分两段承载,一段是UE和eNB之间的无线承载(Radio Bearer),另一段是eNB到S-GW之间的S1承载(S1 Bearer)。这两段承载的传输都满足E-RAB的QoS要求。对于空口(Uu)上的无线承载,通过MAC的调度优先级处理模块来保证一个E-RAB的QoS,比如E-RAB的GBR要求,使得MAC在调度是需要保证该E-RAB的数据的速率不能低于GBR。另外如QCI中的数据包时延要求规定98%的数据应该在PDB规定的时间内传输,那么MAC在调度时就需要满足PDB的要求。
在包含中继的场景下,Un口上,Relay和Donor eNB之间建立是单一的连接,而Relay下所有UE的所有业务都将承载在这个连接上。按原有的UE的业务来调度,只能满足UE的调度要求,而作为Relay是大量UE的载体,而这些UE的调度,将被合并成为一个Relay的调度。那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Un口,Relay作为被调度的实体时,如何满足Relay下的UE的各个业务的QoS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在中继作为被调度的实体时,满足中继下的UE的各个业务的QoS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业务流的传输方法,包括:中继站与控制基站通过回程链路相连,所述回程链路上业务数据的传输方式是:所述中继站和所述控制基站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所述控制基站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基站为所述中继站下每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业务数据流分配一逻辑信道,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的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不同业务的数据流与逻辑信道一一对应,并且逻辑信道的标识是移动终端标识和业务标识的集合。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是以下结构中的一种: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携带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上的业务数据流;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包括移动终端子头部和业务子头部,移动终端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业务子头部中携带业务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数据流;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所述移动终端标识指示的移动终端的业务标识及此业务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流长度及业务数据流。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基站将服务质量要求在同一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不同业务数据流映射到同一逻辑信道上,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范围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如下: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服务质量范围标识以及服务质量要求在此服务质量范围标识指示的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业务数据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无线中继系统,包括通过回程链路控制基站和中继站;所述控制基站,用于为所述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业务数据流设定逻辑信道,并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中继站,用于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所述控制基站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
进一步地,上述无线中继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基站,还用于为所述中继站下每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业务数据流分配一逻辑信道,并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的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在媒体接入层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所述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不同业务的数据流与逻辑信道一一对应,并且逻辑信道的标识是移动终端标识和业务标识的集合;所述中继站,还用于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的数据流的服务质量要求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进一步地,上述无线中继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基站和所述中继站,还用于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是以下结构中的一种: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携带逻辑信道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上的业务数据流;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中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包括移动终端子头部和业务子头部,移动终端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业务子头部中携带业务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数据流;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媒体接入层子头部中携带移动终端标识,与所述媒体接入层子头部对应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所述移动终端标识指示的移动终端的业务标识及此业务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流长度及业务数据流。
进一步地,上述无线中继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还用于将服务质量要求在同一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不同业务数据流映射到同一逻辑信道上,在包数据汇聚层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范围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
进一步地,上述无线中继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控制基站和所述中继站,还用于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如下: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服务质量范围标识以及服务质量要求在此服务质量范围标识指示的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业务数据流。
在本发明的引入中继的系统中,在中继作为被调度的实体时,满足中继下的UE的各个业务的QoS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蜂窝无线通讯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增加中继后的网络架构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LTE网络的架构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S1-MME接口协议栈;
图5是现有技术中S1-U接口协议栈;
图6是现有技术中eNB和UE之间的空口协议栈在Uu用户面的结构;
图7是现有技术中eNB和UE之间的空口协议栈在Uu控制面的结构;
图8是现有技术中中继的MAC/RLC/PDCP工作原理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中继的MAC层中MAC PDU的格式示意图;
图10是现有技术中中继的MAC PDU中MAC sub-header的格式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中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实施例一中控制基站和中继站在MAC/RLC/PDCP层工作原理图;
图13是实施例一中MAC PDU格式一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一中MAC PDU格式二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中控制基站和中继站在MAC/RLC/PDCP层工作原理图;
图16是实施例二中MAC PDU格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包括:
步骤111,控制基站为中继站下移动终端的业务数据流设定逻辑信道;
步骤112,中继站和控制基站将各移动终端的各业务数据流在控制基站设定的逻辑信道上传输。
实施例一:
donor基站为所述中继站下每个移动终端的每个业务数据流分配一逻辑信道,将移动终端的不同业务的数据流与逻辑信道一一对应,并且逻辑信道的标识是由移动终端标识和业务标识合成(即UE ID+UE业务ID)。UE ID可以是一个Un口上使用的内部ID,中继站下的不同UE间ID不同,比如可以是UE在中继下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简称C-RNTI),UE业务ID表征了一个UE下不同的业务,比如可以是EPS ID或者E-RAB ID。
现有技术中,基站在Uu口上对应每个UE的逻辑信道的个数最大为16个,本发明中通过上述标识方式,每个逻辑信道对应一个业务数据流,不是采用简单的将逻辑信道个数扩大,将原来单一的逻辑信道标识,扩展成2层结构,同样可以支持更多的逻辑信道进行数据传输,且便于逻辑信道数据的管理,将逻辑信道标识开销减少。
如图12所示,每个UE的业务(可以是对应一个E-RAB或者EPS bearer),作为一个有QoS要求的数据流,拥有单独的PDCP和RLC实体(一套PDCP/RLC实体绑定MAC层一条逻辑信道),每个数据流通过其对应的逻辑信道通往MAC。
donor基站对各逻辑信道的数据调度完后还需要将中继站下所有UE的数据以MAC PDU的格式在Un口发给中继站。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MAC PDU)的结构是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一)如图9所示的MAC PDU结构:
MAC PDU中的MAC子头部携带逻辑信道标识,与MAC子头部对应的MAC 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上的业务数据流。
和LTE Uu口MAC的PDU结构类似,只是需要扩展逻辑信道个数,以满足中继站下支持UE个数的要求。
(二)如图13所示的MAC PDU结构:
设计一个新的MAC子头部,MAC PDU的MAC子头部包括UE子头部和Service子头部,UE子头部中携带UE ID,还可以携带一些其它信息,如UE业务个数等;Service子头部中携带表征业务的信息,如Service ID和业务数据块的长度。考虑兼容性设计,仍保持原MAC sub-header里的R/R/E/LCID格式,只是使用新的LCID,以便区别原MAC sub-header。MAC子头部里标识的业务数据块在MAC负载中相对位置与MAC子头部在MAC头部里的相对位置一致。UE ID和Service标识的集合指示逻辑信道的ID,与MAC子头部对应的SDU中携带此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数据流。
(三)如图14所示的MAC PDU结构:
MAC PDU的MAC子头部中只携带表征UE的数据,包括UE ID,业务个数等信息,与MAC子头部对应的SDU中携带此UE ID指示的UE的业务数据,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数据包,每个业务数据包由Service标识及此业务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流长度L及业务数据流组成。(通过MAC SDU里的数据头,包括Service ID和业务包长度L,将MAC SDU拆分成不同业务的数据)。
上述业务数据流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是donor基站确定,具体可以是UE ID对应的UE和Service ID对应的E-RAB或者EPS bearer,并通过Un口的控制面,如RRC信令,通知至中继站,更新/删除业务数据流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时,donor基站也将更新/删除的业务通知至中继站。donor基站和中继站在MAC层调度时,均按照业务数据流的QoS要求,针对性的进行调度,以满足业务的要求,并且在发送业务流数据时都根据此映射关系以及MAC PDU结构进行发送。
在本方案中,当一个新UE接入中继站或者中继站下的一个UE发起一个新的业务时,也就是说新增业务流时,对于底层的PDCP/RLC实体可以通过新建一套实体来承载该业务,即建立一条新的逻辑信道用于传输此业务流。同样,UE退出中继站或者中继站下的一个UE终结一个业务时,对于底层释放对应的承载此业务流的PDCP/RLC实体,即删除对应的逻辑信道。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donor基站在PDCP模块处将服务质量要求在同一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不同业务数据流映射到同一逻辑信道上,即对各个UE的业务数据流进行一次优先级调度,该调度负责完成不同UE的不同业务之间的优先级,但不涉及该业务在所有物理资源中的分配问题。
服务质量范围由donor基站确定,可以根据QoS参数中各种参数值制定,比如可以是相同的QoS,或者QoS中QCI相同的等规则将多个业务数据流映射到同一逻辑信道上,使后续MAC层上的逻辑信道数量少于实施例一,以减少后续MAC层调度优先级处理模块进行逻辑信道数据调度的处理量。
经过调度后,不同UE的不同业务数据会携带相应的标识。以便在同一逻辑信道中区分业务。比如可以是GTP-U协议相关的TEID标识或者是如实施例1所述的UE ID和Service ID的组合标识。
实施例二中的逻辑业务信道的标识不同于实施例一中(UE ID和ServiceID集合)的方式,实施例二中逻辑业务信道的标识可以是全局标识,由donor基站确定后通过Un口控制面RRC信令通知至中继站,或者通过上层的建立UE业务的信令如NAS信令通知至中继站。
后续MAC层调度优先级处理模块根据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服务质量范围对各个逻辑信道上的数据进行调度的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实施例二的其它变例中,也可以不再进行MAC层调度优先级处理。
所述基站或所述中继站以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方式发送业务流数据,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结构如图16所示:媒体接入层分组数据单元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中携带服务质量范围标识以及服务质量要求在此服务质量范围标识指示的服务质量范围内的业务数据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