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申请号 CN201510346029.X 申请日 2015-06-19 公开(公告)号 CN105323870A 公开(公告)日 2016-02-10
申请人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川原和真; 吉田俊彦; 筒见胜纪;
摘要 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能够自动地切换为与通信对象相对应的动作模式。无线通信装置(100)对接近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象(200)进行检测。然后,判断在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与无线通信装置(100)之间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在判断为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判断为通信对象是移动终端(210),将动作模式切换为P2P模式,在与移动终端(210)之间进行P2P通信。此外,在判断为不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判断为通信对象(200)是非 接触 IC卡(220),将动作模式切换为读/写模式,对非接触IC卡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与通信对象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部,对接近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上述通信对象进行检测;
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通信对象的种类;以及
切换部,基于上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和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相对应的动作模式。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为,基于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通信对象与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是否能够进行双向通信,来判断上述通信对象的种类。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记载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为,基于上述通信对象是否是具有IC集成电路标签的非接触IC卡,来判断上述通信对象与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是否能够进行双向通信。
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对无线通信装置与通信对象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步骤,对接近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上述通信对象进行检测;
判断步骤,判断在上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上述通信对象的种类;以及切换步骤,基于上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和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相对应的动作模式。

说明书全文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与通信对象非接触地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接近型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技术: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按钮,对从信息提供装置读出信息以及向信息提供装置写入信息进行切换。具体地说,用户通过在按下读出用的按钮的同时使移动终端接近设置有存储了与电视节目有关的信息(节目信息)的存储器的海报,由此能够将其节目信息读出到移动终端。此外,用户通过在按下写入用的按钮的同时使移动终端接近电视装置,由此能够将节目信息向电视装置传送。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5557号公报
[0004]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用户预先识别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对象,因此用户能够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的按钮,将移动终端的动作模式切换为读取或者写入的任一个。但是,在不能够预先识别通信对象的情况下,难以切换为与该通信对象相对应的适当的动作模式。此外,用户在识别了通信对象之后手动地切换移动终端的动作模式,对于用户来说花费时间和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自动地切换为与通信对象相对应的动作模式。
[0006] 本发明是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与通信对象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部,对接近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上述通信对象进行检测;判断部,判断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通信对象的种类;以及切换部,基于上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和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相对应的动作模式。
[0007]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对无线通信装置与通信对象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步骤,对接近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上述通信对象进行检测;判断步骤,判断在上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上述通信对象的种类;以及切换步骤,基于上述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将上述无线通信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为和上述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相对应的动作模式。
[0008] 发明的效果
[0009] 根据本发明,能够自动地切换与通信对象相对应的动作模式。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图。
[0011]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构成例的图。
[0012] 图3是表示无线通信装置执行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4] (实施方式)
[001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构成例的图。
[0016] 在图1所示的构成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通信装置100、作为无线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象200的移动终端210以及非接触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220。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无线通信装置100与移动终端210以及非接触IC卡220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通信方式相互进行无线通信。
[0017] 无线通信装置100是具有NFC通信功能的NFC设备。在此,NFC设备是从卡仿真模式、P2P(Peer-to-Peer:对等)模式以及读/写模式这3个动作模式中切换动作模式而进行动作的设备。此外,卡仿真模式对于NFC设备来说不是必须的功能,也可以不具备。
[0018] P2P模式是实现NFC设备间的1对1的双向通信、即P2P通信的模式。在P2P模式下进行动作的NFC设备,能够在与作为通信对象的其他NFC设备之间直接地交换各种信息。
[0019] 读/写模式是实现相对于非接触IC卡读取/写入信息的模式。在读/写模式下进行动作的NFC设备,相对于非接触IC卡或者在卡仿真模式下进行动作的NFC设备进行信息的读取/写入。
[0020] 卡仿真模式是NFC设备作为非接触IC卡起作用的模式。在卡仿真模式下进行动作的NFC设备,能够在与作为非接触IC卡的读/写器起作用的其他NFC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0021]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根据通信对象200的种类,将动作模式切换为P2P模式以及读/写模式中的任一个而进行动作。具体地说,在通信对象200为移动终端210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将动作模式切换为P2P模式而进行动作。此外,在通信对象200为非接触IC卡220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将动作模式切换为读/写模式而进行动作。
[0022] 移动终端210由NFC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这样的能够携带的信息处理装置构成。移动终端210例如具备能够进行使用了NFC通信方式的通信的NFC通信部(未图示)、以及显示部211。然后,用户通过使移动终端210的NFC通信部与后述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NFC通信部104贴近(接近),由此能够在以P2P模式进行动作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与移动终端210之间进行P2P通信。此外,通过P2P通信而移动终端210从无线通信装置100取得的信息在显示部211显示。
[0023] 非接触IC卡220由内置了天线线圈以及IC芯片(均未图示)的卡构成。用户通过使非接触IC卡220与后述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NFC通信部104贴近(接近),由此IC芯片经由天线线圈,取得基于来自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NFC通信部104发送的载波的电磁感应的电力,并使用该电力进行动作。然后,IC芯片根据对载波进行解调而得到的来自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请求,执行相对于IC芯片内的存储器的数据的读取/写入。
[0024]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硬件构成等进行说明。
[0025] 如图1所示那样,无线通信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103、NFC通信部104、显示部105以及输入部106。
[0026] 控制部101例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控制部101按照ROM102所存储的程序(例如,用于实现后述的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的程序)来执行软件处理,由此对无线通信装置100具备的各种功能进行控制。
[0027] ROM102由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如上述那样控制部101用于控制各种功能的程序、数据。
[0028] RAM103由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作为为了由控制部101进行各种处理而用于暂时存储数据的操作区域使用。
[0029] NFC通信部104由NFC通信用的接口构成。具体地说,NFC通信部104具备用于产生基于13.56MHz的高频电流的磁通的线圈天线(未图示)。NFC通信部104通过在线圈天线中流动根据信号而调制的13.56MHz的载波电流,由此发送载波。此外,从NFC通信部104发送的载波,使通信对象所具备的线圈天线相互产生感应电流。此外,通过在线圈天线中流动较强的电流,还能够向通信对象的线圈天线输送电力。
[0030] 显 示 部 105 例 如 由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 晶 显 示 器 )、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显示部105根据从控制部101输出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
[0031] 输入部106由键盘、触摸面板、按钮等输入装置构成。输入部106受理的操作输入所示的数据被向控制部101输出。
[003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控制部101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控制部101作为检测部111、判断部112、切换部113、信息提供部114、读取/写入部115起作用。
[0033] 检测部111对接近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象200进行检测。例如,检测部111经由NFC通信部104定期地发送载波,而进行轮询。检测部111在接收到对于该轮询的响应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接近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象200。
[0034] 判断部112判断在由检测部111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与无线通信装置100之间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具体地说,判断部112对于由检测部111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发送询问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的信号,并基于其响应来判断通信对象200与无线通信装置100之间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
[0035] 例如,判断部112对来自通信对象200的响应进行解析,并判断通信对象200是否是非接触IC卡220。然后,在判断为通信对象200是非接触IC卡220的情况下,判断部112判断为通信对象200不能够进行P2P通信。此外,在判断为通信对象200不是非接触IC卡220的情况下,判断部112判断为通信对象200能够进行P2P通信、即通信对象200是移动终端210。此外,通信对象200是否是非接触IC卡220的判断,例如如下地进行:进行通信对象200是否具备能够对通过P2P通信取得的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部、或者具备对通过P2P通信取得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应用程序的询问,并基于其响应来进行判断。
[0036] 切换部113基于判断部112的判断结果来切换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模式。例如,切换部113为,在由判断部112判断为通信对象200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将动作模式切换为P2P模式。此外,切换部113为,在由判断部112判断为通信对象200不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将动作模式切换为读/写模式。
[0037] 信息提供部114为,在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模式为P2P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即移动终端210,执行信息的提供。例如,信息提供部114通过对移动终端210请求启动浏览器、邮件程序等应用程序,由此将通过启动的应用程序而提供的信息向用户提示。
[0038] 读取/写入部115为,在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模式为读/写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即非接触IC卡220,执行信息的读取/写入。
[0039] 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控制部101执行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此外,通过将在ROM102内预先存储的程序读出而执行的控制部101,来进行该通信处理。此外,无线通信装置100的控制部101例如以接通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电源为契机,开始图3所示的通信处理。
[0040] 首先,检测部111开始对接近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象200进行检测的检测处理(步骤S11)。
[0041] 接下来,检测部111判断是否检测到接近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象200(步骤S12)。检测部111在判断为检测到通信对象200之前,反复执行检测处理(步骤S12;否)。
[0042] 检测部111在判断为检测到接近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对象200的情况下(步骤S12;是),判断部112判断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步骤S1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来判断通信对象200的种类。
[0043] 判断部112在判断为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13;是),判断为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是移动终端210,切换部113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模式设定为P2P模式(步骤S14)。
[0044] 然后,信息提供部114执行对于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即移动终端210进行基于P2P通信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提供处理(步骤S15)。信息提供处理是指,例如发送对通信对象200指示浏览器的启动、邮件程序的启动、任意应用程序的启动的指示信息的处理。然后,当信息提供处理结束时,使处理返回步骤S12。
[0045] 此外,判断部112在判断为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不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13;否),判断为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是非接触IC卡220,切换部113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模式设定为读/写模式(步骤S16)。
[0046] 然后,读取/写入部115执行对于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即非接触IC卡220进行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的读取/写入处理(步骤S17)。然后,当读取/写入处理结束时,使处理返回步骤S12。通过以上处理,基于通信对象200的种类,切换向通信对象200发送的信息的种类。
[004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无线通信装置100判断接近了的通信对象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然后,在通信对象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将动作模式切换为P2P模式。此外,在通信对象不能够进行P2P通信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将动作模式切换为读/写模式。因此,即使在不能够预先识别通信对象200是移动终端210及非接触IC卡220中的哪一种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也能够切换为与该通信对象200相对应的适当的动作模式。此外,无线通信装置100基于所检测到的通信对象200是否能够进行P2P通信来切换动作模式,因此不需要用户手动地切换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动作模式,能够迅速地进行无线通信装置100与通信对象200之间的通信。
[004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能够进行P2P通信来判断通信对象200的种类,但判断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判断通信对象200的种类。
[0049] 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不限定于专用的装置,使用通常的计算机系统就能够实现。例如,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程序,来实现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功能。用于实现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功能的程序,可以存储于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字)存储卡、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BD(Blu-ray(注册商标)Disc:蓝光盘)、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也可以经由网络下载到计算机。
[0050]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确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包括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以下,附记本申请最初的专利请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
[0051] 符号的说明
[0052] 1…无线通信系统,100…无线通信装置,101…控制部,102…ROM,103…RAM,104…NFC通信部,105…显示部,106…输入部,111…检测部,112…判断部,113…切换部,104…信息提供部,105…读取/写入部,200…通信对象,210…移动终端,211…显示部,220…非接触IC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