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电话外壳

申请号 CN201180037437.7 申请日 2011-05-23 公开(公告)号 CN103039062B 公开(公告)日 2016-04-13
申请人 法国电信; 发明人 菲利普·莱维翁内斯; 戴维德·皮克奎诺特;
摘要 适用于包括用户识别卡的 移动电话 的 外壳 (100)。所述移动电话具有一面呈现 用户界面 的前面和另一面的背面。外壳具有内表面(102)和外表面。所述外壳具有可拆卸地接纳移动电话的形状,使得移动电话的背面能沿着外壳的内表面保持着。内表面包括:第一装置(103),用于保持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匹配天线;以及第二装置(101),用于引导至少部分线缆 接口 (31),以便将近场通讯装置连接至用户识别卡。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移动电话(300)的外壳(100),所述移动电话包括用户识别卡(14);
所述移动电话具有呈现用户界面的前面和背面,以及具有内表面(102)和外表面的外壳;
所述外壳具有可拆卸地接纳移动电话的形状,使得移动电话的背面能够沿着外壳的内表面保持着;
其特征在于,内表面包括:
-第一装置(103),用于保持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匹配天线;以及,
-第二装置(101),用于引导至少部分线缆接口(31),以便将近场通讯装置连接至用户识别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天线设计在基板(222)上;
所述第一装置(103)对应于在外壳内表面厚度中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适合接纳所述基板并且通过凹槽的作用保持就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厚度使得当基板放置在凹槽位置上时接纳近场通讯装置的基板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使用树脂来保持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匹配的天线就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接口(31)对应于支持其中多个电线的塑料线缆带并具有线缆带的宽度和长度;以及,所述第二装置(101)对应于外壳内表面厚度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适合用于接纳线缆带的宽度以及线缆带的至少部分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使得当线缆带(31)在凹槽就位时线缆带与外壳的内表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形在线缆接口插入移动电话内部的区域呈现弧形边缘。
8.移动终端(60),包括:具有用户识别卡(14)的移动电话(300)以及外壳(100);
所述移动电话具有呈现用户界面的前面和背面,以及具有内表面(102)和外表面的外壳;
所述外壳具有可拆卸地接纳移动电话的形状,使得移动电话的背面沿着外壳的内表面保持着;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包括:
-第一装置(103),用于保持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匹配天线;以 及.
-第二装置(101),用于引导至少部分线缆接口(31),以便将近场通讯装置连接至用户识别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60),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天线设计在基板(222)上;并且
所述第一装置(103)对应于所述外壳内表面厚度的凹槽,所述
凹槽的尺寸适合接纳所述基板并籍助于凹槽作用保持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6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厚度使得当基板在凹槽中就位时接纳近场通讯装置的基板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60),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接口对应于支持其中的多个线缆并且具有带的宽度和长度的塑料线缆带(31);所述第二装置(101)对应于在外壳内表面厚度中的凹槽,所述凹槽尺寸适用于接纳线缆带的宽度和线缆带的至少部分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6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使得当线缆带(31)在凹槽中就位时线缆带与所述外壳内表面持平。
13.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60)。

说明书全文

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电话外壳

[0001]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将该非接触技术应用于移动通讯终端以实现非接触应用的技术领域。
[0002] 非接触应用实施的一个实例是基于NFC技术(即,近场通讯)。这些非接触应用可以涉及例如行或公共交通的电子交易或可以用于访问控制和认证应用。NFC通讯建立在两个非接触的实体之间或者两个NFC实体之间,其中一个作为非接触卡进行操作而另一个作为非接触卡读取器进行操作。在另一种称之为P2P模式(点对点)的模式,作为非接触卡操作的两个NFC实体进行本地交换数据并因此具有等效的作用。
[0003] 这种NFC实体包括近场通讯装置(以下称之为NFC装置)及其相匹配的天线,该天线使其能与另一个NFC实体建立非接触通讯。例如,作为非接触卡操作的NFC实体可以对应于RFID(射频识别)标签。根据应用,作为卡读取器操作的NFC实体可以对应于例如电子支付终端或者用于识别公共交通票据的机器或者能够识别RFID标签的标签读取器。
[0004] 这类非接触实体的功能可以由移动电话终端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电话终端包括用户识别卡或SIM卡(即用户识别模)以及NFC装置和与其相匹配的天线。
[0005] 在本文中,需要一定安全等级的非接触应用程序通常安装在移动终端的SIM卡或用户识别卡。于是,可以在终端中建立在用户卡的非接触应用程序与非接触装置之间的通讯。那么,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非接触装置允许安装更专用应用程序的移动终端能与该终端附近的另一个非接触实体进行通讯。于是,这些移动电话可作为例如非接触卡使用。
[0006] 然而,使现有的移动电话具有NFC功能不是非常容易的。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使移动电话适用于NFC领域的修改
[0008]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适用于包括用户识别卡的移动电话的外壳;
[0009] 所述移动电话具有呈现用户界面的前面和背面,以及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外壳;
[0010] 所述外壳具有拆卸地接纳移动电话的形状,使得移动电话的背面能沿着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保持着;
[0011] 其中,内表面包括:
[0012] 第一装置,用于保持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匹配的天线;以及,
[0013] 第二装置,用于引导至少一部分线缆接口(31),以便将近场通讯装置连接至用户识别卡。
[0014] 术语“NFC装置”或“非接触装置”可以理解为一种组件,它包括:NFC元件、非接触元件、以及实施该技术时在电路中必须使用的其它电子元件,例如电容器、电阻器等。
[0015] 文中,移动电话通过使用线缆接口将用户识别卡与近场通讯装置相互连接以适用于NFC的应用。这样,使用包括近场装置和用于连接用户识别卡的线缆接口的合适组件就有可能使任何类型的移动电话都适合于NFC的应用。
[0016] 然而,将该合适的组件集成在任何移动电话中是非常困难的。
[0017]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有利于方便地将该组件集成于任何移动电话之中。所提供的外壳拆卸地接纳和引导合适的组件并附加在移动电话的背面上。通过这样的方法,任何类型的移动电话都能方便地使用NFC功能。
[0018] 术语“拆卸地接纳移动电话”是指该外壳适合于接纳相关的移动电话。为此目的,该外壳可具有与移动电话背面相似的内表面以及沿着移动电话侧边移动的边缘。
[0019] 该外壳构成一个能够接纳移动电话的外罩且其形状适合于移动电话的背面外部轮廓以及所述电话的至少部分外侧边缘。
[0020] 术语“使得移动电话的背面能够沿着外壳的内表面保持着”可以理解为所述电话可以非永久的附加在外壳内。本发明对该部分没有进行限制。具体地说,可以采用机械获取的方法,将移动电话可以拆卸地安装在由外壳形成的外罩中,所述外壳包括适合于移动电话的背面轮廓的平面以及沿着电话某些外侧的边缘。
[0021] 优选的是,外壳不仅适用于接纳移动电话,还可以保持其内部的NFC装置及其用于连接着用户识别卡的线缆接口。
[0022] 更具体地说,外壳的内表面包括适用于保持NFC装置及其天线的第一装置。它还包括适用于引导至少一部分线缆接口的第二装置。
[0023] 当将电话放置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中,不仅电话的背面可由外壳保护着,以及分别保持和引导在外壳内表面上的NFC装置及其天线和线缆接口也可以得到保护,以免受诸如撞击之类的外部损坏。采用这种方法,移动电话可实施NFC应用,同时还对其及其所采用的组件提供保护。
[0024] 事实上,充分允许线缆接口实现从电话的用户识别卡对设置在电话外部的NFC装置之间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线缆接口可以沿着电话的侧面边缘连接至可插入移动电话的线缆接口的位置,以便能连接至外壳内表面所保持的NFC装置。
[0025] 在移动电话的某些确定模式中,SIM卡可相对容易地从移动电话的某一侧面插入在移动电话的背面和前面的中点之间。因此,就有可能使得外壳具有覆盖移动电话插入SIM卡区域的侧面。
[0026] 在这样的条件下,整个NFC的适用组件,即NFC装置及其天线和线缆接口,都得到外壳的保护。此外,NFC适用组件对于电话用户是不可见的。因此,有可能不采用这种转换过程来将移动电话转换为NFC设备则在外部都是可见的。
[0027] 对将近场通讯装置保持在外壳内表面上所使用的方式以及确定放置近场通讯装置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实际上,NFC装置在表面上的位置可以根据例如所使用装置及其天线的最佳适用的线缆接口长度和移动电话的外部轮廓以及将线缆接口进入移动电话内部的位置来确定。
[0028] 有可能具有用于适当地保持NFC装置及其天线的第一装置的用于以适合其各自特点的任何机械方式来引导线缆接口的第二装置。当电话放置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中时,这些第一和第二装置可以在终端背面和外壳的内表面之间的较小空间进行匹配。因此,该装置及其天线和线缆接口还可以通过在电话的背面和外壳的内表面之间的压来保持。
[0029]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天线设计在基板上;以及,[0030] 第一装置对应于外壳内表面厚度中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适合接纳所述基板并能籍助于凹槽的作用来保持基板。
[0031] 文中,接纳NFC装置及其天线的基板保持在外壳内表面中的预先制成的凹槽中固定在外壳内表面的固定位置上。为此目的,所述基板放置在外壳的凹槽中。采用这种方法,优选的是,有可能完全预先控制NFC装置及其天线的位置。与线缆接口长度相关的部分性能可以预先进行优化。
[0032] 这样的设置,使得该凹槽的深度当基板在凹槽的位置时包括近场通讯装置的基板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齐平。
[0033] 采用这种方法,用于保持装置及其天线的第一装置能非常有效并且简便的放置到位。优选的是,一旦嵌入凹槽,该基板就不再移动,即使如果所述终端突然的移动。此外,优选的是,允许基板能简便的拆卸。
[0034] 对外壳内表面所包括的第二装置没有任何限制。
[0035] 这样的设置,使得根据实施例的外壳的第一装置能够使用树脂来保持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天线就位。因此,该卡可以嵌入构成外壳部分的树脂中。
[0036] 这样的特性不仅允许在外壳的位置上保持NFC装置及其天线,而且还允许为NFC装置提供保护。
[003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线缆接口对应于其中保持多个电线以及具有带的宽度和长度的塑料线缆带,并且第二装置对应于外壳内表面厚度中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适合接纳线缆带的宽度以及线缆带的至少部分长度。
[0038] 线缆接口因此为线缆带的形式且具有相对较薄厚度的优点。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它很容易适合于线缆接口。
[0039] 在该实施例中,外壳的内表面包括,作为第二装置,用于接纳线缆带宽度和部分长度的凹槽。
[0040] 优选的是,线缆带可因此简便地保持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中,该位置允许基于用户识别卡和NFC装置之间的交换来优化某些性能方面。此外,该用于引导部分线缆带的凹槽可防止线缆带在使用移动电话时的移动,因为这种移动可能会导致不良干扰。凹槽的宽度为适合接纳线缆带的宽度,以便保持就位。凹槽的长度为适合接纳部分线缆带,以便其他部分线缆带沿着移动电话的边缘连接进入至移动电话,与用户标识卡进行连接。
[0041] 线缆带的凹槽深度使得当线缆带就位于该凹槽时线缆带与外壳的内表面齐平。
[0042] 以这种方法进行处理,线缆带的上表面,即正对外壳内表面放置的带的反面的表面,与凹槽外的外壳内表面基本齐平。
[0043] 这些特性确保线缆带保持就位。
[004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壳的形状在线缆接口插入移动电话的区域内呈现曲线边缘。
[0045] 这样的特性优选允许保护进入移动电话连接SIM卡的线缆接口。
[0046] 本发明的第二部分提出包括具有用户识别卡的移动电话的移动终端,和外壳,[0047] 所述移动电话具有呈现用户界面的前面和背面,以及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外壳;
[0048] 所述外壳具有可拆卸接纳移动电话的形状,使得移动电话的背面能沿着外壳内表面保持着;
[0049] 其中,内表面包括:
[0050] 第一装置,用于保持近场通讯装置及其匹配天线;以及,
[0051] 第二装置,用于引导至少部分线缆接口,以便将近场通讯装置连接至用户识别卡。
[0052] 这类终端允许使用移动电话的特性和NFC功能,通过移动电话允许线缆接口将用户识别卡连接至移动电话的外部。为此目的,能够附加该外壳,使之提供NFC装置及其天线以及对应的线缆接口。
[0053] 这种终端有利于通过该外壳防止冲击,以及即使移动电话原始没有设计而兼容的NFC功能也能得到保护。
[0054] 该终端可以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何外壳。
[0055] 本发明的第三部分提供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部分的多个移动终端的移动通信系统。
[0056] 本发明的其它特性、目的和优势将通过下文的阐述变得明晰。
[0057] 本发明参考附图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包括:
[0058]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
[0059]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其中放置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适用组件;
[006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和NFC适用组件,以及适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的移动电话;
[0061]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将移动电话与外壳相匹配的中间步骤;
[0062]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以及,
[0063]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
[0064]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外壳。
[0065] 根据本发明的外壳100适用于移动电话,该移动电话能够包括用户识别卡或SIM卡(用户识别模块)。外壳100具有图1所示的内表面102,以及与其相对的外表面(未示出)。外壳的外表面可以由任何形式构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外壳具有光滑平整的表面区域,用于覆盖相关移动电话的背面,以及部分弧度表面的边缘,以便适合移动终端的侧面边缘。
[0066] 如图所示,第一装置103用于保持NFC装置及其匹配天线,以及第二装置101用于引导部分线缆接口,以便将NFC装置连接至移动电话的SIM卡。
[0067] 所示的第一装置103对应于外壳100厚度中的凹槽,适用于至少放置NFC装置及其匹配的天线。可以使用任何其它保持NFC装置及其天线就位的方法,例如胶、机械固定等。
[0068] 在一个实施例中,NFC装置及其天线设计在基板上并且第一装置103适合基板的尺寸。
[0069] 所示的第二装置101对应于外壳100内表面的厚度中的凹槽,其允许放置线缆接口。但是,对第二装置没有任何限制。例如,线缆接口可以采用机械固定的方法沿着内表面来连接。
[0070] 该外壳的形状适合可拆卸地接纳移动电话,以便使得移动电话的背面可沿着外壳的外表面得到保持。
[0071]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电话通过使用线缆接口将用户识别卡连接至近场通讯装置来实施NFC应用。在该方法中,籍助于包括近场通讯装置和适合将其连接至用户识别卡的线缆接口的适用组件,就有可能使得任何移动电话适用于NFC的应用。
[0072]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其中已经放置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适用组件。
[0073] 该外壳100结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其中放置的NFC使用组件一起描述。
[0074] 该适用组件包括适用于连接SIM卡14的线缆接口31。线缆接口对应于(仅作为描述目的)线缆带31,其由外壳100的第二装置101引导,即由外壳厚度中的凹槽来引导。此外,NFC适用组件包括NFC装置及其天线,仅用于阐述的目的,可以设计在诸如基板222上。所述基板由第一装置103来保持。所述第一装置对应于文中用于接纳基板的外壳的厚度中的凹槽。
[0075]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和NFC适用组件,以及适合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的移动电话。
[0076] 外壳100适用于接纳和放置移动电话300。该移动电话300具有抽屉类型的设置装置301,用于在将其插入电话之前接纳SIM卡14。
[0077]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将移动电话与外壳相匹配的中间步骤。
[0078] 术语“相匹配”可以理解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将电话放置入外壳100中。图4示出适用于外壳100的电话300。NFC装置及其天线由第一装置103(未在图4中示出)保持在外壳的内表面中。线缆接口31一端连接着NFC装置而另一端连接着SIM卡14。SIM卡14放置在如图3所示的移动电话300的抽屉装置301中。保持SIM卡14的抽屉装置可以推入移动电话内部。在这个位置中,在抽屉装置和移动电话300之间保持足够的空间,允许线缆接口从移动电话的内部连接至移动电话的外部。线缆接口的一端在所述电话的内部并连接着SIM卡,而另一端在所述电话外部并连接着NFC装置。
[0079] 图4示出了在外壳100中放置移动电话300的中间步骤。接着,将线缆接口31放置在第二保持装置101中,并且将移动电话300固定就位,例如将其按入外壳中,将其背面紧贴外壳的内表面。
[0080]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
[0081] 终端60包括移动电话300和外壳100。如上所述,NFC适用组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安装在所述外壳中。在该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外壳可以设置成具有弧度的边缘501,用于覆盖移动电话中通过电话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线缆接口的区域。
[0082]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系统。
[0083] 该系统包括多个终端6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各自适用于管理移动电话通信以及管理NFC通讯。
[0084] 为此目的,系统包括移动电话网络设备,例如基站62,终端60可以通过移动电话的天线63与其进行通信。还包括用于NFC应用的NFC装置61,移动电话60可以通过与NFC装置相匹配的天线13与其进行通讯。两个天线63和13分别用于移动电话应用和NFC应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