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和控制方法

申请号 CN201210274544.8 申请日 2012-08-03 公开(公告)号 CN102957458B 公开(公告)日 2016-05-11
申请人 飞力凯网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铃木孝;
摘要 一种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通信设备包括:目标,每个执行预定处理;以及前端,为从所述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与外部设备执行 近场通信 。在传送用于选择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所述前端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目标作为所述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目标,每个被配置为执行预定处理;以及
前端,被配置为从所述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执行近场通信
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在传送用于选择至少一个确认目标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目标作为所述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轮询命令时,将该轮询命令广播到除了预定目标以外的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目标是对等(P2P)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通信设备,其中,在所述目标中,除了预定目标以外的目标包括安全元件和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将在被选择为所述至少一个确认目标候选者的至少一个目标中、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目标确认为所述确认目标。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的标识符与在外部设备传送的命令中包括的标识符彼此匹配时,将该确认目标候选者确认为所述确认目标,其中所述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的标识符是从所述目标获得的。
7.根据权利要求5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用于将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确认为确认目标的命令时,将该确认目标候选者确认为确认目标。
8.根据权利要求5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基于预定目标释放条件,从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目标中释放所述确认目标。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在断开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之后,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轮询命令时释放所述确认目标。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用于终止外部设备和确认目标之间的通信的命令时,释放所述确认目标。
11.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该通信设备包括每个执行预定处理的目标、以及从所述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与外部设备执行近场通信的前端,该控制方法包括:
使得前端在传送用于选择至少一个确认目标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目标作为所述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说明书全文

通信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具体地,本技术涉及能够快速建立通信的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0002] NFC(近场通信)标准已经可以用于无线通信。在支持NFC标准的NFC设备中,每个终端可以在其中具有多个通信目标(以下可以称为“目标”)。
[0003] 本申请人先前提出了包括多个安全元件和前端的NFC设备,所述多个安全元件充当目标,所述前端由安全元件共享,并且与诸如读取器之类的外部设备进行近场通信。在启动期间,NFC设备中的前端分配不同的时隙以用于对所述多个安全元件的通信(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11-49778)。
[0004] 如图1所示,可以将两种系统(即单响应系统和多响应系统)用于在读取器和非接触无线芯片(CLE(非接触前端),在下文中也可称为“前端”)之间进行的近场通信,以便执行近场无线通信。
[0005] 在单响应系统中,由于前端响应于来自读取器的轮询而传送回单个轮询响应,因此读取器对与该轮询响应相对应的目标执行处理。因此,单响应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它可以在不提供专电路的情况下实现,但是它具有以下缺点:与多响应系统相比,目标正确率(即,能够将来自读取器期望的目标的响应传送回读取器的概率;以下可简称为“正确率”)减小。
[0006] 另一方面,在多响应系统中,前端响应于来自读取器的轮询而发回多个轮询响应。因此,当读取器支持多响应接收时,读取器对与从所述多个轮询响应中选择的期望轮询响应相对应的目标执行处理。因此,在多响应系统中,在前端中提供用于立刻发回所述响应的专门电路,由此使得实现复杂化,但是与单响应系统相比,可以提高正确率。
发明内容
[0007] 如图2所示,在前端具有多响应系统的功能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在希望发回三个轮询响应时只有两个时隙可用,则由于时隙数量不足而不能立刻发回轮询响应。因此,在多响应系统中,当时隙数量大时,可以发回所有轮询响应,但是当读取器以小TSN(时隙号)(例如TSN=0或1)执行轮询时,存在时隙数量不足并且不能发回所有轮询响应的情况。
[0008] 此外,对于不支持多响应系统的现有设备,为了采用多响应系统,典型地安装专门电路,作为要在前端中提供的专门电路。
[0009] 一种NFC读取器操作标准定义了操作规范,该操作规范规定:读取器执行两次轮询操作,并且当从P2P(对等)应用接收到对这两个轮询操作之一的响应时,允许该P2P应用的操作。优选的是,提供支持该操作规范的技术。
[0010] 鉴于以上情况,希望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支持上述读取器操作规范,并且确保读取器期望的目标被选择以允许快速建立通信,而无需在前端中实现专门电路。
[0011]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目标,每个被配置为执行预定处理;以及前端,被配置为从所述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执行近场通信。前端被配置为在传送用于选择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每两次中有一次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目标作为所述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0012] 所述前端可以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轮询命令时,将该轮询命令广播到除了预定目标以外的目标。
[0013] 所述预定目标可以是P2P(对等)应用。
[0014] 在所述目标中,除了预定目标以外的目标可以包括安全元件和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中的至少一个。
[0015] 所述前端可以被配置为将在被选择为所述至少一个确认目标候选者的至少一个目标中、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目标确认为所述确认目标。
[0016] 所述前端可以被配置为当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的标识符(该标识符是从所述目标获得的)与在外部设备传送的命令中包括的标识符彼此匹配时,将该确认目标候选者确认为所述确认目标。
[0017] 所述前端可以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用于将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确认为确认目标的命令时,将该确认目标候选者确认为确认目标。
[0018] 所述前端可以被配置为基于预定目标释放条件,从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目标中释放确认目标.
[0019] 所述前端可以被配置为在断开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之后,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轮询命令时释放确认目标。
[0020] 所述前端可以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用于终止外部设备和确认目标之间的通信的命令时,释放确认目标。
[0021] 所述通信设备可以是独立设备或者可以是包括在一个设备中的内部
[0022]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上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相对应的控制方法或程序。
[0023] 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该通信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中,从每个都执行预定处理的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要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与外部设备执行近场通信。在传送用于选择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的一个作为该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002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快速建立通信。附图说明
[0025] 图1图示了近场通信系统;
[0026] 图2图示了多响应系统中的轮询参数和响应条件;
[0027] 图3图示了NFC设备的示例配置;
[0028] 图4图示了CLF的示例详细配置;
[0029] 图5是图示路由处理的流程图
[0030] 图6是图示简单轮换系统中的候选者变换的图;
[0031] 图7是图示包括跳过功能的简单轮换系统中的候选者变换的图;
[0032] 图8是图示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中的候选者变换的图;
[0033] 图9是图示广播传送的序列图;
[0034] 图10是图示当将广播传送被合并到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中时候选者变换的图;
[0035] 图11是图示候选者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36] 图12是图示IDm比较系统的序列图;
[0037] 图13是图示使用IDm比较系统的确认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38] 图14是图示ATR_REQ接收系统的序列图;
[0039] 图15是图示使用ATR_REQ接收系统的确认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40] 图16是图示当RF信号丢失时的目标释放的图;
[0041] 图17是图示RF信号丢失然后恢复的情况的序列图;
[0042] 图18是图示释放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0043] 图19是图示路由中的状态变换的图;
[0044] 图20是图示使用情况1的序列图;
[0045] 图21是图示使用情况2的序列图;
[0046] 图22是图示使用情况3的序列图;
[0047] 图23是图示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的扩展版本中的候选者变换的图;并且
[0048] 图24是图示计算机的示例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50] [NFC设备的示例配置]
[0051] 图3图示了NFC设备的示例配置。
[0052] NFC设备11被配置为例如移动电话机、IC(集成电路)卡、移动信息终端或个人计算机、例如,使用具有ISM(工业科学医疗)波段中的13.56MHz频率的载波,NFC设备11与诸如NFC读取器12之类的外部设备在数十厘米或更小的距离上(包括它们互相接触的情况)执行近场通信。
[0053] NFC设备11包括CLF 31、ESE 32、DH 33和UICC 34。CLF 31通过对应线路与充当目标的ESE 32、DH 33和UICC 34耦接,以便允许彼此通信。
[0054] CLF(非接触前端)31耦接到在NFC设备11中提供的天线,以便与NFC读取器12执行近场通信。响应于从NFC读取器12传送的命令,CLF 31选择NFC 12期望的目标之一,并且执行控制以便允许与NFC读取器12的通信。
[0055] 在这里,CLF 31具有存储器31A,在适当时,在存储器31A中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
[0056] ESE(嵌入式安全元件)31是在用于电子支付、电子票务、进入控制等的NFC应用中实现安全功能的安全元件。
[0057] DH(设备主机)33控制NFC设备11中的各个元件的操作。DH 33执行P2P(对等)应用41。DH 33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P2P应用41。
[0058] 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34是由例如SIM(订户身份模块)卡实现的。UICC 34执行NFC应用以实现例如电子支付功能。
[0059] 因此,ESE 32、UICC 34和P2P应用41的每个都执行预定处理,并且充当NFC读取器12要与之通信的目标。换言之,所述目标包括诸如ESE 32和UICC 34的设备以及诸如P2P应用41的应用。
[0060] 如上所述配置NFC设备11。
[0061] [CLF的详细示例配置]
[0062] 图4图示了图3所示的CLF 31的详细示例配置。
[0063] CLF 31包括候选者选择部件101、确认部件102、释放部件103和无线通信控制部件104。
[0064] 根据预定规则,候选者选择部件101执行候选者选择处理,该处理用于选择NFC读取器12要与之通信的目标的候选者(在下文中,该候选者可被称为“目标候选者”)。作为候选者选择处理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作为一个或多个目标候选者。
[0065] 根据预定规则,确认部件102执行确认处理,该处理用于确认通过候选者选择处理选择为目标候选者的目标。作为该确认处理的结果,从被选择为一个或多个目标候选者的一个或多个目标中,确认NFC读取器12要与之通信的目标(在下文中,该目标被称为“确认目标”)。
[0066] 根据预定规则,释放部件103执行释放处理,该处理用于释放通过确认处理确认的目标。作为释放处理的结果,从NFC读取器12的通信目标中释放确认目标。
[0067] 无线通信控制部件104执行用于控制与NFC读取器12的近场通信的处理。
[0068] 如上所述配置CLF 31。
[0069] [路由处理]
[0070] 接下来,将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描述CLF 31执行的路由处理。
[0071] 在步骤S1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执行候选者选择处理。在候选者选择处理中,从多个目标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作为一个或多个目标候选者。
[0072] 下面参照图6到图11来描述候选者选择处理的细节。
[0073] 在步骤S2中,确认部件102执行确认处理。在确认处理中,在被选择为一个或多个目标候选者的一个或多个目标中,确认充当NFC读取器12的通信目标的确认目标。
[0074] 下面参照图12到图15描述确认处理的细节。
[0075] 在步骤S3中,释放部件103执行释放处理。在释放处理中,从NFC读取器12的通信目标中释放确认目标。也就是说,一旦被确认为NFC读取器12的通信目标,确认目标就保持为通信目标,直到执行释放处理以便从通信目标中释放确认目标为止。
[0076] 下面参照图16至图18描述释放处理的细节。此外,一些标准没有定义释放处理,当采用这样的标准时,可以省略步骤S3中的处理。
[0077] 到目前为止,已经描述了路由处理的描述。
[0078] 根据上述路由处理,从多个目标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候选者,并且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候选者中,确认充当NFC读取器12的通信目标的确认目标。在被确认为通信目标的确认目标和NFC读取器12之间执行通信,直到释放了该确认目标为止。
[0079] [候选者选择处理]
[0080] 接下来,将参照图6到图11描述与图5所示的步骤S1对应的候选者选择处理。
[0081] 现在,将针对候选者选择处理描述4个系统,即固定目标系统、简单轮换系统、包括跳过功能的简单轮换系统和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
[0082] 固定目标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选择默认目标,除非应用特别选择了另一个目标。
[0083] 当采用固定目标系统时,存在实施方式相当简单的优点,但是,存在减少了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的缺点。例如,当目标被固定为ESE 32时,诸如P2P应用41的应用和UICC 34不能工作,除非用户执行预先设置。
[0084] 简单轮换系统是依序改变目标候选者以选择目标的系统。也就是说,NFC读取器12每次轮询CLF 31时,CLF 31都选择不同的目标候选者,并且传送从所选目标接收的响应。
[0085]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响应于第一轮询操作,ESE 32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并且然后每次执行轮询操作时都执行轮换,使得UICC 34、P2P应用41和ESE 32被依序选择为目标候选者。
[0086] 当采用简单轮换系统时,存在实施方式简单的优点,但是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存在重复轮询的重试以便选择期望目标的情况,因此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没有增大。
[0087] 包括跳过功能的轮换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跳过被确定排除的目标并且选择下一个目标作为目标候选者的功能被进一步添加到上述简单轮换系统中。也就是说,每次NFC读取器12轮询CLF 31时,CLF 31都检查该轮询的轮询参数,以由此确定要排除的目标。然后,当一个目标被确定为要排除的目标候选者时,CLF 31跳过该要排除的目标,并且选择下一个目标作为目标候选者。
[0088] 更具体地,例如,当轮询参数SC(系统代码)不是“FFFF”时,或者当轮询参数RC(请求代码)是“1”时,轮询不是针对P2P应用41的,因此CLF 31将目标候选者从UICC34切换到ESE 32,如图7所示。也就是说,尽管在上述简单轮换中UICC 34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候选者应该是P2P应用41,但是P2P应用41被跳过,并且目标候选者被强制切换为ESE
32。
[0089] 当采用包括跳过功能的简单轮换系统时,不仅可以以与上述简单轮换系统的方案等效的简单方案来实现实施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根据预定规则识别要排除的目标并且不选择所识别的目标来提高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
[0090] 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在以P2P应用41为轮换中心的情况下,执行上述包括跳过功能的简单轮换。
[0091] 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例如按照P2P应用41、ESE 32、P2P应用41、UICC 34和P2P应用41的顺序执行轮换,其中P2P应用41是轮换中心。一种NFC读取器操作标准定义了操作规范,该操作规范规定NFC读取器12执行两次轮询操作,并且当从P2P应用41接收到对这两次轮询操作之一的响应时,允许P2P操作。为了支持该操作规范,该示例中的轮换被适配为使得每两次中有一次地发回来自P2P应用41的响应。
[0092] 利用这一配置,由于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P2P应用41、ESE 32和UICC34中的P2P应用41,因此确保NFC读取器12对P2P应用41执行操作。例如,当轮询不是针对P2P应用41时,在轮换中跳过P2P应用41,并且目标候选者被强制切换为ESE 32或UICC 34,如在包括跳过功能的上述轮换系统中那样。
[0093] 尽管在图8的示例中描述了每两次中有一次地将P2P应用41选择为目标候选者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根据用于NFC读取器12的操作规则,每两次中有一次地将除了P2P应用41以外的任何目标选择为目标候选者。也就是说,可以每两次中有一次地将三个或更多目标之一选择为目标候选者,以便确保NFC读取器12可以选择期望目标以快速建立通信。
[0094] 当采用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时,不仅可以以与上述简单轮换系统的方案等效的简单方案来实现实施方式,而且也可以提高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由于根据用于NFC读取器12的操作规则以更高的优先级来选择预定目标,因此也可以实现与NFC读取器12的操作的匹配。
[0095] CLF 31也可以将从NFC读取器12接收的轮询命令通过单播发送给一个目标或者通过广播发送给多个目标。
[0096] 在单播中,轮询命令仅被发送给当前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的一个目标。因此,单播传送实现简单的实施方式,但是没有对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0097] 另一方面,在广播中,轮询命令被发送给多个目标,而不考虑所述目标是否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
[0098] 更具体地,例如,当ESE 32是目标候选者并且NFC读取器12传送指定用于UICC34的SC的轮询命令时,CLF 31将轮询命令广播到ESE 32和UICC34二者,如图9所示。结果,由于没有从ESE 32接收到响应,而从UICC 34接收到响应,因此CLF 31可以将目标候选者从ESE 32切换到UICC 34以便将响应发送回NFC读取器12。也就是说,当执行广播传送时,与单播传送相比,实现方式复杂,但是可以期望到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的显著提高。
[0099] 图10是图示当将在上文中描述并且在图9中示出的广播传送合并到在上文中描述并且在图8中示出的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中时目标候选者变换的图。
[0100] 如上所述,在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中,例如按照P2P应用41、ESE 32、P2P应用41、UICC 34和P2P应用41的顺序执行轮换,其中P2P应用41是轮换中心。相比之下,当合并了广播传送时,目标候选者响应于对广播传送的响应而从P2P应用41改变为ESE 32或UICC 34。
[0101] 例如,在目标候选者按照P2P应用41、ESE 32和P2P应用41的顺序改变时,广播轮询命令,并且当没有从UICC 34接收到响应,而从ESE 32接收到响应时,ESE 32而非UICC34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在目标候选者按照P2P应用41、UICC 34和P2P应用41的顺序改变时,广播轮询命令,并且当从UICC 34接收到响应,而没有从ESE 32接收到响应时,UICC
34而非ESE32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并且目标候选者改变为P2P应用41。
[0102] 也就是说,当将广播传送合并到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中时,例如按照P2P应用41、ESE 32、P2P应用41、ESE 32、P2P应用41、UICC 34、P2P应用41、UICC 34和P2P应用41的顺序执行轮换,其中P2P应用41为轮换中心。
[0103] 不仅执行目标候选者选择使得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三个或更多目标之一,而且还如上所述执行广播传送,从而使得可以进一步提高除了每两次中有一次被选择的目标以外的目标的正确率。这可以确保NFC读取器12选择期望目标以建立通信。
[0104] 接下来,将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描述与图5的步骤S1相对应的候选者选择处理的流程图,该候选者选择处理由候选者选择部件101执行。
[0105] 图11图示了使用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的候选者选择处理,该候选者选择处理是最高效的候选者选择处理。
[0106] 在步骤S21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执行初始设置。在初始设置中,例如,取决于是否要在P2P应用41处开始轮换,将变量i设置为0或1。
[0107] 在步骤S22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控制无线通信控制部件104以确定是否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轮询命令。当在步骤S22中确定接收到轮询命令时,该处理进行到步骤S23。
[0108] 在步骤S23中,基于在从NFC读取器12接收的轮询命令中包括的轮询参数,候选者选择部件101确定是否从目标候选者中排除P2P应用41。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轮询参数SC为“FFFF”或者轮询参数RC为“1”时,该轮询不是针对的P2P应用41的,如上所述。
[0109] 尽管上面描述了从目标候选者中排除P2P应用41的示例,但是根据轮询参数,可以排除除了P2P应用41以外的任何目标。
[0110] 当在步骤S23中确定从目标候选者中排除P2P应用41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4。在步骤S24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除了P2P应用41以外的目标作为目标候选者。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选择ESE 32或UICC 34作为目标候选者。
[0111]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3中确定P2P应用41是目标候选者的目标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5。在步骤S25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确定变量i的值是否为偶数。
[0112] 当在步骤S25中确定变量i的值是偶数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6。在步骤S26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P2P应用41作为目标候选者。
[0113]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5中确定变量i的值是奇数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4。在步骤S24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除了P2P应用41以外的目标作为目标候选者。在这种情况下,例如,ESE 32或UICC 34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上面参照图9所述的,可以通过将轮询命令广播到ESE 32和UICC 34而提高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
[0114] 当完成步骤S24或S26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7。在步骤S27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将变量i的值递增1。结果,在步骤S25中的下一确定处理中,偶数和奇数被反转,因此在该确定中获得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当P2P应用41最近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时,在下一次选择中选择除了P2P应用41以外的目标。反之,当除了P2P应用41以外的目标最近被选择时,在下一次选择中选择P2P应用41作为目标候选者。
[0115] 在完成了步骤S27中的处理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8,其中,候选者选择部件101确定是否完成了目标候选者的选择。
[0116] 当在步骤S28中确定没有完成目标候选者的选择时,过程返回步骤S22,并且重复上述处理。也就是说,重复步骤S22到S28中的处理,直到确定完成了目标候选者的选择为止(步骤S28中的是),使得每两次中有一次地将P2P应用41选择为目标候选者。然而,例如,当轮询不是针对P2P应用41时,ESE 32或UICC 34被强制选择为目标候选者,如上所述。
[0117] 当在步骤S28中确定完成了目标候选者的选择时,图11所示的候选者选择处理结束。
[0118] 如上所述,当采用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来执行候选者选择处理时,不仅可以以与上述简单轮换系统的方案相当的简单方案来实现实施方式,而且也可以提高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
[0119] 由于根据用于NFC读取器12的操作规则以更高的优先级来选择诸如P2P应用41的预定目标,因此可以实现与NFC读取器12的操作的匹配。此外,由于将轮询命令广播到除了预定目标以外的多个目标,因此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候选者选择的正确率。
[0120] [确认处理]
[0121] 接下来,将参照图12到图15描述与图5所示的步骤S2对应的确认处理。
[0122] 现在,作为用于确认处理的示例系统,将描述两个系统,即IDm比较系统和ATR_REQ接收系统。
[0123] IDm比较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当在单响应系统中NFC读取器12对CLF31多次执行轮询操作时,CLF 31响应于每个轮询操作,通过使用IDm(制造商ID,其是IC芯片的唯一ID)而发回不同的轮询响应,以由此以伪方式做出响应。
[0124] 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CLF 31响应于来自NFC读取器12的轮询命令而执行候选者选择处理。当从UICC 34接收到响应时,CLF 31获得UICC 34的IDm,并且将该IDm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结果,UICC 34被保持为目标候选者。然后,CLF 31将包括UICC 34的IDm的轮询响应传送回NFC读取器12。
[0125]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不同的轮询命令时,CLF 31执行候选者选择处理。当从ESE 32接收到响应时,CLF 31获得ESE 32的IDm,并且将该IDm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结果,ESE 32被增加为候选者,使得UICC 34和ESE 32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然后,CLF 31将包括ESE 32的IDm的轮询响应传送回NFC读取器12。
[0126]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诸如请求服务的非轮询命令时,CLF 31将在所接收的命令中包括的IDm与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的每个IDm进行比较,并且将具有匹配的IDm的目标候选者确认为充当通信目标的确认目标。例如,当ESE 32的IDm被包括在来自NFC读取器12的请求服务中时,CLF31将ESE 32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将该请求服务传送给ESE32。
[0127] 当采用IDm比较处理时,虽然增加了用于获得和比较IDm的处理等,但是对于多次向CLF 31传送轮询命令的NFC读取器12,可以提高目标的正确率。然而,在确认目标候选者之前,接收不到任何不包括IDm的命令。
[0128] 接下来,将参照图13所示的流程图描述使用IDm比较系统的确认处理,该确认处理由确认部件102执行。
[0129] 在步骤S41中,确认部件102确定在候选者选择处理中是否选择了目标候选者。当在步骤S41确定选择了目标候选者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42。
[0130] 在步骤S42中,确认部件102获得所选目标候选者的IDm。在步骤S43中,确认部件102将该IDm存储在存储器31A中。
[0131] 当完成步骤S43中的处理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44,其中,确认部件102控制无线通信控制部件104来确定是否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非轮询命令。
[0132] 当在步骤S44中确定没有接收到非轮询命令时,处理返回步骤S41,并且重复上述处理。也就是说,重复步骤S41到S44中的处理,并且当选择了目标候选者时,将所选目标的IDm存储在存储器31A中。
[0133]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4中确定接收到非轮询命令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45。在步骤S45中,确认部件102比较包括在来自NFC读取器12的非轮询命令中的IDm和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的每个IDm。在步骤S46中,确认部件12确定包括在所述命令中的IDm是否与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的任何IDm匹配。
[0134] 当在步骤S46中确定包括在所述命令中的IDm与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的任何IDm匹配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47。在步骤S47中,确认部件102将其IDm与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的任何IDm匹配的目标候选者确认为确认目标。例如,当ESE 32的IDm被存储在存储器31A中并且也被包括在来自NFC读取器12的请求服务中时,ESE 32被确定为确认目标。
[0135]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6中确定IDm不匹配时,跳过步骤S47。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确认通信目标,因此继续候选者选择处理。甚至在与NFC读取器12的通信继续时,由于还未建立路由,因此CLF 31不做出响应,并且停留在相同的状态中。随后,当断开NFC读取器12和CLF 31之间的通信时,重置目标候选者,因此从RFC读取器12轮询起重新开始所述处理。也就是说,在断开与NFC读取器12的通信之后,NFC读取器12再次执行轮询。
[0136] 当确认了确认目标(在步骤S47中)时,或者当确定IDm不匹配(步骤S46中的否)时,图13中的确认处理结束。
[0137] 当使用IDm比较系统执行确认处理时,对于多次向CLF 31传送轮询命令的NFC读取器12,可以提高目标的正确率。
[0138] ATR_REQ接收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其中,当在将指示P2P应用41的响应发回NFC读取器12之后在多响应系统或单响应系统中接收到正确的ATR_REQ(属性请求)时,将ATR_RES发送回去,并且确定确认目标。
[0139] 更具体地,如图14所示,响应于来自NFC读取器12的轮询命令,CLF31执行候选者选择处理并且发回P2P应用41的轮询响应。结果,P2P应用41被保持为目标候选者。
[0140]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了不同的轮询命令时,CLF 31执行候选者选择处理。当接收到来自ESE 32的响应时,CLF 31获得ESE 32的IDm,并且将该IDm存储在存储器
31A中。结果,ESE 32被增加为候选者,使得P2P应用41和ESE 32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
然后,CLF 31将包括ESE 32的IDm的轮询响应发回到NFC读取器12。
[0141]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ATR_REQ时,CLF 31将P2P应用41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将ATR_RES发回到NFC读取器12。
[0142] 响应于来自NFC读取器12的ATR_REQ,CLF 31将P2P应用41确认为确认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用于目标确认的IDm比较,并且在接收到正确的ATR_REQ时确认目标。
[0143] 接下来,将参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使用ATR_REQ接收系统的确认处理的流程,该确认处理由确认部件102执行。
[0144] 在步骤S61到S63中,确认部件102获得所选目标候选者的IDm,并且将该IDm存储在存储器31A中,如在图13所示的步骤S41到S43中那样。
[0145] 在步骤S64中,确认部件102控制无线通信控制部件104来确定是否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ATR_REQ。
[0146] 当在步骤S64中确定没有接收到ATR_REQ时,处理返回步骤S61,并且重复上述处理。也就是说,重复步骤S61到S64中的处理,并且当选择目标候选者时,将所选目标的IDm存储在存储器31A中。
[0147]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64中确定接收到ATR_REQ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65。在步骤S65中,确认部件102将P2P应用41确认为确认目标。
[0148] 当P2P应用41被确认为通信目标时,图15中的确认处理结束。
[0149] 如上所述,当使用ATR_REQ接收系统执行确认处理时,对于多次向CLF31传送轮询命令的NFC读取器12,可以提高目标的正确率。
[0150] 例如,当在DH 33上实现FALP(Felica Ad-hoc(自组织)链路协议)时,确认部件102监视从FALP特定的NFC读取器12传送的建议(propose)ad-hoc命令,并且可以在接收到该建议ad-hoc命令时将FALP目标强制确认为确认目标。也就是说,确认部件102监视从NFC读取器12传送的命令,并且当接收到预定命令时,确认部件102将与所接收的命令相对应的预定目标强制确认为确认目标。
[0151] [释放处理]
[0152] 接下来,将参照图16到图18描述释放处理。
[0153] 现在,作为用于释放处理的示例系统,将描述5个系统,即,强制终止系统、RF丢失释放系统、轮询接收释放系统、RLS_REQ接收释放系统和DSL_REQ接收释放系统。
[0154] 强制终止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当通过用户操作终止DH 33执行的应用时,DH 33强制释放确认目标。
[0155] RF丢失释放系统是这样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当断开NFC读取器12和CLF 31之间的近场通信并且RF(射频)信号丢失时,释放确认目标。
[0156] 在RF丢失释放系统中,当发生RF信号的通/断颤振(chattering)时,RF信号的意外丢失可能导致通信对象的释放,从而引起用户不便。更具体地,当在NFC读取器12和CLF 31之间的近场通信期间在轮询的末尾检测到载波时,如图16所示,将RF信号接通片刻,然后通信伙伴进入侦听模式,并且关闭RF信号。对RF信号的关闭和确认目标的释放的检测在处理方面不是优选的。
[0157] 如图17所示,如果在NFC读取器12和CLF 31之间的近场通信期间RF信号丢失并且执行释放处理,则当随后恢复NFC读取器12和CLF 31之间的近场通信时,要与哪个目标执行通信对于CLF 31是不清楚的,因为已经释放了确认目标。
[0158] 因此,在轮询接收释放系统中,为了使得能够在RF信号丢失之后重新连接,在RF信号丢失时不释放确认目标,作为替代,在RF信号丢失之后,在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下一个轮询命令时释放确认目标。当在RF信号丢失之后接收的命令不是轮询命令时,保持对于RF信号丢失之前的路由的处理,即对于与RF信号丢失之前的目标相同的目标的处理。
[0159] 在轮询接收释放系统中,可以允许RF信号丢失之后的重新连接。当采用轮询接收释放系统时,优点在于可以提供简单的配置,因为不提供专门的电路以用于实现。
[0160] RLS_REQ接收释放系统是使用RLS_REQ的系统,所述RLS_REQ是NFC读取器12传送以完全停止与CLF 31的近场通信的命令。因此,在该系统中,当接收到RLS_REQ时,释放确认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当P2P应用41被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接收到RLS_REQ时,CLF31从确认目标中释放P2P应用41。
[0161] DSL_REQ接收释放系统是使用DSL_REQ的系统,所述DSL_REQ是NFC读取器12传送以取消选择(即,无效)目标的命令。在该系统中,当接收到DSL_REQ时,释放确认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当P2P应用41被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接收到DSL_REQ时,CLF 31从确认目标中释放P2P应用41。
[0162] 也可以使用除了上述5个系统以外的任何目标释放条件来释放目标。这种目标释放条件的一个示例是由各种标准定义的、诸如用于重置NFC设备11的设备重置命令的命令的接收。
[0163] 接下来,将参照图18所示的流程图描述释放部件103执行的释放处理的流程。
[0164] 在步骤S81中,释放部件103确定是否出现作为用于释放确认目标的预定条件的目标释放条件。
[0165] 目标释放条件的示例包括在轮询接收释放系统中在RF信号丢失之后接收到轮询命令、在RLS_REQ接收释放系统中接收到RLS_REQ以及在DSL_REQ接收释放系统中接收到DSL_REQ。当出现这种释放条件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82。
[0166] 在步骤S82中,释放部件103释放被确认为通信目标的确认目标,例如P2P应用41。
[0167] 当释放确认目标时,图18所示的释放处理结束。
[0168] 如上所述,当使用例如轮询接收释放系统、RLS_REQ接收释放系统或DSL_REQ接收释放系统来执行释放处理时,可以允许RF信号丢失之后的重新连接。
[0169] [路由状态变换]
[0170] 图19图示了路由状态变换。
[0171] 在图19中,“未选择”状态表示没有选择目标候选者的状态。“已选择”状态表示在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轮询命令之后选择了目标候选者的状态。在“已选择”状态中,当断开通信并且RF信号丢失时,或者当接收到预定命令时,状态改变为“未选择”状态。
[0172] “P2P确认”状态表示在“已选择”状态下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ATR_REQ并且P2P应用41被确认为确认目标的状态。在“P2P确认”状态下,当RF信号丢失时或者当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命令RLS_REQ或DSL_REQ时,或者当从用于控制CLF 31的DH 33接收到作为用于请求强制终止无线通信处理的命令的DEACTIVATE_CMD时,状态改变为“未选择”状态。
[0173] “已确认”状态表示在“已选择”状态下从NFC读取器12接收到轮询命令和除了ATR_REQ以外的命令并且将除了P2以外的目标确认为确认目标的状态。当在“已确认”状态下接收到预定命令时,状态改变为“未选择”状态。当在“已确认”状态下通信断开并且RF信号丢失时,状态改变为“重试待机”状态。
[0174] “重试待机”状态表示由于在“已确认”状态下RF信号丢失而等待重试的状态。例如,当在“重试待机”状态下RF信号恢复之后接收到除了轮询命令以外的NFC-F命令时,状态改变为“已确认”状态。当在“重试待机”状态下接收到轮询命令时,状态改变为“已选择”状态。
[0175] 如上所述,在路由处理中,状态改变为“未选择”状态、“已选择”状态、“P2P确认”状态、“已确认”状态和“重试待机”状态之一,使得从多个目标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候选者,然后确认一确认目标。在确认目标和NFC读取器12之间进行通信,直到确认目标被释放为止。
[0176] [使用情况的示例]
[0177] 接下来,将作为上述路由处理的具体示例来描述使用情况1到3。图20是图示使用情况1的序列图。
[0178] 使用情况1是NFC读取器12为P2P应用特定读取器并且在P2P应用41开始目标候选者选择的轮换的情况的一个示例。
[0179] 如图20所示,当从P2P应用特定NFC读取器12传送轮询命令时,CLF31中的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P2P应用41作为目标候选者,并且将其轮询响应传送回NFC读取器12。
[0180] 接下来,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轮询命令时,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广播该轮询命令。广播的轮询命令被ESE 32和UICC 34接收,并且其响应被发送回CLF 31。
[0181] 响应于来自ESE 32和UICC 34的响应,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ESE 32作为目标候选者,并且将其轮询响应传送回NFC读取器12。结果,P2P应用41被ESE 32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
[0182]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命令ATR_REQ时,CLF 31中的确认部件102将P2P应用41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发回命令ATR_RES。结果,P2P应用特定NFC读取器12和P2P应用41经由CLF 31执行预定P2P事务处理。
[0183] 随后,当该P2P事务处理完成并且从NFC读取器12传送命令DSL_REQ时,CLF 31中的释放部件103从确认目标中释放P2P应用41,并且发回命令DSL_RES。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再次传送轮询命令时,重复上述处理,并且选择P2P应用41作为目标候选者。
[0184] 如上所述,在使用情况1中,在响应于NFC读取器12执行的轮询而将P2P应用41和ESE 32选择为目标候选者时的阶段,P2P应用41被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执行P2P事务处理。当在P2P事务处理完成之后从确认目标中释放P2P应用41时,重新开始NFC读取器12的轮询,并且P2P应用41和UICC 34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
[0185] 也就是说,在使用情况1中,将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用于目标候选者选择,并且例如按照P2P应用41、ESE 32、P2P应用41和UICC 34的顺序来选择目标,使得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P2P应用41。
[0186] 图21是图示使用情况2的序列图。
[0187] 使用情况2是NFC读取器12为P2P应用特定读取器并且在ESE 32处开始目标候选者选择的轮换的情况的一个示例。
[0188] 如图21所示,当从P2P应用特定NFC读取器12传送轮询命令时,CLF31中的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广播该轮询命令。广播的轮询命令被ESE 32和UICC 34接收,并且其响应被发送回CLF 31。
[0189] 响应于来自ESE 32和UICC 34的响应,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ESE 32作为目标候选者,并且将其轮询响应传送回NFC读取器12。
[0190] 接下来,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轮询命令时,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P2P应用41作为目标候选者,并且将其轮询响应发送回NFC读取器12。结果,ESE 32和P2P应用41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
[0191]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命令ATR_REQ时,P2P应用41被确认为确认目标。因此,在P2P应用特定NFC读取器12和P2P应用41之间执行预定P2P事务处理。当该P2P事务处理完成时,从NFC读取器12传送命令DSL_REQ,并且从确认目标中释放P2P应用41。
[0192] 接下来,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轮询命令时,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广播该轮询命令,并且ESE 32和UICC 34接收该轮询命令。然后,UICC 34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并且其轮询响应被传送回NFC读取器12。然后,增加P2P应用41作为目标候选者,并且重复上述处理。
[0193] 如上所述,在使用情况2中,在响应于NFC读取器12执行的轮询而将ESE 32和P2P应用41选择为目标候选者时的阶段,P2P应用41被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执行P2P事务处理。当在P2P事务处理完成之后从确认目标中释放P2P应用41时,重新开始NFC读取器12的轮询,并且UICC 34和P2P应用41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
[0194] 也就是说,在使用情况2中,将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用于目标候选者选择,并且例如按照ESE 32、P2P应用41、UICC 34和P2P应用41的顺序选择目标,使得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P2P应用41。
[0195] 图22是图示使用情况3的序列图。
[0196] 使用情况3是NFC读取器12为ESE特定读取器并且在P2P应用41处开始目标候选者选择的轮换的情况的一个示例。
[0197] 如图22所示,当从ESE特定NFC读取器12传送轮询命令时,候选者选择部件101检查轮询命令中的轮询参数。当确定该轮询不是针对P2P应用41时,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将目标候选者从P2P应用41切换为ESE 32。然后,CLF 31中的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广播该轮询命令。
[0198] 广播的轮询命令被ESE 32和UICC 34接收。此时,当从ESE 32接收到响应并且没有从UICC 34接收到响应时,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将ESE 32选择为目标候选者,并且将其轮询响应传送回NFC读取器12。在这种情况下,被选择为目标候选者的ESE 32的IDm被存储在存储器31A中。
[0199]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诸如请求服务之类的非轮询命令时,确认部件102将所接收的命令中包括的IDm与存储在存储器31A中的每个IDm进行比较。确认部件102将具有匹配的IDm的ESE 32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传送请求服务给ESE 32。当ESE 32发回对该请求服务的响应时,该响应随后被传送到NFC读取器12。结果,ESE特定NFC读取器12和ESE 32经由CLF 31执行预定ESE事务处理。
[0200] 然后,当RF信号丢失时,不执行释放处理,而是保持确认目标,直到满足预定目标释放条件为止。
[0201] 当再次从NFC读取器12传送轮询命令时,从确认目标中释放ESE 32。候选者选择部件101也检查该轮询命令中的轮询参数。当确定该轮询不是针对P2P应用41时,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将目标候选者从P2P应用41切换为UICC 34。当候选者选择部件101广播该轮询命令时,该轮询命令被ESE32和UICC 34接收,并且仅从ESE 32发回响应。因此,候选者选择部件101选择ESE 32作为目标候选者,并且将其轮询响应传送回NFC读取器12。
[0202] 随后,当从NFC读取器12传送请求服务时,确认部件102执行IDm比较,以便将具有匹配的IDm的ESE 32确认为确认目标,并且将该请求服务发送给ESE 32。来自ESE 32的响应也被传送给NFC读取器12。结果,ESE特定NFC读取器12和ESE 32经由CLF 31执行预定ESE事务处理。
[0203] 如上所述,在使用情况3中,将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用于目标候选者选择。也就是说,在响应于NFC读取器12执行的轮询而选择目标候选者时的阶段检查轮询参数,并且由于轮询条件不对应于P2P应用41,所以将ESE 32或UICC 34选择为目标候选者。随后,广播轮询命令,发回响应的ESE 32被确认为确认目标,然后执行ESE事务处理。
[0204] 当RF信号丢失时,也保持确认目标,直到满足预定目标释放条件为止。因此,当NFC读取器12和CLF 31之间的近场通信恢复时,可以保持所述处理。
[0205] 尽管在图22的示例中描述了ESE特定读取器,但是由于UICC特定读取器的操作与该ESE特定读取器的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对UICC特定读取器操作的描述。
[0206] 当如上所述采用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时,可以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三个或更多目标之一作为目标候选者。这可以确保NFC读取器12选择期望目标以快速建立通信。
[0207] 此外,单响应系统的使用可以确保NFC读取器12选择期望目标以快速建立通信,而无需在CLF(前端)31中实现专门的电路。
[0208] [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的扩展]
[0209] 图23是图示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的扩展版本的目标候选者变换的图。
[0210] 在包括跳过功能的P2P主轮换系统的扩展版本中,除了上面参照图8描述的ESE32、UICC 34和P2P应用41以外,轮换包括在DH 33上实现的T3T(类型3标签)仿真。在该轮换系统中,基本的轮换与图8所示的轮换相同,使得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充当目标的P2P应用41、ESE 32、UICC34和T3T中的P2P应用41。
[0211] 更具体地,例如,如图23所示,按照P2P应用41、ESE 32、P2P应用41、UICC 34、P2P应用41、T3T和P2P应用41的顺序执行轮换,其中P2P应用41为轮换中心。例如,当轮询不是针对P2P应用41时,在轮换中跳过P2P应用41,并且目标候选者被强制切换为ESE32、UICC 34或T3T,如在上述情况中所述。
[0212] 因此,即使在除了P2P应用41以外的目标的数目增大时,也在以P2P应用41为轮换中心的情况下执行轮换,并且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P2P应用41。这确保NFC读取器12对P2P应用41执行操作。
[0213] [对其应用本技术的计算机]
[0214] 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实现上述一系列的处理。当通过软件来实现这一系列处理时,可以将通过软件提供的程序安装到通用计算机上。
[0215] 图24图示了安装了用于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示例的示例配置。
[0216] 该程序也可以被预先记录到内置于计算机200中的诸如硬盘之类的存储部件208和/或ROM(只读存储器)202。
[0217] 可替换地,可以将所述程序临时地或永久地存储(记录)在可移除介质211上,所述可移除介质例如为柔性盘、CD-ROM(致密盘-只读存储器)、MO(磁光)盘、DVD(数字多用途盘)、磁盘或半导体存储器。这样的可移除介质211可以作为所谓的“打包软件”来提供。
[0218] 不仅如上所述将程序从可移除介质211安装到计算机200,还可以借助于将该程序从下载侧通过经由用于数字卫星广播的人造卫星的无线通信或者通过经由网络(例如LAN(局域网)或因特网)的有线通信传递到计算机200,来安装该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200使用通信部件209来接收以这种方式传递的程序,并且可以将该程序安装在存储部件208中。
[0219] 计算机200在其中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201。输入/输出接口205通过总线204连接到CPU 201。计算机200被提供有输入部件206,输入部件206包括键盘鼠标、麦克等。例如,当用户操作输入部件206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05输入指令时,CPU 201执行存储在ROM 202中的程序。可替换地,CPU 201加载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03中的程序,并且执行所加载的程序。该程序的示例包括:预先存储在存储部件208中的程序;通过卫星或网络传递、由通信部件209接收、并且被安装在存储部件208中的程序;以及从被插入驱动器210中的可移除介质211读取并且被安装在存储部件20中的程序。利用这一配置,CPU 201执行根据上述流程图的处理、以及通过在上文中描述并且在框图中示出的配置实现的处理。例如,在适当时,CPU 201经由输入/输出接口205使得从输出部件207输出所述处理的结果、从通信部件209传送所述处理的结果、或者将所述处理的结果记录到存储部件208。输出部件207包括LCD(液晶显示器)、扬声器等。
[0220] 在这里,描述用于使计算机200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的程序的处理步骤可以或者可以不根据在流程图中示出的序列按照时间顺序执行,并且还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基于对象的处理)。
[0221] 所述程序也可以由单个计算机处理,或者可以由多个计算机以分布式的方式处理。此外,可以将所述程序传递到远程计算机以便执行。
[0222] 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对其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0223] 此外,可以如下描述配置本技术。
[0224]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0225] 目标,每个被配置为执行预定处理;以及
[0226] 前端,被配置为从所述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设备执行近场通信,
[0227] 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在传送用于选择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目标作为所述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0228] (2)根据(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轮询命令时,将该轮询命令广播到除了预定目标以外的目标。
[0229] (3)根据(1)或(2)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预定目标是P2P(对等)应用。
[0230] (4)根据(3)的通信设备,其中,在所述目标中,除了预定目标以外的目标包括安全元件和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中的至少一个。
[0231] (5)根据(1)到(4)之一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将在被选择为所述至少一个确认目标候选者的至少一个目标中、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目标确认为所述确认目标。
[0232] (6)根据(5)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的标识符与在外部设备传送的命令中包括的标识符彼此匹配时,将该确认目标候选者确认为所述确认目标,其中所述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的标识符是从所述目标获得的。
[0233] (7)根据(5)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用于将被选择为确认目标候选者的目标确认为确认目标的命令时,将该确认目标候选者确认为确认目标。
[0234] (8)根据(5)到(7)之一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基于预定目标释放条件,从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目标中释放所述确认目标。
[0235] (9)根据(8)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在断开与外部设备的近场通信之后,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轮询命令时释放所述确认目标。
[0236] (10)根据(8)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前端被配置为当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用于终止外部设备和确认目标之间的通信的命令时,释放所述确认目标。
[0237] (11)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该通信设备包括每个执行预定处理的目标、以及从所述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与外部设备执行近场通信的前端,该控制方法包括:
[0238] 使得前端在传送用于选择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目标作为所述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0239] (12)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程序,该通信设备包括每个执行预定处理的目标、以及从所述目标中选择外部设备将与之通信的确认目标并且与外部设备执行近场通信的前端,该程序使得用于所述通信设备的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内容的处理:
[0240] 在传送用于选择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候选者的命令期间,每两次中有一次地选择所述目标中的预定目标作为所述命令的传送目的地。
[0241] 本公开包含与2011年8月1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1-176492中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合并于此。
[024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