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

申请号 CN201510847834.0 申请日 2015-11-26 公开(公告)号 CN106803773A 公开(公告)日 2017-06-06
申请人 派尼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姜城;
摘要 本 发明 专利 属于量子通信元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该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 铰链 ,上肢 连杆 ,滑 块 杆,手部连杆,下肢连杆,连接件, 电机 ,电机 控制器 ,固定杆,滑槽A,脚部连杆A,脚部连杆B,限位杆, 曲柄 ,滑槽B,所述上肢连杆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手部连杆连接,所述滑块杆与所述上肢连杆连接,所述下肢连杆与所述滑块杆连接,本发明专利结构合理,针对性强,设置有采用全光网络通信的电机控制器进行 信号 的传递减弱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铰链(1),上肢连杆(2),滑杆(3),手部连杆(4),下肢连杆(5),连接件(6),电机(7),电机控制器(8),固定杆(9),滑槽A(10),脚部连杆A(11),脚部连杆B(12),限位杆(13),曲柄(14),滑槽B(15),所述上肢连杆(2)通过所述铰链(1)与所述手部连杆(4)连接,所述滑块杆(3)与所述上肢连杆(2)连接,所述下肢连杆(5)与所述滑块杆(3)连接,所述下肢连杆(5)通过所述连接件(6)与所述曲柄(14)连接,所述下肢连杆(5)下端连接有所述滑槽A(10),所述脚部连杆A(11)与所述下肢连杆(5)连接,所述脚部连杆B(12)设置在装置的右侧,所述滑槽B(15)与右侧所述手部连杆(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8)通过所述固定杆(9)与所述滑槽A(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8)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通过电机轴与所述曲柄(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A(10)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所述限位杆(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连杆A(11)和所述脚部连杆B(1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

说明书全文

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专利属于量子通信元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量子通信网络大多以波长识别不同用户,所以,量子波长交换是组建量子多用户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避免了每个通信终端全连接带来的复杂性并大大缩减了组网和维护的成本。而波长交换中最重要的技术便是波长变换。
[0003] 单光子波长变换是实现高效量子波长交换的重要手段,它的功能是将从波分复用终端等设备输出的光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将非匹配波长的量子信号转换到匹配的波长上。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针对性强,设置有采用全光网络通信的电机控制器进行信号的传递减弱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于推广应用。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该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铰链,上肢连杆,滑杆,手部连杆,下肢连杆,连接件,电机,电机控制器,固定杆,滑槽A,脚部连杆A,脚部连杆B,限位杆,曲柄,滑槽B,所述上肢连杆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手部连杆连接,所述滑块杆与所述上肢连杆连接,所述下肢连杆与所述滑块杆连接,所述下肢连杆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曲柄连接,所述下肢连杆下端连接有所述滑槽A,所述脚部连杆A与所述下肢连杆连接,所述脚部连杆B设置在装置的右侧,所述滑槽B与右侧所述手部连杆连接。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铰链,上肢连杆,滑块杆,手部连杆,下肢连杆,连接件,电机,电机控制器,固定杆,滑槽A,脚部连杆A,脚部连杆B,限位杆,曲柄,滑槽B,所述上肢连杆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手部连杆连接,所述滑块杆与所述上肢连杆连接,所述下肢连杆与所述滑块杆连接,所述下肢连杆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曲柄连接,所述下肢连杆下端连接有所述滑槽A,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滑槽A连接,用户通过所述电机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电机的工作,所述电机控制器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减弱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与所述曲柄连接,电机轴将所述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所述曲柄,带动所述下肢连杆运动,所述脚部连杆A与所述下肢连杆连接,所述脚部连杆B设置在装置的右侧,所述滑槽B与右侧所述手部连杆连接,所述滑槽A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限位杆能够保证所述滑槽A始终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实现所述脚部连杆A和所述脚部连杆B的运动,所述脚部连杆A和所述脚部连杆B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能够提高装置的防滑性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0008]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滑槽A连接。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滑槽A连接,用户通过所述电机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电机的工作。
[0010]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控制器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控制器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减弱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
[0012]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与所述曲柄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与所述曲柄连接,电机轴将所述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所述曲柄,带动所述下肢连杆运动。
[0014]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A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所述限位杆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槽A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所述限位杆连接,所述限位杆能够保证所述滑槽A始终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实现所述脚部连杆A和所述脚部连杆B的运动。
[0016]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脚部连杆A和所述脚部连杆B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脚部连杆A和所述脚部连杆B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能够提高装置的防滑性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本发明专利电机控制器通过固定杆与滑槽A连接,用户通过电机控制器能够控制电机的工作。
[0020] (2)本发明专利电机控制器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减弱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
[0021] (3)本发明专利电机通过电机轴与曲柄连接,电机轴将电机的转动传递给曲柄,带动下肢连杆运动。
[0022] (4)本发明专利滑槽A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限位杆连接,限位杆能够保证滑槽A始终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实现脚部连杆A和脚部连杆B的运动。
[0023] (5)本发明专利脚部连杆A和脚部连杆B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能够提高装置的防滑性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0024] (6)本发明专利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0027] 1—铰链,2—上肢连杆,3—滑块杆,4—手部连杆,5—下肢连杆,6—连接件,7—电机,8—电机控制器,9—固定杆,10—滑槽A,11—脚部连杆A,12—脚部连杆B,13—限位杆,14—曲柄,15—滑槽B。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专利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9] 实施例
[003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1] 该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铰链1,上肢连杆2,滑块杆3,手部连杆4,下肢连杆5,连接件6,电机7,电机控制器8,固定杆9,滑槽A10,脚部连杆A11,脚部连杆B12,限位杆13,曲柄14,滑槽B15,上肢连杆2通过铰链1与手部连杆4连接,滑块杆3与上肢连杆2连接,下肢连杆5与滑块杆3连接,下肢连杆5通过连接件6与曲柄14连接,下肢连杆5下端连接有滑槽A10,脚部连杆A11与下肢连杆5连接,脚部连杆B12设置在装置的右侧,滑槽B15与右侧手部连杆4连接。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采用全光网络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铰链1,上肢连杆2,滑块杆3,手部连杆4,下肢连杆5,连接件6,电机7,电机控制器8,固定杆9,滑槽A10,脚部连杆A11,脚部连杆B12,限位杆13,曲柄14,滑槽B15,上肢连杆2通过铰链1与手部连杆4连接,滑块杆3与上肢连杆2连接,下肢连杆5与滑块杆3连接,下肢连杆5通过连接件6与曲柄14连接,下肢连杆5下端连接有滑槽A10,电机控制器8通过固定杆9与滑槽A10连接,用户通过电机控制器8能够控制电机7的工作,电机控制器8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电机控制器8采用全光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减弱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电机7通过电机轴与曲柄14连接,电机轴将电机7的转动传递给曲柄14,带动下肢连杆5运动,脚部连杆A11与下肢连杆5连接,脚部连杆B12设置在装置的右侧,滑槽B15与右侧手部连杆4连接,滑槽A10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限位杆13连接,限位杆13能够保证滑槽A10始终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实现脚部连杆A11和脚部连杆B12的运动,脚部连杆A11和脚部连杆B1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能够提高装置的防滑性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0033]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电机控制器8通过固定杆9与滑槽A10连接。
[00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控制器8通过固定杆9与滑槽A10连接,用户通过电机控制器8能够控制电机7的工作。
[0035]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电机控制器8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
[0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控制器8采用全光网络通信技术,电机控制器8采用全光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减弱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
[0037]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电机7通过电机轴与曲柄14连接。
[003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7通过电机轴与曲柄14连接,电机轴将电机7的转动传递给曲柄14,带动下肢连杆5运动。
[0039]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滑槽A10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限位杆13连接。
[0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A10设置在装置的左右两侧,采用限位杆13连接,限位杆13能够保证滑槽A10始终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实现脚部连杆A11和脚部连杆B12的运动。
[0041] 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设置为:脚部连杆A11和脚部连杆B1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
[004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部连杆A11和脚部连杆B1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路,能够提高装置的防滑性能,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0043] 利用本发明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