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记录装置和磁带记录方法

申请号 CN200810003808.X 申请日 2002-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1221797A 公开(公告)日 2008-07-16
申请人 索尼公司; 发明人 吉广俊孝; 阿部文善;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为了在长时间模式的变速重放时能够显示良好的图像而记录充分的数字图像数据的磁带记录装置。旋转头将变速重放(例如,16倍速的重放)用的图像数据分散记录在变速重放时的信迹 位置 的情况下,与标准模式下进行的记录相比,在长时间模式下使同一变速重放用的图像数据的记录次数变多,同时使每次记录的汇合 块 的数量变少。例如,在标准模式下,6个汇合块的记录次数为3,但是在长时间模式下,4个汇合块的记录次数为4。本发明可适用于在变速重放时能够显示良好图像的记录重放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磁带记录装置,将被压缩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磁带上,该磁带 由具有第一方位的旋转头所形成的第一方位角磁道和具有第二方位角的旋 转头所形成的第二方位角磁道交替形成,其特征在于,该磁带记录装置包括 如下各部件:
输入部件,输入上述数字图像数据;
抽出部件,从由上述输入部件输入的上述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 用的数字图像数据;
生成部件,从通过上述抽出部件抽出的上述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 据,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第1领域和第 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上述第1领域位于上述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上 述第2领域位于在间隔着上述磁道而位于两侧近旁且具有与上述磁道的方位 角相同的方位角的磁道内、在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的位置;以及
记录部件,将上述生成部件生成的上述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 和上述第2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上述第1领域和上述第2领域 中,
其中,在上述第1领域和上述第2领域中,上述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 图像数据和上述第2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被反复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带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抽出部件抽出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 据和与比第一倍速数更大的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 数据,
上述记录部件将上述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 数据记录在第一方位角的磁道中,而将上述与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 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在与第一方位角不同的第二方位角的磁道中,同 时对应上述磁带的磁性材料的配置方向,将上述与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 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在记录磁场的方向更接近的方位角的磁道 中,将上述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在另 一个方位角的磁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带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倍速数是8倍速,而上述第二倍速数是24倍速,
上述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被不设间隔 地反复记录,而上述与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 则设置预定的间隔地被反复记录。
4.一种磁带记录方法,将被压缩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磁带上,该磁带 由在具有第一方位角的旋转头中形成的第一方位角磁道和在具有第二方位角 的旋转头中形成的第二方位角磁道交替形成,其特征在于,该磁带记录方法 包括如下各步骤:
输入步骤,输入上述数字图像数据;
抽出步骤,从由上述输入步骤的处理输入的上述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 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
生成步骤,从通过上述抽出步骤的处理抽出的上述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 像数据,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第1领域 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上述第1领域位于上述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 上述第2领域位于在间隔着上述磁道而位于两侧近旁且具有与上述磁道的方 位角相同的方位角的磁道内、在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的位置;以及
记录步骤,将上述生成步骤的处理生成的上述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 像数据和上述第2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上述第1领域和上述第 2领域中,
其中,在上述第1领域和上述第2领域中,上述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 图像数据和上述第2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被反复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带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抽出步骤抽出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 据和与比第一倍速数更大的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 数据,
上述记录步骤将上述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 数据记录在第一方位角的磁道中,而将上述与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 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在与第一方位角不同的第二方位角的磁道中,同 时对应上述磁带的磁性材料的配置方向,将上述与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 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在记录磁场的方向更接近的方位角的磁道 中,将上述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在另 一侧方位角的磁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带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倍速数是8倍速,而上述第二倍速数是24倍速,
上述与第一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被不设间隔 地反复记录,而上述与第二倍速数对应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 则设置预定的间隔地被反复记录。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磁带记录装置,特别是涉及在相对标准模式采用低速度 进行磁带移动的长时间模式中进行变速重放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获取 数据,并显示良好的图像的磁带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将图像数据和声数据压缩记录的技术在发展,并且实现 了应用。作为高效率的压缩方式,例如,有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方式。
申请人,作为(日本)专利申请2001-36412先提出了变速重放的 1种方法,例如,在记录用磁头的磁道宽度与被记录的磁道宽度相同的情 况下,对于利用MPEG 2那样的高效率编码进行间压缩的图像数据而 言,按照正方向按2倍以上的速度,反方向按1倍以上的速度,通过以螺 旋寻迹方式进行记录的记录媒体将被记录的该图像数据进行变速重放。
在此提案中,变速重放用的数据被分散记录在变速重放时的寻迹位 置,被记录的配置格局形成与交错相匹配的格局。因此,在变速重放时可 准确地获取数据,在连接记录等编辑时可以实现变速重放用的图像数据 和交错的2种规则性之间的匹配。
可是,上述的提案有如下问题。即,例如,如长时间模式那样,按照 低于标准模式的速度移动磁带并记录数据,与高速变速重放以标准模式 记录数据的磁带的情况相比,相间1个磁道的同一方位磁道的串扰 (crosstalk)量会增加,另外,由于使1个信迹(trace)可获取的汇合 (sinkblock)数减少,有发生获取数据失败的危险。
另外,由于发生在记录装置或重放装置的记录磁道的弯曲,重放时 寻迹的偏斜,记录时速度伺服的抖动所产生的记录磁道的位置偏差,重 放时位置定伺服的抖动所产生的移动速度偏差等的影响,与记录用磁 头的磁道宽度相对应的记录磁道宽度变窄的程度会加大。其结果,与标 准模式的磁带相比,长时间模式的磁带在高速重放时相对于目标位置的 寻迹误差会更大地发生,还是有发生获取数据失败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将变速重放用的 数据分散记录在变速重放时的寻迹位置时,就与记录用磁头的磁道宽度 相对应的记录磁道宽度的变窄程度而言,减少与每1个磁道的1个信迹 内可能获取的汇合块数相对应的1个磁道中的1个区域内记录的汇合块 数,还有,增加各磁道内的区域的数量,以在长时间模式的变速重放时 可靠地获取数据,显示良好的图像。
本发明的第1磁带记录装置,将被压缩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磁带 上,该磁带由具有第一方位角的旋转头所形成的第一方位角磁道和具有 第二方位角的旋转头所形成的第二方位角磁道交替形成,其特征在于, 该磁带记录装置包括如下各部件:输入部件,输入数字图像数据;抽出 部件,从由输入部件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 数据;生成部件,利用由抽出部件抽出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 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第1领域和第 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领 域位于在间隔着磁道而位于两侧近旁且具有与磁道的方位角相同的方位 角的磁道内、在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的位置;以及记录部件,将生成部 件生成的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和第2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 数据记录在第1领域和第2领域中,其中,在第1领域和第2领域中, 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和第2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被反 复记录。
本发明的第1磁带记录方法,将被压缩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磁带 上,该磁带由在具有第一方位角的旋转头中形成的第一方位角磁道和在 具有第二方位角的旋转头中形成的第二方位角磁道交替形成,其特征在 于,该磁带记录方法包括如下各步骤:输入步骤,输入数字图像数据;抽 出步骤,从由输入步骤的处理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用的 数字图像数据;生成步骤,利用由抽出步骤的处理抽出的变速重放用的 数字图像数据,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 在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 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在间隔着磁道而位于两侧近旁且具有与磁道的方 位角相同的方位角的磁道内、在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的位置;以及记录 步骤,将生成步骤的处理生成的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和第2 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第1领域和第2领域中,其中,在第 1领域和第2领域中,第1领域记录用的数字图像数据和第2领域记录 用的数字图像数据被反复记录。
本发明的第1记录媒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步骤:输入控制步骤, 控制数字图像数据的输入;抽出步骤,从经由输入控制步骤的处理而实 施了输入控制的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 步骤,利用经由抽出步骤的处理而抽出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 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位于第1领域, 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 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上述于磁道近旁的磁道且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 的被寻迹位置;记录步骤,将经由生成步骤的处理而生成的变速重放用 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到第1领域和第2领域中,同使用标准模式 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在使用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1个区域内 的单位块的数量变少。
本发明的第1程序的特征在包括如下各步骤:输入控制步骤,控制 数字图像数据的输入;抽出步骤,从经由输入控制步骤的处理而实施了 输入控制的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步骤, 利用经由抽出步骤的处理而抽出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变 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位于第1领域,或是 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 位置,第2领域位于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且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的被寻 迹位置;记录步骤,将经由生成步骤的处理而生成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 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到第1领域和第2领域中,同使用上述标准模式进 行记录的情况相比,在使用上述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1个区域 内的单位数据块的数量要变少。
本发明的第1磁带的特征在于: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 被记录在第1领域,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 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上述磁道的近旁的磁道且 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位置,在使用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时,与 使用标准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1个区域内的单位块的数量变少。
本发明的第2磁带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部件:输入部件, 输入数字图像数据;抽出部件,从由输入部件输入的数字图像数据中抽 出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部件,利用由抽出部件抽出的变速 重放用的数位图像数据,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 据被记录在位于第1领域,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 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 且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位置;记录部件,将生成部件生成的 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到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区域中, 与使用标准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在使用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的情 况下,各磁道内的区域的数量变多。
本发明的第2磁带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步骤:输入步骤, 输入数字图像数据;抽出步骤,从经由输入步骤的处理而输入的数字图 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步骤,利用经由抽出步 骤的处理而抽出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 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位于第1领域,或是第1领域和第2 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领域 位于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且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位置;记录 步骤,将经由生成步骤的处理而生成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 据记录到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区域中,与使用标准模式进行记录的情 况相比,在使用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各磁道内的区域的数量 变多。
本发明的第2记录媒体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步骤:输入控制步骤, 控制数字图像数据的输入;抽出步骤,从经由输入控制步骤的处理而实 施了输入控制的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 步骤,利用经由抽出步骤的处理而抽出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 生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位于第1领域, 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 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且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 的被寻迹位置;记录步骤,将经由生成步骤的处理而生成的上述变速重 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到第1领域和第2领域中区域中,与使 用标准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在使用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 各磁道内的区域的数量变多。
本发明的第2程序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步骤:输入控制步骤,控 制数字图像数据的输入;抽出步骤,从经由输入控制步骤的处理而实施 了输入控制的数字图像数据中抽出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成步 骤,利用经由抽出步骤的处理而抽出的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数据,生 成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该数据被记录在位于第1领域, 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 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且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 的被寻迹位置;记录步骤,将经由生成步骤的处理而生成的变速重放用 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据记录到第1领域和第2领域区域中,与使用标准 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在使用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各磁 道内的区域的数量变多。
本发明的第2磁带,其特征在于:变速重放用的数字图像记录用数 据被记录在第1领域,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 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且 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位置。使用长时间模式进行记录时,与 使用标准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各磁道内的区域的数量变多。
可以使第1领域里记录的数字图像数据成为在正方向重放和反方向 重放时共同的重放数字图像数据。
上述记录部件,以规定数量的磁道作为1个周期,在每个周期内按 照规定格局可以分别在第1领域和第2领域里记录数字图像数据。
上述记录部件,对应磁带的磁性材料的配置方向,使用经过判断具 有接近记录磁化方向的方位角的旋转头,能够将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磁 带上。
上述记录部件,将上述数字图像数据记录在两方的方位角的磁道时, 对应上述磁带的磁性材料的配置方向,能够将高倍速用的数字图像数据 记录在记录磁场方向更接近的方位角的磁道上,将低倍速用的数字图像 数据记录在另外的磁道上。
上述记录部件,生成n倍速用的数字图像数据,以2的乘方数值n 或者2n个磁道间隔,同时,在各磁道的大致中央,对上述数字图像数据 进行配置和记录,所配置的数字图像数据可被用于2的乘方数值m倍速 的正方向和反方向的变速重放,以及反方向的1倍速的重放。
可以使上述n和m满足m<n的关系。
上述记录部件,可以将分别记录在第1领域和第2领域的数字图像 数据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多次记录。
在本发明的第1磁带记录装置,磁带记录方法,记录媒体,程序,以 及磁带中,数字图像数据被记录在第1领域,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 的双方的规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 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且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位置。使用长时 间模式进行记录时,与使用标准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1个区域内的 单位数据块的数量变少。
在本发明的第2磁带记录装置,磁带记录方法,记录媒体,程序,以 及磁带中,数字图像数据被记录在第1领域,或是第1领域和第2领域 的双方的所定区域。第1领域位于磁道的大致中央位置,第2领域位于 上述磁道近旁的磁道且在该磁道内变速重放时的被寻迹位置。使用长时 间模式进行记录时,与使用标准模式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各自磁道内  的区域的数量变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方框 图。
图2是关于压缩的说明图。
图3是旋转头的说明图。
图4是记录格局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RF信号的包络线和重放数据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变速重放用图像数据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16倍速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图。
图8是4倍速重放用数据的其它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图
图9是关于图8所示数据配置格局的详细说明图。
图10是关于图8所示数据配置格局的详细说明图。
图11是16倍速重放用数据的其它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图。
图12关于图11所示数据配置格局的详细说明图。
图13关于图11所示数据配置格局的详细说明图。
图14关于图11所示数据配置格局的详细说明图。
图15是关于纠错码的说明图。
图16是标准模式下4倍速和8倍度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 说明图。
图17是标准模式下16倍速重放用数据的其它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 说明图。
图18是标准模式下24倍速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图。
图19是标准模式下32倍速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图。
图20是标准模式下考虑了串扰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图。
图21是窄磁道时表示RF信号的包络线和重放数据关系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磁道间距和磁道位置偏差关系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记录用磁头和磁带的磁道宽度同RF信号的包络线的关 系的说明图。
图24是长时间模式下4倍速和8倍速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 的说明图。
图25是长时间模式下16倍速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 图。
图26是长时间模式下24倍速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 图。
图27是长时间模式下32倍速重放用数据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 图。
图28是长时间模式下考虑了串扰的数据配置格局例的说明图。
图29表示媒体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 记录重放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摄像机(未图示)等的输出 图像信号被输入到记录重放装置1的A/D(模拟/数字)变换部2。输入 到A/D变换部2的模拟图像信号被变换成数字图像数据后被输出到压缩 处理部3。压缩处理部3按照预定的方式对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压缩处 理,然后向数据多重化部4和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输出。
在压缩处理部3实施的压缩处理中使用了MPEG方式的情况下,压 缩处理部3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离 散余弦变换)变换,通过实施MPEG2方式的编码处理,将被压缩的图像 数据输出到数据多重化部4。关于MPEG2方式的编码处理,参考图2 进一步进行说明,例如,图像信号作为以15帧为压缩处理单位的GOP (Group of Picture:图像组),被变换为所谓I图像,B图像和P图像这三 个图像中的某一个。
I图像是通过帧内的压缩而做成的图像数据,P图像是除了帧内的压 缩还使用了前面的帧的情报经过压缩而做成的图像数据,B图像则是除 了帧内的压缩还利用了前面和后面的帧的情报经过压缩而做成的图像数 据
由做成的I图像,P图像和B图像所构成的数据流,例如,按照图2 的下段所示的顺序所构成的数据流,被输入到数据多重化部4,和其它的 数据(例如,声音数据,子码等的系统数据等)进行了多重化之后,被输出 到纠错码附加部6。在由数据多重化部4实施了多重化的数据中,还包 含了由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所生成的变速重放用图像数据。
在从压缩处理部3输出的图像数据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仅 使用I图像做成变速重放专用的图像数据。下面将参照图6的流程进行 详细说明。如上所述,I图像是仅使用帧内的数据而被压缩,P图像和B 图像是还使用了其它的帧(图像)的信息而被压缩。因此,如果不能读 出其它帧的信息,意味着对P图像和B图像不能译码。如果是I图像,由 于不依靠其它图像的情报的读出状况,如变速重放时那样,只能读出一 部分图像数据的情况下适合作为读出数据。
输入到纠错码附加部6的被实施了多重化的数据,再经过附加纠错 码,通过放大器7-1提供给旋转头8。旋转头8将所提供的数据记录在 未图示的作为记录媒体的磁带上面。
另外,包括记录媒体上记录的图像数据的数据由旋转头8进行重放, 然后通过放大器7-2提供给了纠错部9。纠错部9对所提供的数据实施 了错误纠正处理后,向数据分离处理部10和变速重放用存储器11输出。 数据分离处理部10实施与数据多重化部4相反的处理。即,数据分离 处理部10将实施了多重化的输入数据分离成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系统 数据等数据。
在被分离的数据中,图像数据经由开关12被输出到扩张处理部13。 连接在扩张处理部13的开关12,在通常重放(正方向1倍速重放)时与端 子a相连接,以便将来自数据分离处理部10的图像数据提供给扩张处理 部13,在其它重放时(变速重放时)与端子b相连接,以便将记录在变速重 放用存储器11的数据提供给扩张处理部13。
在变速重放用存储器11中存储了由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所生成 的变速重放用的图像数据。在变速重放时,由于数据被间断地输入,在 纠错部9中仅进行内符号的错误纠正,仅进行了内符号的错误纠正的图 像数据被存储在变速重放用存储器11中。从变速重放用存储器11读出 图像数据时,有使用与重放图像的帧同步的固定周期进行读出的方法, 还有使用在1帧的图像数据被记录的时刻进行读出的方法,使用哪一个 方法都可以。
扩张处理部13对经由开关12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扩张处理(根据 MPEG方式译码,反DCT变换等处理),通过D/A变换部14向作为显示 装置的电视接受机(未图示)等输出。
现在,考虑具有如图3所示的结构的配置了旋转头8的记录重放装 置1。如图3所示的旋转头8上配置了具有不同方位角的2个头。一 个作为+头,另一个作为-头来记述。使用这样的旋转头8进行记录的记 录媒体的磁带上面的记录格局,成为如图4所示的结构。即,由-头来 形成磁道0,由+头来形成磁道1,由-头来形成磁道2,这样由-头和+ 头来交错地形成磁道。
例如,进行9倍速重放的情况,-头通过1次寻迹而寻迹了9条磁道 (图4的例的情况,磁道0至8),从这些磁道中预定的一部分数据被读出。 图5的上段显示了进行9倍速重放时RF信号的包络线,图5的下段,例 如,在输出电平在峰值电平与峰值电平以下6dB的电平之间的数据被解 调时,显示了被解调的重放数据,如图5的下段所示,进行变速重放时的 重放数据已成为间断的数据列。
所以,通过使记录媒体的磁带的移动速度和头寻迹的磁带结构之间 的相位保持一定,可以可靠地对配置在磁带中央位置的数据进行寻迹。
但是,如果速度倍数变大,由于参照图5说明的RF信号的包络线的 1个块会变小,该块中所包含的数据量随之变小。
因此,如果速度倍数变大,对于仅配置在中央的数据而言,不可能 记录充分的数据量。所以,在本发明中,在速度倍数变大的情况下,1个 数据被分散记录在多个领域中。参照图6的流程对这种情况的处理进行 说明。
图6的流程的处理由图1的记录重放装置1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 部5进行实施。首先,在步骤S1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用压缩处 理部3提供的压缩图像数据中仅抽出I图像。然后,在步骤S2中,变速 重放数据生成部5对记录模式是否为标准模式进行判断。
在记录模式为标准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 部5对速度倍数n进行判断。当n>4时,即,速度倍数n大时,在步骤 S4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生成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和第2 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参照图7在后面说明)。与此相对,当n<4时, 例如4倍速重放时,在步骤S5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仅生成第1领 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
另外,在步骤S2中当记录模式被判断为不是标准模式(是长时间模 式)时,在步骤S6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对速度倍数n进行判断。 当n>4时,即,速度倍数n大时,在步骤S7中变速重放用数据生成部5 生成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和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另 外,当n<4时,例如4倍速重放时,在步骤S8中变速重放数据生成部5 仅生成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
图7表示在标准模式而且速度倍数n为16时的,即由步骤4中的处 理所生成的16倍速的变速重放用图像数据(以下,简称为16倍重放用数 据)的配置。在此例中,由于n>4,在+头以+16倍速或-16倍速寻迹磁带 的情况下,在+头通过磁带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磁道T3处形成第1领域,在 该处配置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D3。
与磁道T3相间1个磁道的在其两侧方位角相同(图7的例子中,+ 方位角)的磁道T1(与磁道T3间隔着磁道T2)和磁道T5(与磁道T3 间隔着磁道T4)中,在+头通过的位置形成第2领域,在该处配置第2领 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D11、D12、D51、D52。
同时,磁道T3的第1领域里配置的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 D3是+16倍速用和-16倍速用的共用数据。与此相对应,第2领域记 录用数字图像数据D11、D51是+16倍速用的数据,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 图像数据D12、D52是-16倍速用的数据。
同时,作为4倍速以下的变速重放时(例如,图8所示的4倍速变速 重放时)变速重放用的图像数据(由步骤S5的处理生成的变速重放用的图 像数据),只有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像数据D3被记录,第2领域记录用 数字图像数D11、D12、D51、D52没被记录。
可是,由于记录重放装置1中发生的记录磁道的弯曲,重放时的寻 迹的偏差,记录时速度伺服的抖动所引起的记录磁道的位置偏差,重放 时相位锁定伺服的抖动所引起的移动速度偏差等因素,相对于目标寻迹 位置发生了寻迹误差,不能获取按照上述那样的数据配置所记录的变速 重放用的数据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
在本发明中,为了防止那样的事情,在由1次寻迹所寻迹的各磁道 的变速重放用数据的基准位置(由于上述因素引起的寻迹误差发生时的 被寻迹位置)的近处,同一数据被多次反复记录。
如图8所示,作为4倍速重放用的数据,对于数据D101,D102,同 一数据被2次反复记录。
一般对于磁带等记录媒体,通过旋转头的寻迹在磁道上进行记录的 情况,以汇合块为单位记录数据。
图9是4倍速重放用的数据被2次反复记录时数据配置的进一步扩 大表示。在图中,SB作为汇合块的简略表示。在此例中,在以磁道的中 心作为中心的纵方向,汇合块S0至S15作为数据D101、D102被2次反 复记录。不进行2次反复记录的情况,换句话说,在磁道的中央领域只记 录1次的情况,作为寻迹时的误差其允许范围是±7SB(汇合块)。
在4倍速重放时,从1个磁道中可获取30SB的数据,但是在图9 的情况下,1次寻迹所必须获取的数据是S0至S15的16个汇合块的数 据。因此,如图9所示,数据被2次反复记录的情况下,作为寻迹误差 其允许范围提高到±15SB。
同一数据被反复记录的次数不限于上述的2次,几次都可以。另外, 该次数也没必要为整数。例如,图10表示反复次数为1.5的情况下数据 的配置例。所谓按1.5次反复记录同一数据,是一半的数据被记录1次, 剩下的一半的数据被记录2次。即,在图10所示的例中,汇合块S0至 S7被2次反复记录,汇合块S8至S15只被记录1次。
按1.5次反复记录同一数据时,寻迹误差的允许范围变为±11SB。即 使是这种情况,与数据只被记录1次的情况相比,寻迹误差的允许范围 也变宽。
图11表示由图7所示的图像数据D11、D12、D3、D51、D52在各 自的磁道内被多次反复记录时的数据配置。关于图11所示的16倍速重 放用的数据配置,将参考图12至图14做进一步说明。图12表示在图 11所示的数据配置中磁道T3处配置的同一数据(汇合块S0至S5)被2 次反复记录的领域(共用数据被记录的领域)的数据D3的细节。共用 数据被2次反复记录,但是其数据之间仅按2SB分隔离开。另外,通过 确保1次寻迹所必须的数据量,并将反复次数限制在2次,而使变速重 放用的数据量减少,该减少的部分有利于主(通常1倍速重放用)数据 的记录容量的增加。这是因为中央领域是相位锁定伺服的目标位置,只 要考虑伺服抖动等的最低限度的误差即可。
图13表示在+16倍速重放用的数据中图11的磁道T1处配置的数据 D11(还有,磁道T5处配置的数据D51)。+16倍速重放用的数据被3次 反复记录。各数据由汇合块S0至S2的3SB构成,各数据之间仅按7SB 分隔离开。1次寻迹可能获取的汇合块数是10个,但是按照这样的配置, 寻迹误差的允许范围变为±13.5SB。
同样,图14表示在-16倍速重放用的数据中图11的磁道T1处配 置的数据D12(还有,磁道T5处配置的数据D52)。-16倍速重放用的 数据被3次反复记录。各数据由S0至S2的3SB构成,各数据之间仅按 5SB隔离分开。1次寻迹可能获取的汇合块数是8个,但是按照这样的 配置,寻迹误差的允许范围变为±10.5SB。
图13和图14所示的数据配置中,通过将反复次数设置为3,各数 据之间按7SB和5SB分隔离开,使得寻迹误差的允许范围变大。
下面,对错误纠正进行说明。从图1的记录重放装置1的构成已知 道,在数据多重化部4中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等数据被多重化后,由纠 错码附加部6进行纠错码的附加。图15表示被附加的纠错码的构成。如 图15所示,1个汇合块是由数据部和内码部(Inner Parity:内部奇偶性) 构成,对于由多个汇合块构成的1个数据,则变成附加了外码部(Outer Parity:外部奇偶性)的构成。由于采用了这样的构成,可对于汇合块单位 的错误有大的容忍性。
一般作为记录媒体采用带状物的情况下,除了偶然误差(不定期单 一发生的误差),还发生由磁带上所涂敷的磁性体的缺陷和伤痕等造成的 群误差(连续发生的误差)。作为其对策,对于记录在多个磁道的汇合块, 构成1个错误纠正外码,按照所定的规则在构成码的磁道所在的全部磁 道中再一次对这些汇合块进行配置(交错)。
进行高效率压缩记录的情况下,由于按交错的单位进行记录信号处 理,可使编辑等处理变得容易,因为记录重放装置1的规模变小,希望 变速重放用的数据的记录格局也与交错相对应。
下面,对标准模式下变速重放用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图6的步骤 S4,S5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16至图19中任何一个都表示标准模式下变速重放的数据配置, 图16表示4倍速和8倍速重放用的数据配置,图17表示16倍速重放用 的数据配置,图18表示24倍速重放用的数据配置,图19表示32倍速 重放用的数据配置。
在图16的磁道T1、T17和T33上的那些2个数据,是±4倍速用的 数据中的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 获取领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17SB构成的数据,但是 按照10SB的间隔被2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6的磁道T9、T25上的那些3个数据,是±8倍速用(与 ±4倍速用的数据兼用)的数据中的第1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这些 数据是由17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不设间隔被3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6的磁道T11、T27上的那些2个数据,是±8倍速用的 数据中的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这些数据是由17SB构成的同 一数据,但是不设间隔被2次反复记录。
再有,在图16的磁道T7、T23上的那些2个数据,是-8倍速用的 数据中的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这些数据是由17SB构成的同 一数据,但是不设间隔被2次反复记录。
在图17的磁道T3上的3个数据,是±16倍速用的数据中的第1领 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域的寻迹 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6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2SB的间 隔被3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7的磁道T1,T5上的那些3个+16倍速专用的数据, 是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 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3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 6SB的间隔被3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7的磁道T1,T5上的那些3个-16倍速专用的数据, 是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 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3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 5SB的间隔被3次反复记录。
在图18的磁道T3上的3个数据,是±24倍速用的数据中的第1领 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域的寻迹 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4SB构成的数据,但是按照1SB的间隔被 3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8的磁道T1、T5上的那些4个+24倍速专用的数据, 是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 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4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 2SB的间隔被4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8的磁道T1、T5上的那些4个-24倍速专用的数据,
是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 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4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 1SB的间隔被4次反复记录。
在图19的磁道T5上的4个数据,是±32倍速用的数据中的第1领 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域的寻迹 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3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1SB的间 隔被4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9的磁道T1、T9上的那些4个+32倍速专用的数据, 是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 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2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 2SB的间隔被4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9的磁道T1、T9上的那些4个-32倍速专用的数据, 是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 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2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 2SB的间隔被4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9磁道T3、T7上的那些4个+32倍速专用的数据,是 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域 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3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1SB 的间隔被4次反复记录。
另外,在图19的磁道T3、T7上的那些4个-32倍速专用的数据, 是第2领域记录用数字图象数据。为了扩大对应于重放用磁头可获取领 域的寻迹误差允许范围,这些数据是由3SB构成的同一数据,但是按照 1SB的间隔被4次反复记录。
图20表示将图16至图19的数据配置集中在一张图上并且考虑了交 错的情况的标准模式下变速重放的数据配置。
以上图16至图20的数据配置格局是假设为标准模式(重放用磁头 的宽度和记录磁道的宽度大致相同)下的格局,但是,例如在长时间模 式等,使磁带的移动速度比标准模式慢的情况下,相对一度记录过的磁 道,后来的寻迹使得其被记录的范围变宽。其结果,与记录用磁头的宽 度(因此,与其对应的重放用磁头的宽度)相比,记录磁道宽度变窄。 与重放用磁头的宽度相比,如果记录磁道宽度变窄,如图21的上段所示, 由于重放时同一方位角的相邻磁道的串扰量会增加,RF包络线的重叠变 宽。因为该串扰是由具有同一方位角的磁道所产生,如图21的下段所示, 原来的磁道数据的范围变窄,在磁道数据的检测中引起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1次寻迹在每1个磁道中可能获取的数据量,即 可获取的汇合块的数量,也被原信号(来自原来的磁道的重放信号)的 电平产生的串扰量所左右。
因此,如果磁道宽度相对重放用磁头的宽度变窄(重放用磁头的宽 度比磁道宽度相对地变宽),与标准模式时(重放用磁头的宽度与磁道宽 度大致相等)相比,因为1次寻迹在每1个磁道中可获取的数据量要减 少,图16至图20那样的标准模式用的数据配置格局中存在着获取数据 失败的危险。
图22表示磁道间隔和磁道位置偏差的关系。图中表示磁带纵向方 向和旋转头8的寻迹方向的夹角,如果磁道位置偏差量记为Ls,可由下 面的公式表示换算成磁道方向的位置偏差量ΔL。
ΔL=Ls tan......(1)
另外,如果用Tw表示磁道宽度,用Lr表示180度换算的磁道长, 用n表示速度倍数,则如下关系成立。
tan=Lr/{Tw(n±1)}......(2)
从公式(1)和公式(2)可知道,换算成磁道方向的位置偏差ΔL 随着磁道宽度Tw变小反而变大。
因此,在由于记录时抖动等原因使磁道的记录位置发生偏离的情况 下,如果记录用磁头的宽度一定,因为寻迹误差量随着记录磁道宽度变 窄反而变大,因而图16至图20那样的标准模式用的数据配置格局中存 在获取数据失败的情况。
图23表示磁头(旋转头8)的宽度及记录磁道宽度与RF包络线的 关系。图中表示磁带纵向方向和旋转头的寻迹方向的夹角,如果记录 磁道长记为Ltr,记录磁道宽度记为Twt,速度倍数记为n,RF包络线间 隔记为Lp,则如下公式成立。
tan=Ltr/{Twt(n±1)}......(3)
Lp=2Twt tan......(4)
另外,RF包络线的顶部宽度记为Lt,头宽度记为Twh,RF包络线 的底部宽度记为Lb,从峰值电平只下降6dB的电平的RF包络线的宽度 记为Lh,存在串扰情况时获取数据的可能领域宽度记为Lm,则如下公 式成立。
Lt=(Twh-Twt)tan......(5)
Lb=(Twh+Twt)tan......(6)
Lh=Twh tan......(7)
Lm=2Lp-Lb......(8)
1个磁道中的1个区域(在进行n次多记录的情况下,所形成的n 个区域中的1个区域)内记录的汇合块数,是由1次寻迹在每1个磁道 中可获取的汇合块数所决定。但是,如图21所示的那样,在相隔1个磁 道且具有相同方位角的磁道的串扰量不能够忽略时,例如由图23放大表 示的那样,以开始接触串扰的电平作为边界,磁道内侧可获取数据的领 域的宽度变为Lm。
但是,对于实际存在的一定以上的电平范围(图23中从峰值电平只 下降6dB的电平的RF包络线的宽度Lh)和无串扰的范围(图23中有 串扰的情况下可获取数据的领域的宽度Lm),如果以两者中窄的一方作 为可获取数据的领域,则能够检测出原信号。
如公式(7),公式(8)所示,利用从峰值电平只下降6dB的电平的 RF包络线的宽度Lh和有串扰的情况下可获取数据的领域的宽度Lm的 计算公式,在记录磁道宽度Twt和头宽度Twh的关系是Twt>(2/3)Twh 时,可判断Lh<Lm。所以,在本发明中,记录磁道宽度是记录用磁头的 磁道宽度的2/3倍以上的时候,Lh的内侧(从峰值电平下降6dB以上) 范围是可获取数据的领域,另外,记录磁道宽度是记录用磁头的磁道宽 度的2/3倍以下的时候,Lm内侧范围(没有串扰的范围)是可获取数据 的领域。
通过决定可获取数据的领域,可决定1次寻迹在每1个磁道中可获 取的汇合块的数量,因此,1个磁道中1个区域内记录的汇合块的数量 也被决定。也就是说,由于考虑了串扰量使得可获取数据的领域变窄, 因此使得1次寻迹在每1个磁道中可获取的汇合块的数量减少。所以,通 过减少1个磁道中1个区域内记录的汇合块的数量,原信号的检测成为 可能。
另外,利用公式(1)和公式(2),可计算出对应于磁道宽度Tw并 且换算为磁道方向的位置偏差量ΔL,即寻迹误差量(相对于寻迹目标的 偏差量)。这里,因为磁道中1个区域内记录的同一数据的反复次数由1 次寻迹的寻迹误差量所决定,为了使原信号的检测成为可能,如果换算 为磁道方向的位置偏差量ΔL变大,则使反复次数增多即可。
相对图16至图19所表示的对应标准模式的格局,图24至图27的 数据配置表示考虑了以上事情的对应长时间模式的格局。另外,图28表 示将图24至图27的数据配置集中在一张图上,并且考虑了交错的情况 的数据配置。
图24将±4倍速重放用和±8倍速重放用的数据配置格局表示在同一 张图上。对于±4倍速用的数据,11SB的数据只按照12SB的间隔分开, 反复3次仅被记录在第1领域。另外,对于±8倍速重放用的数据,12SB 的数据不分间隔反复5次被记录在第1领域,还有,11SB的数据只按照 1SB的间隔分开,反复3次被记录在第2领域。与图16的对应标准模式 的格局相比,图24成为汇合块的数量少而且反复次数多的配置格局(这 一点,与图17至图20相比很明显,图25至图28也同样)。
图25表示±16倍速重放用的数据配置格局。对于±16倍速重放用的 数据,4SB的数据只按照2SB的间隔分开,反复4次被记录在第1领域, 2SB的数据在+16倍速时只按照5SB的间隔分开,在-16倍速时只按照 4SB的间隔分开,反复4次被记录在第2领域。
图26表示±24倍速重放用的数据配置格局。对于±24倍速重放用的 数据,4SB的数据不设间隔反复5次被记录在第1领域,4SB的数据不 设间隔反复5次被记录在第2领域。
图27表示±32倍速重放用的数据配置格局。对于±32倍速重放用的 数据,2SB的数据不设间隔反复7次被记录在第1领域,2SB的数据不 设间隔反复8次被记录在第2领域,或者1SB的数据只按照1SB的间 隔分开,反复8次被记录在第2领域,
图28是在一张图上表示图24至图27所表示的±4倍速重放,±8倍 速重放,±16倍速重放,±32倍速重放用的数据配置格局。另外,图28 所表示的配置格局是考虑了ECC交错单位的配置格局。4倍速重放的领 域和8倍速重放的领域,按照所谓1个ECC交错单位一处的间隔,分别 被配置在图示的位置上。在8倍速重放的领域中包含同4倍速重放共用 的区域。
16倍速重放的领域,按照所谓2个ECC交错单位一处的间隔,24 倍速重放的领域,按照所谓3个ECC交错单位一处的间隔,32倍速重放 的领域,按照所谓4个ECC交错单位一处的间隔,分别被配置在图示的 位置上。
如上所述,通过减少1个磁道中1个区域内记录的汇合块的数量, 并增加同一数据的反复次数进行记录,不仅在标准模式等的记录磁道宽 度和磁头的磁道宽度相等的情况下被记录的磁带的变速重放的时候,即 使在长时间模式等的相对磁头的磁道宽度记录磁道宽度窄的情况下被记 录的磁带的变速重放的时候,能够获得没有图像数据丢失的良好的变速 重放输出。另外,即使对于机器的个别差异和环境的变化,也能具有与 标准模式同样的抗质量恶化的耐性。
上述的一系列的处理可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通过软件来实施。一 系列的处理通过软件来实施的情况下,构成该软件的程序从记录媒体被 装入配有专用硬件的计算机,而且是通过装入各种程序能够实施各种功 能的计算机,例如通用个人计算机等。
图29表示通用个人计算机的内部的构成。通用个人计算机的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1根据存储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的程序实施各种处理。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中,适宜存储CPU101在实施各种处理时 必要的数据和程序。输入输出接口105被连接到由键盘鼠标构成的输 入部件106,将输入到输入部件106的信号输出到CPU101。另外,输入 输出接口105还被连接到由显示器和扬声器构成的输出部件107。
再有,输入输出接口105还被连接到由硬盘等构成的存储部件108, 以及经过互连网等网络同其他装置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部件109。在从 磁盘121,光盘122,光磁盘123,半导体存储器124等记录媒体读取数 据、写入数据时,驱动器110被使用。
如图29所示的那样,有别于计算机,记录媒体为了向用户提供程序 进行配置,不仅由记录程序的磁盘121(包括软盘),光盘122(包括 CD-ROM(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光磁盘123(包括MD (Mini-Disk):小型盘),或者半导体存储器124等封装媒体构成,还由 预先安装在计算机中向用户提供的包括存储程序的ROM102和存储部件 108的硬盘等构成。
同时,在本说明书中,对于记述由媒体提供的程序的步骤,当然是 根据被记述的顺序以时间序列进行的处理,也包括没有以时间序列而是 并列地或个别地进行的处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为了在长时间模式的变速重放时显示良好的图像,使 充分的数字图像数据的记录成为可能。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以下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02801687.4;申请日:2002年4月9日;发明名称:磁带 记录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