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包络跟踪的分离VCC和共同VCC功率管理架构

申请号 CN201280042523.1 申请日 2012-09-04 公开(公告)号 CN103858338A 公开(公告)日 2014-06-11
申请人 射频小型装置公司; 发明人 N.赫拉; M.R.凯; P.戈里斯;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包络 跟踪 电源和发射器控制 电路 。所述发射器控制电路接收第一包络电源控制 信号 和第二包络电源 控制信号 。所述 包络跟踪 电源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一组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来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激励级。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然而,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基于所述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
权利要求

1.电路,其包括:
●发射器控制电路,所述发射器控制电路适于接收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和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以及
●包络跟踪电源,所述包络跟踪电源连接至所述发射器控制电路并且适于:
●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来操作;
●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期间:
●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激励级;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所述末级连接至所述激励级;以及
●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期间:
●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所述激励级;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所述末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具有所述激励级和所述末级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其中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的所述一个模式期间,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适于接收并且使用所述激励级和所述末级放大射频输入信号以便提供射频传输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控制电路适于:
●选择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的一个;
●提供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以及
●提供所述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射频收发器电路包括所述控制电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进一步包括所述控制电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适于将发射器配置信号提供至所述发射器控制电路,以使得所述发射器配置信号指示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和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的一个。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射频传输信号的调制带宽大于或等于带宽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适于在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功率阈值时选择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适于在出现以下情况时选择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所述射频传输信号的调制带宽大于或等于带宽阈值;以及
●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大于功率阈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带宽阈值等于约十兆赫。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功率阈值等于比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九分贝。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28分贝毫瓦。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
●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其中:
●所述包络跟踪电源进一步适于接收直流电源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是基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
●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电压;并且
●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电压。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至少部分地包络跟踪所述射频传输信号的包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其中:
●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其中:
●所述包络跟踪电源进一步适于接收直流电源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是基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并且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电压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电压大约相等。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至少部分地跟踪所述激励级的平均输出功率。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是经过调幅的;并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至少部分地包络跟踪所述射频传输信号的包络。
2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
●所述包络跟踪电源进一步适于接收直流电源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是基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电压;并且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所述电压。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至少部分地跟踪所述激励级的平均输出功率;并且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至少部分地跟踪所述末级的平均输出功率。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
●所述包络跟踪电源进一步适于接收直流电源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是基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的电压小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电压;并且
●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电压大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的所述电压。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包络跟踪电源包括基于电容器的电荷,其适于:
●基于直流电源信号来提供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并且
●基于所述直流电源信号来提供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以使得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路,其中:
●直流电源适于提供所述直流电源信号;
●所述包络跟踪电源进一步包括一对快速电容元件,其连接至所述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并且
●所述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进一步适于使用所述快速电容元件对将电荷从所述直流电源传送至所述激励级和所述末级。
2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包络跟踪电源包括:
●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其适于提供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和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
●激励级供电,其适于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将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所述激励级;以及
●平行放大器,其适于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来至少部分地将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所述末级。
2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包络跟踪电源包括:
●多路传输器,其适于接收并且转发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和直流电源信号中的所选择的一个;
●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其适于提供所述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以及
●激励级供电,其适于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和所述直流电源信号中所选择的一个来将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所述激励级。
28.一种方法,其包括:
●接收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
●接收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
●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来操作;
●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期间:
●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激励级;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所述末级连接至所述激励级;并且
●在所述多个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期间:
●基于所述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所述激励级;并且●基于所述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来提供所述第二包络电源信号。

说明书全文

用于包络跟踪的分离VCC和共同VCC功率管理架构

[0001] 相关申请
[0002] 本申请要求2011年9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530,625的权益,所述公开全部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03] 本公开的领域
[0004]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开关电源和射频(RF)功率放大器,这两者可用于RF通信系统中。
[0005] 背景
[0006]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无线通信协议继续扩大和变化,以便利用技术革新的优势。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灵活性,许多无线通信装置必须能够支持许多无线通信协议,其中每一个协议可具有一定的性能要求,如特定频带外发射要求、线性要求等。此外,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通常由电池供电,需要相对较小,并且具有低成本。因此,为了减少尺寸、成本和功率消耗,在这种装置的RF电路需要尽可能简单、小型和高效。因此,在通信装置存在着对于成本低、体积小、操作简单、效率高并且满足性能要求的RF电路的需求。
[0007] 概述
[0008]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包络跟踪电源和发射器控制电路。发射器控制电路接收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和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包络跟踪电源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一组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来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激励级。此外,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末级连接至激励级。然而,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基于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
[0009]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射频(RF)功率放大器(PA)包括激励级和末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均已调幅。然而,在某些操作条件下,激励级和末级的同时调制集电极可使性能降级,从而违反线性或其它性能要求。例如,激励级与末级之间的级间匹配在较高频率下可被降级,从而产生来自不对称的RF PA的频率响应。因此,在这些条件下操作时,选择第二操作模式,从而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单独控制。在这方面,当来自RF PA的RF传输信号的调制带宽大于或等于带宽阈值、当来自RF PA的输出功率大于功率阈值,或当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选择第二操作模式。
[001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附图阅读的以下详细说明之后将了解本公开的范围并且认识到其额外方面。
[0011] 附图简述
[0012] 并入并且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阐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并且连同说明书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则。
[0013] 图1展示根据RF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方案的RF通信系统。
[0014] 图2展示根据RF通信系统的替代实施方案的RF通信系统。
[0015] 图3展示根据RF通信系统的额外实施方案的RF通信系统。
[0016] 图4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17] 图5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替代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18] 图6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额外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19] 图7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0] 图8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1] 图9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补充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2] 图10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3] 图11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替代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4] 图12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额外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5] 图13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6] 图14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7] 图15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补充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和包络跟踪电源的细节。
[0028] 详细说明
[0029] 以下阐明的实施方案代表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公开的必需信息并且说明实施本公开的最佳模式。在鉴于附图来阅读以下描述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公开的概念并且认识到在本文中未具体提出的这些概念的应用。应了解这些概念和应用属于本公开和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0030]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包络跟踪电源和发射器控制电路。发射器控制电路接收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和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包络跟踪电源以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一组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来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激励级。此外,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末级连接至激励级。然而,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基于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提供至末级。
[0031]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射频(RF)功率放大器(PA)包括激励级和末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均已调幅。然而,在某些操作条件下,激励级和末级的同时调制集电极可使性能降级,从而违反线性或其它性能要求。例如,激励级与末级之间的级间匹配在较高频率下可被降级,从而产生来自不对称的RF PA的频率响应。因此,在这些条件下操作时,选择第二操作模式,从而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的单独控制。在这方面,当来自RF PA的RF传输信号的调制带宽大于或等于带宽阈值、当来自RF PA的输出功率大于功率阈值,或当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选择第二操作模式。
[0032] 图1展示根据RF通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方案的RF通信系统10。RF通信系统10包括RF发射器电路12、RF系统控制电路14、RF前端电路16、RF天线18和DC电源20。RF发射器电路12包括发射器控制电路22、RF PA24和包络跟踪电源26。RF PA24包括激励级28和连接至激励级28的末级30。
[0033] 在RF通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RF前端电路16经由RF天线18来接收、处理RF接收信号RFR并且转发至RF系统控制电路14。发射器控制电路22从RF系统控制电路14接收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2和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一操作模式或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指示由RF系统控制电路14进行的第一操作模式或第二操作模式的选择。总体上,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包括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的一组操作模式中的一个。RF系统控制电路14将RF输入信号RFI提供至RF PA24。DC电源20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包络跟踪电源26。在DC电源2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DC电源20是电池。
[0034] 包络跟踪电源26连接至发射器控制电路22。包络跟踪电源26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提供至激励级28。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包络跟踪电源26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提供至末级30。然而,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包络跟踪电源26基于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2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提供至末级30。可指出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均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
[0035] DC源信号VDC将功率提供至包络跟踪电源26。因此,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均进一步基于DC源信号VDC。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代表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定位点。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进一步代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定位点。然而,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2代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定位点。
[0036] 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激励级28接收RF输入信号RFI并且使用提供放大功率的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来对其进行放大以便提供激励级输出信号DSO。类似地,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末级30接收激励级输出信号DSO并且使用提供放大功率的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对其进行放大以便提供RF传输信号RFT。总体上,在一组操作模式中的一个选定模式期间,RF PA24接收RF输入信号RFI并且使用激励级28和末级30对其进行放大以便提供RF传输信号RFT。激励级28和末级30串联连接。在RF PA24的替代实施方案中,RF PA24包括与激励级28和末级30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额外激励级(未展示)。
[0037] RF前端电路16经由RF天线18来接收、处理和传输RF传输信号RFT。在RF发射器电路12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发射器控制电路22基于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来配置RF发射器电路12。在RF前端电路16的一个实施方案中,RF前端电路16包括至少一个RF开关、至少一个RF放大器、至少一个RF滤波器、至少一个RF双工器、至少一个RF天线共用器、至少一个RF放大器等,或其任何组合。在RF系统控制电路14的一个实施方案中,RF系统控制电路14是RF收发器电路,其可包括RF收发器IC、基带控制器电路等,或其任何组合。
[0038] 在RF通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RF传输信号RFT的调制带宽大于或等于带宽阈值时,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二操作模式。否则,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一操作模式。在RF通信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当来自RF PA24的输出功率大于功率阈值时,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二操作模式。否则,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一操作模式。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当RF传输信号RFT的调制带宽大于或等于带宽阈值并且RF PA24的输出功率大于功率阈值时,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二操作模式。否则,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一操作模式。
[0039] 在带宽阈值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十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十一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十二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十三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十四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十五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九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八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九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七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十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六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等于约五兆赫。在带宽阈值的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在约九兆赫与约十一兆赫之间。在带宽阈值的第十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在约八兆赫与约十二兆赫之间。在带宽阈值的第十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带宽阈值在约七兆赫与约十三兆赫之间。
[0040] 在功率阈值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等于比来自RF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九分贝。在功率阈值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等于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八分贝。在功率阈值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等于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七分贝。在功率阈值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等于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六分贝。在功率阈值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等于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十分贝。在功率阈值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等于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十一分贝。在功率阈值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在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八分贝与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十分贝之间。在功率阈值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功率阈值在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七分贝与比来自RF PA24的最大目标输出功率低约十一分贝之间。
[0041] 在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28分贝毫瓦。在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29分贝毫瓦。在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30分贝毫瓦。在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31分贝毫瓦。在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27分贝毫瓦。在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26分贝毫瓦。在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最大目标输出功率等于约25分贝毫瓦。
[0042] 在激励级28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使用包络功率跟踪时,激励级28可尤其在高输出功率级下最有效地操作。在激励级28的包络功率跟踪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至少部分地跟踪激励级输出信号DSO的包络。然而,在使用平均功率跟踪时,激励级28可尤其在低输出功率级下以足够效率平操作。在激励级28的平均功率跟踪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足够大以便允许激励级28正常起作用。然而,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至少部分地跟踪来自激励级28的平均输出功率。
[0043] 在末级3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使用包络功率跟踪时,末级30可尤其在高输出功率级下最有效地操作。在末级30的包络功率跟踪期间,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RF输出信号RFT的包络。然而,在使用平均功率跟踪时,末级30可尤其在低输出功率级下以足够效率水平操作。在末级30的平均功率跟踪期间,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足够大以便允许末级30正常起作用。然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来自末级30的平均输出功率。
[0044] 在RF通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大约相等。在RF通信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小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在RF通信系统10的补充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至少部分地跟踪来自激励级28的平均输出功率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来自末级30的平均输出功率。
[0045] 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是调幅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瞬时幅度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瞬时幅度大约相等。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是调幅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瞬时幅度小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瞬时幅度。
[0046] 在RF通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是调幅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瞬时幅度小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瞬时幅度。在RF通信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是调幅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RF输出信号RFT的包络。
[0047] 在RF通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RF输出信号RFT的包络。在RF通信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RF输出信号RFT的包络并且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在RF通信系统10的额外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RF输出信号RFT的包络并且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大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
[0048] 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RF输出信号RFT的包络并且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大约相等。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是调幅的,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RF输出信号RFT的包络并且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至少部分地跟踪来自激励级28的平均输出功率。
[0049] 在RF通信系统10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在RF通信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至少部分地跟踪来自激励级28的平均输出功率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至少部分地跟踪来自末级30的平均输出功率。
[0050] 在RF通信系统10的额外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大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大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在RF通信系统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幅度是大约恒定的,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并且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
[0051] 图2展示根据RF通信系统10的替代实施方案的RF通信系统10。图2中示出的RF通信系统10类似于图1中示出的RF通信系统10,除了在图2示出的RF通信系统10中,RF发射器电路12进一步包括在发射器控制电路22与数字通信总线34之间连接的数字通信接口32以外。数字通信总线34也连接至RF系统控制电路14。因此,RF系统控制电路14经由数字通信总线34和数字通信接口32将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图1)、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2(图1)和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图1)提供至发射器控制电路22。
[0052] 图3展示根据RF通信系统10的额外实施方案的RF通信系统10。图3中示出的RF通信系统10类似于图1中示出的RF通信系统10,除了图3中示出的RF发射器电路12进一步包括替代RF PA36(其包括替代激励级38和替代末级40)以外。
[0053] RF系统控制电路14进一步选择主要操作模式或替代操作模式,并且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指示由RF系统控制电路14进行的主要操作模式或替代操作模式的选择。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启用RF PA24并且停用替代RF PA36。相反地,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停用RF PA24并且启用替代RF PA36。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RF系统控制电路14、RF前端电路16、发射器控制电路22、RF PA24和包络跟踪电源26可如前所述起作用。
[0054] 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RF系统控制电路14选择第一操作模式或第二操作模式。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RF系统控制电路14将替代RF输入信号RFIA提供至替代RF PA36。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包络跟踪电源26将第三包络电源信号EPS3提供至替代激励级38并且将第四包络电源信号EPS4提供至替代末级40。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并且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替代激励级38接收替代RF输入信号RFIA并且使用提供放大功率的第三包络电源信号EPS3对其进行放大以便提供替代激励级输出信号DSA。类似地,在替代操作模式,并且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替代末级40接收替代激励级输出信号DSA并且使用提供放大功率的第四包络电源信号EPS4对其进行放大以便提供替代RF输出信号RFTA。
[0055] 总体上,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并且在一组操作模式中的一个选定模式期间,替代RF PA36接收替代RF输入信号RFIA并且使用替代激励级38和替代末级40对其进行放大以便提供替代RF传输信号RFTA。替代激励级38和替代末级40串联连接。在替代RF PA36的替代实施方案中,替代RF PA36包括与替代激励级38和替代末级40串联连接的至少一个额外激励级(未展示)。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RF前端电路16经由RF天线18来接收、处理并且传输替代RF传输信号RFTA。
[0056] 在包络跟踪电源26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第三包络电源信号EPS3以与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如何起作用类似的方式来起作用。此外,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第四包络电源信号EPS4以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如何起作用类似的方式来起作用。
[0057] 在包络跟踪电源26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第三包络电源信号EPS3以与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如何起作用类似的方式来起作用。此外,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第四包络电源信号EPS4以与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如何起作用类似的方式来起作用。
[0058] 在包络跟踪电源26的额外实施方案中,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第三包络电源信号EPS3以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如何起作用类似的方式来起作用。此外,在替代操作模式期间,第四包络电源信号EPS4以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在主要操作模式期间如何起作用类似的方式来起作用。
[0059] 图4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包络跟踪电源26包括末级供电42和激励级供电44。包络跟踪电源26连接至末级供电42和激励级供电44。DC电源20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末级供电42和激励级供电44。
[0060] 激励级供电44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提供至激励级28(图1)。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末级供电42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提供至末级30(图1)。然而,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末级电源42基于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2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提供至末级30(图1)。
[0061] 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激励级供电44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类似地,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末级供电42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在激励级供电44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激励级供电44包括开关电源。在末级供电42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末级供电42包括开关电源。
[0062] 图5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替代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5展示图4中示出的激励级供电44的细节,除了图5中示出的激励级供电44不接收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以外。激励级供电44包括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发射器控制电路22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提供至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的控制输入。DC电源
20(图1)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和DC源信号VDC来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
[0063] 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因此,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来调节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幅度,只要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足够高以便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保持电压调节即可。在这方面,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的电压幅度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在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的替代实施方案中,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进一步基于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其可基于如由RF系统控制电路14(图1)所提供的配置信息。
[0064] 图6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额外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6展示图4中示出的激励级供电44的细节。激励级供电44包括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和第一多路传输器48。发射器控制电路22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提供至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的控制输入。DC电源20(图1)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将一个输入馈送至第一多路传输器48。到达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另一个输入接收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发射器控制电路22基于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来将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提供至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控制输入。第一多路传输器48基于如由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的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一个选定输入来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
[0065] 当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时,第一多路传输器48接收并且转发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以便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相反地,当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来自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的输出时,第一多路传输器48接收并且转发由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的输出提供的信号以便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
[0066] 在激励级供电44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在激励级供电44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EPS1,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
[0067] 图7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包络跟踪电源26包括末级供电42、激励级供电44和基于电容器的电荷50。包络跟踪电源26连接至末级供电42、激励级供电44和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DC电源20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末级供电42、激励级供电44和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
[0068] 激励级供电44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提供至激励级28(图1)。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末级供电42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提供至末级30(图1)。然而,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末级电源42基于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2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提供至末级30(图1)。
[0069] 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末级供电42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然而,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经由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向激励级供电44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因此,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提供以便启用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在这方面,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可大于、小于或等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在包络跟踪电源26的替代实施方案中,激励级供电44不接收DC源信号VDC。
[0070] 图8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8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类似于图7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除了图7中示出的激励级供电44的细节展示于图8中以外。
[0071] 图8中展示的激励级供电44类似于图6中示出的激励级供电44,除了在图8中示出的激励级供电44中,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经由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向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提供功率而非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提供功率以外。此外,图6中示出的第一多路传输器48具有两个输入,而图8中示出的第一多路传输器48具有四个输入。
[0072] 激励级供电44包括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和第一多路传输器48。发射器控制电路22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将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提供至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的控制输入。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经由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向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提供功率。此外,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将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馈送至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第一输入。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将第二输入馈送至第一多路传输器48。DC电源20(图1)将DC源信号VDC馈送至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第三输入。末级供电42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馈送至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第四输入。
[0073] 发射器控制电路22基于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来将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提供至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控制输入。第一多路传输器48基于如由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的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四个输入中的一个选定输入来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
[0074] 当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第一输入时,第一多路传输器48接收并且转发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以便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当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第二输入时,第一多路传输器
48接收并且转发由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的输出提供的信号以便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当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第三输入时,第一多路传输器48接收并且转发DC源信号VDC以便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当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第一多路传输器48的第四输入时,第一多路传输器48接收并且转发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以便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
[0075] 在激励级供电44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在激励级供电44的替代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DC源信号VDC。在激励级供电44的额外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在激励级供电44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基于激励定位点信号DSPS。
[0076] 在激励级供电44的替代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路传输器48不接收DC源信号VDC。在激励级供电44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路传输器48不接收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在激励级供电44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路传输器48不接收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
在激励级供电44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省去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在激励级供电44的补充实施方案中,第一多路传输器48可不接收DC源信号VDC、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任何一个或全部;并且第一线性电压调节器46可省去。
[0077] 图9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补充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9展示图7中示出的末级供电42的细节。末级供电42包括主要开关供电52和平行放大器54,其均连接至发射器控制电路22。
[0078] 发射器控制电路22控制平行放大器54和主要开关供电52。平行放大器54和主要开关供电52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以使得平行放大器54部分地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并且主要开关供电52部分地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主要开关供电52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类似地,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平行放大器54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
[0079] 与平行放大器54相比,主要开关供电52可更有效地提供功率。然而,与主要开关供电52相比,平行放大器54可更精确地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因此,平行放大器54基于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定位点来调节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并且主要开关供电52操作来将平行放大器54的输出电流驱动至零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在这方面,平行放大器54充当电压源并且主要开关供电52充当电流源。
[0080] 平行放大器54将电流检测信号CSS提供至主要开关供电52。电流检测信号CSS指示平行放大器54的输出电流。因此,主要开关供电52调节主要开关供电52的负载循环以便将平行放大器54的输出电流驱动至零,如电流检测信号CSS所指示。在电流检测信号CSS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当平行放大器54的输出电流等于约零时,电流检测信号CSS的幅度等于约零。
[0081] 图10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10展示图9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的细节。平行放大器54包括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和第一电容元件C1。发射器控制电路22将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提供至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的控制输入。第一电容元件C1在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的输出与主要开关供电52的输出之间串联连接以便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基于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的输出电流来将电流检测信号CSS提供至主要开关供电52。
[0082] 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基于第一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1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基于第二包络电源控制信号VRMP2。DC电源20(图1)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至少部分地基于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和DC源信号VDC来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来将至少部分功率提供至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以便启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
[0083] 由于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由DC电源20(图1)来供电,因此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的输出不能驱动至高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然而,在主要开关供电52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主要开关供电52的输出能够被驱动至比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高的电压幅度。因此,可在第一电容元件C1两端施加偏移电压,从而允许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在其操作范围内起作用,而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幅度高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在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的替代实施方案中,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进一步基于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其可基于如由RF系统控制电路14(图1)所提供的配置信息。
[0084] 图11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替代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11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类似于图10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除了图11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进一步包括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以外。在低功率操作期间,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可代替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和主要开关供电52来使用。在这方面,RF系统控制电路14(图1)进一步选择第一末级操作模式或第二末级操作模式,并且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指示由RF系统控制电路14(图1)进行的第一末级操作模式或第二末级操作模式的选择。在第一末级操作模式期间,启用主要开关供电52和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并且停用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相反地,在第二末级操作模式期间,启用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并且停用主要开关供电52和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或启用主要开关供电52并且停用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
[0085] 发射器控制电路22将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提供至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的控制输入。在第二末级操作模式期间,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的输出连接至主要开关供电52的输出以便至少部分地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DC电源20(图1)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在第二末级操作模式期间,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至少部分地基于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和DC源信号VDC来提供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
[0086] 在这方面,在第二末级操作模式期间,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来将至少部分功率提供至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以便启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因此,在第二末级操作模式期间,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基于最终定位点信号FSPS来调节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幅度,只要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足够高以便第三线性稳压器58保持电压调节即可。在这方面,在第二末级操作模式期间,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的电压幅度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
[0087] 图12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额外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12中示出的包络跟踪电源26类似于图9中示出的包络跟踪电源26,除了在图12中示出的包络跟踪电源26中,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经由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向平行放大器54提供功率以便启用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而非DC电源20(图1)经由DC源信号VDC向平行放大器54提供功率以外。在这方面,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可提供更大灵活性,因为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可大于、小于或等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
[0088] 进一步,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基于DC源信号VDC来提供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以使得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进一步基于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并且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基于DC源信号VDC来提供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以使得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进一步基于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另外,包络跟踪电源26进一步包括第一快速电容元件C1F和第二快速电容元件C2F,其均连接至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总体上,第一快速电容元件C1F和第二快速电容元件C2F提供一对快速电容元件,其连接至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使用一对快速电容元件将电荷转移至DC电源20(图1)激励级28(图1)和末级30。
[0089] 在包络跟踪电源26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激励级供电44进一步基于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来将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提供至激励级28(图1)。进一步,平行放大器54进一步基于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来至少部分地将第二包络电源信号EPS2提供至末级30(图1)。
[0090]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四分之五,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
[0091]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四分之五,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四分之三。
[0092]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四分之五,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四分之一。
[0093]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
[0094]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四分之三。
[0095]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三分之二。
[0096]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七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二分之一。
[0097]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八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三分之一。
[0098]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九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四分之一。
[0099]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十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三分之四,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
[0100]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十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三分之四,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三分之二。
[0101]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十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三分之四,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三分之一。
[0102]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十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二分之三,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一。
[0103] 在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的第十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二分之三,并且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除以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的比率等于约二分之一。
[0104] 图13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13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类似于图10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除了在图13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中,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使用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而非DC源信号VDC来供电以外。使用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可提供更大灵活性,因为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可大于、小于或等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
[0105] 图14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14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类似于图11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除了在图14中示出的平行放大器54中,第二线性电压调节器56和第三线性电压调节器58使用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而非DC源信号VDC来供电以外。使用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可提供更大灵活性,因为第二电荷泵输出信号CPO2的电压幅度可大于、小于或等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
[0106] 图15根据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补充实施方案来展示图1中示出的发射器控制电路22和包络跟踪电源26的细节。具体来说,图15中示出的包络跟踪电源26类似于图12中示出的包络跟踪电源26,除了图15中示出的包络跟踪电源26进一步包括第二多路传输器60以外。基于电容器的电荷泵50将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提供至第二多路传输器60的一个输入而非将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提供至激励级供电44。DC电源20(图1)将DC源信号VDC提供至第二多路传输器60的另一个输入。第二多路传输器60基于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和DC源信号VDC中所选择的一个来将激励级源信号DSSS提供至激励级供电44。因此,第二多路传输器60经由激励级源信号DSSS将功率提供至激励级供电44。
[0107] 发射器控制电路22基于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来将第二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2提供至第二多路传输器60的控制输入,所述发射器配置信号PACS可基于如由RF系统控制电路14(图1)提供的配置信息。第二多路传输器60基于如由第一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1选择的第二多路传输器60的一个选定输入来提供激励级源信号DSSS。当第二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2选择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时,第二多路传输器60接收并且转发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以便提供激励级源信号DSSS。相反地,当第二多路传输器控制信号MCS2选择DC源信号VDC时,第二多路传输器60接收并且转发DC源信号VDC以便提供激励级源信号DSSS。
[0108] 在包络跟踪电源26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多路传输器60接收并且转发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和DC源信号VDC中所选择的一个。此外,激励级28(图1)进一步基于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和DC源信号VDC中所选择的一个来提供第一包络电源信号EPS1(图1)。
[0109] 在包络跟踪电源26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的电压幅度小于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因此,在DC源信号VDC的电压幅度太高时,发射器控制电路22可选择第一电荷泵输出信号CPO1来转发,从而可改进效率。
[0110] 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改进和变化。所有这些改进和变化被认为在本文公开的概念和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