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申请号 CN201310213150.6 申请日 2013-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4218625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7
申请人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景笑;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涉及无线终端领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实时检测手持移动终端的 耳 机 导线 的状态;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在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上或附近进行电磁耦合;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 电能 ,以便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 电池 进行无线充电。本发明通过内置在手持移动终端的全自动伸缩的有线耳机导线缠绕成耦合线圈,利用电磁耦合实现无线充电,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用户体验。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检测手持移动终端的导线的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
在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上或附近进行电磁耦合;
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以便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是缠绕成NFC天线的耦合线圈并内置在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包括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处于待机的缠绕状态以及处于耳机使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之前还包括:
所述耳机导线与设置在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归位处的耳塞卡槽触点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附近时,通过所述送电线圈的驱动装置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平移到所述充电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的步骤包括:
利用磁共振使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板之间在空气中传输电荷; 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使所述手持移动终端获取电能。
7.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用于实时检测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
连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
电磁耦合模块,用于在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上或附近进行电磁耦合;
无线充电模块,用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以便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耳机导线是否处于待充电缠绕状态;
连接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耳机导线是处于待充电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连接充电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耦合模块包括: 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所述充电板上;
耦合单元,用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板进行电磁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 受电线圈单元,用于无线接收充电板发送的电能;
整流单元,用于将接收的交变电流转换为可供电池供电的直流电流; 充电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直流电流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说明书全文

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终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内置机线缠绕实现给手持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过无线技术,我们能够在手机等数码产品上实现诸多功能,比如我们现在已经拥有蓝牙耳机、Wi-Fi上网等功能,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的无线技术还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功能,比如“无线充电”。
[0003] 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
[0004] 目前市场上,无线充电设备是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是指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电池充电。
[0005] 现如今用户使用的手持移动终端有手机、touch、平板电脑等,无线充电器仅仅只能给配套的手机进行充电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实用,提高用户体验,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能更好地利用内置耳机导线缠绕实现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并提高了用户体验。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实时检测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
[0009] 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
[0010] 在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上或附近进行电磁耦合;
[0011] 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以便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12] 优选地,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是缠绕成NFC天线的耦合线圈并内置在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内。
[0013] 优选地,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包括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处于待机的缠绕状态以及处于耳机使用状态。
[0014] 优选地,所述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之前还包括:
[0015] 所述耳机导线与设置在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归位处的耳塞卡槽触点接触
[0016] 优选地,当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附近时,通过所述送电线圈的驱动装置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平移到所述充电板上。
[0017] 优选地,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的步骤包括:
[0018] 利用磁共振使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板之间在空气中传输电荷;
[0019] 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使所述手持移动终端获取电能。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0021] 检测模,用于实时检测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
[0022] 连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
[0023] 电磁耦合模块,用于在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上或附近进行电磁耦合;
[0024] 无线充电模块,用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以便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25] 优选地,所述连接模块包括:
[0026]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耳机导线是否处于待充电缠绕状态;
[0027] 连接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耳机导线是处于待充电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连接充电装置;
[0028] 优选地,所述电磁耦合模块包括:
[0029] 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所述充电板上;
[0030] 耦合单元,用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板进行电磁耦合。
[0031]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
[0032] 受电线圈单元,用于无线接收充电板发送的电能;
[0033] 整流单元,用于将接收的交变电流转换为可供电池供电的直流电流;
[0034] 充电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直流电流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置全自动伸缩的有线耳机线缠绕实现手持终端的无线充电,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并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
[0037]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0038]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结构原理图;
[0039]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移动终端装置的示意图;
[0040]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内置耳机天线工作流程图;
[0041]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天线具体布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3]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44] 步骤S101:实时检测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
[0045] 步骤S102: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
[0046] 步骤S103:在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上或附近进行电磁耦合;
[0047] 步骤S104: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以便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48] 本发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是缠绕成NFC天线的耦合线圈并内置在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内。
[0049] 其中,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包括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处于待机的缠绕状态以及处于耳机使用状态。
[0050] 所述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之前还包括:所述耳机导线与设置在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归位处的耳塞卡槽触点接触。
[0051] 本发明当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附近时,通过所述送电线圈的驱动装置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平移到所述充电板上。
[0052] 本发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的步骤包括:利用磁共振使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板之间在空气中传输电荷;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使所述手持移动终端获取电能。
[0053]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检测模块201,用于实时检测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导线的状态;连接模块202,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耳机导线处于待充电的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电磁耦合模块203,用于在耳机导线作为受电线圈连接充电装置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设置有送电线圈的充电板上或附近进行电磁耦合;无线充电模块204,用于所述手持移动终端利用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受电线圈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以便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54] 所述连接模块202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耳机导线是否处于待充电缠绕状态;连接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耳机导线是处于待充电缠绕状态时,将所述耳机导线连接充电装置;
[0055] 所述电磁耦合模块203包括: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放在所述充电板上;耦合单元,用于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与所述充电板进行电磁耦合。
[0056] 所述无线充电模块204包括:受电线圈单元,用于无线接收充电板发送的电能;整流单元,用于将接收的交变电流转换为可供电池供电的直流电流;充电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直流电流对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5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共振结构原理图,如图3所示,包括:送电线圈、受电线圈、电容器、电源以及电池。将“有线耳机”导线的缠绕线圈作为受电线圈,“有线耳机”导线材料用NFC天线的耦合线圈材料代替,耳机导线缠绕成NFC天线的耦合线圈状,此耳机是内置可全自动伸缩的“有线耳机”,耳塞归位处设置特殊卡槽触点,当用作无线充电时识别模块通过软件开启,使耳机卡槽与耳机另一端的电池形成闭合回路。把带有此功能“有线耳机”的手持移动终端放在“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上,给所述手持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此“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内装有密集小型线圈阵列(作为送电线圈)可产生磁场,且其内部送电线圈带有驱动装置可在平面移动,通过自动检测终端放置位置,将所述手持移动终端移动至所述“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上。此时利用磁共振在“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与手持移动终端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包括送电线圈、受电线圈)和电容器则在“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与手持移动终端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
[005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移动终端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手机无线充电装置401、耳机使用模块402、识别模块403以及充电模块404。所述手机无线充电装置401,用于与“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建立无线充电;所述耳机使用模块402,用于用户进行通话、视频和听歌等一些用途时当作普通耳机使用;所述识别模块403,用于当耳机导线处于复位状态时,会与“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之间建立无线充电连接,当用户需充电时用户允许接收端与发送端连接进行无线充电,当用户无需充电时耳机处于正常待机状态;所述充电模块404,用于利用磁共振传输电荷,将获取到的电流可以提供给手持移动终端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005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内置耳机天线工作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60] 步骤S501,当耳机导线在手机无线充电装置501里,耳塞卡槽触点断开时处于手机连接状态502时,用户直接拉出耳机挂在耳朵上当作普通耳机使用,用来通话、视频和听歌等普通耳机功能503。
[0061] 步骤S502,当用户不进行通话、视频和听歌用时,耳机线会自动收回到手机无线充电装置501,与耳塞卡槽触点接触,耳机处于耳机复位状态504。
[0062] 步骤S503,处于复位状态的缠绕成耦合线圈状的耳机导线,与“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之间已经建立无线充电连接,识别模块505做出识别,用户确认是否开启无线充电506,如用户需充电就允许开启无线充电建立连接进行无线充电507。
[0063] 步骤S504,用户无需充电,就不允许开启无线充电连接,处于正常待机状态508。
[0064] 根据上述步骤,手机需要充电时,耳机导线处于复位状态,手机与“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允许无线充电连接,进行无线充电。
[006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移动终端的耳机天线具体布线图,如图6所示,包括耳塞卡槽61、耳机天线触点62、绕线盘63、耳机导线64、充电模块65、识别模块66以及无线充电装置67。左图是将耳机导线拉出,就断开了无线充电的功能,此时耳机处于连接状态时当普通耳机使用。右图是耳机处于复位状态时,用户如需充电,耳塞卡槽触点接触与电池部分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在识别模块通过软件用户如需充电时开启连接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充电时,处于正常待机状态。
[0066] 本发明实现方案如下:
[0067] (1)、根据NFC天线的耦合线圈材料,将耳机导线做成新型材料的耳机线,并设计制作出适合不同手持移动终端的统一标准的内置全自动伸缩耳机。这种特制的内置耳机线,不但信号传输强,抗拉和耐磨强度高,在通话和视频时,只需将耳机从手机插口中拉出挂在耳朵上即可,通话或视频结束后,耳机又自动收回到手机内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里。
[0068] (2)、当耳机收回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里,即处于复位状态,此时通过耳机线缠绕实现无线充电形成接收端与“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形成的发送端建立无线充电的充要条件。这时用户就要确认是否开启无线充电,若需充电,点击提醒栏里的“是”即可开启无线充电状态,进行短距离无线充电。无需充电时,点击提醒栏里的“否”处于正常待机状态。
[0069]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内置全自动“有线耳机”导线内缠绕耦合线圈,只需将具有此功能的手持移动终端放在“无需限定终端位置充电板”上,即可进行无线充电,可以更加方便实用于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受。
[0070]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