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供电系统及用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屏蔽壳体

申请号 CN201380010633.4 申请日 2013-02-20 公开(公告)号 CN104137202B 公开(公告)日 2016-08-24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川雅充; 田口范高; 加加美和义; 市川真士; 堀内学;
摘要 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屏蔽壳体,该屏蔽壳体能在确保诸如强度和防 水 的耐环境性的同时允许高效率的电 力 输送;以及使用该屏蔽壳体的无线充电系统。屏蔽壳体(70)使用在无线充电系统中的电力供应侧装置(3)中,该无线充电系统如下设置有:电力供应侧装置(3),安装到固定体(2)中;以及电力接受侧装置(5),安装在移动体(4)中并且从电力供应侧装置(3)无线地接受电力。屏蔽壳体(70)包括下列构件:壳体(71、72),朝着电力接受侧装置(3)的一侧开口;线圈(31),容纳在所述壳体(71、72)的内部;以及盖(76), 覆盖 壳体(71、72)中的所述开口。从壳体(71、72)的底表面延伸到盖(76)的内表面的负荷 支撑 装置(74、75)设置在壳体(71、72)的内部。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
所述供电侧装置,所述供电侧装置安装在固定体中;
受电侧装置,该受电侧装置安装在移动体中,并且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所述供电侧装置供应电
所述屏蔽壳体包括:
壳体,该壳体朝着所述受电侧装置开口;
线圈,该线圈容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
盖,该盖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
其中,从所述壳体的底表面延伸到所述盖的内表面的负荷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屏蔽部件,该屏蔽部件形成为环形并且具有底壁部分、从所述底壁部分的周缘垂直地延伸的侧壁部分、以及从所述侧壁部分的上端在径向上向内折叠的顶壁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还包括:
线圈保持部件,该线圈保持部件用于将所述线圈保持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线圈保持部件用作为所述负荷支撑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其中,所述线圈形成为多边形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线圈保持部件包括线圈支撑凹槽,该线圈支撑凹槽用于支撑所述多边形形状线圈的直线部分。
4.如权利要求1到3的任一项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还包括:
电容器,该电容器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端;以及
电容器保护部件,该电容器保护部件布置在所述电容器周围,
其中,所述电容器保护部件用作为所述负荷支撑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其中,所述电容器保护部件形成为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嵌合到凹部中,该凹部的三个侧面由所述底壁部分、所述侧壁部分以及所述顶壁部分包围,并且其中,所述屏蔽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用作为所述负荷支撑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其中,利用贯穿所述顶壁部分并且与所述支撑部件螺合的螺钉,所述盖固定到所述壳体。
8.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
供电侧装置,该供电侧装置安装在固定体中;
受电侧装置,该受电侧装置安装在移动体中,并且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所述供电侧装置供应电力,
其中,如权利要求1到7的任一项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用作为所述供电侧装置。

说明书全文

接触供电系统及用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屏蔽壳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供电系统和用于该非接触供电系统的屏蔽壳体。

背景技术

[0002] 图8是传统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整体构造图。在图8中,该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电动车辆100;以及供电装置(非接触电供应装置)200。该电动车辆100包括: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101;电力控制单元(以下称为“PCU”)160;达170;以及车载ECU(电控单元)145。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101包括:线圈单元180;整流器130;DC/DC转换器140;蓄电装置150;以及安装在电磁屏蔽壳体190中的电子设备400。
[0003]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的电磁屏蔽壳体190、250和其外围结构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线圈壳体191布置在电磁屏蔽壳体190中。图8所示的次级自共振线圈110和次级线圈120容纳在线圈壳体191中。开口195设置在电磁屏蔽壳体190的底表面上。电磁屏蔽材料粘附在电磁屏蔽壳体190上,并且诸如薄的箔的低阻抗物质用作为该电磁屏蔽材料。
[0004] 电磁屏蔽壳体190防止由次级自共振线圈110和初级自共振线圈240产生的电磁场朝着车辆侧漏出。
[0005] 线圈壳体291布置在电磁屏蔽壳体250中。图8所示的初级自共振线圈240和初级线圈230容纳在线圈壳体291中。开口255设置在电磁屏蔽壳体250的顶表面上。电磁屏蔽材料也粘附在电磁屏蔽壳体250上。
[0006] 图10是线圈壳体191的透视图。如图10所示,线圈壳体191包括:形成为有底筒状的锅部193;以及布置在锅部193上的顶板192。顶板192例如固定到车辆的地板的下表面。此外,线圈壳体191从该地板的下表面向下突出。
[0007] 图11是图10所示的线圈壳体191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1所示,绕线筒196布置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锅部193中。绕线筒196形成为筒状,并且在绕线筒196的外周上,多个板197以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形式装接在周向上。次级自共振线圈110被板197支撑。顺便提及,例如,六到八个板以相等的间隔设置。
[0008] 线圈单元180包括:次级自共振线圈110;支撑次级自共振线圈110的板197;以及作为用于支撑所述板197的支撑部件的绕线筒196。板197由树脂制成。
[0009] [引用列表]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JP-A-2010-093180

发明内容

[0012] 技术问题
[0013]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在支撑屏蔽壳体和壳体中的线圈的方法中,未考虑到该屏蔽壳体和线圈支撑部件从壳体的上侧接受负荷。线圈壳体仅用于屏蔽电磁场,并且线圈支撑部件仅用于从壳体的底部支撑到线圈保持位置
[0014] 因此,存在以下担忧:当具有上述结构的壳体布置在地板上并且负荷从上方施加到在垂直方向上更薄的壳体时,壳体或者盖可能变形并且布置在其中的构件可能损坏。此外,存在与由于整个壳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盖和壳体的变形相联系的壳体的防性降低的担忧。
[0015]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在确保诸如强度和防水的耐环境性的同时允许高效率的电力输送的屏蔽壳体,以及提供使用该屏蔽壳体的非接触供电系统。
[0016]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0017]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设置了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中的屏蔽壳体,所述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供电侧装置,该供电侧装置安装在固定体中;受电侧装置,该受电侧装置安装在移动体中并且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所述供电侧装置供应电力,
[0018] 所述屏蔽壳体包括:
[0019] 壳体,该壳体朝着所述受电侧装置开口;
[0020] 线圈,该线圈容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
[0021] 盖,该盖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
[0022] 其中,从所述壳体的底表面延伸到所述盖的内表面的负荷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0023] 根据上述,当从盖上方施加负荷时,负荷支撑部件支撑盖。由此,屏蔽壳体的负荷承载特性提高,并且防止了盖的变形、与容纳在内部的构件的接触以及由此引起的损坏。此外,还维持了防水性。因此,在确保诸如强度和防水的耐环境性的同时,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电力输送。
[0024]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设置了如第一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还包括:
[0025] 线圈保持部件,该线圈保持部件用于将所述线圈保持在所述壳体中,[0026] 其中,所述负荷支撑部件由所述线圈保持部件构成。
[0027] 根据上述,用于保持容纳在屏蔽壳体中的线圈的线圈保持部件也用作为用于接受从盖上方施加的负荷的负荷支撑部件。由此,因为没有设置仅用作于支撑负荷的部件,所以能够确保一定的负荷承载特性,而没有显著地增加总重量。
[0028]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设置了如第二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
[0029] 其中,所述线圈形成为多边形形状,并且
[0030] 其中,所述线圈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多边形形状的线圈的直线部分的线圈支撑凹槽。
[0031] 根据上述,因为用于支撑线圈的线圈支撑凹槽是直的,所以凹槽成型加工变得容易并且防止加工成本的增加。
[0032]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设置了如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还包括:
[0033] 电容器,该电容器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端;以及
[0034] 电容器保护部件,该电容器保护部件布置在所述电容器周围,
[0035] 其中,所述负荷支撑部件由所述电容器保护部件构成。
[0036] 根据上述,用于保护容纳在屏蔽壳体中的电容器的电容器保护部件也用作为用于接受从盖上方施加的负荷的负荷支撑部件。由此,因为没有设置仅用作于支撑负荷的部件,能够确保一定的负荷承载特性,而没有显著地增加总重量。
[0037]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设置了如第四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
[0038] 其中,所述电容器保护部件形成为马形。
[0039] 根据上述,容纳在屏蔽壳体中的电容器被形成为包围电容器的马蹄形的电容器保护部件所保护,并且减少了诸如破损事故的担忧。
[0040]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设置了如第一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
[0041]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屏蔽部件,该屏蔽部件形成为环形并且具有底壁、从底表面部分的周缘垂直地延伸的侧壁、以及从所述侧壁部分的上端在径向上向内折叠的顶壁;以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嵌合到凹部中,该凹部的三个侧面被所述底表面部分、所述侧壁部分以及所述顶表面部分包围,并且其中,所述负荷支撑部件由所述屏蔽部件和所述支撑部件构成。
[0042] 根据上述,屏蔽部件和支撑部件接受从盖上方施加的负荷,并且用作为用于防止屏蔽壳体变形或被挤压的负荷支撑部件。
[0043]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设置了如第六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
[0044] 其中,利用贯穿所述顶表面部分并且与所述支撑部件螺合的螺钉,所述盖固定到所述壳体。
[0045] 根据上述的,通过螺钉将盖螺合到支撑部件,在整个屏蔽壳体中确保承载从盖上方施加的负荷的负荷承载特性。
[0046]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设置了非接触供电系统,该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
[0047] 供电侧装置,该供电侧装置安装在固定体中;
[0048] 受电侧装置,该受电侧装置安装在移动体中并且以非接触的方式从所述供电侧装置供应电力,
[0049] 其中,如第一到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用作为所述供电侧装置。
[0050] 根据上述,因为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用作为供电侧装置,所以在确保供电侧装置的诸如强度和防水的耐环境性的同时,能够允许高效率的电力输送。
[005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2] 根据如第一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因为从壳体的底表面延伸到盖的内表面的负荷支撑部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以负荷支撑部件能支撑盖以防止盖变形,并且提高负荷承载特性,确保防水性。此外,因为设置了负荷支撑部件,所以确保了电力供应效率,而没有通过增加盖厚度来提高盖的强度和硬度。
[0053] 根据如第二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因为线圈保持部件支撑盖,所以线圈保持部件能够兼顾线圈保持和盖支撑,并且确保了屏蔽壳体的负荷承载特性。
[0054] 根据如第三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因为线圈形成为多边形形状,并且线圈支撑凹槽支撑多边形形状的线圈的直线部分,所以凹槽能直线地加工,由此加工变得容易并且防止了加工成本的增加。
[0055] 根据如第四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因为屏蔽壳体还包括:电容器,该电容器连接到所述线圈的一端;以及电容器保护部件,该电容器保护部件布置在电容器周围,并且电容器保护部件作为负荷支撑部件支撑盖,电容器保护部件能够兼顾电容器保护和盖支撑,确保了屏蔽壳体的负荷承载特性。
[0056] 根据如第五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因为电容器保护部件形成为马蹄形,形成为马蹄形的电容器保护部件包围容纳在屏蔽壳体中的电容器以保护电容器,并且减少了对诸如破损事故的担忧。
[0057] 根据如第六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壳体包括:底板;屏蔽部件,该屏蔽部件形成为环形并且具有底表面部分、从底表面部分的周缘垂直地延伸的侧壁部分、以及从侧壁部分的上端在径向上向内折叠的顶表面部分;以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嵌合到凹部中,该凹部的三个侧面被所述底表面部分、所述侧壁部分以及所述顶表面部分包围,并且负荷支撑部件由屏蔽部件和支撑部件构成。因此,屏蔽部件和支撑部件接受从盖上方施加的负荷,并且用作为防止屏蔽壳体变形或被挤压的负荷支撑部件。
[0058] 根据如第七方面中描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因为通过贯穿顶表面部分并且与支撑部件螺合得螺钉,盖固定到壳体,所以盖容易螺合而难以释放。
[0059] 根据如第八方面中描述的非接触供电系统,该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供电侧装置,该供电侧装置安装在固定体中;受电侧装置,该受电侧装置安装在移动体中并且从供电侧装置以非接触方式供应电力,并且如第一到第七方面的任一方面所述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用作为该供电侧装置。因此,在确保供电侧装置的诸如强度和防水的耐环境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高效率的电力输送。附图说明
[0060]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0061] 图2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的供电侧共振线圈和受电侧共振线圈的透视示意图。
[0062]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的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63] 图4是示出省略了盖的图1的屏蔽壳体的透视图。
[0064]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65] 图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的线圈保持部件的侧视图。
[0066] 图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的线圈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0067]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的电容器保护部件的放大透视图。
[0068] 图8是传统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整体构造视图。
[0069]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电磁屏蔽壳体及其周围的构造的示意图。
[0070]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线圈壳体的透视图。
[0071] 图11是示出图10的线圈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0072] 附图标记说明
[0073] C1   电容器
[0074] 31   供电侧共振线圈(线圈)
[0075] 70   屏蔽壳体
[0076] 71   底板
[0077] 72   屏蔽部件
[0078] 72a  底壁
[0079] 72b  侧壁
[0080] 72c  顶壁
[0081] 72   支撑部件
[0082] 74   线圈保持部件
[0083] 75   电容器保护部件
[0084] 76   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85] 图1是示出本发明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的供电侧共振线圈和受电侧共振线圈的透视示意图。
[0086] 供电系统1是共振型非接触供电系统并且设置有:供电部3,供电部3作为设置在作为固定体的停车空间2的供电侧装置;以及受电部5,受电部5作为设置在作为移动体的车辆4的腹部等的受电侧装置。供电部3设置有:供电侧共振线圈31,交流电供应到供电侧共振线圈31;以及电容器C1(图2),电容器C1连接到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两端。
[0087] 通过将导线卷绕成环形形状而制成供电侧共振线圈31,并且供电侧共振线圈31以中心轴Z1与从停车空间2到车辆4的腹部的方向、即垂直的方向对齐的方式布置。交流电源连接到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两端,并且向供电侧共振线圈31供应交流电。
[0088] 例如,通过将导线卷绕成圆形螺旋状来制成供电侧共振线圈31。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绕组数为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电容器C1连接到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两端。
[0089] 受电部5设置有受电侧共振线圈51和电容器C2,当受电侧共振线圈51在其中心轴方向上与供电侧共振线圈31分离地并且相对地安置时,受电侧共振线圈51电磁共振,并且电容器C2连接到受电侧共振线圈51的两端。
[0090] 通过将导线卷绕成环形形状而制成受电侧共振线圈51,并且受电侧共振线圈51以中心轴Z2与从车辆4的腹部到停车空间2的方向、即垂直的方向对齐的方式布置。诸如车载电池的负载10连接到受电侧共振线圈51的两端。
[0091] 例如,通过将导线卷绕成圆形螺旋状来制成受电侧共振线圈51。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受电侧共振线圈51的绕组数N与供电侧共振线圈31相同并且为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受电侧共振线圈51的直径可以比上述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直径小。
[0092] 如图2所示,用于调节共振频率的电容器C2连接到受电侧共振线圈51的两端。设置上述电容器C1、C2来调节共振频率,并且供电侧共振线圈31和受电侧共振线圈51的每个容量被设定为共振频率是期望频率f0的容量Cs。
[0093] 根据上述供电系统1,当车辆4的受电部5移动靠近供电部3,并且供电侧共振线圈31和受电侧共振线圈51在中心轴方向上具有间隙地彼此相对时,供电侧共振线圈31和受电侧共振线圈51电磁共振,从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将电力从供电部3供应到受电部5。
[0094] 更详细地,当将交流电流供应到供电侧共振线圈31时,其电力通过磁场共振无线地发送到受电侧共振线圈51。此外,当电力发送到受电侧共振线圈51时,使该电力供应到连接到受电侧共振线圈51的负载10。
[0095] 虽然如上所述构造了供电部3和受电部5,但是实际上,供电侧和受电侧共振线圈分别地容纳在电磁屏蔽壳体中,并且由作为屏蔽壳体结构的、用于允许非接触电力传输的非金属盖覆盖。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向电动车辆供应电力。
[0096]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的屏蔽壳体(下文中简称为“屏蔽壳体”)的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省略了盖的图1的屏蔽壳体的透视图。顺便提及,虽然图3是截面示意图,但是为了提高可见性,一些构件以透视的方式示出。
[009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体并不埋入地下而是安装在地面之上,并且能够自由移动(地板放置型)。优选地,基础结构侧(地面侧、供电侧)装置尽可能地薄以适用于任何种类的电动车辆。该装置应当满足诸如下述条件:当车辆移动时不受损坏的强度、用于户外使用的防水性以及能够使人携带该装置的重量。
[0098] 这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屏蔽壳体以及支撑盖的方法,通过改进屏蔽壳体的形状,在即使是薄型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诸如强度和防水的耐环境性的同时,使该屏蔽壳体允许高效率的电力输送。
[0099] 在图3中,本发明的屏蔽壳体70由底板71、屏蔽部件72、支撑部件73、用于保持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线圈保持部件74、用于保护电容器C1的电容器保护部件75以及盖76构成。屏蔽壳体70使用在图1所示的供电部3中。
[0100] 供电侧共振线圈31例如具有由细长的金属棒(例如,铜棒)制成的六形形状。该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绕组数为1。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两端分别地电连接到引出端子82和电容器C1的一个端子,并且经由引出端子82和引出端子83连接到布置在屏蔽壳体70的外部的连接器84,引出端子83通过引线连接到电容器C1的另一端。
[0101] 底板71由金属或者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盘状。屏蔽部件72由金属制成,并且形成为具有包括凹部72a的U形截面的环状。即,屏蔽部件72包括:底壁72a;侧壁72b,侧壁72b从底壁72a的周缘垂直地延伸;以及顶壁72c,顶壁72c从侧壁72b的上端沿径向向内折叠。通过螺钉80将屏蔽部件72紧固在底板71的外周周围。底板71和屏蔽部件72构成朝向供电部3的位置开口的壳体。
[0102] 支撑部件73由硬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长方体形状。支撑部件73带有间隙地嵌合到凹部72a中,凹部72a具有其三个侧面被底壁72a、侧壁72b以及顶壁72c包围的大致U形截面。在本实施例中,六个支撑部件73以一定的间隔嵌合,然而,数量不限于六个,并且材料不限于树脂,而可以是金属,并且形状不限于状,也可以是板状。线圈保持部件74由硬树脂制成,并且由盘状基部74a和多个方形柱状保持器74b构成,盘状基部74a通过螺钉等固定到底板71,多个方形柱状保持器74b在基部74a上垂直地延伸并且每一个都具有线圈保持凹槽74b1。多个保持器74b在基部74a上垂直地延伸。电容器保护部件75由硬树脂制成,并且通过螺钉等固定到底板71的中心周围。盖76由硬树脂制成,形成为盘状,并且通过螺钉79经由防水橡胶77和屏蔽部件72的顶壁72c紧固到支撑部件73。
[0103] 图5是示出屏蔽壳体70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在图5中,示出了盖76的固定结构。即,当通过贯穿防水橡胶77和屏蔽部件72的顶壁72c并螺合在支撑部件73内部的螺钉79而固定盖76时,盖76覆盖由底板71和屏蔽部件72构成的壳体的开口。环状垫片78在屏蔽部件72的外周周围设置在顶壁72c上,以防止当螺合螺钉79时防水橡胶严重变形并失去防水性。
[0104]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具有U形截面的凹部72a的屏蔽部件72的底壁72a和顶壁72c长度相同,但是,两者不是必须相同。能够通过焊接金属制成这样形状的屏蔽部件72。屏蔽部件72连同支撑部件73一起用作为负荷支撑部件,以防止当屏蔽壳体70从上方(盖76上方)接受负荷时屏蔽壳体70变形或损坏。当屏蔽部件72具有U形截面并且支撑部件73嵌合到凹部72a中时,能够确保一定的负荷承载特性,而不需要极大地增加金属的厚度,即,不需要显著地增加总重量。由此,屏蔽部件72能够是薄的。
[0105] 图6A和6B示出线圈保持部件74的结构。保持器74b与在保持器74b下方延伸的固定部74b2一体地形成,并且通过将螺钉74c螺合到设置在固定部74b2中的螺孔,使保持器74b竖立并固定在基部74a上。线圈保持凹槽74b1在与方形柱状保持器74b的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在该纵向的中央,并且供电侧共振线圈31插入到线圈保持凹槽74b1并被保持。此外,保持器74b的顶壁接触盖76的内壁(与线圈保持部件74的基部74a相对的壁),以在盖76的周缘和中央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周围支撑(见图3)。因此,线圈保持部件74也用作为壳体的底壁(底板71的顶壁)和盖76的内壁之间的负荷支撑部件。
[0106] 线圈保持部件74保持六角形的供电侧共振线圈31的直线部分而非转角部分。这是因为如果线圈保持部件74保持转角部分,则变得难以加工形成在保持器74b中的线圈保持凹槽74b1,并且加工成本也会增加。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因为线圈保持凹槽74b1直线地形成,以保持线圈的直线部分,所以加工变得容易,并且防止了加工成本增加。
[0107] 图7是示出电容器保护部件75的放大透视图。电容器保护部件75由形成为马蹄形(即,U形)的保护部件构成。电容器保护部件75具有两个端部75a,并且如图4所示,电容器C1保持在两个端部75a之间。由于电容器保护部件75的如此布置,保护了电容器C1,并且减少了对破损事故等的担忧。
[0108] 电容器保护部件75的顶壁接触在盖76的内壁的中央周围(参见图3),并且当负荷从外部施加到盖时,电容器保护部件75支撑盖76以使盖76不变形。由此,消除了由于盖变形而引起的屏蔽壳体70内部的电容器C1损坏的担忧。因此,电容器保护部件75也用作为壳体的底壁(底板71的顶壁)和盖76的内壁之间的负荷支撑部件。
[0109] 以这样的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屏蔽部件72、支撑部件73、线圈保持部件74以及电容器保护部件75支撑盖76,以防止由于来自屏蔽壳体70上方(盖76上方)的负荷而引起盖76变形。如果只有屏蔽部件72和支撑部件73接受来自上方的负荷,而线圈保持部件74和电容器保护部件75不进行支撑,则当大的负荷集中在盖76的中央周围时,盖76可能变形并且接触屏蔽壳体70内部的构件(线圈和电容器),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上述构件可能损坏。此外,这时,盖76和屏蔽部件72之间的间隙可能增加,并且防水性可能降低。
[0110] 然而,根据本发明,传统仅支撑线圈的线圈保持部件74的基部74a的顶壁接触盖76的内壁,并且线圈保持部件74也接受来自盖76上方的负荷。此外,用于保护电容器C1的电容器保护部件75的顶壁接触盖76的内壁,并且电容器保护部件75也接受来自盖76上方的负荷。由于这样的构造,使负荷承载特性能够改进,而不需要增加盖76的厚度以增加强度,并且不需要显著地增加屏蔽壳体70的总重量。此外,进一步防止了盖76的变形。
[0111] 此外,当盖76的厚度等增加以提高强度时,可能降低电力输送的效率。然而,在本发明的屏蔽壳体70中,因为在提高强度和负荷承载特性的同时维持了盖76的厚度,所以能够提供高效率的电力输送。
[0112] 此外,用作为供电部3的屏蔽壳体70是薄的,而没有显著地增加总重量,并且负荷承载特性也增强。因此,屏蔽壳体70能够用作为不埋入地下而是安装在地面上的“地板放置型”,并且能够自由地移动。在地板放置型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其能够使用在任何类型的电动车辆中,并且本发明的屏蔽壳体70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此外,屏蔽壳体70也能满足:即使当车辆移动也不会损坏的强度、即使安装在户外也能够顺利使用的防水性、以及允许人能携带的重量。顺便提及,当然地,屏蔽壳体70也能用作“埋入型”以埋入地下。
[0113] 如上述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屏蔽壳体在尽管是薄型的情况下确保诸如强度和防水的环境抗性的同时,能够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进行高效率的电力输送。
[0114] 如上所示,说明了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应用。只要设置有本发明的构造,这样的修改和应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115]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屏蔽壳体70用作为供电部3。然而,屏蔽壳体70也可以用作为受电部5。
[0116]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线圈形成为六角形形状。然而,其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任意多边形形状。
[0117]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线圈保持部件74的保持器74b形成为方形柱状。然而,其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适当地修改。
[0118]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容器保护部件75的形状为马蹄形。然而,其形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适当地修改。
[0119]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其中屏蔽壳体由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共振型非接触供电系统来实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其他共振系统或电磁感应型非接触供电系统来实施。
[0120] 当利用电磁感应型非接触供电系统来实施时,因为电容器C1不是必要的,所以图4中放置电容器C1的中央空间是空的。因此,代替电容器保护部件75,一个或多个硬树脂制的支撑柱(例如,圆形柱)可以设置在中央空间中,以仅作为负荷支撑部件支撑盖76,并且也可以支撑在盖76的中心周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