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装线缆的装置

申请号 CN201710193988.1 申请日 2017-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6992422A 公开(公告)日 2017-07-28
申请人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华正明;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卡扣和握柄;卡扣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连接在连接在握柄上,第一端头连接在第一连接柱上,第二端头连接在第二连接柱上;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长度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长度。在拆装线缆时,卡扣能够将线缆的端头卡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这使得线缆的端头相对固定,不会因为碰撞其他元件而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害,便于用户拆卸或安装。
权利要求

1.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卡扣和握柄;
所述卡扣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连接在所述连接在所述握柄上,所述第一端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二端头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
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长度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直径,所述第二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线缆的装置还包括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握柄上,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位于所述支撑柱顶端的上方,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的下表面距离所述支撑柱的顶端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长度;
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第二端头的一端为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为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向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延伸的方向为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的中轴线和所述握柄的中轴线的夹为预设角度,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柱的中轴线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撑柱的中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连接在一起。

说明书全文

拆装线缆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内部有许多线缆,在修理电子设备时,往往需要拆卸这些线缆,修理完后又要安装线缆。在拆装线缆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专用的拆装工具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甚至使电子设备的主板或副板报废,导致维修成本增加。发明内容
[000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4]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卡扣和握柄;
[0005] 卡扣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连接在连接在握柄上,第一端头连接在第一连接柱上,第二端头连接在第二连接柱上;
[0006] 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长度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长度。
[0007] 在拆装线缆时,卡扣能够将线缆的端头卡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这使得线缆的端头相对固定,不会因为碰撞其他元件而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害,便于用户拆卸或安装。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直径,第二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直径。
[0009] 第一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直径,可以保证线缆能够通过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进入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第二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直径,可以保证拆装线缆的装置顺着线缆滑动将线缆的端头卡进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又不会从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之间滑出。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拆装线缆的装置还包括支撑柱;
[0011] 支撑柱连接在握柄上,支撑柱位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位于支撑柱顶端的上方,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的下表面距离支撑柱的顶端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长度;
[0012] 支撑柱靠近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的一端为支撑柱的顶端,支撑柱的另一端为支撑柱的底端,以支撑柱的底端向支撑柱的顶端延伸的方向为上方。
[0013] 在对线缆进行拆装时,支撑柱的顶端可以顶在线缆的端头上,更好的固定线缆的端头,便于用户操作。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高度。
[0015] 第三预设长度大于线缆的端头的高度,保证线缆的端头能够卡在支撑柱和卡扣的端头之间。
[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的中轴线和握柄的中轴线的夹为预设角度,第一连接柱的中轴线与支撑柱的中轴线平行,第二连接柱的中轴线与支撑柱的中轴线平行。
[0017] 支撑柱和握柄形成一定角度,可以保证用户的视线不会被握柄遮挡,便于用户精确地操作。
[001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的内侧与支撑柱的外侧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柱的内侧与支撑柱的外侧连接在一起。
[0019] 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与支撑柱连接在一起,使得支撑柱比较稳固,不会随意晃动导致操作出现失误。
[0020]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
[0021]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2]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主视图;
[0023]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效果示意图;
[0024]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线缆拆卸过程示意图;
[0025]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主视图;
[0026]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左视图;
[0027]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9] 目前,在修理电子设备时,往往要将电子设备内的线缆进行拆卸和安装,但由于没有专用工具,很容易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拆装线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卡扣和握柄;卡扣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连接在连接在握柄上,第一端头连接在第一连接柱上,第二端头连接在第二连接柱上;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长度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长度。在拆装线缆时,卡扣能够将线缆的端头卡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这使得线缆的端头相对固定,不会因为碰撞其他元件而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害,便于用户拆卸或安装。
[0030]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该拆装线缆的装置10包括卡扣101和握柄102;
[0031] 卡扣101包括第一端头1011、第二端头1012、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连接在连接在握柄102上,第一端头1011连接在第一连接柱
1013上,第二端头1012连接在第二连接柱1014上;
[0032] 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长度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长度。
[0033] 需要说明的是,握柄102可以是一个柱体,例如圆柱体、长方体等,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也可以是一个圆柱体或长方体,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可以是一个截面为扇面的柱体。
[0034] 在拆装线缆时,卡扣101能够将线缆的端头卡在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这使得线缆的端头相对固定,不会因为碰撞其他元件而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害,便于用户拆卸或安装。如2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效果示意图,图2中,线缆的端头卡在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很好的固定了线缆的端头,无论是安装还是拆卸,都较为方便。
[003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直径,第二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直径。
[0036] 第一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直径,可以保证线缆能够通过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进入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第二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直径,可以保证拆装线缆的装置10顺着线缆滑动将线缆的端头卡进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
1014之间,又不会从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之间滑出。
[0037] 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线缆拆卸过程示意图,图3中,以拆卸智能手机的射频线缆为例进行说明,因为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之间的距离大于线缆的直径,因此,如图3中的a部分所示,将线缆穿过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的空隙;如图3中b部分所示,顺着线缆将拆装线缆的装置10向线缆的端头方向滑动;如图3中c部分所示,因为线缆的端头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滑动拆装线缆的装置10,使得线缆的端头进入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的空隙,又因为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之间的距离小于线缆的端头的直径,可以将线缆的端头卡在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的空隙内,使其不会脱出拆装线缆的装置10,而且,线缆的端头的上表面顶在握柄102上,也进一步固定了线缆的端头;如图3中d部分所示,向上提起拆装线缆的装置10,在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向上的作用之下,就可以将线缆的端头拔出端口。
[0038] 同理,在对线缆进行安装时,可以先将线缆卡入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然后顺着线缆将拆装线缆的装置10向线缆的端头的方向滑动,使得线缆的端头进入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的空隙,最后对准端口,将线缆的端头插入端口即可。
[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主视图,该拆装线缆的装置1010还包括支撑柱103103;
[0040] 支撑柱103连接在握柄102上,支撑柱103位于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之间,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位于支撑柱103顶端的上方,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的下表面距离支撑柱103的顶端的距离大于第三预设长度;
[0041] 支撑柱103靠近第一端头1011和第二端头1012的一端为支撑柱103的顶端,支撑柱103的另一端为支撑柱103的底端,以支撑柱103的底端向支撑柱103的顶端延伸的方向为上方。
[0042] 在对线缆进行拆装时,支撑柱103的顶端可以顶在线缆的端头上,更好的固定线缆的端头,便于用户操作。图4中,支撑柱103和握柄102为圆柱体,支撑柱103的中轴线和握柄102的中轴线重合,这些只是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代表本公开局限于此。
[004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预设长度为线缆的端头的高度。第三预设长度大于线缆的端头的高度,保证线缆的端头能够卡在支撑柱103和卡扣101的端头之间。
[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左视图,支撑柱103的中轴线和握柄102的中轴线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第一连接柱1013的中轴线与支撑柱103的中轴线平行,第二连接柱1014的中轴线与支撑柱103的中轴线平行。
[0045] 当预设角度为0时,支撑柱103的中轴线和握柄102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支撑柱103和握柄102形成一定角度,可以保证用户的视线不会被握柄102遮挡,便于用户精确地操作。当然,图5中的示例中有支撑柱103,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支撑柱103,可以是第一连接柱1013的中轴线与握柄102的中轴线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并且,第一连接柱1013的中轴线和第二连接柱1014的中轴线平行。以上皆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代表本公开局限于此。
[004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拆装线缆的装置的主视图,第一连接柱1013的内侧与支撑柱103的外侧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柱1014的内侧与支撑柱103的外侧连接在一起。
[0047] 第一连接柱1013和第二连接柱1014均与支撑柱103连接在一起,使得支撑柱103比较稳固,不会随意晃动导致操作出现失误。
[0048]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拆装线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卡扣和握柄;卡扣包括第一端头、第二端头、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连接在连接在握柄上,第一端头连接在第一连接柱上,第二端头连接在第二连接柱上;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长度且小于第二预设长度,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预设长度。在拆装线缆时,卡扣能够将线缆的端头卡在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这使得线缆的端头相对固定,不会因为碰撞其他元件而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害,便于用户拆卸或安装。
[0049]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050]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