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310029442.4 申请日 2013-01-28 公开(公告)号 CN103972703B 公开(公告)日 2016-05-04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伍壮志; 王学超; 李小利;
摘要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 、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 端子 、组装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与导电端子 焊接 的印刷 电路 板、部分包覆成型于遮蔽壳体外的绝缘壳体及与印刷 电路板 焊接从而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遮蔽壳体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连接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前壁及自前壁左右侧延伸且保持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两 侧壁 。所述侧壁的远离前壁的一端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卡 块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对应 位置 设有与卡块卡合的卡口。本 发明 插头连接器组装方便且能够保证安装到位。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装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与导电端子焊接的印刷电路板、部分包覆成型于遮蔽壳体外的绝缘壳体及与印刷电路板焊接从而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遮蔽壳体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连接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前壁及自前壁左右侧延伸且保持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两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远离前壁的一端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卡,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对应位置设有与卡块卡合的卡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该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端子序号相互为反向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呈两排设置,印刷电路板夹持于上下两排焊接部中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若干凸包,相邻凸包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包括若干肋部,所述肋部对应容纳于所述间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凸包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平齐。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由金属板冲压形成,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前壁及两侧壁展开为十字架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后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前壁共同定义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两侧壁和前壁共同定义了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的交汇处位于所述前壁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在其卡口之间设有若干通孔,包覆成型绝缘壳体的塑胶填充于所述通孔。
9.一种插头连接器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导电端子,从而导电端子包括上下两排焊接部,注塑成型绝缘本体,则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内;
步骤二:冲压成型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前壁及两侧壁的遮蔽壳体,所述侧壁的远离前壁的一端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卡块,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对应位置设有与卡块卡合的卡口,绝缘本体在第二盖体的卡口与侧壁的卡块扣合后且第一盖体呈打开的第一状态时,组装入遮蔽壳体的第二盖体、前壁及两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步骤三:盖上第一盖体,通过第一盖体的卡口和侧壁的卡块扣合,实现绝缘本体稳定安装于遮蔽壳体内的第二状态;
步骤四:提供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夹持于上下两排焊接部中间而与焊接部焊接,并且通过设置印刷电路板的内部电路,实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传输同一信号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相连,并经印刷电路板转换而与线缆连接;及
步骤五:部分包覆成型绝缘壳体于遮蔽壳体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在其卡口之间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步骤五中,形成绝缘壳体的塑胶填充于所述通孔。

说明书全文

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有关一种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指一种能适用于正反插的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现今电脑设备最普及的信号传输规格莫过于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以此规格制作的连接器插座及传输线可使外接于电脑的周边设备,如滑鼠、键盘等,即时为电脑所测得并立即使用。由于目前标准的USB插头仅一面设有一排接点,且USB插座系于其内的舌片一面设有一排接点,在使用上,USB插头需插入方向正确才能使两者的接点对上实现电连接。为了确保USB插头插入时能电连接,两者在对接上具有防呆设计,即当USB插头反向插入时则无法插入,使用者即会再换另一个方向插入,方向正确了才能插入。使用者通常是随机插入,故插不进去的机率是1/2,故常常是插两次,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0005] 中国台湾专利第TWM370848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USB插头连接器,其具有矩形的金属外壳,外壳内部中央具有一导电装置的印刷电路板,而印刷电路板将金属外壳内部区分为上、下两个对称且相等的容置空间。印刷电路板上端印刷四条具导电性能的印刷电路,印刷电路板下端亦印刷有四条具导电性能的印刷电路。当USB插头正向地插入电脑主机USB插座内时,USB插头上端的容置空间可供USB插座的线塑胶板插入,而USB插头印刷电路板上端的印刷电路则与USB插座铜线塑胶板下方的印刷电路相接触以导通电流。当USB插头反向(上下颠倒)插入电脑主机USB插座内时,USB插头上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容置空间可供USB插座的铜线塑胶板插入,而USB插头印刷电路板另一端的印刷电路则与USB插座铜线塑胶板下方的铜线相接触以导通电流。金属外壳系一体成型的矩形体,其完全包围印刷电路板,则在组装的过程中会有不便及安装不到位的问题。
[0006]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能够保证安装到位的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9]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一来实现: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装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与导电端子焊接的印刷电路板、部分包覆成型于遮蔽壳体外的绝缘壳体及与印刷电路板焊接从而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遮蔽壳体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连接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前壁及自前壁左右侧延伸且保持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侧壁的远离前壁的一端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卡,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对应位置设有与卡块卡合的卡口。
[0010] 本发明的目的亦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二来实现:一种插头连接器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导电端子,从而导电端子包括上下两排焊接部,注塑成型绝缘本体,则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步骤二:冲压成型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前壁及两侧壁的遮蔽壳体,所述侧壁的远离前壁的一端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卡块,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对应位置设有与卡块卡合的卡口,绝缘本体在第二盖体的卡口与侧壁的卡块扣合后且第一盖体呈打开的第一状态时,组装入遮蔽壳体的第二盖体、前壁及两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步骤三:盖上第一盖体,通过第一盖体的卡口和侧壁的卡块扣合,实现绝缘本体稳定安装于遮蔽壳体内的第二状态;步骤四:提供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夹持于上下两排焊接部中间而与焊接部焊接,并且通过设置印刷电路板的内部电路,实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中传输同一信号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相连,并经印刷电路板转换而与线缆连接;及步骤五:部分包覆成型绝缘壳体于遮蔽壳体外。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安装时,第一盖体呈打开状态,导电端子及容置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一起组装入第二盖体后,盖上第一盖体,则组装方便且能够保证安装到位。
[0012]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5] 图3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另一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6] 图4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展开状态图。
[0017] 图5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处于第一组装状态的部分组合图。
[0018] 图6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处于第二组装状态的部分组合图。
[0019] 图7是本发明插头连接器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0020]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1]插头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上表面 11 下表面 12
侧面 13 前端面 14
后端面 15 凸包 16
凹槽 160 间隔 17
导电端子 2 上排端子 21
下排端子 22 电源端子 211、221
第一信号端子 212、222 第二信号端子 213、223
接地端子 214、224 接触部 23
焊接部 24 遮蔽壳体 3
第一盖体 31 第二盖体 32
卡口 312 前壁 33
侧壁 34 卡块 35
肋部 36 凸点 361
通孔 37 印刷电路板 4
第一导电片 41、42、43、44 第二导电片 41’、42’、43’、44’
第三导电片 45、46、47、48 绝缘壳体 5
线缆 6
[002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7介绍本发明插头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 请参阅图1至图7,所述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组装套设于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3、与导电端子2焊接的印刷电路板4、部分包覆成型于遮蔽壳体3外的绝缘壳体5及与印刷电路板4焊接从而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6。
[0026]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上表面11、与上表面11相对的下表面12、连接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的一对侧面13、前端面14及与前端面14相对的后端面15。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一体成型于上表面11、下表面12且沿对接方向延伸的若干凸包16,所述凸包16设有凹槽160。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包16延伸至包覆前端面14,以与遮蔽壳体3更好的配合。所述上表面11的相邻凸包16之间以及下表面12的相邻凸包16之间设有间隔17。
[0027] 请参阅图2及图3及图7,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1的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该上排端子21与下排端子22系为相同连接界面且上排端子21、下排端子22的端子序号相互为反向排列,请参考图7,具体为:上排端子21从左至右为电源端子
211、第一信号端子212、第二信号端子213及接地端子214,则下排端子22从左至右为接地端子224、第二信号端子223、第一信号端子222及电源端子221。每一导电端子2均包括凸伸入绝缘本体1的凹槽160内的接触部23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5的焊接部24。
所述接触部23收容于凹槽160内,故呈上下两排设置。所述焊接部24亦呈两排设置,穿出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5而与印刷电路板4焊接。所述接触部23未突出于绝缘本体1的凸包16,以免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与对接连接器的外壳干涉而影响二者之间的配合。
[0028]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印刷电路板4为双面板,其靠近导电端子2的前端顶面设有第一导电片41、42、43、44,底面设有第二导电片41’、42’、43’、44’, 第二导电片41’、42’、43’、44’与第一导电片41、42、43、44序号相互为反向排列。印刷电路板4靠近线缆6的后端顶面设有第三导电片45、46、47、48。第一导电片41、42、43、44、第二导电片41’、42’、
43’、44’分别与上排端子21、下排端子22的焊接部24焊接,第三导电片45、46、47、48与线缆6的四根线芯(未图示)焊接,从而导电端子2与线缆6之间电性连接。
[0029]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连接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的前壁33及自前壁33左右侧延伸且保持于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之间的两侧壁34。所述侧壁34的远离前壁33的一端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卡块35,第一盖体
31和第二盖体32对应位置设有卡口312。所述卡块35卡位于卡口312内,从而第一盖体
31和第二盖体32与侧壁34固持配合。所述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分别包括若干肋部36,当遮蔽壳体3收容绝缘本体1时,所述肋部36对应容纳于所述间隔17,以进一步加强绝缘本体1和遮蔽壳体3之间的配合。所述绝缘本体1的凸包16对应突出而与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平齐。所述肋部36上设有凸点36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时的干涉配合,增加插拔。所述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在其卡口312之间设有若干通孔37。所述前壁33与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之间的连接部位具有导斜角3312,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接触时的顺利对接。
[0030] 请参阅图4,系遮蔽壳体3的展开状态图。所述遮蔽壳体3由金属板冲压形成,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前壁33及两侧壁34展开为十字架形状,则展开后的遮蔽壳体3的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和前壁33共同定义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线,两侧壁34和前壁33共同定义了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前壁33为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的交汇处。
[0031] 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100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 步骤一:提供包括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的导电端子2,从而导电端子2包括上下两排焊接部24,注塑成型绝缘本体1,则所述导电端子2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1内;
[0033] 步骤二:冲压成型包括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前壁33及两侧壁34的遮蔽壳体3,所述侧壁34的远离前壁33的一端的上下缘分别设有卡块35,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对应位置设有与卡块35卡合的卡口312,绝缘本体1在第二盖体32的卡口312与侧壁34的卡块35扣合后且第一盖体31呈打开的第一状态时,组装入遮蔽壳体3的第二盖体32、前壁33及两侧壁34形成的收容空间(未标号)内;
[0034] 步骤三:盖上第一盖体31,通过第一盖体31的卡口312和侧壁34的卡块35扣合,实现绝缘本体1稳定安装于遮蔽壳体3内的第二状态;
[0035] 步骤四:提供印刷电路板4,印刷电路板4夹持于上下两排焊接部24中间而与焊接部24焊接,并且通过设置印刷电路板4的内部电路,实现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中传输同一信号的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4相连,并经印刷电路板4转换而与线缆6连接;
[0036] 步骤五:部分包覆成型绝缘壳体5于遮蔽壳体3外,并且包覆成型过程中,塑胶填充于通孔37,实现遮蔽壳体3的相对卡位。
[0037] 本发明插头连接器100的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系为相同连接界面且端子的序号相互为反向排列,故,本发明插头连接器100可以正向或反向地插接于对接连接器内,因此操作方便,避免了随机插入时不能插入的情况。另外,本发明插头连接器100的遮蔽壳体3在安装的过程中,采用打开第一盖体31->放入固持有导电端子2的绝缘本体1->盖上第一盖体31的方法,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且易于绝缘本体1和导电端子2相对于遮蔽壳体3的定位
[0038] 本发明插头连接器100的上下为完全对称的结构,因此,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仅为描述方便,其实,打开第二盖体32->放入固持有导电端子2的绝缘本体1->盖上第二盖体32的方法亦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