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拔脱夹具以及使用该夹具的连接器拔脱方法

申请号 CN200880131755.8 申请日 2008-10-30 公开(公告)号 CN102197548A 公开(公告)日 2011-09-21
申请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平野正芳; 真壁英二; 今本孝志; 佐藤宏;
摘要 本 发明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 电缆 密集的状态下也能从 基板 侧连接器容易地拔脱电缆侧连接器的连接器拔脱夹具以及使用该夹具的连接器拔脱方法。拔脱夹具(1)具有 框架 部件(30)和臂部件(10)。臂部件(10)具备设有第一轴孔(11a)的第一侧板(11)、与该第一侧板(11)对置配置并且设有第二轴孔(12a)的第二侧板(12)。臂部件(10)还在其前端侧具有与电缆侧连接器(100)的杆部(103)卡合的卡合部(13)。框架部件(30)在前端侧具有与电缆侧连接器(100)的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抵接的抵接部(31)。而且,在框架部件(30)还形成有:与第一轴孔(11a)对应地形成的第一引导槽(32a)、与第二轴孔(12a)对应地形成的第二引导槽(33a)、供卡合部(13)进出的第一窗孔部(35)。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拔脱夹具,被用于从基板侧连接器拔脱与该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电缆侧连接器,其中,上述基板侧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一卡合承接部及第二卡合承接部,上述电缆侧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在前面侧设有与上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杆部,该杆部以能够沿着相对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的装卸方向往返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连接器主体的背面侧;以及与该杆部联动且与上述第一卡合承接部卡合的第一卡合爪和与该杆部联动且与上述第二卡合承接部卡合的第二卡合爪,该连接器拔脱夹具的特征在于,具有:
臂部件,其具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且在前端侧具有与上述杆部卡合的卡合部,上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轴孔,上述第二侧板与该第一侧板对置配置并且设有第二轴孔;
框架部件,其在前端侧具有抵接部,并且形成有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和第一窗孔部,上述抵接部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背面抵接,上述第一引导槽与上述第一轴孔对应地形成,上述第二引导槽与上述第二轴孔对应地形成,上述第一窗孔部供上述卡合部进出;
第一结合部件,其插通于上述第一轴孔和上述第一引导槽,并将上述臂部件以能够摇动及滑动的方式相对于上述框架部件结合;
第二结合部件,其插通于上述第二轴孔和上述第二引导槽,并将上述臂部件以相对于上述框架部件能够摇动及滑动的方式进行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拔脱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第二引导槽分别形成为沿着相对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的装卸方向延伸的长槽,
上述臂部件相对于上述框架部件能够沿着上述第一引导槽和上述第二引导槽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拔脱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杆部具有第一桥柱部、第二桥柱部和桥接部,
该第一桥柱部和第二桥柱部分别沿着相对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的装卸方向延伸,该桥接部将该第一桥柱部和第二桥柱部结合起来,与上述第一桥柱部和上述第二桥柱部一起形成用于收纳上述框架部件的抵接部的空间,并且卡合上述臂部件所具有的卡合部,
上述框架部件的抵接部能够插入到上述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拔脱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部件所具有的上述抵接部,
在上述卡合部从上述第一窗孔部突出的突出量小的第一状态下,插入到由上述第一桥柱部、第二桥柱部和桥接部包围而成的上述空间内,并且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背面抵接,上述臂部件所具有的上述卡合部,
在上述卡合部从上述第一窗孔部突出的突出量大的第二状态下,与上述桥接部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拔脱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件还在基端侧具有形成为阶梯状的第一臂操作部
上述框架部件还具有第二窗孔部,通过摇动上述臂部件,上述第一臂操作部会从该第二窗孔部中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拔脱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件还在下方具有第二臂操作部,该第二臂操作部能够从上述框架部件的底缘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拔脱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结合部件和第二结合部件分别具有螺丝部和螺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拔脱夹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件和上述框架部件分别由金属板材形成。
9.一种连接器拔脱方法,是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脱夹具从基板侧连接器拔脱与该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电缆侧连接器的方法,其中,上述基板侧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一卡合承接部及第二卡合承接部,上述电缆侧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在前面侧设有与上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杆部,该杆部以能够沿着相对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的装卸方向往返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连接器主体的背面侧;以及与该杆部联动且与上述第一卡合承接部卡合的第一卡合爪和与该杆部联动且与上述第二卡合承接部卡合的第二卡合爪,该连接器拔脱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使上述卡合部的状态成为从上述第一窗孔部突出的突出量小的第一状态的工序;
在将上述卡合部的状态维持在上述第一状态的同时使上述框架部件前进,使上述抵接部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背面抵接的工序;
在使上述抵接部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背面抵接的同时摇动上述臂部件,使上述卡合部的状态成为从上述第一窗孔部突出的突出量大的第二状态,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杆部卡合的工序;
在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杆部卡合的状态下使上述臂部件相对于上述框架部件后退,解除上述第一卡合爪与上述第一卡合承接部的卡合,并且解除上述第二卡合爪与上述第二卡合承接部的卡合的工序;以及
在将上述第一卡合爪与上述第一卡合承接部的卡合、上述第二卡合爪与上述第二卡合承接部的卡合解除后的状态下,使上述框架部件后退,解除上述第一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的工序。

说明书全文

连接器拔脱夹具以及使用该夹具的连接器拔脱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拔脱夹具以及使用该夹具的连接器拔脱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有的电子设备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高密度地配置多个连接电缆的连接器。在促进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背景下,这种倾向变得更为显著。当高密度地配置多个连接器时,电缆密集,难以确保进行连接器的拔脱操作所需的操作区域。即,若沿着上下方向、左右方向高密度地配置多个电缆导致电缆密集,则在拔出特定的电缆时,受到密集的其他电缆的影响,手够不到成为拔脱对象的连接器。因此,为了拔脱特定的电缆,需要先按顺序拔下成为拔脱对象的电缆的周围的电缆来确保操作区域,以使得手能够到成为对象的电缆。就如此为了确保操作区域而拔出不相关的电缆而言,不仅该操作本身比较繁琐,而且使电缆恢复原状时还有可能会插错。
[0003] 鉴于上述事实,以往提出了用于拔脱连接器的多种拔出工具、装置、工具。例如已知一种连接器拔脱装置,其具有引导机构和连接器移动机构,其中,引导机构向一方的连接器引导另一方的连接器,连接器移动机构借助该引导机构朝向上述一方的连接器输送上述另一方的连接器。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9305号公报
[0005] 另外,有一种具备定机构的连接器,其中锁定机构用于实现基板侧连接器与电缆侧连接器之间的牢固的接合状态。当高密度地配置具备这种锁定机构的连接器时,从基板侧连接器拔脱电缆侧连接器的操作更为困难。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拔脱夹具,即使在高密度地配置连接器、电缆密集的状态下,也能容易地从基板侧连接器拔脱电缆侧连接器。
[0007] 其中,上述现有的连接器插脱用装置能够插脱具备锁定机构的连接器。然而,锁定机构存在多种形式,需要能够与不以上述现有的连接器插脱装置为对象的形式的锁定机构对应使用的插脱夹具、拔脱夹具。
[0008] 本说明书公开的拔脱夹具拔脱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电缆侧连接器,其中,基板侧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一卡合承接部以及第二卡合承接部。电缆侧连接器具有: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在前面侧设有与上述第一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杆部,该杆部以能够沿着相对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的装卸方向往返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连接器主体的背面侧。并且电缆侧连接器具有与该杆部联动且与上述第一卡合承接部卡合的第一卡合爪和与该杆部联动且与上述第二卡合承接部卡合的第二卡合爪。
[0009] 拔脱夹具具有臂部件和框架部件。臂部件具备设有第一轴孔的第一侧板、与该第一侧板对置配置并且设有第二轴孔的第二侧板,并且该臂部件在前端侧具有与上述杆部卡合的卡合部。另一方面,框架部件在前端侧具有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背面抵接的抵接部。并且在框架部件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轴孔对应地形成的第一引导槽、与上述第二轴孔对应地形成的第二引导槽、供上述卡合部进出的第一窗孔部。
[0010] 此外,拔脱夹具具有:第一结合部件,其插通于上述第一轴孔和上述第一引导槽,并将上述臂部件以能够摇动及滑动的方式相对于上述框架部件结合;第二结合部件,其插通于上述第二轴孔和上述第二引导槽,并将上述臂部件以能够摇动及滑动的方式相对于上述框架部件结合。
[0011] 该拔脱夹具的框架部件能插入于电缆密集部位,到达成为对象的电缆侧连接器。而且,能进行电缆侧连接器的拔脱操作。
[0012] 在进行拔脱操作时,通过臂部件的摇动动作,使卡合部与杆部卡合,在该状态下使臂部件滑动,从而能够拉出杆部。由此,能够解除第一卡合爪与第一卡合承接部的卡合、以及第二卡合爪与第二卡合承接部的卡合。如果从该状态继续拉拽框架部件,则能够进行电缆侧连接器的拔脱。拔脱夹具能够容易地进行该一系列动作。
[0013]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拔脱夹具,即使在电缆密集的状态下也能容易地从基板侧连接器拔脱电缆侧连接器。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基板侧连接器和电缆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5] 图2为电缆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 图3中,(A)、(B)均为电缆侧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
[0017] 图4中,(A)、(B)均为电缆侧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
[0018] 图5中,(A)、(B)均为从上面侧观察电缆侧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0019] 图6为在电缆侧连接器的拔脱中使用了电缆接头的例子的说明图。
[0020] 图7为拔脱夹具的立体图。
[0021] 图8为拔脱夹具的扩散分解图。
[0022] 图9中,图9(A)为拔脱夹具的俯视图,图9(B)为拔脱夹具的侧视图,图9(C)为图9(A)中的A-A线剖视图。
[0023] 图10中,图10(A)~图10(C)为以立体图来说明使用了拔脱夹具的连接器拔脱方法的工序的图。
[0024] 图11中,图11(A)~图11(C)为以侧视图来说明使用了拔脱夹具的连接器拔脱方法的工序的图。
[0025] 图12中,图12(A)~图12(C)为以图10(A)中的B-B线剖视图来说明使用了拔脱夹具的连接器拔脱方法的工序的图。
[0026] 图13为使用拔脱夹具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附图中各部分的尺寸、比例等有时未以与实际完全一致的方式进行图示。而且有时会根据附图的不同而省略详细部分。
[0028] 实施例
[0029] 首先,为了易于理解图7中说明的本实施例的拔脱夹具1,参照图1至图5对能利用拔脱夹具1进行拔脱的电缆侧连接器100进行说明。
[0030] 图1为基板侧连接器50和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2为从与图1不同的一侧观察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3为电缆侧连接器100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A)为表示第一卡合爪104和第二卡合爪105已关闭的状态的图,图3(B)为表示第一卡合爪104和第二卡合爪105已打开的状态的图。图4为从与图3不同的一侧观察到的电缆侧连接器100的内部的立体图。图4(A)为表示第一卡合爪104和第二卡合爪105已关闭的状态的图,图4(B)为表示第一卡合爪104和第二卡合爪105已打开的状态的图。
[0031] 电缆侧连接器100与图1中说明的基板侧连接器50连接而被使用。基板侧连接器50在与电缆侧连接器100对置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端子51。而且,在该第一连接端子51的两侧分别具有框状的第一卡合承接部52、第二卡合承接部53。另一方面,电缆侧连接器100具有连接器主体101,该连接器主体101在与基板侧连接器50对置的前面侧设有与第一连接端子51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101a。连接器主体101形成为壳体状。在该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侧设有杆部103,该杆部103在对基板侧连接器50的装卸方向上能往返移动。杆部103具有沿着对基板侧连接器50的装卸方向延伸的第一桥柱部103a和第二桥柱部103b。该第一桥柱部103a和第二桥柱部103b在各自的端部通过桥接部103c被结合起来。第一桥柱部103a、第二桥柱部103b、桥接部103c在从背面侧观察时呈框状。而且第一桥柱部103a、第二桥柱部103b、桥接部103c形成收纳后述拔脱夹具1所具备的框架部件30的抵接部31的空间112。
[0032] 第一桥柱部103a以能滑动地插入至连接器主体101内的方式延长。而且,在第一桥柱部103a的前端部设有柱状的引导部103a1,该引导部103a1供后述的第一卡合爪104接触。该引导部103a1稍微向连接器主体101的中心侧偏移。
[0033] 同样,第二桥柱部103b以能滑动地插入至连接器主体101内的方式延长。而且,在第二桥柱部103b的前端部设有柱状的引导部103b1,该引导部103b1供后述的第二卡合爪105接触。该引导部103b1稍微向连接器主体101的中心侧偏移。
[0034] 在第一桥柱部103a的前端部还设有第一突起部103a2。此外,在第二桥柱部103b的前端部同样地设有第二突起部103b2。上述第一突起部103a2、第二突起部103b2配置于连接器主体101的顶板上设置的槽101b、101c内。
[0035] 上述连接器主体101具有电缆102,电缆102从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延伸出来。
[0036] 电缆侧连接器100还具有与杆部103联动并与第一卡合承接部52卡合的第一卡合爪104以及与第二卡合承接部53卡合的第二卡合爪105。
[0037] 图5为从上面侧观察电缆侧连接器100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5(A)对第一卡合爪104、第二卡合爪105已关闭的状态进行说明,图5(B)对第一卡合爪104、第二卡合爪105已打开的状态进行说明。图5中,以第一卡合爪104的周围为区域X,放大该区域X来进行说明。
[0038] 第一卡合爪104在前端部弯曲成形有卡合部104a。而且,直线部104b与该卡合部104a连结设置,弯曲部104c与该直线部104b连结设置。进而安装部104d与该弯曲部104c连结设置。第一卡合爪104的安装部104d嵌入并安装于连接器主体101。由此,第一卡合爪104以安装部104d为支点自如开闭。上述第一卡合爪104,在被装配于连接器主体
101时,处于与设置于桥柱部103的引导部103a1接触的状态。当如图5(A)所示推入杆部
103而前进,引导部103a1与第一卡合爪104的直线部104b接触时,第一卡合爪104成为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如图5(B)所示外拉杆部103,引导部103a1与第一卡合爪104的弯曲部104c接触时,第一卡合部104被引导部103a1撑开,如图4(B)、图5(B)中的箭头110所示成为打开的状态。
[0039] 另外,第一卡合爪104与第二卡合爪105相同。即、通过与第二卡合爪105接触的引导部103b1前后地移动,从而实现以安装部为支点的第二卡合爪105的开闭动作。
[0040] 这样,第一卡合爪104、第二卡合爪105,在成为关闭的状态时相对于第一卡合承接部52、第二卡合承接部53以从外侧勾住该第一卡合承接部52、第二卡合承接部53的方式卡合。这样,电缆侧连接器100具备与基板侧连接器50锁定的锁定机构。
[0041] 在不使用本实施例的拔脱夹具1而意欲拔脱上述电缆侧连接器100的情况下,例如考虑使用图6中说明的电缆接头111。电缆接头111为薄膜状的带,缠绕于桥接部103c而被使用。如果拉拽该电缆接头111,则能够拉出杆部103,能够从基板侧连接器50拔脱电缆侧连接器100。
[0042] 然而,在电缆102密集的情况下,估计手够不到电缆接头111。此外,对每个电缆侧连接器100缠绕电缆接头111的操作费时费
[0043] 因此使用本实施例的拔脱夹具1。以下参照图7至图12对拔脱夹具1进行说明。图7为拔脱夹具1的立体图。图8为拔脱夹具1的扩散分解图。图9(A)为拔脱夹具1的俯视图,图9(B)为拔脱夹具1的侧视图,图9(C)为图9(A)中的A-A线剖视图。
[0044] 拔脱夹具1在从基板侧连接器50拔脱上述那样的电缆侧连接器100时使用。
[0045] 如图8所示,拔脱夹具1具有臂部件10和框架部件30。臂部件10和框架部件30均有金属板材形成。通过使用金属板材,能够以低成本准备拔脱夹具1。此外,其制造本身也能容易地进行。
[0046] 如图8所示,臂部件10具备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其中,第一侧板11设有第一轴孔11a,第二侧板12与该第一侧板11对置配置,并且设有第二轴孔12a。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通过顶板17而连结设置。顶板17向前方延伸设置,在顶板17的下侧设有延长板18,该延长板18以比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的间隔小的间隔对置配置。
而且,在顶板17的前端侧具有与杆部103的桥接部103c卡合的卡合部13。卡合部13在各个延长板18的前端立设成爪状。这样设置的卡合部13的后端面成为与杆部103的桥接部
103c抵接的抵接面13a。卡合部13能相对于后述第一窗孔部35进出。而且,在从第一窗孔部35突出的突出量大的状态下,与桥接部103c卡合。其中,从第一窗孔部35突出的突出量大的状态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二状态”。
[0047] 如图8、图9(A)~图9(C)所示,臂部件10还在臂部件10的基端侧具有形成为阶梯状的第一臂操作部14。第一臂操作部14配置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上侧,被设置成在第一侧板11的基端部与第二侧板12的基端部之间形成槽16。后述的框架部件30的顶板34嵌入于槽16。即、形成为由第一侧板11的基端部以及第二侧板12的基端部和第一臂操作部14将顶板34夹在中间的形状。
[0048] 其中,第一臂操作部14的最后端朝向上方折弯,被加工成操作时操作者的手易于勾挂的形状。
[0049] 如图8、图9(B)、图9(C)所示,臂部件10还在其下方具有第二臂操作部15,该第二臂操作部15能从框架部件30的底缘30a突出。该第二臂操作部15与第一臂操作部14同样地设置于臂部件10的基端侧。具体地说,通过使第一侧板11的基端部和第二侧板12的基端部分别向下方突出而形成。
[0050] 接下来对框架部件30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框架部件30在前端侧具有抵接部31,该抵接部31与电缆侧连接器100的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抵接。此外,具有具备第一引导槽32a的第一侧板32,该第一引导槽32a与在臂部件10的第一侧板11设置的第一轴孔11a对应地形成。此外,具有具备第二引导槽33a的第二侧板33,该第二引导槽33a与在臂部件10的第二侧板12设置的第二轴孔12a对应地形成。而且框架部件30具有与上述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连结设置的顶板34。在该顶板34的前端侧形成有第一窗孔部
35,该第一窗孔部35供臂部件10所具有的卡合部13进出。此外,在顶板34的中部具有第二窗孔部36,该第二窗孔部36供臂部件10所具备的第一臂操作部14突出。
[0051] 如图8所示,第一引导槽32a和第二引导槽33a分别形成为沿着对基板侧连接器100装卸的装卸方向延伸的长槽。而且,臂部件10相对于框架部件30能够沿着第一引导槽
32a和第二引导槽33a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
[0052] 框架部件30所具有的抵接部31以比第一侧板32与第二侧板33之间的间隔窄的宽度形成。抵接部31在卡合部13从第一窗孔部34突出的突出量小的状态下,插入至图2所示的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空间112内。空间112是由第一桥柱部103a、第二桥柱部103b和桥接部103c包围而成的空间。而且与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抵接。另外,如图9(B)、图9(C)所示,卡合部13从第一窗孔部35突出的突出量小的状态相对于本发明中的“第一状态”。
[0053] 在上述框架部件30的内侧配置臂部件10。然后,如图9(A)所示,使用第一结合部件40和第二结合部件41将臂部件10和框架部件30结合起来。通过使用第一结合部件40、第二结合部件41,能够将臂部件10以相对于框架部件30能摇动及滑动的方式与框架部件30结合起来。
[0054] 如图8所示,第一结合部件40具有螺丝部40a和螺母部40b。第二结合部件41也同样具有螺丝部41a和螺母部41b。螺母部40b、41b相同,均为在内部设有螺纹的筒状部件。
[0055] 将上述螺母部40b插通于第一轴孔11a和第一引导槽32a,与螺丝部40a旋合。此外,将螺母部41b插通于第二轴孔12a和第二引导槽33a,与螺丝部41a旋合。由此,能够将臂部件10以相对于框架部件30能摇动及滑动的方式与框架部件30结合起来。
[0056] 接下来,参照图10至图12对以上说明的拔脱夹具1的使用方法、即使用拔脱夹具1的电缆侧连接器100的拔脱进行说明。图10为以立体图对使用了拔脱夹具1的连接器拔脱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11为以侧视图对使用了拔脱夹具1的连接器拔脱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12为以图10(A)中的B-B线剖视图对使用了拔脱夹具1的连接器拔脱方法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57] 操作者以将大拇指勾挂在第一臂操作部14,将食指、中指或无名指附于第二臂操作部15的方式,捏住拔脱夹具1的框架部件30的基端侧来进行操作。
[0058] 当从基板侧连接器50拔脱电缆侧连接器100时,首先如图10(A)、图11(A)、图12(A)所示,使卡合部13的状态成为从第一窗孔部35突出的突出量小的第一状态。为了形成该状态,只要进行利用大拇指抬起第一臂操作部14、或者利用食指等抬起第二臂操作部
15的动作即可。由此,位于臂部件10的前端侧的卡合部13下降,卡合部13从第一窗孔部
35突出的突出量减小。其中,这时,通过大拇指向前方推出第一臂操作部14,由此臂部件10向前方滑动移动。
[0059] 操作者在将卡合部13的状态维持在第一状态的同时使框架部件30前进。然后,使位于框架部件30的前端侧的抵接部31与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抵接。即、将抵接部31插入到由图2中说明的第一桥柱部103a、第二桥柱部103b和桥接部103c包围而形成的空间112内,与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抵接。
[0060] 接着,一边使抵接部31与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抵接一边摇动臂部件。即、如图10(B)、图11(B)、图12(B)所示,压低第一臂操作部14。由此,臂部件10以第一卡合部件
40、第二卡合部件41为轴部件进行摇动,使卡合部13上升。结果,卡合部13的状态成为从第一窗孔部35突出的突出量大的第二状态。操作者从该状态将大拇指向手腕侧拉回,使第一臂操作部14稍微后退。由此,能够使卡合部13的抵接面13a与桥接部103c抵接,使卡合部13与杆部103卡合。
[0061] 接下来,如在图10(C)、图11(C)、图12(C)所示,操作者在使卡合部13与杆部103卡合的状态下将大拇指进一步向手腕侧拉回,使臂部件10相对于框架部件30后退。臂部件10在第一臂操作部14与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槽16,顶板34能够进入该槽16内。因此,臂部件10能够相对于框架部件30后退。
[0062] 通过上述臂部件10的动作而拉出杆部103,解除第一卡合爪104与第一卡合承接部52的卡合,同时解除第二卡合爪105与第二卡合承接部53的卡合。这时,框架部件30的抵接部31与连接器主体101的背面抵接,成为限制连接器主体101的状态,因此仅能拉出杆部113。
[0063] 另外,第一卡合爪104与第一卡合承接部52的卡合、第二卡合爪105与第二卡合承接部53的卡合被解除后的状态,为第一突起部103a2与槽101b卡合的卡合状态。此外,为第二突起部103b2与槽101c卡合的卡合状态。
[0064] 接下来,在解除第一卡合爪104与第一卡合承接部52的卡合、并且解除第二卡合爪105与第二卡合承接部53的卡合后的状态下使框架部件30后退。由此,第一连接端子51和第二连接端子101a的连接被解除。这时的力的传递如下所述。首先,拉回卡合部13的力被传递到处于与卡合部13卡合的卡合状态的杆部103。然后,该力从杆部103经处于卡合状态的第一突起部103a2和槽101b、第二突起部103b2和槽101c被传递到连接器主体
101。由此,连接器主体101被拉回,第一连接端子51与第二连接端子101a的连接被解除。
[0065] 由此,完成电缆侧连接器100的拔脱。
[0066] 如上所述,能够使用实施例的拔脱夹具1从基板侧连接器50拔脱电缆侧连接器100。
[0067] 图13为在与基板侧连接器50连接的电缆侧连接器100被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高密度配置、电缆102密集的状态下使用拔脱夹具1的状态的说明图。
[0068] 拔脱夹具1具有长条状的框架部件30,因此即使在电缆102密集的状态下也能到达成为对象的电缆侧连接器100,容易从基板侧连接器50拔脱电缆侧连接器100。
[0069] 结果,无需确保拔脱成为对象的电缆侧连接器100所需的操作区域,能够缩短操作时间。此外,不会拔脱多余的电缆侧连接器100,因此恢复原状时插错电缆侧连接器100的危险性低。
[0070] 此外,拔脱夹具1能够有效地将力传递给杆部103而拉回杆部103,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电缆侧连接器100的拔脱。
[0071]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题思想的范围内能进行多种变形、变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