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挽式插头以及从插座中移除该插头的方法

申请号 CN200580040479.0 申请日 2005-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0576659C 公开(公告)日 2009-12-30
申请人 泛达公司; 发明人 J·E·卡弗尼; S·R·哈特曼; D·R·戴维斯;
摘要 一种推挽式插头具有 外壳 (14),该外壳可沿着插头壳(12)向前和向后移动。当外壳处于其前面 位置 时,掣子臂(28)处于向上或 配对 位置,而当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将保持与插座配对。当外壳向后移动时,外壳上的 凸轮 面(50)向下推动掣子臂上的凸轮随动件(48),将掣子臂和掣子移动至向下或未配对位置。然后,随着拉动外壳,可将插头从插座中移除。插头可适于与插入和移除工具(52)一起使用。 手指 抓持部可形成在外壳的 角 部上,且可以交替的方式设置,以便于在诸插头紧密地 定位 时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推挽式插头,包括:
插头壳;
围绕所述插头壳的外壳;以及
位于所述插头壳上的包括掣子的掣子臂,通过拉动所述外壳而使所述外壳与掣 子臂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使所述插头被移除;
其中,所述插头壳包括后插头壁,该后插头壁从所述插头壳的上表面向上延伸, 并且
所述外壳包括多个保持凹槽,各保持凹槽具有保持凹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掣子, 该外壳掣子用于接合所述后插头壁的顶部以将所述外壳固定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滑动掣子, 该滑动掣子用于接合所述后插头壁的侧部以将所述外壳固定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弹簧,所述 弹簧位于所述外壳的凹处中并置于所述后插头壁与所述外壳的前壁之间以用于向 前偏置所述外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子臂与所述插头 壳形成一体,且所述掣子臂由柔性构件铰接地附连至所述插头壳的所述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子臂弹性地偏置 离开所述插头壳的所述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凸轮随动件从 所述掣子臂上侧向延伸,在插入和移除所述插头的过程中,所述凸轮随动件与所述 外壳上的至少一个凸轮面相互作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在移除所述插头的过程 中,在所述外壳和所述掣子臂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所述掣子移动至未配对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手指抓持 部,该手指抓持部从所述外壳的部突出,以便于手动插入和移除所述插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子臂通过前掣子 臂支承件连接至所述插头壳的前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该套管由 套管转接件附连至所述插头壳的末端,所述套管通过狭槽连接至所述套管转接件上 的套管掣子,并且所述套管转接件插入所述插头壳的后部开口中。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凹槽向内延伸, 且所述保持凹口和凹槽与所述外壳形成一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插头壁自所述插 头壳的上表面延伸的距离比所述掣子自所述插头壳的上表面延伸的距离要来得远。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方形的横 截面形状,所述手指抓持部从所述方形的横截面形状的角部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子臂与所述插 头壳形成一体,所述掣子臂由柔性构件铰接地附连至所述插头壳的所述上表面,且 所述前掣子臂支承件设置在所述掣子臂的与所述柔性构件相对的端。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掣子臂处于未配 对位置时,与所述插头壳的所述上表面相对的所述掣子臂的下表面的全部接触所述 插头壳的所述上表面。
17.一种从插座中移除推挽式插头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外壳和插头壳的插头,所述外壳包括凸轮面和保持凹口,所述保持凹 口是相对设置的,各保持凹槽具有保持凹口,而所述插头壳包括掣子臂,所述掣子 臂具有凸轮随动件;以及
利用工具将所述外壳拉回至后面位置,这迫使所述凸轮面向后,并迫使所述凸 轮随动件向下;
其中,所述凸轮随动件的向下移动引起所述掣子臂向下移动,直到所述掣子臂 到达未配对位置,且所述掣子与所述插座中的配对突出物脱开,以及
其中,所述工具包括手柄、杆和夹子,所述夹子包括两个夹脊,所述工具用一 个夹脊接合在所述一个保持凹槽中的一个保持凹口,然后所述工具被轴向转动以用 另一个夹脊接合在另一个保持凹槽中的一个保持凹口,其中所述一个保持凹槽和所 述另一个保持凹槽是彼此相对设置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头从所述插座中移 除之后,弹簧迫使所述外壳向前,且所述掣子臂返回至配对位置。
19.一种推挽式插头,包括:
插头壳;
围绕所述插头壳的外壳;以及
位于所述插头壳上包括掣子的掣子臂;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多个保持凹槽,各保持凹槽向内延伸并具有保持凹口,所 述保持凹口和保持凹槽与所述外壳形成一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壳包括后插头壁,该后插头壁从所述插头壳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外壳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接合所述后插头壁的顶部的外壳掣子或接合所述 后插头壁的侧部的滑动掣子。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壳包括后插头壁,该后插头壁从所述插头壳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掣子臂与所述插头壳形成一体,所述掣子臂由柔性构件铰接地附连至所述 插头壳的所述上表面。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壳包括后插头壁,该后插头壁从所述插头壳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及
所述掣子臂与所述插头壳形成一体并由柔性构件铰接地附连至所述后插头壁。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凸轮随动件 从所述掣子臂上侧向地延伸,在插入和移除所述插头的过程中,所述凸轮随动件与 所述外壳上的至少一个凸轮面相互作用。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手指抓 持部,该手指抓持部从由所述外壳形成的方形横截面形状的角部突出。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掣子臂通过前掣 子臂支承件连接至所述插头壳的前缘。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掣子臂与所述插头壳形成一体,
所述掣子臂由柔性构件铰接地附连至所述插头壳的上表面,以及
所述前掣子臂支承件设置在所述掣子臂的与所述柔性构件相对的端。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推挽式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管,该套管 由套管转接件附连至所述插头壳的一端,所述套管通过狭槽连接至所述套管转接件 上的套管掣子,并且所述套管转接件插入所述插头壳的后部开口中。

说明书全文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照

本申请要求2004年10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0/621,229号的优 先权,其全文结合于此作为参照。

技术领域

发明一般地涉及通信连接件,更具体地说涉及推挽式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越来越具重要性,需要使用高密度的连接件。希望在诸如接线板 和网络转接器之类的通信设备中增大连接件的密度,因为增大连接件密度允许在给 定面积内有更多的连接件。例如,许多企业采用机架以用于它们的网络设备,机架 占据了一定数量的房屋面积。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在相同的机架内用高密度网络设备 替换标准网络设备来安装更多的网络连接件。因此,高密度设备允许在相同数量的 房屋面积内支持更多的网络连接件。
但是随着连接件密度的增大,插拔连接件变得更为困难。对于诸如高密度接线 板之类的具有高密度连接件的区域来说,只给安装者留出很小的空间来获取插头。 因为诸插头彼此非常靠近,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很难到达相邻的插头之间,从而操作 插头上的掣子并因此释放插头。也很难在插入过程中固定插头。由插头引起的高密 度电缆增加了这些困难。人们希望有一种插头甚至在高密度情况下也能容易地插入 插座和从插座中移除。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推挽式插头设有致动掣子的外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外壳具有一个或多个凸轮,该凸轮与掣子臂上的一 个或多个凸轮随动件相互作用,以使掣子臂在配对位置和未配对位置之间移动。在 配对位置,设置在掣子臂上的掣子定位成与插座在一起。在未配对位置,掣子定 位成从插座中移除。
掣子臂可仅仅在其后端连接至插头壳。可选择地,掣子臂在其前端和后端连接 至插头壳。在另一实施例中,掣子臂仅仅在其前端连接至插头壳。
可设置弹簧以偏置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被弹簧偏置到前面位置,且当 外壳处于前面位置时掣子处于配对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滑动掣子用来将插头壳 固定至外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插头的前右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插头的后右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插头的后右分解图;
图4是插头壳的前后立体图,且掣子处于配对位置;
图5是图4的插头壳的前后立体图,且掣子处于未配对位置;
图6是图4的插头壳的侧视图,且掣子处于配对位置;
图7是图4的插头壳的侧视图,且掣子处于未配对位置;
图8是插头壳和外壳的剖视图,其外壳处于前面位置而掣子处于配对位置;
图9是图8的插头壳和外壳的剖视图,其外壳处于后面位置而掣子处于未配对 位置;
图10是插头安装和移除工具的立体图;
图11是正在夹持插头的图10的工具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细节部分“A”的详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插头壳的前右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插头壳的后右立体图;
图15是图13的插头壳的侧视图;
图16是具有外壳的插头的前右立体图,且掣子处于配对位置;
图17是图16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6的插头的前右立体图,且掣子处于未配对位置;
图19是图18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头的后右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插头的后右分解图;
图22是图20的插头的侧视图,且掣子处于配对位置;
图23是沿着图22的线A-A所剖取的图22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24是图20的插头的侧视图,且掣子处于未配对位置;
图25是沿着图24的线B-B所剖取的图24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26是正在夹持图20的插头的图10的工具的立体图;
图27是安装在接线板中的图20的插头和具有相同设计的另一插头的侧视图; 以及
图28是安装在接线板中的图27的插头和具有相同设计的另一插头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见图1,示出了插头10的一个实施例。插头10包括插头壳12和外壳 14。套管16附连至插头壳12的后部,以控制终止于插头处的电缆70(如图27所 示)的弯曲半径。外壳14与掣子臂18相互作用,如图3所示,该掣子臂18使其 掣子在第一或配对位置和第二或未配对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或配对位置中,掣 子定位成与插座相配对,在该第二或未配对位置中,掣子定位成从插座中释放。外 壳14和掣子臂18的相互作用允许通过推拉外壳14来安装和移除插头10。套管16 以套管转接件26连接至插头。
外壳14具有在保持凹槽24中的保持凹口22。保持凹口22和保持凹槽24允 许如图10所示的工具牢牢地但可释放地夹持外壳14,从而有利于将插头10插入 插座和从插座中移除插头。
在图2中示出了插头10的后视立体图。套管16以套管转接件26连接至插头 外壳12。外壳掣子28接合后插头壁30,该后插头壁30当外壳向前偏置(在图2 中朝向右上)时将外壳14固定在位。
现在参见图3,示出了插头10的分解立体图。为了组装插头10,套管16通过 狭槽32连接至套管转接件26上的套管掣子34。套管转接件26插入插头壳12的 后部开口36中,并且可由掣子固定在位。
外壳14从前面滑到插头壳12上,且弹簧38插入外壳14中的凹处40中。弹 簧38插入后插头壁30和外壳14的前壁之间,且外壳掣子28与后插头壁30锁在 一起。弹簧38向前(在图3中朝向右上)偏置外壳14,外壳掣子28抵靠偏置 而将外壳14固定在位。这种布局允许外壳14向后(在图3中朝向左下)滑动,从 而将掣子臂18和掣子20从如图4所示的配对位置移动到如图5所示的未配对位置。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掣子臂18与插头壳12形成一体,且由柔性构件42 铰接地附连至插头壳12的上表面44。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掣子臂18还通过前掣 子臂支承件46连接至插头壳12的前缘。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省去前掣子臂支承 件46。
掣子臂18被弹性地偏置离开插头壳12的上表面44。凸轮随动件48从掣子臂 18上横向延伸。图4示出插头壳12具有处于配对位置的掣子臂18,这在外壳(未 在图4中示出)处于前面位置时发生。图5示出插头壳12具有处于未配对位置的 掣子臂18,这在外壳处于后面位置时发生。类似地,图6和7是插头壳12的侧视 图,分别示出掣子臂18处于配对位置和未配对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插头壳12、掣子臂18和柔性构件42由热塑性材料一体地模塑成。
图8和9是插头壳12和外壳14的剖视图,示出外壳14上的凸轮面50和掣子 臂18上的凸轮随动件48之间的相互作用。图8和9中的剖视图示出仅仅一个凸轮 面50和一个凸轮随动件48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外 壳14上有两个凸轮面50,而在掣子臂18上有两个凸轮随动件48。
在图8中,外壳14处于前面位置,而掣子臂18处于配对位置。当掣子臂18 处于配对位置时,凸轮随动件48在其最高位置,且掣子20定位成锁在插座内的配 对突出物上。在将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当掣子臂处于配对位置时,掣子臂向下 偏转,然后由于掣子臂18的弹力而向上弹回,掣子20就锁在插座的配对突出物之 后。
为了从插座中释放出插头,使用者将外壳14拉回图9所示的后面位置。这迫 使外壳的凸轮面50向后,从而迫使凸轮随动件48向下。掣子臂18与凸轮随动件 48一起向下移动,直到它最后到达图9所示的未配对位置,则掣子20与插座中的 配对突出物脱开。当掣子臂18处于未配对位置时,插头可自由地从插座中移除。 在将插头从插座中移除之后,弹簧38(如图3所示)迫使外壳14向前,掣子臂18 返回至图8所示的配对位置。
将插头10从插座中移除需要使用者向后拉外壳14,而使用者无需在掣子上施 加直接向下的力。这简化了从插座中手动移除插头。根据本发明的插头还可与如图 10-12所示的工具一起使用。
现在参见图10,示出了用于插入和移除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插头的工 具52。工具52可以与图1-9和图20-28所示的插头实施例一起使用,但是在图10-12 中显示成与图13-19所示的插头实施例一起使用。工具52具有手柄54和延伸自手 柄54的杆56。杆56在其末端具有夹子58。夹子58包括相对的夹臂60,夹臂60 具有向内指向的夹脊62。根据工具52的一个实施例,手柄54是塑料的,而杆56 和夹子58是金属的。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对于杆56和夹子58来说最好具有柔性, 从而有利于使用工具来插入和移除插头,如图11和12详细示出的。
图11示出正在夹持插头110的工具52。如图12所详细示出的,夹子的夹脊 62接合在外壳114上的保持凹口122。在操作中,较佳地首先用一个夹脊62接合 保持凹口122中的一个,然后轴向转动工具52,以使相对的保持凹口122与另一 夹脊62接合在一起。当夹脊62插入保持凹口122中时,可向后(在图10-12中朝 向左上)拉动工具,将外壳114移动至其后面位置,从而将掣子臂118移动至其未 配对位置。当掣子臂118处于未配对位置时,随着拉动工具52,插头110将从插 座中被移除。
工具52可用来将插头插入插座。为了将插头插入插座,将夹脊62插进还未插 入的插头的相对的保持凹口122中。然后引导工具朝向插座,并将插头插入插座。 接着,通过轴向转动工具以使一个夹脊62与其保持凹口122脱开,可使工具与插 头脱开。在该脱开之后,稍稍向上移动工具,并沿相反的方向稍稍轴向转动而使工 具脱开,从而允许工具被向后拉动,而插头保持在插座中。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外 壳114中设置了四个保持凹口122。在外壳114的每侧上有两个保持凹口122,保 持凹口122可以被工具52从上方或从下方接合。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外壳114的 每侧上只设置了一个保持凹口,从而允许具有细长夹臂的工具从上方或从下方接 合。
图13-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头110的特征。在另一实施例中, 插头110的掣子臂118与插头壳112形成一体,并从后插头壁130沿向前的方向延 伸。掣子臂118由柔性构件142铰接地附连至后插头壁130。掣子臂118弹性地偏 置离开插头壳112的上表面144。掣子臂118具有凸轮随动件148和掣子120,并 与图1-9所示实施例的掣子臂18类似地工作。图13-19的掣子臂118沿其前边不 连接至插头壳112的上表面144。
图16-19示出具有外壳114的插头110。在图16和17中,外壳114处于其前 面位置,而掣子臂118和掣子120处于其配对位置。在图18和19中,外壳114 已经移动至其后面位置,而掣子臂118和掣子120处于其未配对位置。与图1-9的 实施例类似的是,弹簧设置于外壳114的凹处内,从而当外壳114被释放时,将外 壳114返回至其前面位置。如图19所示,外壳114具有在保持凹槽124中的保持 凹口122,从而能够使用工具来安装和移除插头110。
图20-27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插头210。在此实施例中,外壳214包 括手指抓持部208,其允许使用者不用工具就能插入和移除插头210。
通过手动地操作手指抓持部208或通过使用工具,将外壳214从前面滑动到插 头壳212上,并由一个或多个滑动掣子225固定在位。这种布局使外壳214能向后 (在图21中朝向左下)滑动,从而将掣子臂218和掣子220从如图22所示的配对 位置移动到如图24所示的未配对位置。
在图22-25所示的实施例中,插头210的掣子臂218与插头壳212形成一体, 并从一体的弹簧臂230向前延伸。掣子臂218由构件242铰接地附连至一体的弹簧 臂230。掣子臂218弹性地偏置离开插头壳212的上表面244。掣子臂218具有凸 轮随动件248和掣子220,该凸轮随动件248从掣子臂218上侧向延伸。掣子臂218 沿其前边不连接至插头壳122的上表面244。
图22示出具有处于配对位置的掣子臂218的插头壳212,这在外壳214处于 前面位置时发生。图24示出具有处于未配对位置的掣子臂218的插头壳212,这 在外壳处于后面位置时发生。类似地,图23和25是插头壳212的剖视图,分别示 出掣子臂218处于配对位置和未配对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插头壳212 和掣子臂218由热塑性材料一体地模塑成。
如图22所示,当外壳214处于前面位置时,掣子臂218处于配对位置。当掣 子臂218处于配对位置时,凸轮随动件248在其最高位置,且掣子220定位成锁在 插座内的配对突出物上。将插头210插入插座是与上述的插头10的插入完全相同 的。
为了从插座中释放插头,使用者使用手指抓持部208将外壳214拉回后面位置。 这迫使外壳的(上述)凸轮面50向后,从而迫使凸轮随动件248向下。掣子臂218 与凸轮随动件248一起向下移动,直到它到达图24所示的未配对位置,且掣子220 与插座中的配对突出物相脱开。当掣子臂218处于其未配对位置时,插头自由地从 插座中移除。在将插头从插座中移除之后,一体的弹簧臂230迫使外壳214向前, 而掣子臂218返回至配对位置。
将插头210从插座中移除需要使用者使用手指抓持部208向后拉动外壳214, 而使用者无需在掣子上施加直接向下的力。这简化了将插头从插座中手动移除。根 据此实施例的插头也可与图26所示的工具52一起使用,图26示出了工具52正在 夹持插头210。夹子的夹脊62接合在外壳214上的保持凹口222。也可通过与上述 参照插头110的相同方法来使用工具52将插头210插入插座中。
图27和28示出安装在接线板中的插头210。如图27所示,电缆70在套管216 处附连至插头210。图28示出手指抓持部208如何以交替的方式设置在插头210 上,从而便于在邻近的插头已经插入时手动插入和移除单个插头。
尽管已经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应用,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 不限于在此揭示的精确结构和组成,从前面的描述中,显然可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 求书所限定的发明精神和范围而作出多种修改、变化和变型。例如,尽管根据本发 明的插头显示成RJ-45通信插头,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到其它类型 的插头,包括电插头和光插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