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连接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598271.0 申请日 2016-07-27 公开(公告)号 CN106229785A 公开(公告)日 2016-12-14
申请人 苏州水木清华设计营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费新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电线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根电线接头处的绝缘外皮剥去,裸露出导电线芯;2)将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缠绕相互缠绕,单根导电线芯缠绕的圈数不低于六圈;3)在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的缠接处,再缠绕带状导电 薄膜 ,形成包裹缠接处导电线芯的导电薄膜包裹层,将导电薄膜包裹 层压 紧捏实,使导电薄膜包裹层与缠接处的导电线芯紧密贴合;4)再在导电薄膜包裹层外表面缠绕包裹绝缘胶布,且绝缘胶布从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缠绕包裹至另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本发明电线连接方法,能使电线缠接的接头处的导 电能 力 得到有效保证,且比缠接加 锡 焊的施工方法更为简便,工作效率更高。
权利要求

1.电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两根电线接头处的绝缘外皮剥去,裸露出导电线芯;
2)将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缠绕相互缠绕,单根导电线芯缠绕的圈数不低于六圈;
3)在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的缠接处,再缠绕带状导电薄膜,形成包裹缠接处导电线芯的导电薄膜包裹层,将导电薄膜包裹层压紧捏实,使导电薄膜包裹层与缠接处的导电线芯紧密贴合;
4)再在导电薄膜包裹层外表面缠绕包裹绝缘胶布,且绝缘胶布从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缠绕包裹至另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薄膜为质薄膜或质薄膜。

说明书全文

电线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线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线与电线接头的电线缠接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施工方法的工序是:1、把两根电线的接头处的绝缘外皮剥离,裸露出适当长度的电线导电线芯;2、再把两根导电线芯相互缠绕;3、再在裸芯接头处缠包绝缘胶布。
[0003] 该种接线方法的缺点是:只有缠线导电线芯的内圈极小部分表面与被缠接导电芯的表面接触,接触面积比较小且在缠接的接触面有虚接的可能,不能确保电线接头处的导电量性能,从而产生因电线接头处的导电性能弱而产生的施工质量隐患和事故。目前为确保电线采用缠接方法接头处的导电量,在电线缠接处增加焊点焊的作业方法,进行焊锡点焊需要焊锡、焊锡胶等材料几电烙工具。施工时的供电电源、施工工人的电焊施工技术要求比较繁复且综合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连接方法,能使电线缠接的接头处的导电能得到有效保证,且比缠接加锡焊的施工方法更为简便,工作效率更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电线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两根电线接头处的绝缘外皮剥去,裸露出导电线芯;
2)将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缠绕相互缠绕,单根导电线芯缠绕的圈数不低于六圈;
3)在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的缠接处,再缠绕带状导电薄膜,形成包裹缠接处导电线芯的导电薄膜包裹层,将导电薄膜包裹层压紧捏实,使导电薄膜包裹层与缠接处的导电线芯紧密贴合;
4)再在导电薄膜包裹层外表面缠绕包裹绝缘胶布,且绝缘胶布从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缠绕包裹至另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
[0006] 优选的,所述导电薄膜为质薄膜或质薄膜。
[0007]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电线连接方法,能使电线缠接的接头处的导电能力得到有效保证,且比缠接加锡焊的施工方法更为简便,工作效率更高。
[0008] 本发明在已完成导电线芯缠接工序后,在缠接处增加与缠接处导电线芯紧密贴合的导电薄膜包裹层,即增加了导电薄膜包裹层为介质的又一导电路径,故增强了电线接头处的导电性能,从而降低了电线接头处因导电能力弱而产生的质量事故隐患的可能。且本发明吗与电线缠接加焊锡点焊相比,施工条件要求低,施工工艺更简单,工作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0]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两根电线接头处的绝缘外皮剥去,裸露出导电线芯;
2)将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缠绕相互缠绕,单根导电线芯缠绕的圈数不低于六圈;
3)在两根电线的导电线芯的缠接处,再缠绕带状导电薄膜,形成包裹缠接处导电线芯的导电薄膜包裹层,将导电薄膜包裹层压紧捏实,使导电薄膜包裹层与缠接处的导电线芯紧密贴合;
4)再在导电薄膜包裹层外表面缠绕包裹绝缘胶布,且绝缘胶布从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缠绕包裹至另一根电线的绝缘外皮。
[0011] 所述导电薄膜为铝质薄膜或铜质薄膜。
[001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