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申请号 CN99113943.7 申请日 1999-07-30 公开(公告)号 CN1088929C 公开(公告)日 2002-08-07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伟正;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 电连接器 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其中制造方法如下:首先沿板材冲制出料带部和 端子 部;而后于料带部上设置导孔及在端子部上设置中间具有本体部的若干端子;再后在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中利用料带部据以排成一列的端子的周边成形连接肋;最后利用相对连接肋可支持性地排成一列的端子本体部周侧上进行第二次插置式被覆成型。上述方法中获得的端子芯座组合包括两个端子芯座,每一端子芯座包括分别由横向的连接肋连接在一起的一排端子,同时该端子芯座组合还包括将两个端子芯座的连接肋堆叠在一起的构造。通过该制造方法及在 制造过程 中提供的端子芯座组合,可大大简化制程并降低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沿板材设置料带部和端子 部,该端子部包括至少一排彼此并排设置的端子,再经由初始的插置被覆成型过 程在利用料带部可支持性地定位排列的端子周围成型设置连接肋,利用此构成端 子芯座且使该端子芯座包括该连接肋及与之相连的成排端子,最后经第二次插置 式被覆成型过程于端子芯座上形成一绝缘座以最终形成连接器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有 沿第二板材设置第二料带部及第二端子部的步骤,且该第二端子部包括至少一并 排配置的第二排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 包括一步骤,该步骤经由另一初始的插置被覆成型过程于利用第二料带部定位排 列的第二排端子周围设置成型第二连接肋,利用以形成结合的第二端子芯座,且 该第二端子芯座包括该第二连接肋及与之相连的第二排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 包括将端子芯座及第二端子芯座堆叠一起以成一端子芯座组合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是经 由第二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而包覆端子芯座组合外以形成最终的连接器芯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端子芯座组 合包括于第二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中与模具相组接的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 包括一在形成绝缘座的前从成排端子上移除料带部的步骤。
8.一种端子芯座组合,用在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以形成最后的连接器单元, 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端子芯座及一第二端子芯座,该第一端子芯座包括至 少一利用由横向的第一连接肋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排端子,而该第二端子芯座包括 至少一利用由横向的第二连接肋整接在一起的第二排端子,同时该端子芯座组合 还包括将第一连接肋及第二连接肋堆叠一起的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芯座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肋进一步包括 于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中与至少一模具相连接的构造。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是有关一种利用插置式被覆成型方式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及用在插 置式被覆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中间产品。

【背景技术】

利用插置式被覆成型而制造出的电连接器具有高精度、可靠性佳及低劳 成本的特点,比如具小端子间距0.8mm的超高密度线缆互连(Very High Density Cable Interconnect,VHDCI)电连接器即是由插置式被覆成型制成。 然而,在成型过程中每个端子必须精确定位并悬置于模仁内,而在成型塑料 的高速射出下没有任何位置变化。现有技术中常在模穴内装设模仁销以定位 并支持端子。然而,这将增加制造成本且会使模穴的设置及维护复杂化。例 如,典型的超小型电脑系统界面插头连接器含有六十八个端子,其相应的模 穴就需要有六十八个模仁销来支持这些端子。另外,这些端子是被平行设置 成两不同排,当模仁销用于支持相对的上层端子,则其对应的下层端子就须 提供一个偏位后的位置以供模仁销可穿置其间。而且,伸置于模穴内的模仁 销会阻碍其内成型塑料的流动,这样必须修改端子的形状以减少这种影响。 如果不小心将一个模仁销从模穴内移出,对应的端子将因的失去支持与排列 位置而导致不良缺失的部位形成。一九九八年六月九日公告授予Guyer的美 国专利第5,761,805号即描述了这样一个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插置式被覆成型制造电连接器的方 法,其中端子在模穴中的排列是利用端子各部分来实现。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芯座组合,其可有效地减少模仁销 的数目,降低制造成本并简化制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制造电连接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沿第 一板材冲制第一料带部及第一端子部。(2)在第一料带部上设置至少一第一 导孔,且于第一端子部上至少设有交替设置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每个第一端 子具有延伸于前、后接触部间的本体部。(3)利用第一次插置式被覆成型加 工而在利用第一料带部排成一列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周侧上成型出第一连接 肋以构成第一端子芯座。(4)于第二板材上设置第二料带部及第二端子部。 (5)于第二料带部设置至少一第二导孔,且于第二端子部上设置第三及第四 端子,每一端子具有延伸于前、后接触部间的本体部。(6)利用第二次插置 式被覆成型加工将利用第二料带部排成一列的第三和第四端子周侧上成形出 第二连接肋以构成第二端子芯座。(7)堆叠第一和第二端子芯座。(8)在第 一及第二连接肋设置的第一、第二端子及第三、第四端子的本体部进行第三 次插置式被覆成型以最终形成整个连接器芯座。

本发明之中间产品端子芯座组合包括一第一端子芯座及一第二端子芯 座,该第一端子芯座包括至少一利用由横向的第一连接肋连接在一起的第一 排端子,而该第二端子芯座包括至少一利用由横向的第二连接肋整接在一起 的第二排端子,同时该端子芯座组合还包括将第一连接肋及第二连接肋堆叠 一起的构造。

依据上述特征,后接触部是从本体部横向延伸的绝缘刺破脚。

依据上述特征,第一及第二端子具有不同长度,第一及第二端子的前接 触部是设于第一共面上,而第三及第四端子的前接触部是设于平行于第一共 面的第二共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两个阶段的插置被覆成型过 程取代传统一次式的插置被覆成型过程,且其仅提供一种中间产品,即端子 芯座或端子芯座组合,从而大大简化了制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造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沿第一板材上制成第一及第二端子示意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沿第二板材上制成第三及第四端子示意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制成具有第一料带部的电连接器第一端子芯座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制成具有第二料带部的电连接器第二端子芯座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端子芯座组合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在第一端子芯座组合上包覆绝缘座以构成第一电连接器芯座的 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用以成型电连接器第一端子芯座的第一模具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用以成型电连接器第二端子芯座的第二模具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制成端子芯座组合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用以成型包围在第一端子芯座组合周侧的绝缘座的第三模具的 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自第三模具移出连接器芯座组合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制造电连接器芯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1是沿第一板材10上设置第一料带部11及第一端子部12。步骤92是于第 一料带部1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孔13,且至少于第一端子部12上依次设置第 一和第二端子14、15。每一个第一端子14或第二端子15具有延伸于前、后接 触部14b、14c(15b、15c)间的本体部14a(15a),且两端子14、15具有不同的 长度。步骤93则经由第一次插入式被覆成型(如图8所示)在由第一料带部11 定位成排的端子14、15外包覆成型第一连接肋17、18。其中连接肋17是设在 本体部14a、15a上,在本实施例中而另一连接肋18则设置为绝缘刺破型的后 接触部14c、15c上。该绝缘刺破型后接触部14c、15c由本体部14a、15a处横 向延伸,而由连接肋17、18所连接的端子14、15将称作第一端子芯座10a以便 于描述及容易理解。

步骤94是在第二板材20上成型第二料带部21及第二端子部22。步骤95是 于第二料带部21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孔23,且至少于第二端子部22上依次设 置有第三和第四端子24、25。每一个端子24(25)具有延伸于前、后接触部24 b、24c(25b、25c)旁的本体部24a(25a),且两端子24、25具有不同的长度并 比端子14、15为长。步骤96是经第二次插置式被覆成型(如图9所示)在由第二 料带部21定位成排的端子24、25外包覆成型第二连接肋27、28、29,其中连 接肋27挨著前接触部24b、25b设置,而连接肋28设于本体部24a、25a上,同 时连接肋29则设置于作为绝缘刺破部分的后接触部24c、25c上,该绝缘刺破 型后接触部24c、25c由本体部24a、25a横向延伸而出。在此,由连接肋27、2 8、29所连接的端子24、25将称作第二端子芯座20a。

如图6所示,步骤97是堆叠和组配第一及第二端子芯座10a、20a以形成一 个端子芯座组合30。为便于端子芯座10a、20a间的组合,连接肋27、28上一 体成型有销27a、28a(如图5及图9所示)及凹槽27b、28b,而连接肋17、18亦 一体成型有销17a、18a(如图5及图8所示)及凹槽(未图示)。当组合端子芯座1 0a、20a时,第二连接肋27的销27a稳固收容于第一连接肋17的相应的凹槽内 (未图示),而第一连接肋17的销17a则稳固收容于第二连接肋27的凹槽27b内。 另外,另一第二连接肋28的销28a稳固收容于另一第一连接肋18相应的凹槽内 (未图示),而连接肋18的销18a则稳固收容于第二连接肋28的相应凹槽28b内。

在端子芯座10a、20a组合后,第一、第二端子14、15的前接触部14b、1 5b是位于第一共面上,而第三、第四端子24、25的前接触部24b、25b位于平 行于第一共面的第二共面内。另外,绝缘刺破型后接触部14c、15c、24c、2 5c是轴向交错设置成四排且可供导线(未图示)电性连接其上。至于绝缘刺破 则是后接触部14c、15c位于第三共面36(如图12所示),而绝缘刺破型后接触 部24c、25c则位于平行于第三共面36的第四共面35上。利用此组配方式,绝 缘刺破型后接触部24c、25c将不会妨碍导线与绝缘刺破型后接触部14c、15c 的连接。

步骤98是于端子芯座组合的周围进行第三次插置式被覆成型,利用此将 本体部14a、15a、24a、25a包覆于绝缘座31内。第三次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 中,端子14、15、24、25的本体部14a、15a、24a、25a均利用由相连的连接 肋17、18、27、28预先定位排列,这将简化整个制造过程,且将可依据第二D 图及第四B图加以详细描述。绝缘座31包括有一舌状部32,其上表面32a可供 前接触部14b、15b定止其上,而下表面32b则是供前接触部24b、25b定止其上。 该舌状部32可与一插座连接器对接(未图示)。另外,绝缘座31包括一D形肩部 33,其可配接收容具D形外罩的支架以防止电磁干扰,而且绝缘座31上包括有 设于该遮蔽支架内用作定位装置的板体34。另,绝缘座31设有供绝缘刺破型 后接触部14c、15c定止其上且与第三共面36在同平面的第一结合面,及供绝 缘刺破型后接触部24c、25c定止其上且与第四共面35在同平面的第二结合面。

再请参阅图8所示,第一模具40是用以在第一端子14、15的本体部14a、1 5a上成型连接肋17、18。上模41包括一对用于收容绝缘刺破型后接触部14c、 15c的狭缝41a,且设有凹陷部41b、41c以成型连接肋17、18。该上模41进一 步包括穿过第一料带部11的相应第一导孔13的定位销41d,同时该上模41还进 一步包括模仁销41e以于相应的连接肋17、18上成型销孔17c、18c。下模42 设有槽42a、42b以成型销18a、17a,而该下模42还设有定位孔42c以收容定位 销41d于其内。这样,端子14、15能稳固支持于上模41及下模42的间。从而, 在连接肋17、18成型于本体部14a、15a上后,即可使端子14、15利用第一料 带部11而精确排列定位并连接在一起。

又请参阅图9所示,第二模具45是用以在端子24、25的本体部24a、25a 上成型连接肋27、28、29。上模46包括一对用于收容绝缘刺破型后接触部24 c、25c的狭缝46a,且设有凹陷部46b、46c以成型连接肋27、28、29。该上模 46进一步包括穿过第二料带部21的相应第二导孔23的定位销46d。下模47设有 槽47a、47b、47c以配合形成连接肋27、28、29,且该下模47还设有销孔47d 以收容定位销46d于其内。这样,端子24、25能稳固支持于上模46及下模47 的间。从而,在连接肋27、28、29成型于本体部24a、25a上后,而使端子24、 25能利用第二料带部21而精确排列定位并连接在一起。该下模47还进一步包 括模仁销47e以于相应的连接肋27、28、29上成型销孔27c、28c、29c。

如图10所示的端子芯座组合30然后装置于第三模具50内以于其上包覆装 入绝缘座31而利用的形成一连接器芯座54。请参阅图11,该第三模具50包括 一上模51及与上模51相配的下模52,该上模及下模51、52相对于绝缘座31的 外形结合设有一成型模穴(未标号)。上模51设有两对狭缝51b、51c以分别收 容绝缘刺破型后接触部24c、25c、14c、15c。连接肋17、18、27、28的外, 该等绝缘刺破型后接触部24c、25c将能在包覆绝缘座31于端子芯座组合30外 的过程中作为辅助定位的构造。第一及第二端子芯座10a、20a组合之后,第 一及第二料带部11、12将被移除。然而,由于端子14、15、24、25间的空间 是利用主要的定位装置加以确定,即连接肋17、18、27、28、29及端子14、1 5、24、25不需要如习知技术中的任何支持。其次,下模52形成有可插入销孔 27c、28c、29c的支持销52a,而上模51形成有可插入销孔17c、18c的支持销5 1a。利用此设置,端子14、15、24、25能精确悬置于成型腔内且其间的关是 保持不变。而且,上模及下模51、52对应于稳固收容于其内的前接触部14b、 15b、24b,25b设有定位凹陷51f、52f。端子芯座组合30包包覆成型绝缘座3 1之后,上模51及下模52将分离以移出连接器芯座54,且该连接器芯座54外在 稍后的过程进一步包覆有遮蔽支架(未图示)以最后制成完整的连接器,如图1 2所示。

本发明的特点是于制造过程中提供一中间产品或半成品以简化制程,且 在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中不需采用许多独立的模仁销来支持相应的端子,换 言之,在本发明中至少提供一个连接肋以整合若干并列端子以先形成一端子 芯座,接着该端子芯座或其与其它端子芯座相组接成的组合可利用由插置式 被覆成型的过程而最终形成一连接器芯座以供进一步组合之用。

应注意于最初的插置式被覆成型阶段,料带部11、12是作为支持或定位 装置以保持并列端子14(15)、24(25)在并列的空间排列位置,以供成型第一 端子芯座10a及第二端子芯座20a。同时应可理解不可能在仅经过一次插入被 覆成型的过程中直接利用料带部11(21)作为支持、定位装置以维持端子的位 置不变而供成型最终产品如连接器芯座之用。这是因为最后连接器芯座的端 子基本上是在其具料带部的连接区附近埋设在绝缘座内,因此不可能使料带 部在插置式被覆成型过程中仍然连接于端子上以维持端子的定位排列。另外, 即使在某些其它种类的连接器芯座,其可能使端子设有具料带部的连接区, 并在插置被覆成型过程中允许料带部仍然连接在端子上以作为支持、定位装 置而将端子固持在定位上,然而那些端子仍然需要如前述美国专利第5,761, 805号中所揭示的模仁销以于插置被覆成型过程中因端子重力的存在而中以 支撑端子。

然而,本发明特别且不同地揭示一种新制造连接器芯座的方法,其是用 两个阶段的插置被覆成型的方式来取代一次插置被覆成型的过程,该两阶段 中的第一成型阶段中每一端子仅有一部分(即中部)是在具有料带部作为支持 或定位装置下于料带初始插置被覆成型中与其它元件整合在一起。该料带部 可在这种不同于前述不可行条件的状况下仍产生这样的功能是因为只有端子 中部需要塑料包覆,且该端子不需要被悬置在空中,而相反地,各端子的前 接触部和本体部是直接座置于模具表面以在端子中部成型没有任何模仁销支 持的连接肋。然后,具有连接肋及相关端子的端子芯座接著经由另一插置被 覆成型过程而与绝缘座一体成型,其中各端子已利用连接肋而与其它端子间 有固定的空间位置关是,同时该连接肋也可直接抵连于相应的模具上以精确 及方便实现插置被覆成型过程而制出最终产品。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插置被覆成型的最后阶段前是由两端子芯座相结合 以形成一端子芯座组合,且每个端子芯座包括两连接肋,但是本发明能用于 一些在初始插置被覆成型中仅整合单一排端子的其它种类电连接器或电连接 器芯座上,再用这种具单一连接肋的单一端子芯座经由另一(即最后)插置被 覆成型过程而制成完整的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芯座。

总而言之,本发明揭示两个新特征:其一是用两个阶段的插置被覆成型 过程来取代传统一次式的插置被覆成型过程来形成一具至少一排并排设置的 端子安置其内的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芯座;其二是其仅提供一种中间产品, 即端子芯座或端子芯座组合,以先利用一初始插置被覆成型过程将并排端子 整合在一起,再利用另一插置被覆成型过程来形成最终产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