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310734664.6 申请日 2013-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4752852A 公开(公告)日 2015-07-01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德刚; 逄日豪; 杨凯丰;
摘要 一种线缆组件(100),其包括线缆(110)、铆压于线缆前端的铆压环(130)、及与线缆电性连接的印刷 电路 板(120),所述线缆包括导体(111)、包覆所述导体的内绝缘皮(112)、包覆所述内绝缘皮的金属编织层(113)、及包覆所述金属编织层的绝缘外被(115),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延伸出绝缘外被,所述线缆还包括一塑胶环(116),所述塑胶环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且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的一端,所述金属编织层具有反向翻折并环绕包裹所述绝缘外被及塑胶环的翻折部(114),所述塑胶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外被的外径,所述铆压环铆压于所述翻折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线缆、铆压于线缆前端的铆压环、及与线缆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所述线缆包括导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内绝缘皮、包覆所述内绝缘皮的金属编织层、及包覆所述金属编织层的绝缘外被,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还包括一塑胶环,所述塑胶环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且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的一端,所述金属编织层具有反向翻折并环绕包裹所述绝缘外被及塑胶环的翻折部,所述塑胶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外被的外径,所述铆压环铆压于所述翻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环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塑胶环的第一端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的一端,所述金属编织层自所述塑胶环的第二端处反向翻折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导体具有延伸出所述内绝缘皮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还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铆压环铆压所述翻折部后焊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片。
5.一种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一根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导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内绝缘皮、包覆所述内绝缘皮的金属编织层、及包覆所述金属编织层的绝缘外被,所述导体具有延伸出所述内绝缘皮的焊接部,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被;
(2)提供一个塑胶环,所述塑胶环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且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的一端,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延伸出所述塑胶环且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环绕所述塑胶环与所述绝缘外被;
(3)提供一个铆压环,所述铆压环铆压于所述翻折部;及
(4)提供一印刷电路板,所述铆压环与所述线缆的焊接部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导体具有延伸出所述内绝缘皮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还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铆压环铆压所述翻折部后焊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片。

说明书全文

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1]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源传输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2] 【背景技术】传统的线缆组件包括线缆、环、及印刷电路板,所述线缆包括导体、内绝缘皮、金属编织层、及外绝缘皮。所述内绝缘皮包覆所述导体,所述金属编织层具有延伸部与翻折部,所述翻折部自延伸部的一端向其另一端翻折延伸,所述延伸部包覆所述内绝缘皮,所述翻折部包覆所述外绝缘皮,所述内绝缘皮与所述导体延伸超出所述金属编织层。当所述线缆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焊接时,需先将铁环铆压所述金属编织层的翻折部,再将铁环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接点焊接。在铆压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金属编织断裂,从而使断裂的金属编织与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搭接,造成短路;同时,铁环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接点焊接时会产生热量,将导致铁环内的外绝缘皮受热融出。
[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4]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铆压与焊接制程中能尽可能避免出现金属编织断裂和镭射焊接溢胶等问题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其包括线缆、铆压于线缆前端的铆压环、及与线缆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所述线缆包括导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内绝缘皮、包覆所述内绝缘皮的金属编织层、及包覆所述金属编织层的绝缘外被,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被,所述线缆还包括一塑胶环,所述塑胶环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且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的一端,所述金属编织层具有反向翻折并环绕包裹所述绝缘外被及塑胶环的翻折部,所述塑胶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外被的外径,所述铆压环铆压于所述翻折部。
[0006]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塑胶环设于所述金属编织层的翻折部与包裹内绝缘皮的部分之间,且所述塑胶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外被的外径,因此所述塑胶环与所述绝缘外被之间形成高度差,此高度差使所述翻折部与所述塑胶环之间形成一个收容空间,此收容空间作为缓冲带可使铆压造成的断金属编织数量降到最少,当线缆与印刷电路板配合时,避免断金属编织与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搭接,从而在线缆组件使用过程中造成短路,同时,此收容空间可用来收容绝缘外被因受热融化而流出的溢胶。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组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一根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导体、包覆所述导体的内绝缘皮、包覆所述内绝缘皮的金属编织层、及包覆所述金属编织层的绝缘外被,所述导体具有延伸出所述内绝缘皮的焊接部,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被;
(2)提供一个塑胶环,所述塑胶环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且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的一端,所述金属编织层的前端延伸出所述塑胶环且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环绕所述塑胶环与所述绝缘外被;
(3)提供一个铆压环,所述铆压环铆压于所述翻折部;及
(4)提供一印刷电路板,所述铆压环与所述线缆的焊接部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
[0008] 【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图。
[0009] 图2是图1所示线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0] 图3是图2所示线缆内金属编织层未翻折时的俯视图。
[0011] 图4是图3所示线缆内金属编织层翻折后的俯视图。
[0012] 图5是图4所示线缆组装铆压环后的俯视图。
[0013] 图6是图1所示线缆组件的俯视图。
[001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线缆组件 100 线缆 110
导体 111 焊接部 1110
内绝缘皮 112 金属编织层 113
翻折部 114 绝缘外被 115
塑胶环 116 第一端 117
第二端 118 高度差 L
印刷电路板 120 第一导电片 121
第二导电片 122 电子元件 123
铆压环 1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5]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其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的一种线缆组件100,所述线缆组件100包括线缆
110、铆压于线缆前端的铆压环130、及与线缆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120。所述线缆110包括导体111、包覆所述导体111的内绝缘皮112、包覆所述内绝缘皮112的金属编织层113、及包覆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绝缘外被115与塑胶环116。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前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被115,所述塑胶环116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前端且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115的一端,所述塑胶环116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外被115的外径。所述金属编织层113具有反向翻折并环绕包裹所述绝缘外被115及塑胶环116的翻折部114,所述铆压环130铆压于所述翻折部114。
[0016] 所述线缆110包括导体111、环绕包裹所述导体111的内绝缘皮112、环绕包裹所述内绝缘皮112的金属编织层113、及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绝缘外被115与塑胶环116。所述塑胶环116套设于所述金属编织层113外且位于所述绝缘外被115的一侧面,所述塑胶环116具有第一端117与第二端118,所述塑胶环116的第一端117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115的一端,所述塑胶环116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外被115的外径。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前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被115且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翻折部114,所述翻折部114由所述塑胶环116的第二端118向第一端117延伸,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翻折部114环绕所述塑胶环116与所述绝缘外被115。由于所述塑胶环116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外被
115的外径,所以所述塑胶环116与所述绝缘外被115之间具有高度差L,此高度差L使所述塑胶环116与所述翻折部114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导体111具有延伸超出所述内绝缘皮112的焊接部1110,所述焊接部1110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20。
[0017] 所述线缆组件100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造:(1)提供一根线缆110,所述线缆110包括导体111、包覆所述导体111的内绝缘皮112、包覆所述内绝缘皮112的金属编织层113、及包覆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绝缘外被115,所述导体111具有延伸出所述内绝缘皮
112的焊接部1110,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前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被115;(2)提供一个塑胶环116,所述塑胶环116环绕包裹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前端且抵靠于所述绝缘外被
115的一端,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前端延伸出所述塑胶环116且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翻折部
114,所述翻折部114环绕所述塑胶环116与所述绝缘外被115;(3)提供一个铆压环130,所述铆压环130铆压于所述翻折部114;及(4)提供一块印刷电路板120,所述印刷电路板
120上设有第一导电片121与第二导电片122,所述导体111具有延伸出所述内绝缘皮112的焊接部1110,所述焊接部1110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片121,所述铆压环130铆压所述翻折部114后焊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片122。
[0018] 参看图1与图5,在线缆110与印刷电路板120焊接前,需先用一铆压环130铆压所述线缆110,当所述铆压环130铆压所述金属编织层113的翻折部114时,会形成一个沿铆压方向的铆压,所述铆压力会造成绝缘外被115向前挤压张力,同时,所述铆压力也会使铆压环130边缘形成一个作用于所述翻折部114的向下的切力。现有技术中,所述线缆组件100未设有额外塑胶环116,所述张力与所述切力共同作用容易造成金属编织断裂。因此,本发明的线缆组件100中增加了一个塑胶环116,由于所述塑胶环116与所述翻折部
114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可作为缓冲带大幅减弱铆压时铆压环130边缘作用于翻折部114的向下的切力,且所述塑胶环116本身具有绕软度,可作为一个缓冲部来削弱铆压时所造成的使绝缘外被115向前挤压的张力,所以,塑胶环116的设计可使因铆压造成的断金属编织数量降到最少。
[0019] 参看图1与图6,将所述线缆110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20,所述印刷电路板120具有第一导电片121、第二导电片122、及若干电子元件123,所述导体111的焊接部1110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片121,所述铆压环130焊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片122。经铆压环节而断裂的金属编织容易与印刷电路板120上的电子元件123搭接,从而在线缆组件100使用过程中造成短路。当所述焊接部1110与所述铆压环130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120时,由焊接所造成的热量会导致铆压环130内的绝缘外被115受热融化,而塑胶环116在焊接受热时,受热量影响径向收缩而不会融化,所以,所述塑胶环116与所述翻折部114之间形成的收容空间可作为缓冲带,避免绝缘外被115靠近导体111焊接部1110的部分受热融化。同时,此收容空间也可起到收容绝缘外被115溢胶的作用,由于经铆压环节,部分金属编织受力而柔韧性降低,若前述收容空间不存在,绝缘外被115的溢胶将直接向外流出,其所形成的冲击力会使部分金属编织断裂,所以,通过塑胶环116的设置,可尽可能减少绝缘外被115溢胶的融出,从而降低金属编织发生断裂的可能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