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申请号 CN201280011586.0 申请日 2012-03-02 公开(公告)号 CN103430389B 公开(公告)日 2016-06-22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福岛宏高;
摘要 一种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壳体(30)和 外壳 (20)。外壳(20)的壳体固定部(21)包括在壳体固定部的周向上延伸的第一肋(21C)。连接器壳体(30)包括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二肋(30M)。在周向上延伸的内周槽(21M)形成在第一肋(21C)的内周面上。在第二肋插入到内周槽内的方向上延伸的竖直突起(21V)形成在多个 位置 ,在限定内周槽的垂直 侧壁 的至少一个上。竖直突起(21V)的顶部 变形 ,以在当第二肋(30M)插入到内周槽(21M)内时,使第二肋(30M)与内周槽(21M)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圆筒形状,并且构造成嵌合到配合壳体;以及外壳,该外壳包括位于该外壳中的壳体固定部,该壳体固定部具有圆筒形状,其中所述壳体固定部包括:第一肋,该第一肋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周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一肋形成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内周面上,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肋,该第二肋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周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二肋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面上,
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所述周向上延伸的内周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肋的内周面上,使得所述第二肋插入到所述内周槽内,并且
在限定所述内周槽的垂直侧壁的至少一个垂直侧壁上的多个位置处,形成了在所述第二肋的插入方向上延伸、朝着所述内周槽的内部突出的竖直突起,使得当所述第二肋插入到所述内周槽内时,所述竖直突起的顶部变形,以使所述第二肋与所述内周槽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轴向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肋的内周面上的多个位置处,以防止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形成游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轴向上延伸的轴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肋的内周面中,并且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轴向肋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周面上,以与所述轴向槽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肋和所述内周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整个内周中,并且
所述第二肋设置在所述壳体连接器的整个外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外壳由一对分离的外壳形成。

说明书全文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将连接器壳体无游隙(backlash)地容纳并且固定在外壳中的充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一种充电连接器,该充电连接器包括:充电连接器壳体,该充电连接器壳体嵌合到车辆侧连接器的壳体;以及外壳,该外壳具有无游隙地容纳并且固定充电连接器的外壳主体(见专利文献1)。
[0003] 图5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充电连接器的截面图。在图5中,充电连接器壳体51利用具有筒状的合成树脂绝缘体形成,并且端子容纳部51T设置在筒状的内部。端子容纳部51T插入到作为配合侧连接器的车辆侧连接器的端子容纳部内。
[0004] 外壳52由一对分离的外壳52a和52b形成。螺纹插入孔52N分别设置在对接缘部中,并且通过螺丝紧固并固定。在外壳52中,手柄52G形成在后部,并且电缆W经过电缆保护器52P连接到后部的下端。
[0005] 充电连接器壳体51的后半部固定到外壳52。为了将充电连接器壳体51无游隙地固定到外壳52,如图6所示的突起设置在充电连接器壳体51和固定充电连接器壳体51的外壳52之间。
[0006] 图6是图5所示的充电连接器壳体被外壳主体保持的部分的纵向截面概念图。在图6中,充电连接器50包括:充电连接器壳体51,该充电连接器壳体51嵌合到车辆侧连接器壳体;以及外壳52。作为充电连接器50的组装,筒状充电连接器壳体51被左右半圆筒状的分离的外壳52a和52b保持,以固定充电连接器壳体51。此时,多个三形突起52T分别在左右分离的外壳52a和52b的内周面等游隙地形成。从而,当充电连接器壳体51被保持在左右分离的外壳52a和52b之间时,三角形突起52T抵接在充电连接器壳体51的外周上,以防止其移动(游隙)。
[0007] 在传统的充电连接器中,如上所述地设置三角形突起52T,以防止充电连接器壳体51与外壳52之间的游隙。然而,在完全消除游隙的情况下,三角形突起52T的高度增加,从而增加了重叠量。由于三角形突起52T形成在周向上,所以三角形突起52T的高度过度地增加,使得左右分离的外壳52a和52b不完全闭合。从而,在外壳之间形成游隙。当形成该游隙时,产生质量和设计的问题。
[0008] 引用列表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JP-A-9-161884

发明内容

[0011] 技术问题
[0012] 因此,本发明的有利方面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防止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游隙,并且在一对分离的外壳之间不形成游隙,使得分离的外壳完全闭合。
[0013]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
[0015] 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圆筒形状,并且构造成嵌合到配合壳体;以及[0016] 外壳,该外壳包括位于该外壳中的壳体固定部,该壳体固定部具有圆筒形状,其中[0017] 所述壳体固定部包括:第一肋,该第一肋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周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一肋形成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内周面上,
[0018] 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肋,该第二肋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周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二肋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周面上,
[0019] 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所述周向上延伸的内周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肋的内周面上,使得所述第二肋插入到所述内周槽内,并且
[0020] 在限定所述内周槽的垂直侧壁的至少一个垂直侧壁上的多个位置处,形成了在所述第二肋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竖直突起,使得当所述第二肋插入到所述内周槽内时,所述竖直突起的顶部变形,以使所述第二肋与所述内周槽接合。
[0021] 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轴向上延伸的多个轴向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肋的内周面上的多个位置处,以防止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形成游隙。
[0022] 所述连接器可以构造成使得: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所述轴向上延伸的轴向槽形成在所述第一肋的内周面中,并且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轴向肋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外周面上,以与所述轴向槽接合。
[0023] 所述连接器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肋和所述内周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固定部的整个内周中,并且,所述第二肋设置在所述壳体连接器的整个外周中。
[0024] 所述外壳可以由一对分离的外壳形成。
[0025] 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6]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游隙。
[0027] 根据本发明,当分离的外壳完全闭合时,在外壳主体之间不形成游隙。
[0028] 根据本发明,防止了在连接器壳体之间和外壳之间的周向游隙。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示出具有壳体固定部的外壳从固定于壳体固定部的充电连接器壳体分离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0] 图2是外壳的壳体固定部的放大透视图。
[0031] 图3是示出将充电连接器壳体固定到外壳的壳体固定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0032] 图4A是在充电连接器壳体固定到壳体固定部之前的壳体固定部的内周槽的部分平面图。
[0033] 图4B是在充电连接器壳体固定到壳体固定部之后的壳体固定部的内周槽的部分平面图。
[0034] 图5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充电连接器的截面图。
[0035] 图6是图5所示的充电连接器壳体被外壳保持的部分的纵向截面概念图。
[0036] 附图标记
[0037] 10 充电连接器(连接器)
[0038] 20 外壳
[0039] 20a、20b 左右分离的外壳
[0040] 20N 螺孔
[0041] 21 壳体固定部
[0042] 21C 厚肋(第一肋)
[0043] 21L 轴向肋
[0044] 21T 轴向突起
[0045] 21M 内周槽
[0046] 21V 竖直突起
[0047] 21V′ 变形的竖直突起
[0048] 22 手柄部
[0049] 30 充电连接器壳体
[0050] 30L 轴向肋
[0051] 30M 周向肋(第二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现在,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防止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游隙,并且当左右分离的外壳完全闭合时,不在左右分离的外壳之间产生游隙。
[0053]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充电连接器10(连接器)包括:外壳20和充电连接器壳体30(连接器壳体)。
[0054] 外壳20包括:筒状壳体固定部21,该筒状壳体固定部21容纳并且固定充电连接器壳体30;以及手柄部22,操作者在充电操作期间抓持该手柄部。外壳20的全部在纵向上被划分成两个左右分离的外壳20a和20b(分离的外壳)。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分离的外壳20a。分离的外壳20a和20b不限于分成左右侧,而是可以分成上下侧。当组装分离的外壳20a和
20b时,充电连接器壳体30被设置在两个分离的外壳中的壳体固定部21保持,并且螺丝拧入形成在两个分离的外壳中的螺孔20N中,以将充电连接器壳体30固定到壳体固定部21。
[0055] 现在,下面将描述外壳20和充电连接器壳体30。
[0056] 图2是外壳20的壳体固定部21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具有形成在壳体固定部21的外缘侧的厚部的厚肋21C(第一肋)形成在整个圆周上。在厚肋21C的内周面中,作为三角形突起的轴向突起21T形成沿轴向上延伸的多个部分中,以防止在充电连接器壳体30与壳体固定部21之间的游隙。
[0057] 此外,在厚肋21C的内周面的轴向上的中间部附近,形成了在内周面的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内周槽21M。内周槽21M包括两个垂直的侧壁和将两个侧壁连接在一起的底部。两个垂直侧壁的高度(即,内周槽21M的深度)稍大于形成在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外面上的周向肋30M(第二肋)高度。底部的轴向长度J稍大于周向肋30M的轴向厚度D(J>D)。
[0058] 在两个垂直侧壁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在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周向肋30M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竖直突起21V形成在多个位置处。关于竖直突起21V的形式,可以采用诸如圆柱状、半圆柱状、方柱等从侧壁朝着内周槽21M的内部突出的形式。从侧壁凸出的竖直突起21V的高度H设定为:使内周槽21M的底部的轴向长度J减去高度H获得的差值稍小于周向肋30M的轴向厚度D。
[0059] 即,建立了由“J>D>(J-H)”表达的关系。
[0060] 此外,在各个分离的外壳20a和20b中,从厚肋21C的外侧通向内周槽21M的轴向槽21L形成在厚肋21C的内周面的中部处的一部分中。轴向槽21L的轴向长度等于形成在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外面上的轴向肋30L(图3)的轴向长度(厚度)。此外,轴向槽21L的横向宽度等于轴向肋30L的周向长度(横向宽度)。
[0061] 图3是示出充电连接器壳体30固定到分离的外壳20a的壳体固定部21的状态的透视图。在图3中,充电连接器壳体30具有筒状。在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外周上,周向肋30M和轴向肋30L分别以如下所述的方式形成,以与形成在壳体固定部21上的轴向突起21T、内周槽21M、竖直突起21V和轴向槽21L对应。
[0062] 大致在筒状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轴向上的中部处,形成了在整个圆周上延伸的周向肋30M。周向肋30M的高度稍小于壳体固定部21的内周槽21的深度(图2)。此外,周向肋30M的轴向厚度D稍小于内周槽21M的底部的轴向长度J。然而,当假设从侧壁凸出的壳体固定部21的竖直突起21V的高度是H时,轴向厚度D形成为稍大于轴向长度J和高度H之间的差值J-H。即,设定了由“J>D>(J-H)”表达的关系。
[0063] 连接到周向肋30M的轴向肋30L分别形成在经过周向肋30M的中心的直径的两端的一个部分处。轴向肋30L的轴向长度等于形成在壳体固定部21上的轴向槽21L的轴向长度。此外,轴向肋30L的周向长度(横向宽度)等于轴向槽21L的横向宽度。
[0064] 为了将充电连接器壳体30容纳并且固定到壳体固定部21,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周向肋30M容纳在分离的外壳20a的壳体固定部21的内周槽21M中,并且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轴向肋30L容纳在分离的外壳20a的壳体固定部21的轴向肋21L中。此时,由于从槽的底部的轴向长度J减去形成在壳体固定部21的内周槽21M中的竖直突起21V的突出高度H所获得的差值稍小于周向肋30M的轴向厚度D,所以当周向肋30M容纳在壳体固定部21的内周槽21M时,竖直突起21V的突出高度H轻微变形,以将周向肋30M容纳并且固定到内周槽21M。在本发明中,壳体固定部21的竖直突起21V通过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周向肋30M变形到一定程度,使得可以抑制轴向或沿直径的游隙。
[0065] 图4A是在充电连接器壳体30容纳并且固定到壳体固定部21之前的壳体固定部21的内周槽21M的部分平面图。图4B是在充电连接器壳体30容纳并且固定到壳体固定部21之后的壳体固定部21的内周槽21M的部分平面图。
[0066] 在充电连接器壳体容纳在壳体固定部之前,如图4A所示,形成在壳体固定部21的内周槽21M的侧壁中的竖直突起21V尚未变形。然而,在充电连接器壳体容纳并且固定到壳体固定部之后,如图4B所示,当竖直突起21V与充电连接器壳体30的周向肋30M接合从而在顶部附近的部分变形到一定程度时,竖直突起21V变形为类似变形的竖直突起21V一样。因此,确实地抑制了轴向和沿直径的游隙。
[0067]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轴向突起21T形成在壳体固定部21中的多个位置,与传统的充电连接器类似,所以当组装分离的外壳20a和20b时,轴向突起21T抵靠在充电连接器壳体的外周上,如图6所示,以防止其移动(游隙)。当完全消除游隙时,在传统的充电连接器的情况下,三角形突起52T的高度增加,从而增加了重叠量。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竖直突起21V,并且竖直突起21V变形到一定程度以抑制轴向和沿直径的游隙,所以即使当三角形突起52T的高度不增加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沿直径的游隙。从而,三角形突起52T的高度不过度地增加,使得不发生左右分离的外壳20a和20b不完全闭合的意料之外的情况。
[0068]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周向肋使竖直突起的顶部变形,并且与内周槽接合,所以能够防止充电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游隙。
[0069] 此外,由于防止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游隙的轴向突起不需要过度地增加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效果的重叠量,所以当左右分离的外壳完全闭合时,在外壳主体之间不产生间隔。
[0070] 由于轴向肋与轴向槽接合,所以防止了在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周向游隙。
[0071]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充电连接器壳体,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充电连接器壳体,而是可以应用于其它连接器壳体。
[0072] 本申请基于2011年3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48332,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0074] 本发明有用地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防止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游隙,并且在一对分离的外壳之间不产生游隙,使得分离的外壳完全闭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